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醇酚醛羧酸酯

合集下载

羧酸酯知识点总结

羧酸酯知识点总结

羧酸酯知识点总结一、羧酸酯的定义和结构羧酸酯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和醇基(-OH)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羧基与醇基通过酯键相连接。

一般而言,羧酸酯的结构可表示为R-COO-R',其中R和R'分别代表烴基、芳基等有机基团。

根据R和R'的不同,羧酸酯可以分为脂肪族、芳香族等不同类型。

二、羧酸酯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一般情况下,羧酸酯为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具有挥发性。

其密度、沸点、燃点等物理性质随着具体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化学性质:羧酸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降解。

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酸解反应,生成相应的羧酸和醇;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醇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三、羧酸酯的合成方法羧酸酯的合成方法较为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酸酯化反应:将酸与醇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反应,生成酯。

这是一种常见的合成方法,适用于各种酸醇组合。

2. 酸氯醯化反应:将羧酸与氯化酰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酸氯酯,再与醇反应生成酯。

3. 酮酯偶合反应:将醇与醛通过酮酯偶联反应生成酯。

这是一种较有机的合成方法,适用于含有活性氢的醇与含有活性羰基的醛之间的反应。

四、羧酸酯的应用由于羧酸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挥发性和溶解性,并且易于合成,因此在工业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常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剂:羧酸酯可以作为润滑剂的添加剂,改善润滑效果,降低摩擦系数。

2. 塑料助剂:羧酸酯可用作塑料助剂,改善塑料的柔韧性、透明性和耐热性。

3. 香料:羧酸酯具有愉悦的香味,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作为香精的原料。

4. 药物:许多药物中含有羧酸酯结构,如阿司匹林等。

总之,羧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其结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掌握其在化工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2讲 醇酚醛羧酸酯 (学生)

第2讲 醇酚醛羧酸酯 (学生)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II 2.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II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I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I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III一、醇1.醇的结构与通式(1)概念:醇是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或者说醇是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到的化合物。

(2)通式:饱和一元醇的通式为C n H2n+1OH,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3)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脂肪醇、芳香醇。

2)按羟基数目分:一元醇、多元醇。

2.醇的物理性质(1)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的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道。

(2)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1)1~3个碳原子: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2)4~11个碳原子:油状液体,可以部分溶于水;3)12个碳原子以上:无色无味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3)醇的沸点变化规律: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2)醇碳原子数越多。

沸点越高。

3)对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的沸点。

(4)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小。

考纲要求基础梳理(1)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联系1)官能团:羟基 —OH2)C —O 断裂脱掉羟基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C —H 断裂脱掉 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此外醇还能发生氧化反应。

(2)消去反应分子内脱水:RH C CH 2HOHRC HCH 2+H 2O对与消去反应的注意:1)反应温度:醇的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应该是将温度快速升到并控制在170℃。

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醚:+H 2OH 3CH 2COH CH 3H 2COH+C 2H 5OC 2H 52)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比较:两者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卤代烃是氢氧化钠醇溶液,而醇是浓硫酸,170℃。

知识点5_醇_酚_醛 2

知识点5_醇_酚_醛 2

知识点5 醇 酚 醛问题1 醇、酚、醛的概况1、醇概况(1) 官能团:—OH (醇羟基);通式: C n H 2n+2O (一元醇 / 烷基醚);代表物: CH 3CH 2OH(2) 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

(3)物理性质(乙醇):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

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2、酚概况(1) 官能团:—OH (酚羟基);通式:C n H 2n-6O (芳香醇 / 酚 / 芳香醚)(2)物理性质: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但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往往是粉红色的,这是由于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致。

具有特殊的气味,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有毒、有强烈腐蚀性(用酒精洗)。

3、醛概况(1)官能团:醛基(—CHO)、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醛/酮)(2)结构特点:醛基或羰基碳原子伸出的各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3)物理性质(乙醛):无色无味,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易燃,能跟水,乙醇等互溶。

问题2醇、酚、醛的氧化规律1、醇的氧化(去H 氧化)(1)条件—O 2/Cu △ 或CuO [>CH-OH ,去H 氧化为>C=O](2)举例: 2、醛的氧化(得O 氧化)(2)反应(1醛+2氧化剂) 2CH 3CH 2OH +O 2 2CH 3CHO +2H 2O Cu△CH CH OH +CuO CH CHO +H O+Cu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水浴CH 3CHO +2 Cu(OH)2 CH 3COOH+ Cu 2O ↓(砖红) + 2 H 2O △注:① R-CHO ~2Ag HCHO ~4Ag② 发生银镜反应—醛类、葡萄糖、麦芽糖、甲酸及其化合物(3)实验操作银镜反应: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羧酸 酯知识点总结

羧酸 酯知识点总结

羧酸酯知识点总结一、羧酸酯的结构和性质1. 结构羧酸酯是羧酸和醇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其一般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R和R'分别表示有机基团,可以是脂肪族和芳香族的烷基、烯基、炔基等。

羧酸酯中含有极性的羧酸官能团和非极性的烃基团,因此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和疏水性,这种结构使得羧酸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

2. 性质羧酸酯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溶解性:由于羧酸酯中同时含有极性和非极性官能团,因此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一般来说,具有较长碳链的羧酸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短链羧酸酯在水中溶解度更高。

(2)稳定性:羧酸酯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加热反应而不发生分解。

这一点使得羧酸酯在有机合成中,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中得到广泛应用。

(3)反应活性:羧酸酯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可以与醇、胺、酚等发生缩合、酯化、酰胺化等反应,生成酯、酰胺等化合物。

此外,羧酸酯还可以发生与金属、碱金属等离子的络合反应,形成稳定的金属盐。

(4)氧化性:羧酸酯中的羧酸基团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酸醛、醛等化合物。

这一特性使得羧酸酯在有机合成中可以作为氧化剂使用。

(5)酸碱性:羧酸酯中的羧基团可以发生酸碱反应,生成羧酸或羧酸盐。

这种酸碱性质使得羧酸酯在催化剂、氢离子载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由于羧酸酯具有上述特殊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使得其在有机合成、医药、香料、染料、聚合物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羧酸酯的合成方法羧酸酯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底物和条件,可采用醇缩合法、酸催化酯化法、酸催化酯缩合法、催化剂法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分别对各种合成方法进行介绍。

1. 醇缩合法醇缩合法是羧酸酯的常见合成方法之一,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羧酸和醇经缩合反应得到对应的羧酸酯。

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醇醛酮羧酸酯知识归纳

醇醛酮羧酸酯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醇类、醛酮、羧酸、酯类的性质1、醇类:饱和一元脂肪醇:C n H 2n+2O 2①醇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醇钠和氢气: ②醇催化氧化生成(伯醇、仲醇)醛或酮(叔醇,季醇不能发生这种反应):HC O HH H+ CuOHCH O+ Cu + H2ORC O HH H+ CuORCH O+ Cu + H2OR 1C R 2HO H+ CuOR 1CR 2O + Cu + H2O2、醛酮:饱和一元脂肪醛酮:C n H 2n O ①醛氧化成羧酸(酮不能发生这种反应):②醛加氢还原成伯醇或仲醇,酮加氢还原成叔醇:3、羧酸:饱和一元脂肪酸:C n H 2n O 2 ①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②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油脂:4、饱和一元脂肪酯:C n H 2n O 2 ①酯在酸催化、碱催化下水解:2 R C H 2O H 2 Na 2 R C H 2ONaH 2↑++RCH O+2Cu(OH)2RCO H O +Cu 2O + H2ORCH O +2[Ag(NH3)2]OHRCO H O +2Ag + 4NH3 + H 2OR 1CO H O+RCOOC H 2R 1+ H 2OR1C H 2O H浓硫酸CH 2O HCH O H CH 2O H 3 RCO H O +C H 2OC H OC H 2ORC OR C O R CO 浓硫酸+ 3H 2O RCH O +H 2RC H 2O HR1CR 2O +H 2R 1C HR 2O H②油脂在酸催化、酶催化和碱催化下水解:注意转化关系:R C H2O HO2H2R C HOR C O HOO浓硫酸R C OOC H2RR C H2X OH-R1C O HO+R C OOC H2R1+ H2O R1C H2O HH+R1C ONaO+R C OOC H2R1+ NaOHR1C H2O HCH2O HCH O HCH2O H3 R C O HO+C H2OC HOC H2OR COR COR CO+ 3H2OH+或酶CH2O HCH O HCH2O H3 R C ONaO+C H2OC HOC H2OR COR COR CO+ 3NaOH。

(完整word版)酯 羧酸的说课稿(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酯 羧酸的说课稿(word文档良心出品)

羧酸、酯说课稿茚旺高中方少燕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卤代烃、醇、酚、醛类之后的又一类烃的衍生物,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

学好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与深化,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酯类奠定基础。

学好本节知识,能综合运用烃及烃的衍生物知识解决一些常见的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比较,酯化反应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节课教学程序基本上采用与教材一致的顺序完成,对乙酸的性质,补充了实验内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三、重难点突破对于乙酸的化学性质,先通过分析结构式,了解断键方式,继而得出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对于乙酸的酸性,让学生回顾酸的通性,由于乙酸也是一种酸,从而得出乙酸作为酸所具有的性质。

对于乙酸、碳酸、苯酚酸性的比较,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比较实验方案的优劣,得出他们酸性强弱。

羧酸、酯、酚、醛、酮

羧酸、酯、酚、醛、酮

在可逆反应中,若改变化学平衡的条件,平衡会向 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H3COOH 如:
CH3COO- + H+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
若此时中和掉H+离子,则H+浓度降低,平衡要削弱这 种改变,所以,平衡会向右移动,即继续电离出H+。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实验中,如果 要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提高乙酸乙醋产率措施有: 1.由于乙酸乙酯沸点比乙酸、乙醇低,因此从反应物中 不断蒸出乙酸乙酯,可提高其产率; 2.使用过量的乙醇,可提高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产率。 3.使用浓H2SO4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
OH [O]
O
=
2、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 水混溶。苯酚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苯酚
冷水
浑浊
加热
3、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O
=
澄清
冷却
浑浊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7、酸和醇酯化反应的类型
①一元有机羧酸与一元醇。如:
CH3COOH + HOCH3
浓H2SO4
②无机含氧酸与一元醇。如:
CH3COOCH3 + H2O 乙酸甲酯 C2H5O—NO2 + H2O 硝酸乙酯
O
C2H5OH + HO—NO2
浓H2SO4
③一元酸与二元醇或多元醇。如:
浓H2SO4
CH 2 O CH 2 O C C O CH 3 CH 3

高二化学酚、醛、羧酸、酯预习提纲 (2)

高二化学酚、醛、羧酸、酯预习提纲 (2)

第三章烃的衍生物(预习提纲)第一节酚(1)在下列物质中,①CH3OH ②CH2===CH—CH2OH属于脂肪醇的是;属于芳香醇的是;属于一元醇的是;属于二元醇的是,属于饱和醇的是。

(2)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Na与乙醇反应:。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③乙醇的消去反应:。

④乙醇生成溴乙烷的反应:。

一、酚二、苯酚1.分子组成与结构2.物理性质苯酚为 色晶体,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呈 色,有特殊气味,对皮肤有腐蚀性,熔点为43℃,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 g ,温度高于 时,能与水混溶,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1)苯酚的酸性:化学方程式为:分别与盐酸和 CO 2反应生成说明苯酚酸性比盐酸和H 2CO 3的(2)取代反应:(3)显色反应:1.关于苯酚的认识错误的是()2.一些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瓶子上贴有“危险”警告标签以警示使用者。

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签,则实验室对盛装苯酚的试剂瓶应贴上的标签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3.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连线。

4.下列两题都有上、下两栏,上栏中有一项跟下栏中四项相关,请把上栏中的这一项和下栏中根本不相关的一项选出,将字母和序号填入空位。

(1)上栏A.苯B.苯酚C.乙醇下栏①具有酸性②常温下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③有特殊气味,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④能跟金属钠反应⑤能跟溴水反应上栏________,下栏________。

(2)上栏A.苯酚B.盐酸C.苯甲醇下栏①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②微弱电离③酸性极弱④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⑤与氯化铁溶液混合显紫色上栏________,下栏________。

第二节 醛(1)葡萄糖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葡萄糖的特征反应有:①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产生 色沉淀;②在碱性加热条件下,能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 。

(2)①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醛基上的碳氧双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HX、HCN、NH3、氨的衍生 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但不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这一点与碳碳双键 的加成不同.加成的通式可表示为:
1)催化加氢: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通式:
例如:
2)与HCN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以被用来增长碳链.
3)受碳氧双键的影响,醛、酮分子中的α-H活性增强,一定条件下,
在一个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苯酚观察现象 :混浊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变澄清 向一支盛有苯酚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向另一支苯酚钠 溶液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 观察描述现象:溶液又重新变浑浊。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由上述实验 可以看出苯酚的酸性要比H2CO3的酸性要弱。注意酸性的强弱 有:H2CO3>苯酚>HCO3-,所依苯酚可以与Na2CO3发生反应,同时 苯酚钠与CO2,H2O反应时,无论CO2是否过量,均生成NaHCO3, 而不能生成Na2CO3。 (2)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向苯酚稀溶液中加入浓溴水,既不需要加热,也不用催化剂, 立即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很灵 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苯酚还可以与硝酸、硫酸发生取代反应,苯酚发生硝化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第二讲 醇酚醛羧酸酯
考纲要求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
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II 2.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
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理性质 (1)甲酸
俗称蚁酸,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蚀性,能跟水混溶. (2)乙酸(CH3COOH),俗称冰醋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
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3)乙二酸
俗称草酸,它是没有颜色的透明晶体,能溶于水或乙醇.
(4)沸点比相应的醇的沸点要高;碳原子数目小于4的羧酸可以与水互
RCOONa+R'OH 2)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可逆
3)甲酸某酯
中,含有醛基,表现还原性,能和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拓展】酯的醇解
在酸或醇钠的催化下,只还可以发生醇解反应:
这个反应又称酯交换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
经典例题
【例 乙醇的熔沸点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熔沸点高的主要原 1】 因是
4.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造酚醛塑料(俗称电木)、
合成纤维(如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粗制的苯酚可用于环境消 毒。纯净的苯酚可配成洗剂和软膏,有杀菌和止痛效用。药皂中也掺入 少量的苯酚。
三、醛
1.醛的结构和通式 (1)醛是由烃基与醛基(
)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其官能团为醛基,可写成
饱和一元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3)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脂肪醇、芳香醇。
2)按羟基数目分:一元醇、多元醇。 2.醇的物理性质 (1)低级的饱和一元醇为无色的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的味
道。 (2)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
1)1~3个碳原子:无色中性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辛辣味道; 2)4~11个碳原子:油状液体,可以部分溶于水; 3)12个碳原子以上:无色无味蜡状固体,难溶于水。 (3)醇的沸点变化规律: 1)同碳原子数醇,羟基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2)醇碳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 3)对于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
烃的沸点。 (4)醇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小。
3.醇的化学性质 (1)醇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联系
1)官能团:羟基 —OH 2)C—O断裂脱掉羟基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C—H断裂脱掉
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此外醇还能发生氧化反应。 (2)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
对与消去反应的注意: 1)反应温度:醇的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应该是将温度快速升到并
R-COOH + Cu2O↓ + 2H2O 5)醛类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4.醛的重要代表
(1)甲醛的结构
分子式:CH2O 结构简式:HCHO
结构式:
物理性质:甲醛又称蚁醛,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易溶于水.它的化学性质除了醛的通性外,需要注意1mol甲醛
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4mol的Ag.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
原料.35%~40%的甲醛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常用来浸泡尸体.
(2)乙醛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
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可 由乙醇氧化得到.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制备乙酸、丁 醇、乙酸乙酯等. (3)苯甲醛
有杏仁味的液体,工业上称为苦杏仁油.它与糖结合存在于杏 仁、桃仁等果实的种子中.
>HCO32(2)酯化反应:
1)概念:酸跟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此概念中,酸既可 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如HNO3;
2)反应原理:
五、酯
1.酯的结构 (1)酯是羧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被烃氧基取代后的产物.酯是一种羧酸
衍生物,其分子由酰基与烃氧基相连而组成. (2)羧酸酯的分子通式为
.分子式相同的羧酸、酯、羟基醛、羟基酮是同分异构体. 2.羧酸酯的物理性质
4)与碱反应:2CH3COOH+Cu(OH)2→(CH3COO)2Cu+2H2O
(CH3COO)2Cu易溶于水 5)与盐(Na2CO3)反应:2CH3COOH+
CO32-→2CH3COO-+CO2↑
+H2O
根据已有知识及上述和盐反应情况,可总结出如下酸性强弱
顺序:
HCl>CH3COOH>H2CO3>
分子中有α-H的醛或者酮会发生自身加成反应.
例如:
可以连续反应:
(2)醛的氧化反应 1)易燃烧 2)催化氧化
3)被银氨溶液氧化: R-CHO + Ag(NH3)2OH
R-COONH4+2Ag↓+3NH3+H2O 4)被新制氢氧化铜氧化(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为常见的弱氧化
剂,这两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 R-CHO +2Cu(OH)2
物理性质和用途: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沸点198℃,熔 点-11.5℃,密度是1.109g/mL,易溶于水和乙醇,它的水溶液凝 固点很低,可用作内燃机的抗冻剂。同时也是制造涤纶的重要原 料。 (3)丙三醇: 分子式:C3H8O3;结构简式: 物理性质和用途:俗称甘油,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密度是 1.261g/mL,沸点是290℃。它的吸湿性强,能跟水、酒精以任意 比混溶,它的水溶液的凝固点很低。甘油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造 硝化甘油(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同时可以作为治疗心绞痛 的药物的主要成分之一)。还用于制造油墨、印泥、日化产品、 用于加工皮革,用作防冻剂和润滑剂等。
或—CHO,但是不能携程—COH.且醛基一定位于主链的末端. (2)醛类按所含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 (3)一元醛的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nH2n+1—CHO(或
CnH2nO),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2.醛类的物理性质 醛类除了甲醛是气体外,其余醛类都是无色液体或是固体.醛类的熔沸 点随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3.醛类的化学性质 (1)醛的加成反应
溶,随着碳链的增长,溶解度迅速减小.
3.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H+,表现出酸的通性;同时羧酸也可和
醇发生酯化反应.
(1)弱酸性:CH3COOH
CH3COO-+H+ 1)使指示剂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2CH3COOH→(CH3COO)2Ca+H2O
CH3CH2Br + H2O
此外醇与钠、羧酸的反应也可以看作为是取代反应(均为O—H键 的断裂引起的取代):
2CH3CH2OH + 2Na
2CH3CH2ONa + H2↑ (4)氧化反应
1)大多数醇都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O2和H2O: 3n/2O2
CnH2n+1—OH +
nCO2 + (n+1)H2O 2)在铜做催化剂的时候醇可以被氧化为醛或酮
苦味酸 (3)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
注意:苯酚与钠的反应比醇比钠的反应要容易,表明苯环对酚 羟基上的氢原子影响大于乙基对醇羟基上的氢原子的影响,使 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更为活泼。 (4)显色反应: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作用能显示紫色——定性检验苯酚的 存在。 (5)缩聚反应
产物为酚醛树脂,俗称“电木”,不易燃烧,具有良好的电绝 缘性,被广泛用于电闸、电灯开关、灯 口、电话机等电器。
A.乙醇的分子量比含相同碳原子的烷烃的分子量大 B.乙醇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C.碳原子与氢原子的结合没碳原子与氧原子的结合的程度大 D.乙醇是液体,而乙烷是气体
【答案】B
【例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
控制在170℃。如果把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共热的温度控制在 140℃,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每两个醇分子间脱去一个 水分子,反应生成的是乙醚:
2)同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比较:两者都是从一个分子内去掉一个小 分子,都由单键生成双键,反应条件不同,卤代烃是氢氧化钠 醇溶液,而醇是浓硫酸,170℃。
(3)取代反应 CH3CH2OH + HBr
3)醇还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或酸性K2Cr2O7溶液氧化,其氧化过程 可分为两步:
4.乙醇的制取
CH3CH2OH ——— CH3CHO ——— CH3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