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书间精灵——藏书票

第4课书间精灵——藏书票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藏书票的定义与内容、藏书票的尺寸、藏书票的题材等藏书票的基本知识。
认识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中国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感受藏书票的文化内涵。
学习漏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并为自己设计一枚藏书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学习藏书票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自己设计一枚藏书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藏书票丰富的题材内容、精致的画面,通过画面中的形象发现藏书票的文化内涵,体会创作的乐趣。
体验藏书票的设计,锻炼学生的思维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藏书票的基本信息,找出藏书票内容与藏书有何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与如何设计出有个性的藏书票。
三、教学准备1.版画作品、藏书票作品2.教学幻灯片3.分小组预习本课相关问题,准备相关材料展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邮票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认识一位它的亲戚—ppt展示课题:书间精灵——藏书票)(二)、新课教授1.认识藏书票PPT播放一组藏书票图片师:欣赏完这些藏书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关于它的几个问题。
A藏书票一般贴在书籍的扉页上,代表了什么?(藏书票最初是欧洲人作为藏书的标志,15世纪在欧洲兴起, 藏书票是一枚贴在书籍扉面上的微型版画,以示书籍之主人。
当人们翻开一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配合的美丽的藏书票,会对所爱的藏书增加阅读和珍惜的情感。
藏书票小巧玲珑,印刷精美,让人爱不释手,引发人们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B请简单对比藏书章和藏书票的不同?(早在藏书票出现的好几百年前中国就我们有独特的藏书印,中国的藏书印是以字为主,藏书票是以画为主。
)C 如何给藏书票下个准确的定义呢?(人们在自己所收藏书籍的扉页上贴的一副装饰小画,作为书籍收藏者的印记。
具有标志性、寓意性、装饰性。
)D藏书票的内容(由哪些部分构成)师: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收集的藏书票和书上的范图,除了图画还有什么?生:(回答、展示)教师小结:画面的构成一般需要富有一定含义的形象内容,也就是图案、票主的名号或是书斋称谓还有中文“藏书票”、“XX藏”、“XX的书”)或是EX-LIBRIS字样。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一、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什么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
”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
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
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 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
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
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用藏书票,而我们多用藏书印。
这和过去中外书籍所用纸张及装帧的不同有关。
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质地柔软、透薄,并带有涩感,这就便于吃印油,钤印效果好。
国外书刊用纸质地厚硬,尤其是封面、封里多用道令纸、铜版纸,不便钤印。
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曲卷,国外书刊多是“皮靴硬领”(鲁迅语),封里粘贴藏书票,是比较适宜的。
藏书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
30年代,鲁迅大力倡导版画,藏书票也随之兴过一阵。
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
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藏书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时,随着藏书票作品大量涌现,围绕藏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
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展开始,至今已举行了8届。
1986年3月10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
一批学术刊物和专著也相继产生。
《中国藏书票》于1984年创刊,1990年出版的《藏书票艺术》汇集了108篇关于藏书票研究的文章,前年李允经先生著《中国藏书票史话》问世。
藏书票的相关知识和收藏

藏书票的相关知识和收藏藏书票是一种小型的袖珍版画,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
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
一般贴在书的里封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
早期的藏书票多由版画家根据藏书的兴趣和特点自己设计和刻制,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版画家都刻制过藏书票,后来逐渐发展到文人自己动手或请人设计属于个人的藏书票。
按照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不专属于某个特定藏书者得藏书票,通常被称之为通用藏书票,流通的藏书票主要也就是这一类。
藏书票的黄金时期出现在19世纪的下半叶,随着教育普及,出版业发达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藏书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图书的收藏向中产阶级普及,藏书越来越平民化,藏书票的风格也变得个性化起来。
早期藏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随着藏书越来越平民化,书票的题材也变得日益广泛,更趋向于讲求藏书者的个人情趣和爱好,有的藏书家为了标新立异,甚至会特出心裁创造出怪异的藏书票。
中国的藏书票的题材风格更多汲取了传统的营养,文学、艺术、宗教、戏曲、石刻、年画、书法、人物、动物、风景、花卉、民间传说、风土人情等,尽可采撷到书票的创作中。
有的藏书票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藏书印的特点,除了图案外,还加上文字,如藏书的人姓氏、藏书室名字或者喜欢的藏书箴语和警句等等。
和邮票一样,藏书票面世不久,慢慢开始就由文人的案头清玩,渐渐演变为收藏的对象,到了后来,甚至喧宾夺主,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实用功能。
原因其实很简单,藏书票本身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图文并茂,色彩斑斓,于方寸之中,包罗万象,是一种极具个人情趣非常雅致的艺术品。
在图书收藏过程中,藏书者往往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藏书票,从实用到收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要成为比较专业的藏书票收藏者,需要对版画有一定的了解。
学会识别诸如木刻油印、水印和丝网、石版、凹版、拱花等技法特征。
藏书票

藏书票的规格
• 常见的藏、 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一小张纸,不能太大, 12 17平方厘米以内; 17平方厘米以内 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 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 制版; 制版; 要刻上“EXLIBRIS”字样 原为拉丁文, 字样, 三、要刻上“EXLIBRIS 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 书斋的书的意思; 书斋的书的意思; 要刻上票主的名字; 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 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 其收藏的功能还盖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 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 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 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由藏书而有 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 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 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 队伍,终成大气候。 队伍,终成大气候。
藏书票的题材
• 藏书票的题材有很多,人物、花鸟、风景、 建筑和民间故事等以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 面。
藏 书 票
制作人: 制作人: *年 *班
藏书票解释
• • • 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补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 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补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藏书票 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袖珍版画,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 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袖珍版画,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 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 厘米 大的约10厘米 厘米, 厘米。 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 ~4厘米,大的约 厘米。票面以 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文化 界曾有人将藏书票誉为“纸上宝石” 界曾有人将藏书票誉为“纸上宝石”。 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为德国人Johannes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藏书票出现于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为德国人 Knabensberg所有,制作时间在 所有, 所有 制作时间在1470年;画面上的刺猬,脚踩几棵被折断的花草 口衔一朵被折下 年 画面上的刺猬,脚踩几棵被折断的花草,口衔一朵被折下 的花, 上面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 慎防刺猬随时一吻 的字样。作者不详。 慎防刺猬随时一吻” 的花 上面飘动的缎带上,幽默地写着 “慎防刺猬随时一吻”的字样。作者不详。 西方的藏书票上通常还有拉丁文“ 属于我的书)。 西方的藏书票上通常还有拉丁文“EX-LIBRIS” (属于我的书 。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 属于我的书 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 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 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各类 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 图案。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有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专门收藏各种书票的 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 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进行学 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在亚洲,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 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明治 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在亚洲 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 明治 维新后出现的藏书票 与传统的浮世绘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国的藏书票是20世纪 年代从日本传入的。 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的 与传统的浮世绘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中国的藏书票是 世纪 年代从日本传入的。鲁迅倡导的 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木刻家李桦组织的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同时也创 作藏书票。 年出版的《 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 作藏书票。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郁达夫非常喜爱藏书票 唐弢 年出版的 现代版画》 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 郁达夫非常喜爱藏书票,唐弢 也广泛搜集藏书票,在其所著 书话》一书中收有陈仲纲等刻的藏书票。 年代初 在其所著《 年代初,中国藏书票研究 也广泛搜集藏书票 在其所著《书话》一书中收有陈仲纲等刻的藏书票。80年代初 中国藏书票研究 会成立,参加了国际藏书票双年会。 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 会成立,参加了国际藏书票双年会。1987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中国的藏书票曾在美国、 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藏书票展 中国的藏书票曾在美国、 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 藏书票和邮票类似,从出现之日起,就演变为收集和收藏的对象,甚至有时其收藏的功能还盖 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 过了藏书的标志功能。原因是,藏书票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的特质,它图文并茂,色彩斑斓;小小 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 票面不仅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还适应各种画种和制作方法,变化无穷,趣味无限。由爱书而藏书, 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 由藏书而有藏书票,由藏书票而衍生出一个专门的艺术门类,并培育出一支收藏爱好者队伍,终成 大气候。 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 大气候。 一种情托起了藏书票,这种情就是人类对知识的崇拜和对书籍的热爱。
藏书票

藏书票百科名片华盛顿藏书票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
它们是一种小小的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属于谁的,也是书籍的美化装饰,属于小版画或微型版画,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微型艺术”。
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
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字)。
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目录展开藏书票简介图书收藏者用以表明书籍持有的标记之一。
一般贴在书的里封补页或扉页的右上角或中央。
藏书票起源于欧洲,是一种袖珍版画,起初多由版画家自刻,后来发展成为根据书票主人的性格爱好等要求而设计的小张图画。
藏书票的规格大小不一,其长或宽,小的3~4厘米,大的约10厘米。
票面以图案为主,并配有藏书人的姓名、别号、书斋号等,有时还有一两句箴言、警句或藏书年份。
文化界曾有人将藏书票誉为“纸上宝石”。
藏书票出现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人1450年制作的。
西方的藏书票上通常还有拉丁文“EX-LI BRIS” (属于我的书)。
书票的图案最初多半以家徽、神话传说、英雄美人等为题材,以后题材越来越广泛,有风景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爱好有关的各类图案。
作为一种艺术品,藏书票在欧美各国非常流行,有很多藏书票收藏家和专门收藏各种书票的博物馆,很多国家都有藏书票爱好者的各种组织,国际藏书票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双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同时举办国际藏书票双年展。
在亚洲,最早制作藏书票的国家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的藏书票。
与传统的浮世绘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
中国的藏书票是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的。
鲁迅倡导的版画创作运动推动了中国藏书票的发展。
木刻家李桦组织的现代版画会在进行版画创作的同时也创作藏书票。
1935年出版的《现代版画》第9期即为藏书票艺术品专辑。
《藏书票》PPT

-.
一、认识藏书票
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印成小幅版画, 贴于书本扉页,作为藏书的标志,称之为藏书票。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蝴蝶” 由此看出他的规格不会太大,不超过5cm×10cm
二、了解藏书票
EXLIBRIS
世界最早的藏书票
历史上最早的一枚藏书票是1470年一位 德国人制作的木刻藏书票,由画有刺猬衔着 野花脚踩落叶的木刻画构成。
练习 为自己喜欢的书籍制作一张藏书票 。 要求: 1 构图简洁,色彩明快 , 制作精美。 2 形式得当,大约10-10CM大小; 3 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新颖,具备藏书票的基本特点。
图画
EXLIBRIS
藏书人的姓名。
拉丁文——EXLIBRIS有 “我的藏书”的含义,是 藏书票的国际通用标志。
印数、票主姓名、年份。
三、欣赏藏书票
藏书票作品欣赏 请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总结藏书票的图案有哪些种类?
三、欣赏藏书票
动物类
三、欣赏藏书票
人物类
三、欣赏藏书票
风景类
三、欣赏藏书票
图案类
四、学做藏书票
吹塑纸版藏书票
步骤一 设计并起稿
四、学做藏书票
吹塑纸版藏书票
步骤二 用夹子把纸固定到吹塑纸上
四、学做藏书票
吹塑纸版藏书票
步骤三 上色 印色
四、学做藏书票
吹塑纸版藏书票
印制完成
四、学做藏书票
制作步骤: (1)步骤一 设计并起稿——画面简洁,文字要反写。 (2)步骤二 用夹子把纸固定到吹塑纸上 (3)步骤三 上色 印色——控制水分,颜料均匀。
二、了解藏书票
EXLIBRIS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
《书间精灵——藏书票》优质教案

书间精灵——藏书票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结》,单元主要内容是学习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手工书的设计、制作藏书印和藏书票,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美好情感。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藏书票的同时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感受藏书票的文化内涵,通过学生自己绘制藏书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课前了解到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漏印版画和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八年级的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实践能力的,所以我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了解藏书票的各方面知识后先从手绘藏书票的制作学起,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版画藏书票。
设计理念:在美术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明确“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来提高本课教学的效果。
另外,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本课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藏书票的定义、起源、票面构成等基本知识。
(2)、认识世界最早的藏书票,感受藏书票的文化内涵。
(3)、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藏书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与讨论的方式学习藏书票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藏书票丰富的题材内容,通过画面中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趣、思想,体会藏书票“方寸之间可容大千世界”的文化内涵。
(2)体验藏书票的制作过程,体会创作的乐趣,激发爱书的情感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第4课《书间精灵——藏书票》

▪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 ,你仍 会在自 己的脸 庞上刻 下饱经 风霜的 印痕,时 光仍会 在你的 履历中 重重地 绘下一 幅图画 。
比较与发现
根据藏书票特点的要求(装饰性)图纹大多需要 作者加工处理---根据自然形状进行创造。
这个过程是具像到意象甚至是抽象的过程。
图形处理之夸张
在现实的基础上对自然 形态的外形特点、神态、习 性等进行适度的夸大和强调
藏书票票面板式
图文合一式样
图文居中式样
图文环绕式样
在藏书票设计过程中,票面板式是否 合理、是否美观或美观程度将关系到藏书 票的最后效果。建议多做一两个草图,比 较一下效果。
美术第4课《书间精灵——藏书票》
美术第4课《书间精灵——藏书票》
▪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
8.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促使人 类社会 不断前 进的车 轮。纵 观历史,每一位 取得卓 越成就 的人,无 不是敢 于创新 的。敢 于创新 ,是一 种极为 宝贵的 精神,我 们都应 该学习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书票一般的规格、格式和用法如下:
一、一小张纸,不能太大,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二、多是木刻画,木刻便于自己拓印;当代也有其它画种,用印刷制版;三、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某人的藏本或某人书斋的书的意思;四、要刻上票主的名字;五、贴在书皮或扉页上。
什么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
”它一般是版画形式,多采用木刻、铜版、石版等方法印制,彩色、黑白兼有。
藏书票通常10厘米见方,小的犹如邮票。
国际通用的体例,要标明拉丁文EXLBRIS 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之一”,并有藏书者的姓氏。
藏书票的内容无一定限制,大都由藏书人的兴趣自由选定。
它一般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
藏书票以画为主,藏书印一般只是文字的印记,相比之下,藏书票的内容更加丰富。
为什么国外多用藏书票,而我们多用藏书印。
这和过去中外书籍所用纸张及装帧的不同有关。
我国传统书刊的纸张质地柔软、透薄,并带有涩感,这就便于吃印油,钤印效果好。
国外书刊用纸质地厚硬,尤其是封面、封里多用道令纸、铜版纸,不便钤印。
我国传统书籍装帧主要是线装,可以曲卷,国外书刊多是“皮靴硬领”(鲁迅语),封里粘贴藏书票,是比较适宜的。
藏书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上个世纪初传入我国。
30年代,鲁迅大力倡导版画,藏书票也随之兴过一阵。
以后几十年,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美术家主要是版画家偶尔有些创作。
一直到80年代初,在李桦、杨可扬等老一辈版画家倡导下,藏书票艺术在中国重新兴起。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一种高雅的收藏品,藏书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同时,随着藏书票作品大量涌现,围绕藏书票艺术的活动和研究也十分活跃。
从1986年第一届全国藏书票展开始,至今已举行了8届。
1986年3月10日,中国藏书票研究会成立。
一批学术刊物和专著也相继产生。
《中国藏书票》于1984年创刊,1990年出版的《藏书票艺术》汇集了108篇关于藏书票研究的文章,前年李允经先生著《中国藏书票史话》问世。
香港出版的《东方藏书票》也于去年创刊。
藏书票的制作与镌刻藏书印章不同,印章镌刻相对要简单一些,你标准不高的话,找一家刻制印章的小铺就能弄一枚。
藏书票的制作要复杂一些。
有些是画家手绘的,大都是版画拓印,一般的读书人没有条件去委托版画家制作自己的专用藏书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国外的通行做法,就要大力发展通用藏书票。
所谓通用藏书票,就是藏书票的票面上没有票主的姓名,画面上留有使用者签名的空白处,也可以在画面下方空白处签名,并可以标上进行编号的NO字样,供使用者作为藏书的编号用。
这种藏书票印刷制成,印量可大一些,还可以借鉴邮票的印制方法,打上齿孔,背面附胶,这样使用起来会更方便。
你买回来,撕下一张,贴在书上签上名或盖上章就行了。
藏书票还可以作为图书的附页,随书赠送。
近期出版的《中国藏书通史》、《中国藏书楼》扉页上就粘贴有藏书票。
三联书店最近出版的《钱钟书集》限量典藏版,随书推出三枚藏书票,很受读者欢迎。
一册图书在手,可以得到一枚精致的藏书票,对藏书人来说不啻一种喜悦。
另外,说不定就他就冲这枚藏书票而买你这本书,这对扩大书的销路也大有好处。
还有,一些文化博览会、展销会等活动都可以印制一些纪念性的藏书票。
笔者在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买到一套《文化名人藏书票》,十枚书票才几元钱。
小有名气的浙江嘉兴秀州书局,经常会向读者赠送一些印制古色古香的书票,去年的《旧书信息报》合订本也附送自制的书票,这实在是很有趣味的雅事。
藏书票赢得众多的爱书人的青睐,搜集、展出、交流蔚然成风,必然带来藏书票创作的繁荣。
藏书票艺术的发展一定会迎来一个绚丽的春天。
藏书印是中国人发明并发扬光大的“文房雅玩”之一。
始于东晋,滥觞于西汉,盛于唐、兴于宋。
至明清两代图书日富,藏书日繁,更替日频。
历来藏书家无不好古敏求,每得好书,把玩珍赏之余,多在自己的藏书上钤藏书印,相与流传,及至朱痕累累,藏者因此可以播名垂远,日后书亦身价百倍,使藏书印的艺术欣赏价值大大超越实用价值。
藏书印一般钤在书
用是易于分类和保管书籍。
中国传统的藏书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与中国文人“尚雅”的契合上。
印章通过文字组合,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凝聚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藏书印则将中国文字书法美与字符义韵味结合,展现藏书者的人格抱负。
藏书印五花八门。
从普通的名章,到书斋、堂名印、金石书画鉴藏印、抒情言志印,甚至类似遗嘱的垂诫子孙印,风骨尽显,真、草、篆、隶,各体皆精。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德国,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藏书票是一种带有藏书者名称和藏书标记的微型版画艺术品,通常在票面上印有拉丁文Ex-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树上蝴蝶”“微型艺术”。
15世纪的欧洲,书籍都是在修道院或寺庙里由僧侣手抄的原稿。
一本书的制作过程漫长而又艰辛。
图书馆的建立是在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之后,工程造价昂贵,在启蒙运动开始之前,只有教会和皇室成员拥有足够的财力支付如此高的制作成本,彼时,一座图书馆同样是显示自身价值和实力的最好体现。
重要的手稿上都会贴有纹章式藏书票作为标记以防被盗。
中世纪以来牧师、僧侣、神父、教主都是藏书票的拥有者,他们私人的宗教书籍和大量
教会的馆藏书籍需要书票标号记录,从而代替早先的铁锁、链条,藏书票也自此开始在这一领域流传。
藏书的主人都希望把自己的名字标注在藏书上,因此,一枚藏书票制版可以印制出多枚复品。
有着版画鼻祖之称的丢勒是最先开始制作藏书票的艺术家之一。
他曾为朋友和资助者先后共印制了20多种藏书票。
德国和瑞士的版画家在本国开创了藏书票制作的先河,自16世纪起他们先进的技术理念逐渐普及到了欧洲各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藏书票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
对于很多忠实的藏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把藏书票从书中揭下据为己有简直就是一种犯罪。
这也是学者和普通收藏家的区别。
但是,在那个时候很多不为人知的书被处理掉并加工成纸张再利用,大量粘贴在书里的藏书票被细心的藏家收藏整理。
今天,它们中的大部分都陈列在大型图书馆和博物馆当中。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印制线装书使用宣纸,成书不易,藏书艰难,但钤藏书印易,借以表达珍爱之情。
外国印书多用道林纸、铜版纸等,纸质光滑,不适于盖印,所以他们只能用藏书票,贴在书上。
藏书印与藏书票的使用、流行,固然与中外书的材质不同有直接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有关。
中国的汉字,本身具有结构之美、书法之美,篆刻藏书印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形式讲究章法,别具一格,自成艺术,耐人寻味。
西方的文字就难以做到仅以字入印,形成变化万千的艺术效果,于是只能以图为主。
欧洲早期藏书票爱用藏书家的族徽作图案。
族徽是一种家庭世代相传的图案化的徽号,欧美的族徽多用“盾牌”为图案,这种文化传统是西方特有的习俗。
清末民初,藏书票传入中国。
迄今所知最早的中国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贴在1910年出版的《京张路工摄影》集中,画面为一古代书生在满室书卷中夜读的情景,具浓厚的书香之气和中国古典文化神韵,是一枚构思巧妙与藏书主题紧扣和契合的书票。
图画工致精美,上方“关祖章藏书”五字,秀逸刚劲。
同样的“关祖章藏书票”还出现在1913年出版的一本《图解法文百科辞典》中,为台湾出版人吴兴文发现并收藏。
及至今日,藏书票收藏在中国可说是蔚为大观,这大抵也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明证吧。
一般是边长5-10厘米见方的版画作品,上面除主图案外,要有藏书者的姓名或别号、斋名等,国际上通行在票上写上“EX—LIBRIS”(拉丁文)。
这一行拉丁文字,表示“属于私人藏书”,藏书票一般要贴在书的首页或扉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