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绩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

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

中学教学成绩计算办法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依据新教字【2014】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评细则。

一、计分人数:各年级各班计分人数取本级最少学生数班级的人数作基数。

A班取全班人数。

二、考评项目1.任课教师三率一分成绩2.学科组奖励成绩3.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4.接班教师进步奖二、计算办法1、任课教师三率一分成绩(1): 三率成绩计算办法学业考试优秀率班级得分:该班优秀率/全级该学科优秀率*10。

学业考试良好率班级得分:该班良好率/全级该学科良好率*20。

学业考试及格率班级得分:该班及格率/全级该学科及格率*30。

(优秀:总分×85﹪,良好:总分×75﹪,及格:总分×60﹪)(2):平均分计算办法各班所取学生各学科原始成绩为参数,求其平均分。

学业考试平均分班级得分:该班平均分/全级该学科平均分*40。

上述三率一分的成绩为所教班级的成绩,然后四者相加为任课教师该班的原始成绩。

(3):计算教师教学成绩时,本项按学科组进行二次量化,最高者计100分,其他班级教师的成绩=个人成绩/最高成绩*100按此公式计算出任课教师的成绩计入教学成绩折合分。

(A班全级比较;B班单独另行比较)。

(4) 教师成绩:取教师所任教班级教学成绩折合分的平均分作为教师的成绩。

2、学科组奖励成绩学科组奖励成绩分的计算办法若市教研室提供分析数据时,全校各年级各学科的学科组在全市范围内相比较。

具体办法为根据我校学科组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在全市的位次计分,三者相加即为该学科组的超越奖。

具体赋分标准见下表:若无法取得市教研室分析数据时,该项不加分。

3、班级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1)根据所教班级期中(期末/学业)考试综合成绩的四线人数(综合优秀、综合良好、综合及格、及格线下20分)的增值发展,计算任课教师的综合成绩增值发展奖。

所教班级综合优秀每提升1人,计2分;综合良好每提升1人,计1.5分;综合及格每提升1人,计1.2分;及格线下20分每提升1人,计1分。

教学成绩量化方案

教学成绩量化方案

刘杜初级中学教学成绩量化方案(讨论稿)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考评体系,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制定我校教学成绩量化方案如下:二、量化标准:根据学校对教师考评方案,该项满分为40分。

三、量化办法:(一)六年级——八年级(八年级生物、地理除外)1、平均分(10分)任课教师平均分与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同学科成绩相比较,计算公式:教师个人所教班级学科平均分/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学科平均分*10。

2、及格率(10分)(1)基础分(5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2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2)比值分(5分)任课教师及格率与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同学科成绩相比较,计算公式:教师个人所教班级学科及格率/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学科及格率*53、良好率(10分)(1)基础分(5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2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2)比值分(5分)任课教师良好率与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同学科成绩相比较,计算公式:教师个人所教班级学科及格率/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学科良好率*54、优秀率(10分)(1)基础分(5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0.2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1分。

(2)比值分(5分)任课教师优秀率与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同学科成绩相比较,计算公式:教师个人所教班级学科优秀率/市(或临近几乡镇、全镇)学科优秀率*55、学科提升幅度:按照市教育局提供年度会考数据分析,所教学科在学年度会考中,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平均分等能够提取的数据,超过全市末位的学科,每上升一个名次加1分。

把上述五项成绩相加,即为任课教师教学原始成绩。

两学期成绩之和为老师最初原始分数。

最高者计分40分。

其他教师与之相比得分。

计算公式:教师教学成绩得分=教师教学原始成绩得分/教师最高教学原始成绩得分*40(二)九年级(含八年级生物、地理)只计算最后一次学业考试成绩。

教师教学成绩测算办法

教师教学成绩测算办法

教师教学成绩测算办法
1.捆绑得分:教师所代学科在区6校(四、六、七、八、九、
十中)按名次1、2、3.、4、5、6名分别得分10、9、8、
7、6、5分,为该学科每位教师的捆绑得分。

2.个人得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按班级该学科综合指数进行
排名,按名次1、2、3.、4、5、6、7、8、9、10名分别得分10、9、8、7、6、5、4、3、2、1分。

(1)代一个班的教师:第一名只得9.5分。

其他名次按上述得分方法计算。

(2)代两个班的教师:得分为两个班的平均分。

(3)代三个班的教师:得分为三个班的平均分乘以系数(10+9+8)/3=9*9.5/9
(4)代四个班的教师:得分为四个班的平均分乘以系数(10+9+8+7)/4=8.5*9.5/8.5
(5)代五个班的教师:得分为五个班的平均分乘以系数(10+9+8+7+6)/5=8*9.5/8
3.总分:教师学科捆绑得分+教师个人得分=总分
2014.1。

教师素质考核评分表

教师素质考核评分表

教师素质考核评分表评分细则
评分说明
1. 教学能力评分标准包括教师的授课技巧、教育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表现。

评委根据观察和听课记录进行评分。

2.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设置、研究活动设计
等方面的考核。

评委根据课程设计文档和实际实施情况进行评分。

3. 学生评价评分标准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研究成绩、研
究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情况。

评委根据学生反馈和调查问卷结果进行
评分。

4. 教育教学研究评分标准包括教师的科研成果、教育教学论文
发表等方面的考核。

评委根据教师提交的科研成果材料进行评分。

5. 课堂纪律管理评分标准包括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学生纪
律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评委根据观察和班级纪律情况进行评分。

总分计算
根据上述评分细则,各项目得分按照相应的权重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总分 = 教学能力得分 * 0.4 + 课程设计得分 * 0.2 + 学生评价得分 * 0.15 + 教育教学研究得分 * 0.15 + 课堂纪律管理得分 * 0.1
评分结果
根据总分计算,评分结果将按照如下等级划分:
- 优秀: 总分90-100分
- 良好: 总分80-89分
- 合格: 总分60-79分
- 不合格: 总分0-59分
评委们根据教师在各评分项目上的表现及总分,综合评定教师的素质评级。

以上为教师素质考核评分表的详细内容和评分细则。

请评委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分,以确保对教师的全面评价和公正性。

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怎么算的?考多少分算合格?

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怎么算的?考多少分算合格?

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怎么算的?考多少分算合格?
教师资格证笔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是150分,如果是按照以前学校考试的逻辑算分,90分就可以合格了,但是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不是这么算的,要先将卷面分折合成报考分(报考分满分120),70分以上为合格!
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考试标准和当次考试情况,确定各科目全国统一的合格分数线。

由于各个科目难度存在差异,其合格分数线不尽相同。

为统一各科目的合格分数线,采用线性转换的方法,将考生0~150分量表上的原始成绩换算为0~120分量表上的转换分,并使各科目的合格分数线统一转换为70分。

分数转换方法如下:设某科目原始成绩合格分数线为A (0<A<150),若考生在该科目的原始成绩为x(0≤x≤150),则转换分y(x)(0≤y(x)≤120)的计算公式为:
举例来说,设两个科目的合格分数线分别为A1和A2,则转换分y(x) 关于原始成绩x的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述线性转换,各科目的合格分数线均转换为70分,且转换不改变考生成绩的高低顺序。

原始成绩低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换算后的转换分在70分以下;原始成绩高于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换算后的转换分在70分以上。

教师资格成绩计算方法

教师资格成绩计算方法

教师资格成绩计算方法在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中,成绩计算方法对于申请教师资格证书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师资格成绩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

一、笔试成绩计算方法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部分通常包括综合素质与学科知识两个模块。

综合素质模块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内容,学科知识模块则根据考生所报考的学科进行设置。

在笔试成绩计算中,通常采取百分制评分方法。

具体而言,每道题的分值是固定的,考生根据答题的正确与否获得相应的分数。

在总分计算中,各个模块的得分比重也是固定的。

例如,综合素质模块的得分比重为30%,学科知识模块为70%。

除了传统的百分制评分方法外,有些地区或者考试机构还会采用等级制评分方法。

等级制评分方法将考生的成绩按照等级划分,并给予相应的等级证书作为参考。

二、面试成绩计算方法教师资格考试的面试部分主要是对考生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

面试分为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两个环节。

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中,考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案演示、课堂教学等环节,评委根据考生的表现进行评分。

一般来说,评分方法包括定量评分和定性评分两种。

定量评分即以分数形式进行评分,定性评分则是基于评委对考生的整体印象进行等级划分。

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评委们会根据考生的回答、表达和思考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三、综合成绩计算方法教师资格考试的综合成绩计算是基于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的成绩综合而来的。

简单的计算方法是直接将两个部分的成绩相加,各自占总成绩的一半。

然而,为了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些地区或者考试机构还会对两个部分的成绩进行加权计算。

加权计算主要是根据各个部分的重要性和考试内容的难度来确定。

例如,综合素质模块的成绩在总成绩中可能占比更高,因为综合素质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总结:教师资格成绩计算方法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任课教师教学成绩评定办法1

任课教师教学成绩评定办法1

任课教师教学成绩评价办法
一、教学成绩评价办法
教学成绩评价包括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三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共30分。

1.同年级或同学科任课教师按学生成绩高低排名得分,分差为2分。

一般分四个得分档次。

五个人参评的,第五名与第四名得同一档次分值;六个人参评的,第三、四名得三档分值,第五、六名得四档分值。

2.学生成绩相差不足一分的,两个人得同一档次分值。

3.不适合用上面情况得分的,按以下方法得分:
各年级平均分均设不同标准分数,一年级94分,二年级93分,三年级92分,四年级91分,五、六年级90分。

(1)平均分得分计算公式
实际得分/标准分数×10
(2)优秀率得分计算公式
优秀率×10
(3)及格率得分计算公式
及格率×10
4.同一评价项目出现多次评价,则取其平均值。

5.期中、期末考试参评学生确定办法
(1)按3%的比例由低到高确定不参评学生。

(2)因病假或事假未考试的学生算在3%的比例之内。

教师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及计分标准

教师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及计分标准

绩效考核共计100分,其中考勤10分、工作量35分、班主任工作5分、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业绩50分。

(一)考勤(10分):主要考核教职工出勤情况。

病假3天扣1分、事假1天扣1分、旷工1天扣3分。

本项得分扣至0分为止。

婚丧嫁娶产等假期按有关规定执行。

考核依据为学校考勤记载。

(二)工作量(35分,最高分为35分):量化出学校所有岗位周工作量。

全体教职工周工作量相加,得出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除以全校教职工总数,得出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

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除以学校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乘以工作量即为教职工工作量得分。

计算公式为: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学校各个岗位周工作量总和十教职工总数。

教职工工作量得分=教职工周实际工作量十教职工周人均工作量X 35分。

我校周工作量的计算办法按学校原制订的量化考核计算办法:校长22节,副校长20节, 教导主任、总务主任18节,副主任及其它行政人员16节,科任教师以其一周授课节数和备课节数之和计算(行政人员取最高值)。

另跨科教师加2节,教研组长及跨级的教师加1节, 职工8节。

班主任另加班会课和劳动课。

科任教师看班节数加入周实际工作量(看班节数二看班总节数宁学期总周数)。

(三)班主任工作(5分):主要考核班主任工作。

根据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以级为单位)获得各年级第一名的班主任得5分,按排名依次递减0.5分,得出分值。

附《洲瑞镇实验学校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四)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业绩(50分,最高分为50分)。

主要考核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工作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态度、责任心;考核专任教师备、教、批、辅、考、研等常规教学落实情况和教学研究及教学研究活动参与情况;考核教职工的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的实际效果等。

1、升旗礼(5分):缺席1次扣0.5分,扣至0分为止。

2、会议(5分):缺席1次扣1分,扣至0分为止。

3、签到(5分):缺席1次扣0.5分,扣至0分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42857 38.57143 48.46154 45.38462 42.96154 四不同科
21
1
2
21
1
5
24 0.869565
5
24 0.869565
6
25 0.833333
2
49 46 46.52174 45.65217 49.16667 50.26812 五不同科
异科一 异科二 异科三 异科四 异科五 异科六 异科七
同科一 同科二 同科三 同科四 同科五 同科六
班数 档差 名次
12 1.818182 3 12 1.818182 5 12 1.818182 7 13 1.666667 11 13 1.666667 12 13 1.666667 13
平均名次 成绩 具体情况
46.36364 一科 3.5 45.45455 二同科 4 44.54545 三同科 5 43.33333 四同科 5.6 42.33333 五同科 6 41.66667 六同科
43.13043478 六不同科 42.9689441 七不同科
43.33333 5 43.33333 5 43.33333
50 三同一不同 46.66667
同科一 同科二 同科三 异科一
21
1
2
21
1
14
24 0.869565
22
24 0.869565
1
24 0.869565
19
24 0.869565
14
21
1
12
13 1.666667
5
13 1.666667
6
13 1.666667
7
12 1.818182
1
49 37 31.73913 50 34.34783 38.69565 39
3
14 1.538462
10
14 1.538462
5
15 1.428571
14
15 1.428571
9
14 1.538462
2
14 1.538462
4
10
32
30
பைடு நூலகம்
31 二同科加一科
3.5 45.45455
1
50
47.72727 二同科加二同科
48.18182 50
49.09091 二不同科
47.14286 36.15385 43.84615 43.38095 三不同科
同科一 同科二 异科一
同科一 同科二 同科一 同科二
异科一 异科二
异科一 异科二 异科三
异科一 异科二 异科三 异科四
异科一 异科二 异科三 异科四 异科五
11
2
10
11
2
11
11
2
11
.
12 1.818182
2
12 1.818182
6
11
2
1
11
2
2
12 1.818182
2
13
2
1
15 1.4285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