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馆构成分析
实拍我国级别最高的九个驻外大使馆,都是副部级级别

实拍我国级别最高的九个驻外大使馆,都是副部级级别
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占地面积3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796平方米。
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
该使馆位于莫斯科友谊大街6号,建于1958年,占地110923平方米,建筑面积41564平方米。
三、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位于英国伦敦波特兰大街49/51号,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四、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位于巴黎第七区木樨街20号。
五、中国驻朝鲜大使馆:
位于平壤市牡丹峰区凯旋门大街长村洞。
六、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位于东京都港区元麻布3-4-33。
七、中国驻德国大使馆:
位于柏林市中心区施普雷河畔,原为民主德国“自由德国工会联盟”总部,占地面积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
八、中国驻印度大使馆:
位于印度首都新德里。
九、中国驻巴西大使馆:
位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艺术品陈设设计

这 一 方 文化 窗 口 中 , 是 设 计 研 究 的 重 中 之 重 。年 届 9 岁 高 龄 并 富含文化底蕴 。其次 , 也 1 与建筑风格相 统一 同样是设计 的重要 原
新使馆形体 简洁 , 问恢 弘 , 空 于现代感 中 的贝老带领合作设计 团队亲历亲为 , 使我们突 出的体会 了这一工 则 。根据建筑基本方案 ,
中 国 驻 美 大 使 馆 的 艺 术 品 陈 设 设 计
王 淼
摘 要: 介绍 了中国驻美 大使 馆艺术 品陈设的 多重设计原则和严谨 的设 计过程 , 此基 础上, 在 详细 阐述 了中国驻美大使 馆 内对 外公共 空间和主要 的接待厅 室的艺术品配置及其 效果 , 从而在成 功营造高 品位 的现代使馆 气质 的同时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
安地铁 2号线既有 的施 工经验 , 暗挖施工期 间很 难保证东二 环立 交桥 的沉降变形在 安全值 内, 3号线 暗挖 区间上部为 D 0 且 N180
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

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驻外大使馆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充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庄重感,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和功能需求。
首先,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强调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传统中国建筑追求的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因此,驻外大使馆通常采用封闭的院落式布局,由围墙围合而成,以营造出独立、尊贵的环境。
建筑物通常以传统的黄色琉璃瓦覆盖,墙体则选用红色砖石,以展现中国的古老传统和独特风貌。
建筑中常见的回廊、天井和水池等元素,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借鉴和延续。
其次,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注重创新与现代化。
作为现代国家的外交代表机构,驻外大使馆不仅承担着传统外交使命,还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功能设置,以适应现代外交的需求。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常常融入现代元素和技术,以满足使馆的工作职能。
比如,在建筑外观设计中,常见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构件等现代元素被广泛采用,以展现出现代都市建筑的气息和国际化形象。
内部空间的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和科技感,例如设有先进的通信网络、交流设施和会议室等,以支持外交活动的举办和交流。
此外,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还注重文化与艺术的融入。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常常通过艺术装饰和文化元素的运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建筑外部常常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如山水画和中国纹样等,这些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敬和展示。
内部空间则常常布置有中国传统艺术品,如陶瓷、书法、绘画等,以增加文化氛围和独特韵味。
综上所述,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它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庄重感,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和功能需求。
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中国驻外大使馆在国际社会中具有高度辨识度,并且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文化自信和城市形象。
中国驻美大使馆欣赏

新館位於華盛頓特區西北隅,總建築面 積約5萬平米,由著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 銘父子設計。
這是中國迄今在海外建設的規模最大的
使館辦公樓,也是美國國內最大的當代 國人能夠傳給後代的寶貴財富,美國媒體譽其 為“強國的物質宣言”。
新館由三座大樓組成,中間是對外活動 區,東西兩側大樓是辦公區。本片展示的是 對外活動區的內外景觀。
在新聞發佈廳隆重舉行。
高朋滿座,政要雲集。
楊潔篪外長與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等政要
楊潔篪外長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內格羅彭特
楊潔篪外長致辭: “新館扉開,迎接未來。”
開館剪綵
從這裡經旋轉階梯可到達對外活動區地下部分。
美輪美奐的旋轉階梯
對外活動區地下部分
可容納上千人的宴會大廳
宴會大廳四周是裝飾風格各具特色的會 客室、會議室、小型宴會廳。
賓客從位於正門旁邊的這個圓形建築,
經安檢後走進露天過道。
拐彎邁進大堂。
穿過這個大堂就可到達會客室、宴會廳
和新聞發佈廳等地。
對外活動區分地上和地下兩層,這是地上部分。
新聞發佈廳
新聞發佈廳幾何形、多重屋頂
新聞發佈廳屋頂天窗
賓客簽名桌
出席開館儀式的貴賓在此臨時休息。
2008年7月29日晚7:30,新館開館儀式
擁有200多座位的會議室
賓客們流連忘返,盡興而歸。
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

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
这些大使馆建筑往往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导,融合了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以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和形象。
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通常采用古代中国宫廷建筑的形式和特点。
例如,大使馆的主体建筑往往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式布局,由四边围合而成一个中央庭院。
这种布局形式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能够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符合中国外交官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在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形态上,也常常使用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元素,如翘角飞檐、雕刻装饰和彩绘图案等。
翘角飞檐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指的是屋顶两端的向上翘起的翘角。
这种屋顶形式不仅起到排水和遮阳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装饰和美化建筑的效果。
另外,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外墙通常会进行雕刻装饰,如花草、动物等图案,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多样性。
此外,一些大使馆的内部墙壁和天花板上也常常绘有精美的彩绘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还会融入一些现代设计元素,以体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形象。
例如,一些大使馆的外部立面会采用现代建筑常见的玻璃幕墙设计,使建筑更加透明,同时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大使馆的内部布局和设施也更加符合现代办公和生活的需要,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会议设施和休闲场所等。
总之,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通过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展现了中国的独特魅力和形象。
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使得大使馆更加符合现代化的需求,展示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形象。
这些大使馆建筑不仅是中国外交工作的窗口,也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九位副部级大使

9位副部级驻他国大使名单一览【2020年】副部级驻他国大使,中国目前一共有9人,分别对应9个国家,9人分别是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
在这9国之外的其他国家,中国大使的级别则是正司级或副司级,一般被认为分别对应正厅级和副厅级。
而这些驻外大使们行政级别的不同,显然体现了中国对外关系的不同侧重,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外交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是这9个国家?中国对这些大使的任用是否有着着某种规律可循、某种值得注意的新迹象?其实,中国驻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朝鲜、印度、巴西9国的大使馆,均以副部级大使坐镇,凸显出在中国的外交布局里,双边外交关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其中,美、俄、英、法4国均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享有更高的国际地位,而且与同样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中国的外交关系牵扯重大,由最高等级的副部级驻外大使驻点沟通,属于应有之义。
俄罗斯、日本、朝鲜、印度4国是中国的陆上或海上邻国,对中外交关系大体能够奠定中国周边外交局势,派驻副部级外交官也容易理解。
其中,俄罗斯既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又是中国面积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邻国。
中俄两国持续深化的外交关系,已成为中国周边和国际外交的“压舱石”。
德国与日本,前者是西方重要经济体,中国在欧最大贸易伙伴;后者既是东方经济强国也是中国周边大国,且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
1993年,中国驻日大使升格为副部级;1997年,中国驻德大使也升格为副部级。
2009年底,印度、巴西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先后升格为副部级,这两国是“金砖国家”成员国,这凸显中国对新兴大国的高度重视。
此外,印度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又是人口最多、未来发展潜力大的邻国。
巴西则是拉丁美洲地区拥有较大话语权的国家。
至于朝鲜,它在中国对外关系图谱中显得比较特殊。
驻美公使_精品文档

驻美公使驻美公使是指中国政府派驻美国的最高外交官员。
他的职责是维护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并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涉。
驻美公使的工作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驻美公使是中国驻美国使馆的最高官员,担任使馆的主要领导。
他负责领导使馆的各个部门,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推动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驻美公使需要与美国政府官员、美国企业代表、智库专家等进行会谈和磋商,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驻美公使在任职期间需要履行一系列外交职责。
首先,他需要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进行高层交往,包括与美国总统、国务卿等高级官员进行会晤。
这些会晤是中美两国政府就双边关系、国际事务等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渠道。
同时,驻美公使还需要进行外交磋商和谈判,推动双方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其次,驻美公使还需要处理与美国政府的日常外交事务。
他需要与美国国务院的官员、国会议员等进行会晤,就中美关系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和沟通。
驻美公使还需要参加各种外交活动,包括接待访问的中国政府官员、与美国政府官员和外交使团举行会晤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进中美两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此外,驻美公使还需要与美国的企业界、学术界、智库等进行交流与合作。
他需要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推动两国企业间的商务往来,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拓展。
同样重要的是,驻美公使还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他需要推动中美两国的文化项目和交流活动,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驻美公使的工作并不容易,他需要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他需要具有较高的外交能力和政治智慧。
他需要善于与各方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调,推动中美两国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驻美公使还需要了解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善于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
同时,驻美公使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他需要协调使馆的各个部门,统筹安排使馆的工作。
此外,驻美公使还需要懂得团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交人才。
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揭幕贝聿铭之子设计

中国驻美大使馆新馆揭幕贝聿铭之子设计核心提示:经过3年的施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29日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与空间不足的旧馆相比,这一占地10760平方米的建筑群堪称“庞大”,刷新了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的新纪录。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出席典礼。
幕仪式前一周的清晨,中国驻美使馆新馆静静沐浴在晨光中。
这一乳白色建筑群将成为最庞大的驻美外国使馆建筑。
早报特约记者刘莉现场图片效果图效果图东方早报7月30日报道美东时间29日清晨,杨洁篪的身影出现在华盛顿特区凡纳斯街南侧一组乳白色建筑群的前方。
这里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
经过3年的施工,这座代表中国崭新国际形象的使馆昨天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
与空间不足的旧馆相比,这一占地10760平方米的建筑群堪称“庞大”,刷新了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国使馆的新纪录。
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出席典礼。
近30年前,他曾在与此地相隔3英里的康涅狄格大道2300号见证历史——1979年3月1日,随着中美正式建交,设于“温莎旅馆”红砖小楼的中国驻美联络处升级为大使馆。
当时,出席换牌仪式的杨洁篪只是中方的一名年轻翻译。
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杨洁篪外交履历中的大部分在美国完成,并于2001年12月任中国驻美大使。
“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今年底、明年初,我们还将迎来中美建交三十周年。
”28日,在同美国国务卿赖斯的会晤中,杨洁篪历数今年中美的“大事”。
他表示,“两国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彼端的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馆也已进入揭幕倒计时。
几乎不约而同,两栋新使馆建筑将改写中美两国首都的外交版图。
“在观察两国之间互建的大使馆时,你可以了解很多两国间的关系。
”美国著名外交建筑史学者简·罗福勒告诉早报记者。
“第二馆区”新地标从华盛顿地铁红线的VanNess-UDC站出来,大约10分钟的步行距离,凡纳斯街与国际中心的交界处,中国大使馆新馆的乳白色的建筑群便映入眼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
总平面图
入口后部花园
西部办公区
中部入口区 东部入口区
整个建筑呈线条状
• 窗户及门洞等均由基本几何图形构成
方形窗口
中国驻美大使馆
介绍
•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办公楼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 区,占地面积10796平方米,建筑面积39900平方米。 北临梵奈斯大街,西临国际街,南侧是国际路和中 央公园。新办公楼外墙采用的是色泽淡雅、质地细 腻的法国石灰石,与华盛顿地区众多的石灰石联邦 建筑相协调。驻美大使馆新办公楼由国际著名建筑 大师贝聿铭设计,由中国建筑人员施工建造。使馆 办公楼建筑设计和规划遵循中国传统建筑原理,并 融入现代建筑风格。
• 二维形体构成
二维构成要素
h型办公区围合出的空地用于绿 化,视线通透,环境舒适。
组 合
• 二维动线设计
进馆前需要先穿过小型建筑进行安检,再 穿过建筑物才可进入前院内,接着才可进 入正厅。
• 三维形体构成(入口大厅)
屋顶大量运用三角形矩形形成体块
• 三维形体构成(东部办公区)
• 三维形体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