最新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最新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最新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中国首部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白皮书)出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授权本报独家披露

编者按:中国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究竟如何?未来的走向又怎样?企业应当如何应对这样的走向?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以独特的视角,经过一年的调研,形成了这本具有标本意义的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白皮书。本报以第三方的角度,解读白皮书,希望能使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有个健康明媚的明天。

1. 独特视角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怪”现状

3月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林泽炎博士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提到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过去很多‘经验’上的观点已经被推翻了,有很多东西都出乎我们意料,这些看似奇怪的结论并不奇怪。”谈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林博士认为,这是我们对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不了解的缘故。这些“奇怪”的结论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正在发生着变化。

“怪状”之一:西部地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幅度大过东部

在常人看来,西部地区的企业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企业,但是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西部地区的企业的变动幅度正越来越大。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命题之一是解决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这一命题自然地集中在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岗位的管理上。以岗位分析为核心的岗位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反映一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员调整幅度大,反映出西部地区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

之二: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务型企业

一个做IT的企业与一个采矿的企业相比,谁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呢?结果恐怕有些出人意料: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高于服务型企业。

从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等生产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更高一些;而通讯与信息技术(IT)、金融保险、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服务型企业对岗位分析的认知度较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通过岗位分析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

之三: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外企”好像经常与“白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外资企业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比例最大。

从企业性质看,私营和外资企业大学以上学历(大学和研究生)的比例分别都低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前者比例分别是15-18%(大学)和3-4%(研究生),而后者比例分别是23%(大学)和7%(研究生);集体企业的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对应的比例分别只有10%(大学)和0(研究生)。

之四: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吹嘘的“绩效考核”,其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的调查报告让人大吃一惊: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

考核的企业比例为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之五: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高于国有企业

在常人看来,国有企业的考核效果应该高于私营企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私营企业有“定期考核制度”的比例(62.3%)和“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比例(62.4)最低,而“执行不力”的比例(33.3%)却排在第二。但从实施效果上看,私营企业收到的效果却很好,回答考核效果“很好”(19.5%)和“非常好”(2.0%)的比例排在前列。“私营企业”的考核频度较高,其采用“月考核”的比例(42.6%)较高。

之六: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高于东部企业

东部企业对培训经费的投入要高于中、西部企业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西部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比例要高于东部4个百分点(西部企业72%;东部企业68%)。

之七: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

别以为东部地区的企业员工比西部地区的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更高。调查表明,从不同的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

71.6%、75.8%和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最高。

之八:东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不如中部地区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的总体情况,就企业所在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企业的情况并不太理想,其平均数分别为42.76和43.21。

东、中、西部地区企业在岗位管理办法、人员招聘录用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定期考核制度、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员工手册(除东部地区外)、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干部竞聘上岗制度、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比较差。另外,中部地区企业在员工手册和培训制度两方面与东部地区企业相比略显差一些;西部地区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面十分缺乏。

之九:大多数企业都是选择“自己建立”的途径来建立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在各种咨询公司盛行的今天,借助“外脑”已成风尚,但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调查表明,不同背景(地区、性质、行业、是否上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途主要还是“自己建立”。

之十: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在常规看来,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也就越少,但是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国内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

續:

2. 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资管理十大关键模块现状调查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博士带领他的团队,对构成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10大关键模块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下面是他们向记者提供的调查统计少部分结果摘要:

1. 岗位管理现状

我国企业对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管理规范化的态度基本一致,但管理规范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调查的1883家企业中,92%的企业认识到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其中,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41.4%的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岗位分析。这表明,我国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加强岗位规范化管理的态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仅有51.8%的企业做过岗位分析,企业岗位管理规范化水平仍比较低。

绝大多数企业进行过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且主要以小范围的局部调整为主。调查显示,在进行岗位分析前,81.7%的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都进行了调整,其中,进行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0.4%,调整较大的企业占21.3%,没进行调整的企业仅占18.3%。有76.3%的企业通过岗位分析对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人员调整大的企业仅占10.1%;人员局部调整的企业占66.3%;另有23.7%的企业没有进行人员调整。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在岗位分析之后进行了人员调整,但调整幅度主要以小范围局部调整为主。

企业岗位分析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招聘、薪酬设计和人员岗位调整等领域。企业进行岗位分析的结果主要应用于考核的占36.2%、招聘的占34.3%、薪酬设计的占33.3%、人员岗位调整的占31.5%;而应用于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23.1%和10.9%,比例较低。

企业对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认同感高度一致。87%的企业认为岗位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其中,9.4%的企业认为作用非常大,31.7%的企业认为作用很大,46.3%的企业认为作用较大。另有10.1%的企业认为有一点作用,仅2.2%的企业认为没有发挥作用。

2. 企业高层人员管理现状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董事会的决策作用明显增强,但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主要方式还是由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企业高管薪酬收入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计划,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企业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尚需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机制的创新。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的决策者、组织者与指挥者,承担着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和责任。围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有无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和包括高层管理人员“薪酬项目”、“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培训方式”及“薪酬收入水平”等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是由董事会聘任和上级或行业机构任命;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任职资格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逐渐多元化,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建立了长期激励,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3. 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我国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在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等方面差异明显。国内企业基本上是每100名员工配置1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企业人员规模越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越多。

本次调查中涉及到的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人员规模、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比例、年龄及学历结构,高管平均年龄,离退休人员比例等;其

中几个方面还有女性的状况。本报告根据样本中的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企业人员规模平均为2447人,其中女员工人数912人,占37.3% 。

年龄和学历方面:20岁以下9%;21-30岁34%;31-40岁29%;41-50岁17%;51-60岁7%;60岁以上1%。初中及以下1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35%;大专25%;大学本科21%;研究生及以上6%。

人力资源的组织管理方面: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为69%,其它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为20%,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给其它公司的为0.5%,其它则没有回答。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平均为15人,占员工比例0.61%;其中女性7人,占47%。总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平均有8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20岁以下1%;21-30岁43%;31-40岁33%;41-50岁15%;51-60岁6%;60岁以上0.3%。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初中及以下1%;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9%;大专37%;大学本科45%;研究生及以上8%。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有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等)教育背景的比例为32%;工作后接受过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心理学、劳动经济学、管理学等)培训的人数比例为67%。

企业高层管理方面:平均高层管理人员18人;其中女性人数6人,占30%;高管人员平均年龄39;本科以上学历人数16人,占89%。

企业离退休人员负担方面:离退休职工(含已办内部退养人员)占在职员工比例10%以下为61%;10-20%为9%;20-50%为5%;50-70%为2%;70%以上为2%。

4.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奖金分配”和“调薪”。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是大部分企业实施人员绩效考核必备工作。国有企业尤其是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

业等行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企业规模越大,人员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上市促进了企业提高人员绩效管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2.2%的企业建立了定期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比例为67.3%,其中约一半(占总体32.7%)还执行不力。说明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要进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效果也不理想,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

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选择考核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只有18家,占1.7%。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考核周期、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应用情况,可以看出:企业人员考核的周期主要是“年度考核”、“月考核”,占被调查企业的比例分别为41.6%、40.1%;季度考核约占四分之一。

企业最常用的三种考核方法对应着三项考核内容:“业绩”、“能力”和“态度”,其中“量表法”可以笼统的理解为“考核表格”而涵盖“民主评议”、“关键人员绩效指标”、“综合评分卡”等方法。79.2%的企业将“业绩”作为首要内容,10.7%的企业选择“态度”,7.7%的企业选择“技能”,另有2.5%的企业将“出勤情况”作为首要考核内容。

5. 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企业发布劳动用工信息主要以招聘会为主,以媒体广告和人才交流中心为辅。从社会上招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新增人员的最主要来源。面试是企业录用人员必不可少的环节。大部分企业已有能进能出用人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小企业、建筑企业、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用工市场化程度高,但亟需加强劳动用工制度建设并认真执行劳动法规;西部企业弱于制度建设,中部企业弱于制度执行。企业上市促进了其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调查结果显示,77.0%的企业已经建立了招聘制度,但24.4%是执行不力的;83.0%的企业实行劳动合同用工管理,但也有18.1%没有严格执行。

6. 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政策环境,调查发现,各类社会保险企业参险率和离退休职工管理社会化率总体上离广泛覆盖的目标还有差距,而且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别很大。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其中,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相关的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除此之外,还有保障性、互助性、长期性的住房储金,即住房公积金,在企业界往往与社会保险合称“五险一金”。根据对188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92.5%、基本医疗保险78.9%、失业保险75.5%、工伤保险65.8%、生育保险36.5%、住房公积金49.5%。另外,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为16.6%,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为22.1%。

参加社会保险和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直接影响企业当期人力成本,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有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高参险率、低社会化率,另一些类型的企业存在低参险率、高社会化率,这说明在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需要深化改革,加强执法和监督。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通过不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人力成本优势只是暂时现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推进,这一优势会逐步丧失,甚至成为吸引优秀人才的障碍。因此,企业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本投入,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7. 薪酬管理现状

我国大部分企业员工对薪酬表示满意;大部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实行分类管理,技术、销售及其他人员薪酬结构各不相同;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企业一般参照同类企业经验数据和本企业历史水平确定工资标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次调查涉及不同企业的员工薪酬满意度、薪酬结构、长期激励形式、企业人工成本、人均月收入以及制定工资标准依据等方面。

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占72.7%,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27.3%。

从不同地区看,西部、中部比东部地区企业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满意度高。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71.6%、75.8%和76.5%;中部地区企业员工回答“非常满意”或“很满意”的比例最高。

从不同性质企业看,集体企业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82.1%,高出总体水平9.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私营企业的薪酬满意度较低,它们回答“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8.9%、28.5%。外资、港澳台资企业薪酬的满意度与其他性质企业差别不明显,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为73.9%,比总体水平仅高出1.3个百分点。

8.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通过对国内不同背景企业员工培训状况的问卷调查和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仍处于不稳定和低水平状态,培训工作的效益难以体现;培训的制

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培训脱离实际,有待反省企业培训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了解我国企业培训现状,有利于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如果从企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实际需要看,培训经费的低投入必然严重影响员工素质的提高,需要引导企业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这一问题,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中、西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6%和4.5%,明显高于东部企业(3.7%)。

9. 制度建设现状

通过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总体情况、不同背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及建设途径分析,并对不同背景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差异比较,认为中国企业在“人的管理”方面还处在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时期,强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势在必行;不同背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差异明显。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方法,对中国境内不同地域、性质、行业、销售和资产规模以及是否上市等不同背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状况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涉及(1)员工手册、(2)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人力资源规划、(3)岗位管理办法、(4)人员招聘录用制度、(5)劳动合同管理制度、(6)定期考核制度、(7)新员工岗前培训或新员工见习制度、(8)培训制度、(9)奖惩制度、(10)薪酬制度、(11)职业安全与劳动保护制度、(12)职工社会保障制度、(13)干部竞聘上岗制度、(14)后备干部管理办法、(15)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16)员工合理化建议制度、(17)员工申诉制度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及执行等内容,并对有效样本企业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

10. 信息化现状调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管理流程。一般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高级的过程。

调查显示,58.7%的企业有简单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只有7.8%建立了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另外33.5%的企业没有或正准备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说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

从不同地区看,东、中、西部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别。

从企业性质看,建立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外资、港澳台资企业为10.2%,高于总体水平2.4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9.4%,高于总体水平1.6个百分点;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8.3%,高于总体水平0.5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为7.7%和4.8%,低于总体水平0.1和3.0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中没有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占21.5%,高于总体水平5.3个百分点。

3.专家访谈

创建“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月29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研究员林泽炎博士及李春苗教授首次向本报记者披露了中国第一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白皮书)出炉的内幕。

首先摸清真相

《21世纪人才报》: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调查呢?

林泽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必须先把“人”搞清楚,才能真正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今天的中国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自主意识”有了极大提高,但是我们的企业仍在“发号施令”地管理员工,这就出现了员工“不听话”的局面。我们希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寻求共同利益的关系。

为了促进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我国的研究者们曾经翻译了很多国外的著作,150多所大学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风起云涌,这是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的。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方面却存在消化不良,典型的“拿来主义”。原因很简单,在国外很成功的经验和很先进的理论,用在中国的企业上,并不一定适用。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技术、制度探索。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就着手对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调查研究,想做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先锋。要进行本土的建设,就必须首先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清楚。事实上,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经验主义”中。

李春苗:事实上,我们对国内的人力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是不清楚的,我们想做一个盘点,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盘点清楚。

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现状的一次普查

《21世纪人才报》:这份报告的权威性有多大?能否详尽、客观、真实、全面地概括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

李春苗:我们历时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团结国内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近百位,在林泽炎博士的组织和带动下,调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及媒体资源,采用科学手段,对国内不同地域、性质、行业、类型、是否上市、销售额、资产总额等背景的2000多家企业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其调查内容涉及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岗位管理、人才选聘与配置、人才培训、人员绩效考核与管理、高管人员的管理、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另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团队还深入30多家典型企业开展案例调研、撰写案例;并邀请国内30多名知名人力资源专家就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研究领域撰写专题报告。

所以我们认为,这次调查是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现状的一次较为科学的抽样调查,我们的调查结果是对当今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一个全面、客观的总结。这次调查是集体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开展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力争为企业、政府、学者和理论界提供了一个相互共享的研究平台。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转型时期

《21世纪人才报》:通过这次调查,你们认为中国人力资源现状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林泽炎:最大的一个特点,我们认为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社会都在转型期,管理也在转型期。所谓的转型,从规则的角度,可以认为就是有些领域或有些职能模块是有规则的,而有些是缺乏规则的,有些规则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或者说建立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怎样去创新,怎样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转型期间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制度的实施并不理想。我们调查发现,人力资源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关键是制度建设及实施也比较好。很多企业都想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或者说已经建立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实施,或者说没有去实施,或者说实施得并不理想。我们坚信一点,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进行好的制度建设,否则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可言。

李春苗:制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最适合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

企业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的话,也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各种各样的制度建设是比较好的,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拿出一个好的制度来,但是执行力却很差。在这些企业,它们实施的是“人情化”的管理而不是“人性化”和“规范化”相结合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企业缺乏对制度进行调整的能力。

创建“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1世纪人才报》: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最适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做好人力资源制度建设?

林泽炎:适合中国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认为是一个“个性化”的创建。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创建呢?首先必须学习掌握和了解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新的思想;然后把企业的实际情况摸清楚。只有把先进的理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二者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我不想纯粹借鉴国外的东西,因为每个企业都不相同,这就要探索中国本土化的东西。

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其核心目标是“极大地激活人力资源”。只有借鉴国外企业成功经验,结合国内的企业现实,尊重员工的“个性化”需要,建立起甄选实绩化、职责岗位化、发

展业绩化、管理制度化、利益共同化、薪酬市场化、保障社会化、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协同化等“拴心留人”机制,强调能力本位和业绩本位,才能达到保护、留住、激励、培育、用好人才的目标。

李春苗: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能是人事管理。只有“激活”人,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那种只考虑企业利益,不考虑员工利益,也是不行的。如何激活人?最重要的就是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分析基础上,建立公平的薪酬体系。

人物速写

林泽炎:

争做中国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先锋

记者赶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时候,林泽炎正在和他的团队一起编撰《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即将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这也是他们此次调查报告的一个总结。

林泽炎本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书。

他1968年出身在湖南,1986年中师毕业后到湖南某煤矿子弟学校作一名小学教师。

教书的日子是清苦的。在那段清苦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甘愿做一个乡村教师,而是刻苦努力,准备自考研究生。

1990年,林泽炎经过千辛万苦,考上了硕士研究生。1993年9月,他又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1996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并分配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从事过事故调查及技术研究、公司经营、

媒体编辑及企业咨询研究等工作。

2001年4月至今,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历任企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及政策咨询研究工作。

作为全国青联委员的他目前主要从事适合中国企业特点(本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核心技术、高管人员开发管理及相关政策方面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从1998年发表《3P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以来,他在本土化研究领域一钻研就是6年,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学术著作10多部。林泽炎豪情满怀地对记者说自己要努力做中国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探索的先锋。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作者:————————————————————————————————日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宝鸡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姓名X X 教育层次专科 学号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分校宝鸡分校指导教师XXXXX 教学点分校直属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5)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5) 1.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 (5) 2.人力资源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5) 3.人力资源是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命脉 (6) 4.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 (6) 二、宝鸡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7) 1.宝鸡市中小企业发展概述 (7) 2.宝鸡市中小企业发展作用 (8) 3.宝鸡市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10)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1.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 (11)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12) 3.人力资源管理投入少 (13) 4.独特的企业文化没有建立 (13) 四、完善中小企业管理的对策 (13) 1.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灵活的用工制度 (13) 2.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和公平的竞争机制 (14) 3.完善以绩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5) 4.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科学的激励机制 (15) 5.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互利互信的劳资关系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7

近十年中国人力资源现状

石河子大学 论文题目: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物流一班 学号:20115173** 姓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目前现状,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人事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的某些优点提出了质疑。 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大体是35%,而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率大体是75%,差距高达40个百分点。这就提醒我们每一个研究和关注人力资源问题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要正视这个差距。一下就是我总结的自从2004年以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现状。1、总量过剩而质量偏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人力资源极其丰富,但劳务出口仅占世界劳务出口贸易额的0.1%而且是以低技术含量的脏、累、险工种居多。低素质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高素质的劳动力又供不应求,这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例如,许多人青睐的耐克鞋,在中国耐克的需求很大,而中国人只在其中争取可怜的一点加工费。 2、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总体上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在我国从业人员中,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近7000万人技术工人中,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3.5%。而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一般占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都说明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但潜力很大,国家必须加大开发力度,否则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3、人力资源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化的要求。相对于经济领域的改革,我国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改革还显得十分滞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信息不能够全面、准确而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人才的需求,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人才的自由流动。 4、我国的人力资源已呈现出老龄化及人口老龄化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地不断发展,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强劲之际,而我国执行的22年“独生子女”政策,逐步使劳动力缺乏;而推出劳动市场的老年人相应增多,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使得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快。因此,针对我国的老龄化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总量多。据悉,2009年12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6亿,约占总人口的12%,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805万。而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我国。第二,进程快。我们统计,到本世纪中叶,大概到2045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30%。反思一下,我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尽然从2005年的11%到30%;这样的快速老龄化,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大约需一百年的时间。因此,我们的老龄化进程大大快于其他国家。第三,支撑老年资金有限。如今我国刚刚达到小康,人均GDP比许多西方国家低很多,用来支撑这方面事业可动用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即,我国是“先老后富”,而许多国家是“先富后老”。第四,历史欠帐较多。由于我们国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没有养老基金的积累,这个包袱就留到了现在,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突破2亿人,2027年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从2015年到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预计将要减少2900万左右,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将减少18%-25%的劳动人口,届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相当一部分岗位很可能面临着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现在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不在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的平均年龄将由现在的32岁增长到44岁,这使得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非发达国家。我国现在的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率是6.4:1,到2040年将会减少到2.0:1,这意味着将来政府还必须承担更多老年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的问题。

(人力资源知识)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报告(白皮书)课题组 课题发起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总顾问:陈清泰 特邀顾问:鲁志强谢伏瞻邵宁林用三徐颂陶 课题领导:陈小洪李兆熙张文魁 课题组长:林泽炎 问卷调查合作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问卷设计:王继承林泽炎马淑萍李春苗王玉丛 数据处理:王继承林泽炎孔繁敏李超平郑晓露 资料编辑:李春苗马淑萍肖庆文王玉丛孟娜 本报告文字撰写:林泽炎 定稿:林泽炎肖庆文李春苗 [1][1] 本次调查共收回2100份问卷(一份问卷即为一个企业的情况),对明显无效的问卷进行了剔除,最后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共1883份(实际分析中有些部分可能少于这个数字)。具体样本构成、数据处理方法及具体的调查结果见详细的《转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编码约定,平均数越大,该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越差。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林泽炎

目录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薪酬管理现状 (4) 一、不同背景公司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大部分满意 (4) 二、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行分类管理 (5) 三、技术人员的薪酬结构 (6)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6)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技术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 (7) 四、销售人员的薪酬结构 (8)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佣金、各种津贴 (9) (二)工资收入构成:近半数企业销售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40%以下 (10) 五、技术、销售以外人员薪酬结构 (10) (一)主要形式:岗位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 (10) (二)工资收入构成:多数企业技术、销售人员以外人员固定工资占其收入60%以上11 六、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虚拟股票 (12) 七、工资水平:多数企业人均月收入在800~2500元之间 (13) 八、人工成本:多数企业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在30%以下 (14) 九、企业确定工资标准的主要依据 (15)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17) 一、企业人员绩效管理现状较差,考核效果一般,人员绩效考核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必须进 行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7) 二、中部参加调查的国有企业比重大,员工考核管理的统计结果高于其他地区企业 (18) 三、国有企业建立考核制度和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面较广,但执行不力,考核实施效果一般; 私营企业实施考核效果好 (19) 四、金融业、水电煤气业、交通仓储邮政业建立有考核制度的比重高,执行情况令人不满意 (20) 五、上市促进企业提高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21) 六、企业规模越大,员工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管理相对较好;中小型企业人员绩效考 核效果差于小企业和大型企业 (22)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岗位管理现状 (24) 一、我国企业当前岗位管理的总体状况 (24) 二、不同地区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三、不同性质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5) 四、上市与非上市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6) 五、不同规模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7) 六、不同行业企业岗位管理状况 (28)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制度建设现状 (30)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38) 一、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总体上已初步规范,逐渐市场化 (38) (一)招聘会是企业发布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38) (二)社会招聘已是中国企业录用员工的主要来源 (38) 在问卷调查的四个员工来源选项中,被调查企业录用员工的来源主要是“社会招聘人员” (82.9%)、“毕业生”(65.5%),远远高于“复转军人”(7.5%)和“劳务派遣”(4.5%),较为集中。开放式调查表明企业录用员工还有以下来源:解决内部职工子女就业难题、

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XX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国开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毕业作业

开放教育专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作业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入学时间:_____________ 分校:________________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

说明 1、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占2学分,90课时。 2.本作业在第五学期安排学生完成,时间为一个学期。 3、本作业的内容涵盖了本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实务、绩效与薪酬实务、人员招聘与培训实务等。 4.评分要求: (1)本作业按照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2)辅导教师参照每道题目设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3)辅导教师对学生的答题务必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4)学生必须达到60分以上才能取得该环节的学分。(5)作业抄袭或雷同,计为0分,并不能取得学分。 5. 答题要求: (1)学生应按照题目要求答题。 (2)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有唯一答案,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答案不唯一。 (3)学生在作专业知识题部分时,要求准确地应用相应的学科理论进行分析,并紧密围绕题目内容回答,不得抛开题目随意发挥。答题要求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第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得分批改人 一、基础知识(共计30分)答案VX 783284575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力资源中最高层次的部分是掌握科技知识的人。( ) 2、当一个人与工作岗位结合之后,便和用人单位形成了一种职务关系,这种职务关系的核心内容是义务和权利。( ) 3、若干工作性质大致接近的岗群,可以划归为一个岗级。( ) 4、人员培训属于成人教育。( ) 5、心理测验在知识测评中的应用形式,实际是智力测验。( ) 6、寻找职工的来源和吸引他们到企业应征的过程指的是人员招募。( ) 7、职业生涯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 ) 8、目标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有效目标的设置。( ) 9、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负主要责任的是企业。( ) 10、组织业余文化活动及其成品,如摄影作品等,属于组织文化的物质层。( ) (二)单选题(选题中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中国古代的退休养老制度称作()。 A、“义仓”制度 B、族田制度 C、“致仕”制度 D、“社仓”制度 2、根据对生产技术条件和生产组织条件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技术计划、现场测试与分析确定定额时间的方法是()。 A、统计分析法 B、技术测定法 C、经验估算法 D、德尔菲法 3、下列各项中以外化型体能训练为前导的是()。 A、“拓展训练”课程 B、“魔鬼”训练课程 C、《第五深度培训》课程 D、管理网络 4、绩效考核的分级法又称为()。 A、比较法 B、比率法 C、层次法 D、排序法 5、下列属于物质激励的激励形式有()。 A、颁发奖状 B、开会表扬 C、授予称号 D、颁发奖金 6、工序划分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劳动分工 B、劳动协作 C、劳动生产率 D、生产过程 7、工资中的基本工资的分配是按( )设定的。 A、需要律 B、浮动律 C、贡献律 D、平均律 8、组织发展的()是指减少组织的中间层次,压缩行政人员规模,增大管理幅度,促进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A、小型化 B、弹性化 C、虚拟化 D、扁平化 9、企业管理人员应经常分析企业劳动关系形式,了解员工情绪,预见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沟通并解决,而不能等到矛盾已经激化才去处理。反映了处理劳动关系的()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附件8: 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框架 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的依据 通过对广东省人力资源产业的调查,我们认为我国未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目前,广东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高素质管理人才需求大.,广东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向中高层次方向发展,但文化程度低的人口还占绝大多数。资料显示,全省初中文化程度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57.94%,在全国只排在第八位,远远低于北京的77.50%和上海73.45%。再从大专以上人口比重来看,广东只有3.88%的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全国排在13位。这说明了广东省高层次人口比重偏低,人才储备不足。与总体人口受教育水平偏低的现状相对应的是,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存在同样问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口占总从业人口比例高达78.3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48%,大专及以上的占5.13%,虽然高中及大专这两个层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河南要低。受教育人口教育水平偏低,从侧面上也反应了绝大多数企业对高素质从业人员的需求是很大的。 二、本地区人力资源行业(产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广东HR服务行业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这也限制了HR服务机构的发展,这是因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专业的培养方向和企业需求是矛盾的,同时,广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设立或持有观望态度。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化建设是重要性。与此同时,依托人力资源行业为契机的盈利性模式,正在相继涌现出一批针对某一领域、地域、人群、企业以及具体行业提供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的HR队伍或服务团队。他们不但提供细分的专门服务,也提供依据需求的整合服务。例如近年来出现的培训式咨询等服务形式,体现出了较高的专业形象和专业水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

04主题论坛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10年—新使命与新价值

主题论坛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10年—新使命与新价值 周禹:我们真是特别感谢彭教授、黄教授,也感谢来宾的提问,两位教授从人力资源整体视角和宏观经济整体分析视角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两场非常精彩的主题演讲,让我们再次以掌声向两位教授致以诚挚的感谢! 其实的确如两位老师谈到的,中国的经济一直在转大弯、过大关,中国人一不小心,像黄老师所说的就回来了,成为经济总量第二,一不小心成为美国第一债主,当然了,债权在手上不知道怎么办,我们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其实我们也能感受到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说其实我们付出了三种巨大的代价,首先我们付出了很大的绿色代价,我们大家都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损耗;其次我们付出了不小的蓝色代价,我们的劳动力、我们的人力资本,不仅是蓝领、白领,甚至金领企业家压力过度,收入增长机制缓慢,付出了很大蓝色代价;同时我们还付出了很大红色代价,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过程当中,主流信仰的缺失,价值观的迷盲,也给我们整体社会面、产业面和企业面都带来了从硬到软、从内到外的挑战,从宏观层面的讨论,两位大师给了我们探讨和洞见之后我们下面将沉淀到组织层面。我们即将请上我们的五位嘉宾进入今天上午第一个互动式主题论坛,下面先请五位嘉宾上台就坐。有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彭剑锋教授,来自李宁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经理戴倩女士,来自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8同城)副总裁段冬先生;来自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副总裁关有民先生,来自新奥集团组织与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张晓春女士,第一个互动式论坛主要模式在于登台分享的嘉宾会各抒己见,更重要的是开始进入实体互动环节,登台嘉宾和在场观众会进行更多讨论和互动,刚才有位同学还要问问题,不好意思,这回你还有展现的机会,今天的互动论坛第一个主题结合前面两个宏观层面、总体层面的演讲,是关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其实前面两位教授的主题演讲从宏观到产业、从趋势到现实都向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生动的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复杂的现实和挑战,我们想请我们的教授、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管理精英们结合各位的实际工作经验或者切实感受,未来十年以来,结合我们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战略性发展要求或者面对的可能的挑战,对我们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者来说我们应该担当怎样的新使命和新定位、扮演怎样的新角色呢?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考。 戴倩:谢谢大家!我叫戴倩,在李宁公司工作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了,有幸能够见证和跟随这个公司成长,我加入公司时候公司生意规模差不多6亿,到去年为止超过了93亿,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也有些收获和体会,也经历了见证了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今天的话题是关于未来十年或者更长期的人力资源的

202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 (4) 1.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4) 1.2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规模分析 (5) 2.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前景趋势 (6) 2.1人力资源服务向高知识含量的专业化发展 (6) 2.2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建设受到重视 (6) 2.3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7) 2.4国际化步伐加快 (7) 2.5延伸产业链 (8) 2.6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8) 2.7需求开拓 (8) 3.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8) 3.1市场竞争格局分散 (9) 3.2人服行业头部集中化趋势明显 (9) 3.3市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9) 3.4供应链整合度低 (10) 3.5基础工作薄弱 (10) 3.6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3.7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1) 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

4.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2) 4.2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3) 4.3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3) 4.4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3) 5.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15) 5.1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分析 (15)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5)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6)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6) 5.2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7) 5.3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7) 6.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投资分析 (18) 6.1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8) 6.2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投资风险 (18) 6.3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投资收益 (19)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整套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人力资源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学校名称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入学时间 论文提纲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其表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界定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 二、研究企业管理风险的意义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负面影响 正文: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其表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界定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ker)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指出,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相比较,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1]。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一般而言,风险包括三个部分:事件、概率、后果。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的事件就是指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生错误或意外收益的具体表现。事件的识别需要建立在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概率是指所确定的事件在实际运作中发生的可能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后果是指如果所确定事件的实际中发生所造成影响的大小。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由于没有很好的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项活动以及各项活动的关系,而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的超过预期的收益或损失。通过对这种风险进行有效地识别,控制和引导,使企业避免损失或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活动就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表现 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每一个模块都一定程度地存在风险因素,所以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概括成以下几个类型。 (二.1)招聘风险 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环节,在此环节中必然存在管理上的风险,称为招聘风险。招聘风险堪称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具体可以将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风险。 第一,招聘成本的回报风险。人员甄选往往需要高昂的费用,而且空缺职位等级越高,其花费也越 大。如果甄选出的人员不合格,则不但甄选成本无法收回,还会随年限的推移产生持续的负面效应。 第二,招聘渠道的选取风险。企业通过普通招聘方式(如刊登报刊广告、参加招聘会等)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这是因为真正成熟的优秀人才一般都会被自己的雇主重用,不会特别关注广告中的职位,也不会轻易到招聘会去找工作。他们即使需要跳槽,一般会通过业界的朋友引荐、猎头公司推荐或者竞争对手直接挖掘。一般选取普通招聘方式的人才可能有下列情况:一是不够成熟的人才,虽然有潜力但是表现不充分,使用风险较大,不适合掌控大集团全盘;二是过于注重金钱的人才,只是因为较高的年薪吸引他们,这些人往往道德水准不一定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所以我们在进行招聘之前,不单要考虑招聘成本,还应根据职位和目标人才对象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招聘方式。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一些较大的企业经常自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如成本低廉,上级单位一次开发,基层单位可以重复利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开放方式一般难以成功。一方面,企业内部开发人员往往缺乏项目经验,导致与最终用户的需求相悖;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软件开发不参与市场竞争,仅仅是供给内部使用,有可能导致开发人员敷衍了事,开发的系统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转型时期,企业中的管理方法从思想到行动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处于摸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随时都可能发生这样那样的变革,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软件如果不能够随着变革而自行适应,那么,这个软件就没有生命力。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已进入有组织的自觉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和探索正在丰富、扩展着高等教育的方法体系。实践平台的构建是近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一大亮点,不仅研究者较多,而且还有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以人才市场、人才评荐中心作为实训基地的典范。从现有的研究来看,主要聚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实践教学的方法探讨、实践平台的构建四个方面。 虽然高等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但是无论在理论探讨方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现有的尝试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从体系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现有文献的研究是支离的、局部的,在困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实战型教材、实践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少有作为;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现有文献多是思路性、概括性、规范性的表述,缺乏实证调研和数据支撑;从运用价值来看,现有研究更多停留在构想阶段,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实施手段与实用的操作流程。因此,探索适合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和我国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仍是任重道远。 1.1—2 关于人力资源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伴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其设计思路蕴涵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起步较早,完整性和成熟度高,开发出了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西方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他一些软件系统如ERP(企业资源计划)、WFM(工作流管理)等在开发过程中预留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接口,使得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今后的扩展难度降低。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支持不遗余力,以PeopleSoft 为例,其最新版本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版本,使得其易用性大大加强。 近些年,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美国大学管理类的专业一般都有600~1300 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在人员测评与甄选、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演练与实习。授课形式也多种多样,通常采用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个案研究、情景模拟、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课型,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科研活动,通过导师耐心指导、同学密切协作,使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和锻炼。教师使用的教学工具比较丰富,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电讯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十分普遍。在英国,各种授课形式均非常普及,由于信息的社会化程度高,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实习职位和实践机会,实习多采用分散、自主联系形式,实习内容有别于集体安排,突出个性特征。

2020年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 31.1公司背景........................................................................................................................................ 3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 41.2.1管理人员..................................................................................................................................... 41.2.2技术人员..................................................................................................................................... 51.2.3市场人员..................................................................................................................................... 6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 ................................................................................................. 72.1概述................................................................................................................................................. 7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82.2.1公司领导未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82.2.2未树立全员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82.2.3组织结构..................................................................................................................................... 82.2.4人力资源规划 ............................................................................................................................ 92.2.5工作分析..................................................................................................................................... 92.2.6员工培训及开发....................................................................................................................122.2.7绩效考核.................................................................................................................................132.2.8薪酬.........................................................................................................................................172.2.9企业文化 (17) 2.2.10结论.......................................................................................................................................20

人力资源相关网站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链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链接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企人力资源管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人力资源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协会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cn/index.asp 韬略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mc/index.htm 赛迪咨询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华夏人力资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东方经理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omm/index.htm 东方经理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组织人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管理99级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南京必得人才资源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华英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华人才信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和悦人才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main/index.asp 同济大学人力资源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佐佑人力资源顾问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chinese/link.htm 北京福林京峰经济合作咨询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navigator_c.htm 深圳市硕旺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HR软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深圳市新全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index2.html 深圳市极通电脑软件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万康国际管理顾问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index.htm 佳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上海英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南京利物浦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aus.htm 厦门摩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广州狄安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北京三普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捷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hr/hr_index.asp 普华四方商务策划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bbs/index.asp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国易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博惠思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网站job365——天天工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致恒管理顾问工作室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富锐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登龙门人力资源网络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狄安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国海峡人才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new/rcyth/main.htm 中国人才热线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company/ 西三角人力资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中国经理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北京仁达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金方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1a566981.html,/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范文

公司2009年1-6月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模板 (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 一、 公司组织结构图 (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描述公司现有的组织结构设置,如有调整,反映出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并简述原因。 分析:(宋体五号) 二、201X 年1-6月人力资源效率指标分析 人力资源效率指标主要是指人均净利润、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人均销售收入,该指标可以与历史数据对比进行分析,也可以在集团内部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人均净利润可以分析年度目标值完成情况。目标值以净利润双定目标除以年初人数确定。 例图(仅供参考): 三、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人力资源结构主要包括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工龄结构、职称结构等, 分析时可对进行组合如岗位——学历结构分析,岗位——年龄结构分析等,还可考虑对一定时间段内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或者挑选较重要的类别如管理类、产品类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 1岗位结构(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左端顶头对齐) 依据最新的岗位序列结构,岗位设置分为五大类:管理类、产品类、专业类、客户类、生产类。 可对公司进行整体岗位结构分析或者对某一类别的结构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例图: 2年龄结构 年龄龄区间划分 为25岁以下、26岁-35岁、36岁-45岁、45岁以上 四个区间。 仅仅对年龄分布 进行一维分析,只能看出员工的年龄层次结构。只有 当把年龄分布和其他相关的指标结合起来,才可以从数据中看出问题,例如将年龄分 人工效率指标完成情况 1 2 3 2 3 5 4 5 6 0 1 2 3 4 5 6 7 201X 201X 201X 人均净利润 万元人工成本净利润 人均销售收入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选题0001

1、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分析 2、浅析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3、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人力资源流失原因探析 5、人力资源二次开发的重要性 6、浅析人力资源保护 7、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 8、论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9、论人力资源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培植 10、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分析 12、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管理若干问题探析 1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14、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 15、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探析 16、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分析 17、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18、e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19、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探析 20、人力资源规模效益管理初探 21、人本管理策略探析 22、人员素质教育探析 23、如何实现人员队伍的有机管理 24、如何实现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 25、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26、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7、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28、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 29、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问题 30、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设计31 、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 52、加入WTO 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 33、“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34、“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 35、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 36、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37、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 率) 38、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 39、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 4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41、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42、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

43、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44、“人才主权”理论探讨 45、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46、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47、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 48、WTO 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49、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 50、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 51、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52、招聘管理体系初探 53、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 5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 55、人才素质测评浅谈 56、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57、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 58、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59、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60、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 61、知识型员工薪酬激励 6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63、公务员管理研究 64、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 65、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66、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 67、人际关系的沟通与技巧 68、论我国的就业方式 69、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 70、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 71、浅谈我国现阶段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 72、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管理探析 73、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培养 74、企(事)业单位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75、如何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的积极性 76、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77、湖南人才高端市场分析 78、企(事)业单位人员从业的误区分析 79、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80、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81、论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竞争优势 82、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风险研究 8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员工培训 84、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85、员工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 86、企业薪酬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