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全套文件(能源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第1 页共147 页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能源管理手册文件编号:AL/NYSC-2017版本:受控号: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8日实施日期:2017年11月28日第2 页共147 页能源管理手册修订记录第3 页共147 页发布令能源管理手册发布令为了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司能源管理体系,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高效低耗生产,依据《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12),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了《能源管理手册》第一版,本手册描述了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生产、产品及单位管理相关过程的能源管理活动。

阐明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能源方针和目标,是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法规性文件,是实施能源管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重要文件。

经审定,现予以批准颁布,本手册自2017年11月30日起实施。

本手册是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为准则,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第4 页共147 页能源方针发布令全体员工及相关方:我公司能源方针经广泛征集,充分讨论研究,现予发布实施,要求全体员工认真执行,请相关方密切配合。

能源方针:遵守法规清洁生产创新改造提高能效内涵:一、遵守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能源用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创新改造,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合理用能,建立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支持高效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支持积极改进能源绩效的设计。

(ISO50001-2011)节能管理规范(4P)

(ISO50001-2011)节能管理规范(4P)

节能管理规范(ISO50001-2011)本制度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措施,减少能源购入、储存、加工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所称能源,是指原料煤、燃料煤、电力、蒸汽、汽油,以及压缩空气等。

公司能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环境,追求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把产品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的目标方针;坚持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负责人对全公司能源管理工作负责,职能部室、分厂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坚持实行分工、分级负责制。

公司各分管副总在总经理领导下对分管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各职能部室和管理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能源管理工作负责。

具体如下:一、燃煤的管理1、物资供应处负责燃料煤的采购,确保煤炭质量和数量满足生产需要;质量控制处负责燃煤的验收、检验工作。

进库的燃煤由生产技术处原材料验收组按规定取样,再送入质量控制处进行工业分析。

入窑的燃料煤由质量控制处取样并分析。

2、燃煤的计量工作由设备保全处电气主管负责。

衡器按规定及时进行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3、物资供应处必须保质保量供应生产用燃煤。

4、购入燃煤必须经计量、质量验收后方可使用,凡未经计量、质量验收的燃煤不得使用。

5、进厂的燃煤要按矿点、粒度进行分堆堆放,严禁混堆。

燃煤的使用必须按照质量控制处的要求进行合理搭配,并经计量后方能进入预均化场进行均化。

在燃煤入库均化过程中,运输汽车、道路上的煤必须清理干净,转入库内,杜绝浪费现象。

6、制造分厂负责原煤堆场的管理工作及预均化布煤的倒运,在质量验收合格后利用铲车将不同矿点的煤收堆。

在堆煤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煤的损失,路上的撒煤要及时回收。

7、财务审计处会同有关部门每月底进行一次煤库盘存,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

二、电力的管理1、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电力一、二级计量由设备保全处电工段负责抄录、汇总,每月向财务、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报送。

新版ISO50001能源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新版ISO50001能源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十、能源管理体系建成后的运行
• 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和组织日常的经营活 动是完全一致的。决不能出现两张皮的现 象。
十一、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应用
法律法规数据库
宪法
能源法














































节约能源法
节约规 划
重点用能单 位管理
节能监 测
包括后勤保障部门的运行管理、全体员工使用规范和应急程序,以及过程监控、绩效监测等。。
职责分配4.2.3
配备资源和人员,内部沟通 4.4.1/4.4.2/4.4.3/4.4.4/4.4.5
监测方案(含统计)4.5.1 配备计量器具4.4.1
纠正预防措施4.5.2
实施管理方案、运行方案、监测方案4.3.5/4.4.6/4.4.7/4.5.1/4.5.2 节能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4.5.1/4.5.2 管理评审4.6/4.5.2
措施和预防措施
• 4.5.3 内部审核 • 4.6 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动力
管理承诺、能源方针4.2.1/4.2.2
能源使用概况,包括能源结构、用能系统分析、重要用能设备/环节、计量器具配备等 内容4.3.1/“二八原则”
确定能源因素4.3.1
持续改进动力 外部渠道4.4.3
收集适用的节能技术 信息4.3.3

3-11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

3-11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

GB/T 23331-2012/ISO 50001:2011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描述】GB/T 23331/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于2013年10月1日实施。

为了帮助客户培训能源管理内部审核员,使其能正确理解GB/T 23331标准要求,进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掌握准备、执行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和技巧,是规范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又一项战略决策。

【课程特色】1.认识能源管理体系的的重要性,掌握能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指标:2.了解世界与国内能源趋势和政策法规3.学习国际最新能源管理标准要求4.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实务及能效提升的关键指标5.掌握通用节能技术和能效评估技能【课程对象】企业管理人员、从事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工作的人员、在EMS实施过程中承担内部审核工作的人员、有志于从事ISO 50000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能源管理体系理解一﹑能源管理及国际ISO50000管理体系发展概述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2、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和意义3、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理论基础4、管理标准模式及其逻辑关系二、能源管理体系术语1.边界 boundaries2.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3.纠正 correction4.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5.能源 energy6.能源基准 energy baseline7.能源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8.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9.能源管理体系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10.能源管理团队 energy management team11.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12.能源绩效 energy performance13.能源绩效参数 energy performance indicator(EnPI)14.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15.能源评审 energy review16.能源服务 energy services17.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18.能源使用 energy use19.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20.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21.不符合 nonconformity22.组织 organization23.预防措施 prevention action24.程序 procedure25.记录 record26.范围 scope27.主要能源使用 significant energy use28.最高管理者 top management三﹑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理解4.1总要求4.2管理职责4.2.1最高管理者4.2.2管理者代表4.3能源方针4.4策划4.4.1策划4.4.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4.3.3能源评审4.4.4能源基准4.4.5能源绩效参数4.4.6 能源目标、能源指标与能源管理实施方案4.5 实施与运行4.5.1总则4.5.2能力、培训和意识4.5.3信息交流4.5.4文件4.5.4.1 文件要求4.5.4.2 文件控制4.5.5运行控制4.5.6设计4.5.7能源服务、产品、设备和能源采购4.6检查4.6.1监视、测量与分析4.6.2合规性评价4.6.3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4.6.4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6.5 记录控制4.7管理评审第二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技术一、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能源初始评估2.能源基准及能源绩效指标建立与监控3.能源管理体系建立流程4.能源统计与能效监控5.通用节能技术二、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概述2、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概述3、典型法律法规及标准强制性要求讲解第三部分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及外部认证程序1. 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策划2. 执行审核/审核技巧3. 不符合事项报告 / 审核报告4. 个案分析/练习。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培训
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侵权客服qq
Energy Management
Standards (EnMS)
Paul Scheihing U.S. DOE
January, 2009
1
Why an Energy Management Standard?
Most energy efficiency in industry is achieved through changes in how energy is managed in a facility, rather than through install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An energy management standard provides a method for integrating energy efficiency into existing industrial or commercial management system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ommunication of goals, tactics, and achievements throughout all levels of the firm
Delegation of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to the appropriate personnel
• Toyota’s North American (NA) Energ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has reduced energy use per unit by 23% since 2002; company-wide energy-saving efforts have saved $9.2 million in NA since 1999.

(ISO50001-2011)节能教育培训规范(3p)

(ISO50001-2011)节能教育培训规范(3p)

节能教育培训规范(ISO50001-2011)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公司职工节能素质,使其掌握必要的节能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其自觉社会责任感和节能意识,引导和规范公司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职工。

第二节能源管理人员及能源领导小组教育培训第三条能源管理负责人及能源管理岗位应当接受专业节能培训,具备节能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其它从业人员主要以企业内培为主。

第四条能源管理人员及能源领导小组每年节能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第五条能源领导小组节能培训内容:一、国家节能方针、政策和有关节能方面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任务、要求;三、公司节能工作现状、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及节能规章制度;四、水泥行业节能项目案例分析;五、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实用技术;六、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管理经验;七、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第三节耗能设备操作岗位节能培训第六条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在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七条耗能设备操作岗位每年节能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

第八条耗能设备操作岗位节能培训内容:一、国家节能方针、政策和有关节能方面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任务、要求;三、公司节能工作现状及节能规章制度;四、节能基本知识、节能技术及方法;五、岗位操作规程,节能岗位职责;六、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作;七、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经验;八、典型节能案例分析;九、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第四节其他从业人员节能培训第九条鹿泉市曲寨水泥有限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必须参加节能培训,每年节能培训不得少于8学时。

第十条从业人员节能培训内容:一、国家节能方针、政策和有关节能方面的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二、集团公司节能目标、任务、要求;。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目录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2、ISO50001-2011概念3、能源因素识别的重要性、目的及步骤4、能源因素的识别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优控因素)的评价6、能源因素的更新7、能源因素识别、优先控制因素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及要求8、能源因素识别与优先控制因素评价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9、能源因素识别实例10、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程序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与评价培训教材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ISO50001-2011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几个概念2.1 能源 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 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取得的另一形态的能源。

如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气等。

ISO50001-2011内审员培训教材

ISO50001-2011内审员培训教材

ISO50001-2011内审员培训教材目录一.能源管理概述二. ISO50001-2011概念三. ISO50001-201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四.能源因素的识别、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评价五. ISO50001能源因素识别与控制程序范例六. ISO50001内审检查表七.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培训试题八. ISO50001认证需提供的资料ISO50001-2011内审员培训教材一.能源管理概述1 GDP与能源:GDP增长伴随能源紧张,至2006年我国能源缺口近20000万吨标煤。

今年进口约1亿多吨煤。

2 经济结构:我国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第二产业耗能最多。

日本第三产业占70%、印度第二产业只占25%。

3能源、资源消耗高居不下: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我国消耗的能源、资源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6倍、是印度的3倍。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4 总量消耗与人均消耗量:中国人均年消耗1.21吨标煤,日本人均年消耗6.4吨标煤,如果按日本人均年消耗水平,世界总量的50%将被中国消耗,如果按美国人均年消耗水平(12吨标煤),世界总量的90%将被中国消耗。

按目前消耗趋势,至2055年,我国所有的煤消耗完。

美国、俄国、中国煤储存量占有世界一、二、三,但美国、俄国很少开采---我国以煤为主,碳排放相应较高。

碳排放(热点)---新能源(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切入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的瓶颈)。

5 消耗增加的困境(问题)1)环境难以承受:a)大气污染突出—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10、16/20)b)水污染严重--27个湖泊中25个污染,地下水50%污染第三期绿色照明革命—淘汰白炽灯(时间表)碳排放总量控制时间表(哥本哈根)--计量、方法(合同能源管理)-问责制;2)能源难以支撑—煤、原油(2050-2060)3)能源安全难以保障:a)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安全—生存、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培训教材
目录
1、ISO50001-2011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
2、ISO50001-2011概念
3、能源因素识别的重要性、目的及步骤
4、能源因素的识别
5、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评价
6、能源因素的更新
7、能源因素识别、优先控制因素评价和控制的程序及要求
8、能源因素识别与优先控制因素评价控制的策划中用到的表格附件1:企业加热炉区能源因素识别实例
附件 2:淘汰产品目录
ISO50001-2011能源因素识别培训教材
前言
全面、系统地进行能源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是组织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良好开端。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其主要目的是使自愿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通过利用过程方法对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降低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此,能源因素的识别和优控因素的评价是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关键。

一,为什么要识别能源因素
1)GB/T23331—2009标准中对能源因素的要求
GB/T23331—2009标准4.3.1条款能源因素明确了“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加强能源管理、利用的要求
2.1)钢铁工业是高能耗工业
① 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用全国15%的能源生产了全国14%的GDP,,2008年我国钢铁工业耗煤为3.2亿吨,消耗新水达18亿立方米。

钢铁工业是国家的能源消耗大户,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

②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在20%以上。

吨钢能耗(大中型企业):中国 705kgce/t,国际先进水平610 kgce/t,相差95 kgce/t。

③钢铁产品成本中能源的费用已达30%以上,而且在产品价格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能源价格迅速攀升,企业已无消化能力。

④钢铁生产中能源的有效使用率较低:
我国钢铁生产中能源的有效使用率平均仅为28.3%,余热余能占全部能耗的70%以上,折合490kgce/t,但利用并不理想。

目前的情况是:回收率不高,我国的钢铁生产余热余能的回收率仅为25.8%(2005年20家代表性企业调查),其中:产品50.4%,烟气1.92%,冷却水1.9%,渣1.59%。

而世界先进国家回收率平均为90%,日本已高达92%以上。

2.2)钢铁工业能源管理粗放,表现为:
①能源系统没有得到精细管理,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够,导致管理粗放。

②“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工艺装备长时间处于高耗能状态。

③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不充分,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回收,轻转化,不重视回收利用的效率,造成了低效回收,无效回收,甚至负效回收。

④工艺技术落后,介质使用不合理,落后设备、产品仍大量存在,过程的控制集约化程度低造成浪费等。

2.3)解决企业能源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七无”问题。

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约无措施;浪费无人管。

二、几个概念
2.1 能源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能的资源。

又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新能源、耗能工质。

a. 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直接取得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

其中前三者又叫化石能源
b. 二次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