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6课时:充要条件 高考数学 充要条件 专题教案

一.课题:充要条件

二.教学目标:掌握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能够判定给定的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

三.教学重点:充要条件关系的判定.

四.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充要条件的概念及关系的判定;

2.充要条件关系的证明.

(二)主要方法:

1.判断充要关系的关键是分清条件和结论;

2.判断p q ?是否正确的本质是判断命题“若p ,则q ”的真假;

3.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三种方法:

①定义法;②利用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③用数形结合法(或图解法).

4.说明不充分或不必要时,常构造反例.

(三)例题分析:

例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 是q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一种作答)

(1)在ABC ?中,:p A B >,:sin sin q A B >

(2)对于实数,x y ,:8p x y +≠,:2q x ≠或6y ≠

(3)在ABC ?中,:sin sin p A B >,:tan tan q A B >

(4)已知,x y R ∈,22

:(1)(2)0p x y -+-=,:(1)(2)0q x y --= 解:(1)在ABC ?中,有正弦定理知道:

sin sin a b A B

= ∴sin sin A B a b >?> 又由a b A B >?>

所以,sin sin A B A B >?> 即p 是q 的的充要条件.

(2)因为命题“若2x =且6y =,则8x y +=”是真命题,故p q ?,

命题“若8x y +=,则2x =且6y =”是假命题,故q 不能推出p ,

所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取120,30A B ==o o ,p 不能推导出q ;取30,120A B ==o o ,q 不能推导出p

所以,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因为{(1,2)}P =,{(,)|1Q x y x ==或2}y =,P Q ≠

?, 所以,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2.设,x y R ∈,则22

2x y +<

是||||x y +≤ )、是||||2x y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由图形可以知道选择B ,D .(图略)

例3.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因为甲是乙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故甲能推出乙,乙不能推出甲,

因为丙是乙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故乙能推出丙,丙不能推出乙,

因为丁是丙的充要条件,故丁能推出丙,丙也能推出丁,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6课时:充要条件

由此可知,甲能推出丁,丁不能推出甲即丁是甲的必要不充分条件,选B .

例4.设,x y R ∈,求证:||||||x y x y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0xy ≥.

证明:充分性:如果0xy =,那么,①0,0x y =≠②0,0x y ≠= ③0,0x y ==于是||||||x y x y +=+ 如果0xy >即0,0x y >>或0,0x y <<,

当0,0x y >>时,||||||x y x y x y +=+=+,

当0,0x y <<时,||()()||||x y x y x y x y +=--=-+-=+,

总之,当0xy ≥时,||||||x y x y +=+.

必要性:由||||||x y x y +=+及,x y R ∈

得22()(||||)x y x y +=+即222222||x xy y x xy y ++=++

得||xy xy =所以0xy ≥故必要性成立,

综上,原命题成立.

例5.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1113423n a n n n =

++++++L ,为了使不等式22(1)11log (1)log 20

n t t a t t ->--对任意*n N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 解:∵11111111()()02425324262526

n n a a n n n n n n n +-=

+-=-+->+++++++, 则1221n n n a a a a a -->>>>>L , 欲使得题设中的不等式对任意*n N ∈恒成立,

只须{}n a 的最小项221(1)11log (1)log 20t t a t t ->--

即可, 又因为11194520

a =+=, 即只须11t -≠且22911log (1)log (1)02020

t t t t ----<, 解得1log (1)(1)t t t t -<-<>, 即101(2)t t t t

<<-<≠, 解得实数t

应满足的关系为12t +>

且2t ≠.

例6.(1)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20x m +<是2230x x -->的充分条件?

(2)是否存在实数m ,使得20x m +<是2230x x -->的必要条件?

解:欲使得20x m +<是2230x x -->的充分条件,则只要{|}{|12m x x x x <-

?<-或3}x >,则只要12m -≤-即2m ≥,

故存在实数2m ≥时,使20x m +<是2230x x -->的充分条件.

(2)欲使20x m +<是2230x x -->的必要条件,则只要{|}{|12m x x x x <-

?<-或3}x >,则这是不可能的, 故不存在实数m 时,使20x m +<是2230x x -->的必要条件.

(四)巩固练习:

1.若非空集合M N ≠

?,则“a M ∈或a N ∈”是“a M N ∈I ”的 条件.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6课时:充要条件 2.05x <<是|2|3x -<的 条件.

3.直线,a b 和平面,αβ,//a b 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a b αα

B.//,//,//a b αβαβ

C. ,,//a b αβαβ⊥⊥

D. ,,a b αβαβ⊥⊥⊥

五.课后作业:《高考A 计划》考点6,智能训练2,7,8,15,16.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第1页 共6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章-集合 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近五年高考数学(理科)立体几何题目汇总

高考真题集锦(立体几何部分) 1.(2016.理1)如图是由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20π B24π C28π D.32π 2. βα,是两个平面,m,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 (1)如果m ⊥n,m ⊥α,n ∥β,那么βα⊥; (2)如果m ⊥α,n ∥α,那么m ⊥n. (3)如果αβα?m ,∥那么m ∥β。 (4)如果m ∥n,βα∥,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___ 3.(2016年理1)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互相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π328,则它的表面积是 A 17π B.18π C.20π D.28π 4.平面α过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顶点A ,α//平面11D CB ,?α平面ABCD =m , ?α平面11A ABB =n,则m,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23 B.22 C.33 D.3 1 5.(2016年理1)如图,在以A,B,C,D,E,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2FD ,∠AFD=90°,且二面角D-AF-E 与二面角C-BE-F 都是60° .(12分) (Ⅰ)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 (Ⅱ)求二面角E-BC-A 的余弦值.

6. (2015年理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取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 )组成一个几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16+20π,则r=( ) A.1 B.2 C.7 D.8 7.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120°,E,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亮点,BE ⊥平面ABCD,DF ⊥平面ABCD,BE=2DF,AE ⊥EC. (1) 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 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 8.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下图,则截取部分体积和剩余 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9.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B = 16,BC = 10,AA1 = 8,点E ,F 分别在1111C D B A , 上,411==F D E A ,过点E,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直线AF 与平面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0.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5,AC=6,点E,F 分别在AD,CD 上,AE=CF=45 ,EF 交BD 于点H.将△DEF 沿EF 折到△DEF 的位置,OD ’=10 (1)证明:D ’H ⊥平面ABCD (2)求二面角B-D ’A-C 的正弦值

2020年全国高考1卷理科数学冲刺试卷(二)

第1页 共12页 ◎ 第2页 共12页 2020年全国高考1卷理科数学冲刺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复数z =?1+i ,则z+2 z 2+z =( ) A.1 B.?1 C.i D.?i 2. 设全集U =(?√3,+∞),集合A ={x|1<4?x 2≤2},则C U A =( ) A.(?√2,√2)∪[√3,+∞) B.(?√3,√2)∪[√3,+∞) C.[?√2,√2]∪(√3,+∞) D.(?√3,√2]∪(√3,+∞) 3. 某电视台夏日水上闯关节目中的前三关的过关率分别为0.8,0.7,0.6,只有通过前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且通过每关相互独立.一选手参加该节目,则该选手只闯过前两关的概率为( ) A.0.336 B.0.56 C.0.224 D.0.32 4. △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absinC =20sinB ,a 2+c 2=41,且8cosB =1,则b =( ) A.4√2 B.6 C.7 D.3√5 5.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6 B.7 C.4 D.5 6. 若函数f(x)={2x +1,x ≥1 ?x 2+ax +1,x <1 在R 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2,?+∞) B.[2,?3] C.[1,?+∞) D.[1,?3] 7. 记不等式组{x +y ≤2, 2x +y ≥2,y +2≥0表示的平面区域为Ω,点P 的坐标为(x,?y).有下面四个命题: p 1:?P ∈Ω,x ?y 的最小值为6;p 2:?P ∈Ω,4 5≤x 2+y 2≤20; p 3:?P ∈Ω,x ?y 的最大值为6;p 4:?P ∈Ω,2√55≤x 2+y 2≤2√5.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p 1,p 2 B.p 1,p 4 C.p 3,p 4 D.p 2,p 3 8. 若 (1?2x)n x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80,其中n 为正整数,则 (1?2x)n x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绝对值之和为 ( ) A.81 B.32 C.256 D.243 9.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里有一道关于买田的问题:“今有善田一亩,价三百;恶田七亩,价五百.今并买一顷,价钱一万.问善、恶田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好田1亩价值300钱;坏田7亩价值500钱.今合买好、坏田1顷,价值10000钱.问好、坏田各有多少亩?”已知1顷为100亩,现有下列四个程序框图,其中S 的单位为钱,则输出的x ,y 分别为此题中好、坏田的亩数的是( ) A. B. C. D.

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A.B.C. D. 2.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πB.C.D. 3.在正方体ABCD﹣A 1B 1 C 1 D 1 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 1E⊥DC 1 B.A 1 E⊥BD C.A 1 E⊥BC 1 D.A 1 E⊥AC 4.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60 B.30 C.20 D.10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2)是() A.+1 B.+3 C.+1 D.+3 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ABC(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Q、R分别为AB、BC、CA上的点,AP=PB,==2,分别记二面角D﹣PR﹣Q,D﹣PQ﹣R,D ﹣QR﹣P的平面角为α、β、γ,则() A.γ<α<β B.α<γ<β C.α<β<γ D.β<γ<α 7.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90πB.63πC.42πD.36π

1.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A.10 B.12 C.14 D.16 2.已知直三棱柱ABC﹣A 1B 1 C 1 中,∠ABC=120°,AB=2,BC=CC 1 =1,则异面直线 AB 1与BC 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B.C.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SC是球O的直径.若平面SCA⊥平面SCB,SA=AC,SB=BC,三棱锥S﹣ABC的体积为9,则球O的表面积为. 9.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2,1,其顶点都在球O的球面上,则球O的表面积为. 10.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11.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高考数学冲刺的方法

高考数学冲刺的方法 高考数学冲刺高分的方法 打好数学基础 学好数学的第一种方法就是要打好扎实的基础,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很多,需要我们对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进行掌握和理解,同时还要把握好他们之间的联系,很多情况下经常会听到有些同学会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等等,他们在做题解题的时候,喜欢跳步骤,而且不喜欢纠正这个错误,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做完每道题目后,在运用检验的手段,从而可以及时改正过来。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学好数学的第二种方法就是要严格遵守思维规律,所写出来的步骤和推理必须要有步骤,这就是逻辑思维的核心。对平时考试中或者做练习时产生的一些错误点,一定要正视起来,一定要严格对待,不能马虎,才能有效的培养出自己严谨求实的思维习惯。我们还要对如何使用概念、定义和定理、公式有一个了解,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要重视起来,能够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的话,相当于失去了一次从中吸取经验、锻炼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3学会总结

学好数学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要学会总结,对每一种类型的题目的练习,都要列出重点和难点,针对自己有哪些不会做的,进行归纳,从而可以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解题时学生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写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完整,条理还要清楚,不能为了省事、省时,把一些关键性的步骤省略掉。而且在每次做练习题或者是试卷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比较典型的、容易出错的题目记载错题集的本子上,而且分类要清楚,一种是自己一点也不会的,一种是自己会做的,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出错的题目,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容易找出关键点了。 高考数学高分的秘诀 1、会做题 对于高中学生如何提高高考数学成绩来说,同学们还应该做到学会去做题,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题,多花时间做自己对于某一部分很难弄懂的知识,那么就要大量的做题来解决这个事情,从而在高考中数学取得高分。 2、多请教 同学们要多请教,因为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们碍于自己的面子问题,不好意思去请教老师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导致数学成绩提不上去,影响高考数学拿高分。只有不断的去请教,同学们才能够在请教中不断的去进步,这一点是同学们在高中数学中要认识到的。 3、通过网络去学习

人教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练习题全套—(含答案)及参考答案

高考数学复习练习题全套 (附参考答案) 1. 已知:函数()()2411f x x a x =+-+在[)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2. 设,x y 为正实数,且33log log 2x y +=,则 11 x y +的最小值是 . 3. 已知:()()()()50050A ,,B ,,C cos ,sin ,,αααπ∈. (1)若AC BC ⊥,求2sin α. (2)若31OA OC +=OB 与OC 的夹角. 4. 已知:数列{}n a 满足()2 1 123222 2 n n n a a a a n N -+++++=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 (2)若n n n b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n S .

姓名 作业时间: 2010 年 月 日 星期 作业编号 002 1. 2 2 75157515cos cos cos cos ++的值等于 . 2. 如果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22 110,220x x y x y x y ≥??-+≤+??--≤? 则的最小值是 . 3. 北京奥运会纪念章某特许专营店销售纪念章,每枚进价为5元,同时每销售一枚这种纪念章还需向北京奥组委交特许经营管理费2元,预计这种纪念章以每枚20元的价格销售时该店一年可销售2000枚,经过市场调研发现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在每枚20元的基础上每减少一元则增加销售400枚,而每增加一元则减少销售100枚,现设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为x 元(x ∈N *). (1)写出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销售这种纪念章所获得的利润y (元)与每枚纪念章的销售价格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当每枚纪念销售价格x 为多少元时,该特许专营店一年内利润y (元)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4. 对于定义域为[]0,1的函数()f x ,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条:①对任意的[]0,1x ∈,总有()0f x ≥;②(1)1f =;③若12120,0,1x x x x ≥≥+≤,都有1212()()()f x x f x f x +≥+成立,则称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 (1) 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求(0)f 的值; (2)判断函数()21x g x =-])1,0[(∈x 是否为理想函数,并予以证明; (3)若函数()f x 为理想函数,假定?[]00,1x ∈,使得[]0()0,1f x ∈,且00(())f f x x =,求证 00()f x x =.

2018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2017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高考真题 ?选择题(共9小题) 1 ?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 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 , N, Q为所在 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平行的是() 2. 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 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n B. C. D. 3. 在正方体ABCD- A i B i CD i中,E为棱CD的中点,贝U( ) A. A i E± DC i B. A i E丄BD C A i E丄BG D. A i E丄AC 4. 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60 B. 30 C. 20 D . i0 侧〔左)视圄 C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2) 是( ) 6?如图,已知正四面体 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 AB 、BC CA 上的点,AP=PB ==2,分别记二面角 D- PR- Q , D- PQ- R, D - A .产 aV B B. aV 产 B C ? a< Y D. p< 产 a 7. 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 90 n B. 63 n C. 42 n D . 36 n 1 .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 D . +3 +1

4 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 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 A . 10 B. 12 C. 14 D . 16 2. 已知直三棱柱 ABC- A 1B 1C 1中,/ ABC=120, AB=2, BC=CC=1,则异面直线 AB 1与BG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8. 已知三棱锥S-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0的球面上,SC 是球0的直径.若平 面SCAL 平面SCB SA=AC SB=BC 三棱锥S-ABC 的体积为9,则球0的表面 积为 _______ . 9.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2,1,其顶点都在球0的球面上,则球0的 表面积为 _______ . 10. 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18, 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________ . 11. 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亍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

202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 集 合 {(, )0 2,02,,} 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 ) , ( 0,.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 或2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分析: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1) {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 R A C A R ?=, 可得A B ?. {0,2}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两个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两个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 +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易误提醒(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类做法中每一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情,类与类之间是独立的.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在使用时易忽视每步中某一种方法只是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而未完成这件事,步与步之间是相关联的. [自测练习] 1.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有() A.30 B.20 C.10 D.6 解析: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数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方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方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答案:D 2.用0,1,…,9十个数字,可以组成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为() A.243 B.252 C.261 D.279 解析:0,1,2…,9共能组成9×10×10=900(个)三位数,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9×8=648(个),

∴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900-648=252(个).答案:B 考点一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数学高考第一轮复习策略 一、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基础,重视预习,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分析与数学方法的运用,是第一轮 复习的重中之重。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 掌握。要扎扎实实,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明确它们要求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自己的思维与老师的思 维同步。而预习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要做到“两先两后”,即先预习后听课, 先复习后作业。以提高听课的主动性,减少听课的盲目性。而预习了之后,再听老师讲课,就会在记忆上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内容上,从而提高复 习效率。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 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 生手中都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 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 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 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 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 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建好错题档案,做好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 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查漏补 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2020高考数学最后冲刺 复数

最后冲刺 【高考预测】 1.复数的概念 2.复数的代数形式及运算 3.复数概念的应用 4.复数的代数形式及运算 易错点 1 复数的概念 1.(2020精选模拟)若z 1=a+2i,z 2=3-4i,且2 1z z 为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___. 【错误解答】 ∵z 1+a+2i,z 2=3-4i, ∴ .25462583169)46(83)43)(43()43)(2(43221i a a i a a i i i i a i a z z ++-=+++-=+-++=-+= 又∵2 1 z z 为纯虚数。 ∴, 02583=-a ∴a=38.∴填38 。 【错解分析】∵复数z=a+bi(a,b ∈R)为纯虚数的充要条件是a=0且b ≠0.因此上面解答虽 【错误解答】 选C ∵z=i -11 =1+i.∴z 为纯虚数为1-i 【错解分析】z=i -11 =1+i 是错误的,因为(1-i )(1+i)=1-(i)2-z ≠1

【正确解答】 选B ∵z=i -11=.2 12121)1)(1(1i i i i i +=+=+-+ ∴z=i -11的共轭复数是21-21 i 。 3.(2020精选模拟)已知复数z 1=3+4i ,z 2=t+i,,且21z z ?是实数,则实数t= ( ) A .43 B .34 C .-34 D .-43 【错误解答】 选 C ∵z1·2z ∈R ?2121z z z z +=0。即(3+4i )(t-i)+(3-4i)(t+i)=0 ?t=-34 . 【错误解答】 设z=x+yi(x,y ∈R),∵z+2i=x+(y+2)i 由题意得 y=-2. ∵51222= --=-i i x i z (x+2)(2+i)=51(2x+2)+51(x-4)i. 由题意得x=4,∴z=4-2i. ∵(z+ai)2 =[4+(a-2)i]2 =(12+4a-a 2 )+8(a-2)i ∵(z+ai)2在复平面上的点在第一象限, ∴,.0)2(8, 04122???? ?≥-≥-+a a a 解得2≤a ≤6.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6]。 【错解分析】 复数z=a+bi(a 、b ∈R)对应点(a 、b )在第一象限的充要条件是a>0,b>0.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新课标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1 高三学生首先要做到“听话”,这里的“听话”是全方位的。如果你认为高三学习是 第一位的,而忽视了对自己的日常行为的要求,那你就错了,学校和老师在高三一年中不 会因为学习任务的加重,而放松对纪律的要求,反而会强化纪律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学习上更要听话,教高三的老师都是经历了几次或十几次高考授课,非常有经验,复习的 进度、复习的内容、复习的顺序,都是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高考的变化及新要求,都会在复习中渗透进去。而不听老师的教诲,认为自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的学生每年都 有最后会碰的“头破血流”的。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2 高考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行为,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讲”,这就要求学生 上课时紧跟老师,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完 成对知识、方法、能力的提高。如果高三任课教师发生变化,大家应该尽快适应。而不应 该因为不适应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就不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就不喜欢这门课程,这样受 损失的只有学生自己。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3 复习每天都要进行,即使今天没有数学课,也要对知识加以复习,这就要求有一个计划,首先对时间加以计划,每天都要有数学的复习时间,四十分钟一节课左右,周末应有 两节课的时间;其次对学科加以计划,哪个时间段看哪个学科,要做到心中有数,计划有 了贵在坚持。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4 作业应该是检验听讲和复习效果的手段,不应看成一个负担,作业要认真对待,把每 一次作业看成一次考试,不能敷衍了事,不会做的题目可以与同学研讨,但不要直接抄写,每次作业都是一次练习的机会,不要错过。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技巧5 高三复习阶段的考试是非常多的,考试是对知识、方法、能力、经验的检验,每次考 试都是一个积累,大家应该充分运用它。首先,考试要独立完成,不要看别人的,否则会 掩盖你的漏洞,失去老师对你的关注,也会失去对自己的正确估价。一两次考试成绩的好坏,说明不了什么,考好了不证明你就没有问题,考不好也不是说你彻底不行了。考试成 绩不真实,最后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吃亏的还是学生自己。其次,考试要注重基础题的 解答,要明确考试是靠做“对”会做的题得分,而不是去做不会做的题得分你得不到分, 取得好成绩是依靠做“对”多少,而不是做“了”多少,因此大家要学会“放弃”,不要

2020年高考数学 空间几何体解答题 专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数学空间几何体解答题专练 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底面ABCD,PA=2,∠PDA=45°,点E、F分别为 棱AB、PD的中点. (1)求证:AF∥平面PCE; (2)求证:平面PCE⊥平面PCD; (3)求三棱锥C-BEP的体积. 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B1C1中,AB=AC,P为AA1的中点,Q为BC的中点。 1 (1)求证:PQ//平面A1BC1; (2)求证:BC⊥PQ。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 B1C1中,AC⊥BC,A1B与AB1交于点D,A1C与AC1交于点E.求证: 1 (1)DE∥平面B1BCC1; (2)平面A1BC⊥平面A1ACC1. 4.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面PBD⊥平面ABCD,PB=PD,PA⊥PC, CD⊥PC,O,M分别是BD,PC的中点,连结OM. (1)求证:OM∥平面PAD; (2)求证:OM⊥平面PCD.

5.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 B1C1D1中,已知底面ABCD是菱形,点P是侧棱C1C的中点. 1 (1)求证:AC1∥平面PBD; (2)求证:BD⊥A1P. 6.如图,直四棱柱ABCD–A 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 1 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二面角A?MA1?N的正弦值.

7.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D=2AB,E,F是线段BC,AB的中 点. (1)证明:ED⊥PE; (2)在线段PA上确定点G,使得FG∥平面PED,请说明理由. 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是棱长为1的菱形,∠ADC=60°,, M是PB的中点. (1)求证:PD∥平面ACM; (2)求直线CM与平面PAB所成角的正弦值.

最新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1

高三一轮复习 5.4 数列求和 (检测教 师版) 时间:50分钟 总分:70分 班级: 姓名: 一、 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5=-20,则-6a 4+3a 5=( ) A.-20 B.4 C.12 D.20 【答案】C 【解析】 因为S 5=-20,所以S 5=5a 3=-20,∴a 3=-4,∴-6a 4 +3a 5=-6(a 1+3d )+3(a 1+4d )= -3(a 1+2d )=-3a 3=12. 2.(2012·大纲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 则数列???? ?? 1a n a n +1的前100项和为( ) A.100101 B.99101 C.99100 D.101100 【答案】A 【解析】 由S 5=5a 3及S 5=15得a 3=3,∴d =a 5-a 3 5-3 =1,a 1=1, ∴a n =n ,1a n a n +1=1n (n +1)=1n -1 n +1,所以数列???? ??1a n a n +1的 前100项和T 100=1-12+12-13+…+1100-1101=1-1 101=100 101,故选A. 3.数列{a n }满足:a 1 =1,且对任意的m ,n ∈N *都有:a m +n =a m +a n

+mn ,则1a 1+1a 2+1a 3+…+1 a 2 008 =( ) A.2 007 2 008 B.2 007 1 004 C. 2 0082 009 D.4 0162 009 【答案】D 【解析】法一 因为a n +m =a n +a m +mn ,则可得a 1=1,a 2=3,a 3= 6,a 4=10,则可猜得数列的通项a n =n (n +1)2,∴1 a n =2n (n +1)=2? ?? ??1n -1n +1,∴1a 1+1a 2+1a 3+…+1 a 2 008= 2? ????1-12+12-13+…+12 008-12 009=2? ? ?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法二 令m =1,得a n +1=a 1+a n +n =1+a n +n ,∴a n +1-a n =n +1, 用叠加法:a n =a 1+(a 2-a 1)+…+(a n -a n -1)=1+2+…+n =n (n +1)2 , 所以1a n =2n (n +1)=2? ?? ??1n -1n +1.于是1a 1+1a 2+…+1 a 2 008=2? ??? ?1-12+2? ????12-13+…+2? ????1 2 008-12 009=2? ????1-12 009=4 0162 009,故选D. 4.设a 1,a 2,…,a 50是以-1,0,1这三个整数中取值的数列,若a 1+a 2+…+a 50=9且(a 1+1)2+(a 2+1)2+…+(a 50+1)2=107,则a 1,a 2,…,a 50当中取零的项共有( ) A.11个 B.12个 C.15个 D.25个 【答案】A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 精练10

数学冲刺复习 数学精练(10) 1.已知全集U =R ,集合{10}A x x =+<, {30}B x x =-<,那么集合()U C A B = ( ) (A ){13}x x -≤< (B ){13}x x -<< (C ){1}x x <- (D ){3}x x > 【答案】A 【解析】{10}{1},A x x x x =+<=<-{30}{3},B x x x x =-<=<画出数轴可以求得答案为A. 2.设i 是虚数单位,则设i 是虚数单位,则3 1i i =- ( ) A. 1122 i - B.112 i + C. 1122 i + D.112i - 【答案】C 【解析】 2 2 12 1) 1)(1()1(113 i i i i i i i i i i + = += -+-?= += -,故选C. 3.某校高三一班有学生54人,二班有学生42人,现在要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两个班抽出 16人参加军训表演,则一班和二班分别被抽取的人数是( ) (A )8,8 (B )10,6 (C )9,7 (D )12,4 【答案】C 【解析】一班被抽取的人数是5416996 ?=人;二班被抽取的人数是4216796 ? =人,故选C. 4.已知函数???><=, 0,ln ,0,)(x x x e x f x 则)]1 ([e f f =( ) A . e 1 B .e C .- e 1 D .-e 【答案】A 【解析】因为1 1 ()ln 1f e e ==-,所以)]1([e f f =(1)f -=e 1 . 5.已知向量()1,2a =,(),4x b =,若2=b a ,则x 的值为( ) A .2 B .4 C .2± D .4±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高考一轮复习(一) ——集合与函数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 ?A (2)A ??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 A(B) 或B A 真子集 A ≠ ?B (或B ≠ ?A ) B A ?,且B 中 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 ??(A 为非空子集) (2)若A B ≠?且B C ≠?,则A C ≠ ?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 A (1)A ?B (2)B ?A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8)交集、并集、补集

高考文科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图 2 1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2 11.(北京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对角线1BD 的三等分点, 则 P 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2.(广东卷6)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1 6 B .1 3 C .2 3 D .1 3. (广东卷8)设l 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l α,//l β,则//αβ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l α⊥,//l β,则//αβ D .若αβ⊥,//l α,则l β⊥ 4. (湖南卷7)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其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侧视图是一个面积为2的矩形,则该正方体的正视图的面积等于 A . 3 B.1 C. 21 + D.2 5. 江西卷8).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200+9π B. 200+18π C. 140+9π D. 140+18π 6. (辽宁卷10)已知三棱柱 1116.34ABC A B C O AB AC -==的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若,, ,AB AC ⊥112AA O =,则球的半径为 A . 317 B .210 C .13 2 D .310 B .. (全国卷11)已知正四棱柱1111112,ABCD A B C D AA AB CD BDC -=中,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 23 (B )3 (C )23 (D )1 3 8. (四川卷2)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的攻略

2019年高考数学冲刺复习的攻略今年数学高考考纲变动不大,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最后一道选做题从“三选一”变成“二选一”,去掉了几何证明的内容。考生在做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题时,要注意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的考题中,很可能需要应用平面几何的知识点去解题,然后巧妙利用平面几何的性质,降低计算量和寻找解题突破口。 那么,在高考的最后阶段考生该如何复习?崔朝杰建议,考生重点复习以前做过的试卷,梳理之前出现的错题,会较有针对性。通过梳理错题,分析错因,避免在高考中再犯类似的错误。在纠错的同时,最好每天做一定的题量保持手感,但不建议再做偏题怪题,做中等难度题和基础题为佳。 在考前,考生若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策略,或许会对考场上得分有帮助。 技巧一:小题巧做 在数学考试中,相对解答题,选择题被称为小题。建议考生做题时采取灵活方法,通过对选项的观察,利用特殊值代入法、特殊方程法、排除法等,排除不可能的选项,把选择题从4选1变成2选1,提高解题的速度。 技巧二:掌握概念、公式得基础分 在解答题中,考生要注意概念型的内容。比如,在考试中,一些考生常写错极坐标,考生平时若能牢记极坐标概念,就

知道极坐标怎么写,掌握这个知识点,在极坐标和平面坐标的转换中,就能立刻拿分。 另外就是熟练掌握公式。数学解答题里,如果第一道大题考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辅助角公式、诱导公式等若能熟悉掌握,即便题不会做,把这些公式写上去,也能得公式分。此外,在数列类考题中,掌握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代入公式简单化简变形就能得分。在立体几何考题中,有的考生喜欢用向量法答题,必须掌握面面角公式、线面角公式;在考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时,掌握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转化公式就能得分,这些都属于公式分。 技巧三:分步骤答题抢计算分 按目前的评分细则,数学考试按步骤给分:考生写对一步给一步的分。比如,考线性回归方程,求回归系数b。如果整体计算,算错一个地方,系数b的值算错,分数就没有了。如果分步答题,先算x与y的平均数,然后算分子,再算分母,分子分母都算好,再带到式子里计算,计算每步都有分,即便算错一个地方,之前的步骤也能得分。 技巧四:掌握常见“套路”拿分数 比如解三角形时求取值范围,通常有两种策略:第一种将边换成角,再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去得分;第二种把角换成边,用均值不等式或图形的几何性质去得分。这是常见的答

高三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理)大纲

第1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一) 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1.2 集合的基本概念考点总结 1.3 命题及充要条件基本概念 1.4 命题及充要条件的考点 第2讲集合与简易逻辑(二) 2.1 逻辑连接词的基本概念 2.2 逻辑连接词的考点 2.3 习题课 第3讲函数基础(一) 3.1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3.2 函数概念考点总结 3.3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基本概念3.4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考点总结 第4讲函数基础(二)

4.1 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4.2 函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4.3 习题课 第5讲初等函数(一) 5.1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基本概念5.2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考点总结5.3 指数与指数函数基本概念 5.4 指数和指数函数考点总结 第6讲初等函数(二) 6.1 对数和对数函数基本概念 6.2 对数和对数函数考点总结 6.3 习题课 第7讲函数的应用(一) 7.1 函数的图像的基本概念 7.2 函数的图像考点总结 7.3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基本概念

7.4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考点总结第8讲函数的应用(二) 8.1 函数模型的基本概念 8.2 函数模型考点总结 8.3 习题课 第9讲导数的性质 9.1 导数的基本概念 9.2 导数性质的考点总结 9.3 极值与导数 9.4 极值与导数考点总结 第10讲导数的应用 10.1 导数的应用 10.2 导数应用考点总结 10.3 习题课 第11讲导数的计算

11.1 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11.2 微积分考点总结(理)11.3 例题精讲(一) 11.4 例题精讲(二) 第12讲导数分析 12.1 例题精讲(一) 12.2 例题精讲(二) 12.3 导数大题精讲(一)12.4 导数大题精讲(二) 第13讲导数大题精讲 13.1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一)13.2 导数大题常见题型(二)13.3 导数与不等式 第14讲三角函数 14.1 三角函数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