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

合集下载

51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设计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心得体会

51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设计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51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设计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设计的心得体会篇一: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设计摘要:本设计为基于单片机805l设计的实时温度采集仪。

采用一个以单片机为核心的重小系统。

访问系统有:单片机.显示器,键盘、串口通讯、模拟开关、a/d转换器等以及整个系统中所要需要的电源组成的一个系统,对于超过此限的温度数据将产生报警信号。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采集a/d转换器引言: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单片机继续朝快速,高性能方向发展,从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16位,32位单片机。

单片机主要用于控制,它的应用领域遍及各行各业,大到航天飞机,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冰箱、彩电,单片机都可以大显其能。

单片机在家用电器业中应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全自动冼衣机、智能玩具;除了上述传统领域外,汽车、电子工业在国外也是单片机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领域。

它成本低、集成度高j功耗低、控制功能多、能灵活的组装成各种智能控制装置,由它构成的智能仪表解决了长期以来测量仪器中的误差的修正、线性处理等问题。

本文设计的就是利用805l单片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具有能采集并显示温度,对于超出范围的温度发出蜂鸣声警报的温度采集系统。

1系统设计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5l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进行对采集到的信号处理再输送给八段数码显示。

intel公司生产的8051是一个低功耗,字长为8位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片内128bRam、片内4kbRom、两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四个8位的i/o口(p0、pl、p2、p3)、一个全双工的串行口、五个中断源以及时钟等组成。

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不高,价格低廉,可靠性高,灵活性好。

本设计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最小温度采集系统。

它主要是采用热敏传感器采集温度并进行信号处理。

再经过a/d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送给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与计算。

计算的结果从显示台上显示出来。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软件设计(附程序,元件清单)编辑:Nancy 来源: 作者:Team 指数:28 编号:544020120419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软件设计(附程序,元件清单)(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毕业论文9000字)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温度采集在林业,农业,化工甚至是军工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能否对这些地区的环境温度实现有效的监测。

是一个要解决的重要的课题。

采用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电子监控装置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利用Mcs-51单片机系列设计了一个温度采集系统。

数字式多路温度采集系统由主控制器、温度采集电路、温度显示电路、报警控制电路及键盘输入控制电路组成。

它利用单片机AT89C51做控制及数据处理器、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做温度检测器、LED数码显示管做温度显示输出设备。

实现多监测点的温度采集。

并且具有显示,报警等功能。

能够应用于一般的环境的温度采集环境。

软件设计主要采用汇编语言设计,设计工具用keil,程序主要由键盘扫描子程序,温度转换子程序,读出温度子程序,计算温度子程序,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报警控制子程序组成。

用汇编的主要优点是编程的效率高。

适用于简单的但是要求较高的电路。

本文主要是采用的是汇编语言设计。

. 〖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单片机软件software design base on SCM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gathering syste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ontrol system of industrial, agricultural and People's Daily life plays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 and it has very important effect,Temperature gathering in the forestry, agriculture, chemical and even military domain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So effective monitor the environment temperatureof these regions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solve. A temperature sensor constitute electronic monitoring device is a better solution, so use Mcs - 51 SCM series designa temperature gathering system.the digital multi-channel temperature gathering system by the master control regulator, the temperature gathering electric circuit, the temperature display circuit, reports to the police the control circuit and the keyboard entry control circuit is composed .It makes the control and the data processor, intelligent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using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AT89C51 makes the temperature detector, the LED numerical code display tube makes the temperature demonstration output unit. Achieve more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temperature gathering. And display, alarm functions. Can be used in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environment.〖资料来源:毕业设计(论文)网 〗The software design use assembly language,The design tool adopt keil, Program mainlyby the keypad scanning subroutine, the temperature conversion subroutine, read temperature subroutine, the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subroutine, display datarefresh subroutines, alarm control subroutines composition.The advantage of the assembly language is high efficiency, and fit for the circuit which simple but require expert . This paper is mainly uses assembler languageKeyword: temperature ensor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 software毕业设计(论文)使用的原始资料(数据)及设计技术要求:基于单片机的多路温度采集系统主要用于采集多个监测点的温度,当某个监测点的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进行报警。

基于USB技术的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

基于USB技术的单片机温度采集系统
思想。 关键词 :U B技术 ;单总线 ;数字温度采集 ;D 1 B 0 S S 2 ;CH 7 8 32
中圈分类号: P 7 T 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9 03(070— 05 0 1 0— 1420)1 06— 4 0
Th e et mpe a ur c ui to y t m fm ir r e s a e n USB e h ol y r t e a q si n s s e o c Op Oc s Orb s d o i t c n og
u e whc sd sgn d frm ut on c d。 ih i e i e o lp itemp r t r c uiion Th e l i e p r t r i t e a ue a q st . er a met m e a u e i t
c an e i h g mont e yPC. s i db or AT8 S51mir p o e s do td a 9 c o r c s orsa pe sCPU a dsn l u i n igeb s dgt lemp r tr e s r ii at e au es n o DS1 B 0i d pe USB c m mu ia intc n o yi p l d 8 2 a o t d. s o nc t h olg a pi o e s e b t e cOD O e s ra d PC. h y t e we n mir r c s O n So t e s sem a utt n ig a v n a e f m al h so s a dn d a t g s o s l
M El _e g’ MA o f 2 G UO n ’ _ n , Lf Gu - , u Do g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

温度采集电子系统设计报告1. 简介本报告介绍了一个温度采集电子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显示。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

2. 硬件设计2.1 传感器选择为了实时采集温度数据,我们选择了一款精度高、响应快的温度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数字输出和I2C接口,能够方便地与单片机进行通信。

2.2 单片机选择我们选用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主控芯片。

该单片机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满足系统的需求。

同时,该单片机还有丰富的开发资源和社区支持,使得开发过程更加便捷。

2.3 电路设计系统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和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电路和稳压电路。

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采用了I2C接口,通过外部电阻进行电平转换和保护。

稳压电路采用了线性稳压芯片,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3. 软件实现3.1 硬件驱动为了与传感器进行通信,我们编写了相应的硬件驱动程序。

该驱动程序通过配置单片机的I2C接口,实现了与传感器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软件实现中,我们使用了单片机的定时器和ADC模块来定期采集温度数据。

通过ADC转换,我们可以将模拟温度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随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滤波和校准,以获取准确的温度值。

3.3 数据传输与显示为了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我们使用了串口通信。

通过配置单片机的UART模块和计算机的串口接口,我们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

在计算机端,我们编写了相应的数据接收和显示程序,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显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试,系统能够准确、稳定地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实时显示。

通过与其他温度计的比较,我们发现系统的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时更新温度数据。

5. 总结通过设计和实现温度采集电子系统,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显示。

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系统(DS18B20)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测系统(DS18B20)
为产生写0时隙,在拉低总线后主机必须继续拉低总线以满足时隙持续时间 的要求(至少60μs)。在主机产生写时隙后,DS18B20会在其后的15到60us的一 个时间窗口内采样单总线。在采样的时间窗口内,如果总线为低电平,主机会 向DS18B20写入0。
DS18B20读时序
所有的读时隙都由拉低总线,持续至少1us后再释放总线(由于上拉电阻的作用,总线恢复为 高
配置寄存器
8 位 CRC 生成器
DS18B20的时序
DS18B20复位时序
DS18B20的所有通信都由由复位脉冲组成的初始化序列开始。该初始化序列由主 机发出,后跟由DS18B20发出的存在脉冲(presence pulse)。在初始化步骤中,总线 上的主机通过拉低单总线至少480μs来产生复位脉冲。然后总线主机释放总线并进入接收 模式。当总线释放后,5kΩ的上拉电阻把单总线上的电平拉回高电平。当DS18B20检测 到上升沿后等待15到60us,发出存在脉冲,拉低总线60-240us至此,初始化和存在时序 完毕。时序图如下:
1.主控制器电路和测温
电路的设计
主控制器电路由AT89S52 及外围时钟和复位电路构成, 测温电路由DS18B20、报警 电路组成。AT89C52是此硬 件电路设计的核心,通过 AT89S52的管脚P2.7与 DS18B20相连,控制温度的 读出和显示。硬件电路的功 能都是与软件编程相结合而 实现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如 右图2所示。
送1,以拉低总线的方式表示发送0.当发送0的时候,DS18B20在读时隙的末期将会释放总线,总线
将会被上拉电阻拉回高电平(也是总线空闲的状态)。DS18B20输出的数据在下降沿(下降沿产 生读时隙)产生后15us后有效。因此,主机释放总线和采样总线等动作要在15μs内完成。

基于单片机温度采集报警系统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温度采集报警系统设计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报警系统的设计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at89s51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温度采集报警系统。

该系统性能可靠,结构简单,能实现安全温度内正常显示温度值,超出设定的温度上限则进行声光报警。

关键词:单片机;温度检测;报警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3temperature acquisition alarm system design based mcu wang rongrong,liu haixia(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huhhot010070,china)abstract:it designs a microcontroller based on at89s51 and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collection and alarm system.the system has reliable performance,simple structure,can achieve safe temperature within a normal display temperature exceeds the set temperature,upper limit,sound and light alarm.keywords:mcu;temperature detection;alarm一、系统设计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为温度采集报警系统框图。

该设计将以单片机控制的温度采集系统为主,利用单片机完成对温度的检测,实现安全温度内正常显示温度值,超出设定的温度上限则进行声光报警。

系统在温度采集时主要应用了ds18b20芯片,该器件经过初始化后单片机首先进行rom匹配,当受到测温器件发回的信号时证明该器件正常工作,接着单片机发送温度转换命令进行温度采集,测温的精确度很高,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引言:无线测温系统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智能温度监测系统。

它通过无线传输技术,能够远程监测和采集温度数据,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便捷性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概述:无线测温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温度监测技术,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温度监测的场合,如工业生产、农业种植、建筑监测等。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高集成度、低功耗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实现对温度的高精度监测和数据传输。

本文将从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模块选择、温度传感器选择和功耗优化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

正文内容:1.硬件设计1.1单片机选择1.2电源设计1.3温度传感器接口设计1.4数据存储设计1.5外部设备接口设计2.软件设计2.1系统架构设计2.2温度数据采集算法设计2.3数据处理算法设计2.4数据传输协议设计2.5用户界面设计3.通信模块选择3.1无线通信技术概述3.2通信距离和速率需求分析3.3无线通信模块选择准则3.4常用无线通信模块介绍3.5通信模块选择与集成4.温度传感器选择4.1温度传感器分类4.2温度传感器选型准则4.3常用温度传感器介绍4.4温度传感器接口设计4.5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5.功耗优化5.1功耗分析与需求5.2系统功耗优化策略5.3硬件设计功耗优化5.4软件设计功耗优化5.5基于睡眠模式的功耗优化总结: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主要涉及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通信模块选择、温度传感器选择和功耗优化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硬件设计和通信模块选择,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温度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同时,通过优化软件设计和功耗管理,能够降低系统的功耗,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测温系统的设计在智能化温度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单片机是一种可以完成特定功能的微型计算机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无线监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很多场合中,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传统的有线温度监控系统存在布线复杂、安装维护困难等问题,因此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应运而生。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监测点的温度数据实时监控和远程传输,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于温度的监测和管理。

通过该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查看各监测点的温度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这对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农业种植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温度监测解决方案。

通过对系统架构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无线通信协议等方面的研究,探讨系统在温度监控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字数:239】1.2 研究意义温度监控在各种领域中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温度监控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实现实时、精准的温度监测。

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多点温度监测,可以同时监测多个位置的温度数据,实现对整个区域的全面监控。

这对于一些需要对多个点位进行监测的场景非常重要,能够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温度数据的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不再需要通过有线连接来传输数据,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温度数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通过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点无线温度监控系统,可以促进单片机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推动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奠定技术基础。

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名称:温度采集装置班级:数控技术0901学号:课程设计时间:2011.12.5—12.11目录1 设计任务 (2)2 确定设计方案 (3)2.1 温度传感器—AD22100K (3)2.2 A/D转换器—ADC0809 (4)2.3 单片机的选择—80C51 (6)2.4 显示器接口—LED动态显示接口 (8)3 硬件电路的设计 (10)3.1 温度传感器与A/D转换器的接口电路 (10)3.2 A/D转换器与89C51的接口电路 (10)3.3 89C51与显示器间的接口电路 (11)3.4 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的设计 (12)4 软件设计 (13)4.1温度采集的主程序流程图 (13)4.2 程序清单 (15)5 心得体会 (20)附录 (21)温度采集装置1、设计任务设计一个温度采集系统,要求按1路/s的速度顺序检测8路温度点,测温范围为+20℃~+100℃,测量精度为±1%。

要求用5位数码管显示温度,最高位显示通道号,次高位显示“—”,低三位显示温度值。

2、设计方案2.1 温度传感器—AD22100KAD22100K是有信号调节的单片温度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为-50~+150,信号调节不需要调节电路、缓冲器和线性化电路,简化了系统设计。

输出温度与电压和电源电压的乘积(比率测量)成比例。

输出电压摆幅为0.25V(对应-50℃)和4.75V(对应150℃),用5V单电源工作。

2.1.1 AD22100K的引脚图如2.1.1图2.1.1 AD22100K的引脚图注:1.V电源 4.GND接地2.U输出 3、5~8 NC不连接2.1.2 AD22100K主要参数1.工作电压4V~6V2.工作温度范围-50℃~+150℃3.精度优于±2%FS;线性度优于±1%FS;温度系数22.5mV/℃4.单电源工作,反向电压保护;高电平低阻抗输出;封装形式为TO-92 SOIC2.2 A/D转换器—ADC0809根据题意,测量精度为±1%,所以采用8位的ADC0809即可满足要求,在显示温度时最低单位为0.1。

ADC0809是8位逐次逼近式A/D模数转换器。

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

2.2.1 ADC0809主要特性1)8路输入通道,8位A/D转换器,即分辨率为8位。

2)具有转换起停控制端。

3)转换时间为100μs(时钟为640kHz时),130μs(时钟为500kHz时)4)单个+5V 电源供电5)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5V,不需零点和满刻度校准。

6)工作温度范围为-40~+85摄氏度7)低功耗,约15mW。

2.2.2 ADC0809内部结构ADC0809是CMOS单片型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内部结构如图所示,它由8路模拟开关、地址锁存与译码器、比较器、8位开关树型A/D转换器、逐次逼近寄存器、逻辑控制和定时电路组成。

2.2.3 ADC0809外部特性(引脚功能)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所示。

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

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

2-1~2-8:8位数字量输出端。

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START: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 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

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

CLK:时钟脉冲输入端。

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

REF(+)、REF(-):基准电压。

Vcc:电源,单一+5V。

GND:地。

2.2.4 ADC0809的工作过程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

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

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

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

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

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转换数据的传送A/D转换后得到的数据应及时传送给单片机进行处理。

数据传送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认A/D转换的完成,因为只有确认完成后,才能进行传送。

为此可采用下述三种方式。

(1)定时传送方式对于一种A/D转换器来说,转换时间作为一项技术指标是已知的和固定的。

例如ADC0809转换时间为128μs,相当于6MHz的MCS-51单片机共64个机器周期。

可据此设计一个延时子程序,A/D转换启动后即调用此子程序,延迟时间一到,转换肯定已经完成了,接着就可进行数据传送。

(2)查询方式A/D转换芯片由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例如ADC0809的EOC端。

因此可以用查询方式,测试EOC的状态,即可确认转换是否完成,并接着进行数据传送。

(3)中断方式把表明转换完成的状态信号(EOC)作为中断请求信号,以中断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不管使用上述哪种方式,只要一旦确定转换完成,即可通过指令进行数据传送。

首先送出口地址并以信号有效时,OE信号即有效,把转换数据送上数据总线,供单片机接受。

2.3 单片机的选择—80C512.3.1 80C51主要特性·与MCS-51 兼容·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寿命:1000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Hz-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 线·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通道·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2.3.2 80C51的引脚图及管脚说明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

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

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

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如下表所示:口管脚备选功能P3.0 RXD(串行输入口)P3.1 TXD(串行输出口)P3.2 /INT0(外部中断0)P3.3 /INT1(外部中断1)P3.4 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 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

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 脉冲。

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

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

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

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

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

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

2.3.3振荡器特性XTAL1和XTAL2分别为反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

该反向放大器可以配置为片内振荡器。

石晶振荡和陶瓷振荡均可采用。

如采用外部时钟源驱动器件,XTAL2应不接。

由于输入至内部时钟信号要通过一个二分频触发器,因此对外部时钟信号的脉宽无任何要求,但必须保证脉冲的高低电平要求的宽度。

2.4 显示器接口—LED动态显示器接口2.4.1七段式LE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LED显示器是由发光二极管显示字段的显示器件,也可称为数码管。

其外形结构如图2.4.1所示,由图可见它由8个发光二极管组成,通过不同的组合可用来显示0-9、A-F及小数点“.”等字符。

数码管通常有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接法。

限流电阻是外接的,一般共阳极数码管必须外接电阻,共阴极不一定外接电阻。

要显示某字形就应使此字形的相应字段点亮,实际就是送一个用不同电平组合代表的数据至数码管。

这种装入数码管中显示字形的数据称为字形码。

图 2.4.1 LED外部引脚本次设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字形与字形码的关系,对照图2.4.1,字形码各位定义如下:数据线D0与a段对应,D1与b段对应……,以此类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