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病理常规切片技术

合集下载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

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切片薄(3~5μm),厚薄均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匀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7分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5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注: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

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7分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5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59分(不合格)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注: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

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讲稿)亲爱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对我来说本身就已经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但我知道,这个讲台肯定不是属于我的。

我在这里也只能是班门弄斧了。

还真诚的希望各位不要见笑。

如果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能够提醒我,帮助我。

因为我是分到了病理科,现在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病理技术。

那么我今天就简要的介绍一下在我们科室常规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

这里我们以常规手术标本为例:一.收取标本。

在手术室收取标本,并仔细核对标本的各项信息。

如有误,应立即联系相应科室及医师。

如仍然有误,则可拒收该标本。

二.固定。

第二步和第一步并没有明显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其实,准确的说固定必须在收取标本之前就已经进行。

因为活体的器官或组织在离体的那个时候就应该固定。

因为器官或组织离体后,在自然状态下会立刻开始腐败和自溶。

而组织或器官经固定液固定之后能防止细菌的腐蚀和组织的自溶。

细菌无处不存在,它们随时都可污染腐蚀未经处理的组织。

固定液可以固定任何蛋白质,凡有生命的东西,都由蛋白质组成,蛋白质被固定,生命就停止,细菌也就失去了活力。

另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可碰到这样的问题,一块肉不经处理放了几天后就会变质,这是为什么呢?除了细菌参与外,其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因为组织离体后,供应这此组织的血液随之消失,细胞缺氧,细胞内溶酶体膜的结构受到破坏,破坏后释放出溶酶体酶,组织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开始自溶。

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肉变质,就是细菌污染加组织自溶的结果。

这也就是为什么离体器官或组织必须在手术室刚切下来的时候就固定的原因。

在我们科室最常用的固定液是4%中性甲醛溶液(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三.水洗及常规取材。

1.水洗是指针对已经固定充分的组织及器官用流水冲洗。

洗去待检标本表面的杂质及其它可能影响诊断的物质。

2.取材,主要是对送检标本进行肉眼检查并记录同时从标本中切取有病变或怀疑有病变的部位。

而对于微小标本,如通过胃镜或纤支镜等取出的标本我们一般对标本进行全取检查。

病理切片方法

病理切片方法
•脱水剂必须能与水以任何比例相混合。脱水剂有两类:一类是非石蜡溶剂,如乙醇、丙 酮等,脱水后必须再经过透明,才能透蜡包埋;另一类是兼石蜡溶剂,如正丁醇,脱水后 即可直接透蜡。
•常用的脱水剂是乙醇,因为它价格便宜,易于得到。为了避免剧烈的扩散引起的组织的 强烈收缩,脱水步骤应从低到高以一定的浓度梯度来进行,一般组织从30%乙醇开始,经 过50%、70%、80%、95%、100%至完全脱水;对于一些柔软的组织应从15%开始。脱 水时间依据组织的类型和大小而定,一般各级乙醇中放置45min到1h,如果中间须停顿, 应使材料停留在70%乙醇中,因为低浓度乙醇易使组织变软、解体,高浓度乙醇有脆化组 织作用,放置时间不能过长,另外,脱水必须在有盖瓶中进行,以防止高浓度乙醇吸收空 气中水分导致浓度降低而使脱水不彻底。需要保存的材料可脱水至70%乙醇时停留其中, 如需长期保存,可加入等量的甘油。
透明
• 组织块用非石蜡溶剂脱水后必须经过透明。透明剂能同时与脱水剂和石蜡混合,它取 代了脱水剂后,石蜡便能顺利地渗入组织。
• 透明剂的种类很多,较常用的是二甲苯、甲苯、苯、氯仿、香柏油和苯胺油等。
• 二甲苯作用较快,透明力强,但组织块在其中停留过久,容易收缩变脆变硬,同时若 脱水不净,就会引起不良后果,在应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通常将组织块先经纯乙醇与 二甲苯的等体积混合液,再进入纯二甲苯,这样可减少上述的缺点。透明时间应由组 织大小而定,—般各级停留时间在30min至2h,在纯二甲苯中应更换2次,总时间则以 不超过3h为宜。材料经过透明,会显示出前一步脱水的效果如何,若脱水彻底,组织 则显现透明状态,如组织中有白色云雾状,说明脱水不净,须返工处理,但返工的效 果往往不好。使用二甲苯透明时,应避免其挥发和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保持其无水 状态。 甲苯的一般性质与二甲苯相似。用法亦同,唯沸点较低,透明较慢,但不会使 组织变脆。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至IJ 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

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

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0 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5分切片薄(3~5μm),厚薄均匀10 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 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 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 有污染:减10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10 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透明度好10 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减5~7分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比清晰10 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5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 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 ≥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 ≤59分(不合格)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注: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

病理科常规切片(HE切片)质量PDCA管理循环案例示范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关系到病理诊断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正确的病理诊断往往取决于准确的显微镜下观察,因此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带来错误的结果。

一张好的病理切片与标本的固定、取材、脱水、包埋、切片、染色等环节有密切的关系。

过去,我科一直严抓病理切片质量,每月都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进行质量评价,总体来说切片质量较高,基本达到诊断的要求。

但是每月的切片质量检查或多或少总发现存在一些缺陷,如切片刀痕、裂隙、气泡、胶液外溢等。

目的:通过检查常规切片质量,发现存在影响切片质量的问题,查找原因,提高切片质量。

数据收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见表1),对今年1-7月常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分级评定(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见表2),总的优级率87.1%,优良率97.6%,总体达标。

表1 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10检、穿刺标本切面数切片薄(3〜5卩m),厚薄10均匀质量缺陷减分组织稍不完整:减1〜3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 5 分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6〜10分;厚薄不均匀:减3〜5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2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5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2分;有皱褶折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5分切片无污染10有污染:减10分10有气泡:减3分;胶液外溢:减3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片周围无胶液外溢透明度好透明度差:减1〜3分;组织结构模糊:10减5〜7分细胞核与细胞浆染色对10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5分红(细比清晰胞浆)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5 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臵适10切片松散:减5分;切片裱贴位臵不当:当减5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10切片不整洁:减3分;标签粘贴不牢:牢,编号清晰减3分;编号不清晰:减4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①甲级片:> 90分(优);②乙级片:75〜89分(良);③丙级片:60〜74分(基本合格);④丁级片:< 59分(不合格)表2 2012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抽查情况5 28 2 0 0 93.3 100.06 207 3 0 66.7 90.0 7235276.793.3注:每月随机抽查30例常规切片发现问题:今年1-7月常规切片质量总体达标,但 6、7月份常 规切片质量的优良率分别仅为 90% 93.3% (见表2),按照《临床技 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切片质量要求,6月份刚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病理常规切片技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长期稳定的出好片 = 认真做 + 正确的方
法 + 能及时发现问题 + 能解决问题 + 制定并严 格执行一个完善的规章制 度。
HE 切片的注意事项
• 1、固定液的种类、浓度,固定的时间, 温度。
• 2、脱水:脱水液浓度,脱水的时间,温 度。以及更换试剂的方法。
脱水的关键是如何使低浓度的酒精脱水时 间和高浓度的酒精脱水时间的正确搭配。
其实70-80%浓度的酒精具有极强的 穿透力,在短时间内可以置换出大量的 水份,而高酒精容易使蛋白质凝固,在 组织的表面形成一层硬壳,使酒精难以 渗透到组织块中间去,导致组织脱水不 佳;其实高浓度酒精里只需脱去从低浓 度到高浓度之间的水份,如果在酒精里 的时间过久,或在脱水时加温过高(超 过36℃),使用丙酮等等,都容易导致 组织收缩过度和组织发硬、发脆。
• 3、透明、浸蜡的温度及包埋时的注意点。 • 4、切片、染色的控制和染色液的更换。 • 5、脱水、透明、封片。
谢谢
谢谢

固定
固定是技术室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无法补救 的一步。所谓“固定”,就是组 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 内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 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 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细胞内的 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 内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酶类转变为不溶性 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生活 时相仿。另外,组织固定后,均 呈一定的硬化状态,增加了组织 的韧性,而且不易变形,有利于 以后的组织处理。
所以组织一旦离体必需及时固定,固 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5倍以上。固定的关 键主要与固定的及时性、固定液的选择、 固定液的浓度、固定的温度和时间有关。
脱水原则:
合理调整各浓度酒精的 脱水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 把水份脱干净,使组织收缩 最小,硬度最适中,切片最 舒展、最好切。
透明
为了使石蜡能够浸入到 组织块内,必须经过一种 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 与石蜡相溶的媒介物质, 这个过程称透明。目前最 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
很多人认为二甲苯极容易使组织 发脆,这个观点有点片面,在常温下, 如果不是时间过长,二甲苯并不会引 起组织发脆,相反会使某些组织结构 比较质韧的组织(比如子宫肌瘤等) 由于透明充分而变的更好切,但当二 甲苯加温后,就极易引起组织发脆。 所以二甲苯透明应该控制在室温, 30-90分钟为宜。
间。组织在高浓度酒精里随着时间的延长, 硬度、脆度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室温在12-15℃时,可作为一个临界温度范围。 当室温高于此温度范围时,组织容
易脱水,可适当缩短脱水时间;而
室温低于该温度范围时,应适当延
长脱水时间。从规范化角度出发,
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变量,也就是:
温度、浓度和作用时间。如果一年 四季都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35℃) 最好,有条件的应该买全封闭自动 脱水机。
• 组织固定的温度最好在20-30度之间, 温度越高,固定越快,但收缩与硬 化也更严重。
水洗
固定后应该水洗(10--20分 钟),这一步通常被很多人所忽 视,固定后不水洗,容易造成脱 片和染色不鲜艳。也不利于蜡块 内抗原的长期保存。
脱水
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 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这一过程 称为脱水。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组织是 否能充分透明。一般我们总认为脱水主要跟高 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 。 低浓度的酒精可以减少细胞的收缩,使组织更 好切。
浸蜡
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石蜡内浸 渍的过程称为浸蜡。目的为了使石蜡渗 透到组织中去。浸蜡温度过高(超过 60℃),在蜡内加入二甲苯或由于透明 时带入石蜡的二甲苯过多,都会导致组 织发硬,还会使组织内的抗原受到破坏; 所以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应该在54-56℃ 左右 。浸蜡用的石蜡如有杂质应该过 滤,以防吸入组织内,造成切片刀刀口
所以我们认为85%、95% 的酒精不能 退到前一道酒精里,因为前几道酒精含 有大量脂质,第二道的95%酒精可以退 到第一道95%的酒精里,第二道无水酒 精也可以退到第一道无水酒精里(如果 有比重计,第一道酒精加水至95%,如 果没有比重计只有倒去)。要保证各梯 度酒精的真正浓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好 每一批组织。
组织脱水引起的组织发脆有二种 原因:一种是组织脱水过度,其现 象是切起来组织如粉状或组织特别 硬,出现一丝一丝的现象或出现一 棱一棱的现象;另一种是假脆,是 脱水不足引起的,切起来也是组织 硬,也会出现一棱一棱的现象,还 会使组织整块整块往外崩,这种现 象主要表现在子宫肌瘤和纤维结缔 组织多的组织中;严重脱水不足的 组织中间发软,甚至还会有水。
更换脱水液,应以量为基础,定
量更换。根据我科经验,如试剂用 量为500ml,每500个蜡块更换一次 为宜。在更换脱水液时,不提倡全 部试剂向前退的方法,因为此法不 能保证低浓度的酒精的浓度(往往 会偏高),可用比重计去测量脱过 水的酒精浓度,但由于脱过水的酒 精内含有大量的脂肪、蛋白质,比 重计不能反映出酒精的真正浓度。
为了使组织脱水恰到好处,大小标本应
该分开脱水,一般情况下,大标本脱水时 间,75%酒精1.5小时,85%酒精1.5-2小时、 95%酒精(2道)各1.5-2小时、纯酒精(2 道)各1小时。小标本脱水时间应相应缩短。
脱水时间长短,与室温高低、固定程度、
组织类型、厚薄有密切的相关。纯酒精只 需要脱去5%的水份,所以并不需要很长时
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中性福尔马林。
但由于受到福尔马林的质量、使用时的 挥发和取材时带入水分的影响,浓度容 易被降低致组织固定不足,而高浓度的
福尔马林,降低了对组织的穿透性,形 成周围固定好而中央固定不到的现象。 所以可以适当的增加福尔马林的浓度, 以12-15%左右为佳。
固定的时间和温度
• 组织固定的时间12-24小时,组织固 定时间越长,抗原丢失越严重,同 时也会使组织发硬。
受损,或切片破碎和划痕增多。
时间:第一道:石蜡15-30分钟;第二 道:石蜡60分钟;第三道:石蜡,90分 钟以上。浸蜡温度控制在56-58℃左右。 (第一道也可用硬脂酸石蜡1:3混合浸 蜡,不仅可软化组织,特别适用于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