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工业控制领域,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不同场景下对温度精确控制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该系统通过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结合温度传感器与执行机构,实现了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其具备成本低、开发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51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如加热器、制冷器等)、电源模块等。
其中,温度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工作,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调节;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供电。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单片机程序与上位机监控软件。
单片机程序负责实时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机构,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精确控制。
上位机监控软件则负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方便用户进行监控与操作。
三、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温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硬件设备与51单片机进行连接。
具体连接方式根据硬件设备的接口类型而定,一般采用串口、并口或GPIO口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需进行硬件设备的调试与测试,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软件编程编写51单片机的程序,实现温度的实时采集、数据处理、控制输出等功能。
程序采用C语言编写,易于阅读与维护。
同时,需编写上位机监控软件,实现与单片机的通信、数据展示、控制指令发送等功能。
3. 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后,需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
首先,对单片机程序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确采集温度数据、输出控制信号。
其次,对上位机监控软件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与单片机正常通信、实时显示环境温度及控制状态。
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联调,测试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试,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与精确控制。
基于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器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长春科技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基于51单片机智能温度控制器系统设计摘要温度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参数之一,对温度的精确测量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以AT89S51单片机为处理核心进行了智能温度监控系统的下位机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法。
该设计使用DS18B20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进行多点测温,通过RS232串口实现单片机与PC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各温度点的实时测温及根据上位机的温度设定值完成对其中一点温度的控制。
此系统具有测温电路简单、连接方便、转换速度快、为上位机监控部分可实时传送温度信号、控制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AT89S51;智能温度测量控制;DS18B20;RS232Abstract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familiar parameters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daily life. Therefor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under-bit machine of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the 89S51 SCM as the processing core. It elaborat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method in detail. The system uses the DS18B20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to measure multi-point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RS232 serial port it can exchange data between the SCM and PC.Each point of temperature can be measured on time and one point of it can be controlled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settings transmittd by up-bit machine. Based on the advantages that this system has the sim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circuit, the convenient connection, the quick change speed, the real-time transmission of temperature signals for up-bit machine, the high precision control , therefore, it will have very good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 AT89S51; multi-point temperature measure and control; DS18B20; RS232引言1.现代社会中,温度控制的应用越来越多。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温度控制系统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一些需要精确控制温度的场合,如实验室、医疗设备和工业生产等领域,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为主题,探讨其原理、设计要点和实现方法。
一、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温度,然后将温度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执行器实现温度的调节。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器模块。
1. 温度传感器模块温度传感器模块主要用于感知环境的温度,并将温度值转换成电信号。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敏电阻、热敏电偶和数字温度传感器等,其中热敏电阻是最常用的一种。
2.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是整个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温度信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控制模块会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51单片机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控制器,可以实现控制模块的功能。
3. 执行器模块执行器模块根据控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关设备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常用的执行器有继电器、电磁阀和电动机等。
二、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因素,并确保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的兼容性。
2. 控制算法的设计根据温度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常用的控制算法有比例控制、比例积分控制和模糊控制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算法。
3. 控制信号的输出根据控制算法的结果,设计合适的控制信号输出电路。
控制信号的输出电路需要考虑到执行器的工作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信号能够正常控制执行器的工作状态。
4. 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单片机基于51单片机温度控制设计简介

单片机基于51单片机温度控制设计简介一、引言本文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设计,其中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
温度控制是工业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冷库、温室、恒温水槽等。
本文所介绍的温度控制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二、硬件设计1.传感器部分本设计采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其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数字信号,与51单片机通信采用单总线方式。
2.控制部分本设计采用继电器控制加热器的开关,继电器的控制信号由51单片机输出。
同时,为了保证控制精度,本设计采用PID控制算法,其中P、I、D系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显示部分本设计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可显示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
4.电源部分本设计采用12V直流电源供电,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继电器的电流较大,因此需要采用稳压电源。
三、软件设计1.初始化在程序开始运行时,需要对各个模块进行初始化,包括DS18B20传感器、LCD1602液晶显示屏和PID控制器等。
2.采集温度程序需要不断地采集温度,通过DS18B20传感器获取当前温度值,并将其显示在LCD1602液晶显示屏上。
3.控制加热器根据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差值,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从而控制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4.调整PID参数为了保证控制精度,需要不断地调整PID控制算法中的P、I、D系数,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
四、总结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设计,可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具有应用广泛、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本文所介绍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可供读者参考和借鉴,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涉及到家电、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51单片机以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和易用性,成为温度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核心部件。
本文将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环境温度,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以达到恒温的目的。
系统主要由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加热/制冷设备及电源等部分组成。
三、硬件设计1. 温度传感器: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
2. 51单片机:选用功能强大的51系列单片机,具备丰富的IO口资源,可实现与温度传感器、加热/制冷设备的通信和控制。
3. 加热/制冷设备: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加热或制冷设备,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实现温度的调节。
4. 电源: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软件设计1. 初始化:对51单片机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IO口配置、中断设置等。
2. 数据采集: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并转化为数字信号。
3. 温度控制算法:根据设定的温度阈值和实际温度值,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输出控制量,控制加热/制冷设备的工作状态。
4. 显示与通信:通过LCD或LED等显示设备实时显示当前温度和设定温度,同时可通过串口通信实现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
五、系统实现1. 电路连接:将温度传感器、51单片机、加热/制冷设备及电源等部分进行电路连接,确保各部分正常工作。
2. 编程与调试:使用C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温度控制算法、数据采集、显示与通信等功能。
通过仿真软件进行程序调试,确保系统功能正常。
3. 系统测试:在实际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测试,观察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表现,如温度波动、设备故障等。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六、结论本文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温度控制系统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空调、冰箱、温室等。
本文基于51单片机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温度在一些合适的范围内。
一、系统功能设计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温度采集: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温度数据;2.温度显示: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显示在液晶屏上,方便用户查看;3.温度控制:当环境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系统将自动启动风扇或制冷装置来降低温度;4.温度报警:当环境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系统将通过报警器发出警报。
二、系统硬件设计1.51单片机2.LM35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温度数据;3.ADC0804模数转换芯片:将LM35传感器输出的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信号;4.LCD1602液晶屏:用于显示温度数据和系统状态;5. Buzzer报警器:用于发出警报;6.风扇或制冷装置:用于降低温度。
三、系统软件设计1.初始化:设置各个硬件模块的工作模式和初始化参数;2.温度采集:通过ADC0804芯片将LM35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3.温度显示:将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温度值,并通过LCD1602液晶屏显示;4.温度控制:根据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判断当前温度是否超过范围,若超过则启动风扇或制冷装置进行温度控制;5. 温度报警:当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通过Buzzer报警器发出声音警报;6.系统循环:以上功能通过循环执行,实现实时监控和控制。
四、系统流程图软件设计流程如下所示:```开始初始化系统循环执行以下步骤:采集温度数据显示温度数据温度控制判断温度报警判断结束```五、系统总结本文基于51单片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通过温度采集、显示、控制和报警功能,实现了温度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温室等环境的温度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系统展望本系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扩展,例如添加温度传感器的校准功能,提高温度采集的精度;增加温度曲线图显示功能,方便用户了解温度变化趋势;引入无线通信模块,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和控制温度等。
基于 51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 51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单片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温度控制系统是其重要的应用之一。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升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本文将讨论基于 51 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原理1. 温度传感器原理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元件,用于感知环境温度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电偶、热敏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本系统选择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温度特性,通过材料的电阻、电压、电流等参数的变化来测量温度。
2. 控制系统原理温度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器,它根据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信号进行逻辑判断,然后控制执行元件(如风扇、加热器等)来调节环境温度。
基于 51 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使用自身的算法进行温度控制,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元件,从而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硬件设计1. 单片机选型本系统选择 51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考虑到其成本低、易于编程和广泛的开发工具支持等优点。
常用的型号包括 STC89C51、AT89S51 等。
2. 温度传感器选型温度传感器的选型最终决定了系统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
选择适合的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如 LM35、DS18B20 等,其精度、响应时间、成本等因素需综合考虑。
3. 控制元件选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执行元件,比如风扇、加热器、制冷器等,用于实现温度控制目标。
四、系统软件设计1. 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控制算法,通过对温度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根据设定的温度范围和控制策略来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
经典的控制算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
2. 硬件与软件接口设计单片机与传感器、执行元件之间的接口设计尤为重要,应当保证稳定可靠的通信。
《2024年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精确性和稳定性对于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设计旨在以51单片机为基础,构建一个可靠且高效地温度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能广泛用于家电、工业和医疗等场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系统概述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模块、执行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传感器模块负责实时检测环境温度,执行器模块根据单片机的指令调整环境温度,单片机控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处理并发出控制指令,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三、硬件设计1. 传感器模块设计:采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实时检测环境温度并转换为电信号。
2. 执行器模块设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加热或制冷设备作为执行器,接收单片机的控制指令,调整环境温度。
3. 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以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编程实现温度的实时检测、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发出。
同时,为了方便程序的更新和维护,采用串口通信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
4. 电源模块设计: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可采用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通过电源电路进行转换和稳定处理。
四、软件设计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单片机的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易于阅读和维护。
主要功能包括:初始化系统、读取传感器数据、处理数据、发出控制指令以及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互。
程序采用中断方式读取传感器数据,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同时,通过PID控制算法对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五、系统实现1. 系统初始化:单片机上电后,首先进行系统初始化,包括配置时钟、初始化串口等。
2. 数据读取:单片机通过读取传感器模块的数据,获取当前环境温度。
3. 数据处理:单片机对读取的温湿度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转换等操作,得到准确的温度值。
4. 控制指令发出:单片机根据处理后的温度值与设定值的比较结果,发出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器模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恒温炉、仓库储藏、花卉种植、小型温室等领域都对温度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对其加以检测和控制。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是将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放大后送至远端A/D转换器,最后单片机对A/D转换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模拟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损耗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导致测量的温度精度不高。
文中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美国Dallas公司最新推出的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l8820测量温度,单片机处理后对温度进行控制,并将温度显示在LCDl602上,还可通过按键设置温度上下限值实现温度超限报警等功能。
1 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多功能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系统由六部分组成:控制核心部分、温度数据采集部分、加热装置控制部分、液晶显示部分、按键输入部分和报警提示部分。
单片机启动温度采集电路完成温度的一次转换,然后读出转换后的数字量并转化成当前的温度呈现在显示模块中,并将当前的温度与通过按键输入电路设定的保持恒温度数进行比较,以实现温度的控制。
还可以通过按键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值以实现超温或低温报警提示功能。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要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达到0.1℃。
1.1 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采用蜂鸣器作为发声装置,当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值或低于下限值,给蜂鸣器送周期为1s,占空比为50%的方波,报警的时间可以持续1分钟或等待按键解除报警,这由软件控制实现。
1.2 按键电路
采用2×3的小键盘,键盘的识别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行扫描法和行反转法。
两种方法都要注意消除按键的抖动。
文中采用行扫描法并做成子程序,出口参数为按键的键值。
定义键K1设置TH,K2设置TL,K3调高TH或TL,K4调低TH或TL,K5对TH或TL的数值进行确认。
1.3 温度检测电路
温度检测电路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DSl8820,它与单片机相连只需要3线,减少了外部的硬件电路。
DSl8820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测温的范围为-55~125℃,最大分辨率可以达到0.0625℃; (2)电源电压范围为3.0~5.5V; (3)供电模式:寄生供电和外部供电; (4)封装形式有两种:3脚的TO-92封装和8脚的SOIC封装; (5)可编程的温度转换分辨率,分辨率为9~12位(包括1位符号位),由配置寄存器决定具体位数,配置寄存器的格式如表1所示。
其中RlR0是用来设定分辨率的,分辨率的定义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分辨率设定得越高,温度转换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应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本文中选取12位分辨率,每隔1秒检测一次温度。
12位分辨率的温度数据值格式如下:
当S=0表示测得的温度为正值,当S=l表示测得的温度为负值。
1.3.1 DSl8820的存储器结构
DSl8820的存储器有高速暂存RAM和非易失性电擦写EEPROM。
高速暂存RAM的内容从低
字节到高字节9个字节依次为:温度LSB、温度MSB、高温限值字节TH、低温限值字节TL、配置寄存器、保留、保留、保留,最后一个字节是前8个字节的CRC码。
EEPROM用来存储TH 和TL。
1.3.2 温度数据的处理方法
从DSl8820读出的两个字节的二进制值温度必须先转换成十进制数值,然后才能将其ASCII码送往LCDl602显示。
12位的分辨率,温度是以0.0625步进的,由于两个字节的温度采用补码表示,所以先判断读出温度的最高位是0还是1,即判断是正温还是负温,然后对其求补码转化成正温,之后将高字节的低4位和低字节的高4位组成一个字节,这个字节的二进制值不断除以10得出的余数即为温度值的个、十、百位值。
若读出的温度数值是负数,显示处理时,在温度数的前面人为显示负号即可。
对小数部分的温度只需将低字节的低4位乘以0.0625,然后对乘积取其小数点后的一位数即可。
1.3.3 DSl8820的控制步骤
(1)首先对DSl8820进行复位。
由单片机将数据线DQ拉至低电平480-960 μs,然后将DQ拉高15-60 μs,以便单片机检测到DSl8820送来的低电平响应。
然后检测DQ,若DQ仍然为高电平,则复位操作失败,可采用循环的方式再次对其进行复位;若DQ为低电平,则复位操作成功。
(2)DSl8820的ROM操作命令。
DSl8820复位后,主机可以发器件ROM的操作命令如读ROM[33H]、匹配ROM[55H]、跳过ROM[0CCH],报警搜索[4EH]等。
在单点总线的情况下,可发跳过ROM[0CCH]操作命令,以节省时间。
另外,文中有报警的功能,温度转换后还需要发报警搜索命令,该命令会将最近一次测得的温度值T与高速RAM中的TH或TL作比较,若T>TH 或T
(3)DSl8820的存储器操作命令。
如启动温度转换命令[44H],写入命令[4EH](写入该命令后,紧接着要写入报警上限TH,报警下限TL及配置寄存器字节),读暂存器RAM的内容命令[0BEH](读取将从第一个字节开始一直到第9个字节结束,如仅需要部分字节,主机可以在合适的时刻发复位命令来终止读取)及复制命令[48H](把暂存器RAM的第2、3、4字节转存到DSl8820的EEROM中)等。
(4)DSl8820的ROM或RAM操作的总线读写时序。
对于读时序,首先将DQ拉低并延时1-15μs以内(延时时间不能太长),然后将DQ拉高并延时几个μs后再读取DQ的值,读完一位后需要延时45 μs以上才能读取下一位;对于写时序,先将DQ拉低10-15μs,接着向总线写入数据并延时50μs以上,最后将DQ拉高1μs以上再进行下一位的写入。
1.4 液晶显示模块
采用的是长沙太阳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SMCl602A。
1.4.1 主要技术参数
芯片的工作电压4.5~5.5V,能显示两行,每行显示16个字符,字符的大小为2.95×4.35mm。
1.4.2 接口信号说明
除电压、背光引脚及8个I/O引脚外,主要的控制引脚还有数据/命令选择RS引脚,该引脚为高电平时表示I/O引脚出现的是数据,该引脚为低电平时表示I/O引脚出现的是命令;读/写选择引脚及使能引脚E(该引脚为高电平时对SMCl602A的操作才有效)。
1.4.3 指令说明
(1)初始化设置 a.显示模式设置。
指令码:00111000b,用于设置16×2显示,5×7点阵。
b.显示开/关及光标设置。
二进制指令码:00000DCB中D位用来控制显示开或关,C位用来控制显示光标,B位控制光标是否闪烁。
二进制指令码:000001NS中N 位控制读写一个数据后地址指针和光标加或减1,S位控制字符的移动。
c.数据指针设
置。
指令码:80H+地址码(0-27H,40H-67H)用于设置数据指针。
(2)其他设置。
如指令码01H:显示清屏且数据指针清零。
1.4.4 LCDl602的初始化步骤
(1)延时15ms,写指令38H(不检测忙信号); (2)延时5ms,写指令38H(不检测忙信号),上述过程执行两遍,后面的过程每次写指令、读/写数据之前均需要检测忙信号; (3)写指令38H:显示模式设置; (4)写指令08H:关闭显示; (5)写指令0lH:清屏且数据指针清零; (6)写指令06H:字符不移动,光标和指针加1; (7)写指令0FH:显示开,光标闪烁。
1.5 恒温保持控制模块
选用6V固态继电器作为开关器件,通过控制其断与通的时序从而控制加热器件的工作时长,以实现样品的恒温保持功能。
2 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该系统的主要电路原理图。
系统中使用USB口提供5V电源的电路;使用RS232串口通过P3.0和P3.1烧写程序的电路;以及使用继电器控制的恒温保持电路等在原理图中并未画出。
3 系统的软件设计
系统总的流程图。
系统程序主要有主程序和LCDl602初始化子程序及读写时序子程序、DSl8820复位及读写时序子程序、键盘扫描子程序、温度数据处理子程序等构成。
4 程序的编辑及调试
编程语言可以采用汇编语言,也可以采用C51语言。
本文采用汇编语言,使用Keil C 软件新建一个工程,然后新建一个文件输入源程序并保存成.asm格式,并将该源文件添加到刚刚新建的工程,随后编译链接后生成十六进制文件(.HEX),最后使用烧写软件stc-isp-v3.9l通过RS232串口将十六进制文件烧写进单片机的Flash中运行程序即可。
5 结论
本文设计的多功能温度控制器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实验表明,对温度的控制精度达到了0.1℃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