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美贸易不平衡

合集下载

中美贸易战的根本贸易失衡问题探析

中美贸易战的根本贸易失衡问题探析

中美贸易战的根本贸易失衡问题探析一、改革美中贸易体制机制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贸易争端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比较具有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

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美中之间的根本性贸易失衡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美国吃亏”或“中国受益”,而是折射出双方在价值观念、发展模式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分歧。

因此,要解决美中之间的根本性贸易失衡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改革美中贸易体制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要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双方应该加强对话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制定符合各自利益的贸易政策。

要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海关效率等措施,简化通关程序,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流动。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改革美中贸易体制机制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也有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扩大中国国内市场规模中美贸易战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因此,要解决中美贸易战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贸易格局。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扩大中国国内市场规模。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国内市场开放力度。

中国应该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门槛,允许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和合作。

这将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出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增长动力。

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这不仅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及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及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及原因中美贸易摩擦是指中美两国在贸易领域出现的矛盾和摩擦。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美两国成为全球两大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愈发突出,给两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就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及原因展开详细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贸易逆差、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中美贸易逆差一直是两国贸易关系的一个突出问题。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323亿美元。

中美贸易逆差一直是美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认为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对美国产业和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中美贸易壁垒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美国指责中国设置了一系列贸易壁垒,影响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而中国则认为美国对华贸易限制措施过多,严重影响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是经济结构的差异。

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巨大,但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导,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美国则以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产业为主导。

这种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也使双方贸易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

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不完善。

当前国际贸易体系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不合理性和不完善性,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制度建设和参与规则制定,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这种不完善的国际贸易规则使得中美两国在贸易往来中很容易引发矛盾和摩擦。

然后,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是政治因素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

是市场因素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争端,如市场准入、产品质量、价格竞争等问题。

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也使得双方在国际贸易规则和利益分配中存在着矛盾和争议。

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论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中美贸易摩擦是指美国与中国在贸易领域出现的争议和冲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中美两国在经济和贸易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但由于两国经济体量巨大、发展水平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了一些贸易摩擦和矛盾的产生。

在过去几年中,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全球经济格局、国际贸易体系以及两国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多个方面。

首先是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国长期以来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巨大,而美国的对华出口并不同样大规模。

这导致了美中贸易逆差持续扩大,成为两国贸易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

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方面存在不公平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了潜在威胁。

市场准入障碍和产业政策也是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中国政府对一些行业采取了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和产业政策,这使得一些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面临很大的挑战和不公平待遇。

汇率和金融领域的问题也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之一。

美国认为中国通过操纵汇率和不公平贸易政策获取了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这也是美中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的重要原因。

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体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双方相互征收关税、对对方产品实施禁运等贸易制裁措施不仅损害了双方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给全球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波动。

中美贸易摩擦还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构成了严重冲击,对全球贸易体系和自由贸易原则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全球经济增长面临更多的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还导致了全球政治和地缘战略格局的变化,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稳定和分裂。

中美贸易摩擦的解决需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解决双方的分歧和争议。

双方应坚持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方式进行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全面开放,共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双方应加强对话和合作,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和金融领域等问题上加强沟通和合作,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实现经济互利共赢。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的不平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

对此,该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成因和相关应对策略。

中美贸易;不平衡;对策一、中美贸易现状自上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据中国官方统计自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增长86倍,年均增长17%。

至202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至211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022年两国贸易额更是突破3020.8亿美元。

然而随着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渐凸显。

二、产生原因1.美国对华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管制政策加剧了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22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增加了几十个品种的对华出口限制。

严格的出口管制的实施阻碍了中美双方正常的技术贸易,也严重限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发挥,使得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

2.国际产业转移对中美贸易起到决定性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开始出现。

日本、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与美国、欧盟的贸易摩擦,纷纷把与欧美贸易摩擦较大的产品组装工序转移到中国大陆,在我国设立了大量的外资企业,中国从东亚等国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半成品经过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再向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出口。

因而,国际产业转移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美贸易顺差。

3.中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优势带来某些特定商品的贸易顺差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美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它的高新技术和人力资本。

尽管中国出口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要远远落后于美国同类行业,但是中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较低,产品定价也就相对较低,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使产品的单位劳动成本低于美国同类产品水平,从而决定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造成了中国对美国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顺差。

从产品内国际分工探观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

从产品内国际分工探观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

从产品内国际分工探观中国与东盟、美国的不平衡贸易作者:黄光锋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8期黄光锋厦门大学2012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为2189.2 亿美元,双方的贸易摩擦从传统的服装皮革、轮胎和机械设备升级到太阳能光伏产品等新科技领域,美国不断对中国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337条款”调查。

同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达4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双方的贸易逆差也在持续发展。

基于此,笔者试图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对中国、美国与东盟三者之间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

一、中国、东盟和美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随着技术进步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分工迅速由“产业间”、“产业内”向“产品内”分工深化。

以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4 为例,除了程序开发、外形设计和极少核心零部件是由苹果公司总部完成以外,整部手机包括零部件的制造及组装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完成的,涉及的国家有中国、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韩国及东盟国家等。

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2012年数据显示,中间产品贸易在东亚区域内贸易中所占比重为58%,占区域内贸易的一半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在以跨国公司主导的产品内垂直分工体系, 催生了大量中间产品贸易造成的。

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贸易可体现一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层次。

(一)中国的产品内分工程度2002年至2012年,中国中间品的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都在40%以上,初级品在12%左右,最终品在47%左右。

中间品占比在2012 年是42.1%,但比重在逐年下降,产品内分工的强度有所下降。

零部件出口比重从2002年的8.2%上升至2012年的9.4%,而进口比重则从13%下降到11%,虽然零部件进口一直大于出口,中国是零部件净进口国,但逆差额在不断缩小,正向着零部件出口国转变的趋势。

这说明中国虽然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比较低,处于分工体系的中后端,扮演加工制造业和组装业的角色,但随着跨国公司FDI通过价值链的跨国延伸,促进了生产网络内部的知识在不同国家的消化吸收,参与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和参与范围的不断扩展,中国的技术水平会得到不断提升,出现沿产业链向上移动的趋势。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透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透析

龙娟,彭美秀(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0)摘要:随着中美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其贸易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国货物贸易顺差和服务贸易逆差。

由于中美统计方法不同、产业结构差异、国民的储蓄与消费观念差异、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产业转移、美国对华投资的贸易替代效应、中国的外贸政策等原因最终导致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关键词:中美贸易不平衡;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 (2020)12-0030-03An analysis of the performance and causes of Sino-UStrade imbalance Long Juan,Peng Meixiu(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ueyang Hunan 414000)Abstract:In the wake of burgeoning growth of bilateral trade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matter of Sino-UStrade imbalance has gradually emerged,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One of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s of Sino-US trade imbal-ance is that the Sino-US trade surplus in goods and deficit in service.Disparate Sino-US trade statistical approac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United States ’export control on China ’s ad-vanced technology product,industrial relocation ,the effect of replacement and migration to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etc.,ultimately lead to the Sino-US trade imbalances.Key words:Sino-US trade imbalance;Goods tradet ;Service trade收稿日期:2020-06-23作者简介:龙娟(1998-),女,湖南岳阳人,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彭美秀(1973-),女,湖南岳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引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跨国贸易扮演着促进经济增长和国际间合作的重要角色。

然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了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中美贸易不平衡是指中美两国贸易往来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远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美中贸易逆差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贸易逆差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可能对两国经济和贸易伙伴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原因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原因:1.中国劳动力成本低。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具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人力成本低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进而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

2.中国市场准入限制。

中国在某些领域对外国企业的准入限制相对较高,这限制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相比之下,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较少,导致了贸易失衡。

3.汇率政策。

中国的汇率政策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人民币的低估水平,这使得中国的出口更具有竞争力。

影响和挑战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两国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和挑战:1.经济增长放缓。

贸易不平衡可能导致受益国的经济增长放缓。

在中国对美国出口过度依赖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可能受到中国经济放缓的冲击。

2.就业岗位动荡。

贸易不平衡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对就业岗位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可能会受到冲击,而在美国,一些产业可能因中国的竞争而受损。

3.贸易战争的威胁。

贸易不平衡加剧和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战争的升级。

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争端已经导致了关税上升和贸易壁垒增加,对两国和全球贸易产生了不利影响。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中美贸易不平衡是指中国对美国出口远远大于从美国进口的现象。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经济和政策层面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原因分析1.基础差异中美两国的经济体量和发展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生产成本。

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依赖于进口商品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由于产业结构不同,中国更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产品与美国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形成了贸易不平衡。

2.汇率问题另一个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是汇率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一直被认为是被低估的。

低估的汇率使中国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更具竞争力,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增加。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逐步进行了汇率改革,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人民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3.贸易政策中美两国的贸易政策也是导致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加征关税和限制技术转让,以保护本国产业和经济利益。

而中国则实行了一系列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政策,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来促进出口。

这些政策导致了中美贸易的失衡,使得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远大于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对策分析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应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中国的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高的竞争力,从而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2.推动汇率市场化中国应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汇率水平。

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国际社会的汇率批评,也能够加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3.深化贸易合作中美两国应加强贸易合作,推动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进口商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管,提高进口商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中美贸易不平衡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

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全球化条件下,世界贸易不平衡成为壹种常态,各国能够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

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

于全球产业链和分工体系的快速变革中,虽然过时的国际货物贸易统计体系放大了中美货物贸易的不平衡程度,但仍然存于较严重的不平衡。

实现中美双边贸易相对平衡的基本条件是促进货物、服务和投资的自由贸易。

没有双边的自由贸易,就不可能实现双边贸易持续的相对平衡。

壹、从全球化见中美贸易发展的现状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从来就不是绝对平衡的,即使经济全球化对各国贸易流量分布有某种均衡效应,也不可能形成各国同时满意的绝对平衡格局,国际贸易不平衡是壹种常态。

从1985年到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增长5.8倍,各年逆差呈现逐渐增加趋势,总额从756.5亿美元增加到3600亿美元。

这说明,全球化且没有停止国际贸易的不平衡趋势。

全球化既使货物贸易流量快速增长,也使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

随着全球需求结构变化,于产业发展中,依赖土地、地矿和能源资源的农业和工业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依赖知识、技能和其他劳动服务的比重逐渐提高。

随着全球产业链和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流动由单向(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向双向(资本既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变化。

于这种形势下,衡量各国之间的贸易是否平衡不能沿袭传统的贸易思维,不能只见货物贸易流量的变化,仍要见服务和资本贸易流量的变化。

中国“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总体贸易格局壹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

就是说,双方中的任何壹方既不是单纯的顺差,也不是单纯的逆差,而是既有顺差又有逆差。

于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是顺差,美国是逆差;于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美国是顺差,中国是逆差。

去年,美国对华的货物贸易逆差按美方口径为2325亿美元。

于这个数字中,实际上有大约60%是由美国公司或其他第三国(地区)企业于中国加工出口的产品,这是于中国的美国资本获取利润的载体。

如果将这部分剔除掉,那么美国对华货物贸易的实际逆差就只有1000多亿美元。

如果将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考虑进来,近几年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实际上明显低于美国媒体宣传的数字。

随着“入世”过渡期结束,今年以来中国不仅扩大了工农业等实体性产业的市场开放,外商于这些领域的股权投资门槛大幅度降低,而且也加快了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公用事业(3757.711,-136.89,-3.51%)和其他服务领域的市场开放,比如允许外商以QFII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增加包括吸收人民币存款于内的银行业务,允许外商投资交通设施和公用事业等等。

预计今年美国对华的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的顺差将会显著增加,从而美国对华的“总体贸易逆差”也会明显减少。

二、中国贸易快速增长:谁是贡献者?谁是受益者?中国近30年对外货物贸易增长经历了从逆差到顺差的周期性变化。

从1978年到1988年的11年中共有408.5亿美元贸易逆差。

这个阶段快速进行进口替代,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换取价格高昂的制造技术和设备。

随着进口替代带来生产能力的提高,技术进步加快,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步改善,贸易体制改革增加外贸活力,要素生产率提高,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迫选择出口导向战略,促使进出口贸易出现了由逆差向顺差的转换。

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

近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8%,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6%提高到7.7%。

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给世界市场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使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获得了类似于上个世纪6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的成就。

把工厂搬到中国的美国公司,利用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紧缺资源和巨大的需求市场,获得了巨额利润。

而中国以宝贵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于全球产业链的加工、组装环节只是赚了壹点加工费和劳务费,挣了壹点辛苦钱。

于参和全球产业分工和融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实现了出口货物贸易快速增长,而且也使进口货物贸易保持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的货物进口额从2435.5亿美元增加到7916.1亿美元,5年增加2.25倍,年均递增27%;中国的货物进口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从3.35%提高到6.81%。

于这个基础上,今年头4个月的进口增长速度仍然接近20%。

可见,中国不仅为世界创造了价廉物美的供给市场,也为世界创造了容量巨大的需求市场,为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而中国的贸易伙伴是更大的受益者。

但应当客观地见到,于劳动力供给处于高峰时期,中国这个巨大的进口市场需要有强劲的出口市场来支持。

如果外部力量对其出口市场过分限制和打压,就有可能打破中国进口高速增长的惯性。

其结果,既会损害中国的利益,也会损害中国贸易伙伴的利益。

三、中美货物贸易不平衡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货物贸易逆差的比重从8.83%提高到28.33%,而同期德国和日本的货物贸易顺差占全球比重从56.52%提高到76.75%。

实际上,欧洲和中国以外的亚洲经济体是美国和世界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地。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教授,对美国贸易逆差的解释比较符合现实。

巴尔舍夫斯基女士指出,美国逆差“是多个原因造成的,且不仅仅由汇率决定”,“美国人消费欲望过于旺盛”,没有储蓄的习惯。

罗奇教授也说:“美国贸易的真正的问题于于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失衡”,“进口飙升更多是美国所处于的国内消费过剩特殊时期的产物”。

他们壹致认为,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储蓄不足造成了过度进口和贸易逆差。

造成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原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相对于外因,内因起主导作用。

这个内因,除了“过度消费引起过度进口”以外,仍和“美国的市场不够开放和出口不足”有关。

第壹,面对全球产业结构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变化,美国没有主动调整过时的贸易战略和政策,而推行“出口保护主义”和“市场限制主义”,限制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出口,甚至对中国继续采取壹些违背WTO精神的歧视性措施和禁售。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那些政策弹性较大的国家如德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对华出口,美国对华出口的壹部分被德国等国家获得,这种“国家卖方竞争”无疑会对美国产生“挤出效应”,减少美国的出口机会。

第二,面对全球化浪潮,美国“害怕和贫穷国家竞争”,“提高准入标准进而提高外国企业的成本,以削弱外国企业的竞争力”。

比如,于能源、航空、农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美国对外国特别是中国资本的限制有增无减。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出口商品减少,使得美国于全球出口总规模中的相对比重降低。

第三,美联储于较长时期内实行膨胀性货币政策,以低利率方式创造过剩的美元流动性,从而人为地造成美国资产升值和“财富效应”。

于贷款利率很低的情况下,理性的美国人当然愿意大量刷卡消费;于财政债券融资利率很低的情况下,财政部会不加节制地发行公债以满足五角大楼的支出需要。

于美国国内中低端产业出现空心化的背景下,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美国消费品和公共投资品需求无限制扩大,它们中的很大壹部分要靠进口来满足。

第四,美国用超额发行的美元纸币大量购买且囤积石油和其他稀缺程度较高的物资,加剧了内外需失衡。

近几年,美国和全球市场存于壹个重要的循环:美国石油储备增加-全球石油涨价-美国囤积更多的石油……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和油价上升,必然花费越来越多的美元,使美国进口额显著增加。

第五,无节制的对外战争和全球扩张使得美国政府的公共开支不断膨胀。

2004财年联邦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4130亿美元,去年仍然高达2482亿美元。

政府公共开支膨胀必然造成公共品需求膨胀,于国内壹般公共品供给增长壹定的条件下,只有靠进口来填补供求缺口,从而扩大对外贸易赤字。

于分析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时,中美双方均应当采取客观而又理性的态度,应当更多重视像巴尔舍夫斯基女士和罗奇教授这样的务实人士的见法,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的良好效果,且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健康快速增长。

四、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美国和中国能够做什么?美国如果把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简单地推给对方,不重视自己的内因,不重视控制本国的过度消费和过度进口的欲望,不努力扩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增加出口,不仅对对方不公平,而且也会使贸易不平衡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于双边市场共同促进自由贸易。

美国方面应该控制过度进口,实现自由出口。

控制过度进口的首要措施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削减美元于全球的供应量和流动性;提高国民储蓄率,逐步扭转投资和储蓄失衡的格局,限制高负债下过度的私人消费;紧缩联邦政府开支,特别是通过改变全球扩张战略紧缩美国于全球的军费开支,国会应当停止不断放宽债务发行限额标准的做法,严格限制国债发行,减少政府于高负债下过度的公共消费。

只要家庭赤字和政府赤字控制住了,促使家庭和政府均做到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改善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就能够为解决贸易赤字问题提供基本保障。

为了扩大出口,美国需要调整和全球化和WTO规则不够和谐的贸易政策和体制,修改已经不合时宜的国内贸易法案,扩大产业和技术市场的对外开放。

于中低端制造业和壹般加工业不断向外转移的背景下,美国的优势产业越来越缩小于“产业宝塔”的尖端位置上,比如高端信息技术工业、现代军事工业、航天航空和铁路交通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环境保护以及金融和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等。

如果美国全面开放这些产业和市场,且实现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可望为解决美国贸易问题做出直接贡献。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于理论上能够缓解中美贸易问题,但实际效果甚微。

从2005年7月21日到今年5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8%,但这期间中国对美顺差或美国对华逆差且没有减少,这说明汇率人民币升值和顺差减少且没有明显相对的关系。

正如罗奇所说,汇率调整不可能解决中美和全球的贸易失衡问题,“汇率绝非当前全球失衡的‘灵丹妙药’”。

中国方面应该从内外俩方面采取措施。

对内主要是:逐步调整国民财富分配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工资和农民收入于GDP中的比重,改善消费和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逐步改变工资增长慢于利润增长、政府税收增长和GDP增长的现实情况,给中低收入者减税,逐步降低国民储蓄率,促使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