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问答题]1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白色角化症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江南博哥)。
好发于双颊,表现为灰白、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结节且无自觉症状。
(二)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三)异位皮脂腺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
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有些也可融合成片状或不规则的黄色斑块。
触之有粗糙感。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
(四)白色海绵状斑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
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裳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
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黏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
颊黏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黏膜。
(五)扁平苔葬斑块型扁平苔葬与白斑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舌背上的扁平苔群与白斑鉴别时较困难,有时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通常情况下斑块型扁平苔葬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可见白色花纹,常有充血、糜烂。
扁平苔葬常伴有皮肤病损。
(六)黏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七)梅毒黏膜斑∏期梅毒患者颊部黏膜可出现梅毒斑。
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周围出现乳白色斑片,直径约0.5〜ICnb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
同时可伴有皮肤梅毒疹-玫瑰疹的出现。
实验室检查,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R)及苍白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阳性可确诊。
[问答题]2.口腔白斑症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概述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状损害。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辅导精华一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慢性牙周炎分型和分度慢性牙周炎根据附着丧失和骨吸收的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可进一步分型。
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4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口臭。
中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
牙周袋深度≤6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能有轻度松动。
重度:炎症较明显或发生牙周脓肿。
牙周袋>6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牙多有松动。
妊娠期龈炎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 菌斑性龈炎:患者年龄不局限于青春期前后,牙龈炎症状况一般与牙颈部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及牙石量有关。
牙龈的炎症一般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严重时也可波及附着龈。
2. 白血病的龈病损: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表现多为牙龈明显肿大,波及牙间乳头、边缘龈和附着龈,外形不规则呈结节状,颜色暗红或苍白(为病变白细胞大量浸润所致,并非牙龈结缔组织本身的增生)。
有的牙龈发生坏死、溃疡,有自发痛,口臭,牙齿松动。
牙龈和黏膜自发性出血,且不易止住。
由于牙龈肿胀,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口腔自洁作用差,使菌斑大量堆积,加重牙龈炎症。
多伴有乏力、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可有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
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目及形态异常,骨髓检查可明确诊断。
3.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牙龈增生严重,通常波及全部牙龈,唇舌侧牙龈均可发生,常覆盖牙面2/3以上,以至影响咀嚼,妨碍恒牙萌出。
增生牙龈表面呈结节状、球状、颗粒状。
牙龈颜色粉红,质地坚韧,无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
在牙龈增生的基础上如果有大量菌斑堆积,亦可伴有牙龈的炎症。
增生的牙龈组织在牙齿脱落后可缩小或消退,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 早期牙周炎:牙龈炎症的同时存在较深部位的牙周支持组织炎性破坏(附着丧失),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
进行牙周治疗后炎症消退、病变静止,但已破坏的牙周支持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辅导:操作技能面试之病例分析三

包括牙震荡、牙脱位、牙折。
1.牙震荡:牙周膜的轻度损伤,不伴牙体组织缺损。
治疗:1~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降低咬合,松动患牙应固定,受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若牙髓坏死,应尽快做根治。
2.牙脱位:碰撞是最常见的原因,常有疼痛,松动移位,X线显示,牙根尖与牙槽窝的间隙明显增宽,牙脱位后伴发症状a牙髓坏死;b牙髓腔变窄或消失;c牙根外吸收;d边缘性牙槽突吸收。
治疗:保存患牙是原则:①部分脱位:局麻下复位,结扎固定,定期复查,牙髓已坏死的应及时根治。
②嵌入性牙脱位:复位后两周作根治,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任其自己萌出。
③完全脱位牙:在30分钟进行再植,脱位后立即放入原位,如牙已落地污染,应就地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然后放入原位,如不能立即复位,可置于舌下或口腔前庭处,也可放在盛有牛奶、生理盐水和自来水的杯子内,到医院就诊,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可在复位3~4周后作根治,若脱位2小时后就诊,在体外完成根治,并经根面的牙槽窝刮治后复位,固定。
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复位及时者,牙髓常能继续生存,若就诊不及时,只能在体外根治,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再植,固定。
3.牙折:包括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
冠折治疗:①缺损少,牙本质暴露者,可将锐缘磨光;②牙本质已暴露者,并有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③牙髓已暴露的前牙,牙根发育完成的,可行摘髓术,年轻恒牙行活髓切断术,牙冠缺损者,可用复合树脂或烤瓷修复。
牙的永久性修复应在受伤后6~8周进行。
根折治疗:①根尖1/3折断:上夹板固定,牙髓坏死时就及时根治;②根中1/3折断:夹板固定,牙冠错位的复位,牙髓坏死时根治。
根管打针固定断端;③对颈侧1/3折断并与龈沟相通时,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长,牙周情况良好者适用龈切术、正畸牵引术、牙槽内牙根移位术。
冠根联合折治疗:尽量保留具备桩核冠修复的患牙。
12、智齿冠周炎:症状:常以急性炎症出现,下颌多见。
病员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引起张口受限或牙关紧闭。
口腔执业医生病例分析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8岁主诉:上前牙被门把手撞伤1天(母代诉)。
检查:上唇轻度肿胀,1|1冠完整,松(Io),叩(++),X线片示根尖1/3根折线。
余未见异常。
答案1)诊断:1|1根折2)诊断依据:外伤史;X线片示根尖1/3根折线。
3)治疗:固定1|1,范围321|123;定期复查,监测牙髓活力状态。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59岁。
主诉:左颊部白色斑块1个月。
现病史:于1个月前发现左颊部有白色斑块,无任何自觉症状。
检查:左颊部粘膜咬合线处有一1.0cm×0.5cm的长方形病损,呈灰白色,略高于粘膜面,触诊病损粘膜较硬。
组织病理检查:上皮单纯增生。
答案1)诊断:白斑(均质型)2)诊断依据:①无明确发病原因。
②口腔粘膜单发的白色斑块。
③组织病理所见证实。
3)鉴别诊断:①口腔白色角化病:一般有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损害基底部柔软,致病因素去除后,损害常在2周内消失。
②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薄膜,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4)治疗:①切除局限病损。
②定期追踪复查。
试题 1 答案患者,男,23岁主诉:右下后牙胀痛3天,伴张口受限1天。
现病史:3天前患者自觉右下后牙胀痛,后渐有咀嚼及吞咽时疼痛加重等症状,1天前出现张口受限,无冷热刺激痛及牙齿浮出感。
检查:双侧面部对称,右面部嚼肌区无红肿热痛,张口度一指。
8|近中阻生,周围软组织及牙龈发红,水肿明显,龈瓣边缘糜烂,触痛明显,龈瓣内有脓溢出。
答案1)诊断:8|智齿冠周炎。
2)诊断依据:右下后牙区肿痛3天,右下智齿近中阻生,冠周牙龈红肿、溢脓,开口受限。
3)鉴别诊断:右下磨牙后区或颌骨中枢恶性肿瘤继发感染:该患者无肿瘤特征表现,病史有较长的牙痛史,抗生素治疗有效。
4)治疗:局部冲洗上药,消炎后择期拔除8|。
试题 1 答案患者,女,36岁。
主诉:右上后牙自发性疼痛1天。
现病史:右上后牙1天前出现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向右耳颞部放散,夜间疼痛明显。
精选-口腔病例分析

一、患者,男,68岁。
主诉:戴全口义齿8年,咀嚼无力二年。
检查:上、下颌8—8缺失,全口义齿修复。
义齿易脱落,面重度磨损,息止颌间隙5mm。
义齿摘除后,见基托所覆盖区域的粘膜潮红。
生活史:饭后不清洁义齿,夜间不摘取。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下牙列缺失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义齿性口炎3、分析咀嚼无力的原因:①镶复时间长,基托与粘膜不贴合,义齿固位稳定差。
②面重度磨损,垂直距离过低。
4、若重新修复,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有:①利用息止颌间隙确定②面部比例平分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④旧义齿作参考⑤拔牙前的记录。
5、校对垂直距离的方法:①指感髁状突撞击法②指感颞肌纤维收缩法③面部外形观察法6、非主诉疾病发生的原因:①义齿清洁差②夜间不摘取。
二、患者,男,56岁。
主诉:上前牙修复二年变色,影响美观。
检查:左上1烤瓷冠,外形如图(显示冠颈缘变黑),全口牙结石(++— +++),X片如图(显示牙槽骨水平吸收)。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上颌牙体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慢性牙周炎3、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拆除修复体②重新制作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龈上洁治术②龈下刮治术③口腔卫生宣教④定期复查,维持疗效。
三、患者,女,52岁。
主诉:下前牙缺失三个月。
检查:下颌1│1缺失,下颌3│3稳固,下唇及颊粘膜处可见3~4个溃疡点。
上颌│2邻面龋。
X片如图(显示:龋达牙本质浅层)。
既往史:溃疡有反复发作史。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下颌牙列缺损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①复发性口腔溃疡(单纯型)②左上2中龋。
3、主诉疾病的修复设计:①固定义齿②可摘局部义齿③种植义齿④粘结桥4、非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①消炎止痛,促进愈合②局部、全身用药③消除病因④左上2垫底充填。
5、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①溃疡3~4个②有自限性③周期性反复发作④红、黄、凹、痛⑤左上2邻面龋达牙本质浅层。
四、患者,男,36岁。
主诉:左下后大牙咬合痛,面部肿胀三天。
口腔典型病例分析

死的可能;┗7 虽有近期充填史,冷热刺激有反应, 很容易误认为病变牙,但无不可复性牙髓炎的检查结 果及叩痛,故诊断难以成立。┗6 虽冷热刺激无反应, 但有轻度叩诊痛,结合昨晚有持续性疼痛,应考虑到 牙髓炎晚期牙髓已坏死的可能。本例诊断难处在于 面无磨损,牙折初发生裂隙小,无明显的痕迹,故视 诊未发现,又未能找到其它感染途径。后经碘酒染色 试验才得以发现,为牙髓坏死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本例开髓后可及坏死的残髓,且有腐臭味,扩大针进 入远中颊根近根尖处尚有痛感,验证了牙髓坏死的诊 断。
侧牙龈轻度萎缩,冷热试验(+),但较轻而迟钝。追 问病史:┗5 半年前曾在他院治疗过,治疗时有剧痛, 后注射麻药,治疗后未再疼痛过。 处理:予以去除残留根充剂,扩大针探无疼痛反应, 根管有偏舌侧现象,再详细探查,颊侧根管探痛明显。 予以浸润麻醉下拔髓,FC 处理后棉球置髓室暂封,2 天后复诊患者诉未再疼痛过。
一些个体牙医常有将三叉神经痛误诊为牙痛,错误的 拔除牙齿;而将牙髓病误诊为三叉神经痛者亦不少见, 其主要原因是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或 对病史的了解分析不够,检查时亦不够仔细,因而造 成误诊误治。
病例 3:女性,45 岁 主诉:左下磨牙冷热刺激痛月余。 现病史:患者诉近一个多月来每于进冷热饮食就出现 左下磨牙疼痛,每次痛数秒钟即缓解;有时夜间亦觉 疼痛,张口吸气时尤甚,因此自觉心烦、不爱进食、 睡眠也差。曾到某医院就诊,诊断为慢性牙髓炎,拟 行局麻去髓术,但因患者惧怕注射拒绝治疗,今转诊 本科。 检查:左侧上下牙无龋坏,┏ 6 中度磨损,牙龈萎缩, 近中根暴露少许,表面牙骨质稍缺损,探针轻划即有 较强烈酸痛;冷热试验敏感,但刺激移去后疼痛立即 消失;叩诊患者有痛感,但叩击邻牙疼痛程度相同。 初诊:牙本质敏感症。 予以脱敏治疗 2 次症状消失,随访 1 年未再复发,牙 髓活力检测正常。
2020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精选必考11个案例(中)!

牙折[概述]牙折多因外力直接撞击,或咀嚼时咬到硬物所致,临床上多见于上颌前牙。
牙折按其折断部位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折三种。
[诊断要点]1.冠折外伤性前牙多见,分横折、斜折;咀嚼性后牙多见,分斜折、纵折。
其诊断比较容易,可见细微裂纹、釉质缺损或釉质及牙本质缺损,伴或不伴牙髓腔暴露。
2.根折根折多为横折,纵折少见。
患牙可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叩痛,牙龈出血,根部黏膜触痛等症状。
有的根折早期五明显症状,数日或数周后因水肿和咬合使根折断端分离才逐渐出现症状。
x线片检查是诊断根折的重要依据。
3.冠根折临床较为少见,有则多为斜行冠根折;患牙髓腔往往暴露,断片动度大,触痛明显。
[治疗原则]1.冠折(1)缺损局限于少许釉质,牙本质未暴露,将其锐缘磨钝即可。
(2)牙本质已暴露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
敏感较重者,可用塑冠内衬“氧丁”粘固,待6—8周后,在氢氧化钙垫底后,再用复合树脂修复牙冠形态。
(3)若牙髓已暴露,成年恒牙可行牙髓摘除术;年轻恒牙则行活髓切断术,当其牙根发育完成后,再行根管治疗,同时修复牙冠形态。
(4)对于冠折在颈部的单根牙,可在根管治疗后作桩冠修复;若根尖尚未形成,可作根尖诱导形成术,以保留根尖处的牙乳头以利根尖继续发育。
2.根折(1)根尖1/3处折断,多数只需夹板固定、降低咬合,不需牙髓治疗。
但如发生牙髓坏死,则应立即进行根管治疗。
(2)根中1/3处折断,可用夹板固定,如有冠端错位,应在固定前复位。
术后每月复查一次,检查夹板是否松脱,必要时可更换。
复查时如牙髓有炎症或坏死,则应作根管治疗术。
(3)颈部1/3处折断并与龈沟相通时,如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长,牙周情况良好者,可酌情选用切龈术、正畸牵引术或牙槽内牙根移位术+桩冠修复。
3.冠根折(1)凡可作根管治疗,且具备桩核冠修复适应症的后牙冠根折,均应尽力保留。
(2)前牙冠根折,参考与口腔相通的牙颈部根折的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X线片判读:正常牙片(1)牙齿的萌出、数目、名称及外形特征人在一生中要长两次牙。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二)-2.三叉神经痛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二)-2.三叉神经痛[问答题]1.患者,女,64岁,退休。
主诉:面部右侧阵发性剧烈疼痛5年余。
现病史:5年前患者偶发面部右侧剧烈疼痛,(江南博哥)呈电击样,疼痛持续约15秒后消失,无明显不适,约6个月后疼痛再次发作,之后每隔数月疼痛就会发作,近几个月来疼痛频繁发作,每次持续10~60秒不等,有时疼痛一天可发作2~3次,自觉劳累或情绪低落时疼痛明显,夜间休息时未出现疼痛,洗脸吃饭等都可诱发疼痛发作,疼痛消失后患者无任何症状,曾自行口服止痛药无明显效果。
既往史:有心脏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检查:右侧面颊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拂诊右侧面部均无明显异常。
13、14、15颊侧牙颈部硬组织缺损,根管口暴露,探诊(-),冷热诊(-),电活力测试无反应,叩诊(-),不松动,牙龈黏膜无窦道(图4-27-1)。
病例分析<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
<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
<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
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诊断(1)主诉疾病的诊断:右侧三叉神经痛。
(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13、14、15楔形缺损并发牙髓坏死。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1)病史:病史较长,呈电击样阵发性疼痛,持续时间数秒,间歇期无症状,口服一般止痛药无效。
(2)检查:右侧面颊部色素沉着,皮肤粗糙,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面型。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1)13、14、15颊侧牙颈部硬组织缺损,根管口暴露。
(2)13、14、15死髓。
(3)叩诊(-),不松动,牙龈黏膜无窦道。
4.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需与牙痛或其他牙源性疼痛、眼源性及鼻源性疼痛、颞下颌关节病、舌咽神经痛、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鉴别。
(1)牙源性疼痛多为持续性,夜晚疼痛加剧,有病灶牙存在,口服止痛药一般可缓解;而三叉神经痛时夜晚疼痛缓解,为阵发性剧烈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浅龋:某患者,男,17岁。
因上前牙边缘变黑要求治疗。
检查:左上1右上1近中面有一长椭圆形黄褐色区,探诊质软,两牙近中面各有一长约3mm、宽约2mm、深约1mm的龋洞。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上1近中面浅龋,右上1近中面浅龋。
诊断依据:两牙近中面均有典型的龋病色、形、质改变,且已形成浅洞。
本例因为龋损仅限于釉质层,故患者无自觉症状。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衬洞,光敏树脂充填。
3.注意事项两牙同为近中面患龋,互为邻面,故充填时,应注意用聚酯薄膜分开,保持各牙充填体独立。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1.正常窝沟窝沟浅龋和正常窝沟均可表现为黑褐色,但窝沟龋色素弥散呈墨浸状,探针有时可插入;而正常窝沟的色素多可被刮除,且探诊无卡针感或软感。
有些窝沟较深,色素较重,难以刮除或难以鉴别时,应诊断为可疑龋,定期观察。
2.轻症釉质发育不全平滑面浅龋和轻症釉质发育不全均可有色、形改变,但平滑面浅龋同时有质的改变,即釉质疏松粗糙或变软,而轻症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患处时表现为质硬而光滑。
此外,二者好发牙位及其部位明显不同,也可有助于鉴别。
3.氟牙症氟牙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损害,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并有地区流行史;探诊患处时表现为质硬而光滑。
二、中龋:[病例分析]某患者,女,36岁。
因左侧后牙遇甜食酸软不适就诊。
近中牙合面有一墨浸状、直径约3 mm的圆龋洞,探诊该洞深约3mm,有软感和酸痛感,去净腐质后达牙本质浅层,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上6面中龋。
诊断依据:左上6近中牙合面有色、形、质改变,且已形成中等深度的龋洞。
本例患牙中龋,病变已侵犯到牙本质层,故对酸甜和探诊等理、化刺激敏感。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垫底,银汞合金永久充填。
3.注意事项中龋治疗时应予垫底,以免理、化刺激对牙髓的损伤。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中龋有典型的色、形、质改变,因此诊断不难,临床也无类似病变需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中龋一旦发现,应彻底去净龋坏组织并予充填修复,以及时终止龋病发展,恢复患牙固有的形态、美观和功能三、深龋:[病例分析]某患者,男,48岁。
因左侧后牙进食常有嵌塞痛就诊。
检查:左下6远中邻面有一深龋洞,洞内有大量腐质,探诊洞底酸痛明显,机械去腐敏感,叩诊(—),冷热诊反应同对照牙,但如冷刺激进入到龋洞时,有明显激发痛,刺激去除后激发痛立即消失。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牙合面深龋诊断依据:左下6近中牙合面色、形、质改变明显,已形成深龋洞;患者有冷热刺激痛和食物嵌塞痛等症状,但无自发痛,冷热诊反应同对照牙。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行间接盖髓术。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深龋鉴别诊断时,确定牙髓状况最为重要。
如将慢性牙髓炎误诊为深龋而进行充填,则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可复性牙髓炎其鉴别依据主要是牙髓活力测试的反应:温度测试时,可复性牙髓炎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疼痛,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片刻即消失;而深龋患牙,只要刺激不进入龋洞就不会出现激发痛。
临床难以鉴别时,可先行安抚、观察,然后再酌情处理。
小管纵深发展,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龋洞。
2.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多有自发性隐痛,或有急性发作史,晚期患牙有叩诊不适。
机械去腐或洞底探查反应迟钝,牙髓活力测试迟钝或出现迟缓性反应;深龋无叩诊不适感,无自发痛,牙髓活力测试反应正常,去净腐质后探查洞底极其敏感。
3.注意事项(1)治疗时应避免或尽量减低对牙髓的损伤,严禁意外穿髓。
(2)行间接盖髓术时,应依据患牙洞底牙本质厚度决定:是采用一次去龋法还是二次去龋法;如为一次去龋法,其垫底是采用常规双层垫底还是常规三层垫底。
四、猖獗龋某男患者,58岁。
自诉8个月前鼻咽癌放疗后,多数牙同时患龋且进展迅速就诊。
检查:全口前牙唇面、邻面多有大小不一的深约1~1.5mm的龋损,全口后牙的牙合面、邻面和颊面多有深约2—3mm形态不规则的龋损,所有龋损探诊软感明显,潮湿易于挖除。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全口牙齿猖獗龋。
诊断依据:患者有接受放疗史,全口绝大多数牙的多个牙面在8个月内同时患龋,且为急性龋表现,龋损进展迅速。
2.治疗尽快将患牙腐质去净并行暂时充填。
待龋病得到控制时,换行永久充填。
3.注意事项(1)去腐时应予适当预扩,必须将洞缘扩展至自洁区。
(2)在治疗龋齿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搞好口腔卫生。
五、急性牙髓炎某患者,男,48岁。
自诉左下后牙自发痛3天,昨晚起阵发性加剧,现因剧痛难忍就诊。
检查:左下6邻面深龋近髓,洞底有大量软化牙本质,探痛明显,叩诊(—)。
冷热诊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急性牙髓炎。
诊断依据:患牙有自发痛、阵发痛、夜间加剧等急性牙髓炎典型症状,温度测试阳性,叩诊阴性。
2.治疗(1)应急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患牙急性症状。
(2)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牙髓塑化治疗。
此外,如患牙根管情况允许,也可直接进行牙髓摘除术。
3.注意事项本病例为近髓深龋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牙髓炎,临床上多为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
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宜选择干髓术。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1.三叉神经痛发作有疼痛“扳机点”,患者每触及该点即诱发疼痛;三叉神经痛很少在夜间发作;温度刺激并不引发疼痛。
2.龈乳头炎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胀痛;对温度测试的反应仅为敏感,一般不会导致激发痛;患者对疼痛多能定位;患牙龈乳头红肿、触痛明显。
3.急性上颌窦炎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患侧的上颌前磨牙和磨牙可同时受累均有疼痛,但无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组织疾患;上颌窦前壁有压痛,同时患者还可有头痛、鼻塞、脓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六、慢性牙髓炎某患者,女,40岁。
自诉右侧后牙近段时期来遇冷热刺激有不适感。
检查:右下6牙合面深龋,探诊不敏感,机械去腐反应迟钝,叩诊(—)。
患牙热诊引起迟缓性疼痛,刺激去除后仍延续较长时间。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右下6慢性牙髓炎诊断依据:患牙有深龋,探诊不敏感,去腐迟钝,温度测试呈迟缓性反应痛,叩诊(-)2.治疗根据右下6的根管情况选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3.注意事项一般慢性牙髓炎,其牙髓多有坏死、分解或化脓性病灶,故不宜选行干髓术否则,易致残髓炎。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1.深龋深龋温度测试反应正常,只有当冷热刺激进入龋洞内才出现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慢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引起的迟缓性疼痛会持续较长时间;深龋洞底探查敏感,而慢性牙髓炎探查迟钝;深龋无叩痛,而慢性牙髓炎晚期可出现叩痛。
2.可复性牙髓炎鉴别关键在于可复性牙髓炎绝无自发痛,而慢性牙髓炎多有自发痛史;可复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反应为“一过性疼痛”,而慢性牙髓炎则在温度刺激去除后,疼痛仍要持续较长时间。
3.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临床对此三种息肉进行鉴别的关键是,用探针仔细探查息肉蒂部以判断息肉的来源。
对牙髓息肉和牙周膜息肉鉴别时,还应仔细检查髓室底的完整性,摄线片可助诊断。
七、牙髓坏死某患者,男,28岁,因右上前牙变色就诊。
检查:右上1牙冠呈灰色,舌侧有充填物,叩诊(+),冷热诊无反应。
拔髓不痛,但有腐臭味。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斗牙髓坏死。
诊断依据:患牙牙冠变色,冷热诊无反应,拔髓有腐臭味等。
2.治疗行根管治疗术。
3.注意事项术中应彻底去净坏死牙髓,消除根管感染源,并严防器械超出根尖孔,以防感染扩散至根尖区而引发根尖周炎。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慢性根尖周炎:主要鉴别依据为x线片。
慢性根尖周炎患牙x线片一般都有根尖周骨质影像密度减低或根周膜影像模糊、增宽等明显改变。
牙髓坏死x线片显示患牙根尖周影像无明显异常。
此外,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龈有来自患牙根尖的窦管口。
八、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某患者,男,36岁。
今因左下后牙肿痛三天就诊。
检查:左下6龋深及髓,无探痛,松动Ⅲ°,叩痛(+++),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有波动感;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
温度测试无反应。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
②拟订治疗计划。
③试述术中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诊断依据:患牙有深龋,松动Ⅲ°,叩痛(+++),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波动感等牙槽脓肿的典型症状。
同时伴有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等全身症状。
2.治疗计划先行应急治疗,开放髓腔,实行根管引流。
同时局麻下切开排脓。
待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根管治疗。
3.术中注意事项主要有“五防”:(1)防器械折断术前应检查根管治疗器械,根扩时不得跳号、遇阻力不得强扩。
(2)防器械滑脱可使用安全链。
术中应集中精力,器械或手上沾有唾液时应擦干后再操作,根管冲洗时针头应拧紧。
(3)防髓腔穿通术中应注意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保持一致)与进钻深度。
(4)防疼痛肿胀术中注意器械切勿超出根尖孔,同时应正确选用根管消毒药物。
(5)防皮下气肿过氧化氢液冲洗根管后所释放的氧,如压人根尖周区,可引起皮下气肿,故根管冲洗时,严防注射压力过大,同时针头与根尖狭窄部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可供冲洗液返回。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急性牙髓炎:其疼痛特征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不能定位,叩诊阴性或仅有轻微反应。
温度测试引起长时间的剧痛。
九、慢性根尖周炎某患者,男,45岁。
自诉左下后牙处反复流脓1周。
检查:左下6牙合面深龋露髓,牙冠变黑,洞底探诊不敏感,叩诊不适;患牙根尖部有一粟粒大小的乳头状牙龈窦道,挤之有脓液溢出;患牙无明显松动,冷热诊无反应。
X线片示:左下6根尖部有一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透射阴影区。
据此,请你:①作出诊断。
②简述发病机理。
③拟定治疗计划。
’1.诊断左下6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脓肿)。
诊断依据:患牙为深龋死髓牙,根尖有龈窦;更主要的是x线片示根尖部有一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透射阴影区。
2.发病机理左下6因深龋不治引发牙髓炎,感染牙髓未能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成为根管感染源;根尖部牙周膜因受根管内病原刺激物的作用,使其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形成炎性肉芽组织;随着病变的发展,炎性肉芽组织不断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中心,病变中央组织细胞发生坏死、液化,最终形成脓液并潴留于根尖部的脓腔内,成为慢性根尖脓肿,又称慢性牙槽脓肿。
3.治疗计划(1)选行根管治疗术。
龈窦根管治疗1-2周后即可封闭,一般无需另行处理。
(2)术后定期复查。
如3个月后复诊窦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表示根管治疗失败情况重新根管治疗或行根尖刮治术,病灶多可痊愈。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注意与非牙源性的颌骨内囊肿和其他肿物的鉴别。
后者牙髓活力多为正常,牙周膜间隙是一连续、规则的透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