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大气污染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尽管人类活动导致的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们不能忽视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气象因素在空气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以增进我们对该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气温气温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较高的温度下,大气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使污染物(如臭氧、颗粒物等)的生成量增加。
此外,高温还可以造成光化学反应的加剧,进一步导致臭氧等污染物的产生。
因此,高温条件往往会加剧大气污染的程度。
二、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颗粒物的形成和传输过程中。
较高的湿度可促使空气中的颗粒物成长并加速下降,有助于净化空气。
然而,高湿度也可能增加大气中的水溶性污染物(如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三、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是决定大气污染传播路径和速度的关键因素。
较大的风速可以帮助扩散和稀释污染物,从而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相反,低风速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停留时间增加,加剧污染问题。
风向则决定了污染物传播的方向,可能将污染物从一个地区带到另一个地区,造成跨界污染。
四、气压气压是指在某一高度上的大气重量。
气压的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密切相关。
低气压通常伴随着天气变化和气流不稳定,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高气压条件下,气流相对较稳定,有助于污染物稀释和净化。
结论综上所述,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气压等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大气污染的形成、传播和净化过程。
了解和研究这些气象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气象和环境科学的交叉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保障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气象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

气象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等的科学领域,而空气质量则是指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和组成。
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从不同角度解析气象因素在空气质量形成和改善过程中的作用。
一、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形成影响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气象因素中最为直观和重要的因素之一。
高温和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会使空气中的污染物更加容易扩散和稀释,从而降低空气质量。
同时,高温和高湿度也会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促使一些有害气体的产生和转化,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
2. 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对空气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度的风速可以促使空气流动,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改善空气质量。
不过,风向的改变也可能导致来自不同区域的污染物扩散至某一特定区域,影响当地的空气质量。
因此,风速和风向在空气质量的形成和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大气压力和稳定度大气压力和稳定度是气象因素中的重要指标,与空气质量密切相关。
高气压和稳定的大气条件下,空气污染物往往难以扩散,导致污染物在一定区域内积累,使空气质量下降。
相反,低气压和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二、气象学在空气质量改善中的应用1. 气象监测和数据分析气象学通过监测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指标,获取大量的气象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污染物的扩散特征非常重要。
通过数据分析,科学家能够了解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路径和浓度分布,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2. 气象预报和预警气象学在空气质量管理中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气象预报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测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适当的防护和减排措施。
这对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保护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研究在空气质量领域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气象学在空气质量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讲解学习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
大气污染物在迁移、扩散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和危害。
因此,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为人们所关注。
一、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大气污染物的行为都是发生在千变万化的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世界上一些著名大气污染事件都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最重要的是流场和温度层结。
(一)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
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 105~ 106倍,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在自由大气中的乱流及其效应通常极微弱,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
它们有时以动力湍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
这些都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1. 大气温度层结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
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用气温垂直递减率γ来表示,γ = 其单位常用℃ / 100m 。
气温垂直递减率γ和另一个在空气污染气象学中经常用到的概念——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是不同的。
γd表示干空气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每变化单位高度时干空气自身温度的变化,它表示干空气的热力学性质,是一个气象常数,γd= 0.98 ℃ / 100m 。
大气环境及保护资料

大气环境及其保护历年真题一、填空题1微波对生物体造成的伤害和生理影响,主要是所谓的加热作用的吉果。
(00, —,2)2、影响空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有:阳光、风、湿度和温度。
______ (02, —,4)3、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菊茶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_ 活动排放等四个方面。
(九八,二,3)二、名词解释1、酸沉降(99, 一,3)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千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2、垂直绝热降温律(99,一,5)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是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所造成温度下降数值。
3、辐射逆温(99, 一, 7)(07, —,6)在晴空无云的夜间,当风速较小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的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
4、大气逆温(00,二,1)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
5、空气二次污染物(02,二,3)二次污染物(九八,一,1)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6、气溶胶(04, —,5)(08, —,4)(11, 一, 4)气体介质和悬浮在其中的分散粒子所组成的系统。
7、光化学烟雾(01, —,5)(05, 一, 2)(09, 一, 8)(12, 一, 2)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映无聊的混合物。
8、城市热岛效应(08, —,2)热岛效应(99, 一, 8)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9、TSP(九八,一,2)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 1.1 ―― 1.7m3/min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总悬浮颗粒。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大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然而,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受到许多气象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
一、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气象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以及大气层的稳定性等。
这些因素会对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气体的扩散和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温会增加污染物的挥发和光化学反应的速度,导致大气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剧。
其次,湿度也对大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
湿度高的环境中,污染物会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颗粒物和酸雨等有害物质。
此外,湿度高还会增加大气中的颗粒物的含水量,使其更易附着在空气中,加剧大气污染现象。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大气污染扩散的主要因素。
强风可以有效地将污染物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减少局部区域的浓度。
相反,风向的变化会导致污染物在不同区域之间的输送,增加大气污染的传播范围。
大气层的稳定性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稳定的大气层会阻碍大气污染物的上升和扩散,使其在地表层积聚。
尤其是在夜间和早晨,大气层较为稳定,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形成雾霾等情况。
二、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通过对大气污染情况与气象因素的关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城市中,由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原因,大气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但是在不同的季节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大气中的臭氧和颗粒物浓度较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而在冬季,由于温度低和大气层稳定,污染物在地表积聚,形成较严重的雾霾。
此外,风向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的传播。
在城市中,风向沿着一条主要的传播路线,将污染物从工业区向周围地区扩散。
如果风向改变,污染物将被输送到新的区域,可能导致短期内某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另外,大气污染情况还与局地的气象条件有关。
浅谈空气质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科技论坛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浅谈空气质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宋锴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业气象试验站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 要 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雾霾、雨雪、温度、气压等。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 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本文主要对气象因素与空气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因素;空气质量;影响
4 结束语 大气中污染物的多少直接反应空气质量的优良,而各气象
要素对污染物的影响均不一样,其还可能受地形、环境背影等 外围因素的影响。建议居民遇到大风、沙尘、大雾和低气压天 气情况时, 注意自身防护。提醒经常在户外锻炼的人们, 一定 要尽量选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时间段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鹏鸣.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地表泥土、沙粒带到空中,形成大风浮尘、扬沙或严重的沙尘 暴天气,使空气质量变坏。
(3)空气质量与“雨雪吸尘器”。雨雪对空气污染能起 到清除和冲刷作用:在雨雪作用下,空气中的一部分污染物会 被吸附在降落的雨滴或雪花上,从而被有效从空气中去除;较 大的雨雪对空气污染物粉尘颗粒能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下 沉)。特别是雨雪过后的晴天,空气比较湿润时,大气中的一 些污染气体能够溶解水中,降低空气中污染气体的浓度,空气 质量就是 一种大气污染造成的雨水“变酸”现象。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其中,气象因素是导致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象因素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分布,还会对大气的稳定和对流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温度的升高会加速污染物的挥发和扩散速度,进而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会加剧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增加臭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
此外,在冬季,温度的逆温现象会导致污染物在近地层积聚,形成雾霾和光化学烟雾。
其次,风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速的大小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扩散能力,低风速会导致污染物在一定范围内积聚,从而增加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相反,高风速会加快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减少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因此,风速的变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非常显著。
第三,天气状况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
低压天气和静稳天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天气条件。
在低压天气下,气压较低,污染物更容易积聚在地面上,造成大气污染。
而静稳天气下,逆温现象会阻碍大气的对流和污染物的扩散,导致污染物在地面上积聚,形成雾霾和烟雾。
相反,高压天气和晴朗的天气状况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从而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
第四,降水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
降水可以清洗和净化大气中的污染物,将其带到地面上。
此外,降水还可以消除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从而减少颗粒物的浓度。
因此,降水对减轻大气污染的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反,干燥的天气条件会导致大气中的污染物积聚,加剧大气污染。
最后,湿度是影响大气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气象因素。
湿度高会增加水分子在大气中的浓度,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湿度对减轻大气污染非常有利。
而湿度低会使大气中的污染物更加浓集,增加大气污染的程度。
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与影响

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与影响近年来,空气污染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从雾霾天数增多到PM2.5超标,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事实上,气象因素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空气污染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和影响。
一、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指观测点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状态的一种参数。
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物易积累,导致污染物浓度增高;而在较为不稳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易受到稀释和消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2.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若风速小,容易造成空气污染物的停留和积累;而如果风向不好,比如风送进来了污染物,就对当地空气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高温和强辐射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会促进光化学反应,加剧氧化污染物的生成速度,从而加重空气污染。
同时,温暖的气流加速了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污染。
二、天气模型对预报空气质量的作用天气模型在气象预报和环境预报中被广泛使用,它可以模拟空气流动、地形影响、辐射、化学变化等因素,进而预测空气污染物浓度和分布范围。
天气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环保政策和决策,指导公众生活和出行,以降低污染物含量,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它还可以提高污染物的控制效率和标准,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
三、气象服务对空气质量的保障作用气象服务在空气质量保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气象部门可以通过观测、预报、信息发布等手段,向公众提供包括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等方面的服务。
气象服务可以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环保意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和产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语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气象因素是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了解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空气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溫室效應
指地球接受陽光能量溫度上升後,無法藉輻射
作用散熱至太空中,使地球暖化的現象 。 造成的主因就是過多二氧化碳的排放 。 法國科學家傳里耶從於1827年首度提出 。 1890年代瑞典科學家阿倫尼亞斯發展出燃燒煤 炭產生愈來愈多的二氧化碳,因而引起氣候變 遷的研究,更確認造成溫室效應的原因 。
破壞生態系,使形成死湖。 刺激人類眼睛、皮膚、毛髮等。 腐蝕牆壁、公共設施、大理石、金屬物質,造成人 類經濟財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失。 土質酸化,土壤肥沃度降低,危害農作物及植物新 陳代謝。 水生植物及酸化水質灌溉的農作物,累積有毒金屬 經食物鏈進入人體,間接影響人類身體器官健康。
O2 O O3
臭氣對紫外線有極強吸收能力,使地球表面在對流
層外形成一層保護外衣,不會被紫外線直接傷及。 大氣中的臭氧吸收約97% 以上的紫外線,並有熱 能釋出,導致上平流層氣溫增高。 根據衛星測量報告顯示,兩極上空均出現臭氧層的 破洞。 臭氧愈少,地球氣溫愈升高,愈易造成氣候變異。2.1.1 地暖化問題京都議決書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簽定,2005年2月16日正
式生效。 將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合物、全 氟碳化合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種溫室氣體納入管制。 明定歐美等先進國家在公元2008年至2012年溫室 氣體排放須較1990年削減6%~8%。 除美國和澳洲基於自身利益提前撤簽外,各國皆積 極改善能源使用的途徑與污染排放。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主要物質氟氯碳化物CFCs。
非常安定、無毒,進入平流層後吸收紫外線
而分解產生氯原子,氯原子可與臭氧發生反 應而破壞臭氧分子,臭氧層日益變薄之原因。 航行於平流層上各類噴射機所排放的氮氧化物 廢氣及來自肥料的氧化亞氮。 大氣中試爆核彈及燃燒石化燃料。
2.1.1 地球暖化問題
抑制溫室氣體成長的防範措施:
綠化:阻止森林砍伐,並且有計畫的造林、育
林、發揮淨化空氣的功能。 開發乾淨能源:研究無污染能源,如水力、風 力、太陽能、潮汐、地熱、燃料電池等。 節約能源:降低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使用率、 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表2.1 溫室氣體對地球暖化的貢獻百分率
氣 體 貢獻百分率 (%) 主 要 來 源
二氧化碳 CO2
對流層臭氧 O3 甲烷 CH4 氮氧化物 NOx
50
8 16 6
石化燃料燃燒、森 林砍伐
石化燃料
稻草堆、沼澤、木 材燃燒等 肥料、土壤、石化 燃料、木材燃燒等 冷媒
氟氯烷 CFCs
20
2.1.1 地球暖化問題
2.1.1 地球暖化問題
1980年代初期,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發表 「地球只有一個 」的研究報告,提到大氣 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正以每年0.2% 的速率 增加中。 二氧化碳與其他溫室氣體 ( 如:O3、CH4、 NOx、CFCs等 ) 造成「溫室效應 (greenhouse effect)」,增加地球的溫度。
2.1.3 酸雨
台灣的酸雨
東岸
pH值大於5,西岸普遍小於5。 來自大陸的二氧化硫已成為台灣酸雨形成的主 因。 42% 來自境外。
人為污染源(主要禍首):
機動車輛排放的氮氧化物(NOx 石化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硫。
)。
2.1.3 酸雨
對人類及自然生態的影響:
降低河川、湖泊的pH值,導致魚貝類大量死亡,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保護臭氧層
1985年維也納公約及1987年蒙特婁公約,世界
各國訂出有關臭氧層保護的一般性規定,以達 成減量氟氯碳化物的使用,並發展代用品。 我國在1996年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改用替代 品。
表2.1 UVI 預報資料
UVI
0~2
曝曬級數
微量級
曬傷時限
-
3~4
5~6 7~9 10 ~ 15
2.1.1 地球暖化問題
台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居世界第
24 位,且每年以 6% 的速率增加。 我國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 52%,高居各類排放的第一位,而運輸部分僅 佔17%。 各項因應措施,政府相關機構正在評估當中, 期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以符合國際環保趨勢, 也避免國際經貿制裁的現實壓力。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臭氧洞將導致紫外線長驅直入,這種結果對
環境的影響:
人類罹患皮膚病變和白內障機率大幅提高
。 海洋生態系中的淺海浮游生物將受到致命的影響。 農產品時序改變,收穫亦將減少 。 將吸收的紫外線轉換成熱能,來維持平流層的溫 度之功能失調,氣候將發生變動而造成災害。
低量級
中量級 過量級 危險級
-
30分鐘內 20分鐘內 少於12分鐘
2.1.3 酸雨
pH<5.6 的雨水稱為酸雨 酸雨廣義解釋為酸性沉降, 分為:
濕式沉降:所有氣狀污染物或
粒狀污染物,隨雨、雪、霧或 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 乾式沉降:在不下雨時,從空 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夾帶的酸性 物質
第2章 大氣變遷與 空氣污染防治
2.1 2.2 2.3 2.4 大氣變遷的情形 氣象與空氣污染 空氣污染的影響 空氣污染的防治
2.1 大氣變遷的情形
聖嬰( El Nino )現象
南美洲地區,秘魯和厄瓜多爾緊臨南太平洋一
帶有股強勁暖流來到,使海水異常增溫,造成 水中浮游生物及魚類減少。這種暖洋流都發生 於聖誕節前後,故稱聖嬰。 這種海域溫度的異常現象,每二至六年發生一 次,每次持續約一至兩年之久 。 由於「聖嬰」現象,導致全球各地都有該來的 不來,造成旱澇不均的現象,無以數計的生命 財產損失,土石橫流或是乾旱焦枯的景觀。
大氣垂直結構
對流層:有顯著上下對流,
天氣現象多半發生於此。 平流層:空氣流動成一種 水平流動的型態,上平流 層亦稱臭氧層。 中氣層 增溫層 外氣層:大氣圈最外圍
圖2.1 大氣溫度的垂直變化圖
2.1.2 臭氧層破壞問題
臭氧層
日光 臭氧 O3 的形成: O2 2O
2.1.1 地球暖化問題
森林-地球之肺遭破壞
印尼廿世紀末才因處理不當引發森林大火,造
成漫天灰燼的東南亞霾害。 巴西亞馬遜叢林已有 12 ~ 15%雨林面積自地球 上消失。
我們應該有溫室效應的危機意識,加強綠 色投資、拯救地球之肺、改善二氧化碳的 排放及研究二氧化碳深地層灌注的新科技, 確保活力盎然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