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

利”

中新网3月21日电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下称《报告》)19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向欧洲发达国家移民的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移民为当地带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欧洲的中国移民将在未来为当地带来更多“移民红利”.

中国持续第二年成为英国第一大移民来源国

《报告》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称,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在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对此,《报告》认为,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经济状况较好,是其吸引较多外来移民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自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等国家,成为英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英国外来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共有4.6万人,占外来移民总数的9%.《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在英国的中国移民总数为41至43万人,2010至2013年,新入籍英国的中国移民维持在7000人左右.

王辉耀指出,多种原因促使中国移民英国数量增大.他指出,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较多,投资移民继续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中国出境游人数增长,中国经济形势向好,都促使中国移民英国的数量增加.

“除英国之外,欧洲经济形势较好的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吸

引中国移民都保持稳定水平.”王辉耀还指出,中国有些地区有前往欧洲移民的传统,以法国、西班牙为例,来自温州的中国移民数量就比较多.

中国国际移民带动移民红利增长

鉴于中国国际移民群体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报告》指出,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

显.

以复星集团为例,2013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

城lloyds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

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即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报告》分

析认为,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英国、美国地产正在复苏,中

国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专家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

配置资产渐成趋势,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

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反

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

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对移民比例高的国家而言,移民的经济贡献突出,移民红利在科技

和经济领域的表现显著”,

《报告》对此得出结论.以英国为例,《报告》援引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指出,每7家英国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属

于移民企业家.来自155个国家的海外移民在英国创办了企业,创业者

人数接近50万.

王辉耀表示,在欧洲地区,法国、德国、意大利在内的非传统移民

国家,原先都以输出移民为主,目前每年都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中国

移民至欧洲生活,将为其带来专业技能、资金、文化和人力资源,促进

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王辉耀进而指出,未来,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家在吸引中国移民方面还将在欧洲处于引领地位,“未来,中国移民选

择欧洲,为欧洲带来的移民红利将呈现增长趋势”.

华侨华人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报告》还特别撰文指出60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关系.据统计,改革开放后出去的934万中国移民中,有大

部分在北美和欧洲.《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他们已成为加强中欧、中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在中国未来的

“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中国的新华侨华人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有

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部分人才的自身素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软硬实力的转换

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既是国家“硬实力”的载体,如投资经商、创新创

业等经济活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如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际

人才的支撑.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他们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他们具有中华血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母国”情怀;其次,他们在国内都有亲属,相对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中国社会,认同国内价值观.再次,他们中很多人在中国还

有产业基础,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环境、法律,甚至在当地也创立了企业,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这一海外移民群体的优势,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

“丝绸之路最终要通向欧洲,欧洲华侨华人在发动、联络、沟通沿

途国家参与丝绸之路方面都有优势.”王辉耀称,他们在促进新兴产业

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中外科技、文

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开展公共外交等方面都可

发挥重要的作用.(吴青)

论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一)

论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一) 摘要:国际移民作为一种历史产物和社会现象,与全球经济形势、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今国际人口迁徙数量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产物,国际移民对接受国和原籍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在调整其移民政策的同时,趋向进一步放宽对技术移民的准入,政策趋于务实;为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协调,尽量减少或消除国际移民的消极作用,推动全球化朝有利于共同发展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对加强移民问题国际对话与合作持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国际移民;经济发展 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受关注程度已不亚于防止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2005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一致通过了一份会议宣言——《2005年首脑会议成果文件》。该文件被认为是一份21世纪指导联合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该文件中,各国领导人首次共同确认国际移民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必须采取措施应对其对来源国、目的国和过境国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承认移民为全球社会既带来好处,也带来挑战,呼吁各国探讨国际移民与发展的多方面问题,最大限度地扩大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减少负面影响。上述宣言从政府和最高决策层面强调了移民与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性。 2.2005年10月,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倡议成立一个的专门研究移民问题的独立专家机制——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GlobalCommissiononInternationalMigration,GCIM)向联合国提交了《互相关联的世界中的移民:新的行动方向》的报告,对世界移民现状及各国移民政策情况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移民浪潮过程中的得失,提出了一个由6项行动原则和33条相关建议组成的全球行动框架。报告特别指出,全球化未能缩小各国贫富差距,没能为发展中国家持续增长的劳动力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民主政治程度存在差异,移民的规模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移民通过将工资等劳动收入汇回原籍国或利用在目的国获得的资金、技术回到来源国进行投资,为来源国(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努力作出了贡献。移民能够促进来源国和目的国的经济发展,反过来,来源国经济的发展也能减少移民的数量2]. 3.在世界银行2005年11月发布的《2006年全球经济展望》的报告中,它以国际汇款、移民与相关经济后果,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加强国际汇款和移民在减少贫困方面的作用为报告的主题。这是世界银行首次将国际移民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其年度报告的主题。报告称,国际移民可以给移民自身、他们的家庭和涉及的国家(来源国和目的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收益。对于移民家庭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移民寄给家里的钱(汇款)是一项重要的额外收入来源:总量上,汇款是国际援助资金两倍多。但即便如此,移民仍不应该被看作为移民来源国经济发展的替代品——发展最终取决于完善的国内经济政策3]. 4.根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部、世界银行、国际移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难民署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移民总人数接近2亿人(仅指在国外居住时间在1年以上人员,包括920万难民),这一数字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西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3%。目前,全世界每35个人中就有1个移民。与此同时,国际移民总人数的增长速度有所加快。1970年,国际移民人数为8200万,2000年为1.75亿,截至2005年底已接近2亿。其中,50%以上的移民在经济上十分活跃。 2004年,移民劳工通过正常渠道向原籍国的汇款达1500亿美元,相当于发达国家当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总额的3倍,仅次于发展中国家当年接受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通过非正常渠道向原籍国提供的汇款约为3000亿美元2]. 长期以来,国际移民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同时又有一定关联的问题。

法国移民问题分析

法国移民问题分析 移民问题不但是政治现实中的一个敏感话题,也是一个对社会关系、 民族同化和公民权实行质询的机会。移民的动机法国是一块传统的 移民土地:一个半世纪以来,当其他欧洲国家把高生育和移民相结合 的时候,法国为了避免人口下降,大量吸收外国移民。今天,情况依 然大同小异。移民经常被看做是一剂解决民族老化问题的良药。作为 人权国家,法国愿意成为接纳政治避难者的土地。本世纪初以来,法 国接纳了意大利人、波兰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 西班牙共和党人、智利人、亚洲人等。1952年,法国在1951年的日内瓦公约上签了字。这项公约规定了当前政治避难的具体实施办法。法 国成立了保护避难者和无国籍人事办事处。在实行工业化的国家里, 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引发了20世纪两次大移民潮:20年代(1920-1930),是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重建,60年代(1956-1973),也是出于同一原因。1946年成立的国家移民局,是为了组织招聘发展 工业所需的外国劳工。移民的最后一个重要动机:家庭团聚。最初, 外国劳工是不能在法国定居的,这些单身汉被安置在一些宿舍里。随 着时间推移,他们越来越经常地和家属一同前来,或者逐渐把家属接 过来。这样一来,他们就要住在其他形式的住房里,但是有些房子 (暂住中心)实在破烂不堪。 1974年7月,在经济增长减缓面前,法国政府宣布:除政治避难和家 庭团聚者外,移民正式停止。从那时起,家庭团聚成了移民的主要来源。当前,在国家移民局的统计数字中,这个项占压倒地位。1987年,国家移民局更名为国际移民局。外国人和移民的数量首先,应该把 外国人和移民区分开。外国人是没有法国国籍的人,而移民则是在外 国出生,在法国生活的人。所以,一个外国人可能不是移民,而一个 移民在取得法国国籍之后,也就不再是外国人了。今天,三分之一以 上的移民(36%)持有法国国籍。根据1999年的人口普查,从1990 年起,外国人的人数减少了9%,其中有两个原因:入籍和死亡。1999 年3月,在法国本土居住的外国人有3260 000人(占法国总人口的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 利” 中新网3月21日电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下称《报告》)19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向欧洲发达国家移民的人数基本保持稳定,移民为当地带去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突出贡献.《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欧洲的中国移民将在未来为当地带来更多“移民红利”. 中国持续第二年成为英国第一大移民来源国 《报告》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称,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其中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在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对此,《报告》认为,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经济状况较好,是其吸引较多外来移民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自2012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等国家,成为英国的最大移民来源国,2013年中国再次成为英国外来移民的最大来源国,共有4.6万人,占外来移民总数的9%.《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在英国的中国移民总数为41至43万人,2010至2013年,新入籍英国的中国移民维持在7000人左右. 王辉耀指出,多种原因促使中国移民英国数量增大.他指出,在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较多,投资移民继续成为重要移民群体,中国出境游人数增长,中国经济形势向好,都促使中国移民英国的数量增加. “除英国之外,欧洲经济形势较好的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吸 引中国移民都保持稳定水平.”王辉耀还指出,中国有些地区有前往欧洲移民的传统,以法国、西班牙为例,来自温州的中国移民数量就比较多.

简析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

简析欧洲移民历史进程及移民类型 宋全成 一 从欧洲近代史来看,欧洲大陆是今天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移民向往的“移民的大陆”,曾经是输出移民或外迁移 民的大陆。K lau s J.B ade教授认为,“欧洲移民外迁的目标地区主要是两个地区:一是通过陆路到东部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二是通过大西洋航线从欧洲大陆移民美洲大陆”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欧诞生了资本主义新文明,由此,欧洲重新成为吸引各国移民的大陆。20世纪上半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又使欧洲成为强迫移民外迁的大陆,并真正成为“净移民”的大陆。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开启的欧洲一体化进程,迄今欧洲的移民进程大致经历了以殖民地移民、工作移民、冷战避难移民和回迁移民、非法移民为特征的四次移民潮,移民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移民进程,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以欧洲国家殖民地宗主国人民回迁和殖民地移民到西欧宗主国为特征的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欧主要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自己的殖民地。欧洲殖民主义时代的结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最终动摇了殖民主义统治,加速了殖民地人民解放的进程。世界范围内的殖民主义的崩溃,首先是在亚洲,然后是非洲,欧洲的殖民主义体系,或者是通过和平的协商,或者是通过流血的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而最终瓦解。欧洲主要强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地相继获得独立,成为主权国家。K lau s J1B ade认为,与欧洲殖民主义体系瓦解进程相伴随的是原殖民地的三股移民群体:原欧洲宗主国在殖民地的外迁移民及其后裔、原亲殖民宗主国的殖民地政府成员及部分军队和殖民地国家部分人民一同来到了欧洲的宗主国。据不完全统计,从1940~1975年,在西欧大约有700~850万来自殖民地国家的移民。在英国主要来自肯尼亚、印度和马来西亚;在法国和意大利主要来自北非马革里布,在比利时主要来自刚果,在荷兰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在葡萄牙主要来自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具体国别而言,在1953~1962年间到英国的来自英联邦的移民有3911万人。在比利时从1947~1962年外国移民的数量从3618万人上升到4513万人,大约有4万人是1960年从刚果移民而来的。意大利从1940~1960年至少有55万外国移民来自殖民地,再加上从非洲返回的,估计数量最高可达到85万人。在荷兰,移民主要来自于印度尼西亚和莫陆克(M o lukken),20世纪70年代,主要来自苏里南(Su rinam)和当时的安帝伦(A n tillen)。1990年1月1日,在荷兰的总人口中,有80万人来自以前的殖民地。1963年法国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签署和平协议后,大约有100万外国移民来到法  天津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①K laus J1Bade,M ig ration in E u rop a:H istorische E rf arh rung en und ak tuelle P roble m,M aterialiensamm lung zur Po litischen B il2 dung,H annover:H ahn-D ruckerei,2002,S17-81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

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新鲜出炉无论是为了投资置业还是子女教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踏上世界舞台。历经十几年的积淀和浮沉,中国移民行业已经涌现出一批市场口碑佳、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机构。中国移民行业协会最新发布了“2016中国十大移民服务机构排名”,通过权威评测系统综合全国各大合法中介公司平台,详细可对比信息的网站,包括移民资质、联系方式、网址、所办项目、持牌律师、员工人数、注册时间、公司介绍等等,同时参考移民客户的评论、口碑,横向对比。最终产生中国十大移民服务计划机构最新排名,可以说上榜的这些机构都是中国目前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移民机构,可谓实至名归。 NO.1侨外移民 外集团是经国家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具有《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许可证》资格一家专事“出国移民定居”业务的机构,公司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首都北京。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侨外集团已经帮助成千上万个家庭及个人完成移民海外、出国留学的梦想,成为享誉国内出国移民行业的知名品牌。侨外集团的业务范围包括:为公民出国定居、投资移民、继承财产和其他非公务活动提供信息介绍、法律咨询、沟通联系、境外安排、签证申办及相关服务;其中移民、定居、留学服务涵盖了加拿大、美国、新加坡、英国、马耳他、香港、澳门等当前最具吸引力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 NO.2善浦移民 善浦始创立于2007年,以“让移民创造更大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为中国

公民提供以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移民留学、安家置业、海外投资及高端商旅等服务为核心业务,是全球诚信移民服务领军品牌和中国投资理财诚信示范十强企业。善浦拥有成都、北京、新西兰、瓦努阿图4家全资子公司。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善浦已成功帮助上万名中国高净值人士移民瓦努阿图、美国、新西兰,成功率高达99%。善浦以专业诚信,客户为本的发展理念为立足之道,迅速成为全球移民服务行业中的翘楚!经过十年的专业沉淀和积累,善浦深深扎根于瓦努阿图、新西兰、美国等国,成为当地移民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企业,善浦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雄厚实力为每一位移民客户打造最完美的移民方案和海外投资计划,并提供丰富的后续服务和保障,确保让每一个移民客户都能实现出国无忧的梦想。 NO.3环球移民 环球移民专业品牌创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2002年获得了公安部较早颁发的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移民经过20多年的专业积淀,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是稳居中国移民行业前列的尊贵品牌。 环球移民是全球护照项目、海外购房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的行业开拓者和领跑者,成功帮助超过358231个客户拿到各国签证、绿卡及全球护照,成功率在99%!各项目平均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

澳大利亚战后移民原因分析

澳大利亚战后移民原因分析 汪诗明 内容提要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战后移民在澳大利亚移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战后移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防务安全是战后初期澳大利亚大规模移民的首要原因。当防务安全退居其次时,战后国家重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建设就成为移民的主要考虑。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移民 安全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①。“自1788年欧洲人在澳大利亚定居以来,移民一直是澳大利亚历史的主要因素”②。然而,二战前来澳大都是移民的自发行为,澳大利亚可以说是在“被动地”接受外来移民;而战后移民情形则大不一样。澳大利亚工党政府不仅制订了一个宏大的移民计划③,而且开始“主动”吸纳甚至到海外去招揽移民。从政策层面上看,战后移民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所不曾有过的。通过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计划的落实,澳大利亚不仅基本解决了人口不足或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通过限制有色人种的移入奠定了白人主流社会的基础。 澳大利亚学术界非常重视移民问题的研究,相关的学术成果可谓层出不穷。这些学术成果要么将移民与“白澳”政策联系起来,要么大谈移民与多元文化的关系,要么分析移民给澳大利亚所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至于战后大规模移民的原因,我们也能从一些著作中零星地看到,但很不系统和深入。本文试图从移民与防务安全、战后国家重建、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来解析战后大规模移民的背景或原因,希望为读者了解战后澳大利亚文明的发展特点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移民与防务安全 移民与国家安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恐怕很少有人认真地去 ①②③从1788—1982年的194年间,澳大利亚由近300,000的土著人口上升到15,275,000人。其中35%来自净移民,65%属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人口的自然增长中,有很多是来澳移民所生子女。 唐纳德?菲利普斯、杰米?休斯顿:《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认同、交流与决策》(Donald Philli p s and J i m Houst on(eds.), Australian M ulticultural Society_Identity,Co mm unication,D ecision_m aking),维多利亚德芙通信1984年版,第7页。 战后,澳大利亚人口约为700万人。稀少的人口与空旷的大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此,工党政府推行了澳历史上最有抱负的移民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澳大利亚需要比靠人口自然增长多得多的人口。预计人口总数要达到2000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每年须净增人口2%,其中1%是来自移民增长。

论国际移民的趋势及对策 (2)

论国际移民的趋势与对策 据总部设在美国的移民政策研究协会根据联合国、美国等多个机构的数据对全球移民状况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估,公布世界最大的10个移民国家移民人口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移民总人口逾2.1亿,美国、德国、俄罗斯联邦是三大移民国,全球最大的10个移民国的移民人口占全球移民的52%,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移民人口总数近4300万,远远领先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俄罗斯联邦和德国移民人口均超过1000万。国际移民问题已成为21 世纪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本文从国际移民的历史,当前特点及趋势,来分析目前移民新形势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国际移民的历史回顾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因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增长、生产发展、战乱和国家建立等原因而不断地流动和迁移。现代国际移民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一)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移民(1500 - 1800)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下, 西班牙殖民者首先在“地理大发现”后,征服了美洲大陆大片土地, 建立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殖民大帝国。随后葡萄牙占领巴西全境。荷兰、法国也都先后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新法兰西殖民地。 (二) 欧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1800 - 1914) 这一时期是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工业化的进程从欧洲迅速扩展到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 资本主义完成了从手工业阶段向大工业的过渡后, 紧接着在19 世纪末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际移民呈现出历史上空前的盛况。(三) 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移民(1914 - 1960) 这一时期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 发生了1914 - 1918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20 世纪30 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和1937 - 1945 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一战中断了欧洲向外移民的高潮。战后移民虽一度有所回升, 但其规模只及战前的三分之一。1937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使得国际间的移民几乎无法进行了。当然, 这里主要指的是正常的经济移民停止了, 而政治性移民则空前增加。 (四) 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1960 - 200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尤其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国际移民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移民再也不像工业化时期那样由少数欧洲国家流向少数欧洲人建立的定居地, 而是真正具有全球的规模。移民输出国和移民输入国的数量和种类也增多了, 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也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 二、21 世纪国际移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国际人口的流动是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产物,它的流动也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 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国际移民体系”。 (一) 五大国际移民体系的形成 美国社会学家Massey 认为, 到21 世纪初, 国际人口迁移已明显形成五大体系, 即北美体系、欧洲体系、波斯湾体系、亚太体系和美洲南角体系。 1. 北美移民体系这是最古老的也是至今仍大量吸收移民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美国吸收的外来人口数量为加拿大的5 - 6 倍。 2. 欧洲移民体系欧洲移民体系的形成是国际移民史上的新现象, 即首次大规模移民从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向人口稠密地区迁移, 而这种迁移还出自欧洲主动招募“客工”。欧洲人原本希望“客工”完成任务后, 依约返回原籍, 但事与愿违, 移民反客为主, 遂使人口稠密

论述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论述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原因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人出洋人数约为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大洲,形成了“海水到处,便有华侨”的格局。中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形成移民海外的高潮,也与当时中国的人口状况密切相关。长期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以及自清初以来“摊了入亩”稻“招民垦荒”等一系列措施的实行,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道光时期达到了4.3亿的历史最高记录。首先,庞大的人口数量与有限的耕地面积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就拿福建和广东两省来说吧。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面积狭小,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明清以后,随着人口的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下降。道光二十年(1840)人口达到1872万人。与人口激增相伴随的是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1661—1812年间,福建的人均耕地从7.11亩降至0.9亩。闽南地区的形势更加严峻,泉州“虽欲就耕,无地辟地”,南安也是“田园日蹇,食多生寡”。移居海外成为唯一的生路。广东也是明清时期中国境内人口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广东“地狭民稠,一岁三收,民力已竭,地利亦尽。人多无田可耕,野无可耕之土”;客家人聚居的嘉应州更是“土瘠民贫,山多田少,于是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加上福建、广东沿海居民自古以来就有出海谋生的习惯。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从事贸易经济活动,形成了悠久的海外贸易传统。航海大通道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的东来更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提供了无尽的商机。海外贸易的兴盛造就了大量的海外移民,在19世纪中期以前,定居东南亚地区的中国移民绝大多数来自闽、粤两省。 其次,天灾人祸对移民的催化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人口的海外迁移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中国的商品和资本扩张对中国自然经济起瓦解作用,小农经济大量破产,农民处于极端的贫困之中,为寻找生路,不少人只得漂泊异乡。2)自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不少赔款的条约,清政府无力支付这些高昂的赔款就把这苛刻的战争赔款和战争费用转嫁到百姓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自然灾害的影响1068—1911年间,福建地区发生饥荒888次,其中漳州、泉州、莆田、仙游等17县共发生饥荒321次,平均不到3年即有一次。4)封建剥削严重。土地兼并情况严重农民失地破产愈益严重,更加丧失了生产资料。地租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劳动人民濒于绝境。5)旧中国经济落后,城市资本主义式的工业未能得到发展,城市凋蔽,无法吸收和容纳农村中广大失业破产的农民。6)鸦片战争后,民间动乱增加,中国几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后,为了逃避清政府

中国历史移民论文

移民与中国文化论文 姓名:申国营 班级:美术学五班 学号:101014165

根据主流移民特征的变化,中国移民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先秦黄河中下游多向移民期、秦统一到两宋从黄河中下游向长江中下游的由北向南移民期、元明清长江流域由东向西移民期、近代沿边多方向移民期。中国现代人口分布的格局就是这四个时期依次展开的产物。主流移民特征的变化与地区开发重点的转移互为因果。 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历史分期,是中国移民史研究中的一个实践和理论意义都十分重要的课题。它极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移民史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1、先秦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多向移民 从一些零散文字简略而间接的记载中,我们对秦统一以前一千三百多年间的移民运动的了解,较商代以前要具体丰富得多了。商、周的迁都,西周分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战所导致的疆域变迁,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认识那个时期移民运动的一些线索。因为这些政治、军事行动必然引发移民运动的出现。虽然这些只是当时实际存在的移民运动的一部分,要依此谈论主流移民的特征、迁移的规律,条件尚不充分。但是,它们毕竟反映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首先,黄河中下游是移民最频繁的地区。 其次,这些迁移大多具有一定规模。第三,移民由甲地到乙地的迁移时间比较短。如楚国都城由郢迁陈,就是在公元前278年这一年完成的。同时,迁都、分封的迁移距离又比较长。姜太公就是由黄河中游的关中“东就国”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半岛。楚国迁都也是由长河中游到淮河上游。 第四,在这一千多年间,上述移民不像后世移民那样存在一个持续、稳定的主要流向。 另外一些未被文献记载而又实际存在的移民的情况,虽然目前我们对之极不了解,但是从如下两个前提可以作点合理的推断。(1)到战国中期,人口约在二千万以上。(2)他们分布在北起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辽东半岛,东至于海,南到南岭山脉,西抵今陕西北部、甘肃洮河、四川盆地和湖南西部这样辽阔的土地上。地旷人稀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当然,在此地域之外肯定还有人类活动存在,但人口密度只会更小。从商、周都城以及绝大部分诸侯国地理位置来看,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为又一突出特点。那么,在人口分布比黄河中下游稀疏得多的其他地区内所发生的移民运动,因人口规模小,空旷地更多而谋生容易,其迁移规模、迁移距离理应比发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移民要小要短,而且更为繁杂无序。 2、秦统一到宋朝由北向南的移民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社制度为基础统一了全国的户籍管理制度,首次进行了全国性的人口调查,加强了对人口这种最基本的战略资源的管理。于是,有关人口运动的记载,秦及以后各朝日益丰富、详细,移民运动也随之生动而具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到两宋的一千多年间,移民运动频繁而复杂。 在西汉,关中地区有关东迁入关中和关中向外迁移的移民,西北地区有汉民族的徙边屯戍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内徙,东南、西南、东北也都有移民运动发生。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中原民众纷纷外逃,大致有七个迁移方向:益州、荆州、江东、幽州、辽东、鲜卑、交州。而河陇一带的羌族则内徙关中等地,参与逐鹿中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后,魏、蜀、吴为了巩固其政权,相互掠夺交界地带的汉族和羌、氐等族民众,强制向冀州、江东、益州迁移。 西晋统一时期,中原因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田园荒芜,北方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慕化”降附,请迁内地,与部分从南方返迁的汉族民众一道,为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在魏晋时期,东北的鲜卑族一批又一批迁到了西北地区,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推动了北方人大批涌向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南移潮一直持续

法国移民问题探析_陈玉瑶

法国移民问题探析 陈玉瑶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流动的频繁,移民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 界关注的焦点。在一些老牌移民国家,这一客居的少数群体,由于自身的异质性与特殊性,越来越多地被接收国视为国家—民族建构的威胁与阻力。由此,“共和(同化)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以及“交融文化主义”等国家—民族整合理念也引发了学界的反思与讨论。移民政策何去何从?法国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演变与历史经验无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 将从展现移民历史以及围绕“移民”产生的各种问题入手,总结和分析法国移民整合政策 的变化,最终揭示政策变化背后所反映的思想理念的转变。 【关键词】移民移民问题整合 [Résumé] Depuis le XXème siècle, la question d’immigration focalise l’attention du monde au fur et à mesure de la globalisation économique et des déplacements fréquents de populations. Due à son hétérogénéité et spécificité dans le pays d’accueil, cette minorité qui réside hors de son pays natal, est considérée de plus en plus comme menace et obstacle à la construction de l’état-nation en France comme dans d’autres pays qui ont connus une longue histoire d’immigration. D’où viennent les réflexions et les débats dans le monde académique sur les idées d’intégration de l’état-nation comme “républicanisme (d’assimilation), “multiculturalisme” et “interculturalisme” etc. Où va la politique d’immigration ? L’évolution de la politique d’immigration de la France, ainsi que ses expériences en cette matière sont dignes d’être étudiées de fa?on profonde. En montrant d’abord l’histoire de l’immigration ainsi que les problèmes engendrés autour de celle-ci, cet article va résumer et analyser l’évolution des politiques d’intégration de l’immigré, et mettra finalement en lumière le changement des conceptions traduit par ces politiques. 【项目】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民族政治学: 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的国别研究及其经验教训借鉴”的阶段性成果。 一、移民历史 据法国历史学家热拉尔?诺瓦里埃尔(Gérard Noiriel)的观察,“移民”(l’immigration/immigration)这一术语是在第三共和国之初突然出现在法语中的,而“移民”(l’immigré/immigrant)一下子也取代了只具有行政司法含义的“外籍人”而广泛使 用开来。专门致力于移民问题评估的国家整合高级委员会(le Haut Conseil à l’intégration——HCI),① 在1992年对移民的界定是:生于国外、住在国外,但现在生活在法国的人。 在法国的移民历史中,经济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致于移民情况成了法国经 济形势的一个“晴雨表”:在经济繁荣时期,需要增加劳动力,于是放宽准入条件;在经 济萧条时期,法国便严格限制移民的进入。② 19世纪中期到末期的移民潮变化是这一过程 的第一次表现。 1919-1939年,法国再次出现大规模移民浪潮,移民多来自中东欧国家,以斯拉夫人 为主体,包括波兰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俄罗斯人、奥地利人、匈牙利人。这一时期 引入移民的直接原因是重工业中劳动力严重不足状况的持续。劳动力匮乏的主要原因是人 ① 关于该组织的详细背景将在下文中有关“整合政策”的部分细述。 ② 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欧洲研究》,2003年第3期。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马邑移民,明代山西人的一场重要迁徙 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著名移民专家葛剑雄在《山西移民史》的序言《家山何止大槐树》中指出,明初大量的“移民迁自山西各地,不可能都来自洪洞县,更不会全部出于大槐树”。大槐树移民影响再广、意义再深,也只是移民史的一部分,大槐树只不过是对明初山西百万移民潮的一种集体追忆,而更多的迁徙仍然鲜为人知。 有意思的是,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官方文献中,如《明实录》《明经世文编》等,并没有特别提到山西洪洞县的移民,更不用说大槐树了,而《明太祖实录》却清晰地记载了朔州马邑圪针沟移民。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进占大都(今北京),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但以扩廓帖木儿为代表的元朝军队残部在长城一线活动,时常向明朝守军发动攻击,并掳掠边境居民。同时,以“四大王”为首的蒙古贵族残余势力逃入山西太原西北部的静乐、岢岚山中,以管涔山区为中心,聚众结寨,四处攻掠。两股势力内外呼应,一度十分活跃,严重威胁到明朝的统治。为了达到釜底抽薪、斩草除根的目的,明太祖朱元璋一方面调集大军武力解决,一方面将移民作为清除关外忧患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故元四大王寇大同、武州,太原卫指挥桑桂等击之……桂与指挥郑亨等率兵击之,追至牛尾庄(今忻府区牛尾庄),四大王遁走,或其三大王脱忽的帖木儿,送京师(今南京)”。“辛酉,太原都卫奏获胡寇张成等十六

人,上命询胡人潜伏之所,欲用兵剿绝,勿容再聚其寨,外夷人皆令迁入内地”。按照“外夷人皆迁入内地”的政策,朱元璋把归降和被俘虏的蒙古人,全部迁入到京师(今南京)、彰德(今河南安阳)、卫辉(今河南汲县)等地,后来又对蒙古人进行集中安顿,除“隶军籍”外,一般“占籍为民”,即等同于汉民,就地安顿下来。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七年四月乙巳,大将军徐达已获故元官属一千三百二十三人,并招致河曲府山谷军民二千九十二户,计五千九百八十八人入奏。上命官属送京师,军民居之塞内”。河曲府又称火山军,据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火山,在河曲旧城北五里,黄河东岸。山上有孔,以草投孔中,焰炎上发,可熟食,不生草木,上有赤砂窟,下有气砂窟,高五六丈”。这也就是许多家谱称其祖先是于明洪武年间从火山县移民而来的缘故,如五台县康氏。 由于蒙古贵族的胁迫,许多地处北边境域的平民百姓也参与了叛乱活动。对此,朱元璋先是采取了既往不咎的态度,如洪武六年八月,他下令:“民人无罪,悉送大同府隶籍,仍以所获牛驴给之”。(见《明太祖实录》),但到了九月,大都督府上奏太原卫官兵捕获从胡寇为乱之民39人后,为断绝“四大王”集团的后援,出于军事上的考虑,朱元璋又下令:“边民被胡寇抄?,因从其为益,不得已也。悉贷之,徙与内地”。据《明太祖实录》载:“(洪武)六年八月,大将军徐达之师至朔州,徙其边民入居内地”。《明史》把此情形之移民称为“漠北移民”。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2019年中国十大移民公司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海外侨胞的数量已超过4730万,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 尤其是近几年,移民浪潮正盛,越来越多的中产人群加入移民大军,移民市场缺口大导致很多移民机构涌入,移民机构实力良莠不齐,有安全可靠的实力品牌,也有浑水摸鱼的皮包公司。在中国,有哪些实力强口碑好的移民机构?移民时应该怎么选择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2019年中国值得信赖的十大移民机构。 第一名:联鸿海外(广州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市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公安部(粤公境准字【2012】029号)和广州市公安局(注册号440106000498586)北京公安局、上海公安局、深圳公安局、成都公安局和工商部门核准的专业从事公民因私出入境的中介服务机构。联鸿海外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由知名投资移民专业人士早期海归MBA邹丽娟女士主创。主要从事美国、香港、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地的投资移民、留学、签证、亲属移民、商务文化交流等业务。 联鸿团队从2004年从事移民留学行业至今,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及过硬的专业水平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公司拥有经验丰富、从业十几年以上在美加等国有相当高知名度的律师团队、大法官、前任移民官、海归精英人士和国内外业界知名的金融专家、会计师和投资专家。公司获得美、加、澳、新等各国政府移民机构的大力支持,多年来和美国权威的林肯律师所建立了良好的紧密的合作关系。联鸿移民本着诚信、专业、和高效的服务精神及务实的作风,深受广大客户的赞誉和信赖。 第二名:环球移民(北京环球中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环球移民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最早一批获公安部颁发因私出入境资格认证的机构,是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理事单位。环球经营业务包括欧亚美等20多个国家移民办理、留学教育和投资置业等,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环球已成一门市场的顶尖品牌,在广大客户中建立了诚信、公正、高效的良好信誉。 环球服务未曾止步于国内,6家海外接待中心不仅为客户提供涵盖落地安家、子女教育、海外税务规划等定居服务,还组建海外俱乐部,定期举办同城会,为客户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第三名:侨外移民(北京侨外出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侨外始终坚持“只做真正安全的投资移民”,创立6大项目审核标准,甄选安全且投资价值

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

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 作者:庄国土(厦门大学教授) 发表日期:12-05-17 【内容提要】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至 19 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 150 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19 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由于 19 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 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 1200 万—1300 万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到 2008 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 4500 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 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关键词】华侨华人数量分布变化 华侨华人指中国移民及其后裔。①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可谓有海外贸易,就有因贸易原因而留居海外的商人水手。大规模的持续性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约可分为四个阶段或四次高潮,基本奠定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现状。由于国内外推动移民的因素和环境不同,四个阶段的移民目的地有很大差异,移民数量、结构和在侨居地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百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移民史和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多集中于区域、国别华人史的研究,鲜有对中国移民及其后裔数量的整体估算。当地国人口统计资料匮缺、民族身份确定标准不同或华人刻意隐瞒身份等诸种因素,都导致各个历史时期对各国华侨华人数量的估计有巨大差异。例如,对 21 世纪初华侨华人数量的估算,从 3000 万到 8700 万都有①。导致中国对华侨华人数量大多用“几千万”的含糊提法。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口分类和出入境统计资料较完备,而发展中国家则缺乏相关人口及分类统计,需要根据各种资料推算。本文对世界华人数量估算的资料来源和依据为: 当地官方统计数据,当地华社和中国使领馆人员的估计,华人身份的认同变动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出生率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近 400 年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变化,重点研究近 30年来 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分布。 一、17—19 世纪中叶中国第一波海外移民潮及其数量估算 国人移居海外,可或因灾变,或因战乱。但是,20 世纪以前持续大规模移居海外的主因,一是因为国内人口激增而谋生艰难,二是因为西方进行殖民开发而急需劳动力。海外贸易的繁荣,则是中国移民赖以成行的首要条件。盖人随船往,在异域寻求商机和谋生空间,定居后再介绍亲友同往,移民潮逐渐形成。 据《汉书·地理志》载,早在公元初,中国海商就已前往东南亚。宋代以后,凭借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先进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中国商人逐渐取代了穆斯林商人,主导印度洋和东亚海洋之间的海上贸易,直至欧洲人东来。中国海商足迹遍及东亚各沿海商港。至迟在 15 世纪初,东南亚已出现中国移民聚居区。郑和下西洋前夕,爪哇的苏拉巴亚和苏门答腊的旧港,各有数千人聚居的中国移民社区,主要从事贸易活动。②明、清朝廷多次厉行海禁,视海外华商社区为海盗集团。旧港海商集团为郑和剿灭,苏拉巴亚华人社区也逐渐湮没。但只要华商仍主导东亚海洋贸易,中国移民仍能依托海外华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而前往海

近年国际移民流动规模与趋向分析

近年中国国际移民流动规模与趋向分析 罗秋盈 3150100190 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 根据报告分析得出,全球移民人数增量飞速提高。由1990年的1.55亿增长到2013年的2.32亿人,20年间增长了150%,且超过半数移民选择居住在发达国家。在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国家,分别为:美国、俄罗斯、德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葡萄牙等。

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年~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2010年~2013年间全球移民年均增量较过去十年平均增量有大幅提高,这一数据表明全球移民流动正在提速,目前中国移民数量位居世界第四位。2015年中国经济环境不稳定,造成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重组,未来移民市场需求量必将加大。 移民投资主要障碍

在申请移民的过程中等待时间太长普遍被认为是最大的障碍,四分之一以上的移民者都有同感。语言障碍和不易融入主流社会也是移民需要面对的主要困难。决定移民可能是由于教育、环境和食品等因素,但决定移民到某一国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容易拿到绿卡和程序简单。 结论 2010年~2013年世界移民增量大幅提升,未来移民市场存在更多需求及发展空间。 2015中国移民现状大数据解析截止至2013年,中国累计移民930万人。2014年底,中国移民人数超过520万人,成为全球排名第四位的移民输出国。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欧洲移民市场逐渐火热。

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精

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精 2020-12-12 【关键字】条件、动力、空间、增长、传统、地方、大力、整体、现代、合理、民主、快速、持续、保持、发展、建设、制定、发现、研究、关键、网络、格局、意识、成果、地位、根本、基础、需要、环境、政策、工程、途径、重点、需求、制度、主导、方式、渠道、标准、规模、结构、水平、关系、吸引、激发、武装、形成、管理、优先、带动、崛起、取决于、改革、推动、实施、中心 作者:庄国土(厦门大学教授) 发表日期:12-05-17 【内容提要】中国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初,世界华人数量约十余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地。至 19 世纪中期,世界华人数量约 150 万人,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19 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华工出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侨华人分布的状况,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和欧洲都出现数量不等的以华工为主的华人社区。由于 19 世纪后期东南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均排斥华工,20 世纪初华人的数量仍高度集中于东南亚。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世界华侨华人约有 1200 万—1300 万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决定性地改变世界华侨华人高度集中于东南亚的格局。到 2008 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 4500 万人,而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比例降为 73%,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韩国的华侨华人数量激增。 【关键词】华侨华人数量分布变化 华侨华人指中国移民及其后裔。①中国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可谓有海外贸易,就有因贸易原因而留居海外的商人水手。大规模的持续性海外移民始于 16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约可分为四个阶段或四次高潮,基本奠定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现状。由于国内外推动移民的因素和环境不同,四个阶段的移民目的地有很大差异,移民数量、结构和在侨居地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百多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移民史和华侨华人的研究成果甚丰,但多集中于区域、国别华人史的研究,鲜有对中国移民及其后裔数量的整体估算。当地国人口统计资料匮缺、民族身份确定标准不同或华人刻意隐瞒身份等诸种因素,都导致各个历史时期对各国华侨华人数量的估计有巨大差异。例如,对 21 世纪初华侨华人数量的估算,从 3000 万到 8700 万都有①。导致中国对华侨华人数量大多用“几千万”的含糊提法。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人口分类和出入境统计资料较完备,而发展中国家则缺乏相关人口及分类统计,需要根据各种资料推算。本文对世界华人数量估算的资料来源和依据为: 当地官方统计数据,当地华社和中国使领馆人员的估计,华人身份的认同变动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出生率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探讨近 400 年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变化,重点研究近 30年来 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分布。 一、17—19 世纪中叶中国第一波海外移民潮及其数量估算 国人移居海外,可或因灾变,或因战乱。但是,20 世纪以前持续大规模移居海外的主因,一是因为国内人口激增而谋生艰难,二是因为西方进行殖民开发而急需劳动力。海外贸易的繁荣,则是中国移民赖以成行的首要条件。盖人随船往,在异域寻求商机和谋生空间,定居后再介绍亲友同往,移民潮逐渐形成。 据《汉书·地理志》载,早在公元初,中国海商就已前往东南亚。宋代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