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整体阅读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鉴赏四法

3 挖 掘 意境
2 沿波讨 源
“ 波 讨源 ” 语见西 晋诗人陆 机 Ⅸ 沿 , 文 赋 》:“ 沿 波 而 讨 源 ” 南 朝 . . 勰 或 。 梁 刘 《 心 雕 龙 知 音 》 “ 缀 文 者 情 动 而 辞 文 : 夫 发 , 文 者披 文 以入 情 。沿 波 讨 源 , 幽必 观 虽 显。 在古典诗词鉴赏上, ” 会 “ 波 讨 沿 源” 。就是 指 会根 据 诗 中的 线 索去 探 究作 品 之 源乃 至作 者 的 师承 之 源等 。如 , 宋代 大 读 文 学家 王安 石 的词 《 枝 香 ・ 陵 怀 古》 对 桂 金 , 其中的 “ 今商女, 至 时时 犹 唱 , 庭遗 曲 4 比勘异 同 后 , 就不能不沿波 讨源 , 了解这 是化用唐 代人杜牧 俗 话 说 :“ 比 较 , 有 鉴 别 。 在 鉴 有 才 ”
一
的 诗 《春 望 》: 国破 山河在 , 春草 木 深。感 时花 溅 泪 , 城 恨别鸟惊 心。 烽 火连 三 月 , 书抵 万金 。 白头搔 更短 , 家 浑欲不胜 簪。 我们 了解杜 甫其人及 此诗的 写作背景 , 就 有助 于读 透 它 。杜 甫 , 有治 国的理 想 。 他 具 在 《 赠 韦左 丞丈 二 十二韵 》一 诗 中表 白: 奉 “ 致君 尧 舜 上 , 使 风 俗 淳 。 再 ”其 诗 , 往 与 往 反映 社会 现 实 紧密联 系在 一起 , 因而 有 “ 诗 史”之美誉。诗风沉郁顿挫 。《 望》 当 春 , 作于 “ 史 之乱 ” 中 , 人住 在安 禄 山叛军 安 诗 统治之 下的长 安城 。了解 了诗 人 及此诗 的 写 作 背 景后 , 们 也就 不 难理 解 :为 何 感时 伤 我 别 , 本 无情 感 的 花 也 会 “ 泪 ” 鸟 也 会 连 溅 , “ 心 ”;为 何 “ 书 ” 如 此 珍 贵 , 抵 万 惊 家 “ 金 ;为 何诗 人年 仅 4 O余 岁就 已成 “ 白头 ” 而且 “ 搔更 短 , 欲 不 胜簪 ” 浑 。这 一 切 都 是 “ 史 之乱 ”所 致 。 感 时伤 别 , 诗 人 其 他 安 与 同题 材 的 作 品如 “ 吏 ” 三 、三 别 ” 等 相 近 , 所 体现 的诗 风 也是 沉 郁 顿挫 。知 人论 世 , 这 要求鉴 赏者除 了多读 诗人的 作品之外 , 还要 尽 可 能 多读一 些 史传 、笔记 、诗 话 、词 话 等 。 唯 有如 此 , 能 由 “ 才 知人 论世 ”而读 懂 读 透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古诗词的整体阅读

古诗词的整体阅读一、常见题型1.感受诗词的形象,体会诗词的意境。
2.品赏诗词的语言,揣摩语言的特色。
3.理解并能正确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
4.评析诗词的手法的技巧。
二、解题技巧怎样进行古诗词的整体阅读阅读古诗词,首先要学会感受诗词的形象,体味诗词的意境。
诗词都是抒情言志的,而其情志往往蕴涵在诗词的形象和意境中。
这个形象有人物形象,有抒情主人公的自身形象,更多的是日月山川、花鸟虫草等这些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意象。
赏析时,我们要注意分析诗词的形象特点,尤其是诗词意象所蕴涵的特别的含意。
同时,要抓住诗词的画面和气氛去分析此时、此物、此景、此情,体味诗词的意境,了解诗人是如何借助抒情客体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
其次,要学会品析欣赏诗词的语言,特别是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词。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全诗的主旨,反复咀嚼品味,领略这些字词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同时,要能粗略地感知诗词的语言特色,如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李清照的词伤感缠绵等。
也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去品析诗词的语言。
第三,要能正确地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
由于诗人在抒发感情时不会喊出“我爱”“我恨”之类的话,而是运用较为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读诗词时,应该仔细地揣摩其中蕴涵的情感。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从字面看像是在遣责不知亡国恨的歌女,实则不然,诗人批判的矛头实际上是指在酒楼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最后,要学会评析诗词的手法和技巧。
诗词的字数有限,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必须借助于手法和技巧。
阅读诗词时,我们不仅要能辨明技巧类型,而且要能分析其表达效果,从而体会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无穷魅力。
三、典型例题【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的前两句选取“朝雨”和“柳”这两个意象有什么特定的含意?【解题指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诗的意象的理解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切入角度

重要的 内容 ,而 思维能 力又 与语言 密不 可 具体 的教 学内容 , 对学生 进行 循循善 诱 , 持 就 显得尤 为重要 ,需要 引导学 生详细 地说
分 。 良好 的语言表 达能 力是展 现缜 密的逻 之 以恒 地发展学 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 出操作 的过程 。 以培养各方面 的能力。 二、 正确培养 学生言之有序
明——淡 泊名 利 ,诗 风恬淡 ;杜 甫一
陇国忧 民 ,诗 风沉 郁 ; 李 诗 歌鉴赏题 的得分率 。 白 —— 傲 岸不群 。 诗风潇 洒。 世 , 论 有助于 了解时代 背景 、 关社 会 相
( 山市丰南一 中) 唐
小学生数 学语 言训练之我见
●于 峰兰 发展 思维能 力是 素质教 育 的一个极 为 的过程 , 而 明确 算理 。在这 里 , 师结 合 的知识。这一系列 活动中 , 从 老 叙述 操作的过程
l语 教育 1-【 注】 文 . 关 -
古代 诗 歌 鉴 赏整体 阅读 切 入 角 度
●刘 艳 平
诗歌鉴 赏题是 高考必考题型 之一 。 做好题 的基础 是读懂 诗歌。 今天我们 就来探讨一 下读懂诗歌 的切入 角度 。 先看 下面一首 诗歌 :
生活。 歌作 为典 型的文学样式 . 诗 其思想 内容不可能不打 上时代 的
满 了“ 物是人非 浓重感 伤情 调 . 的 表达 了她 对故 国 f 日园的深 情眷
恋。 以 , 所 知人 , 有助 于 了解作 者的思想 、 经历及创作风 格。 : 如 陶渊
以上几种 方法 . 对学 生的鉴 赏比较有帮助 。 在平 时做题时有意 识地 注意这几 方面 , 就会 很好地 把握诗歌的 内容 , 进而 有效 地提 高
繁 , 灵涂炭 , 生 文人 悯之 , 于是悯 农诗又兴起 。总之 。 唐代 是我 国古 代诗歌创 作的巅峰 时期。 宋诗重义理 . 北 南宋诗重抒 爱国情。 宋 南 偏 安江南 . 中原沦于敌 手 , 这一 时期的忧国爱 国题 材就成 为当时诗 词 中的 时代 强音。 南宋末年 以及明朝末年 的汉族爱 国诗 人 . 面对异 族入 主 中原 , 纷纷表现 出时危显 臣节 的气节 。 因此 诗歌之 中有多重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指导一、考情分析·切高考之脉搏2019-2020课标卷考查情况如下: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古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1.从体裁来看,以诗、词为主;从题材上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咏史怀古等;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从题型来看,2020三套课标卷均为一道单选题和一道简答题。
2.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难度有所增加。
这种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应该会保持不变。
二、阅读指导·提知识之纲领(一)了解与鉴赏有关的古诗特点1.语言跳跃特点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为篇幅字数的限制,诗人要把所叙述的事物全部详细地呈现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艺术的,这就要求诗人选取其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于是诗歌便有了语言跳跃的特点。
2.情景结合特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古诗中,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缘情设景,景和情之间的关系都是默契而和谐的。
写景与抒情(前、后内容)是相关、相反或相衬的。
3.章法结构特点诗词的一般章法结构如图所示,当然,也有很多诗歌采用诸如开宗明义、直接点题、以景结情等章法结构。
(二)掌握古诗鉴赏的一般步骤1.“读”题目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灵魂、核心,常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鉴赏时可以根据标题提供的信息,较为准确地理解诗歌。
从形式上看,诗的标题往往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性的文字;一般来说诗题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
如对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稍加分析即可知道:时间是“春夜”,地点是“洛城”,事件是“闻笛”。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破解综合选择题“四步骤”》

高考语文
备•关键能力
破解综合选择题“四步骤” 第一步:整体感知明选项 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 然后再解题。另外,还要注意结合标题、作者、注释及诗中常见意象、关 键词句等来理解诗歌。 第二步:启动情思巧排除 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 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 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 为“不恰当”。
第三步:逐项核对再排除 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 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 第四步:辨析真伪定答案 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 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 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 诗内容辨别其真伪。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标题 素千岁庵听泉
提示信息
雨后为山亭独卧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答友人论学 湖上晚归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 应提刑懋之
送别
白下驿饯唐少府
寄江州白司马 鹊桥仙·赠鹭鸶
角度二:看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他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的样子像虎气吞万里,是何等威猛。
找出下面这首诗中倒装的诗句,就此简要分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角度三:析注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 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四、意象叠加(列锦)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下流水潺潺作响, 村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行走。
阅读诗歌的步骤

阅读诗歌的步骤
阅读诗歌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 预读:开始阅读诗歌前,可以先浏览一下诗歌的标题、作者以及整体结构。
这可以帮助你对诗歌的主题和风格有一个初步了解。
2. 注意节奏和韵律:诗歌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这会影响到整首诗的语感和表达方式。
注意诗歌中的重音、押韵和音调变化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诗歌背后所传递的情感。
3. 理解词汇和隐喻:诗歌中常使用一些具有多重意义的词汇和隐喻,这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借助词汇的音韵、上下文以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来进行理解。
注意诗歌中的比喻、象征和暗示等,可以深入挖掘诗歌的意义。
4. 分析诗歌结构和主题:仔细观察诗歌的结构和排列,例如诗歌的行数、句子长度、节奏等等。
这有助于你理解诗歌的组织方式以及作者的意图。
同时,也要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进行联系。
5. 再读和品味:阅读诗歌通常需要多次细读,品味其中的细节和内涵。
多次阅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6. 进行自我思考和解析:在阅读诗歌后,思考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想、分析和解读,与他人进行分
享和讨论。
总之,阅读诗歌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品味,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要保留个人的感受和想法。
艾青诗选整体阅读教学设计

艾青诗选整体阅读教学设计导言:艾青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承载着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本文通过对艾青诗选的整体阅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艾青的诗歌世界,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一、背景介绍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索。
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和他的作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诗歌创作背后的内涵。
教学目标:1.了解艾青的诗歌作品背景和文学风格;2.理解并分析一些代表性的艾青诗歌作品;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诗歌背景介绍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艾青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例如他的成名作《北国之春》。
2.整体阅读教师向学生发放艾青的诗选,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全文的阅读。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简单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对艾青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诗歌作品,让他们深入讨论。
4.重点诗歌解读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读一些艾青的代表性诗歌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例如,《北国之春》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望春风》中对自然的赞美等。
5.语言艺术探究教师可以从艾青的诗歌中选取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词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并通过练习写作来仿写。
6.写作实践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艾青的诗歌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
可以是对某首诗歌的深入解读和思考,也可以是对诗歌中的某个主题的拓展。
7.展示与讨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欣赏和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思考。
三、教学评价1.口头表达: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言语表达和思维发散能力;2.课堂反馈:通过课堂的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艾青诗歌的理解程度,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3.作文评价:对学生创作的短文或诗歌进行评价,注重内容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9
8
二、读作者
通过对课本中诗歌的复习,进一步加强了解著名的诗人 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相关信息,熟知他们的生平、 遭遇、所处背景,创作的风格来猜想诗歌的情感倾向。但 从这几年广东的考题的选材看,考题并不注重考查著名作 家的作品,因此,通过诗歌本身内容解读诗歌的能力考查 显得更加重要
9
巩固练习: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问题:这首词的上下阙的“愁”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辛弃疾:爱国词人,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 南归之后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 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 格豪放悲慨。
2021/3/9
6
小结:
1、根据标题中显示的诗歌内容猜想情感方 向。(标题暗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时间、 地点、季节等)
2、根据标题中显示的情感类词语,明确诗 歌的情感基调。
2021/3/9
7
巩固练习:《同步训练》33页 从第1、2题的诗歌标题猜测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最爱东山晴后雪》: 情感类词语是“爱”,表达对东山雪景的喜爱 《初见嵩山》: 诗眼是“初”,暗含“惊喜”和“期待”之情。
《同步训练》34页第6题
2021/3/9
13
四、读注释
1、诗中一些少见的、难懂的、生僻的词语。 ——根据注释读懂诗中难理解的诗句。 2、注释中有时交代作者生平经历、诗歌创作的背
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诗 歌的内容,暗示诗歌情感倾向。 ——根据注释猜想诗歌的情感。
2021/3/9
14
或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 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021/3/9
16
巩固练习: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 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联系课本知识,了解作者遭遇和写作背景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写作背景: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答: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
2021/3/9 闹,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
诗歌整体鉴赏
——诗歌“五读法”
2021/3/9
1
高考怎么考?明确考情p182、183
2021/3/9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高考考试要求和考查内容。 2、指导学生借助诗歌“五读法” ,掌握诗歌解题技巧,
提高诗歌整体鉴赏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通过方法的指导,典型例题的分析,课堂练习的巩固等方 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注释内容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作用 帮助读懂诗句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的思想 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 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2021/3/9
Hale Waihona Puke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 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
孤寂深层原因有关
15
2009年广东卷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满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 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什么情感?(3分)
主要抒发作者遭逢战乱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2021/3/9
4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分整体鉴赏和小专题指导两 个方面进行,先借助五读法引导同学们从整体上去 读懂诗歌,再从诗歌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指导 大家掌握各类题目的答题,从而有效提高诗歌鉴赏 能力。
诗歌五读法(整体鉴赏)
• 1、读标题 • 2、读作者 • 3、读诗句 • 4、读注释 • 5、读问题
感情:对家乡的思念
抒情句:
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1/3/9
12
巩固练习: 玉楼春 欧阳修
•垂柳洛无阳端正争值赠芳别菲。节杏,花秾红艳处清青香山相缺间,发山。畔游行丝人有山意下苦歇相。萦,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 (2)诗的最后两句选用了怎样的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4分) (1)开头两句描写了洛阳美丽、热闹的春景:花木繁盛, 色彩艳丽,百花相继开放,争奇斗艳,清香扑鼻。 (2)选用了两个传统意象:“孤馆”和“月”。作者身 处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馆相伴,这恰恰与洛阳的繁 华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表达了作者凄凉悲伤的心情。
2021/3/9
5
一、读标题,
标题:《赋得暮雨送李胄》 包含的信息有: 时间“暮”、天气“雨”、事件“送李胄”;抒发了作者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傍晚送别朋友李胄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标题:《邯郸冬至夜思家》
包含的信息有:
地点“邯郸”、时间“冬至夜”、情感“思家”;表达了 作者在冬至夜晚独自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树立能答好诗歌鉴赏题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五读法”技巧
2021/3/9
3
考点阐释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要求: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词中上下两阙的愁不尽相同。
上阙的“愁”是指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
下阙的“愁”指词人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2021/3/9
10
三、读诗句
(一)、写景句:
抓句中意象(色调、内涵 )、感受意境,猜想情感。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意象:
碧江、白鸟、青山、红花 意境: 绚丽多彩,生气盎然(乐景) 情感:
熟记常用意象的内涵
《名师经典》111、112页 《附录1 常见意象归类》
乐情(正衬)?
2021/3/9 哀情(反衬)?
11
(二)、抓抒情句(诗眼句): 抓句子中情感类的词语或句子,重点关注动词和形容词, 判断诗歌情感。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