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中国农业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农业

48
五、林业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温带的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 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 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 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
33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34
四川江油用800亩油菜花拼出李白头像
35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 来出现“北移南迁”的趋势。
黑龙江 辽宁
北移南迁
四川盆地、
黄淮海平原
华南地区
36
甘蔗 生长习性:喜温 、喜湿 、生长期长
37
➢ 是我国主要制糖原料。 ➢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24°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
——北方春播玉米区。 面积约占全国36%, 总产量占全国40%。 ——黄淮海春夏播玉 米区。面积占32%, 总产量占34%。 ——西南山地玉米区。 面积占22%,总产量 占18%。
我国是世界玉米的产销大国,总产量仅次于美国。 24
我 国 九 大 商 品 粮 基 地
25
商品粮 基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46
四、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 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 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中国的农业地理特点

气候特点:季 风气候,四季 分明,雨热同
期
主要作物:水 稻、小麦、玉
米、大豆等
农业特色:精 耕细作,注重 水利建设,农 业科技水平较
高
西北干旱半干旱农业区
位置:位于 中国西北部, 包括内蒙古、 广西、重庆、 四川、贵州、
云南等地
气候特点: 干旱、半干 旱,降水量 少,气温日
较差大
土壤特点: 土层薄,土 壤肥力低, 盐碱化严重
物
农业特点:利 用太阳能,发
展绿色农业
农业发展:推 广现代农业技 术,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农业区划的特点与意义
特点:根据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农业区
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区划的依据: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资源等)、农业生产特点(作物种类、 种植制度、耕作制度等)、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农作物:以 耐旱、耐盐 碱的农作物 为主,如小 麦、玉米、 棉花、马铃
薯等
农业技术: 采用节水灌 溉、地膜覆 盖、生物工
程等农业技 术,提高农 作物产量和
质量
农业发展: 加强农业基 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青藏高寒农业区
位置:青藏高 原,海拔高,
气候寒冷
主要农作物: 青稞、小麦、 油菜等耐寒作
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如洪水、干旱、台风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 影响。
水资源短缺:中国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 对农业生产造成制约。
土壤退化:长期耕作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 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 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影响 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系列中国的农业

中国的农业一、概况:1.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独立和发展的前提,农村市场是我国市场的主体,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积累的重要源泉,农产品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
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农业是集体所有制和生产责任制。
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
2.农业生产的成就:1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增长,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其中粮食、棉花、肉类、油菜籽、花生的产量居世界首位;3农业科学水平和农业技术装备有了明显的提高;4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有了较大的变化。
3.发展的优越条件:1国土辽阔 . 地形多样。
2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光热条件优越。
3气候类型多样,温度带多样,有利种植多种农作物。
4生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5劳动力资源丰富。
⑥宜林地区和森林面积广大,树种多样,有利于发展林业。
⑦水域宽广,有利于发展渔业。
4.南北差异:5.问题:(1)我国虽是世界农业大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但按人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粮食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日益增长的需要。
(2)我国科技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不大。
(3)环境破坏,污染问题对农业造成的威胁;水资源的浪费;塑料膜等白色垃圾造成的减产等。
6.对策: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第一,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第二,要靠政策调动人的积极性;第三,要靠增加投入和科学种田提高农业生产力。
例1(江苏卷)《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1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2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3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4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A.134B.125C.235 D.145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_中国的农业

太湖平原
d农业“新,特,优”产品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历史、加工工业、爱好、技术)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饲料充足;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绿洲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重要农业生产基地
• 地位: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牧业在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 地位,是城乡居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我 国的猪、牛、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区位条件? • 有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加工工业的副产品和部分粮食,
饲料充足;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扶持;畜产品的市场 需求量大;饲养技术较先进
国家奶牛良种补贴
积极建设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改良畜禽品种;推广 科学养畜的先进方法;加大政策支持;积极开拓国际 国内市场;走养殖——销售——加工——信息服务一 条龙的产业化道路
如何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 水产业: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采集,或者人工 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 在海洋方面:有广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浅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中温带)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地
主区要分分布在布黑龙江最、吉广林、的内蒙古油料作物。是世界上
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黑龙江的产量最多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
2019高考区域地理 中国的农业(共54张PPT)

水稻 ——秦岭—淮河以南。 最北可种植到三江平 原(夏季高温、雨热 同期)
小麦 ——秦岭—淮河以北。 以长江下游、黄淮海 平原为优势产区
水
单季稻
稻
双季稻
三季稻
a.地位:播种面积产 量居首位 b.生长条件:喜温喜 湿 c.分布地区:秦岭-淮 河以南(黑、新) 思考:我国发展水稻 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我国东部 为温带、亚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雨 热同期;且地势平 坦,土壤肥沃。适 合水稻生长 社会经济:水稻种植 历史悠久,经验丰 富。劳动力充足。
思考:棉花种植的区位因素? 五大商品棉基地 光照时间长;土质疏松; 水源充足;沙质土壤;排 冀中南、鲁西 水好 北、豫北平原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③ 主要农作物分布(油料作物)
花生(沙质土壤,排水 性好)主要分布在温带、 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 区; 山东产量最多 ——黄淮花生区(鲁、 豫、冀、辽等)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油菜(喜凉越冬作物, 适应性强) ——长江油菜带(长江 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等)有“北移 南迁”的趋向,如黄淮 海平原,辽、黑及华南 地区
③ 主要农作物分布(糖料作物)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较短)
——黑、吉、蒙、新 甘蔗(喜高温、需水肥
量大,生长期长)
——台、闽、粤、
桂、琼、云、川等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出口商品基地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种植花卉、蔬 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太湖平原
闽南三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中国的农业地理条件

农业政策与法规
农业政策: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 持和鼓励政策
政策实施:政府如何实施农业政 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法规: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
法规执行:政府如何执行农业法 规,如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
农业经济体制
土地制度: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 经营模式:小农经济、合作经济、公司+农户等 政策支持:农业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 市场机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竞争机制等
农业地域差异
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 为主,主要种植小麦、 玉米等粮食作物
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 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油菜等作物
西北地区:以绿洲农业 为主,主要种植棉花、 瓜果等经济作物
青藏地区:以高寒农业 为主,主要种植青稞、 马铃薯等作物
东部沿海地区:以商品 农业为主,主要种植蔬 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03
中国农业的区域布局
章节副标题
农业区划
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 米、大豆等
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作物为水 稻、油菜、棉花等
华南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 蔗、水果等
西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 米、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主要农作物为青稞、油 菜、马铃薯等
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 米、大豆等
西南地区:以山地农业 为主,主要种植茶叶、 烟草等经济作物
04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章节副标题
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土地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 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
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从南往
北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淮 河以南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东北一年一熟。所以,我国种植业的制宜,使耕地资源得
• 社会条件: • ①市场,②劳力,③机械,④政策,⑤交
通运输,⑥其它如:地价、资金、管理、 技术(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
编辑ppt
8
•
(2)我国种植业分布
•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
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
的差别。一般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 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 甜菜 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
地
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编辑ppt
17
2、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 (1)重要性: • ①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
•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 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 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 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 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 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 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 显的差异。
中考地理专题——中国的农业及工业

中考地理专题——中国的农业及工业1.我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与熟制地区农作物分类农作物熟制东北平原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春)、水稻、高粱、谷子、马铃薯一年一熟经济作物大豆、甜菜、亚麻(辽东半岛盛产苹果)华北平原粮食作物冬小麦、玉米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棉花、花生、苹果、梨、桃等黄土高原粮食作物谷子(小米)、冬小麦、马铃薯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棉花、苹果、枣、柿、核桃、板栗等华中地区粮食作物水稻、冬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云贵川)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油菜、棉花、柑橘、茶叶、蚕桑、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华南地区粮食作物水稻、甘薯一年三熟经济作物(经济林木)甘蔗、香蕉、柑橘、菠萝、荔枝、桂圆、芒果、椰子、天然橡胶、油棕、咖啡等西北地区粮食作物小麦(南疆、河西走廊为冬小麦其余为春小麦)、水稻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经济作物棉花、甜菜、瓜果青藏高原粮食作物青稞、小麦、豌豆一年一熟经济作物油菜(注:华中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等地)2.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限制性因素:地区农业特色限制性因素东北平原旱作农业热量不足华北平原旱作农业水资源短缺,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旱作农业水土流失、干旱南方地区水田农业旱涝、春季的低温阴雨等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源缺乏(降水少)青藏地区河谷农业热量不足(气温低)3.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基地类型分布地区商品粮基地九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棉基地五大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南疆。
油料作物基地花生山东(最多)、广东、广西、福建的丘陵地区油菜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基地甜菜“黑吉内新”甘蔗“台湾两广福建,海南云南四川”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出口商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天然橡胶基地)淡水鱼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A、问题:①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②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产量低,增长慢;③自然灾害多,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宜林荒地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8
三、林业和渔业
1、林业: 三大林区的分布 (1)海洋渔业
2、渔业
(2)淡水养殖业
3、主要渔场
19
20
读图回答:
(1)说出我国近海主 要渔场的分布。
(2)舟山渔场为什么 会成为我国最大渔场?
思考:新疆是我国长绒棉花的主要产地, 分析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
西北内陆棉区 黄河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12
中国糖料作物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甜菜 甘蔗
四川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台 湾
13
14
四、农业选择的主导自然因素。
①大陆架,光照充足; ②河流入海口,营养盐丰富; ③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21
舟山渔港
22
四、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1)青藏地区和新疆地区种植业的分布有何 不同?指出其区位选择的主导自然因素。
(2)比较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商品粮 基地的优势和劣势。
23
四、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
1、存在问题
①产业结构不合理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水平低,效益低
中国地理复习
中国的农业
1
学习要求:
一、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二、理解主要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能够对某一 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进 行 四、理解评我价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五、能够利用图表资料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2
一、农业生产的地区差 1、农异、牧区的划分
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种植业
) B.玉米、小麦、水
C
D.水稻、玉米、小
17
C.广东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2)据据两图幅分图析分我析国,发我展国种哪植两业个存农在业的部不门利发条展件潜,力并 较要指大问出?题提从是高可什粮持 么 食续 ? 产发 量展的角主度要看途,径发。展这两个部门应注意的主
不利条件:林耕业地与比牧重业小,宜合农理荒放地牧少,,保土护地天后然备草资场源;不足。 建设人工草场 ,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
甘蔗
2.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
产品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A是
(
)
①自然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劳动力因素 ④产业化基础 ⑤
市场需求
16
右图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稻
C.水稻、小麦、玉米
麦
4.M省可能是( B
)
A.山西
B.安徽
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P29)
(1)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谷子
(2)经济作物:
棉花、甘蔗、甜菜、油菜、 花生、橡胶
(3)九大商品粮基地
8
(1)水稻生长的主要自然条件有哪些? (2)我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 国家,为什么?
9
春小麦: 春种秋收 冬小麦: 秋种夏收
10
11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6
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比较
地 位
牧区
畜牧 次
业
农耕
区畜 主
牧业
生产 主要产品 方式
放牧 皮、毛及 肉、奶
舍养
肉、蛋、 奶、禽
生产对象
马、牛、 羊、骆驼
猪、牛、 羊及家禽
饲料来源
天然牧草 秸秆、饲料
思考: 东部农耕区牲畜数量占全国80%,其
饲养和放牧的有哪些有利条件?
①南方山区山地草坡多; ②秸秆、饲料丰富。 7
①耕地类型 ②耕作制度 ③主要农作物
思考: 比较东北平原和江汉平原农业 生产的不同特点?
3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 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4
5
2、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2)畜牧业
①草场类型 ②地域类型(经营方式) ③牲畜品种
思考:
我国农区的畜与牧区的畜牧业 有何不同特点?
2、对策: 三个优化、一个提高
3、目标: 优质、高产、高效
24
25
26
27
(2)说出我国三大灌溉农业区的名称,并分 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28
(2)比较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两大商品粮 基地的优势和劣势。
15
代表根的据四种我农国作农物业依部次2为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规 划》,四种A农.大作豆物、的甘优蔗势、生油产菜、区域如右图所示。读图回 答棉1花~2题。
B.棉花、大豆、油菜、
甘蔗
D
C.油菜、甘蔗、棉花、
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