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上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SJ)教案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SJ)教案14.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四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

今天,我们又要穿越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1)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

世称“张王乐府”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2)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三苏”。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

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1)《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

作者正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子由)之作。

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qī)冷露.(lù)丙辰.(chén)宫阙.(què) 朱阁.(gé) 绮.户(qǐ)婵.娟(chán) 琼.楼玉宇(qióng)三、合作探究(一)赏析《十五夜望月》1.二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课件 苏教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 、 “地白”在文中是 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 一 句诗?
答: 指月光满地.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 地 上霜. ”
2 、 “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答: 请看课文注释③: 秋天的 情思, 这里指怀人的 思 绪.
第13课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 , 唐代诗人, 曾任陕 州司马, 有《王司马集》 .
出身寒微. 大历十年进士. 曾作过县尉、 县丞、 司马一类的 小官, 又从军到边塞, 晚年退居今陕 西西安市.
注音与字词:
栖(qī) : 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 中秋的 晚上. 地白: 指月光满地.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 欢饮达旦, 大醉, 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 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
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月下起舞, 清影随人, 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 宫的 高寒, 却有人间的 温暖. 此时作者的 思想由天上 的 幻境回到了人间现实, 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 歌颂 和热爱.
2.作这首词时, 苏轼正逢仕途失意, 文中哪一句 表 现他消极遁世, 幻想超脱尘世的 念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3.苏轼是 一个心胸豁达、 积极乐观的 人, 文中哪里 表现他积极乐观的 生活情趣?
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人应该由不圆而圆. 2.“团聚的 人家是 高兴的 /骨肉被分割是 痛苦 的 ”, 透过这一句, 你能感受到作者的 内心感情吗? 渴望祖国同一、 亲朋团聚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中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中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苏教版

苏教版七上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备课参考【学习目的】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词语积累栖鸦宫阙琼楼玉宇朱阁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婵娟天涯海角背景资料月在古诗中的雅称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

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

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

《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

”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

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

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

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

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

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

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

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

”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

”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

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

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

新月如钩,残月如弓。

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

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

《中秋咏月词三首》

《中秋咏月词三首》

3、苏轼是一个心胸豁达、积极乐观的人,哪 一句体现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调 歌 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水
三读课文,体会感情。
读上片,回答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 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 仕途的失意与别离的痛苦。
2、作者一直向往天上宫阙吗?你是从哪儿看出 来的?为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月宫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此时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人间现 实,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1、十五夜:中秋的晚上。 2、栖(qī):鸟停在树上。 3、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4、地白:指月光满地。 5、尽:都、全部。 6、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7、家:语尾助词,无实义。
三读诗歌,重点赏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地白”写中秋月色,给人以澄静素洁, 清美之感。
下阕重点字词:
1、朱:朱红,正红色。
2、绮户:雕花的窗户。绮,有花纹或图案的
丝织品。
3、不应:不应该。
4、何事:为什么?
5、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明月。
下阕含义
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它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 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 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 以来难得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 里,共对这同一轮明月互相祝福。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1)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ppt课件(1)

困倦时没有不喊天的;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 父母也。

在疾病、疼痛、内心悲痛时
没有不喊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 屈平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
忠尽智,以事其君, 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他的君主,
谗人间之,可谓穷
小人离间他和楚怀王,可以说
矣。
是处境非常艰难了。
信而见疑,忠而被 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

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

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精深。他 的志趣高洁,他的品行正直。
既绌(chù) 商于(wū)之地
屈匄(gài) 淅xī
靳jìn尚
既咎( jiù)
眷( juàn)顾 相随属(zhǔ)
唐昧(mò)
梳理课文
屈原者,名平,楚 之同姓也。为楚怀
屈原,名平。是楚国王族的 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
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
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怀王让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 屈平属草稿未定, 屈平起草还没有定稿,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 平没有同意。于是上官大夫就

“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
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 “大王叫屈平制定法令,大家
平伐其功,曰:以为 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 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 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 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 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课文目录(全册)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亲近文学)《为你打开一扇门》《繁星》《冰心诗三首》(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青年人)《诺曼底号遇难记》《古代诗词四首》(次北固山下、题破山寺后禅院、赤壁、浣溪沙)《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第二单元(金色年华)《往事依依》《幼时记趣》《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现代诗二首》(少年歌、生活是多么广阔)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社戏》《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中秋咏月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有思念是圆的)《古代诗词三首》(过故人庄、游山西村、一剪梅)《对联六副》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春》《三峡》《夏》《济南的冬天》《古代诗词四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西江月、秋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文笔精华一》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斜塔上的实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论语八则》专题上:《狼》第六单元(奇思妙想)《天上的街市》《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古诗四首》(迢迢牵牛星、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岳阳楼)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贝多芬传》《一面》《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赵普》《周总理,你在哪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黄纱巾》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塞宫》《黄鹤楼》《于园》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松鼠》《松树金龟子》《国宝—大熊猫》《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蝉、孤雁、鹧鸪)名著推荐:《西游记》第五单元(信息传播)《三个太阳》《录音新闻》《决战太空》《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七子之歌》专题:《荷》第六单元(诗词拔萃)《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现代诗三首》(树、信念、中国的土地)《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古诗二首》(黄鹤楼、归园田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长征组歌)《七律长征》《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老山界》《草》《<长征>节选》(剧本)《诗人领袖》写作:写清楚一件事和起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枣核》《最后一课》《始终眷恋首自己的祖国》《晏子使楚》《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革命烈士诗二首》(把牢底坐穿、花)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第三单元(至爱亲情)《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古诗三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夜雨寄北、已亥杂诗)专题《长城》写作: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第四单元(江山多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美丽的西双版纳》《古诗三首》(望岳、钱塘湖春行、登飞来峰)名著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苏州园林》《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治水必躬亲》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第六单元(高新科技《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太空中理家》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师生自荐课文》《古诗三首》(雁门太守行、别云间、论诗)写作:自由写作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课文目录第一单元(借物抒怀)《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竹溪记》《紫藤萝瀑布》写作: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第二单元(道德修养)《纪念白求恩》《敬业与乐业》《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陋室铭》《诗词曲三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写作:写简单的议论文第三单元(事理说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山市》写作:写简单的说明文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孔乙己》《范进中举》《核舟记》《变色龙》《窗》写作: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第五单元(人生体验)《错过》《散步》《送东阳马生序》《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的人》《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第六单元(精彩演讲)《悼念玛丽·居里》《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向生命中的一切青春举杯》《两小儿辩日》写作:写简单的演讲稿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课文目录1、鼎湖山听泉2、林中小溪3、飞红滴翠记黄山4、画山绣水5、扁鹊见蔡桓公6、桃花源记7、与朱元思书8、核舟记9、故乡10、我的叔叔于勒11、在烈日和暴雨下12、多收了三五斗13、成功14、论创造15、学问与智慧16、说美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17、陈涉世家18、捕蛇者说19、岳阳楼记20、醉翁亭记21、绿22、囚绿记23、环球城市风行绿墙25、一双手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课文目录1、威尼斯商人(节选)2、江村小景3、《陈毅市长》选场4、一厘米5、藤野先生6、生命与和平相爱7、热爱生命8、享受生活9、曹刿论战10、愚公移山11、出师表12、观潮13、送行14、给我的孩子们(节录)15、台阶16、呼兰河传(节选)17、雪18、《雪》四人谈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孟子》二章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2、墨池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13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1 学时学习目标1、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学习重难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景交融,想象丰富。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朗读课文三遍,注意下列字词5、给加点字注音。

树栖.()鸦宫阙.()不胜.()寒低绮.()户婵.()娟天涯.()6、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把酒..问青天:乘风..归去:不胜..寒:何事..在人间:天涯海角....:(二)填空3、王建,字,代诗人。

4、,字子瞻,号,(朝代)文学家。

“子由”是其弟,他们的父亲是,父子三人合称“”。

5、,原名蒋海澄,著名诗人,以一诗成名。

(三)思考:本课中共出现了几种诗词形式?每篇作品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四)质疑:诵读课文,你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疑为学之始:做学问,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课堂探究:(一)交流预习(分工合作,小组展示)(二)整体..把握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最后一句句末用的是问号,你认为用句号好不好?为什么?2、通过阅读《水调歌头》一词,你是否认为苏轼陷入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为什么?3、《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精点探究1、《十五夜望月》中的一个“落”字尽显诗家炼字功夫,堪称全诗诗眼。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个字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加以赏析)2、联系全词写作背景,说说你对“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理解?(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3、为什么说“思念是圆的”?(四)你来赏析请找出三首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字词或句子,用正楷字写下来并作赏析。

原文:赏析:三、达标检测:(一)默写积累1、,不知秋思落谁家?2、但愿人长久,。

3、思念亲人的人/ /谁能把月饼咽下?4、请写出本课以外的咏月诗词名句(连续的两句):,(二)课文阅读再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滋理寞无
桂花浮玉,正味 在
还 乱
梧 桐
言 独
月满天街,夜心 , 深 上
凉如洗。风泛头 。
是 离
院 锁
西 楼
须眉并骨寒, 愁 清 ,
人在水晶宫里。, 别
秋 。
月 如
是剪钩
一不,
般断寂
赏咏 析月 交词 流赋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艾青
2024/10/31
• 艾青,原名蒋海澄。艾青的诗, 往往较多的把个人的悲欢融合 到时代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 较鲜明地传出时代的呼唤和人 民的心声;诗作感情深沉,突 出表现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 求和讴歌。

月亮。

海上明月、
水中望月
沙漠月升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李商隐《代赠二首》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赵暇《江楼有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揣摩欣赏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 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生动, 想象力丰富。
这首诗表达了对团聚、亲情、友情的珍视 和怀想。
想像
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三
·
中秋咏月诗十五夜望月 词水 调 歌 头三我 的 思 念 是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课后达标训练
一、名句默写
1. ,冷露无声湿桂花。

2. ,今夕是何年。

3.转朱阁,,。

4.不应有恨,?
5.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

6.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
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二、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7~10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7.“月”的传统意象包含着“冷清寂寥”“离情别恨”“征途羁旅”“思念家乡”“渴盼团圆”等意。

在这首诗中“月”的意象含义应该是什么?
答:
8.“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说说你从中
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9.诗人邀请明月、影子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美景良辰,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见?
答:
10.“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答:
答案解析
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 2.不知天上宫阙 3.低绮户照无眠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意象含义的理解。

结合诗人孤独寂寞、不愿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情况作答。

答案:冷清寂寥和品质高洁。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心境的理解。

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更加反
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也体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答案:“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品质的高洁。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答案:不解、徒随、暂伴。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志向的理解。

结合“月”的意象含义作答,诗人追求光明与纯洁,正是因为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

答案:“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醉酌孤独,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