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宋江山【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118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59 case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amiodaron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59 cases) was given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follow-up time was 1 year.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rate after treatment for 3 months. While the sinus rhythm maintenanc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and 12 months (P < 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left atrium diameter after treatment for 6 months, while the left atrium diamet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for 12 months ( P < 0. 05 ) . Conclusions Val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is an effective drug with less side-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9例给予常规药物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组59例则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 结果 2组在治疗后3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6、12月治疗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月,2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12月,治疗组的左心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显著,其临床用药既有效又安全.【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2(026)004【总页数】3页(P326-327,330)【关键词】阵发性心房纤颤;缬沙坦氢氯噻嗪;临床疗效【作者】宋江山【作者单位】453003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1阵发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而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图 6 左 侧胆 脂 瘤 , 左侧 Pask间腔 扩 大 , 小 骨破 坏 、 rsa 听 内移 , 室 盾板 破 坏 变钝 鼓
参考 文献 :
[ ] S at J .C oet t ao tem d l erda一 3 w r D h t e o f h ide a .i z sa m g
糊, 听小 骨移 位少见 , 破坏程度较 轻 。中耳腔 内软 组织
影的 C T值 测量对鉴别 内容物性 质 无帮 助 。增 强 扫描 可 明显提 高诊断 准确性 , 胆脂 瘤不强 化 , 肉芽型 中耳 而
炎强 化 明显 。
分慢性中耳炎乳突呈板障型和硬化型。
胆脂 瘤是 在 长 期慢 性 中 耳乳 突炎 的基 础 上 发 生
的, 胆脂 瘤易造成 上鼓 室 , 入 口和鼓 窦扩 大 , 累骨 窦 受 壁边缘光 滑 , 有硬 化缘 , 室 盾 板 变钝 , 小骨 移 位破 鼓 听
图 1 左侧慢性 肉芽型 中耳炎 , 鼓室粘膜肥厚 ,r sk间腔及鼓 室 内充填软组织 密度影, Pa a s 乳突呈硬化型 , 小骨 未见异常。 听 图 2 右侧慢性 肉芽型 中耳炎 , 上鼓 室、 右侧 听骨链周 围充填软 组织密度影 , 鼓室壁轻度硬化 , 鼓室盾板 正常 , 听小骨未见异常。
[ ] B am n D aioyi tem m gmeto 2 eu otG .R d l n h a ae n f og cr i spuav ti m d [ ]A s R do, ho c uprteois ei J . ut ai n i t a l
1 8 ,4 :23 . 90 2 8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2 1 - 0 2 4 4 - 0 2
心房颤 动的基础疾病较多 , 其 中高血压病是最 常见 的病 因。房颤 的情 况如 果不能及时有效 的解决 ,就 会很容 易引发其他的 继发疾病 , 如血 管栓塞 、心 力衰竭等…。本 文针对 我院收治 的高血 压合并房 颤的 患者进行缬 沙坦联 合胺碘 酮的治疗 ,阐述如下 。
3讨 论
[ 3 ] 徐知 非. 不 同手 术方 法治疗 腹股 沟斜 疝 的疗 效埘 比分析 …. 四川
医学 , 2 0 1 2 , 3 3 ( 5 ) : 8 3 2 — 8 3 4 .
腹股 沟疝严 重 影响 患者 的生 活质量 ,若 不 及时处 理 ,逐渐 增大
的疝 块将 对患 者 的生命 造成威 胁 。手术 治疗腹 股沟 疝是 目前为 止最
[ 5 ] 郭 兢 津, 梁伟 雄 , 张彤 . 腹 腔镜 疝 修 } 术 、无 张力 疝修 补 术 与传
统疝 修补术 的疗效 比较[ J ] . 实用医学杂 志, 2 0 1 0 , 2 6 ( 2 2 ) : 4 1 2 8 — 4 1 3 1 .
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 临床观察
2结
果
2 .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
则 ,可以增 强腹 壁强度 ,填 补腹壁 缺损 ,并且 重建 了内环 ,而且 在 修补 时可做 到正 常解剖 层 次的无 张力对 合 ,克服 了传统手 术对 正常
解剖 的干 扰 ;且 无张 力疝修 补术 适应 证广 ,术 中组 织分 离少 ,术 后对韧 带的正常 功能 产 生影响 ,患者尢需 长期卧床 ,术后2 ~3 h  ̄ I J
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原发性 高血压 ; 阵发性心房颤动 ; 缬沙坦 ; 维拉 帕米
中图分类号 R 5 4 4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 0 0 1 3 — 0 3
Cl i ni c al Ob s e r v a t i o n O i l Va l s a r t an Pl u s Ve r a p a mi l i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o f Es s e n t i a l Hy pe r t e ns i o n Co mp l i c a t e d wi t h Pa r o x y s ma l At r i a l Fi br i l l a t i o n /
A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t o o k a ml o d i p i n e b e s y l a t e p e r d a y o r a l l y . T h e pa t i e n t s i n v ls a a r t a n p l u s v e r a pa mi l ro g u p s t o o k v a l s a r t a n 8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0 mg a n d v e r a p a mi l 1 2 0 - 4 8 0 mg p e r
me a s u r e d a t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3 t h.6 t h. a n d 9 t h mo n t h . Re s u l t s :Th e i n n e r d i a me t e r o f l e f t a t iu r m i n t w o g r o u p s we r e n o t s i g n i ic f a n t l y c h a n g e d a t t h e 9 t h mo nt h. t h e o n s e t s o f AF d u in r g t h e 6 t h 一 9 t h mo n t h we r e d e c r e a s e d c o mp a r e d wi t h p r e — t r e a t me n t i n t wo g r o u p s nd a d e c r e a s e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v a l s a r t a n p l u s v e r a p a mi l ro g u p . Co n c l us i o n:Va l s a r t a n c a n p r e v e n t t h e e n l a r g e me n t o f l e t f a t iu r m o f p a t i e n t wi t h EH c o mp l i c a t e d wi t h P AF, a nd r e d u c e t h e o n s e t s o f AF, b u t t h e e f f e c t o f v ls a a r t a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v e r a p a mi l i s mo r e s i g n i ic f a n t t o r e d u c e t h e o n s e t s o f AF .
探讨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和胺碘酮的基础上加 用缬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监测两年的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窦性心律 、左房 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
果 观 察 组 患者血 压和 血 脂降低 效 果此 对照 组 更好 ,左 心房 的 内径 和 对照 组比 较 明显 缩小 ,且左 心 室 的重构 情 况明 显要 比对 照组 情 况更加
( A d u l t s T r e a t me n t P a n e l ? ) [ J ] . J A MA, 2 0 0 1 , 2 8 5 ( 1 9 ) : 2 4 8 6 — 2 4 9 7 .
[ 3 】 Ha v e r k a t e F , A r e C —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a n d i f b r i n o g e n r i s k f a c t o r ?
高血压病 是临床上 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 ,有高血压 引起的其他 系
统的疾病也较多 ,其中心房颤动是高血压引起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心脏
疾病 。房颤 的情 况如果不能及 时有 效的解决 ,就会 很容 易引发其他 的 继发疾病 ,如血 管栓塞 、心力 衰竭等等 ,且 随着 年龄的增高 ,发生危 险并发症的概率 和危险性都大 幅的增加。如何 能够 更加高效 的治疗 高 血压 合并持续性 的房颤是 目前 临床上一直在探究 的 问题 。现在 临床上 较为常用 的治疗 这类疾病 的方 法~般是应用 房颤复律药胺碘 酮进 行治 疗 本研究通过对 8 0 例高血压 合并房颤患者进行对 比治疗 ,观察 缬沙 坦与阿托伐他汀对治疗这类患者 的疗效 。 1 资料 与方法
地好 ,各 个指 标 的对 比差 异均 有统 计 学意 义 ( 尸 < 0 . 0 5 ) 。结论 缬 沙坦 与 阿托 伐 他 汀联 合 用药对 治疗 高血 压 合 并持 续性 的房 颤有确 切 的疗 效 ,
缬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著 高 于治 疗组[ 63 + .4 mm]P O0 , ( .1 1 ) 3 2 (< . 5) 见表 1 。
表 1 两组间治疗前后左心房 内径的 比较c , mm)
入选标准 : 均为阵发性房 颤 , 经药物转复或电转复 , 目前维持 窦性心律患者 , HA心功能分级 I Ⅲ级 .血压> 0 : NY ~ 10 0 6 mmH g
7 .% 、56 治疗 后 2 36 8 .%, 4个月 分 别 为 6 .% 、34 1 、8 96 8 .%,2 1 、 2 4个 月组 间 比较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 ) P 00 。见 图 1 5 。
日2 , 3 次 第 周减至 o , 日1 ; 2g每 次 缬沙坦服用方法为 8 mg3 , 0 x d
组 的左心 房 内径 为 (8 8 1 3 m 治疗 组为 (6 11 2 m 治疗后 第 69个月 , 照 组 窦性 心律 的 维持 率低 于 3 . _ . ) m, 8+ 3 3 . _ . ) m; 7+ 3 , 对 治疗 组 ,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但 而治 疗 1 月后 , 2个 两组 间 比较 , 异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治 疗 结束 时 对 照组 的窦 差 P 0 5, 0 性 心 律维 持率 为 6 .2 治疗 组 为 8 .5 1 %, 2 23 %。结论 : 沙 坦能 延 缓左 心 房 的扩 大 , 效抑 制 房颤 的 复发 , 缬 有 维持 窦 性心
2结 果
心房 纤颤 ( 颤) 临床 常见 的心 律 失常 , 期脑 卒 中 、 房 是 远 心
力 衰竭 发 生率 较 高 , 论 药 物及 电复 律 , 或 消 融 手术 仍 有 无 亦 较高 复发 率l 需要 寻找 更 多有效 的药 物 。 l l , 本研 究 旨在 评价 缬 沙坦 对房 颤患者 , t房重 构及 房颤 复 发率 的影 响 。 k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结果分析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临床研究、治疗、副作用、安全性、应用前景、局限性、未来方向、研究结果、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常伴有其他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副作用明显、疗效持续性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药物选择,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对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 0 2 )
缬 沙 坦 联 合 维 拉 帕 米 治 疗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病 合 并 阵 发 性 心 房 纤 颤 的疗 效 观 察
古丽塞 ・ 努 胡斯 曼
【 摘要 】 目的 观察 缬沙坦联合 维拉 帕米 治疗原发性 高血压 并合并 阵发 性心房 纤颤 ( 房 颤) 的疗效 。方法
。
有害颗粒或气 体所 致慢 性炎症 反应 的增加 J 。治 疗 目的 主要 是减轻症 状 ,阻止 病 情发 展 。此 病 患病 人数 多 ,病 死率 高 , 社会经济 负担 重 ,已成 为影响 人类健 康 的重要 的公共 卫生 问 题 。C O P D 目前居全球死亡 原 因的第 4位 ,据世 界银 行/ 世 界 卫生组织 预计 ,至 2 0 2 0年 C O P D将位 居世界疾 病经 济负担 的
l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3年 9月第 6卷第 9 c -
表 1 两组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 n( %) ]
・
6 7・
2 0 . 3 9 %和 2 4 . 2 % ,以流感 嗜血 杆菌、克雷伯 杆菌为主 ,我 院 通过对病原菌分析 ,选用 两种 广谱抗 菌药 物左 氧氟 沙星 、头
5 巫利璇 ,何石兰.论细 菌对抗菌药 耐药诱 因及对 策 [ J ] .中国医 药导报 ,2 0 0 8,5 ( 1 8 ):1 6 3—1 6 4 .
6 吴琳 , 穆利萍 ,卢健 ,等.2 0 0 9— 2 0 1 1 年我 院抗 菌药应用 与细菌
耐药分析 [ 7 .
3 讨论
治疗组 3例用药后 出现头痛 、恶心 等症 ,调
药 性。因此合理用药成 为治疗 中的关键 ,如 此既 能减轻 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9T13:54:3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杨铁成[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
杨铁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缬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缬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
(P<0.01),缬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
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
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
笔者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缬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
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RB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
将6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
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
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
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
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绝对t检验。
等级资料分析用Wilcoxon 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2.2 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患者治疗前心界扩大,心胸比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029和0.48±0.025(t=32.608,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
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Dd,LVDs及PASP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且在治疗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均为重度,治疗后6例转为轻至中度,7例重度反流面积较前减少;治疗前后左心房直径、血清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
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 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 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
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AT1R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纤维变性和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同时AngⅡ能降低胶原酶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从而导致心房的结构重构;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而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导致房颤引起心房肌电重构的重要机制。
缬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ARB类药物中与AT1R结合力最强[5],亦是ARB类药物中对AT1的抑制作用最强,它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ASS,即缬沙坦选择阻断AT1R,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合成的AngⅡ均可以被阻断,因此抑制了心肌组织由AT1介导的胶元增殖、心肌纤维化,又由于AT1R的阻断,血浆AngⅡ水平反馈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AT2,从而发挥AT2所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如保护心脏、舒张血管、抗纤维化、抗增殖、调节调亡等作用,从而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房颤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经系统降压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左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缬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
参考文献:
[1]Wachtell K,Lehto M,Gerdts E,et al.Angin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de rednces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ubsequent stroke compared to atenolol:the 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 Piont Rednction in Hypertension(LIFE)study[J].J AM Coll Cardiol,2008,45(5):721.
[2]Maggioni AP,Latini R,Carson PE,et al.Valsartan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libril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the Valasartan Heart Hailure Trial(Val-HeFT)[J].Am Heart J,2009,149(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