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 科学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共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和分析与总结三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与提问让学生通过观察花草提出一些与科学有关的问题并引发学生生活的积累;第二部分通过阅读资料卡对花草倾倒的现象做出猜想;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大家作出的猜想,排除明显不合理的猜测,选出可能的假设。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的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提出话题、引导提问。
出示或讲述植物角等地方的植物发生偏斜的现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这是整个单元的总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师应做好比较充分的准备。
比如,准备一盆趋光现象明显的花草,以及植物趋光生长的一些图片等来引发话题。
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由此激发学生参与探讨的热情。
2、围绕植物角内植物为什么倾斜生长的话题,提出猜测。
对于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倾斜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测。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出这些猜测的理由,以此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猜测。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更深入而科学的猜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研究一些关于植物生存与顺应环的知识。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从书本上直接找到谜底,但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书本知识,把它们只作为自己猜测的一个理由,引导他们亲自实验验证。
(3)、分析、排除和选择大家所做出的各种猜想。
猜想时需要大胆与发散,但同样也要对猜想进行严密的分析和论证。
对于明显不符合实际的猜想,我们应该及时排除,以确保更具价值的假设能得以研究。
这个过程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研究中的发散与集中。
大胆与严谨的辩证统一。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3
……
提取时间
2021/1/10
实验
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猜想,再设计实验来验证。
实验一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 水”。
实验方法: 1.将一株植物连根放入装水的烧瓶里, 在液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2.观察一段时间后,看液面是否下降。 3.
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 的生长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似乎在表达着自己对这些物质的“渴求”。 比如,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 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 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 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其实,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活动提示
①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②思考怎样控制这些因素的变化。 ③把实验方案写下来,进行推敲和修改。
2021/1/10
计划与组织
2021/1/10
“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实验方案(示例)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种植对比实验 实验设计: 种植几组大豆,设法控制光照方向或水分供应等因素。通过观察大豆的生 长状态,判断引起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的原因。
第一组:阳光控制组 相同条件 均匀供应水分、植株长势、土质 变量控制 光源方向
第二组:水供应控制组 相同条件 自然光照、植株长势、土质 变量控制 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
……
实验
2021/1/10
准备适当的材料,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第一组实验:阳光控制组
实验目的:……
实验条件:均匀供应水分,植株长势、土质、遮光纸盒的大小材质等保持
阳光在这里 所发挥的作用比 较大。因为……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学习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1、撰写 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等是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2、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 全过程 ,并总结出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 。
内容要 忠于事实 、 表达要 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3、表达与交流的方式主要有 写儿歌、摄影、开故事会、辩论、写调查报告、绘画、录像、话剧、科学小论文 等。
第二单元 变幻的天气1、每年的 3月12日 是我国的植树节,每年的 3月23日 是“ 世界气象日 ”。
2、我国古代的 甲骨文 中就有了关于气象的描述。
3、我国号称“三大火炉”的城市分别是 南京、武汉、重庆 。
4、我国夏天最热的地方是在 新疆的吐鲁番 。
温度高达48.7℃。
《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在那里。
5、我国最寒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 漠河 ,最低温度达零下51.5℃6、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东岸的 火烧寮 ,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在 新疆若羌 ,一年只有5毫米。
7、我国 有雾日 最多的地方是 四川峨眉山 。
同时,那里也是 日照时间 最少的地区。
8、沿海地区,白天的风是 从海上吹向陆地 ,是海风。
晚上,风是 由陆地吹向海洋 ,是陆风。
除了海陆风,其他的自然风,也都是由于 地区温度的差别 引起的。
9、归根结底,是 太阳的热能 使地球上的 空气流动 而形成了风。
10、无数的 小水滴 或 小冰晶 集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云。
11、雾是地面上的云,雾和云都是 水蒸气 凝结而成。
12、云占天空的比例小于1/4,天气是 晴 ,大于3/4天气是 阴 。
13、“雨量”通常以 毫米(mm ) 为单位。
雨量可用 雨量器 测定。
14、生物对天气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事物和现象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如 青蛙欢唱、鱼儿冒头、蚂蚁搬家、燕子低飞、瓷砖“出汗”、食盐变潮、乌云密布 等。
15、天气预报查询电话是 12121或96121 。
16、气象资料的搜集工具主要有 气象卫星、气象飞机、气象雷达、探空气球、气象观测站 等。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十二篇)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一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努力,但缺乏灵活性。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少,但自身的特点让学生更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本科学书是小学最后一本科学书,包括五个单元,23课。
它从人类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重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生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分组自行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找出实验结果,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将课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科学和环境的认识。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大象版篇二科学主要以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教材的主线,根据探究过程依次分为“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六组,称为“探究过程能力”,在强调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选择上,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强调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大象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 (2)第一单元第2课《在实验中探秘》 (6)第一单元第3课《研究仍在继续》 (10)第二单元第1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12)第二单元第2课《探寻光的路线》 (15)第二单元第3课《把光请进来》 (19)第二单元第4课《我的“阳光小屋”》 (22)第三单元第1课《奇思妙想—设计篇》 (27)第三单元第2课《心灵手巧—制作篇》 (30)第三单元第3课《精彩纷呈—展示篇》 (34)第四单元第1课《我给健康下“定义”》 (37)第四单元第2课《登上健康快车》 (42)第四单元第3课《健康大本营》 (46)第五单元第1课《案例分析:对蚯蚓的探究》 (49)第五单元第2课《难忘的科探究过程》 (53)第一单元第1课《植物角里的科学问题》1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观察植物的外形,并将观察结果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建立联系。
(二)探究能力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大胆地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理解人和人的思维和想法是各不相同的,要尊重这种不同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大胆想象。
2学情分析对于刚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对于植物长歪的现象也或多或少的见到过,至于长歪的原因很少有学生进行过深入思考,仅仅是知其然,但却并不知其所以然。
最多就是极少数学生曾经问过他人、或简单查找过相关资料;亲自动手实验进行植物长歪的过程种植研究、分析获得长歪的原因的学生是没有的。
同时,学生经过前面近三年科学学科的学习,对于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经历过,但还没有梳理、总结过。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完整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当然本节课只能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的前几个主要步骤。
3重点难点总结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步骤;植物长歪原因的猜想(既要大胆又要有一定的依据),对猜想结果的分析、筛选。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大家动手做乐器》教案三篇

【导语】乐器,英⽂:musical instruments,泛指可以⽤各种⽅法奏出⾳⾊⾳律的器物。
⼀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奇思妙想——设计篇》 教学⽬标: 1、会搜集和整理资料,能预测结果并进⾏验证。
2、会动⼿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3、知道有关声⾳的基础知识。
4、进⼀步培养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录像(交响乐合奏、⾃制乐器演奏)、橡⽪筋、吸管、树叶、尼龙线、⾦属管、⾦属⽚、玻璃杯、易拉罐、剪⼑、胶⽔、细线、直尺、队⿎、锣、钗、三⾓铃、⼝琴、塑料泡沫颗粒。
教学重点:知道有关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会动⼿制作、改进并演奏简单乐器。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主题。
1、(播放视频课件)利⽤多媒体再现优美的合奏场景和旋律,帮助学⽣感知乐器的类型及其不同的⾳效,激发学习兴趣,揭⽰“⼤家动⼿做乐器”的单元教学主题。
2、羡慕这些演奏者吗?我们也⽤⾃制的乐器来办个⾳乐会,好不好? 教师板书课题。
⼆、确定⽬标。
1、师⽣交流。
你都知道哪些乐器呢? 学⽣说⼀说,教师引导学⽣给这些乐器分类。
(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 2、拓展视野。
教师此时向他们提供⼀些⾃制乐器的品种,供他们参考、选⽤,从⽽确定制作⽬标。
同学们可以模仿已有的乐器,也可以⾃⼰发明⼀种乐器。
教师展⽰⾃制乐器的图⽚。
(图⽚展⽰:吸管风琴、铁管编钟、⼟琵琶、柳笛等。
) 3、确定⽬标。
同学们中间有会演奏乐器的吗? 本单元,我们将⾃制⼀种简单的乐器,并⽤它来演奏⼀⾸乐曲。
请⼤家讨论,准备做哪⼀种乐器呢? ⼩组讨论,将确定的乐器名称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请各组汇报⾃⼰的乐器名称。
三、可⾏性分析 1、制作乐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否则,是不会成功的。
想⼀想,我们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写在“科学资料本”上。
⼩组讨论后认为,制作“可乐⾳乐罐”这件乐器,需要这些条件(教师帮助归类、板书): ①样版:别⼈做过这种乐器没有?我们可以参考的品种有哪些? ②⼯具和材料:铝易拉罐、吸管、直尺、⼩⼑、剪⼑、胶布 ③知识:声⾳是怎样产⽣的?怎样调整声⾳的⼤⼩和⾼低? ④技术:会在易拉罐上挖孔 ⑤经济:买七个易拉罐饮料 还有⼀个⽅⾯,也决定了制作的成功与失败——⼩组怎样合作才能成功? 想⼀想,制作⾃⼰的乐器,我们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需要解决的困难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难是⽆法解决的,那恐怕得重新确定制作⽬标了。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了解大象的特征和特点;2.掌握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3.认识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4.培养学生对大象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大象的外貌与特征;2.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3.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大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5.大象的保护与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第一课:大象的外貌与特征(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外貌,让学生对大象有初步了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大象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如体型庞大、四肢粗壮、长鼻子等,并与学生一起观察绘制大象的简单草图。
引导学生思考大象的特点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环境的。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的特征,通过集体合作,找出这个特征与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关联,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外貌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大象的栖息地和分布地域,让学生了解大象喜欢生活在哪些环境中,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栖息地的认识。
2.讲解与探究(20分钟)讲解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如大象主要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草原、热带雨林等地,并与学生一起查找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了解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情况。
3.小组合作(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大象栖息地的地理位置,通过合作,找出这个地理位置对大象的生存和繁衍有什么影响,并向全班展示。
4.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大象的栖息地与分布情况,以及这些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对大象的重要性。
第三课:大象的生活习性与食性(40分钟)1.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象的生活场景和食物来源,让学生了解大象的日常生活习性,并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大象的生活习性和食性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会填(1×14=14分)
l、( ) 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要根据( ) ,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2、植物是通过( )吸收水分,并由()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 蒸发到空气中。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 ) 外,还发明( ) 、( ) 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 ) 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4、放大镜又称( ) ,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集到一个点上。
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 ) 、( ) 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 ) 和( ) 的过程。
二、我会判(2×6=12分)
1、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 )
2、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 )
3、光的三原色指的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 )
4、乐音的三个要素指的是响度、音高和音色。
( )
5、人的神经系统包括脑、心脏和神经。
( )
6、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
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 )
三、我会选(1×10=10分)
l、在光的传导器装置中,( )安装在屋顶,并且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
A、光导纤维
B、接收器
C、散射器
2、( )属于弦乐器,( )属于管乐器,( )属于打击乐器。
A、木琴
B、小号
C、小提琴
3、用木棒敲打鼓会发出声音,我认为是( )振动发出了声音。
A、木棒
B、鼓皮
C、鼓箱
D、鼓里的空气
4、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巾,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控制。
…
A、接收处
B、声源处
C、传声途径上
5、喜伤( ),怒伤( ),忧伤( ),思伤( )。
A、脾
B、肺
C、心
D、肝
四、我会排(6分)
请按顺序写出探究过程的6个主要步骤。
A猜想与假设B事实与证据C观察与提问D计划与组织E表达与交流F模型与解释
( ) 五、开动脑筋我会答。
(每小题4分,共8分)
l、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青春期有哪些生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