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一、学架子(了解规律,熟练套路)学架子阶段是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初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先掌握简单的基本动作。
这里的基本动作包括定步的手上缠丝动作和熟练后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通过这些基本动作的练习来初步了解陈式太极拳对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明确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规律、了解了风格特点,然后再开始进行整个套路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一招一式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动作的基本要求,明白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
使自己初学套路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打下基础。
“学拳容易改拳难”,如初学时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
甚至会越练越不感兴趣,越练越别扭,最后失去信心,直至放弃练拳。
古人讲:欲速则不达。
练拳和小学生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去写。
初学就要将字写规矩,字的结构写好了,再去写行书、草书。
所以练拳也要认认真真,一招一式地去练,不可急于求成。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完了套路,就要反复地多练使套路熟练并加强记忆。
然后动作要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去掉自身的僵劲,最后达到能较熟练、自然地将拳架演练下来,这就完成了第一个阶段。
习练太极拳的流程和步骤二、正架子(掌握要求,体现特点) 第一个阶段一招一式将动作学完,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将动作熟练后,就可以进入正架子阶段。
正架子阶段是按照陈式太极拳对各部位的要求,大体将整套架子进行纠正,使较明显的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得到纠正,并将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运动特点表现出来。
正架子阶段容易出现的毛病是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易出现的共性毛病呢?这就要从放松入手。
放松的目的在于去掉僵劲、使动作协调,然后再增强腿部的支撑力。
腿部的支撑力不够会导致很多毛病,如挑肩架肘,弯腰蹶臀、气血上浮等,也是造成上身僵硬、不能放松的主要原因。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

学习太极拳基本要求【1】1、松腰:能松腰然后才能俩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随子而出。
2、分清虚实:虚实能分开才能转动灵活,否则迈步重治、站立不稳。
3、连贯圆滑,做到意到、眼到、身到、手到、步到。
一个动作的结束恰好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4、松体:“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各关节放松后,就不会使其连接的韧带遭受压迫,宜分泌骨液,增强弹性;就会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而提高了曲伸的灵活性。
5、柔劲;全身肌肉舒松、筋络开通,促进气血循环。
6、势准:就是姿势动作标准化。
如“尾闾正中”调通任督二脉。
7慢稳、练拳后,心跳正常、、、1、初练升降桩:当两手臂升至肩高吸气到极点时,改为呼气。
同样,当两手臂下按至腹前、呼气达到极点时,改为吸气。
一升一降为一次练习。
“精神集中,用意领气,吸气贴于脊背,呼气沉于丹田,意气运转须转换灵活。
”二、太极拳对健身发劲的要求1要先出前脚着地支撑后,再抖腰带动上肢发劲。
这样定势成为、沉稳。
2、发劲要动短劲长:震脚:后脚提起不宜过高,离地面要近,脚下震出声要脆,震脚要轻灵活波,不犯笨重。
3、发劲需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似放箭”.4、发劲注意方向角度;以揽雀尾的拥势、野马分鬃的捌劲势为例:野马分鬃的右臂顺旋,手臂越过大腿,掌心斜向上,方向在大腿外侧,属偶劲。
拦雀尾拥劲由里向前拥出,手臂在胸前,掌心向内,劲点在前臂外侧的尺尧部,劲路向前略右转,属四正劲。
【2】一、太极拳对呼吸的要求:腹式呼吸有两种;一种是腹式顺呼吸,一种叫腹式逆呼吸。
顺呼吸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呼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逆呼吸,吸气时胸部扩张、小腹收敛,呼气时,胸部内含、小腹隆起。
练拳时用腹式逆呼吸为佳。
2、对深呼吸的运动要求:深呼吸,是吸进慢、呼出快,是同样的气量,也要吸尽的时间长,呼出的时间短。
因为,吸尽气是由肺来容纳的,而肺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不能突然扩张,只有随着空气进入,徐徐扩大容积,增大空气的容量,所以吸尽要比呼出慢,这是自然现象,无需强求均匀。
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太极拳的三个阶段太极拳运动之天地人三阶:一.人阶:舒筋活血之运动1级:舒筋自肩至肘至腕手指尖其法:以舒腕至劳宫到手指为先,肘稍外提次之,肩又次之,毫不用力,由松柔而渐进,皆以曲中求直,厥形为圆,无使有凹凸处,舒筋至中指尖为止。
(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沉肩坠肘美人手。
)2级:舒筋自胯至涌泉将体重交付於一足,随招式转换时互易之,自胯至膝至踵,俱要松柔,重心平均分摊在脚底,而受力於地。
根据交叉神经,手足虚实俱要分清楚,如左足实,右手要实,右足虚左手同样也要虚,为一贯之劲。
(腰胯平整步猫行,虚实分清达涌泉。
)然後(由脚而腿而腰,而行乎於手指。
)3级:舒筋自尾闾至泥丸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节节贯串者,脊椎柔,筋也要柔,其要诀在:(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二.地阶:通关达节之运动1级:气沈丹田为练气之初基,初学者沉气不易,肘先稍垂,肩稍沈,则气可引至胃脘,胸微陷,背微弓,则气可沈至丹田。
丹田位於脐下一寸三分,近脐去脊较远,气以细长慢匀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守稍为逗留,久之渐能宿气,纯任自然不可有丝毫牵强。
(沉肩坠肘美人手,含胸拔背腰为轴。
)2级:气达涌泉气沈丹田後,由心驱使气至胯,膝,踵,所谓至人息之於踵,复至於肩,肘,腕,四肢关节俱开,下达涌泉,上行劳宫中指尖。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3级:气达泥丸此谓通三关,亦即河车倒运,然越尾闾为最难,其他较为容易,必待丹田,气满功纯,火侯到,自然越过尾闾,不可有丝毫牵强。
否则落入虚妄致病,慎之!须证诸师友为妥。
越过尾闾,复冲开夹脊,度玉枕,达泥丸,亦若是,此为入门,则延年袪病,进乎道矣。
三.天阶:知觉作用之运动1级:听劲至沾黏何谓劲?劲与力大异,秘传谓劲由筋,力由骨,至哉言乎。
近世学者盲从,终不知劲之为用,可为浩叹!劲之为劲,是气由於筋致柔有弹力,惟柔能与对手黏连相随,能黏连,则我气与彼气相接触,欲测其气之动静,故曰听。
拳论所谓:彼微动,我先动,先机在此。
太极学习计划书

太极学习计划书第一阶段:初学者阶段时间:1个月目标: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发展和基本理论;2. 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3. 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姿势;4. 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
学习内容:1. 了解太极拳的历史和基本理论: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太极拳的起源和传承,理解太极哲学的基本原理;2. 学习基本姿势和动作: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步法,如“起势”、“单鞭”、“白鹤亮翅”等;3. 呼吸控制和身体柔韧性的训练:通过呼吸练习和简单的舒展体操,培养正确的呼吸习惯和提升身体的柔韧性;4. 平衡感的训练:练习站桩和单腿站立等训练平衡感的动作。
第二阶段:进阶练习时间:3个月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2. 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加深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4. 开始感受太极拳的内在气质。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套路的练习:逐步学习太极拳的整套套路,包括“太极十三式”、“陈氏太极拳一路”等;2. 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的提升: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3. 深入理解太极拳哲学: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与老师探讨,加深对太极拳内涵的理解;4. 开始练习“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修炼,包括小周天、大周天的练习和感受体内气场的变化。
第三阶段:深入修炼时间:半年目标:1. 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和应用;2. 深入修炼太极拳的内功;3. 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可以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学习内容:1. 太极拳各种招式和应用的练习:加强每个招式的训练,掌握太极拳的精髓;2. 深入修炼内功:练习太极拳的内功,包括“合气”、“磁劲”等内功的修炼;3. 深入感悟太极拳的内在境界:通过定力、静坐等修炼,提高对太极拳内在境界的感悟;4. 开始进行太极拳的教学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水平的太极拳教学和传授。
第四阶段:成为太极拳师时间:一年目标:1. 提高太极拳的修炼水平;2. 深入研究太极拳的理论;3. 可以独立开展太极拳教学;4. 培养太极拳传承人。
“明劲、暗劲、化劲” 三

“明劲、暗劲、化劲”三所欲焉。
此劲蕴藏于内,运化于无意之中,谓之化劲是也。
明、暗、化三劲都带个“劲”字,却不是指劲力的种类,而是三种不同的练功方式。
所谓明劲的明,是明显、明白之意,是练习时要将劲力发出,而且要发得充分、发得顺畅。
明劲阶段,说白了,还处于肌肉发力的阶段;此阶段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整力发放的技巧,强化肌肉筋键,起到“腾膜”的作用,此为易筋之功夫。
此阶段劲力的练习,虽以刚劲为主,但也需含有柔化之力,即做到束身以柔,展势以刚,如纯以刚劲练习,则容易有僵滞之病,严重的还可对身体造成暗伤。
明劲一旦将劲力练整(练出整劲),与常人交手,就很难吃亏了(当然,以寡敌众的情况另论)。
暗劲之暗,有隐蕴、暗含之意,是练习是纯以意行气,劲力少发(不是不发)但劲意要充分。
此阶段拳架动作要达到周身圆活自如,意气连绵(势断意连)。
其练习目的,以行精气、安五脏、和气血、健骨力为要,此为易骨之功夫。
此阶段的练习,劲力内含,但应辅以少量的发劲试力(明劲练法),周身需练出“灵劲”,使外力一接,立有反应,也就是太极拳所说听劲而入懂劲的阶段。
化劲之化,为变化随心之意,此阶段,不需要再练外形上的规矩,纯以意练,是暗劲练法的一种深化,意到而力生,拳拳服膺,收发随心;是所谓易髓之功夫,此时专务炼神还虚之理,周身空灵,外物、外力随身感应,不特用眼耳察闻即可知之。
此亦即太极拳所说由懂劲而至神明的阶段。
许多人误解拳经,以为明、暗、化三种练法就是刚劲、柔劲、和刚柔兼有之劲的练法,殊不知三种练法都是刚柔兼济的练法,只不过是练习劲力运用的不同方法而已。
明劲阶段主要练习的发力技巧,暗劲阶段主要练习运劲的技巧,到化劲阶段,则是脱离肢体固定动作形式的用劲技巧。
要知劲力纯刚则僵,纯柔则弊。
太极拳练习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太极拳练习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太极拳练习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太极拳习练者技术的提高及动作掌握情况一般分为基础、提高、自如三个阶段。
每个技术阶段对习练者的技术要求要领是不同的。
下面店铺为大家提供太极拳练习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僵硬表现:有刚无柔,精神紧张,动作不协调,所以筋骨不松,形成周身僵硬,此乃初学者之通病。
纠正:首先要从松上入手,提示学员精神放松,具体是双肩要松沉,两胯要松沉,专门练习一两个动作体会松。
如太极起式。
二、耸肩表现:肩向上耸。
纠正:肩要自然下沉,具体是先把双肩用力上耸,然后松下,这时就是最好的松肩,多做松肩去体会,也就是耸肩松肩。
三、抬肘表现:做动作时,肘抬过高,没有沉肘之意。
纠正:肘要保持与胁不离,但也不能贴胁。
具体要腋下能放拳,松肩肘下沉,典型例子:如做白鹤亮翅去体会。
四、挺胸表现:开胸过大纠正:解决开胸过大的方法是,讲练拳时的要点和要求,具体是用尺度功法中的抱树法来解决。
五、凹胸表现:含胸过度,塌腰肩前卷纠正:讲明含胸的意义和方法,具体解决的方法是用尺度功法中的'靠墙法来解决。
六、弯腰表现:弯腰就突臀。
纠正:首先要理解太极拳身正的含意,具体是可站站桩增加下肢力量,转换时要扣脚,必须腰带,抽出搂膝拗步和转身单鞭练习。
七、跪膝表现:弓步时前膝过足尖,上身前低纠正:练练桩功,弓步时注意沉后胯,具体是做野马分鬃,前弓腿要有上拱之意,后蹬腿要沉住胯。
八、胯紧表现:腰不灵活,胯松不下来,大腿根处凹不进去。
纠正:注意松胯,以腰为轴,转腰时先让大腿根处凹进,松下来,特别是转换重心,左右旋转时,首先要注意松胯,具体多练转换动作,前弓后坐练习。
九、浮表现:脚根离地和松劲,气上浮,动作不沉稳。
纠正:首先应注意气沉丹田,转换时脚的扣摆角度要对,迈步时要做到曲膝、松腰、送腰,顶头悬。
具体是专项练习抽胯练习。
十、低头、仰头表现:练太极拳时低头,特别在转换时低头,在转换时仰头是整体后仰。
习练杨式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这 个 阶 段 的 练 拳 , 须 讲 求 松 和 沉 。 果 全 身 上 必 如 下 不松 不沉 、 作僵 硬 , 韵就 透 现不 出来 , 谈 不 动 神 更 上 气 势 。 所 以 要 打 出 神 韵 和 气 势 ,松 和 沉 是 第 一 要
义 。要 做 到 松 和 沉 , 先 要 全 身 放 松 。所 谓 四 肢 百 骸 首
随 之 耸 起 , 使 上 肢 动 作 生 硬 呆 滞 , 够 灵 活 。 五 是 致 不
处 自有 一 处 虚 实 , 处 总 此 一 虚 实 。 ” 以 说 明 转 处 足
腰和 分虚 实的重要 性。 振 基 宗师深谙 乃父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杨 十
分 强调 用 腰 和 分 虚 实 。 在 腰 的 动 作 上 ,他 分 得 很 细
松 柔 圆 活 的 拳 意 和 神 韵 , 无 “ 长 江 大 河 , 滔 不 也 如 滔 绝 ” 势 。其 三 , 架 时 注 重 转 腰 , 要 虚 实 分 明 。 转 之 走 且
其 气 喘 矣 , 身 摇 矣 … … ” 《 极 拳 之 练 习 谈 》) 是 其 (太 二 身法 不正 , 前俯后 仰 , 左歪 右斜 , 下 不相通 , 或 或 上 内
式 用 什 么 腰 也 说 得 十 分 清 楚 。 练 拳 者 可 参 考 其 所 演
述 的 《 澄 甫 式 太极 拳 》 书 。 虚 实 分 明 上 , 也 十 杨 一 在 他
分 强 调 。 一 些 两 腿 转 换 重 心 的 招 式 , 都 要 求 “ 坐 他 先 实 , 转 腰 ” 腰 胯 松 了 , 作 就 和 顺 自然 了 ; 实 分 后 , 动 虚
致 , 腰 的 运 用 分 为 转 腰 、 腰 、 腰 和 摆 腰 , 种 招 把 闪 拉 何
太极拳培训计划表

太极拳培训计划表第一阶段:初级太极拳基础训练(4周)第一周- 教学目标:了解太极拳的基本原理和起源,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站桩和踏步原理- 教学内容:太极拳的起源和基本理论,站桩基本功,踏步的学习和练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1小时,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第二周- 教学目标: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和动作,了解太极拳的套路-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招式和动作的学习,套路基本理论的介绍-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1小时,加强基本招式和动作的练习第三周-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度-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套路的学习和训练,套路的分解和练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1.5小时,加强套路的练习和串讲第四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演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招式-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基本理论的总结和复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小时,加强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提高技术水平第二阶段:中级太极拳进阶训练(8周)第五周- 教学目标:介绍太极拳的八门五步和五行拳的基本理论,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基本动作- 教学内容:八门五步和五行拳的基本理论介绍,基本动作的学习和练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小时,加强基本动作和套路的训练第六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和武术理论,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太极拳的基本功和武术理论的介绍,实战训练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5小时,加强实战训练和技巧的运用第七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套路和实战技能,提高动作的流畅度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和演练,提高技术水平和身体协调性-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5小时,加强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第八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基本套路演练,掌握太极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招式-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基本理论的总结和复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5小时,加强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提高技术水平第九周- 教学目标:加强太极拳的实战训练,提高学员的应对能力和实战技能- 教学内容:太极拳实战训练的加强,提高学员应对多种情况的能力-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2.5小时,加强实战训练和技巧的应用第十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基本套路演练和实战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太极拳基本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实战技能的运用和提高-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加强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第三阶段:高级太极拳进阶训练(12周)第十一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熟练掌握太极拳的高级套路和实战技能,提高动作的流畅度和连贯性- 教学内容:太极拳高级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和演练,提高技术水平和身体协调性-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加强高级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第十二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高级套路演练,掌握太极拳的高级理论与高级招式- 教学内容:太极拳高级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高级理论的总结和复习-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加强高级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提高技术水平第十三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高级套路演练和实战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太极拳高级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实战技能的运用和提高-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加强高级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第十四周- 教学目标:学员能够独立完成太极拳的高级套路演练和实战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太极拳高级套路的整体练习和演练,实战技能的运用和提高-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加强高级套路和实战技能的整体练习第十五周- 教学目标:反思总结,巩固提高- 教学内容:对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细节进行总结和反思,巩固提高-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对之前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第十六周- 教学目标:太极拳的检测与总结,培养独立修习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测试和考核,对学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检测与总结,并培养学员的独立修习能力- 训练计划: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综合测试和考核,培养独立修习能力第四阶段:太极拳终身锻炼与实战应用(长期)第十七周至以后- 教学目标:太极拳的终身锻炼和实战应用,实现健身效果和自我防卫能力- 教学内容:太极拳的终身锻炼和实战技能的应用,提高身体素质和自我防卫能力- 训练计划:长期坚持练习,每周训练4次,每次3小时,保持健康和提高实战技能总结:本太极拳培训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级太极拳基础训练、中级太极拳进阶训练、高级太极拳进阶训练以及太极拳终身锻炼与实战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学习太极拳的三个不同阶段
太极拳是一项稳打稳扎的运动,初学太极拳要多看、多问、勤练,学习太极拳你会发现,太极拳不仅是门武术,也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学习太极拳第一阶段打好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练好形体,夯实基础,形的基础包括身形、手形、步形,身法、手法、步法、腿法、眼法等都要符合规范;体的基础是指体力和基本功的训练。
总体要求是中正、舒展、平稳、自然。
1、要心静意定
所谓“心静”,就是在学练时要思想集中,宁静心神,意念专一地进行练习。
“意定”就是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一定目的,没有顾此失彼的盲动、乱动。
太极拳运动要求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带动身体四肢百骸,初学太极拳者要勤练拳架和桩功,可以帮助你提高太极境界。
在整个学练过程之中,要求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劲道,动中寓静,以静御动,安神静练,物我两忘。
只有集中精力,排除杂念,才能进入“练意”“练气”和“练身”的太极境界。
2、要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练习基本要领”。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就太极拳而言就是要处在最适当的位置,在每个动作之前把身体调整到最稳定、最有利的态势;中正,就是要站稳,控制好重心。
学练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正直,不倚不偏,舒展大方。
不能出现前倾后仰,左右歪斜,拱肩驼背,低头哈腰等错误体形、体态,要保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处于端正状态,这样有助于百会穴轻轻上顶,两肩两胯放松放平,开合变化时要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轻松自如。
很多初学者都有站不稳的现象,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因为腿脚功夫还没练成,在练习中,容易东倒西歪,因此,要勤练基本功。
3、要动作规范
动作的规范与否是衡量太极拳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其分值在总分值中占百分之六十。
学练时要明确每一个动作的方向、路线,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力求一招一式准确到位,手、眼、身、腿各个部位在变换过程中做到路线清晰、力点准确、意识引导。
学练中不可贪多求速,不求甚解,以免形成错误的定型。
4、要步法沉稳
动作轻灵、柔和、稳固是太极拳主要特点。
因太极拳的动作多是在保持屈腿半蹲状态下完成的,这就要求身体要自然下沉、重心稳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步形、步法是整套拳剑正确与否的基础,如果步子过小过窄
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变换动作虚实不清,定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因此,必须先把步形、步法按要求做规范。
平时要多练习各种桩步,把握身体重心的变换时机,增加腿部、腰部的柔韧性,以强化下肢支撑力度,提高动作稳定性。
5、要全身舒松
学练太极拳要全身放松,所谓放松就不仅仅是肢体的放松,尤其要求思想、意识放松,但放松不是空洞无物,不思不想的放松,而是思想、意识的高度集中,使意、气、形有机结合。
在学练时内脏器官、四肢百骸、筋脉皮骨等身体各个部位,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使其不受任何拘束或压迫,做到“动中求静,虽动犹静”。
放松后,就可随屈就伸,舍己从人。
有位老师把学练太极拳形象的比喻为“如鱼得水”,意思是把太极拳比作鱼,把松比作水,鱼在水中能得到的,拳在松中同样能得到。
鱼在水中获得自由,拳在松中释放压力、解除束缚、舒展身心;鱼在水中获得营养,拳在松中体会拳理,贯彻要领,领悟真谛。
学习太极拳第二阶段掌握规律
着重掌握太极拳动作规律及其变化特点,突出完整性、圆活性、连贯性和内外统一性。
1、要连贯
一是指身体各个部位动作的连贯、协调,如上下肢的连贯,驱干与四指的连贯。
二是指动作与动作的连贯。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动作套路自始至终都要绵绵不断、循环无穷,做到周身一家,完整一气,不允许有明显的停顿和割裂。
前一动作的完成即转入后一动作的开始,做到“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两个动作之间,先由意念和气势连接转换,再由腰腿带动四肢,由内而外发生形变。
整套拳要一气哈成,好似行云流水。
2、要相随
要提高学练太极拳水平,首先要在动作的协调性、完整性上下功夫。
任何太极拳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周身上下形成一个整体。
其根在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到腿到腰,以气贯通。
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也随之变动。
“眼为心之苗”,眼是反映内在状态的窗口,是表现精气神的焦点。
在练拳过程中眼睛始终是含蓄的,含而不露,眼神千万不能散,一散就乱,神气外泄,精神就不饱满。
从起势到收势,无论虚实变化,还是起伏转换,都要求式式相连,节节贯串,上下相随。
使全身“一动无有不动”,不可顾此失彼,上下脱节,各行其是。
3、要圆活
太极拳的动作是以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的,她灵活自如,科学合理。
认识和掌握这一规律,就能自觉地避免学练过程的直来直去和转死弯、拐直角。
在动作要领上,始终保持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只要做到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换圆活,使动作节奏运转流畅、和谐圆润。
学习太极拳第三阶段运用自如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学练神与形、内与外、气与力的完美结合,使动作饱满圆润、神形合一、神韵自如,突出表现力和感染力。
1、要虚实分明
太极拳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充满着无穷生机和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动作的虚实、劲力的刚柔、拳法的蓄发、身法的开合等方面。
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终点定势为实,动作变转过程为虚;从局部动作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
弄清动作的虚实,用力时就要有张有弛,区别对待,实的动作和部位,用力要沉着充实,虚的部分要轻灵含蓄。
2、要连绵不断
太极拳不但要求刚柔相济,还要求均匀完整,时时处处不断劲,正如传统理论中所说“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
要使劲力绵绵不断,就要在动作连贯、协调、圆活的基础上掌握运动规律。
为防止断劲,在动作中要求走曲线、转圆弧,上肢屈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连贯。
小臂外旋时,小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拧劲;小臂内旋时,拇指一侧微微用力,好似向里裹劲;前推时,在腕部塌劲的同时,中指或食指领劲,意念贯注到指尖。
3、要形神兼备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意不用力”,以神领意、以意行气、以气打拳,通过舒缓连绵的动作达到身心合一,在行
云流水中促进气血流畅、经脉舒通、协调阴阳,达到平衡,以神安体,融入自然。
例如做捋的动作就要有牵引或捋住物体的意念,按的动作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
无物似有物,无敌似有敌,意动身随,意动劲动。
太极拳是中华文明之瑰宝,她既是武术又蕴涵道家思想、养生精髓,融技击、健身、修身养性于一体,其文化玄奇深奥,有着永远琢磨不尽的内涵。
为我们学练者提供了探讨、研究和努力的空间,而且是常学常新,永无止境。
综观人类历史,是一部不容质疑的发展史,太极拳的历史也不例外,也是一部从无到有,从一家到多家的发展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会不断得到充实,其理论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我将在现有学练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提高水平,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太极拳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