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调查步骤

合集下载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暴发疫情是指在某一地区或特定人群中突然出现大规模的传染病疫情。

针对暴发疫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调查处理流程,以便及时控制疫情的扩散并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以下是针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流程图:1. 接到疫情报告- 收到疫情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 部门负责人召集紧急会议,组织调查处理工作。

2. 疫情确认与初步调查- 调查组成员前往现场,与病患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疫情情况。

- 收集病患的个人信息、病例报告、就医记录等相关资料。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 对疫情进行初步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疫情报告与通报- 将疫情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

- 及时通报疫情信息给社会大众,提醒公众注意防护措施。

4. 疫情控制与隔离- 对已确诊的病患进行隔离治疗,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隔离,防止疫情扩散。

- 对可能的传播途径进行封控,限制疫情的蔓延。

5. 病原学分析与疫苗研发- 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和鉴定,确定病原学特征。

- 开展疫苗研发工作,加快疫苗的研制和生产。

6. 信息发布与宣传-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公众提供防护指南和预防措施。

-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7. 疫情监测与评估- 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确保控制疫情。

8. 疫情后续处理- 疫情得到控制后,对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 形成疫情处理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应对提供参考。

三、流程图解释以上流程图是针对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流程,从接到疫情报告开始,经过疫情确认与初步调查、疫情报告与通报、疫情控制与隔离、病原学分析与疫苗研发、信息发布与宣传、疫情监测与评估等环节,最终完成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

在整个流程中,需要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第2讲 暴发调查步骤与方法20131219

第2讲 暴发调查步骤与方法20131219

2)流行曲线的解释 急剧升高的流行曲线常常意味 着单次暴露,因为多数人集中发病,往前推一个潜 伏期,暴露时间也较集中。但是,由于暴露(感染) 剂量和个体防御机制的差异,集中(单次)暴露的 不同个体可能有变异较大的潜伏期,这就造成流行 曲线不那么陡峭。如果流行曲线有几个波峰,表明 同源流行可能有几次暴露,蔓延流行病例成批(分 代)出现,甚或有几个致病因子等。 漏报、未识别和未报告病例可能歪曲流行曲线的真 实情况。流行曲线的下降意味着感染来源的移走、 易感者的减少或采取了控制措施等。流行曲线的延 续可能表明对起始感染来源或携带者的持续暴露。 3)病例的时间与地点分布的结合 在病例标点地图 上,将不同时段发病的病例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可 很好地呈现病例在空间上扩散的时间关系。
5

7


8

3

6
9
2
1
10
Mediterranean Sea
1986年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1日因为急性病例哮喘到巴塞罗纳紧急病房 治疗的病人的发病小时分布
20 15
病例数
10 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小时
霍乱病例分布与水井的位点图
10
13
16
19
22
25
28
31
12
15
1
4
7
3
6
9
地点分布
• 按照
居住地 – 工作地 – 活动场所 • 标点地图: 特定的居住区和/或暴露区 – 建筑物 – 城区或近郊 – 县或州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近期,某地区出现了一起暴发性疫情,为了有效应对和控制疫情的蔓延,制定了以下的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二、1. 接到疫情报告- 当地卫生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疫情调查处理流程。

- 确认报告的来源和可信度。

2. 组织调查小组- 卫生部门组织专业的调查小组,由疫情专家、流行病学家、医疗人员等组成。

- 确定调查小组的负责人和成员。

3. 制定调查计划- 调查小组根据疫情报告的内容和特点,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和调查方法。

4. 收集疫情信息- 调查小组前往疫情发生地点,收集相关的疫情信息。

- 包括病例报告、病人就诊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5. 分析疫情数据- 调查小组对收集到的疫情数据进行分析。

- 包括病例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

6. 确定病因- 调查小组根据疫情数据分析结果,确定病因。

- 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等。

7. 制定控制措施- 调查小组根据病因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如加强卫生宣传、隔离患者、消毒环境等。

8. 实施控制措施- 卫生部门根据调查小组的建议,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 加强卫生宣传、设立隔离区、加强医疗资源等。

9. 监测疫情变化- 卫生部门对疫情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查。

- 及时掌握疫情的变化和趋势。

10. 评估控制效果- 卫生部门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

-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控制策略。

11. 发布疫情报告- 卫生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和控制效果,发布疫情报告。

- 向公众通报疫情的发展和防控措施。

12. 终结疫情调查-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再出现新增病例时,宣布终结疫情调查。

- 对调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三、总结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是为了应对疫情的蔓延,及时控制疫情,保障公众健康而制定的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通过接收疫情报告、组织调查小组、收集疫情信息、分析疫情数据、确定病因、制定控制措施、实施控制措施、监测疫情变化、评估控制效果、发布疫情报告等步骤,能够有效地调查和处理疫情。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调查阶段1. 疫情报告接收- 当接收到疑似疫情报告时,立即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报告地点、症状描述等信息。

- 根据报告内容判断疫情严重性,若属于重大疫情,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将报告内容传达给相关部门,如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

2. 确认疫情- 派遣专业人员前往报告地点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疫情详情。

- 收集相关证据,如病例报告、医疗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追踪、流行病学分析等,以确定病源和传播途径。

3. 疫情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评估疫情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 制定疫情等级,如一级、二级等,以便后续处理和资源调配。

4.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包括病毒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 向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通报疫情信息,协助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处理阶段1. 防控措施制定- 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等。

- 制定疫苗研发计划,加快疫苗研制进程。

2. 资源调配- 根据疫情等级和影响范围,调配医疗资源、人员力量、物资设备等。

- 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 紧急救治- 组织医疗队伍,迅速建立临时医疗设施,提供紧急救治服务。

- 加强医疗队伍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社会动员- 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经济支持- 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三、后续措施1.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疫情的持续监测和分析。

- 定期发布疫情报告,及时通报疫情动态。

2. 疫苗接种- 推动疫苗研制和生产,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优先保障高风险人群的接种需求。

3. 防控经验总结-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中的病例定义
1.病名:类痢疾综合症
2.初步定义:指有腹泻并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和体征者,这些症 状和体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便血
3.最终定义——按严重程度分:
(1)重病例:发热超过38℃,并伴有血性腹泻,有或没有上述其 他症状或体征。
(2)轻病例:适合初步定义,但无高烧和血性腹泻。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一、暴发调查步骤 二、暴发调查案例
暴发调查
疾病暴发是指在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增多性质相同的病 例,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迅速减 少。
3
暴发调查方法
➢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建立病因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验证病因假设) 研究疾病自然史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验证病因假设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一)、背景资料
❖时间:某年9月19日下午4时-5时。 ❖地点:某市B县某乡镇卫生院。 ❖事件:收治7例疑似霍乱病例,立即上报
县CDC。
县CDC接到报告如何处理? 21
(二)核实暴发
1.病人均有典型霍乱症状。
2.集中18日、19日发病。
3.患者均有参加黄女士17日中午的 生日午餐。
4.采集患者标本送实验室检测。
16
确认暴发终止
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 例发生,就可宣告暴发终止
共同来源的疾病
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暴发终止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 ,表明暴发终止
17
文字总结
调查结束后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调查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 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 最后将材料报上级机关存档备案,或著文发表供后 人借鉴。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近期,某地区出现了一起突发性疫情,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调查处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流程图,以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以下是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流程图,包括六个主要步骤:1. 接到报告- 相关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 通知疫情调查小组成员,并指定负责人。

2. 确认疫情- 调查小组成员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和现场勘查。

- 根据病例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判断是否为疫情。

3. 疫情调查- 调查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病例追踪、病原学分析等。

- 收集病例信息、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4. 疫情控制-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疫情控制措施。

- 包括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防护等。

- 调查小组成员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疫情处理方案。

- 包括疫情通报、信息发布、资源调配等。

6. 监测和评估- 监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 对疫情处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三、流程图详解1. 接到报告:当相关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通知疫情调查小组成员,并指定负责人。

负责人将组织调查小组成员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2. 确认疫情:调查小组成员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和现场勘查。

根据病例表现和流行病学特点,判断是否为疫情。

如果确认为疫情,则进入下一步。

3. 疫情调查:调查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病例追踪、病原学分析等。

收集病例信息、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4. 疫情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疫情控制措施。

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并对其进行隔离观察。

加强卫生防护,提醒公众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

同时,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调查小组成员与相关部门合作,制定疫情处理方案。

包括疫情通报,向上级部门和公众发布疫情信息。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近期,某地区出现了一起疫情暴发事件,需要进行调查和处理。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标准格式的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以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处理疫情时的工作流程。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1. 接到报告- 相关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 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建立疫情调查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

2. 疫情初步调查- 尽快派遣调查小组前往现场。

- 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包括病例数量、症状表现、传播途径等。

- 与现场医疗机构进行沟通,了解疫情防控措施和资源需求。

3. 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追踪和登记病例信息。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调查病例的接触史、旅行史等,以确定疫情的传播途径和范围。

4.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认病原体和病毒株。

- 分析检测结果,确定病例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播途径。

5. 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疫情应对措施。

- 包括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卫生防控等。

6. 舆情监测和宣传-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和疫情信息的传播情况。

- 制定宣传方案,发布权威信息,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行动力。

7. 资源调配和支持- 根据调查结果和需求,调配医疗资源、防控物资和人员支持。

-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8. 信息报告和跟踪-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上级部门和相关机构报告疫情信息。

- 进行疫情跟踪,及时更新疫情数据和措施。

9. 疫情评估和总结- 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进行疫情评估和总结。

-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疫情应对机制和预防措施。

三、总结以上是一份标准格式的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详细描述了疫情调查和处理的各个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

疫情调查和处理是一项复杂而紧急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密切配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现场暴发调查基本步骤

现场暴发调查基本步骤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简介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 1.对病例进行核实 对进行报告的医疗单位所发生的病例进行核 实。根据国家“诊断标准”对病人的临床症 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 2.确定是否是一起群体性的疾病,各病例之 间从三间分布看是否有流行病学的联系。确 定是否暴发并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调查走访暴发病例居住地及相关环境场所
六、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现场流行病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目的是阐述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 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从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现场调查资料 中进行描述 为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系统的方 法 可以明确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 关病因、传播方式的假设
建立假设 假设应该具备的特征: A.合理性; B.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C.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 A.注意现场的观察; B.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需要想象力; C.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D.一旦发现假设不准确或错误,要及时予以 调整。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简介
四、建立病例定义
建立病例定义 1.建立病例定义的目的: 搜索病例。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 的病例具有同质可比性,并符合疫情调查或其 他工作的要求。 2.根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 根据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哪个阶段;搜索 病例;是否为了诊断和治疗;是否为了常规监 测与报告等。
人传人
40 35 30
Cases
???
40
病例数
25 20 15 10 5 0 Time
30 20 10 0 1 21 10 1 21 10 30 20 9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观察的病例数超过预期了吗?
Cases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
行动线 预警线
目标线
13
26
39
Week
52
22
病例增加的人为原因
• 报告方式的改变 • 病例定义的改变 • 诊断水平的提高 • 错误诊断 • 重复报告
23
2005-2006年某县病毒性肝炎流行曲线
罹患率(1/10万
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反馈
36
病例定义主要内容
• 时间
– 首例病例发病前1-2个疾病平均潜伏期
• 地区
– 除暴发涉及的地区外,周围地区发病无明显升高
• 人群
– 暴发地区的所有人群
• 临床症状和体征
– 多数具有的症状或体征,或该病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
• 实验室
– 何种标本?何种方法?何种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
之间(日本)
30
• 我国既往有关“川崎病”聚集性发病的报 道较少
• 为掌握该事件的真实情况,查明原因,开 展调查
• 调查组报告病例较多的三所医院诊断的 “川崎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核实诊断
31
川崎病国际标准病例定义
• 持续发热5天以上 • 至少下列中4项:
– 结膜干性充血、无分泌物 – 嘴唇干裂、嘴唇结痂、口腔粘膜弥漫性红斑、“杨梅舌”
76
罹患率(%) RR 95%CI
走读生 住宿生
24 21 1.1 0.71-1.8
30 17 1.8 1.1-2.9
27 19 1.4 1.0-2.0
48
各班级之间罹患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班级
4.2 3.1 1.1 4.1 7.1 5.2 2.1 6.1 5.1 7.2 8.1 6.2 8.2 合计
氏菌检测, 5例志贺氏菌阳性
• 6月15日,CFETP在四川基地实习的2名学员前往 现场调查
19
证实暴发的存在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
验证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反馈
20
证实暴发存在
• 观察的病例数超过了预期或基线吗? • 存在任何可能导致虚报的因素吗? • 确定是单一疾病吗? • 值得花时间或精力调查吗?
14
怎样开展暴发调查? ——暴发调查的十个步骤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
验证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调查结果进行交流和反馈
15
菌痢暴发事件的发现
• 2009年6月11日17:55分,四川省某县疾控 中心接到Y乡卫生院报告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 与家庭聚餐有关,罹患率为78%(14/18)
• 主要症状/体征
– 头晕、眼花、口干、恶心、呕吐、腹胀、四肢麻木、 腿无力等
– 5例横纹肌溶解
• 潜伏期:20-60分钟
• 以下指标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酸价、过氧化值、桐油、游离棉酚、亚硝酸盐、毒鼠 强、氟乙酰胺等
聚醚酯类能够引起横纹肌溶解:包括莫能菌素、马杜素、盐霉素
28
“川崎病”暴发调查
• 2006年10月至11月中旬 • 中国CDC陆续接到黑龙江省M市患儿家长咨询电
话,声称当地发生川崎病暴发
29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综合症)
• 1961年发现,具体病因不清,无特异性实验室检 查方法
•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 • 5岁以下为主(80%) •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在3/10万(美国)到134/10万
Time
46
Cases
菌痢暴发118例病例的分布
人群分布
学生 老师 教工 周围居民
罹患率 (%) 21 0 0 0
校外食物 禁止销售 水塔消毒
CFETP开始调查
47
女生走读生发病风险是住宿生的1.8倍 男生走读生与住宿生罹患率无显著性差异
病例人数
走读生 住宿生
男生 18
46
女生 24
30
合计 42
已知暴露人群 局限某特定人群 社区病例 病例跨地区分布
病例均参加一次 聚餐 学校、工厂
某县伤寒暴发
商业化食品 三鹿奶粉事件
对聚餐人员全部调查
查阅缺课、校医就诊登记 问卷全部调查 医疗机构:查阅记录 访谈 医生 询问病例 媒体公告 病原体独特亚型、生化或 PFGE
39
选择特殊病例进行访谈
12
• 特殊病例
– 时间:最早或最晚发病
9
– 年龄:较大或较小

例6
– 职业:食品从业人员

– 住址:居住在中毒发生地以外 3
晚餐时间
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10 12
4月18日
4月19日
资料来源:EIS案例分析Oswego教堂晚餐食物中毒案例
40
访谈发病厨师,快速发现可疑食物的线索
42
菌痢暴发的病例搜索
• 对班主任进行了统一培训,由各班主任负责收集本 班级学生发病情况
• 学校指定负责老师收集老师发病情况 • 查阅学校附近两家私人诊所门诊记录 • 入户走访学校附近所有4户居民
43
将病例个案调查表录入数据库
44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食用非 乾丰火腿
7 11 15 19
9月
6
中毒原因调查应关注的关键问题
• 工艺改变
– 加工温度由原来的≥100℃改为 70℃
• 标签说明注明需冷藏保存
– 批发和零售环节没有冷藏保存
• 污染原因?
7
•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是临床上用于治疗 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绒毛膜癌常规治疗方法
• 鞘内注射引起神经系统常见不良反应
Unspecified hepatitis
乙H肝BV
未分型
1
3
5
7
9
11
1
3
5
7
月份
24
县医院报告的病毒性肝炎明显升高
罹患率(1/10万
所有医院
不包括县医院
1
3
5
7
9
11
1
3
5
7
月份
25
核实诊断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形成假设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
– 视力模糊 – 眩晕 – 头痛 – 意识障碍 – 截瘫
甲氨蝶呤 MTX
阿糖胞苷
Ara-C
8
2007年7月6日上海、广西多家医院报告 25例鞘注MTX引起截瘫等不良反应病例
• 原发疾病
– 白血病、淋巴瘤、绒毛膜癌
• 不良反应表现
– 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严重者完全性瘫痪
• 鞘注药物
– 上海华联药厂生产的甲氨蝶呤
11
7月17日上海市FDA对华联药厂甲氨蝶 呤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未发现异常
• 2006年该厂获得GMP认证 • 检查内容
– 原料及产品配方 – 生产工艺流程 – 生产设备 – 企业自检记录 – 各批号产量及流向等
12
停用鞘注甲氨蝶呤部分批号未能控制事件继续蔓延
2007年7月6日 停用MTX 070403A、070403B
学生
食堂恢复供餐
8
送餐
教师
0
22
26
30
4
4月
8
12
16
20
5月
数据来源:北京市某区监督所:某幼儿园幼儿、教师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发病时间分布 5
2007年河北省某市发生肉毒毒素中毒暴发
6
5
病4 例 数3
2
1
0 2
当地开始调查
未区分何种火腿 食用乾丰火腿
6 10 14 18 22 26 30 3
8月
卫生部 发出通告
暴发调查的步骤和内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马会来 2011年6月9日 承德
1
为什么要开展暴发调查?
2
2009年4月某幼儿园儿童鼠伤寒沙门菌暴发
40
30
病 例 数 20
10
监督所/疾控中心联合调查
区 C D C 发 现 暴 发
0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2009年4月
10
7月17日上海市FDA报告可疑批号MTX 各项检测均未发现异常
• 多个部门、多次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
– 中国药典(2005年第2版) – 美国药典(第30版) – 欧洲药典(第5版) – 辉瑞制药公司企业标准
• 多项可能污染物质排查均未发现异常
– 清洗剂、消毒剂 – 阳离子、阴离子 – R-异构体 – 冻干剂 – 动物试验
症状/体征
n
%
腹泻(≥3次)
33
82
腹痛
24
75
发热(≥37.5℃)
20
62
呕吐
7
23
10例病例粪便标本中,5例标本检出福氏志贺菌
35
病例定义、病例搜索及个案访谈
Time
调查前的准备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描述三间分布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