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襄阳2019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word版)

湖北襄阳2019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word版)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部分测试本试总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40分)2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最能表达以上特点的中国古代科技是A、中医学B、农学C、数学D、地理学25、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群芳斗艳的局面。
时有学者指出:“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因此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
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因此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
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因此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与该材料属同一学派的观点是A、“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B、“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C、“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D、“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26、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论及:“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妨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截了当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职体系。
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秦之统一六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B、地理环境妨碍政治体制的确立C、中国历史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D、大陆文明是中华文明典型特征27、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盛泽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D、工商业进展促进城镇的进展28、据史料记载:“崇祯二年五月乙酉朔日食,礼部侍郎徐光启依西法预推,顺天府见食二分有奇,琼州食既,大宁以北不食。
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新全球史》在评论某一项科学成果时写道: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现实或真实仅仅是一系列精神概念。
这个“科学成果”是()A.亚里士多德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C.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参考答案:D2. 1961年——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 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 6%,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A.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反映了1961年—1965年城市化规模缩小,这与当时国家的经济政策相关。
在此之前,国家兴起了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导致了国家经济困难。
因此,随后我国制定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本题选A。
BD错误,此时开始纠正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C错误,它出现于1956年。
3. 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参考答案:D4. 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B.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相对单一的是第三期C.第五期低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D.第六期高毕业率主要原因是工农运动的推动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了国民大革命。
1927年国民大革命已经结束,故排除A、D;表格中的内容无法体现学员中政治组成成分是否单一,所以B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所以第五期毕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和政治分裂,故选C。
湖北襄阳2019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word版)

湖北襄阳2019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word版)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部分测试本试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最能表达以上特点的中国古代科技是A.中医学 B.农学 C.数学 D.地理学25.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群芳斗艳的局面。
时有学者指出:“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
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
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
”与该材料属同一学派的观点是 A.“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B.“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C.“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D.“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26.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中论及:“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职体系。
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对此观点理解最为全面的是A.秦之统一六国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 B.地理环境影响政治体制的确立C.中国历史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 D.大陆文明是中华文明典型特征27.丝织重镇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niǎ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湖北省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2019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椽吏。
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
该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2. 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3.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
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
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
这说明宋朝通判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4. 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
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
这说明明朝前期A. 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B. 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 重农抑商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D. 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5.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
”这一思想A.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B.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6. 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
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黄石市2019届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
这说明诸子学派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________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________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2.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
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
这反映了当时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________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________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3. 隋、唐时代的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如682年关中地区饥荒,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A.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________B. 促使政府加强黄河下游管理C. 推动政治中心东移________D. 表明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4. 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A. 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________B. 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 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________D. 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5. 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
这体现了A. 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________B. 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C. 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________D. 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6. 1928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
2019-2020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9-2020年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选择题(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据此推断,宋初职官改革的主要意图是:A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B加强君主专制C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财权D 加强中央集权25.《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孙中山《与刘成禹对话》中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宜,制度则昭若日月”。
据材料可知:A 孙中山反对废除科举制度B 儒家文化已不符时代的需要C 八股取士推动明清人才辈出D 孙中山主张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2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27.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主要体现了A. 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B. 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 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 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28.1917年11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和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呼吁支持新苏维埃政府的联合声明》中记载:彼得格勒的工人们和士兵们就象他们赶走沙皇那样已逐走了这个政府,而逃出彼得格勒的克伦斯基妄图依靠前线的反动军队夺回失去的政权……各国的无产者,你们的根本利益和你们的生命正处在危险之中。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齐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2.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
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B.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C.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D.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3.在中国古代,“文”与“化”联缀使用最早见于先秦时代的《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而“文化”一词正式出现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中,“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据此可以推知,将‘文化’二字合为一词的本义是A.先秦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B.儒学中治国平天下的内容C.以道德礼乐去教化、感染D.起用知识分子以治理国家4.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
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B.“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5.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湖北省2019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北省2019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________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 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________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2.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
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________B. 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C. 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________D. 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3. 南宋袁采在其《世范》一书中多有“富家置产当存仁心”、“兼并用术非悠久计”等规劝世人处事保全之道的治家格言。
这些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A. 租佃关系难以维持________B. 政府放任经济发展C.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________D. 小农经济趋于衰退4. 据1637年《澳门纪略》记载,1570-1636年间,日本的长崎成了葡萄牙血统的日本人活跃的城市。
可是到了1636年,住在这里的所有欧亚混血儿以及他们在日本的妻子、母亲大批迁居到澳门,成为澳门居民中的另一新的群体,以致于形成了一条日本人街区。
对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A. 澳门在远东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________B. 东亚朝贡体制阻碍了中日民间贸易C. 英国航海条例削弱了葡萄牙的霸权________D. 中国政府鼓励澳门的海上贸易活动5. 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襄阳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这种“ 社会政治大转型” 主要是指A. 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 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2. “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分工过细B. 利益内耗C. 管理僵化D. 外部竞争3. 丁肇中指出:“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其原因是A. 传统教育者认识不到实验的重要性________B. 严格的思想控制下无法格物和致知C. 传统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学而优则仕________D. 传统学校缺乏格物致知的经济条件4. 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
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A.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__B.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C. 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________D. 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5.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的拳民们希望比附的神灵在三国人物中基本出自蜀汉,也就是刘备麾下的人物,出自曹操麾下的人物一个也没有,甚至连吴国的人物,周瑜、黄盖之类的大将都没有。
该学者认为义和团拳民的选择旨在A. 表明义和团运动以推翻清朝为目的________B. 强调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C. 揭示了义和团运动农民的盲目排外________D. 表明义和团运动反抗列强侵略6. 民国时期,周学熙认为企业“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这一思想A. 主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自由发展________B. 肯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C. 反映了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完善________D. 奠定了官僚资本产生的基础7. 《临时约法》没有赋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的权力。
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的地位极不稳固。
这说明《临时约法》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________B. 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C. 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________D. 制定的根本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8. 英国《每日电讯报》 12月18日报道:“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
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
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这个未来的广大市场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下列有关这份报道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 A .这份报道应发表于1979年B.“美国总统”是指尼克松总统C.“本身问题”主要是指“滞胀”问题D .“商业上的原因”是美中建交的主要原因9. “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 ,因此“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
这说明A. 雅典的社会结构有效制约了权力的滥用B. 雅典选举制度没有等级差别和贵贱之分C. 人人平等是雅典社会民主和自由的基础D. 轮番而治有利于雅典社会的正义与公平10.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11. 1969 年尼克松总统在全国电视讲话中提出:“ 在权力从人民和各州流向华盛顿达三分之一世纪之后,让权力、资金、责任从华盛顿流向各州和人民,实行新联邦主义的时候到了。
” 新联邦主义旨在()A. 实现地方自治,维护民主B. 树立政府威信,增强影响C. 减少政府干预,扭转困境D. 缓解社会危机,打击左派12.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小说要描写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
要抛弃常规,把普通日子里,一个普通人的头脑中千千万万个印象记录下来,这就是意识的流动。
这种主张A.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________B.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C.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________D. 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二、连线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广州十三行与东印度公司材料二:美第奇家族与罗斯柴尔德家族(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并分析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第奇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也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面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周游列国)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上图石刻画反映了多个历史信息,选取其中的两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
(提示:可联系石刻画的时间、内容构成等)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末以来,“典刑驰废,州县掌律吏不明律令,守牧武人,率态度用法。
视人命如草芥,动以族诛为事。
”这不仅对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利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还支持着官宦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恶化,以至疏远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广顺元年(951年)三月,敕“今后应三京及诸道州府,凡有刑狱,并须据罪断遣,除准敕勘鞫及合凑覆外,其余不得便将拟案据闻。
”五月又颁布敕令‘除反逆罪外,并不得籍没家货诛及骨肉,一依格令处分’。
六月,命侍御史卢亿等人,重写前代的律令格式统类编敕148卷,同时又将后晋、后汉及后周初年事关刑法敕条16件(一说26件,见《旧五代史·刑法志》),编为2卷,附于其后,名为《大周续编敕》。
成为太祖时期法制的基本准绳。
嗣后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损益,以应时变。
广顺二年(952)年十月,诏曰:“民有诉讼,必先历州县及观察使处决,不直,乃听诉于台省。
或自不能书谍,请人书者,必书所请姓名、居处。
若无听请,听执素纸。
听诉必须已事,毋得挟私客诉”。
——摘编自曾育荣《后周太祖郭威内政改革琐论》(1)根据材料,概括后周太祖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后周太祖司法改革的意义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摘编自《动荡中东何时休——两次海湾战争浅析》材料二:2003年至2011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单方面军事行动,下表是各国对美国参战邀请的反应。
p17. 国别态度俄罗斯普京警告布什切勿自行对伊宣战德国反对军事打击,拒绝派兵援美伊朗不允许利用其领海攻击任何国家英国再次威胁可能对伊动武法国反对动武,拒绝派兵日本间接支持对伊施压阿拉伯国家官方立场是一致反对——摘编自《中东战争史全传》(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异同。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罗伯特·赫德(1835-1911),英国政治家。
赫德19岁来华,实际控制海关总税务司48年(1861—1908年)。
在华期间,他大致向清政府提过不下十个改革方案。
在1865年的《局外旁观论》中,赫德建议清政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精练海陆军、派遣驻外使节、兴办工业等,客观上打破了清政府内部讳言洋务、万马齐喑的局面,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
赫德担任总税务司后,陆续制定了例如各关征免洋商船钞章程、管理华商轮船章程等管理章程,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备的的近代海关业务管理制度:近代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关产登记制度等。
这些做法带有便利西方侵略者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半殖民地色彩,但也规范了管理,使海关机器在进行相关运作时,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赫德还先后引进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事管理制度、办法和理念,建立起近代中国海关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如:强调考试任用、重视学历;专业分工、职业分类细密、各司其职;实行考绩报告制度;高薪养廉等——摘编自《试论赫德在中国近代海关的廉政建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时代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赫德的评价。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第2题【答案】第3题【答案】第4题【答案】第5题【答案】第6题【答案】第7题【答案】第8题【答案】第9题【答案】第10题【答案】第11题【答案】第12题【答案】第13题【答案】第14题【答案】第15题【答案】第16题【答案】第17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