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防控知识70927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卫生机构内因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感染,是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部分。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特别是严重的院内感染,需要实施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1. 感染控制管理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人员,开展各项工作。
感染控制管理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
2. 环境卫生管理
医疗机构应加强卫生保洁,定期消毒和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保证患者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
3. 医院感染的诊断与报告
任何医务人员对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必须及时进行诊断,采取措施,及时报告,隔离感染源,以免扩大感染范围。
4. 人员管理
医疗机构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意识、水平和技能。
5. 患者管理
医院对于患者进行分诊,在分诊中应注意既防止患者的交叉感染,又要尽早发现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及时处理。
6. 消毒与隔离
医疗机构应实行分类管理消毒,对不同病原体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消毒。
对于受感染的患者应实行隔离,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以上是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

30
普通病房的空气消毒
• 实验证明,普通病房室内空气消毒后2030min,空气的含菌量回升到消毒前的5070%,因此紫外线对空气的一过性消毒价 值极为有限
• 自然通风每换气一次即相当于房间容积的 空气完全更换一次,可清除原菌数的63.2%
• 控制人员流动,降低空气微生物的载量
31
室内安装紫外线灯管的具体要求
9、开放式储槽不具备无菌屏障性,不应 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需要使用储槽灭菌 物品,应在储槽内或外部使用包装材料包 装,使之符合无菌屏障要求 10、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 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
41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11、包外应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包 内还应放置化学指示物,如透过包装材料 可直接观察包内灭菌指示物的颜色变化, 则不放置包外灭菌化学指示物 12、纸塑袋密封包装其密封宽度应≥6mm, 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cm
进行强有力的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的过 程称洗手。
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 暂住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洗 手后,手上不能检出致病微生物
3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认真洗手
1.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2.接触清洁物品前、处理污染物品后 3.无菌操作前后; 4.接触伤口前后; 5.护理任何患者前后;
现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原则
7、灭菌包重量的要求:器械包重量不宜超 过7公斤,敷料报重量不宜超过5公斤 8、灭菌包体积要求: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 器不宜超过30cm×30cm×25cm;脉动预 真空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宜超过 30cm×30cm×50cm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院的治疗信任度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医院感染是患者诊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可能会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医院感染防控成为医疗机构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的一项工作。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于医院感染防控的知识,以提高公众对此的了解和防范意识。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危害医院感染,也称为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护理或手术过程中,原本无症状的患者感染器官或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导致患者出现新的感染症状。
医院感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延长住院时间:感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和家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2. 增加死亡风险:部分医院感染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3. 传播给他人:医院感染可能会传播给其他患者、访客和医护人员,导致感染风险进一步扩大。
二、医院感染的常见途径医院感染的途径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中的手术切口是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疗工作人员应确保手术切口的净化和消毒操作,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2. 医疗器械相关感染: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或不洁净的医疗器材可能会引发感染。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消毒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 医护人员感染: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源。
他们应遵守严格的消毒和洗手规范,减少感染的传播风险。
4. 环境污染: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必须保持医院内各个区域的清洁度和卫生标准,减少环境污染导致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防控策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完善感染防控措施。
2. 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执行正确的手卫生步骤,包括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

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因接受医疗服务而获得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给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的预防意识和减少感染发生,我们有必要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
一、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病毒感染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
真菌感染常见的是念珠菌和曲霉菌。
寄生虫感染主要有蠕虫感染和原虫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途径医院感染的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污染物体表面或者通过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原体。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病原体传播感染,其中包括气溶胶传播和空气传播两种方式。
飞沫传播是指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血液传播是指通过血液接触引起的感染,如手术、创伤和注射等。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 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止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接触病人、患者体液或者环境后,应及时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包括水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洗手剂或者手消毒剂等。
2. 消毒与无菌操作在医疗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消毒与无菌操作的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消毒涉及到器械、设备、表面等的消毒工作,无菌操作要求医护人员在手术等操作中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具等,确保手术区域无菌状态。
3. 环境清洁医院环境清洁对于控制医院感染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进行地面、墙壁、设备等物体的清洁消毒,加强床单、被单以及病人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4. 使用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照顾感染患者时,应穿戴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避免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者空气传播进入自己的身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医院感染,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保健服务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可以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它不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负担。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和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1.洗手: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医护人员应在与每位患者接触前后洗手,特别是在进行无菌操作、接触伤口或体液、进行输液和插管等操作前后洗手。
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患者和访客也应被鼓励进行药物手卫生。
2.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消毒起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并根据不同的区域和设备确定相应的消毒频率和方法。
例如,手术室、ICU和产房需要进行高级别消毒,而病房和门把手等公共区域则需要进行中级别消毒。
医护人员应受过消毒培训,并且应定期检查设备和工具的消毒状况。
3.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处理可能接触到感染风险的情况下,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和隔离衣等。
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不仅可以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感染,还可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
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应建立明确的抗生素使用指南,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抗生素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调整抗生素选择,以减少抗生素相关的感染。
5.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
不同的传染病需要采取不同的隔离方法,包括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和滴道传播隔离等。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隔离措施。
6.环境清洁: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医院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对病房、手术室、卫生间和公共区域等进行清洁。
医院感染知识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知识及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而在医院内感染上病菌,它是医疗系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而且可能导致患者的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知识,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对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医院感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其中,空气传播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当患者经过呼吸、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活动时,口鼻部分会释放病原微生物,悬浮在空气中。
其他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呼吸、接触到不干净的表面或用具时就有可能吸入这些病原微生物,导致感染。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做好个人卫生。
他们应常常洗手,并遵循正确的洗手程序,即:用流动的水将手腕、手背、手掌、指缝等部位用肥皂揉搓20秒以上,然后冲洗干净。
在洗手过程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自己的皮肤,以免污染手部。
此外,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持指甲的短剪整洁,不戴带有大面积表面的饰品和指甲油。
另外,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对病房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除去污垢和细菌。
此外,医护人员在接触到污染物品后,也应及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细菌传播。
在消毒过程中,不同的物品需要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和方法。
因此,医院需要定期进行培训,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使用消毒器材。
除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预防措施,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他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勤换内衣内裤等。
在住院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其他患者密切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品,并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
总之,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减少其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洁净的工作环境,并正确消毒物品。
患者也应自我保护,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其他患者过于接触,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品。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四、标 准 预 防
概念: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 感染措施。把来自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接触
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均需要隔离。
和围裙。
标准预防措施
5、医疗锐器伤的预防原则
1、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保证足 够的光线,尽 量减少创口出血;
2、禁止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禁止手持锐器随 意走动 3、安全处理针头,禁止用手分解针头与注射器; 4、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如果一定要回套针帽,可 用单手技术;
5、将用过的针头丢入合适的防刺穿的容器内;
戴口罩程序
戴、摘口罩前彻底洗手 口罩必须完全盖住口鼻,压鼻形,防漏气 口罩避免弄脏,密封不漏气
以下情况应更换
被血液或其他污物弄脏应更换 潮湿或有异味应更换 破损必须更换 口罩只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标准预防措施
4 隔离衣、围裙
在处理血液污染物品及进行大量血源性
操作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工能的隔离衣
(五)、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3个环节
感染源 易感者
感染
传播途径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 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 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或在原感染 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 菌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感染。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

医院感染防控基本知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防控成为医疗行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医院感染指的是在医疗机构内,患者由于治疗、护理或与医疗机构有关的其他原因而感染了各种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医院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人。
医院感染还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首先,医院感染防控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良好的手卫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手段。
医务人员应注重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频率。
一般情况下,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处理生物危险物品后、使用洗手间后都应进行手卫生。
而当涉及到接触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时,更需要采取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包括在手部暴露于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应戴手套,并在需要时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搓手液。
除了手卫生外,医院感染防控中的环境卫生也非常重要。
医院是一个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各种病原体易在其中传播。
因此,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医务人员应定期清洁、消毒患者就诊区域、手术室、床单等物品,保持医院整洁和卫生。
此外,合理使用消毒剂也是保证环境卫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根据病原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标准运用。
除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环境卫生,医院感染防控还需要依靠患者本身的合作。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保持皮肤整洁等。
此外,患者在医院内可以合理选择住院科室,特别是避免选择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同病区住院。
此外,患者在就诊期间应遵循医生和护士的嘱咐,主动配合医疗人员的工作。
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措施,医院感染防控还包括对医疗器械和药品的管理、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监测和报告等。
医院应采取严格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器械的安全和清洁。
药品管理包括药品存放、药品过期淘汰等方面,这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知识1.什么是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医院感染可分几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医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而引起的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
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时该如何处置?6.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流程?(1)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管理等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12小时内报告当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经核实为II级暴发后应于12小时向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经核实为Ⅲ级暴发后,应于2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和市CDC报告。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7.消毒灭菌的原则是什么?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隔离标志有哪些?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9.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10.《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1.①什么叫手卫生?②洗手的指征?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的指征: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是,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12.哪些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①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②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⑥处理药物或餐前。
13.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14.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预防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尽量完全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如尽量少用锐器或针具,取消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消除毛巾挂钩等不必要的锐器,以及采用无针系统进行静脉注射。
15.什么是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6.卫生部要求医疗机构对哪些耐药菌加强目标性监测?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
17.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有哪些?①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必须进行接触隔离,医生要下床边隔离医嘱,护士在床牌上挂接触隔离标识。
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③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④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卫生洁具、医疗护理物品单独使用。
⑤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18.什么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9.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分几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暴露、二级暴露、三级暴露。
20.职业暴露损伤的处理流程?(1)一般损伤处置流程: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用流动水冲洗;酒精、碘酒消毒伤口;如果是溅到黏膜则立即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职业暴露损伤发生后,当事人立即报告科室主任或护士长。
(3)按照《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损伤登记表》(在OA系统下载)进行登记,请科室主任或护士长认真核实确认并签字;如晚上及节假日报告总值班(行政或护理)。
(4)接触疑似或确诊被有传染性病人血液损伤的医务人员去感染性疾病科找专家会诊提出医学处理方案,根据医学处理方案报告院感科后做相应处理(如到检验科做血源检测)。
2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80号国务院令,2003.6.26发布并实施22.什么是医疗废物?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管、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
23.医疗废物管理(1)医疗废物分类:五类,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
(2)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的基本要求: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必须进行分类收集;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医疗利器必须放入锐器盒;其他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若为传染性医疗废物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盛装,应分层包扎;密闭包装后的锐器盒和黄色医疗垃圾袋应放入周转箱运送;科室医疗废物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一天(日产日清)。
(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处理:①及时报告后勤科(电话:8099)或医院感染管理科(电话:8018);②确定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③现场处理;④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24.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多少时应进行封口?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25.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该如何处理呢?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26.医院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要做好哪些职业安全防护?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27.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属于医疗废物?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下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属于医疗废物,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28.使用后的输液瓶是否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29.《卫生部关于产妇分娩后胎盘处理问题的批复》卫政法发〔2005〕123号30.产妇分娩后胎盘如何处理?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当归产妇所有。
产妇放弃或者捐献胎盘的,可以由医疗机构进行处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胎盘。
如果胎盘可能造成传染病传播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31.防护用品的种类?帽子、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防护服32.利器伤现场处理?①在伤口旁轻轻向外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流动水反复冲洗②伤口冲洗后,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必要时包扎伤口33.利器伤报告程序①伤后24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并填写利器伤登记备案表,并由所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确认②预防保健科进行登记备案,并汇同感染科专家进行危险性评估。
34.血源性疾病的种类、隔离及防护要求经血液传播的疾病: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等。
隔离防护要求:工作人员当皮肤直接接触血液、血制品、体液时应戴手套;当存在血液、体液飞溅可能时应戴防护眼罩和口罩或面罩,穿隔离衣;注意预防利器伤;防护用具仅在操作时佩戴35.多重耐药菌隔离要求?①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应有明显标志,尽可能减少人员进出②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
近距离吸痰等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
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36.医院常用消毒剂?75%酒精、碘伏消毒剂、戊二醛溶液、万福金安消毒片、新洁尔灭等等37.各种正常值①医院感染发生率<8%②医院感染漏报率<20%③病原学送检率>30%④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60%38.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的方法?(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