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中的文学意蕴

合集下载

有文学鉴赏的歌曲

有文学鉴赏的歌曲

有文学鉴赏的歌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音乐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歌曲都通过其深厚的文学内涵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共振。

这些歌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达歌手的情感,还融入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使听众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首具有文学鉴赏价值的歌曲。

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旋律优美、歌词优雅的歌曲——《红尘客栈》。

这首歌曲是歌手李宗盛的经典之作,歌词充满了扣人心弦的文学意境。

歌曲以一家客栈为背景,讲述了许多心事和故事。

歌曲中的每句歌词都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让人感慨万千。

李宗盛通过这首歌曲巧妙地将宿命、爱情和人生的思考融入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文学的深意。

另一首具有文学韵味的歌曲是《十年》。

这首歌曲由陈奕迅演唱,歌词由周耀辉创作。

歌曲讲述了一个男人对于失去爱情的痛苦和沉思,歌词表达了很多人心中的共鸣和情感。

《十年》的歌词简洁明了,却又意味深长,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和抒发情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思考人生和爱情的真谛。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流行歌曲,更是一首让人陶醉其中的文学佳作。

除了以上两首歌曲,还有许多其他具有文学鉴赏意义的歌曲,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姚若龙的《星辰大海》等等。

这些歌曲都通过其精美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品味到其中的文学之美。

音乐和文学是两个互相交融、相得益彰的艺术形式。

具有文学鉴赏意义的歌曲不仅仅是简单的流行歌曲,更是一种能够引发人们对文学的思考和热爱的艺术作品。

希望大家在欣赏音乐的也能多多品味其中的文学韵味,感受到音乐和文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奇妙互动。

第二篇示例:有文学鉴赏的歌曲,在音乐界中并不少见。

这类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词著称,既能让人陶醉于动人的旋律中,又能让人深思细品其中的文字之美。

这些歌曲大多由才华横溢的音乐人创作,他们注重音乐和歌词之间的契合,以及对文字的精准把控。

歌舞剧《星星之火》演唱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歌舞剧《星星之火》演唱特点及其文化意蕴

歌舞剧《星星之火》演唱特点及其文化意蕴歌舞剧《星星之火》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其演唱特点和文化意蕴不仅体现在音乐上,更体现在舞蹈、剧情和舞台表现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来说说《星星之火》的演唱特点。

这部歌舞剧的音乐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节奏,包括舞台音乐、对白歌唱和合唱等形式。

在展现主要角色内心世界的独唱部分,音乐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嗓音的高低变化以及情感的推进,表达了角色的思想情感和命运遭遇。

歌舞剧中还有众多动感的群舞部分,音乐节奏明快、激昂动人,通过舞蹈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歌舞剧还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原生态的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使得整部歌舞剧不仅音乐多样,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身着各色戏服的演员们,还通过歌唱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服饰和风俗。

而无论是高亢激昂的对唱,还是柔情脉脉的情歌,都使得整部歌舞剧的演唱特点妙趣横生,令观众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让我们来谈谈《星星之火》的文化意蕴。

这部歌舞剧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在音乐方面,其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比如说民乐、器乐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歌舞剧中的歌词也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表现出主题的深邃和内涵,更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格律融入歌词中,使得整体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歌舞剧的舞蹈和造型也将中国传统戏曲、书画、民俗艺术等元素融入使得整个舞台呈现出了丰富的文化表达。

而故事情节的编排和人物塑造,则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文学艺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千姿百态、跌宕起伏的文化世界。

《星星之火》还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并蓬勃发展。

在演出中,不仅有中国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等形式,还融入了西方舞蹈和音乐元素,使得整部歌舞剧呈现出国际化的氛围,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更具有跨文化的包容和包容性。

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分析

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分析

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分析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分析许嵩“中国风”歌词的意象分析中国风即中国风格。

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鲍元恺教授所强调的中国风是将中西音乐的精华相糅合,使传统的中国古典音乐迸发出新的活力。

当前,黄晓亮对中国风歌曲的界定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和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本文谈论的中国风歌曲是在这些歌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

此外,它还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自然语境到东方意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蕴。

可以说,中国风歌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音乐、文化及社会现象。

如今,歌坛上出现的中国风歌曲有很多。

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曹颖的《虞美人》、周杰伦的《东风破》、王力宏的《牡丹亭》,尤其是现在歌坛上诞生的一名新歌手许嵩,他虽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却因爱好音乐成为原创音乐人。

我们看到许嵩的《清明雨上》、《半城烟沙》、《千百度》等歌曲中也有中国风特色,尤其是歌词中对意象的创作以及通过这些意象、典故和成语构建出的古典意境更加值得品味。

下面,我们对许嵩歌词中出现的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同时探讨许嵩是如何通过对审美意象的分析以及引用典故、成语成功构建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意境。

一意象的创作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中,意象之美是我们血液中最原初的审美记忆,更成为我们情感审美共鸣的诱因。

中国风歌词也像古典诗词一样主要通过意象的营造,实现情景交融。

许嵩的中国风歌词将意象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交融,构筑现代中的古典意蕴,让人获得如诗如画般的美感享受。

如下:(一)花意象花本是美好、美丽的象征。

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

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

解析中国风歌曲歌词中的意象摘要流行歌曲开始摆脱传统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从北京奥运会里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到国际舞台上的水墨画旗袍,中国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时尚潮流,表现在流行乐坛就是中国风歌曲的日渐兴盛。

中国风歌曲借助古典诗词的手法获得全新的艺术感受,采用现代人的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选取传统文化元素塑造了歌词独特的艺术魅力,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是中国风歌曲的总特点。

歌词是歌曲更高层次的追求,探讨它也许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为歌词研究带来新的提示和方向。

雁、燕、柳、桥、楼、窗、琴、月等意象广泛出现在中国风歌曲中,因此研究具体意象对中国风歌曲歌词意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国风歌词传统文化意象目录引言 (3)1中国风歌曲的兴盛原因 (3)1.1流行中的“中国风”现象 (3)1.2中国风歌曲歌词的特点 (4)1.2.1中国风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4)1.2.2中国风歌词的特点 (4)2 解析中国风歌词中的意象 (5)2.1歌词与意象 (5)2.2具体意象研究 (6)2.2.1“燕”意象 (6)2.2.2“雁”意象 (7)2.2.3“柳”意象 (8)2.2.4“桥”意象 (9)2.2.5“楼”意象 (10)2.2.6“窗”意象 (11)2.2.7“琴”意象 (12)2.2.8“月”意象 (13)3小结 (14)引言流行音乐自诞生以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新世纪以来,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以及VCD、MP3、MP4、手机等硬件设施的出现,使流行音乐的传播更为迅速、信息反馈更为及时,流行歌曲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

随着时尚的流行趋势,大众传媒的迅速更新换代,作者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消费市场的巨大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行歌曲也开始摆脱传统的固有习俗,追求歌词灵性的回归,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

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声乐美学意蕴

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声乐美学意蕴

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声乐美学意蕴作者:王娅来源:《艺术科技》2021年第01期摘要:作曲家赵季平根据韩愈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幽兰操》是其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所创作的作品。

本文对歌曲的诗词、旋律、伴奏及演唱进行探讨,深入挖掘其美学意蕴,以期对艺术歌曲《幽兰操》的演唱与赏析有所助益。

关键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艺术歌曲作为声乐创作的专门体裁之一,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当时是指歌词采用著名诗歌、曲调精美、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的抒情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起步于20世纪初,青主的《大江东去》开启了这一体裁的创作之路,百年来,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在继承德奥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特征,创作出了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本民族气质及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

《幽兰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曲。

他将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旋律创作上注重古诗词的韵律美,通过钢琴伴奏古风意境的营造,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质,深受众多歌唱家及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并广为传唱。

1 诗词的意蕴美韩愈《幽兰操》诗词原文如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幽兰操》是唐代诗人韩愈参考孔子《猗兰操》而作,借咏兰表明自己报国的心志与君子高洁的操守。

艺术歌曲《幽兰操》的歌词就由其诗词改编而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1]表现古代文人节操及气节的作品,大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韩愈效仿孔子寄情兰花,豁达旷逸,表现了其在苦难和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的高尚操守。

艺术歌曲《红绣鞋·欢情》美学意蕴探析

艺术歌曲《红绣鞋·欢情》美学意蕴探析

5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2艺术歌曲《红绣鞋·欢情》美学意蕴探析陈泠朱摘 要:艺术歌曲《红绣鞋·欢情》是《元曲小唱(三首)》的第二首歌曲,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根据贯云石同名元曲所作,该首艺术歌曲不仅体现了高先生精湛的作曲技法,更是彰显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文从词义意蕴、作曲技法、演唱诠释三个方面,探讨该曲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艺术歌曲;意蕴;作曲技法;演唱中图分类号:J614;J61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陈泠朱(1980-),女,硕士研究生,成都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留洋学习归国的作曲家们尝试将中国传统诗词、西洋创作技法和钢琴伴奏结合的模式,创作了具有中国元素的艺术歌曲流传至今,并对当今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1]其中,我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先生虽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数不多,但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在过往的学者研究中,对其艺术歌曲的研究多以探析创作为主,如郑秀玲在研究《元曲小唱(三首)》时,从旋律、和声、曲式、配器等手法对套曲进行了粗略分析。

[3]有学者也在歌曲演唱上对套曲做了相关研究。

如,何佳培从三首歌曲的旋律、和声、演唱角度进行简略的探析。

[4]目前,学界对高为杰艺术歌曲的研究多以整体的探析,对单首曲目详尽研究尚处空白。

本文通过《元曲小唱(三首)》之《红绣鞋·欢情》,就词义意蕴、作曲技法、演唱诠释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研究,力图探析该曲的美学意蕴。

一、《红绣鞋·欢情》词义意蕴元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分为套数和小令,其中小令指调短字少(至多不超过58个字)可独立成篇的支曲。

其语多娇媚、简洁流畅,不避俚俗方言且直抒胸臆。

后达官贵人为了娱乐也加入听曲的行业。

他们要求颇高,希望元曲能够有品位,不能过于低俗。

万事以和为贵的歌曲

万事以和为贵的歌曲

万事以和为贵的歌曲
摘要:
一、歌曲《万事以和为贵》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1.歌曲的创作背景
2.歌曲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二、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特点
1.曲调风格
2.歌词寓意
三、歌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1.倡导和谐共处
2.强调团结协作
四、歌曲的传唱和影响
1.在不同场合的传唱
2.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正文:
《万事以和为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歌词中强调了“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意在倡导人们在生活中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源于我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这一思想在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

歌曲的曲调悠扬、优美,歌词寓意深刻。

歌曲中唱到:“礼仪之本,和为贵;天地人和,世界大同”,表达了人们向往和平、友好相处的愿望。

同时,歌
曲还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携手并进、共同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万事以和为贵》这首歌曲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倡导和谐共处,提醒人们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

其次,歌曲强调团结协作,鼓励人们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这首歌曲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传唱。

在不同场合,人们都会唱起这首歌,以表达自己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古乐今用,以歌寄情

古乐今用,以歌寄情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古乐今用,以歌寄情古梓颖(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古代有不少咏月的经典之作,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便是其中的代表。

中秋节更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对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影响颇深,是寄托着思念故乡和盼望团圆之意的佳节。

如今,随着合唱艺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古诗词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了当代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偏爱,《水调歌头·中秋》作为新编合唱版本,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创新成为编钟、民乐团和合唱团所作的歌曲。

苏轼《水调歌头》的全新改编合唱版本《水调歌头·中秋》充满了作曲家在结构布局、和声、配器、织体、节拍、节奏等方面作的不同程度的创新,歌曲中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无不令听者为之动容。

关键词:水调歌头;中秋;合唱;民乐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8-006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8.030一、引言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海外许多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月圆之日则要赏月,古代已有不少咏月的经典之作,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便是其中的代表。

中国古诗词艺术积淀着深厚的古典文学意蕴和传统文化内涵,《礼记·乐记》中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随着合唱艺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古诗词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了当代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偏爱,苏轼的《水调歌头》在当代已经被改编成多个合唱版本。

那么新编合唱版本的《水调歌头·中秋》又要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呢?二、古诗词的新改编版本《水调歌头·中秋》是一首由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曾冠玉作曲、选用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为编钟、民乐团和合唱团所作的歌曲,于2019年9日22日在美国芝加哥交响音乐厅首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含蓄空灵的意境美
《涛声依旧》与《枫桥夜泊》
带走一盏渔火 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 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 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二、雅俗共存的意象美 • 流行歌曲的歌词对古典意象的借用,使下里 巴人与阳春白雪皆可悦之而神怡。
《在水一方》 • 如琼瑶创作的流行歌 曲《在水一方》就凸 显了中国古典意象美: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他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 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他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他 在水的中央
《东风破》 、《青花瓷》
《东风破》
• • • • • • •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关于中国风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研究
—修辞、意象、语言、意境角度的其文学性梳理
许威 陈丹
中国风歌曲含义 • 三古三新: 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 曲、新概念,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极大地体现 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 • 基本特征:入乐可唱,离乐可诵
一、变化多样的修辞格
• 创作才子方文山谈及他所创作时提出了十六种修 辞方法:感叹、譬喻、类迭、转化、排比、夸饰、 转品、倒装、摹写、引用、析字、映衬、设问、 示现、顶真、对偶。
三、质文相谐的语言美
寻不到花的折翼枯叶蝶 永远也看不见凋谢 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 读不懂塞北的荒野 梅开时节因寂寞而缠绵 春归后又很快湮灭 独留我赏烟花飞满天 摇曳后就随风飘远
——许嵩《断桥残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山忆》
乘一叶扁舟 转竹林深处 苇岸红亭中 纸钱晚风送 入景随风 望江畔渔火 残碑小筑 僧侣始复诵 抖抖绿蓑 邀南山对酌 谁家又添新痛 照亮一纸寂寞 你说的爱我 轮回也没结果 你没归来过
《在水一方》
• 此歌词明显借用了《诗经》中的意象,作者只是将 其中的意象置换了一下: “野草”对“蒹葭” “白雾”对“白露” “佳人”对“伊人” 其中的“道路”、“险滩”、“在水一方”等, 都是借自《蒹葭》,连意境都是极其相似,我们甚至可 以把此词看作是《蒹葭》的现代版。
琼瑶创作的《情深深,雨蒙蒙》直接引用 “多少楼台烟雨中”、“车如流水马如龙”;有 些歌词甚至完全挪用宋词,如王菲演唱的《但愿 人长久》,就是在苏轼的《水调歌头》原词的基 础上,谱上新曲进行另一种艺术形式的演绎而已。 这种以新旋律,阐释古典诗词、古典意象,使 流行歌曲歌词既具民族性,又富时代气息。
独揽月下萤火 追忆那些什么 花开后花又落 苔上雪告诉我
三、质文相谐的语言美
其余中国风歌曲还有《半城烟沙》、《清明雨上》、 《尘世美》、《静夜思》、《花满楼》等。
三、质文相谐的语言美
刀光 不依不饶 跌进谁的怀抱 午夜战场大漠荒烟 如狂草 霜降 满城萧条 冷了长亭短桥 眉间朱砂乱世年华 如刻刀 塞上 乌衣年少 换谁遗世的笑 剑指天山西出阳关 人迹渺 风沙 磨断古道 蔓延谁的眉梢 旌旗连城浊酒倾觞 暮云烧 雪落苍茫 雪若白发 雪若花凋 惹乱飞鸟 同望苍霞 同去天涯 同穿素缟 明月同邀
——墨明其妙*河图《阳关调》
三、质文相谐的语言美
水墨策马映青山 就映了盛唐一千年 信手捏来清风颜 弹剑飞渡了桃花源 你说得意须尽欢 待沾酒长歌绘人间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十五岁能赋相如 剑术自通达 出蜀道又游华夏 五陵除恶霸 夜宿金陵访古刹 笑饮青盏花 三十万两挥手洒 明朝又天涯 待到失意书进酒 杯酒窥天下 自当乘云沐彩霞 不负此年华 功成天明拂衣去 四海随意家 谁能长剑挑尽人间知冷暖 纸扇墨客回眸间随口的唐诗传了千年 谁能只手书了唐半世风烟 看流云任时间唱不完这清弦 ——墨明其妙*河图《长安李白》
四、含蓄空灵的意境美
此词由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改编而来, 但表达的情感已不一样。张继表达的是一种落第后 的失意及孤单落寞的哀愁,而陈小奇表达却是对一 份纯真情感的追忆及对重归于好的迷茫。
结语
我们从语言、修辞格、意象、意境四个方 面对歌词的内涵进行阐释,以此来充分揭示歌词文 本的文学性。当然,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学性并非仅 限于此四方面,此外还可从随物赋形的结构、经典 不衰的形象、语言的陌生化等方面进行论述,愿以 后有能再和各位交流、分享! 下面请欣赏:《三世》
拟人
对比 倒装(宾语前置)
《青花瓷》
• 《青花瓷》运用了八种修辞格: 1、“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 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 如绣花针落地”都是隐喻(即方文山笔下之“譬喻”) 2、“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运用了倒装,正确的文法顺序 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3、“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类迭。 4、“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属于转化。 5、“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属于排比。 6、“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则属于 夸饰。 7、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 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显然运用了转品。 8、“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属于摹 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