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报告具有语⾔陈述性的特点。

那么⼀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1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xx)》蓝⽪书认为,随着中国⾼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净值移民进⾏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

⼤量⾼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才⽀撑;⽽反过来,⾦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认为,中国投资移民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在降低⼈民币升值压⼒、抵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发挥着积极作⽤。

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移民通常是移民不移居,其资本和移民⾝份存在着较⼤的风险,因此,投资移民的业务和事业依然在国内,即使获得了移民⾝份,也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移民⾝份也有利于其经营跨国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

另外,第三代移民潮移民的知识⽔平都⽐较⾼,他们了解中国的情况,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中国移民的国际形象等⽅⾯也正在发挥作⽤。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XX)》在京发布。

蓝⽪书指出,截⾄XX年3⽉的⼀年间,中国⼈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

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的作⽤正在凸显。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XX)》蓝⽪书认为,随着中国⾼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净值移民进⾏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

⼤量⾼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才⽀撑;⽽反过来,⾦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2023中国移民报告

2023中国移民报告

2023 中国移民报告简介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华工作、学习和定居。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移民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中国移民概况近年来,中国各项政策的改革和开放措施的推行,使得中国成为吸引外籍人士移民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50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5%。

这表明中国对外国人士来华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移民类型分析1. 工作类移民工作类移民是中国移民的主要类型之一。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扩大,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华寻找工作机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接收的工作类移民达到了80万人。

大部分工作类移民来自亚洲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和越南。

他们主要在IT、金融和制造业等领域找到了稳定的工作。

2. 学习类移民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接纳的学习类移民人数达到了30万人。

这部分移民主要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他们选择中国的原因是多样化的,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教育机会的丰富以及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的发展机遇。

3. 家庭类移民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互联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与中国人结婚并选择在中国定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接收的家庭类移民人数达到了40万人。

这些外籍配偶和他们的子女在中国享受与中国国民相同的权益,他们也为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移民政策分析中国的移民政策对于吸引外国人来华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移民政策的重要变化和趋势:1. 绿卡政策改革中国政府近年来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绿卡的发放政策进行了改革。

通过放宽绿卡申请条件和简化申请流程,吸引更多高技能、高学历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定居。

这一政策的变化为中国移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 创业移民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创业移民。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分析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分析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移民现象在中国愈发普遍。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国际移民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展开详细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国际移民的现状以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是由中国移民研究中心委托民调机构对全国范围内的移民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而得出的结论。

该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原因以及移民者在目的国的工作、生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报告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国际移民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二、中国国际移民现状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国际移民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和一线城市是中国国际移民的主要来源地,而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目的地。

报告显示,大部分中国国际移民主要是因为经济机会和优质教育而选择移民,其次是对生活质量和社会保障的追求。

三、中国国际移民的原因分析中国国际移民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经济因素是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希望通过移民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待遇,以提高其生活水平。

其次,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家长为了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选择把他们送到海外学校或大学深造。

此外,政治稳定、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等也是人们选择移民的重要考虑因素。

四、中国国际移民的影响中国国际移民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方面,移民带来的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对中国和目的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在文化方面,移民者对目的国的文化融合和多元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提升。

最后,在人力资源方面,移民人才的流失对中国本土的人才储备和产业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考。

马布里获中国绿卡

马布里获中国绿卡

马布里获中国绿卡谁会选择移民中国?他们来自哪里,在中国以何为业?随着在中国街头的“洋面孔”不断增多,人们对“老外”已经不再感到好奇了。

但是对于想要变成“中国人”的洋面孔,人们仍然充满了好奇。

下面为你介绍马布里获中国绿卡。

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刚刚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来华旅游的外国人达到了2711万人次,而201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33万左右,2020年会达到88万左右;在这当中居住在境内的外籍人员将近60万人,而来华以经商和就业为目的的超过40万人。

正是这些人,把他们的生意、职业和未来的重心,都转向了中国。

但是,要拿到中国绿卡,却并非易事。

谁能拿到绿卡?朱利安尼习惯性地抬起头看看窗外阴霾的天气,如今他已经不会再向刚踏上这个国家土地之时习惯于惊讶了,就像他安于当下的衣食住行一样。

朱利安尼的个人简历显示,在意大利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了八年后,他选择了遥远的东方——很久以前,他的同乡,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也曾如他一般遥望过同一个方向。

中国人的概念中,让外国人为自己工作,多少带了些浓厚的历史情结。

改革开放之后,一批像朱利安尼一样的外国人开始进入中国。

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的头上,被冠以外国专家的名义——彼时中国将几乎所有以来华工作为目的的外国人都称为“专家”,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些人的国籍,大多是中国北方的邻国——俄罗斯。

2004年,中国政府将第一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送到寒春手中,当时她83岁,在中国生活了56年。

1921年生于美国的寒春,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

来华前,寒春是一名核物理专家,曾与杨振宁是同学,是美国参与首批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

此后她放弃核武研究工作,来中国与丈夫从事农业研究,2003年寒春的丈夫、原机械工业部顾问阳早去世。

在讣告上,寒春执意加上了“为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评语。

第一批获得中国绿卡的人们,大多是和寒春一样的“专家”,事实上他们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在30年左右,后来者会因为他们在中国付出的特殊贡献获得“绿卡”。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2020文档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2020文档

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2020文档Chin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Survey Report 2020 docu ment编订:JinTai College中国国际移民调查报告2020文档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XX)》在京发布。

蓝皮书指出,截至XX年3月的一年间,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

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XX)》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高净值移民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

大量高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反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蓝皮书援引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道,截至XX年3月的一年间,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

中国人在美国买房的成交价中值为每套52.3万美元,而全美现房成交价中值为19.9万美元。

蓝皮书认为,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美国、英国地产正在复苏,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

XX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即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

中国人才迁移利弊调查报告

中国人才迁移利弊调查报告

现状: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报告指出,在国际移民大潮中,当今世界正在进入全球化时代,低收入地区的劳动力向高收入地区流动已经成为人口迁移流动的基本趋势。

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流出海外的78.5万青年才俊,相当于30所北大、30所清华的所有在校本科生。

他们的离去,带走的是一个国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能量、财富,乃至变革中再出发的信心和勇气。

世界银行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大批移居已开发国家,贫穷国家想发展经济益加困难,也更难脱离贫穷落后的困境。

联合国人口和发展问题委员会在纽约举行专家会议,讨论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问题。

与会者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扭转人才大量外流的趋势,以避免人才枯竭的后果。

国际移民组织执行主任麦肯利说,由于发达国家各方面的条件富足,发展中国家许多优秀的人才纷纷移民,造成人才短缺甚至枯竭。

据中青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在世界人才争夺战中,中国虽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受害最深的国家,却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指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

截至2008年,中国已经派出近140万名留学生,居世界之最,而归国留学人员不到三成,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超过百万。

相当于40所北大,40所清华的在读本科生。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再次掀起投资移民海外的热潮,当年到美国投资移民的EB-5类签证的中国申报人数已经翻了一番,从2008年的500人上升到超过1000人。

而美国并不是投资移民的首选地。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09年9月的上一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的移民总数,已从2008年的1443人升至4218人,其中七成左右主要来自中国。

按照这一比例,即是说接近3000人。

.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

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

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

中国新移民的类型和分布作者:庄国土张晶盈来源:《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摘要:1970年代以来的中国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的组成部分。

中国新移民主要由留学人员、非熟练劳动力、商务移民、劳务人员和非法移民组成。

迄2008年,其数量达1000万以上。

大规模的中国新移民潮,极大地改变了华侨华人的数量和分布,全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增至4500万以上,北美、欧洲、大洋洲成为中国新移民的目的地。

关键词:中国新移民;类型;分布中图分类号:D5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2-0004-081970年代以来,海外华人社会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传统华侨社会的转型,华侨落地生根,归化于当地,构成当地多元民族之一的华族①;二是1970年代以来,中国人再次掀起大规模的国际移民。

这些新移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集中于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中国人以东南亚为传统移民目的地的布局,为传统的海外华人社会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中国与海外华人的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本文讨论的国际移民和中国新移民界定如下:1.国际移民(International Migrant)。

联合国人口司(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和世界移民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对“国际移民”的定义为:跨越国界的常久性人口空间移动。

在统计移民数量时,以非出生于居住国为标准。

何为“常久性”,则各国标准不一,从1-12个月均有。

参照以上定义,本文的“中国新移民”,指1970年代以来从中国大陆、台湾和港澳地区移居国外并长住一年以上者;但不包括政府所派遣的外事人员。

2.中国新移民(New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grant)。

此指“1970年代以后迁往外国的中国移民,包括从香港、台湾和澳门移居外国的新移民”。

笔者不主张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时限标志。

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定位实施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定位实施策略研究

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定位与实施策略研究摘要:随着2012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了国家开放大学等六家新型大学的组建和更名。

作为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力量,开放大学正式走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

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开放大学继承和拓展远程教育教学、研究,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内涵,根据自身需求探寻融入国际化浪潮的途径。

研究从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开放大学战略任务为切入点,剖析开放大学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实践策略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开放大学;国际化;战略定位;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2012年,教育部批准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并同意北京、上海、广东、江苏、云南五省市电大更名为开放大学。

这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举措为中国开放远程教育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新趋势,开放大学承担着新型大学的特殊使命,其发展战略亦呈现出与传统大学截然不同的鲜明特征,这也决定了国际化进程在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所具备的独特功能与定位。

1 终身教育视野下我国开放大学战略任务国际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理念,为中国开放远程教育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经验策略与发展路径,对于我国完善新兴开放大学的管理运行体制,推动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开放远程教育战略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开放大学亟需明确其战略任务与国际化之间的关联,并采取积极的实践策略予以实现。

终身教育思想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至今,从趋势上看体现出了两种转变:一是教育从满足个人或社会对功利取向的应急需要,转变为个人或社会对教育的多取向的长远需要;二是从学习者被动地选择教育,转变为学习者自觉地接受终身教育(吴结,2012)。

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对象的开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收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杨志坚,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1、2013年世界移民人数达2.32亿,移民不再是零和博弈2013年世界移民人口数量达到2.32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4.2%,比2010年的2.14亿增加了0.18亿,比2005年的1.95亿增加0.37亿。

2000-2013年间,移民人口数量年平均增长率2.2%。

美国是拥有移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每5个移民就有一个在美国。

截至2012年,美国拥有的移民总数达到4578.5万人。

向发达地区流动一直是国际移民的大趋势。

1990年至2013年,北美地区的移民输入最为明显,所拥有的移民比例从18%提高到23%;中东-北非拥有的移民占比从10%提高到14%;亚太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拉丁美洲-地中海地区,比例均有所下降。

移民不再是零和博弈,可以为移民输出国和出入国都受益。

2012年,国际移民汇款回国超过4000亿美元,而当年的官方发展援助仅为1260亿美元。

2013年10月,联合国“国际移民和发展”高级别对话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报告引用联大主席阿什的话,过去7年证实,移民问题管理得当会减少贫困、改善人力资本、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2.世界移民形成“南北格局”,移民回流现象增多全球移民流向以“南北”和“南南”为主,目前移民流向不仅是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还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新趋势。

截止2010年底,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移民人数最多,约7429.7万人。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大约有7315.8万移民。

此外,发达国家之间的移民数量为5346.4万人,约占总移民人数的四分之一;还有少量发达国家至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南-北移民占移民总量的35%,南-南、北-北、北-南移民数量分别占总量的33%、22%和5%,值得注意的是,北-南移民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移民回流现象开始增多,“北南”移民数量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墨西哥到美国长久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走廊。

如今,由于美国就业机会减少、边境管理严格、墨西哥国内人口增长率下降等原因,墨西哥到美国的移民数量逐年下降,2005到2010年,墨西哥到美国的净移民流量几乎为零。

以留学生为主要群体的移民回流现象在中国、印度、日本等留学生输出国也较为明显。

并且,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人民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商业、教育机会。

据统计,韩国向菲律宾的移民在十年间增长了430%,从2000年的175000人增加到2011年的925000人.3.国际移民呈现“全球化增速”与“地区化扩张”两大趋势——引发诱因来自:全球范围日益面临劳动力短缺、发达国家用工难问题严重“为了将本国社会经济增长持续到2030年,美国将需要2500万工人,欧洲将需要4500万,相当于雇佣菲律宾或者越南全部的劳动力”;据调查,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背景下,大约有三分之一(34%)的雇主仍将雇不到合适的人才。

2012年,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用工难问题,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各有81%、50%、49%和48%的雇主表示存在用工难的状况,均强于全球平均值34%,也强于中国23%的水平,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萎缩,美国和欧洲仍需要继续全球招工。

过去十年,新的移民占欧洲劳动力增长的70%。

在目前世界范围的经济全球化与人口环流移动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日益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发达国家的用工难问题,将进一步激发发达国家吸引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动力,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趋势依然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美国历史最悠久和最权威的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2012年4月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有逾6.4亿人有意向移民,大约占到世界各国成年人的13%。

在这些人中,约有1.5亿人表示想要移民美国。

有研究预测,到2018年,到美国的技术移民将变为原来的3倍,达到50万人,其中35%-41%以技能为基础。

如果不更好的重视本土人才,将会有许多国家为美国培训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劳动力向发达国家的流动依然不会放缓。

研究成果表明:从2014年起,全世界范围内国际移民将呈现“全球化增速”与“地区化扩张”两大趋势。

目前,在所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稳固与国家实力消弱的历史进程中,反映在“国际移民问题”层面上的最大趋势性变化就在于此。

4.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对外国人才吸引力同时增大截止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23年增长了128.6%;进入21世纪后,移民数量增长了。

中国从1990年的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第四大移民输出国。

移民更倾向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

2012年,在上述四个国家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中国人分别为81,784人、33,018人、29,547人、7,723人,总数为14.8万人。

当前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移民来源国,同时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

中国人海外移民不完全是坏事,需要辩证的去看:一方面,它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在个人身上开始显现;另一方面,它使人们逐步关注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成为了中国反思和自省的动力;一方面,移民带走了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海外同胞分布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海外人才库,将可能为祖国带来更大的效用。

近年来中国海归人才大量回流,成为世界移民“北南”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跃升,中国不仅对海外留学生人才,对世界他国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根据英国汇丰银行对全球近100个国家的7000名移居者的调查研究,2013年,中国凭借较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体验”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移居地。

虽然此项调查结果存在争议,但至少说明有大量的外国人才存在来华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美国曾经依靠“美国梦”成为全球人才“磁铁”,在世界格局逐渐变化的今天,“中国梦”正悄然成为世界人才新的奋斗目标,中国正逐渐成为新的“逐梦之地”。

5.中国是美国第二大移民来源国,美国是中国海外移民的第一目的国,具有鲜明的人才移民特征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资料,美国共有华裔居民430万人,其中约一半出生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

另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11年居住在美国的外国出生移民总数为4037.8万人,其中出生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中国移民为223.1万人,占全部移民总数的5.5%,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群体。

中国成为仅次于墨西哥的美国第二大海外移民来源国。

美国也是中国海外移民首选的目的国。

2012年,中国获得美国永久居留签证的人数为81784。

此部分所说的中国人均指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

占永久居留签证总数的7.9%。

其中,20463人获得经济移民签证,占美国经济移民签证总数的14.2%。

在经济移民中,6124人获得有条件投资移民“绿卡”,占当年美国发放的有条件投资移民“绿卡”总数的80.1%。

美国移民和公民服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美国颁发的投资移民签证中,中国人占了3/4以上。

同时,赴美留学人数和获得H-1B临时工作签证的人数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

2011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国际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2012~2013年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达235597人,占美国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8.7%,比上一年增加21.4%。

2012年,获得美国H-1B临时工作签证的人数达23787人,比2011年多3937人,增加了19.8%。

中国向美国的移民现象具有鲜明的人才移民特征,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人才输出国。

一是新移民比例高。

根据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报告,截至2010年,在接受调查的180万名华人华裔中,有40.8%是2000年及以后进入美国的,高于美国34.7%的整体水平。

二是合法移民比例较高。

根据2010年美国社区调查报告,在2010年,只有大约1%的非法移民来自中国,约13万人,约占在美华裔人口的7%;相比之下,墨西哥向美国非法移民的比例高达50%。

三是学历层次较高。

2010年,45.4%的25岁以上在美华裔拥有学士学位,而本土人口这一比例仅有28.5%,在美国整体外国出生的人口中,这一比例也仅为27.1%;26.1%的华裔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而美国本土人口仅有10.3%,美国整体外国出生人口的这一比例为11.1%。

四是职业地位高及生活境遇较好。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外国移民在美国从事各种行业,其中35.9%从事工程工作;17.9%从事与电脑、数学、统计有关的工作;16%从事与生物、农业、环境科学有关的工作;16.3%从事物理及相关科学方面的工作;10%从事社会科学方面的工作。

6.中国成为多国主要移民来源国(1)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1996年加拿大政府全面开放中国大陆的独立移民申请以来,中国移民加拿大的数量每年在5千人至1万人之间,1996年上升到1.75万人,2005年上升到4.22万人,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

2012年,在中国出生获得加拿大永久居民签证的人数达到33018人,比2011年增加4323人,涨幅为15.1%,比2005年的最高值少9274人,减幅为21.9%。

同时近四年,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留学生来源国,2012年赴加拿大留学的学生达到25,346人,在加拿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达到80,638人。

获准在加拿大工作的劳工数量也不断增加,2012年来自中国的劳工总数为15,034人,当年新增劳工数量为2,929人。

2012年,加拿大向中国人签发了23.5万张旅游签证,也创历史新高,随着旅游、短期商务以及留学生的增加,未来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将持续上升。

(2)澳大利亚最大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旅游签证的第二大来源国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显示:过去10年中,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2012年有25509名中国公民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签证,中国成为澳大利亚移民来源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之,其中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

澳大利亚六成投资移民来自中国。

2011-2012年度,获澳大利亚永久商务技术移民签证的中国公民为4614人,比上一年度少177人,但占澳大利亚商务技术移民总数的比例却有所上升,从2010-2011年度的61.5%上升到2011-2012年度的64.1%。

2008-2012年五年间,共计21,562名中国人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年均4,312人,占外国人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总数35,749的60.3%。

也就是每五个获得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签证外国人中就有三个是中国人,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的最大来源国。

2012年6月澳大利亚公布的201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即将超越英国人,成为悉尼最大的移民族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