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班级: 姓名: 2011-8-2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自学过程】 一、区域的含义 1.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 划分出来的。
2. 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背会)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背会)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 ;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有等级性)。
(背会)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 、 、 等。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2.(2011·安徽合肥二摸)读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回答下题。
有关A 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河以南地形完整开阔,以北地形破碎B.该河以南煤、铁丰富,以北有色金属丰富C.该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以南雨季较长D.该河以北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以南为常绿硬叶林(2011·试题调研)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下图回答3~5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生长期较长B.降水较少C.大陆性较强D.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陆地交通便捷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阅读下述材料,完成7~9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精品导学案 第1章 第1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 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2) 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气候气候土地条件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等矿产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类型耕作业、水产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落后工业重要的基地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______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的、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发展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____,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____和华北平原.【思考导读】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尝试练习】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导学案一、导(2分钟)1、提问上节重难点知识2、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点。
2.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学会区域的分析方法,树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
3.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思(10分钟)(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
(3)区域具有。
(4)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纬度30°N附近43°N~48°N海陆位置我国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地处我国地区的中部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行为要求:起立、聚首、主持、成员依次发言,小结,笔不离手。
讨论要求:组长主持,每人都讲,及时记录总结,综合题按要点总结关键词及疑点,小组成员互相监督。
激情要求:以为小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荣,以“全都会”为荣(全,即每个人、每个题)。
下面为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对比分析两图,探究以下问题。
长江三角洲气温和降水分布图松嫩平原气温和降水分布图1.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高低,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又有何差异?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生产差异的突出表现有哪些?究其原因是什么?四、展(10分钟)基础知识填空题随机抽人,口头展示;合作探究小组代表根据问题展示会点、疑点,其他小组质疑、挑战、补充;动作迅速,激情展示五、评(5分钟)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形成知识框架六、检(5分钟)当堂背诵、检验。
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一、什么是区域: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 、 和 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 ,人均耕地 ,生产规模 ,商品率,机械化难推广,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B .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C .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D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 .水稻土B .黄土C .紫色土D .黑土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田为主B .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C .一年两熟至三熟D .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 .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 .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6.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民居墙体厚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C.南方民居屋房檐宽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7.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若干平原组成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8.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9.下列粮食作物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的是()A.水稻B.小麦C.玉米D.大豆10.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11.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看法所有学者都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B.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时期的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C.区域发展的后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D.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12.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 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玉米、高粱、大豆、油菜 D.玉米、芝麻、甜菜、大豆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学年:高二学科:地理编号:B3-1-1-1 编制人:王海锁审核:高二地理组班级:姓名:小组:一、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习目标】1、联系生活的城市,归纳区域特征。
2、通过比较分析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分析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发展的差异;形成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导学过程】【预习导航】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它是人们在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__________特征.(2)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形状和边界;(3)内部的__________相对一致。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理环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30ºN附近,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大致位于43º~48ºN,地处我国__________中部气候条件______________,年降水量丰富,雨热同期,河湖密布______________,雨热同期,但___________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土地条件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______,多________,人均耕地_____,较______为肥沃的_____,多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矿产资源贫乏____________等资源丰富2、长江三江洲和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_____,此外还有______、_____等作物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作物熟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备注__________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____________工业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________基地。
(完整版)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制作:高二地理教研组审核人: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提问1.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都属于那种自然带。
2.举例说明我国的南北差异。
新课学习自主学习(预习案)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单位,它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划分出来的。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2.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_________、形状和__________。
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____________;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___________。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区域既是上一级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____ ___________。
4.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1)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__附近。
地处我国东部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Ⅰ的中部。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____________,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2)气候条件:长江三角洲属于___________气候。
松嫩平原属于_______ 气候。
(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耕地以__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
松嫩平原更低以________为主,土壤类型是__________。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________ 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3)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地理《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能归纳出区域的概念以及特点2.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3.能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其发展方向的影响4.能说出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主要环节知识归纳:阅读回答一、区域的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划分出来的。
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相同点:都是______(气候)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地形)区看教材图1.1和图1.2。
读两者的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情况,设问:(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一)地理环境的差异1.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 位于_____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_____________,长江的____ __附近;松嫩平原: 位于___ - __N附近,地处我国___________的中部。
2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_____________气候区,夏季___________,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_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较____,温暖季节____ 设问: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3.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______土为主,耕地多为_______,较为_________,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_______分布广泛,耕地多为_________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_________全国平均水平。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_________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__ __、__ _ 、等矿产。
全国2019年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导学案: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和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 .2.特征(1)具有一定的,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产生深刻的影响.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的差异(1) 位于北纬附近,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的入海口.(2) 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的中部.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要素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气候条件气候气候土地条件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为主,多为,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等矿产3.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生产活动的差异区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方式 耕作业、水产耕作类型旱地耕作业、业农业主要作物水稻、、棉花玉米、、春小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商业贸易落后重要的基地工业基地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技术水平: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自然条件: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______限制: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水稻具有单产高的优势地理条件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人口南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成为我国的、和棉花生产基地3.工商业发展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破碎,使粮食商品率____,粮仓”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棉花生产比不上________和华北平原.【思考导读】1.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骑楼”是在楼房前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环境的什么特点?3.南米北面体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条件有哪些?【尝试练习】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良,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1~2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5题.3.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点状分布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B.光照C.水源D.土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荣昌仁义中学李秀利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走近荣昌】之“早期的我”
1.位置境域
荣昌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
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o17山水棠城′~105o44′、北纬29o15′~29o41′之间。
2.地形地貌
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
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中有螺罐山,北有铜
鼓山,最低处在东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
地势
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起伏不大、相对平
坦。
3.气候特征
荣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年总积温6482℃,无霜期327天以上。
4.自然资源
荣昌区土种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
四大土类及六个亚类。
水能径流量 3.25亿m3,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以濑溪河流域最广。
矿产资
源有煤炭、天然气、陶土、荣昌区全景图页岩、石
【你知道吗?】
1.据材料分析,为什么早期荣昌选址在昌州,以莲花广场为中心?
2.早期荣昌生产力水平如何?
3.以何种生产、生活方式为主?
(可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
灰岩、建材砂岩、石英岩和矿泉水等。
建筑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农业社会的我”
荣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盛产茶叶、蚕桑、生姜等。
畜禽类主要有
猪、羊、鹅,其中荣昌猪为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
大名猪之一。
农业产业呈现“南竹、北畜、中蚕桑,东园、
西茶、规模猪”的规模化产业格局。
【咱们合作吧!!!】
1.促使荣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荣昌区种植水稻有哪些优势条件?
3.形成了哪些特色农业?
4.发展后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土地肥力、人均耕地、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工业社会的我”
荣昌区特色产业众多。
除畜牧产业优势独特之 1.为何板桥荣昌工业集中在板桥工业
外,夏布、折扇、茶叶、陶器等传统产业历史悠久。
荣昌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是全国最大的红碎茶出口基地。
荣昌区地处重庆的西大门,地处川、渝、黔“西三角”,“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距重庆88公里,距成都246公里。
“米”字型公路网络辐射巴渝、
四川、云贵、甘陕等地区。
实现一小时重庆、一小
时港口,即将实现半小时机场。
有“老成渝公路”
“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潼
荣高速”等交通路线经过,正在筹备修建荣昌机场。
区?
2.是哪些因素的改变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走近荣昌】之“正在转变的我”
【政府要我这样做呀!!!】
国务院关于同意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国函﹝2019﹞47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你关于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荣昌同意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产业向哪个方向进行转型?
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的政策,
二、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后规划面
积为17.05平方公里,由5个区块组成……
……
五、要加强领导和管理,积极探索和完善促进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努力提升荣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
2019年2月28日2.如果你是曹清尧书记,在引进企业时,会选择哪些产业?
【走近荣昌】之“我的猪文化如何发展”
荣昌猪品种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勤劳聪明的荣昌人民选育而成。
以其适应性强、
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肉质
优良、鬃白质好等优良特性而驰名中外。
1957年,荣昌猪被载入英国出版的《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成为国际公认的宝贵猪种资源。
经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评审,荣昌猪以其"瘦肉率高、白色、特定遗传性状",农业部在"七五"规划中把荣昌猪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优
良地方猪种。
又于2019年8月农业部确定其为全
国保护的19个猪品种资源之一。
2019年农业部又将重庆市种猪场定为国家级荣昌猪资源场。
1.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在荣昌的四个发展阶段,饲养荣昌猪的方式和规模有何不同?
2.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下,该如何保护荣昌的猪文化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