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二)固定及目的:
应用化学试剂使组织或细胞中的无机 成分和有机成分液(4%甲 固定液是10%福尔马林溶液(4%甲 醛溶液),固定24小时以上。 醛溶液),固定24小时以上。
固定的目的
1、迅速阻止组织、细胞死后变化,防止 自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状 态与结构。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 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其原 有状态。 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 光率,以便染色后易于鉴别和观察。 4、使组织块硬化,便于制作薄片。
三、脱蜡和染色
(一)、脱蜡 1、二甲苯Ⅰ5-10min 、二甲苯Ⅰ 2、二甲苯Ⅱ1-2min 、二甲苯Ⅱ 3、1:1二甲苯:乙醇(冬天20min) 二甲苯:乙醇(冬天20min) 5min 4、无水乙醇、 95%、80%、 70、 50% 95%、80%、 70、 梯度乙醇每级1 梯度乙醇每级1-2min 5、蒸馏水1-2min 、蒸馏水1
固定的注意事项
1、组织块不宜大,厚度小于5mm,长宽 、组织块不宜大,厚度小于5mm,长宽 也应小于15×15mm。 也应小于15×15mm。 2、固定液与组织块的比例应大于10:1。 、固定液与组织块的比例应大于10: 3、软组织或较大组织块可先经2-3小时固 、软组织或较大组织块可先经2 定后再修整成小块,重新投入新配制 的固定液中继续固定。 4、肠道可在浆膜面贴上一层厚纸,以防 固定组织变形。
•Thank you!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实验内容 掌握组织材料的取材、固 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 烤片、脱蜡、染色及封固的基 本操作。
一、取材及固定
(一)取材注意事项: 1、材料新鲜 2、组织块力求小而薄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 5、熟悉取材部位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V — G法(胶元纤维染色法) 结缔组织含有三种纤维,即胶原纤维、网 状纤维、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在结缔组织中 含量最多,起支持作用,具有一定的韧性和 坚固性,抗拉力强的特点。胶原纤维染色在 病理诊断上主要用于和肌纤维的鉴别。常用 的胶原纤维染色方法为V—G法。 结果: 细胞核蓝黑色或黑色,胶原纤维红色,肌 纤维、细胞浆、红血球呈黄色。
配法:(PH 7.0~7.2)
甲醛 NaH2PO4· 2H2O 或 无水 Na2HPO4· 12H2O 或 无水 蒸馏水 100ml 5.2g 4.0g 16.4g 6.5g 900ml
三、脱水
组织脱水,就是把组织内的水分彻底 除掉,故亦称无水法。无论任何组织都 含有不同程度的水分。一般组织经过固
皮肤组织病理切片技术
一、取材
1、手术取材。 适用于:( 1 )面部、关节部,易出血部位 等;(2)较大、较深的皮疹;(3)结节 和囊肿性皮疹;( 4 )切除治疗和检查, 主要用于小的肿瘤。 2、钻孔取材。(角膜钻孔器)
适用于一般的皮疹取材。
二、固定
固定的作用和目的:
1、可以防止组织溶解及腐败。
2 、使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糖、酶 等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保持它原有
透明
切片 染色
切 片 质 量 标 准(100分)
切片完整 没有刀痕 厚薄均匀 附贴适量 平坦无褶 10分 5分 10分(一层细胞) 5分 10分
树胶适量 染色鲜艳 对比清晰 透明度好 片内无污染 无“人工”现象 玻片整洁 标签端正
5分 10分 10分 10分 10分 5分 5分 5分
常 规 染 色
固定的注意事项:
1、组织块必须小而薄。 2、固定液对组织有收缩及硬化作用,亦有 使组织膨胀的作用。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 最新资料推荐------------------------------------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至IJ 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

医院病理科病理切片操作规范病理切片是病理科诊断疾病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对于病理切片操作应该遵循以下规范:2.标本固定:对于切片需要的组织标本,需要及时进行固定以防止组织脱落和变形。
通常使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固定时间应根据样本大小和类型进行调整,以确保组织固定充分。
3.标本处理:接受标本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标本处理。
对于组织标本,应进行组织去水、蜡浸渍等处理,确保标本组织的切片质量。
对于细胞标本,应进行细胞离解和离心等处理。
4.病理切片制作:对于组织标本,制作病理切片通常采用甩片法或旋片法。
在制作切片之前,需要使用切片机对刀片进行清洗和消毒,并根据需要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
确保制作的病理切片的厚度均匀一致。
5.切片染色:病理切片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染色时,需要严格按照染色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染色的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
6.切片质量控制:在病理切片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切片的质量。
包括检查切片的厚度、颜色、染色效果等。
对于染色不好或有问题的切片,需要重新制作。
7.切片保存和归档:制作完的病理切片需要进行保存和归档。
切片应放置在干燥、阴凉而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切片暴露在阳光下,防止切片变形和褪色。
8.切片质量评估:对于制作的病理切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切片的清晰度、染色的均匀性、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总结:病理切片操作规范是病理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病理切片的质量,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因此,医院病理科应该建立标本接受和登记制度,对标本进行适当处理,制作和染色病理切片,对切片进行评估和保存。
同时,医院病理科还应定期进行切片质量控制,提高切片的质量。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变化及其发生、发展机制。
而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基础操作,是为了观察和诊断疾病而必要的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组织切片技术的概述组织切片技术是指将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观察。
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中。
二、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组织切片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取样、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
下面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1. 取样组织切片的第一步是取样,即从人体组织中取出一小块,以便于后续的操作。
取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手术中取样,就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来选择取样点,而在活检中取样,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取样点。
2. 固定取样后,需要用一种方法把组织中的细胞和结构固定住,以便于后续处理。
目前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可以迅速把组织中的蛋白质交联,使其不易变性,从而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
3. 脱水在固定后,需要将组织逐渐从水中转移到酒精、乙醇等脱水剂中,以便于把组织中的水去除,使其硬化。
这是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脱水不彻底,切出的组织切片会变形或破损。
4. 包埋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使其被包覆在蜡中。
这么做可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并使其更易于切割。
5. 切片蜡包埋后,组织需要被切成薄片。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或自动切片机完成,手工切片需要技巧和经验,而自动切片机可以更好地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6. 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组织进行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对其进行观察。
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剂等。
三、组织切片技术的应用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1. 诊断和治疗疾病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家进行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原理

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原理背景介绍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对于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有着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病理切片观察方式存在很多局限性,如需要专家手动选择和观察切片、不能同时观察多个层面等。
而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为病理医生提供了更全面、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编程原理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技术基于数字化病理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数字化病理学数字化病理学是将病理切片转换为数字图像的过程。
通过数字扫描仪对病理切片进行扫描和数字化处理,得到高分辨率的数字病理图像。
这一步骤可以保留原始切片的细节和信息,并方便后续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2. 多层病理切片扫描传统的病理切片观察方式只能选择一层进行观察,而多层病理切片扫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多个层面的切片图像。
这通过扫描仪在扫描过程中自动移动切片的位置,连续扫描多个层面的切片。
每个层面的切片图像可以有不同的焦距和层次,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和分析切片的细节和病变情况。
3. 图像融合技术多层病理切片扫描得到的切片图像需要进行融合处理,以便医生能够同时观察不同层面的细节。
图像融合技术是将多个层面的切片图像融合成一幅图像,使得不同层面的信息能够在同一个图像中得到展示。
融合可以采用叠加、融合算法等方式进行,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4. 病理科学知识库病理科学知识库是指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来的病理学数据库。
通过对大量的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分析和标注,可以建立起各种疾病的模型和算法。
在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中,病理科学知识库可以提供参考信息,对医生进行辅助诊断,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技术应用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1. 癌症诊断对于癌症患者,病理切片多层融合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医生可以同时观察不同层面的切片,发现更多的病变细节和扩散范围。
此外,结合病理科学知识库中的模型和算法,可以进行自动化的癌变判断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冻切片的优点
• 1.简便,可以不需要对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即可进 行切片,减少了一些中间环节。 • 2.快速,用时短。 • 3.组织变化不大。 • 4.能很好保存脂肪,类脂等成分。 • 5.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各种抗原活性及酶类,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有 机溶剂或热的温度耐受能力较差的细胞膜表面抗原和水解酶保存较好。
切片机
• 切片机的基本类型有五种,按其结构叫做: (1)摇动式切片机,(2)轮转式切片机,(3)滑动式切 片机,(4)推动式(雪橇式)切片机,(5)冰冻切片机。
• 最常用的是轮转式切片机。
切片机
切片机
• 轮转式切片机:系借转动手摇轮进行切片动作。是靠旋转一个重轮, 带动螺纹轴或齿轮,将组织块夹具向前推进,并在上下平面摆动;推 动的距离靠一个有刻度的调节器控制,每一梯度为1或2微米。
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
• 以石蜡制作的切片,可以制成极薄的切片。一般的切片厚 度要求在4—6微米,而石蜡切片不但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甚至可以切得更薄到2微米以至1微米。另外,石蜡切片还 便于制作大批的或是连续的切片,而且以石蜡包埋的组织 块便于长期保存,所以石蜡切片是目前各种切片制作方法 中最普遍常用的一种方法。
操作方法及步骤
• ①取材,未能固定的组织取材,不能太大太厚,厚者冰冻费时,大者 难以切完整,最好为24×24×2mm。 • ②取出组织支承器,放平摆好组织,周边滴上包埋剂,速放于冷冻台 上,冰冻。小组织的应先取一支承器,滴上包埋剂让其冷冻,形成一 个小台后,再放上细小组织,滴上包埋剂。 • ③将冷冻好的组织块,夹紧于切片机持承器上,启动粗进退键,转动 旋钮,将组织修平。 • ④调好欲切的厚度,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原则上是细胞密集的薄切, 纤维多细胞稀的可稍为厚切,一般在5~10um间。
操作方法及步骤
• ⑤调好防卷板。制作冰冻切片,关键在于防卷板的调节上,这就要求 操作者要细心,准确地将其调较好,调校至适当的位臵。切片时,切 出的切片能在第一时间顺利地通过刀防卷板间的通道,平整地躺在持 刀器的铁板上。这时便可掀起防卷板,取一载玻片,将其附贴上即可。
• ⑥应视不同的组织选择不同的冷冻度。冷冻箱中冷冻度的高低,主要 根据不同的组织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如:切未经固定的脑组织,肝 组织和淋巴结时,冷冻箱中的温度不能调太低,在-10- -15℃左右, 切甲状腺、脾、肾、肌肉等组织时,可调在-15~20℃左右,切带脂 肪的组织时,应调至-25℃左右,切含大量的脂肪时,应调至-30℃。
切片的注意事项
• 切片质量的好坏,除与技术熟练程度和切片机的好坏有关外,切片刀 是决定的因素,刀一定要磨得十分锋利。否则在切片时会自行卷起或 皱起,或将组织划伤出现刀痕,更不能顺利地将切片切成连续地长条 带状。切片刀如有缺口存在,将使制成的切片断裂、破碎,不完整, 切片时应时时擦净刀口。 • 切片机的各个零件和螺丝应旋紧,否则将会产生震动。在切制切片的 开头阶段如出现切制不良与其他故障,最常见的原因是蜡块或切片刀 的松动所致。 • 摇动切片机时,用力要求均匀一致,不宜过重过猛,否则可因用力过 重而使机身震动,造成切片厚薄不均。遇有硬化过度的脑、肝、脾等 组织时,应该轻轻切削,以防组织由于震动形成空洞现象。 • 在夏秋季节进行切片时,应使用冰块加强冷却,这样不仅可保持石蜡 的硬度,同时也减少了切片的褶皱,给切片制作带来方便。
• 须注意的是,制作冰冻切片时,不但要使组织块冷冻,同时还应是切 片刀冷冻(如利用喷散的多余液体CO2或半导体致冷装臵使刀降温)。
• 这两种冷冻装臵以半导体冷冻装臵使用方便,但需电源和水源。
冷冻切片机
• 该机的箱面上有电子控制板,装有即时冷冻键和除霜键,启动即时冷 冻键,机器马上进行工作状态。启动即时除霜键,可将工作间顶部后 面的制冷栅上的霜除掉。有照明键一个,启动该键可照明工作间,有 利工作及观察组织的冰冻状况。 • 除此之外,箱面的左边有四个按键,两个为快速自动进退键,两个为 微小进退键,还有一个手动旋钮,调节修组织块时的进退。 • 冷冻箱内左边的冷冻台,温度可达-60℃左右,冷冻箱的中间为一台 切片机,工作间的温度在0-30℃间可任意调节,并在箱面上的荧屏显 示出来。
德国莱卡恒温箱冷冻切片机
冷冻切片机工作原理
• 这并非特殊类型的切片机,只不过组织块承托台改换成急速冷冻(约 零下20~30℃)装臵。这种急速冷冻装臵可以有两种形式:一为通过 液体CO2,在液体CO2蒸发时,急速吸收大量热而使组织块很快冷冻。 另一种为半导体致冷装臵,借半导体元件电偶作用急速使组织承托台 降温,在1~2分钟内也能达到组织冻结的目的。
切片前的准备
• 恒温水浴锅首先预热至35℃—40℃。 • 蜡块整修,将蜡块组织面的石蜡用刀修去,使组织全部暴 露出切面并修平,以减少切片刀的磨损。 • 将锋利的刀片装入切片刀夹钳内,调整角度和位臵后随即 紧固,检查切片刀的倾斜度是否正确,倾角过大、则切片 上卷;倾角过小则切片皱起,以20°-30°为佳。 • 准备好载玻片、小型毛笔、小型无钩镊子、铅笔。
冰冻切片的快速染色法
• • • • • •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切片固定30秒-1分钟。 水洗。 染苏木素3-5分钟。 分化。 于碱水中返蓝20秒。 伊红染色10-20秒。 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 冰冻组织1-2分钟,切片1分钟,固定1分钟,染色共五分钟。总共在 10分钟内完成快速制片过程,结果与石蜡切片不相上下。
缺点
• 1.不容易做连续切片。 • 2.切取的组织不能过大,组织过大不容易冻结或者组织冻结不均, 影响切片及染色效果。 • 3.不容易制作较薄的切片。 • 4.组织块在冻结过程中容易产生水的结晶而影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 抗原物质的定位,片
• 冰冻切片的种类较多,有低温恒冷箱冰冻切片法,二氧化 碳冰冻切片法,甲醇循环制冷冰冻切片法等。
主要应用于:
• 用于有些水解酶如ATP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定位的组织化学方法以 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 • 用于证明脂肪及类脂和神经组织髓鞘的染色时的切片,这常见于某些 病例如脂肪瘤及肉瘤,某些科研组织等。 • 用于临床手术的快速病理诊断。 • 神经病理学技术中的某些染色法如:Eager氏法,Marchi氏法,Cajal 氏法,Hortega氏法和Holzer氏法等。 • 对某些物质所进行的免疫荧光的研究。
切片的步骤
• 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头上的夹座内,调整到稍离开切片能够切到的位 臵上,注意蜡块组织切面与切片刀口要垂直平行。 • 再调整蜡块组织切面恰好与刀口接触,旋紧刀架,固定好机头。 • 根据需要调整切片厚度。 • 摇动切片机手轮先进行修整切片,直到切出完整的最大组织切面后, 再进行切制。
切片的步骤
贴片(捞片)
• 待切片在恒温水内充分摊开展平后,将载玻片垂直插入水中,以做过 防脱处理的一面轻靠切片,将玻片直立提起,趁玻片上仍有少量水份 时用毛笔,拨正切片位臵。如组织较小,可在玻片上多贴几片或几排, 但排列应密集、整齐。
烤片
• 用铅笔在玻片一端的毛玻璃上写上标本编号,字要写得小而清楚、端 正。 • 将附贴好的切片臵于60℃恒温箱内干燥2-8小时,使切片牢固地贴附 于载玻片上即可进行染色。
• 实践中可用右手转动切片机手轮,左手用毛笔托起蜡片,协调地进行 切片操作。 • 切下的切片带,一端用镊子轻轻拉起,应尽可能将切片带拉直展开, 用毛笔将切片带从刀口向上挑起,拉下切片带,然后轻拖铺于恒温水 面上。 • 将单张或数张切片,用镊子夹住蜡片的一边并提起,铺于恒温水中 (光亮的一面朝下),立即用毛笔轻轻拉展,以切片无皱褶为最好。 如有皱褶时用镊子细心地逐个轻轻拨开,注意不可拨破组织。然后分 开每张切片,选取其中最完整的,没有皱褶的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