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学作品赏读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 文学作品赏读 一(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文学作品赏读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

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但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年4月24日。

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文中说“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不同凡响”在什么地方?答:(2) “为了这个飞天梦想……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3)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为什么震动了中国人?答:(4)节选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怎样的记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陪考一日⑴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

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

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⑵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

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

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得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⑶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

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

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

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

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⑷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

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

看看表,才四点多钟。

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

2019-2020学年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日照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看水汪曾祺(1)下班了。

小吕把擦得干干净净的铁铣搁到“小仓库”里,正在脚蹬着一个旧辘轴系鞋带,组长大老张走过来,跟他说:“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

”(2)看一夜水,甭打算睡了!这倒还没有什么。

主要的是,他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

一个人,黑夜里,万一要是渠塌了,水跑了,淹了庄稼,灌了房子……那他可招架不了!一种沉重的,超过他的能力和体力的责任感压迫着他。

(3)但是大老张说话的声音、语气,叫他不能拒绝。

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

(4)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志子。

小吕沿着渠岸巡视了一遍。

走着走着,又有点紧张起来。

渠沿有好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黑黑的。

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

小吕觉得这不祥得很,越看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觉得险象丛生,到处都有倒塌的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没有。

看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

(5)小吕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

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斑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拂着。

他脚下是一渠流水……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6)现在,真可以休息了,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

他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

他一来时就选定了这个地方。

这棵树,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岔出了四个枝杈,坐上去,正好又有靠背,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伸开腿脚。

而且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那一根志子。

月亮照在水上,水光晃晃荡荡,水面上隐隐有一根黑影。

用手电一射,就更加看得清清楚楚。

(7)今天月亮真好,——快要月半了。

天上真干净,透明透明、蔚蔚蓝蓝的,一点渣滓都没有,像一块大水晶。

小吕还很少看到过这样深邃、宁静而又无比温柔的夜空。

说不出什么道理,天就是这样,老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片蓝。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江门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汪曾祺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

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

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

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

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

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

东北风。

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

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

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

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

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

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

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

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

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

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

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

余大房养他。

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

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

他整天不离一步。

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

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

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

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一)(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三语文总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保温常练(二十一)(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三语文总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保温常练(二十一)(含解析)不分版本保温常练〔二十一〕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虽然莫言在中国文坛上并非,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鲁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互联网时代吼叫而至,传统书店一方面因经营的“戏路〞太窄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线上书店用多种方式大行其道。

B.如何让农耕文化的菁华成为构建新时代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C.艺术评论,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评论,由于人们的看法不同,往往通过争论能开展和提高艺术理论。

D.地球是一个家,无论哪一种生命灭绝,对地球都是伤害。

一旦生态被人类破坏,所有的不好的恶果最后也将由人类承当。

3.以下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拙作最终出版,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还望大家说出愚见,让我有更多进步。

B.小店开张之际,热忱欢送广阔顾客朋友惠顾,我们将不遗余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

C.些许小事也要论出输赢,可见二位心胸狭窄,对于这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我会钧裁你们两个。

D.小事不值一提,谁都会犯错误,我会海涵的,你今后做事情也要多想想,不能脑子一热啥事都做。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生物有多种节律,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 ①。

2021年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青岛第三十九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笑而不答。

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

”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来。

或者再努努力,往上登一登。

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亲的头发,忽见母亲的一根头发被吹立起来,在夕照里竟然银亮银亮,是一根白发!这根细细的白发在风里柔弱摇曳,却不肯倒下,好似对我召唤。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白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母亲也会老,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过去扑在母亲怀里。

母亲不知出了什么事,问我,用力想托我起来,我却紧紧抱住母亲,好似生怕她离去……事后,我一直没有告诉母亲这究竟为了什么。

最浓烈的感情难以表达出来,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

如今,母亲已是满头白发,但初见她白发的感受却深刻难忘。

那种人生感,那种凄然,那种无可奈何,正像我们无法把地上的落叶抛回到树枝上去……当妻子把一小酒盅染发剂和一支扁头油画笔拿到我面前,叫我帮她染发时,我心里一动,怎么,我们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开始落叶了?我瞥一眼她的头发,笑道:“不过两三根白头发,也要这样小题大作?”可是待我用手指撩开她的头发,我惊讶了,在这黑黑的头发里怎么会埋藏这样多的白发!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发现才看到。

也正是由于这样多的白发,才迫使她动用这遮掩青春衰退的颜色。

可是她明明一头乌黑而清香的秀发呀,究竞怎样一根根悄悄变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中、侃侃而谈中,还是在不舍昼夜的埋头写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篱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为了我那次重病内心焦虑而催白的?还是那件事……几乎伤透了她的心,一夜间骤然生出这多白发?黑发如同绿草,白发犹如枯草;黑发像绿草那样散发着生命诱人的气息,白发却像枯草那样晃动着刺目的、凄凉的、枯竭的颜色。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2023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语言特色(方法指导+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语言特色(方法指导+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散文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语言特色(方法指导+对点训练+答案解析)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主要从分析文本全篇或某段的语言特色(风格)及表达效果这两个角度进行考查。

一般而言,散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凝练,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语言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

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一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

常见的设问形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2)请简要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

(3)文中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方法指导1.审清语言特色的题干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语言特色”“表达效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2.鉴赏语言特色的角度(2)句式之美。

(3)风格之美。

豪放、直白、华丽、精练、凝练、柔婉、含蓄、细腻、典雅、凝重、清新、明丽、朴素、活泼、幽默、诙谐等。

色”“语体特色”等角度分析。

3.鉴赏语言特色解题步骤第一步:概括语言特点。

语言特色范围较广泛,要针对题目类型和文本特色确定鉴赏点,找出属于鉴赏对象独有的特色或技巧。

其角度大致有:(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如人称的使用、描写方式、抒情方式。

(2)从表现手法(狭义)的角度分析,如象征、衬托、对比等。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如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

(4)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如词语的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句式的整散等。

(5)从语言风格入手,如平实、华丽、清新、典雅、幽默、辛辣、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地方色彩鲜明等等。

从以上角度,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概括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

第二步:列举事例分析。

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陪考一日》阅读答案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陪考一日⑴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

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

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⑵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

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

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得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⑶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

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

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

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

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⑷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

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

看看表,才四点多钟。

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

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

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

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⑸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

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

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

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

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⑹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

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

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⑺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

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

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赶走。

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

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

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

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

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

家长们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

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

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

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

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

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

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之外。

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

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⑻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

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的多了。

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⑼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

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⑽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

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们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

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

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行了,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⑾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

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

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

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⑿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

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

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

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

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

我说你这算什么记号?如果这也算记号,那作文题目是不是也算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

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

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

老师也说没有事。

但她还是不放心。

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

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

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

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⒀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着: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卷子的事忘记,全身心地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

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两项都是她的弱项……(选自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11.试分析开考第一日语文考试前女儿的情绪。

(3分)12.请赏析第5段中划线内容有何作用?(4分)13.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①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

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②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Ks5u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15.《陪考一日》呈现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对这种社会现象有怎样的看法?(6分)11.紧张:①比往常起得早(睡得少)②复习功课③胃口差④多次上厕所【1 4】12.联想奶奶因害怕日本鬼子而养成往厕所跑的习惯,衬托(强调)女儿考前的紧张情绪;丰富文章内容。

【1 1 1 1】13.①我看车牌联想女儿的高考分数时的情绪波动,表现了“我”的忐忑不安(紧张)的心理②家长对蝉的大惊小怪,表现家长的紧张心理14.动作(细节)描写中年妇女在儿子迟到后的一系列动作,反应这位妈妈的担心和难过。

15.全民高考焦虑症①高考给家庭的压力过大②社会对高考过度关注③高考给人造成的负面情节态度看法①目前情况下,高考相对公平②人才选拔制度过于单一且缺乏监督,希望能有所改革③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个人与家庭应合理调整应对高考,减缓解高考焦虑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