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3月三门峡建市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
三门峡水库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1958年10月截流。
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
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
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
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
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
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
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
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
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
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
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
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
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
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
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完整word版)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投入使用.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民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
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
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枢纽运营45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援助项目中苏援助:三门峡水库列入苏联工程项目之中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
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
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了三门峡坝址。
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投入使用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
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
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
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
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
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三门峡市志上古至民国

三门峡市志(上古至民国)五帝(约公元前30世纪至约公元前21世纪初) 相传女娲炼石补天,在今灵宝市西与陕西省交界的黄河滩留有女娲墓——风陵堆。
相传夸父逐日,干渴而死,其身化为夸父山(在今灵宝市阳平镇),其杖化为桃林(今灵宝市函谷关至陕西省潼关间古称桃林)。
轩辕黄帝在荆山(覆釜山,在今灵宝县市阳平乡)铸9鼎。
鼎成黄帝卒,留衣冠于此,其臣造陵祀奉,沿至民国。
今存黄帝冢。
帝尧命大禹治水,大禹因势疏导黄河,开凿砥柱山(在今湖滨区),使河水分流,形成三门峡,又疏导洛水至熊耳山(在今卢氏县)。
夏(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夏桀淫湎放荡,不理政事。
大臣关龙逢抗辩劝阻,被囚杀,葬于衡岭(在今灵宝市北坡头乡)。
今墓冢犹存。
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汤伐夏桀,在今湖滨区北渡黄河。
西周武王时(公元前1046至公元前l043年) 周武王伐殷后,解散军队,遣散战马于华山之南,战牛于桃林(在今灵宝市),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在今陕县),继封周文王之弟虢仲于虢(今陕县)。
焦国、虢国都城均在今湖滨区。
西周成王时(公元前1042至公元前l021年) 召公姬奭为三宰相之一,与周公姬旦分陕而治,陕原(在今陕县)以西召公辖治。
西周康王时(公元前1020至公元前996年) 在今灵宝市置函谷关(又说公元前966年至公元前948年周昭王置),设令守关。
西周穆王时(公元前976至公元前922年) 西周著名御车者造父,在夸父山得8匹骏马,献给周穆王驾车,西巡至昆仑。
周幽王七年(公元前775年)虢人灭焦。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鲁侯与许文公立周平王于申(在今南阳县以北)。
周幽王死,虢公输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朝二王并立。
东周平王元年至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56年)在卢氏铸卢千币、卢氏涅金币、卢千涅金币,均为铲刀形。
还铸斜肩弧足空首布和中型斜肩足布。
今卢氏县的奸山、蔓渠山、白边山和陕县的橐山等地居民,开始淘金。
三门峡工程建设亲历记

541976年7月全部建成移交。
历时5年8个月,提前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于“计划6年希望能够缩短”的总工期要求,这项“凝结着中非友谊的”,堪称奇迹的艰巨工程排除万难之后,终于落成。
根据中、坦、赞三国签订的“关于修建坦赞铁路贷款金额和偿还办法的议定书”,中国政府给予坦、赞两国政府以无息和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贷款,金额为9.88亿元人民币。
在坦赞铁路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数量的增加,以及物价上涨和当地工人工资提高等因素,坦赞铁路实际造价超出了议定金额1.06亿元人民币。
三国政府经过友好协商,超出部分由中国政府无偿承担。
中国政府赠送给坦、赞两国总统各一辆公务车,作价移交了蒙古拉混凝土制品厂(移交时价值2500万元人民币)。
同时,移交的还有坦赞铁路工程的剩余物资。
除这些政府之间的移交外,考虑到沿线铁路职工家属和居民的需要,中方将不少旧工棚、道路、饮水管道等,留给了坦、赞铁路局分配使用,使之继续为当地人民服务。
基达图材料厂厂长柳青团,在工作之余率领职工对基达图镇进行了大量的修桥补路、改善饮水工作,使不平的路平了,没有水管的地方安上水管了。
柳青团回国几年以后,基达图镇的居民见到中国职工还在喊“中国,老柳”,以表示对他的感激。
在伊法卡拉工地,我施工单位为修建大桥需要,在河上用拆装梁架了一座40米跨度的临时便桥。
该桥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工程结束后,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坦赞铁路工作组领导考虑到当地居民的需要,决定将这座便桥无偿地移交给当地政府。
铁路工作组生产组根据上级这一决定,专门绘制了拆装梁便桥竣工图,研究了养护、维修的注意事项,全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编成一本小型的竣工文件。
在便桥的中心,举行了向当地政府移交该桥的简单仪式。
当地居民对此万分感激。
其他便桥及菜地、给水设备等,各施工单位均根据当地居民的需要,能用的则留给居民,不能用的将场地清理干净,恢复自然风光。
(作者李本深,1970年9月至1975年2月,参加援建坦赞铁路,任工程师;黄金如,1970年11月至1975年6月,参加援建坦赞铁路,任工程师。
三门峡市场环境概况

三门峡市场环境概况一、三门峡概况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陲,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相连,南与南阳相接,北靠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依潼关与陕西省相邻,现辖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湖滨区和三门峡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76个乡镇1349个行政村,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 ,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
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位于灵宝市小秦岭老鸦岔脑峰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的最高峰。
总人口220万。
城区面积24.4平方公里,人口23.58万人。
三门峡市是随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而诞生的,现已发展成为以轻纺、机械为主,兼有电力、冶金、机床、纺织器材、医药、橡胶、化工、造纸、耐火材料、电子、仪表、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历史沿革三门峡市所处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约在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期属虢国;春秋时期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期分属韩、赵、魏;秦国时置三川郡;西汉时改为河南府;汉武帝时置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陕州专署,1957年成立三门峡市。
1957年3月建市,1986年升为地级市,辖渑池县、陕县、灵宝市、卢氏县及义马市。
市区三面环山,青龙涧河由东南向西北,经市区西南流入黄河。
陇海铁路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为豫西通往山西、陕西的交通咽喉。
➢自然资源三门峡市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全市已发现各种矿藏57钟,已开发利用的有27种,最著名的是黄金、铝矿和煤炭,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矿藏量甚多,可谓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
这里土特产种类多、品质好。
灵宝苹果、大枣久负盛名;渑池的仰韶大杏、牛心柿饼独具特色;卢氏山区的各种干果、食用菌和中药材产量极多,崤山烟叶有“代云烟”之称。
2021年河南三门峡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

2021年河南三门峡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70分,考题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题,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梦想。
1958年,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一代代航天人60多年的艰幸探索、砥砺前行,中国已经取得了运载火箭、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等多项里程碑式的进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漫步太空的国家……中国人航天圆梦的历程告诉我们①经过艰辛探索、共同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②有梦就有希望,有了梦想和希望,人类一定能不断进步和发展③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经过30年发展,上海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可谓是沧桑巨变!新征程上,党中央要求浦东新区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此举①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②有利于把浦东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④表明我国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的9.08年提高至9.91年。
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文盲率从的4.08%下降为2.67%。
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B.我国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C.我国文盲率明显下降,国民受教育程度与发达国家持平D.我国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已发生根本改变4.从张仲景到李时珍,再到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人民英雄张伯礼;从《黄帝内经》《仿寒杂病论》到《本草纲目》。
三门峡枢纽简介

防洪 自1964年以来,三门峡以上地区曾六次出现流
量大于10000m3/s的大洪水,由于三门峡工程及时采 取措施,削减洪锋,减轻了下游堤防负担和漫滩淹没 损失。从三门峡工程建成至今,黄河下游岁岁安澜, 连续取得50多年伏秋大汛未决口的伟大胜利。
防凌 三门峡工程建成后,黄河下游防凌工作进入 了以水库调节河道流量为主的综合防凌新阶段,为 “文开河”创造了有利条件,确保了凌汛安全。三 门峡水库投入运用以后,类似1951年、1955年因凌 汛决口的凌情有6次,由于适时运用,都避免了“决 口”的危险。
原建
一次改建后 二次改建后 二期改建后
四、枢纽工程的综合效益
灌溉与供水效益
从1973-1999年春灌期间水库为下游蓄水总量326.74亿m3, 缓解了下游4000万亩田地灌溉用水,为中原、胜利两大油田和 沿黄城镇提供了大量工业和生活用水,多次为河北、天津及青 岛供水,促进了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工作门
检修门
平板滑动门
平板滑动门
水 库 泄 流 曲 线(2000年)
泄流能力单位:m3/s 库水位 (m) 281 泄流 能力 113 库水位 (m) 291 泄流 能力 1377 库水位 (m) 301 泄流 能力 3960 库水位 (m) 311 泄流 能力 8229 库水位 (m) 321 泄流 能力 11420
下游来水情况,关闭部分或全部闸门。增建的泄水
也原则上应提前关闭,以防增加下游负担。冬季应 继续承担下游防凌任务,发电的应用原则是在不影 响潼关淤积的前提下,初步计算,汛期控制水位 305m,必要时降到300m,非汛期310m,在运用中应
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三门峡水库调度图
水库 水位 328 326 324 322 320 318 316 314 312 310 308 306 304 302 十一月 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汛限水位 非汛期最低运用水位 326 米 最高防凌蓄水位 最 高 春 灌 蓄 水 位 ( 324 米 ) 水库 水位 328 326 324 322 320 318 316 314 312 310 308 306 304 302
我的家乡三门峡作文(精选9篇)

我的家乡三门峡作文(精选9篇)我的家乡三门峡作文(精选9篇)我的家乡三门峡作文篇1我的家乡三门峡位于河南省,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三门峡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禹凿三门、紫气东来、周公分陕,更有关云长收周仓,老子着道德。
这里有千年古寺宝轮寺、千年古刹空厢寺,千年古虢都城上阳,千年古渡茅津渡,千年古城陕州城,更有众多文人墨客为此书写的千古传唱。
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历史名胜,陕州八景:宝轮夕照、禹门积雪、绣岭云横、崤陵风雨、草堂春晖、砚山秋霁、古渡飞虹、金沙落日,古虢博物馆,黄河古栈道,人、鬼、神三门,梳妆台,以及达摩修行十年的四季风景奇伟、绚丽多姿,且有着小华山之称的亚武山。
三门峡地杰人灵,名人辈出上官仪、上官婉儿、魏野;这里物华天宝,黄金、煤、铝三分天下,大枣、苹果香飘四方。
古往今来,岁月如梭,如今,这里有着闻名全国的美称——黄河明珠,近年来,伴随着美丽的天使——白天鹅的到来,又被誉为——天鹅之城。
春天,这里鲜花烂漫,桃红柳绿,遍地苍翠;夏天,这里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秋天,这里瓜果如织,艳花掩径,层山浸染;冬天,这里阳光明媚,冰裹雪封,鹤舞翩翩。
引人注目的黄河游——碧波荡漾、心旷神仪,万里黄河第一坝——居高临下、高大雄伟;宽阔的马路,林立的商厦,流淌着都市的喧哗;川流的车群,耀眼的霓虹,宣泄着都市的繁华;长长的滨河公园,诱人的陕州景区,传递的是富庶文明;绿荫掩隐的广场,游人如云的园林,显现着幸福和谐。
介绍了这么多,你是否有些好奇心动呢,那就来三门峡玩吧。
我的家乡三门峡作文篇2我的家乡在三门峡,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春天,小草从地里悄悄地探出头来,给土地公公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迎春花在枝头含苞待放;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的点缀在土地公公那件绿色的大衣上;路旁的柳树垂下千万条的绿丝带,当风儿刮过,绿丝带便舞起了妙曼的舞姿;远远的望去这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油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7年3月,三门峡建市,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
1957年3月26日,这是一个值得三门峡人民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这一天,国务院第43次会议决定,设立地级三门峡市,这标志着中国的版图上从此有了三门峡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7年第13号目录▲《国务院关于设置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和鹤壁市的决定》
三门峡60年大事记
国务院决定设立三门峡市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第43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设置三门峡市(地级)的决定。
三门峡市由河南省直接领导,其行政区域为原三门峡工区所辖区域。
三门峡市政委员会成立1957年4月,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三门峡市政委员会,直属河南省人民委员会领导,代市长李浩,代副市长孙世禄、段炳林,三门峡工区人民政府随之撤销。
中共三门峡市委成立1957年5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中共三门峡市委员会,隶属河南省委领导,代理市委书记刘子厚,书记处书记张海峰、李浩,市委常委齐文川、孙世禄、段炳林,中共三门峡工区委员会同时撤销。
三门峡市第一次党代会召开1958年4月21日至29日,中共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正式代表213人,
实到202人,列席代表400余人,代表党员3643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三门峡市第一届委员会。
共青团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1959年3月9日至12日,共青团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听取《三门峡市1959年经济建设计划》报告,选举产生共青团三门峡市第一届委员会。
陕县并入三门峡市1959年11月7日,中共河南省委决定,陕县并入三门峡市,自11月15日起正式办公。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陕县建制。
三门峡恢复高考1977年9月,全国高考制度恢复。
1977年,三门峡市、义马矿区、渑池县、陕县、灵宝县、卢氏县共有537人被录取到大、中专院校,是本地“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录取的第一批大、中专生。
义马市设立1981年4月4日,国务院〔1981〕34号文件批准,在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县级),由洛阳地区行署代管。
8月31日,中共义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成立中共义马市委员会、义马市人民政府。
12月7日至12日,义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82年3月6日至10日,中共义马市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两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
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升为地级市,渑池、陕县、灵宝、卢氏4县
划归三门峡市管辖,义马市(县级市)由三门峡市代管。
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组建1986年2月20日,河南省委确定升级后的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
经过交接、筹备,新组建的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于4月1日开始在三门峡市办公。
4月1日,中共三门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市首次计划经济工作会议召开1986年4月29日,三门峡市首次计划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贯彻了省计划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发展目标是:家家户户都致富,各级财政都翻身;市政、县城建设要向现代化水平迈进,努力改掉小气、土气的面貌。
三门峡军分区成立1986年5月30日,三门峡军分区成立。
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和济南军区关于将洛阳市军分区成建制改为三门峡军分区的决定及三门峡军
分区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命令。
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召开1986年12月20日至25日,政协三门峡市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和通过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下一步工作意见的报告;通过政治决议、工作决议和提案审查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审查报告;选举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
市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召开1986年12月21日至25日,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通过市政府、市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3个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三门峡市第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选举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选举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市第一次党代会召开(1986年升格为地级市后)
1987年5月17日至20日,中共三门峡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309 名代表出席会议,听取和审议中共三门峡市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共三门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三门峡市第一届委员会和中共三门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三门峡市一届委员会和中共三门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分别举行第一次全会,选出市委、市纪委领导班子。
市第一次妇代会召开1986年9月25日至27日,三门峡市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河南省妇联,三门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出席了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三门峡市妇女联合会执委会。
三门峡大学成立1988年10月8日,三门峡大学成立。
市党政领导参加开学典礼。
三门峡市召开首届劳模、先进集体表彰会1989年9月28日,三门峡市举行首届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
朱忠秀等21位同志被授予特等劳模称号,陆素兰等295位同志获得劳动模范称号,74个单位被命名为先进集体。
市残联成立1991年1月4日,三门峡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
首届黄河旅游节开幕1992年4月20日,中国“黄河之旅”首游式暨首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隆重开幕。
千余人参加开幕式。
“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是盛会的宗旨,至26日旅游节结束时,共达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50余个,计划引进资金近2亿元,商品交易总额达7000万元。
灵宝撤县建市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灵宝县,建立灵宝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
6月下旬,河南省政府决定,灵宝县撤县建市后,由三门峡市代管。
三门峡市首次考试录用公务员1997年7月8日,市人事局公布《三门峡市市直机关首次考试录用公务员实施方案》,决定在7个市直单位公开招考30名公务员。
全市报名人数达578人。
经笔试、面试,10月24日,24人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
三门峡市开通廉政网
2003年7月1日,三门峡市开通廉政网,这是全省第一家省辖市级廉政网站。
网站重点体现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特点,展示了反腐败成果,并开设了电子举报信箱,方便群众举报。
黄河风电场项目通过审查2006年5月10日,三门峡黄河风电场项目通过专家审查,成为全省首家通过审查的风
电场项目。
它的审查通过,标志着在全省范围内三门峡黄河风电场项目率先进入实质性开发新阶段。
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举行2012年11月23日至28日,首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在河南三门峡举行。
现场达成贸易采购合同73.3亿元,现场零售交易3亿元,签约重大经济合同27个总金额243.9亿元,拉动餐饮、住宿、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收入增加18亿元以上。
三门峡海关正式开关运行2013年6月3日,三门峡海关正式开关揭牌。
三门峡海关属内陆海关,隶属郑州海关,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设立。
陕县撤县设区2015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对三门峡市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陕县,设立三门峡市陕州区,以原陕县的行政区域为陕州区的行政区域,陕州区政府驻大
营镇陕州大道18号。
首部地方法规出台2016年11月17日,三门峡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三门峡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
这是三门峡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
分总则、环境卫生责任、环境卫生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五章四十六条。
▲1957年3月27日的《河南日报》,刊发新华社通稿《国务院开第四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设置三门峡市、平顶山市和鹤壁市等
决定》▲20世纪60年代初的三门峡市区,图中左侧建筑为中国水电十一工程局办公大楼,门前道路为黄河路▲老陕州城的宝轮寺塔▲大坝建设前的黄河三门峡段(图片均由三门峡市委党史方志办、中国水电十一工程局提供)
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三门峡人还是你已经在三门峡居住了好长时间这座城市都书写着你和它的故事关于三门峡建市60年
您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