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与脊神经观察-白城师范学院

合集下载

脊髓、脊神经和脑干

脊髓、脊神经和脑干

食指和拇指感受到的意识 性本体感觉的传导过程?
脊神经的分布:
颈丛
由C1-C4的前支构成;其 分支主要分布于颈部和肩 部的皮肤和颈部深层肌肉, 其中最长的分支为膈神经。
膈神经
脊神经的分布:
臂丛 由C5-C8及T1的前支构成;其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其中主要分
支有: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会阴、股后部、小腿及足等处的肌肉和皮肤。其中主要分支是坐 骨神经。
实验五 脊髓、髓神经和脑干
二、脑干:
借助脑干放大模型和玻璃脑干模型,理解和掌握脑干的 外形和内部结构。
实验五 脊髓、髓神经和脑干
小结:
1 简述脑干中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团
实验五 脊髓、髓神经和脑干
小结:
2 简述脑干中的脑神经内脏 运动核团、躯体感觉核团。
实验五 脊髓、髓神经和脑干
一、脊髓和脊神经:
脊神经的组成:
脊 前根 躯体运动纤维: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
神 经
内脏运动纤维:C8-L3和S2-4的内脏运动神经元的轴突
后根
躯体感觉纤维:脊神经节躯体感觉神经细胞的中枢突 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节内脏感觉神经细胞的中枢突
脊神经的组成:
脊 前支 胸神经的前支独立行走,构成肋间神经 神 后支 其分它肌脊支神和经皮的 支前 ,支 节互 段相 性联 的络 分交 布于织项成、网背—神、经腰从、骶等部。 经 交通支
膈神经
肌皮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脊神经的分布:
腰丛 由L1-L3及T12和L4的少部分等前支构成;其肌支主要分布于股前
和股内侧肌群,皮支主要分布于腹壁下部、大腿前面、小腿和组 内侧面的皮肤。其中主要分支是股神经。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脊髓与脊神经TopicalDiagnosisofNeurology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脊髓与脊神经TopicalDiagnosisofNeurology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一)
脊髓与脊神经
Topical Diagnosis of Neurology
神经系统的基本成分
神经元
胞体(灰质) 突起(白质)
脑 脊髓
颅神经 脊神经
*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
作为一名临床医师,我 们尤其需要具备敏锐的观 察力。神经科学是一门实 践性很强的学科。随时观 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是从见 习医生就开始训练的基本 功,充分利用我们的眼睛、 鼻子、耳朵和双手去认真 观察,不放过任何细微的 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有 价值的信息。
二、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 特殊感觉:嗅、视、听、味 ➢ 一般感觉
1. 浅感觉:痛、温、触(轻) 2. 深感觉:关节位置觉、振动觉 3. 复合觉:实体、图形、两点辨别、重量觉
大脑皮质感觉区

丘脑腹后外侧核 ③


脊髓丘脑侧束

传 灰质前连合
交叉

脊髓后角 ②

上升1~3节
Lissauer’s 束
后根节 ①
脊髓损害纵定位
➢ 圆锥(S3~5、 Co1):
• 不出现双下肢瘫 • 鞍区感觉障碍 • 阳痿,大小便障碍 • 根性痛少见
➢ 马尾:
• 根痛 • 感觉障碍 • 损害不对称 • 大小便障碍不明显
小结
感觉障碍的形式与定位
• 周围型 • 节段型 • 传导束型 • 脑干型 • 内囊型 • 皮质型
运动障碍的形式与定位
•高颈髓 •颈膨大 •胸髓 •腰膨大 •圆锥 •马尾
病例(一)
男,34岁,近几个月来双下肢常有刺痛感,走 路不知高低,如同踩棉絮状。检查发现:患者 步态不稳,两下肢关节运动觉、振动觉、精细 触觉消失,其他感觉存在,两下肢腱反射消失, 肌力正常,无肌萎缩。 病变部位:脊髓腰骶段后根节+后索 诊断:脊髓痨(神经梅毒)

脊髓脑干实验报告

脊髓脑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脊髓和脑干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脊髓和脑干切片的观察方法,并分析其生理和病理变化。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生物科学实验室实验材料:1. 人脑标本2. 人脊髓标本3. 脑干切片4. 显微镜5. 照相机6. 记录本实验步骤:一、观察脊髓横切面:1. 将脊髓横切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的横断面。

2. 注意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情况,区分前角、后角和中央管。

3. 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形态和排列,注意神经元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二、观察脊髓纵切面:1. 将脊髓纵切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脊髓的纵断面。

2. 注意观察脊髓的髓外脂肪、血管和神经根的分布情况。

3. 观察脊髓神经纤维的走向和排列,注意纤维束的类型和分布。

三、观察脑干横切面:1. 将脑干横切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脑干的横断面。

2. 注意观察脑干的主要结构,如延髓、脑桥和中脑。

3. 观察脑干内部的白质和灰质分布情况,区分不同神经核团。

四、观察脑干纵切面:1. 将脑干纵切面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脑干的纵断面。

2. 注意观察脑干内部的结构,如神经核团、血管和神经纤维束。

3. 观察脑干与脊髓的连接情况,注意脊髓圆锥和终丝。

五、分析脊髓和脑干的生理和病理变化:1. 结合实验观察结果,分析脊髓和脑干的生理功能。

2. 分析脊髓和脑干的病理变化,如脊髓损伤、脑干病变等。

实验结果:一、脊髓横切面观察结果:1. 脊髓灰质位于中央,白质位于周围。

2. 前角和后角神经元排列紧密,中央管位于灰质中央。

3. 神经元形态多样,大小不一。

二、脊髓纵切面观察结果:1. 脊髓外脂肪、血管和神经根分布均匀。

2. 神经纤维束走向有序,类型多样。

3. 脊髓圆锥和终丝连接脊髓与脑干。

三、脑干横切面观察结果:1. 脑干主要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2. 脑干内部白质和灰质分布清晰,神经核团明显。

3. 不同神经核团功能各异,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等。

四、脑干纵切面观察结果:1. 脑干内部结构复杂,神经核团和纤维束交错。

脊髓和脊神经正式版课件

脊髓和脊神经正式版课件
这表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第11页,共21页。
人的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
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
但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人能有意 识地控制排便 和排尿就是一个例证。小儿因大脑的发育尚 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 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第5页,共21页。
2、脊髓的主要功能
[实验] 脊蛙反射实验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脊蛙的搔扒反射,知道脊髓的反射功能。
材料用具
青蛙(或蟾蜍),纱布,“S”形小钩,解剖剪,解剖盘,探
针,镊子,0.5%~1%硫酸溶液,烧杯(内盛清水),小纸片, 支架等。
第6页,共21页。
方法步骤
1.制备脊蛙
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或蟾蜍)的躯干, 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口插进 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后 缘剪去头部(留下颌)。然 后把蛙放在解 剖盘中,使它仰卧,观察它能否翻身。 如果它不能翻身, 则脊蛙制备成功。 如果它能翻过身来,说明脑还未除尽, 则需进一步再向下剪去一部分,以便 把脑除尽(或用探针再破坏残留的脑)。
第12页,共21页。
脊髓的传导功能
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 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便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 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 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 到脊髓的排尿中枢,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 尿反射。如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 不排尿。
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大不同。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 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潇洒地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维 死角,但其实,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 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 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 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

神经系统脊髓的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脊髓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脊髓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

通过本次实训,旨在加深我们对脊髓结构、功能及其病变的理解,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解剖观察、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对脊髓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包括脊髓的形态、位置、分段及神经根等。

2. 掌握脊髓的功能,如传导、反射、调节等。

3. 熟悉脊髓病变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脊髓解剖观察(1)观察脊髓的形态和位置:通过解剖观察,我们了解到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圆柱形,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称为脊髓圆锥。

(2)脊髓分段:脊髓可分为颈髓、胸髓、腰髓和骶髓四部分,每部分又分为若干节段。

(3)神经根:观察脊髓两侧的神经根,了解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2. 脊髓功能实验(1)传导功能:通过观察脊髓对刺激的反应,了解其传导功能。

(2)反射功能: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脊髓对简单反射的调节作用。

(3)调节功能:通过观察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其调节功能。

3. 脊髓病变观察(1)脊髓损伤:观察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如截瘫、感觉障碍等。

(2)脊髓炎:观察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如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3)脊髓肿瘤:观察脊髓肿瘤的临床表现,如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了解到脊髓的形态、位置、分段及神经根等结构特点。

2.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脊髓的传导、反射和调节功能。

3. 通过观察脊髓病变,我们了解了脊髓损伤、脊髓炎和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五、实训体会1. 本次实训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加深了对神经系统知识的理解。

2. 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脊髓实训报告

脊髓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大脑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信息,控制肌肉运动和感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脊髓的结构与功能,我们开展了脊髓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脊髓生理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掌握脊髓的节段划分。

2. 熟悉脊髓的生理功能,了解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3. 学会脊髓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脊髓解剖学观察(1)观察脊髓的横切面,了解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

(2)观察脊髓的纵向切面,了解脊髓的节段划分。

(3)观察脊髓与脊神经的关系,了解脊神经根的起始位置。

2. 脊髓生理学实验(1)观察脊髓反射实验,了解脊髓对刺激的反应。

(2)观察脊髓损伤后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实验,了解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3. 脊髓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学习脊髓的解剖操作技巧,如脊髓的分离、固定等。

(2)学习脊髓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刺激脊髓、观察反应等。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1)提前预习脊髓解剖学知识,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2)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解剖刀、生理盐水等。

2. 实验操作(1)观察脊髓横切面,了解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

(2)观察脊髓纵向切面,了解脊髓的节段划分。

(3)观察脊髓与脊神经的关系,了解脊神经根的起始位置。

(4)进行脊髓反射实验,观察脊髓对刺激的反应。

(5)进行脊髓损伤后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实验,了解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6)学习脊髓的解剖操作技巧,如脊髓的分离、固定等。

(7)学习脊髓反射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刺激脊髓、观察反应等。

3. 实验总结(1)总结脊髓的结构与功能,加深对脊髓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2)总结脊髓损伤后的临床表现,提高对脊髓损伤的识别能力。

(3)总结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脊髓解剖学观察结果通过观察脊髓横切面和纵向切面,我们了解到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脊髓的节段划分,以及脊髓与脊神经的关系。

脊髓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脊髓形态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了解脊髓的形态、位置、结构及其功能,通过实验观察脊髓的横切面,认识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以及脊髓的神经纤维走向。

实验材料:新鲜牛脊髓样本、显微镜、切片、染色剂、解剖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步骤:1. 解剖脊髓:- 将新鲜牛脊髓样本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沿脊髓纵向切开,暴露脊髓的全貌。

- 观察脊髓的外观,记录其颜色、质地、长度等特征。

2. 制备脊髓横切片:- 使用解剖针轻轻将脊髓取出,置于含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

- 使用解剖剪将脊髓切成1-2mm厚的横切片。

- 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3. 染色:- 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剂对切片进行染色。

- 将切片置于染色液中,浸泡约10分钟。

- 水洗切片,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4.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

- 调整显微镜的焦距,观察脊髓的横切面。

- 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分布,记录其形态和结构。

5. 分析脊髓结构:- 观察脊髓中央的灰质,注意其形状和内部结构。

- 观察灰质周围的白色区域,即白质,注意其分布和走向。

- 观察脊髓的前根和后根,记录其走向和组成。

实验结果:1. 脊髓外观:- 脊髓呈圆柱形,颜色为淡红色,质地柔软。

- 脊髓全长约40-45cm,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

2. 脊髓横切面:- 中央为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中心有中央管。

- 灰质周围为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

- 前根和后根分别从前外侧沟和后外侧沟走出或进入脊髓。

3. 脊髓膨大:- 脊髓有两个膨大,颈膨大位于颈髓第四至胸髓第一段,腰膨大位于胸髓第九段至脊髓圆锥。

实验讨论:1.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负责躯干和四肢的初级反射活动。

2. 脊髓的灰质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及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神经冲动的处理中心。

3. 脊髓的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神经冲动的传导。

4. 脊髓的膨大与四肢的出现有关,是由于脊髓内部神经元的增多所致。

观察脊髓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脊髓结构实验报告

1. 了解脊髓的结构组成;2. 掌握显微镜观察脊髓切片的方法;3. 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结构;4. 分析脊髓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壁和内脏。

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

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纤维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脊髓切片、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滤纸等;2. 仪器:显微镜、解剖显微镜、显微镜支架、切片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将脊髓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少量生理盐水,使切片展平;2. 用盖玻片覆盖切片,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水分;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支架上,用解剖显微镜观察脊髓切片;4. 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结构,记录观察结果;5. 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记录观察结果;6. 分析脊髓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五、实验结果1. 脊髓的灰质位于中央,呈蝶形,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纤维组成;2. 脊髓的白质位于灰质周围,由神经纤维组成;3. 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树突较短,呈放射状分布;4. 神经元分布较为均匀,主要分布在灰质区域。

1. 通过观察脊髓切片,我们了解了脊髓的结构组成,包括灰质和白质;2. 观察结果表明,脊髓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树突和神经纤维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3. 观察到的神经元形态与理论知识相符,神经元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树突较短,呈放射状分布;4. 观察到的神经元分布较为均匀,主要分布在灰质区域,与脊髓的功能相一致。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了脊髓的结构,了解了脊髓的组成和神经元形态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神经元在脊髓中分布均匀,与脊髓的功能相一致。

八、实验讨论1. 本次实验中,显微镜观察脊髓切片时,需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以确保观察清晰;2. 在观察脊髓切片时,要仔细观察脊髓的灰质和白质结构,以及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材料的处理和显微镜的使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察臂丛由臂丛发出的分支主要有:
(1)肌皮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2)正中神经居上臂前面三条长神经的中间。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达前臂屈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和鱼际肌。
(3)尺神经居正中神经的内侧。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
(4)桡神经居正中神经的外侧,是臂丛中最粗大的一条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和前臂伸肌。
(5)腋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
(6)胸长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前锯肌。
(7)胸背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背阔肌。
(8)胸内、外侧神经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胸大肌和胸小肌。
时间
方法与步骤
教具
(一)观察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取脊髓模型或标本对照图观察,可见脊髓位于椎管内,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上部膨大称为颈膨大,下部膨大称为腰骶膨大。脊髓的两侧连于脊神经根。
请同学们说出脊髓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膨大?数一数脊神经根有多少对?为什么?
(二)观察脊髓的内部结构
取脊髓横切面模型或标本对照观察,可见位于中央颜色较深,呈蝶形的结构称为灰质。每侧灰质前端膨大部分称为前角,后端较窄细部分称为后角,在灰质的前后角之间有一个向外突出部分称为侧角。
3.观察腰丛由腰丛发出的分支主要有:
(1)股神经是腰丛最粗大的分支。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股四头肌等肌肉。
(2)闭孔神经穿闭孔至大腿内侧。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股内收肌群。
4.观察骶丛由骶丛发出的分支主要有:
(1)臀上神经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腔。在标本上,该神经分布于臀中肌和臀小肌。
(2)臀下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臀大肌。
(四)观察脊神经丛的位置、分支与分布
取脊神经丛模型或标本对照图观察,可见在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有颈神经前支交织形成的颈丛、锁骨上窝有颈、胸神经前支交织形成的臂丛、腰大肌深面有腰神经前支交织形成的腰丛、盆腔内有腰、骶、尾神经前支交织形成的骶丛。
1.观察颈丛由颈丛发出的分支很多,其中最长的分支是膈神经。在标本上,该可见神经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下行分布于膈肌。
白城师范学院教案
序号
系、专业及班级
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
授课类型
教师
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樵
实验课


实验十脊髓与脊神经观察




(一)掌握脊髓的两个膨大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的根。
(二)掌握脊髓的前角、后角、侧角、前索、后索和外侧索。
(三)掌握脊髓的前根、后根,脊神经节,脊神经及后支、前支。
(四)了解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以及由各丛发出的分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出各角内有何结构?
在脊髓灰质周围、颜色较浅部分称为白质,位于两前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前索,位于两后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后索,在同侧前、后角之间的白质称为外侧索。
(三)观察脊神经的组成
取脊神经组成模型对照图观察,可见在脊髓的前角和后角上分别有神经纤维相连。与前角脚相连的称为脊神经的前根,与后角相连的称为脊神经的后根。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组成脊神经。后根在近椎间孔处形成一膨大的结节称为脊神经节。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可明显见到两个支:一个分支粗大称为前支,一个分支细小称为后支。
1、多媒体PPT课件
2、挂图
3、模型
检查意见
签字:
(3)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脊神经,穿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标本上,可见该神经分布于股后肌群和小腿肌。
(五)观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取内脏运动神经模型或标本对照图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脑干和脊髓,接着观察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纤维的去向:一种由脊髓胸、腰部的侧角发出至内脏器官并呈黄色(在模型上)的神经称为交感神经;此神经在到达所支配的器官之前,有的经过脊柱两旁的膨大结构称椎旁节;有的经过脊柱前的膨大结构称椎前节,二者合称交感神经节。一种由脑干和脊髓骶部发出至内脏器官并呈蓝色(在模型上)的神经称为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节有器官附近的器官旁节或器官内的器官内节两种。在副交感神经节内换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可直接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五)了解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发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一)观察脊髓的位置、外形和内部结构。
(二)观察脊神经的组成和脊神经丛的位置以及分支与分布。
(三)观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出部位和分布范围。
材料与器具
脊髓模型与解剖挂图,脊髓横切面模型与解剖挂图,脊神经组成模型与解剖挂图,脊神经丛模型与解剖挂图,内脏运动神经模型与解剖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