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
浅谈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现状

浅谈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现状王冰雪;苏东;陈奇;侯中兰【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化工行业发展较为波折,这对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针对河南省以化工为主导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各产业集聚区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项目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浅谈了自己的思路.【期刊名称】《河南化工》【年(卷),期】2018(035)009【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化工;产业集聚区;园区;化工企业【作者】王冰雪;苏东;陈奇;侯中兰【作者单位】河南路卡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郑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路卡贝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90 引言化工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呈现出成长速度放缓之势。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环保力度的逐步加大,化工行业“小、乱、散、污”企业得到了大力整治,行业整体愈加规范化、规模化,效益也有明显好转。
在国家“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政策的引导下,化工企业入园脚步加快,各省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搬迁改造计划,河南省各化工企业也纷纷启动了搬迁入园工作。
河南省目前共有省级产业集聚区180个,其中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约有32个。
本次通过对其中16个重点以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并分析了我省化工主导的产业集聚区现状。
1 国内化工产业集聚区现状截至2015年底,全国重点化工产业集聚区约有502家,其中有国家级化工产业集聚区47家,省级化工产业集聚区262家,地市级化工产业集聚区193家。
在“十三五”规划政策下,未来我国将持续改造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等,以“绿色制造”来引导未来的工业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环保督察行动,引发了一轮极大的去产能化风潮,至少将影响今后10年以上的化工行业发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了产业的集聚、优化和升级,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集聚区之一。
它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优势,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
在航空物流方面,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完善的物流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也蓬勃发展,一批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在此落户,为河南省的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医药产业则注重研发创新,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为主导产业。
汽车产业形成了从整车生产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知名汽车品牌在此设有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拥有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企业,产品涵盖了多个领域。
现代物流产业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实现了高效的货物运输和配送。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表现出色。
新材料产业注重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的新型材料。
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壮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洛阳的工业基础,生产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装备产品。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电力装备、电梯制造、发制品等产业为特色。
电力装备产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
电梯制造产业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发制品产业则充分发挥了许昌的传统优势,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
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以食品产业为主导,是全国知名的食品产业基地。
众多食品企业在此集聚,涵盖了肉制品、面制品、饮料等多个品类。
这些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了众多知名品牌,使漯河的食品产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在钢铁深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
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
在掌握全省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生存状况、发展条件、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对比分析,为省委、省政府政府制定产业集聚区发展政策,分类指导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10年下半年,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20个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临颍县产业集聚区洛宁县产业集聚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柘城县产业集聚区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遂平县产业集聚区鹤壁金山产业集聚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原阳县产业集聚区郏县产业集聚区邓州市产业集聚区武陟县产业集聚区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滑县产业集聚区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内黄县产业集聚区鹿邑县产业集聚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豫龙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0 ——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15、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16、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17、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18、滑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21、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22、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23、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24、汴西新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 ——主导产业:食品、机械、汽车零部件25、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3 ——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所在市:开封市 14.23 ——主导产业:食品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4.5 ——主导产业:机械、食品28、杞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织服装业29、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4 ——主导产业:机电和纺织业30、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5、18.8(省规划面积) ——主导产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5.3 ——主导产业: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32、洛阳工业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工业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0.8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9 ——主导产业:商贸和物流业34、洛阳市伊洛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50.1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35、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1.9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电光伏,新材料36、洛阳市洛新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9.7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7、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38、洛阳市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4.9 ——主导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9、洛宁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5 ——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40、宜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主导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配套产业、硅材料生产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相应的配套产业41、新安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7.8 ——主导产业:能源铝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镁合金、钛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42、栾川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5.7 ——主导产业:钼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43、孟津县华阳产业聚集——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5 ——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制造44、汝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9 ——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特种钢材,煤化工45、嵩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7 ——主导产业:饭坡产业园规划以黄金、萤石等本地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
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简介1

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简介(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五日)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两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三门峡市“大商贸战略”的重要平台。
经过近三年的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城市道路、给排水管网、高低压电网、供暖供气、通讯电缆等具备使用条件,3700余套安置房即将建成,景观绿化体系快速推进,签约落地项目6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
昔日“沟壑纵横、地不成形、村庄凌乱、污染严重”的荒山野岭,正在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
一、基本情况2014年,三门峡市商务中心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45%;入住企业16家(规模或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956家,共吸纳就业1350人,同比增长37%;新建(或改造)区内道路、供水、供电管网5.2公里、6.8公里和3.8公里,完成村庄(小区)迁并6个。
二、主导产业及项目建设情况1、产业规划。
经过科学论证,商务中心区确定以现代商业为主导产业,谋划5万个就业岗位,发展五大产业板块,即金融服务板块、总部办公板块、商贸流通板块、商业购物板块、科技研发板块。
一步到位建设城市配套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促进要素集聚、拓展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聚、就业增加、人口转移、产城融合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
商务中心区采取“封闭运行、自求平衡”的经济运作机制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投资近30亿元,城市道路体系、地下管网体系、区域电网体系、景观绿化体系初步建成。
3、项目招商。
完善商务中心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全方位招商,吸引了洲际集团、浙商联盟集团等大型企业入驻,签约了天鹅湖环球金融中心、苏地国贸中心大厦、亚洲闽商财富广场、国美电器城、皇家御墅公馆等大型商务商业和高端住宅项目,累计签约项目61个,占地4100余亩,建设规模达700多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
领导在银企座谈会上的发言(通用7篇)

领导在银企座谈会上的发言(通用7篇)领导在银企座谈会上的发言篇1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部门和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能不能搞好银企合作,直接关系着银行和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地方经济的繁荣稳定。
因此,今天召开的银企座谈会,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快我市经济发展,贯彻全国经济、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安排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过去一年,甘肃银行平凉分行的运行尽管受到均衡放贷、规模限量、平台清理等宏观金融政策的调控,年底前又进行了机构重组工作,但最终呈现“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较好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发展。
20xx年末,商行存贷款余额、利润分别是20xx年改制前的2.27倍、3.96倍和3.7倍;通过在各县设置支行网点,发起和参与设立2家村镇银行,促进了全市银行业形成政策性与商业性、大型银行分支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资源互通、优势互补、服务互助的银行组织体系的健全发展,甘肃银行平凉分行的业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和发展。
这些进步,都是依托于地方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银行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金融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改进对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不仅是当前的客观需要,而且是金融业本身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小微企业的主办银行、金融服务的百货公司这个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的职责所在。
今年,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年内可能受资金、土地、房价等国家调控政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很大,需要包括甘肃银行平凉分行在内的全市各家银行更加注重盘活优化存量、力争增量。
在当前的形势下,虽然面临小微企业客户的合理信贷需求难以及时有效满足,银企关系趋于紧张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政府及银监分局出台的扶持政策,不断采取新措施,进一步密切银企合作,就一定能推进中小企业商业可持续发展,实现银企共赢。
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财税政策探析——以三门峡市为例

移山填沟 , 将8 0 0余亩废弃工矿及沟坡地转变成建 设用地 。同时在建成 区通过 “ 腾笼换鸟” 、 关停落后
产能 、 边 角地 整 合 等 措 施 , 先 后 关停 了 义 马热 电厂 及部分金刚砂厂 , 挖 潜 土地 近 5 0 0亩 , 为河 南 煤 化 义 马气 化 厂 、 开 祥化 工 等优 势 煤化 工 项 目人 驻 创造
政策前沿
衅 々 断 瓣 蛔 ≯ 。 ‘ 膨
支持产业集聚区 发展的 财税政策 探析
以三 门峡 市 为例
李少 民
( 三 门峡市 财政科 研所 , 河南 4 7 2 0 0 0 )
内容提 要 : 近年 来 , 我 国各 类产 业集 聚 区发 展迅 速 , 在优 化 经济 结构 、 转 变发 展 方式 、
采 取 了一 系列 切实 有效 的措施 : 1 . 扎 实推 进基 础设 施建 设 。基础 设施 建设 是 否
和 问题。为 了掌握 情况 , 提 出建议 , 更 好地运用财税政
策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 , 笔者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所辖
区域各产 业 集聚 区的发 展现状 进行 了深人 调研 。
一
目贷款提供担保 、 咨询 、 质押等业务 , 力助投融 资公
司与 中小 企业 担保 公 司等 投融 资平 台形 成联 动 。近 年来 , 各级 财 政部 门 累计 注 入 投融 资 公 司 资 金或 优 质资 产 9 . 4 2亿 元 , 同时积 极探 索 财政 投融 资 平 台与
张的趋势 ,各产业集 聚区十分注重土地 的集约利
产 业 集 聚 区 中有 7个 被 列 入 全 省 首 批 产业 集 聚 区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4.03.12•【字号】豫环审〔2014〕87号•【施行日期】2014.03.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豫环审〔2014〕87号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2013年12月,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召开了《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2-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审查会,根据审查小组(名单附后)的审查结论和三门峡市环保局初审意见(三环文〔2014〕42号),提出审查意见如下:一、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9年经省环保厅组织审查,并出具了审查意见(豫环审〔2009〕2号)。
在集聚区建设过程中,对规划进行了调整,沿西南边界适度拓展,调整后,东至禹王路、西至灵宝大王镇五帝村、南至陇海路、北至连霍高速,规划面积25.05平方公里。
规划主导产业调整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
二、《报告书》对原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了原规划及实施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并强化了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同时,《报告书》从规划选址、主导产业定位、规划布局和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等方面分析了规划调整的环境保护制约因素,对规划调整后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估。
《报告书》采用的基础数据翔实,评价方法正确,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可行,对规划方案的调整建议合理,可作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修改以及实施的环境保护依据。
三、总体上分析,调整后的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三门峡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三门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王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大营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和《原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以及《三门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主要内容一、总则(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
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本次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总目标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
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源整合,协调共进,错位发展,构筑区域性资源利用深加工、精密制造、现代物流、生产服务产业集群,推动三门峡与平陆同城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成立于2006年5月,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铝工业、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下辖1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26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
现有企业112家,从业人员10562人,拥有大唐电力、开曼铝业、恒康铝业、鹏飞电子、西北管业、缘份果业、亿龙机械、三门峡化机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铝工业、节能照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10年,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6.5-2008.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夯实基础阶段。
集聚区成立之初,我们就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全局,按照“边搭建班子,边开展工作”的思路,逐步健全工作机构,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完成了第一批所辖行政村的顺利移交,理顺了与周边县市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了项目入驻协调服务机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制完成了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
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七个规划;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完成投资44.49亿元;建成道路10公里,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交通网络,集聚区城市框架初步呈现。
2008.12-2010.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台阶阶段。
尤其是省、市关于加快集聚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作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以省市开展的“大招商”、“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大员上前线”和“两个80%”工作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建设,集聚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2010年,共实施各类项目5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亿元;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7亿元;税收收入7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蓝领公寓41万平方米,创业服务中心2.2万平方米;建成道路通车里程达40公里,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城市交通网络。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三门峡市新区建设、黄河金三角综合实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创新发展举措、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集聚区跨越式发展。
力争到2015年,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税收总收入达到2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
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5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蓝领公寓和标准厂房建筑面积分别达72万平方米、6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达到1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