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合集下载

专题08 常见天气——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微专题

专题08 常见天气——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微专题
△露点又称露点温度,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 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 的温度。在此温度时,凝结的液态水如果飘浮在空中被称 为雾;而如果沾在固体表面上时则称为露,因而得名露点。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
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 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如果地面热量散 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 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 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03 基础知识建构
这一海域常年有雾。这里是黑潮暖流与亲潮冷流的汇合处,夏季 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加强,日本以东盛行暖湿的偏南气流,于是在
※知识引入:世界三大雾区:
冷水面上频频出现广大而浓厚的雾区。 夏季(6~8月)最盛月平均雾日超过10天,雾区伸展极广,南始
40°N,北至50°N,西始北海道东海岸,东至阿留申群岛,往往
秋冬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
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
晚,反之,则越早。②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
潮湿的谷地、洼地、盆地等;③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
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
地面雾越浓。
03 基础知识建构
(二)平流雾 平流雾: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 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最常见的是平流雾。
大气部分中雾、霜、露、雾凇、雾霾形成 和消散的条件有类似之处,因此以雾为例 的专题可以举一反三,且雾的形成涉及大 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洋流等知识点, 通过对雾专题的掌握,可以培养学生对图 文材料的分析能力,并且对不同地区的自 然条件的分析也可以对材料中的类似新概 念进行分析,比如近几年高考真题和模拟 题中出现的“锋面雨雾”、“克拉香天 气”“城市雾”等。

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D 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 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 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 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强
拓展
俗语说“十雾九晴”用地理知识解释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空气中的水分受冷凝结成雾
(二)平流雾
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 的天气。
2、形成条件
(二)平流雾
①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 面区,风速一般2-7m/s之间。
② 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 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 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 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 成较厚的平流雾。
(六)地方性雾
地方性雾: —这类雾的特点是受局地条件的影响特别明
显。例如都市雾、常常出现在大城市、工业中 心及工厂附近,由于有大量的活跃性凝结核存 在,对雾的形成特别有利。
(七)海雾
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这样两 个不同物理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 凝结核,如盐粒或尘埃等,否则水汽凝结是非常困难的;另一个是水滴(或 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例5】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
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
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事物现象判断题

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雾的形成和分类.docx

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雾的形成和分类.docx

名师高效资料高三地理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微专题——雾【知识精析】一、雾的形成和分类1.定义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2.成因和分类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三是凝结核雾的种类:按照地域分:海雾和陆域雾按照成因分: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谷雾、锋面雾、烟雾、混合雾等。

辐射雾:1.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 : 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使水汽凝结。

2.微风 : 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使辐射冷却作用扩展到一定厚度(几十至几百米)的气层中,又不影响近地面气层的冷却作用。

3.近地面层湿度大 : 有充足的水汽,气温稍有下降,空气就会达到饱和出现水汽凝结。

4.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流雾1.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面区,风速一般2-7m/s 之间。

2.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成较厚的平流雾。

3.暖湿空气相对湿度较大;4.层结比较稳定,有平流逆温层存在。

【针对训练1】海雾有多种,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平流雾。

它包括两种:平流冷却雾,是指水汽充足的暖气流受海面冷却,其中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平流蒸发雾,是指冷空气流到暖海面上,使海水蒸发的水汽凝结而成的雾。

右图为索马里洋流示意圈。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索马里半岛周边经常发生大雾,这些大雾属于()。

A: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夏季B:平流冷却雾,多发于冬季C: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冬季D:平流蒸发雾,多发于夏季【针对训练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雾霾专题复习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雾霾专题复习

的环流特征相符的是
C
3.图中甲地山谷浓雾弥漫数日不散,主要是因为
A.太阳辐射较弱
B.气温较低
D
C.暖湿水汽充足
D.风力较弱
9
11
4.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 不散,有“雾都”之称。分析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8分)
资料: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 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6是某国地理位置和等高线地形图。该国首都年降水量约2O毫米,冬季多 浓重湿雾,表现出‘‘少雨、多雾’’的独特气候特点。图7中的装置是用特殊 材质生产的捕雾网,用来采集大气中的雾气,令雾气成为饮用水。
分析该国首都“少雨、多雾”气候特征的成因。(1O分) 1、少雨的原因: (受东部山地阻挡)该地处于东南信风的 背风坡,降水较少; 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2分) 2、多雾的原因: 西邻海洋,水汽较充足;(2分) 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 冬季近地面气温低,大气层稳定,不利于浓雾的扩
2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 重庆冬季无云晴朗的夜晚或早晨, 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 有“雾都”之称,这种雾即是辐射雾。
辐 射 雾
3
平流雾
4
平流雾
5
雾的分类及其形成条件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辐___射____雾。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平___流____雾。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辐___射____雾。

最新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最新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高考题专题
D 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 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 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 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强
拓展
• 俗语说“十雾九晴”用地理知识解释
•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 空气中的水分受冷凝结成雾
② 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 盆地等;
③ 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 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归纳: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 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 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 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 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 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1、概念: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 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 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 容易出现。
(一)辐射雾
2、形成条件:
① 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
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
使水汽凝结。 ② 微风(1—3秒/秒左右):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
【例1】(2015四川文综,3、4题,8分)雾是悬浮
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 “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 两题。 1.下列地区中, 年平均雾日最 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雾雾的各种形成及类型、成因等各种因素复习题

雾雾的各种形成及类型、成因等各种因素复习题

雾【典例1】海雾是指发⽣在滨海、岛屿上空或海上的低层⼤⽓的⼀种凝结现象。

研究发现葫芦岛海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海雾时⽓压场多为以下①②两种形式。

两种形势下海雾的形成机制不同,主要是平流雾和辐射雾。

平流雾是指当暖空⽓流到冷海(地)⾯上时,就会降温⽽凝结成雾。

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辐射冷却,使空⽓中的⽔汽达到饱和所致。

下图为葫芦岛附近海平⾯⽓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葫芦岛海雾发⽣频率最⾼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图中①②两种⽓压形式在该区域多出现的季节及海雾形成机制对应正确的是()A.①--春季--平流雾B.②--夏季--辐射雾C.①--秋季--平流雾D.②--冬季--辐射雾【典例2】2020年⼊冬以来,黄河三盛公⽔利枢纽库区出现“⽔煮黄河”景观。

“⽔煮黄河”的景观特点是河⽔表⾯有⼀团团的雾⽓,看上去就像⽔煮沸⼀样,这种特别的景观被戏称为“⽔煮黄河”,⼀般在合适的地点和适当的⽓象条件下才可以看到,但往往是诸多因素集合在⼀起才会发⽣,难得⼀见。

据此回答3~4题。

3.“⽔煮黄河”现象多发⽣在()A.冰封前,早晨B.冰封前,中午C.冰封前,傍晚D.冰封后,早晨4.“⽔煮黄河”现象的⽓象条件可能是()A.⽓温⾼,湿度⼩B.⽓温低,湿度⼤C.⽓温⾼,湿度⼤D.⽓温低,湿度⼩【技巧点拨】⼀、雾的形成条件(1)充⾜的⽔汽:①⽔汽输送(向岸风),②本地蒸发(蒸腾)(考虑⽓温、⽔域、植被等)。

(2)冷却:①上升冷却;②⽔平冷却;③辐射冷却(3)有凝结核⼆、雾的类型(1)上升冷却形成:蒸发雾、上坡雾、锋⾯雾等。

(2)⽔平冷却形成:平流雾(海上、沿海较多)。

(3)辐射冷却形成:辐射雾。

(4)混合雾、城市雾。

三、雾的成因(⼀)辐射雾:夜间,尤其晴朗微风的夜间,地⾯因地⾯辐射冷却,近地⾯空⽓接触冷地⾯和空⽓本⾝的辐射冷却,空⽓中⽔汽达饱和,形成雾。

1、辐射雾出现条件:晴朗的夜空;微风;近地⾯⽔汽充沛;⽓温⽐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高考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

高考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

高中地理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霜、霜冻、无霜期秋冬时节的早晨,常常有迷雾出没。

雾的来去悄无声息、神秘莫测,却是秋冬时节舞台的重要角色。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成因及形成条件空气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当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也就饱和了。

在体积相等的情况下,容纳的水汽多少也与气温高低有关。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气温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反之则越少。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

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几种常见雾的类型雾是千变万化,纷繁复杂,雾到底有哪几种类型呢?因为形成的原因不同,雾也分很多种,像是辐射雾、平流雾、蒸发雾、上坡雾等。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谁是雾?谁是霾?从污染角度区分霾≈空气污染,雾≠空气污染。

从能见度角度区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霾;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

雾的厚度一般只有几十米至几百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

从颜色区分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霾则是黄色、橙灰色;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雾的影响与危害No.1 雾对交通的影响与危害雾会使能见度降低,对交通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对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和机场飞机起降的影响最大。

大雾天气常常导致许多地方高速公路封闭和机场航班延误。

No.2 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危害雾天,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后将变得不易扩散与沉降,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们经常活动的高度。

而且,一些有害物质与水汽结合,毒性会变得更大。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雾专题解析

2018年高三一轮复习雾专题解析





冻雨
冰雹
凝结核 水汽
上升冷却 水汽输 送——风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雨、 雪、 冰雹 等
降温
水 平 冷 却 辐射冷却
锋面抬升
热空气遇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进入下沉 寒流经过 昼夜温差大
本地蒸发 (腾)
河湖、 沼泽、 土壤、 植物
气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雾、 露、 霜等

一、什么是雾
•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 露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 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 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 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 1千米时, 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 量。 •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例1】(2015四川文综,3、4题,8分)雾是悬浮
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 “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 两题。 1.下列地区中, 年平均雾日最 少的是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D
(2015四川文综,3、4题,8分)雾是悬浮在 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 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 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 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 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C.风力较弱
38°
C B.气温较高 D.光照较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暖湿空气相对湿度较大;
④ 层结比较稳定,有平流逆温层存在。
2021/2/4
16
2021/2/4
17
2021/2/4
18
2021/2/4
19
2021/2/4
20
3、平流雾特点:
①日变化不明显,只要条件合适,一天中任何时候都能 出现,条件变化后,也会迅速消散。但总体而言,以 下半夜至日出前后出现最多。
2021/2/4
14
(二)平流雾
1、概念: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
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 的天气。
2021/2/4
15
2、形成条件
(二)平流雾
① 适宜的风向风速,风向应由暖湿空气区吹向冷下垫 面区,风速一般2-7m/s之间。
② 暖湿空气与冷下垫面温差显著,当暖湿空气流经冷 的下垫面时,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其下部空气便逐渐 降温,并形成平流逆温,在逆温层下部,水汽首先凝 结成雾,随着逆温层的发展,雾也向上发展,最后形 成较厚的平流雾。
三、雾的分类:主要有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 蒸发雾、锋面雾
2021/2/4
6
(一)辐射雾
1、概念: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 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 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 容易出现。
2021/2/4
7
2021/2/4
8
2021/2/4
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2021/2/4
28
当暖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气中冷却达到过饱和时可 形成。 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或暖洋流移动到气团控制区均 可形成蒸气雾。 当暖雨水下降到锋面以下的冷空气中,空气中的水 汽过饱和时也常生成蒸气雾。
2021/2/4
29
2021/2/4
30
2021/2/4
于 称空 为中气,溶使 胶地颗面粒水。平(的新能闻见中度词下用降的,语这汇种多天为气非现专象业称语为汇雾,。往雾往的为
出 了现 达以到春某季 种二宣至传四目月的间 ,较而多不。严格凡地是遵大循气科中学因。悬给浮人的的水感汽觉凝是结只,要能
见 有度 雾低,于就会1千有米严时重,大气气象污学染称。这试种想天,气在现完象全为没雾有。工雾业形文成明的的条时件期:,
2018届高三地理复习雾的分类成因和 高考题专题
水汽
水汽输 送—— 风
本地蒸发 (腾)
河湖、 沼泽、 土壤、 植物
2021/2/4
气温
凝结核
降温
上升冷却
辐合上升 对流上升 地形抬升
雨、 雪、 冰雹 等
锋面抬升
水 平 冷 却
辐射冷却
热空气遇到冷地面
冷空气缓慢进入下沉
寒流经过
昼夜温差大
雾、 露、 霜等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20岸21/2/寒4 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2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C.风力较弱
C
B.气温较高 D.光照较强
38°

太S 平市 洋
冷 37°30′
122°30′
122°
图3
2021/2/4
23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
37°3
2021/2/4
24
2021/2/4
25
【例3】
• 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误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 雾日,优势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
•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 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 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过据寒 此冷完的成下9—垫1面1题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122夏°季30′多雾,并影响1S22市2°-。8
38°
3.夏季,S市主要受 D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太S 市


以区域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气候及气 候因子,从局部区域空间出发,考查从区 域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地理 问题的能力
2021/2/4
21
【例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
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 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38°
S市 太 平 洋
122°30′ 图3
122°
37°30′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D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②来去突然,能见度极不稳定。如果风向适宜,可很快 形成,短时间内迅速覆盖整个机场;一旦风向改变, 暖湿平流终止,就会迅速消散。且在白天或夜晚都可 出现或消散。
③ 范围广,厚度大。水平范围可达数百公里以上,厚度 最厚可达2000m。
④总体而言,平流雾对飞行的影响比辐射雾大。在平流 雾上空飞行,很难看见地标,平流雾覆盖机场时,飞 机着陆极为困难。
分析形成原因。(5分)
辐射雾;
成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
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
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
④城2021/市2/4 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27
(三)蒸发雾
1、概念: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 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 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 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
33
(四)上坡雾
.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气 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 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 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2021/2/4
34
(五)锋面雾
.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 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 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 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 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 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 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 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 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 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 进行突然袭击。
• 资料二:
2021/2/4
26
•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 特征的是___辐__射_____雾。(1分)
•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 般形成____平__流____雾。(1分)
•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 般指____辐__射____雾。(1分)
•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
D 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2.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 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 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 风影响显著
D.晴朗的夜间地面 辐射冷却强
2021/2/4
13
拓展
• 俗语说“十雾九晴”用地理知识解释
•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 • 空气中的水分受冷凝结成雾
2021/2/4
37
【例5】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
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
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地理事物现象判断题
(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 是_② 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②_海__域__是__寒_。、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该海域海雾多发的时间是_C__。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夏季理,由该是海__域__盛__行__东__南___季__风__,__当。暖湿的季 风经过寒冷的洋面时,易形成海雾 (3)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2021/2/4
10
3、辐射雾的特点:
① 季节性和日变化明显,多出现于秋冬季,一般夜间至 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 逐渐消散;雾起的越早,消散的就越晚,反之,则越 早。
② 地方性特点显著,多出现于大陆上潮湿的谷地、洼地、 盆地等;
③ 范围小、厚度不大,主要发生在地面至200-400米的浅 层中,且分布不均,越接近地面雾越浓。
一 有是 雾冷吗却?, )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2021/2/4
5
二、雾和霾的区别: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 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
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 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 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归纳: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
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
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
Hale Waihona Puke 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
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
比较2稳021/2定/4 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9
(一)辐射雾
2、形成条件:
① 晴朗的夜空(无云或少云):近地面辐射冷却快、降
温快,有利于辐射逆温层的形成和空气辐射冷却,
使水汽凝结。 ② 微风(1—3秒/秒左右):有不强的湍流存在,既能
使辐射冷却作用扩展到一定厚度(几十至几百米) 的气层中,又不影响近地面气层的冷却作用。 ③ 近地面层湿度大(T-Td小,在7—8度以内,相对湿 度70%以上):有充足的水汽,气温稍有下降,空气 就会达到饱和出现水汽凝结。 ④ 有充足的凝结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