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环境化学

1.论述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答: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
在摩擦层中,存在动力乱流和热力乱流,会使得在该层的大气污染物扩散迁移。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包括①海陆风:海陆风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有如下几种作用:一种是循环作用,如果污染源处在局地环流之中,污染物就可能循环积累达到较高的浓度,直接排入上层反向气流的污染物,有一部分也会随环流重新带回地面,提高了下层上风向的浓度。
另一种是往返作用,在海陆风转换期间,原来随陆风输向海洋的污染物又会被发展起来的海风带回陆地;②城郊风:城市因为燃煤等因素,导致温度高于乡镇,形成“热岛效应”。
夜间,城市热岛效应使近地层辐射逆温减弱或消失而呈中性,甚至不稳定状态;白天则使温度垂直梯度加大,处于更加不稳定状态,这样使污染物易于扩散。
另外,城市和周围乡村的水平温差,导致热量环流产生。
在这种环流作用下,城市本身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聚积在城市上空,形成烟幕,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③山谷风:山谷风交替时,风向不稳,时进时出,反复循环,使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造成山谷中污染加重。
山区辐射逆温因地形作用而增强。
夜间冷空气沿坡下滑,在谷底聚积,逆温发展的速度比平原快,使得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别处排出,导致循环污染。
2.假设你的朋友在深圳某燃煤火力发电厂附近投资了一个果园种植项目,但是产量一直不好,初步检测发现土壤呈明显酸性,收获的产品重金属含量过高,请你用所学的环境化学相关知识为你的朋友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答:燃煤发电厂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易形成酸雨,导致土壤酸化;发电厂的烟气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等,会通过大气沉降的方式影响土壤环境;深圳处于南方,土壤本身就属于酸性,缓冲性较差,受酸雨影响更严重;在此过程中,土壤中的铝矿物质会释放大量铝离子,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同时PH 下降会使土壤溶出更多重金属离子,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大气扩散的气象因素

④逆温层结
气温随高度递增,γ <0
当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零的时候,大气层的气温分布与标 准大气情况下气温分布相反时称温度逆层,简称逆温。 出现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 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逆温强度。
出现逆温的时候,空气没有对流运动,所以空气很稳定,
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常伴随有空气污染的发生。
在逆温层内只能在水平方向呈扇型逐渐散开,扩散极慢。由于烟羽在垂 直方向扩散很小,象一条带子飘向远方,因此又称长带型。 这种烟形的大气污染物可传输到很远的地方,如遇山丘或高建筑物 则发生下沉作用,以致对该地区造成严重污染。
第四节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可看作是由污染源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对污染物起 着扩散稀释作用的大气、以及承受污染的物体三者相互关联所产 生的一种效应。 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与该地区污染源所排出的污染物总 量有关,总量不因气象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是污染物浓度 及时空分布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大气对污染物具有扩散和稀 释的能力,影响大气扩散稀释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气象的动力因子 和气象的热力因子。 认识和掌握气象变化规律,就有可能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利用气象条件避免和减少由污染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
此外,吸收地面 辐射能较强的水蒸气 和固体颗粒物,在大
气中的分布随高度的
增加而减少,也是近 地面层的温度比上层 高的原因。
气温垂直递减率
高度每变化100m气温变化的度数叫作气温的垂直 递减率,简称气温直减率 :℃/100m
对流层下层 对流层中层 对流层上层
0.3-0.4 ℃/100m 0.5-0.6℃/100m 0.65-0.75℃/100m
γ>0 γ>γd
谈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因素

李 伟
( 黑龙 江省 大庆 市杜 尔伯特蒙古族 自治县环境保护局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0 0 0 )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影响大 气污染物扩散 、 输送的各种 因素 , 讨论 了主要 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趋势。 关键词 : 大气污染; 扩散 ; 输送 ; 影 响 因素
产生大气污染物的三个要素是 : 污染源 、 大气状态 、 受体 。大气 变化不明显。风速较 大时, 气层 上下交换 激烈 , 空气混合较好 , 也形 污染的三个 过程 是 : 污染物排放 、 大气相互作用和对接受体 的影 响。 成气温随高度变化不 明显 。 大气污染可看作 是污染源排放 出的污染物 、 对污染物起着稀释扩散 2 . 2 逆 温 作 用的大气 ,以及承受污染 的物 体三者相互关联所 产生 的一 种效 ( 1 ) 辐射逆温 。 由地面长波辐射冷却 而形成 的。 一般是在晴朗无 应 。所 以, 一个地 区的大气 污染程度 , 除 了决定 于污染物本身 的性 风的夜 晚 , 地面强烈地辐射 , 地面和近地面的大气层迅速降温 , 上层 质、 排放量 、 距污染源距离 、 污染途径等 之外 , 还主要靠大气 的流动 , 大气降温较慢 , 因而出现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 多发生在对 流层 的接 以及与周 围空气混合稀释 的程度 ,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的浓度 。 地层 。一般逆温时 的临界风速大约是 2 . 5 m / s 。 日出后太阳辐射 的加 由于气 象条件 的不 同 ,污染物作用 于承受 者的污染程度 也就不一 强 , 近地 面和近地面大气层增 温 , 逆温 消失 , 因此 , 辐射逆 温具有 明 样 。在 自然条件下 , 风、 雨、 云、 雾、 大气稳定度 以及特殊 的逆温层 等 显 的 F t 变化 。层结厚度可从几 十米 到几百米 , 多 出现在冬季冷高压 气象条 件 , 都 对大气污染有 一定 的影响 , 其 中风和温度层 结是影 响 控 制 下 。 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气象因素。 ( 2 ) 下沉逆温 。 由空气下沉压缩增温而形成 。 即当上层空气下沉 由于大气中各种 迁移转化过程造成大气 污染物在 时间上 、 空间 时 , 落入高压气 团中, 因受压而变热 , 使 气温高于下层的空气 。多 出 上的再分布称大气扩散。 现在离地面 l O 0 0 m以上 的高空 , 厚度 可达数百米。下沉逆温多发生 大气污染物 的扩散是污染物从 发生到产生环境 效应之 间必经 在亚热带反气旋 区。有时下沉逆温和辐射逆温会 同时发生 , 高空为 的环节 , 大气污染物扩 散有利减轻局部地 区大气污染 , 但 同时也使 下沉逆 温 , 低空为辐射逆温。 影 响范围扩 大 , 并转化为二次污染 的可能性增大 。影响大气扩散能 ( 3 ) 湍流逆温 。 由低层空气 的湍 流混合而形成 。 逆温离地面的高 力 的主要 因家有 两个方面 ; 一为气象动力 因子 , 如风 、 湍流; 一 为热 度依赖于湍流混合层 的厚度 , 通常在 1 5 0 0 m 以下 , 其厚度一般 为数 力学 因子 , 即温度层 结等。 十米 。 1 风 和 湍 流 ( 4 ) 锋面逆温。由锋面上 暖空气和锋面下冷空气 的温差而造成 。 般把空气 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风在不 同时刻有着相应的风向 当对流层 中的冷暖空气相遇时 , 暖空气密度小就会爬 到冷空气上 面 和风速 。污染 物排人大气在风的作用下 , 沿着风 向运动 。因此 , 风对 去形成一个倾斜 的过渡区 , 称锋面 。 在锋 面上 , 如果冷 暖空气温度相 污染 物在大气 中的第 一个作用仅是输送 作用。要 了解 污染物 的去 差得大 , 也可以出现逆温 , 这种逆温称为锋面逆温。 逆温高度 随观测 向, 首先要 识别 风向 , 污染区总是 在污染源 的下风 向。 风的第二个作 点距地面锋线的距离及锋 面坡度而定 。 在逆温层中湿度分布通常是 用, 是 对污染物具有 冲淡稀释作用。 随着 风速 的增大 , 单位 时间内从 上 湿 下 干 。 污染源排放 出来的污染物被很快拉 长 ,这时混 入的大气 量越多 , 污 3 云、 雾、 天气形成 染物浓度越小 , 因此 , 在其他 条件不变 的情 况下 , 污染物浓度与风速 云层影响太 阳的辐射 , 它的存 在总效果是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变 成反 比, 即风速增加一倍 , 下风 向污染物浓度将减少一半 。 化, 影 响大气 的稳定度 。 雾像一顶盖子 , 促使空气污染 的加剧 。各种 湍流运动的结果使气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混合 。因此 , 进入大气 形式 的降水 , 特别 是降雨 , 能 有效地 吸收 、 淋洗 空气 中的各种污 染 的污染物 , 由于湍流混合作用 , 逐渐分散稀释 , 我们称这种 因湍流混 物 , 所 以大雨之后 , 空气格外新鲜 , 就是 这个 道理 。影 响污染物的扩 合而使气体分散稀 释的过程为大气扩散。 近地层 大气湍流 的形成和 散 、 稀 释有关 的气象 因素都 不是单一起作用 的 , 这些 因子都受 到整 它的强度受 两种因素决定 : 一种是机械 的或 者动力的作用 引起 的湍 个 大气运动 的制约 。大气运动的结果 可以影响到地表辐射的效果 , 流, 叫机械湍流 。 机械湍流主要决定 于风速分布和地面粗糙度 , 当空 导致温度 的垂直变化和风 的强弱。影响大气扩散稀 释能力 。造成大 气流过地表 面时 , 将 随地面的起伏而抬升 或下沉 , 于是产生垂直 方 气 污染 的因素与气 团类型密切联系着。极地气团控制的天气 , 因极 向的湍流, 风速越大 , 机械湍流越强。 另一种 因素 , 是 热力 因素 , 这是 地气 团来 自较冷地区 , 在移动过程 中, 下部受热而增 温 , 容易造成在 由 于 大气 的垂 直 方 向温 度 变 化 引 起 的 湍 流 , 亦 称 为 热 力 湍 流 。 热力 较厚 的一层大气 中的不稳定趋势。同时 由于 白天太阳辐射的影响 , 湍流 主要是 由大气垂直稳定度所 引起 。大气污染物 的扩散 , 主要是 使不稳定有所增强 , 而在 晴朗 的夜晚 , 当有效辐射增 强时 , 靠近地面 靠大气湍流 的作用 。 的大气层 中可以形成逆温。总之 , 大尺度 因子应与局地状况结合起
注册环保工程师选择题剖析

第一节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__A、SO2 B、NOxC、CO2D、颗粒物2.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大,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国家,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污染物为__A、SO2与颗粒物C、SO2与VOCB、颗粒物与 NOxD、VOC与 NOx3.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因含CO2等酸性气体,降水显微酸性。
但如果还有其他的酸性物质存在,就会使降水的pH值降低.因此,所谓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__的降水.A、5.6B、6.5C、4.5D、3.64.据监测,1850年以来,人类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有280×10-6增加到1990年的354×10--6。
一百多年中,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下列关于温室效应说法错误的是__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里昂都属于温室气体B、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C、温室效应可以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平均海平面下降D、二氧化碳估计对温室效应增加的贡献仅为56%左右5.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SO2、NO2的日平均允许浓度分别为0.15mg/m3和0.12mg/m3.则此限值的体积分数分别为__。
A、0.53×10-6和0.58×10-6 C、0.53×10-7和0.58×10-6B、2.4×10-7和2.6×10-7 D、2.4×10-6和2.6×10-6.6.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大气中含有大量的__A、SO2 B、NO2C、CO2D、CO7.酸雨及臭氧减少造成危害的共同点是__.A、都不危害人体健康B、都会使土壤酸化C、都会对植被造成危害D、对建筑物都有腐蚀作用第二节大气污染扩散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大气的热状况可以将大气结构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__、散逸层。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在大气污染的传播和扩散过程中,热力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并分析其影响机制。
1. 温度和热传导温度是决定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度的分布不均会影响到空气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进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输送。
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会直接影响到大气层的温度分布。
当大气层内的温度差异较大时,热传导会加剧空气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大气污染物的混合和扩散受到阻碍。
2. 海陆风系统海陆风系统是由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引起的巨大气候系统。
海陆风系统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白天陆地受热辐射影响,温度较高,空气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陆海风。
这种风系统可以将海洋中的洁净空气带到陆地上,促进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3. 地形和山谷效应地形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山脉和山谷的存在会改变空气流动的路径和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气中污染物的传播。
山谷效应是指在山谷中,由于地形限制,空气流动受到抑制而形成的温度逆转现象。
这将导致大气污染物在山谷底部积聚,加剧了空气污染的程度。
4. 气象条件和边界层气象条件和边界层对大气污染物扩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边界层是大气底层与地表之间的区域,通常高度为几百米至数千米。
边界层中的湍流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
当湍流较为强烈时,大气污染物可以更加迅速地被稀释和扩散;而当湍流较弱时,污染物的传播范围则会受到限制。
此外,气象条件如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也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产生影响。
总结:热力因素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和热传导、海陆风系统、地形和山谷效应,以及气象条件和边界层等都会对大气污染物的传播产生影响。
了解和研究这些热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探究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探究地形地势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了解。
1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辨析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
这些过程都是发生在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
实践证明,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温度的空间差异、地面粗糙度、雨和雾等,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过境风、湍流和温度梯度密切相关,过境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迁移和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温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风和湍流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部分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
湍流具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湍流越剧烈,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接近区域平均水平。
降水能有效地吸收、淋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雾像一顶盖子,虽然能稀释部分酸性污染物,却会使空气污染状况短时间内加剧。
地形地势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
山区地形、海陆界面、大中城市等复杂地形均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产生影响。
城市建筑密集,高度参差不齐,因此城市下垫面有较大的粗糙度,对风向、风速影响很大,一般说城市风速小于郊区,但由于有较大的粗糙度,城市上空的动力湍流明显大于郊区。
2各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2.1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效果与城市规模有关。
一般大城市中心区域与周围乡村温差可达7℃以上,而中等城市可达5℃左右。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大气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热力因素。
本文将探讨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并讨论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一、温度逆转层温度逆转层是指在大气垂直方向上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通常情况下,大气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这种变化趋势被称为递减率。
然而,在温度逆转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反而上升,这种现象会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产生显著影响。
温度逆转层的存在会导致大气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扩散受到限制,形成类似“盖子”的效果,将污染物限制在逆转层以下的区域。
这样一来,污染物在低层大气中积累,对地面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温度逆转层的高度和变化趋势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影响。
二、风速与风向风是大气中运动的空气流动,其速度和方向对大气污染物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与热力因素相关的风速和风向对于污染物的输送和扩散具有直接影响。
较高的风速可以促使大气中的污染物迅速扩散,减少其在特定区域内的积累程度。
此外,风向也会决定污染物的运动方向,趋向于将污染物从源头区域输送到其他地区。
因此,在分析大气污染物扩散的过程时,对风速和风向的综合考虑是必不可少的。
三、地形地形是另一个重要的热力因素,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会对大气气流的运动和扩散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影响污染物传输。
在山地地区,由于山脉的阻挡作用,大气流动受到了限制,污染物容易在山谷中积聚。
同时,山地地形还会影响风流的通道和流速,进一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因此,在评估大气污染物对山地地区的影响时,地形因素不容忽视。
四、季节变化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重要热力因素。
由于夏季和冬季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差异较大,季节变化对大气环境的稳定性和扩散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夏季的大气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气流稳定,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气体的扩散与扩散系数

气体的扩散与扩散系数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在自然界中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逐渐向外扩散的过程。
扩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扩散的速率与扩散系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气体扩散的原理以及如何计算扩散系数。
一、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扩散是由于气体分子热运动引起的。
气体分子之间存在着无规则的热运动,而热运动会使分子自发地向低浓度区域移动,以使系统达到热平衡。
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导致了气体分子在垂直于浓度梯度方向上的自由扩散。
二、气体扩散速率的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1. 浓度差:浓度差是决定扩散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浓度差越大,扩散速率越快。
2. 温度:温度的提高使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从而增加了气体分子的扩散速率。
3. 分子量:分子量较小的气体分子,其平均速度较大,扩散速率也较快。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影响气体的扩散速率。
相互作用力越大,扩散速率越慢。
三、扩散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扩散系数是描述气体扩散速率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气体量。
扩散系数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D = (1/3)*√(2*π*R*T/M)其中,D表示扩散系数,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绝对温度,M表示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
四、扩散系数的应用扩散系数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上,我们可以利用气体扩散原理来分离和提取所需的气体成分。
此外,在环境科学领域,扩散系数可以用来预测大气中的污染物传播情况。
五、气体扩散中的重要现象——菲克定律在气体扩散的研究中,菲克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
它描述了气体在扩散过程中的浓度变化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根据菲克定律,气体扩散的速率正比于浓度梯度的负值。
公式可以表示为:J = -D * (∂C/∂x)其中,J为单位面积的气体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气体量),D为扩散系数,C为气体浓度,x为扩散距离。
六、气体扩散实验为了验证气体扩散现象,可以进行一系列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热力因子主要是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温度层结是指崔埤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髙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分布。
气温购垂直分布抉定着大气的稳定度,而大气稳定程度又影响着湍流的强度,因而温度 -层结与大气污染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2,2.2.1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为了推述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经常运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这个概念。
气温(T)随高度(Z)的升高而條低的快慢用每上升单位高度(100m)的降低值即气温垂直递减率y = —dT/dZ 表不。
通常气温垂直递减率y平均为0.65°c/100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时y>o,气温随温度度的并高而增加时y<0,气温随高度的升高不变时r=0。
空气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但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其被压缩或向外膨胀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的绝热变化。
在绝热过程中.,空气内能的变化是由外力对空气做功,或空气以膨胀的形式反抗外力做功的结果,当空气上升时,由于周围气压的降低,使空气膨胀而降温。
相反,空气下降时,由于气压的增加,使空气被压缩而增温。
干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干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通常以—表示。
T;为干空气团的温度,据计算,其值约为1°C/
100m,也就是说,干空气在绝热上升中,每上升100m,温度约降低1°C。
相反,在绝热下降时,
与y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截然不同的。
是干空气每下降100m,温度约升高1°0。
必须注意:y
d
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本身的变温率,它近似为常数。
而y表示周围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状况,它可以有不同的数值,既可大于7d,也可以等于或小于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湿空气温度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湿绝表示。
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相热直减率,通常以y
m
同。
但是,当它绝热上升到使湿空气达到饱和后,水汽就要发生凝结并释放出潜热。
反之,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下降,水汽凝结物就要蒸发而消耗热量,因此,湿绝热直减率总比干绝热直减率要小,而且也是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在0.4
〜0.7°C/100m之间。
2. 2. 2. 2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大气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它与气温垂直递减
密切相关。
率y和干绝热递减率y
d
任何物体都具有三种不同的状态稳萣平衡、不稳定乎If和中性平衡。
取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一团空气,假如它受到了某种外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么就会出现上述三种状态。
如果它移动以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髙度的趋势,这时的大气是稳定的;如果它一离开原位就加速地向前运动,这时大气是不稳定的;如果将它推到某一高度以后,它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大气是处于中性平衡状态。
当一团空气在大气中上升时,它受到周围大气的压力逐
渐减小,它的体积随之发生膨胀。
根据热力学原理,气体膨胀会降低它的温度。
对于干燥空气来说,如果没有外界热量输入的话,它每上升loom温度就会下降约rc,而不论其所处的高度是多少。
由于空气的热传导作M很弱,当空气团上升时实际发生的膨胀过程近似于绝热膨胀。
因此,大气是否稳定,通常用周围空气的垂直递减率y与上升空气块的绝热直减率(7
d
)对比来
判断,对于干空气和饱和湿空气而言,当y<y
d 时,大气是稳定的;当y>y
d
时,大气是不稳
定的;当y=y
d
时,大气处于中性平衡状态。
饱和湿空气与干空气类似,当y<y
m 时,大气是稳定的;当y>y
m
时,大气是不稳定的;
当y=y
m
时,大气处于中性平衡状态。
大气稳定度分为A、B、C、D、E和F六个级别,分别代表极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弱稳定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