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部编4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2020/12/10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2020/12/10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 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 这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020/12/10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2020/12/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2020/12/10
引入新课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 的人。他已经50多岁了,却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 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 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 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 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拓展延伸
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临平泊舟 [元] 黄 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 湖影侵篷夜气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 一天风露藕花香。
2020/12,你认为改作 “青”或“苍”好么?为什么?
2020/12/10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2020/12/10
我会认
zèn liú cán jú ào jūn chén jú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四课是《古诗三首》,本课主要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和背后的故事。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掌握一些新的字词,还能够了解古诗的魅力和意蕴。

本文将对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解析。

一、生字解析1. 镇(读音:zhèn)例句:这个村庄非常宁静,给人一种安定的感觉。

解释:镇指安定、平静的状态或者地方。

2. 钟(读音:zhōng)例句:一天被分为24小时,每小时有60分钟,每分钟有60秒钟。

解释:钟即时钟,用来计算时间的仪器。

3. 看(读音:kàn)例句:他们聚在一起,一起看着电视剧。

解释:看指用眼睛观察、察看。

4. 无(读音:wú)例句:他无法相信自己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解释:无表示没有、没有一点。

5. 与(读音:yǔ)例句:他喜欢与朋友一起玩耍。

解释:与表示和、同。

二、课文解析《古诗三首》这篇课文中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为《秋思》、《画》和《初秋》。

这些古诗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自己内心情感的流露。

1. 《秋思》这首诗由作者戴叔伦创作,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2. 《画》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通过对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的“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形象地描绘了画中人物的美丽和优雅。

3. 《初秋》这首诗由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敬佩之情。

诗中提到的“看取眼底事”,意味着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农民劳作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学习到一些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技巧。

同时,这些古诗也富含哲理,使我们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思考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三、知识点解析1. 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古诗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它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部编人教版三上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部编人教版三上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A、认真思考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之情。
当堂检测
A、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间)所看 到的(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喜爱)之情。
【诗文解释】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 深秋时节的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 方有几户人家。因为太喜爱这傍晚 时分的枫林美景了,(我)便停下车 来欣赏。那被霜打过的枫叶要比二 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一、预习展示 (一)诗歌诵读展示 (二)诗句意思汇报 (三)全诗意思汇报 二、小组合作探究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二、小组合作探究 2、“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晚”你能品 出几种味道?(“晚”有几种含义?)
(1)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 映,枫林才格外美丽。(这是指“傍晚黄昏时分的枫林”的 意思)(2)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这里有“从白天一直到傍晚”的意思)(3)可以与后一 句连起来理解。因为停车甚久(这里有时间很久的意思), 所以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体展示,探究新知
二、小组合作探究 3、“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它除了描写霜叶的色彩比二月盛开的鲜 花还要鲜艳这层意思之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 义,你能品读出来吗?
修辞( 比较 ); 含义(“红于二月花”的比较,不仅表现 了枫叶色彩之鲜艳,更能体现出枫叶的耐寒,能经得住风霜 的考验——历经风霜的洗礼,历经磨难,反而越来越美丽。 这句诗除了咏景之外,还借咏物表明心志,是诗人内在精神 世界的表露和志趣的寄托,因而在使人感受勃勃生机之时更 能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详细讲解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 小路,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 人家。
这两 行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 。 第 一 行 描 写 了 秋 山 高 远 的景 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勇 于 攀 登 的 精 神 。 第 二 行 描 写 了秋 山 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 空 下 山 窝窝 里 有 几 户 人 家 隐 约 可 见 。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在山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径:小路。 坐:因为、由于。 于:比。
你可以說出這首詩的大意嗎?
「提示」
作者上山時,看到了什麼? 想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
深秋,駕車行於山中, 被火紅的楓葉深深吸引。
9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 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 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叙宋高宗、孝宗、 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
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远处高山山间小路曲曲弯弯, 深山密林中升腾这屡屡炊烟 停车是因为我爱看枫林晚景 经霜的红叶比春花更加鲜艳
這首詩的結構…
山行
遠 景
近 景
因為愛看
停 車
寒 山
白 雲
楓 林

石人
徑家
花楓 還葉 紅比
二 月
认真思考
1.“停车坐爱枫林晚”诗中的“坐”是什 么意思?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 刘 景 文
宋 苏 轼
[ ]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主要作品:《水调歌头》《题 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状元成才路
qínɡ
深秋时节 的山林。
石头小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产生,生出。指 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理解诗意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 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伸向远方。
注释: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这里有弯弯曲曲的意思。
理解诗意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隐约看到 有几户人家。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赠刘景文》这首诗抓住了秋季的哪 些景色进行描写?
荷 菊 橙 橘
这首诗突出了秋季的什么特点?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赠刘景文》通过对“荷尽”“菊残”
“橙黄橘绿”等秋景的描写,突出了菊花傲
状元成才路
霜凌寒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赞美之情。
状元成才路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已无 荷尽已无擎雨盖,
犹有 菊残犹有傲霜枝。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 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作者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 征,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冷落, 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 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诗人对秋天的 热爱之情。
山 行
眺望远景
驻足欣赏
寒山 白云 枫林 霜叶
石径 人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随堂练习 1、“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诗中的“坐”的意 思是:( 因为 ) 2、《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 山间 )所看 到的( 深秋时节 )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 (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构 成的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 ) 喜爱 之情。
[宋]叶绍翁

shào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每天免费分享,请微信搜索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我们
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有什么感受?
朗读古诗,理解句子: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
一个“生”字形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状元成才路
缭绕和飘浮等种种动
状元成才路
态,也说明山很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
因为。
被秋霜打 过的枫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傍晚时候 的枫树林。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
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
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
的感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着
古代诗人一起去品味晚秋的景致吧!
4 古诗三首
山 行
[ ]
唐 杜 牧
作家名片:杜牧(803—852),唐代 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状元成才路
比...还红。
状元成才路
理解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因为 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
理解诗意
我停车不走是 因为 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
4经风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春光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比__________________红艳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用“霜叶”和
“二月花”作对比,突
出了霜叶的红,体现了 深秋枫林的生机盎然。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山 行
tánɡ mù hán jìnɡ xiè
状元成才路
[唐]杜牧
状元成才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状元成才路
shuānɡ
状元成才路
向山的远 处伸展。
倾斜,这里 有曲折不直 的意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不怕霜冻, 坚强不屈。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指托住 指叶子。 雨水。 还,尚且。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没有了, 2,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 枝干。
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一年好景君须记,
对对方的尊称, 相当于“您”
君须记:你一定要记得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
[诗意] 3,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4,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公众号:好老师好童学教学团队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 荷叶也没有了。 只有那开败的菊花枝 干还傲寒斗霜。 一年的好景致你一定 要记住, 最美的就是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的时节。
赠 刘 景 文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收获的季节
色彩明丽 橙子金黄 富有生气
橘子青绿
夜 书 所 宋见 叶 绍 翁 [ ]
晚上写。书,写。
作家名片:叶绍翁Βιβλιοθήκη 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xiāo sònɡ tiǎo cù
jūn
ɡài
状元成才路
[[ 宋 宋 ]] 苏轼 苏轼
状元成才路
sònɡ sū shì
jú cán yóu
ào
荷尽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状元成才路
chénɡ jú
达到极端。诗中指凋谢; 惨败; 荷尽指荷花枯萎。 枯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