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分单元全册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一、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表示有向数轴上的点。
在数轴上,正整数在零的右侧,负整数在零的左侧。
整数的大小比较是根据其绝对值大小进行的,绝对值大的整数更大。
二、加法与减法运算1. 加法运算:整数相加时,可以根据两个整数的符号来确定结果的符号。
若两个整数符号相同,则绝对值相加;若两个整数符号不同,则绝对值相减。
例如:2 +3 = 5-4 + (-2) = -6-5 + 2 = -32. 减法运算:减法可以视为加法的逆运算。
可以通过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来计算。
例如:5 - 3 = 5 + (-3) = 2-4 - (-2) = -4 + 2 = -2-5 - 2 = -5 + (-2) = -7三、乘法与除法运算1. 乘法运算:整数相乘时,符号的确定也是根据乘数和被乘数的符号来确定。
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例如:3 ×4 = 12-3 × (-4) = 12-3 × 4 = -122. 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需要特别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的符号。
例如:10 ÷ 2 = 5-10 ÷ (-2) = 5-10 ÷ 2 = -510 ÷ (-2) = -5四、乘方与开方运算1. 乘方运算:乘方是重复乘以一个数的操作,乘方的结果称为幂。
其中,底数表示要重复乘的数,指数表示重复乘的次数。
例如:2³ = 2 × 2 × 2 = 8(-2)³ = -2 × -2 × -2 = -82. 开方运算:开方是乘方的逆运算,开方的结果是使得乘方结果等于被开方数的数。
例如:√9 = 3√(-9) = √9 × √(-1) = 3i(其中i为虚数单位)五、数的倍数与因数1.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和数的排序1.数的认识:认识1-100以内的数,包括0。
2.数的排序: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二、加法和减法运算1.加法运算:掌握一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运算,包括进位运算。
2.减法运算:掌握一位数与一位数的减法运算,包括不退位运算。
三、数的组成和分解1.数的组成:将一个两位数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
2.数的分解:将一个两位数分解成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
四、质数和合数1.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最小的质数是22.合数:除了1和自身之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
五、看图认数和比较大小1.看图认数:通过图片中的物品来识别和认识数字。
2.比较大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大于、小于或等于来表示。
六、数字的编码1.数字的编码:用数字代表不同的物品或对象。
2.数字的解码:通过数字找到对应的物品或对象。
七、两位数的加减法1.两位数的加法: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加法运算。
2.两位数的减法:掌握两位数与一位数的减法运算。
八、几何图形1.正方形:具有四个相等的边和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2.长方形:具有四个直角且相邻边长度不一样的四边形。
九、数与长度1.长度的单位: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分米、千米。
2.数与长度的关系:通过数字来测量和描述物体的长度。
十、数与容量1.容量的单位:认识常用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数与容量的关系:通过数字来测量和描述物体的容量。
十一、数与时间1.时间的单位:认识常用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
2.数与时间的关系:通过数字来测量和描述时间的长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梳理及总结第一单元:认识数01.认识数0- 数0的概念- 数0的书写方法- 数0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实物0- 实物0的概念- 实物0的认识方法- 实物0的掌握方法第二单元:认识1—101.认识1—5- 数字1—5的概念- 数字1—5的书写方法- 数字1—5的认识与掌握2.认识6—10- 数字6—10的概念- 数字6—10的书写方法- 数字6—10的认识与掌握第三单元:加法1.认识加号- 加号的概念- 加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加法- 加法的概念- 加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的性质3.加法练- 单位是1的加法- 单位是0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 与减法相似的加法第四单元:减法1.认识减号- 减号的概念- 减号的书写方法2.认识减法- 减法的概念- 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性质3.减法练- 单位是1的减法- 单位是0的减法-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五单元:100以内加减法1.认识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的数的概念-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方法2.100以内的加法- 100以内的加法的性质- 不进位的加法- 进位的加法3.100以内的减法- 100以内的减法的性质- 不退位的减法- 退位的减法第六单元:量和重量1.认识长度- 长度的概念- 长度的认识方法2.认识重量- 重量的概念- 重量的认识方法3.认识容量- 容量的概念- 容量的认识方法总结数学是一门关注基础的学科,各单元内容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科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数0、1—10、加法、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和量、重量、容量等知识点。
相信在这些知识点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通过各种练习方式使这些知识点牢固掌握。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1、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2、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 符号)。 3、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 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 直角。 4、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 角。 5、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 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 作角。)
第4页/共9页
第五单元 观察体知识点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 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 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 同。 (2)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3)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 或正方体)。 (4)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第3页/共9页
第四、六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 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 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 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 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 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 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 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如: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7的3倍是 多少?(7×3=21)。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巩固练习)(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2)练习本宽13(厘米)(3)铅笔长17(厘米)(4)黑板长2(米)(5)图钉长1(厘米)(6)一张床长2(米)(7)一口井深3(米)(8)教学楼高25(米)(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10)跳绳长2(米)(11)宝宝身高80(厘米)(12)一棵树高3(米)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一、知识大纲一、加与减知识点1.连加、连减和混合加减运算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①口算连续加法:把两位数分别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例:24+15+33=72先算: 20+10+30=60 再算: 4+5+3=12 最后: 60+12=72 练习:32+21+19=先算:再算:最后:②列竖式计算时:A连加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B连减时(分步列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
注意:加法的进位和减法的退位问题。
无论是连加连减还是加减混合算式,建议分步列竖式计算。
解决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二、乘法知识点:1、通过一行一行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可以相应列出2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例:横着看:每行( 5 )个,有( 3 )行,一共有( 15 )个。
加法算式:5+5+5=15 竖着看:每列( )个,有()列,一共有()个。
加法算式:2、(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3+3+3=( 3 )×( 4 ),3×4表示( 4个3相加的和).练习:5+5+5+5=()×(),5×4表示().3.乘法各部分名称:3 ×4 = 12 (读作:)¦¦¦¦()()()()4、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4×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5、5×9=?,圈一圈,填一填。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一:数的认识
- 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数的顺序排列
- 数字图形认识
- 数字的加法与减法(0-20之间)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
- 数的加法与减法(0-100之间)
- 进位与退位
- 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 算术公式的认识
单元三:比较与测量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利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
- 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重量
- 用不等量杯比较物品的容量
单元四:图形认识
- 认识各类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辨认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组合图形和分解图形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 认识钟表上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 了解日历的基本组成
- 分辨日期的前后顺序
- 初步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单元六:数据统计
- 了解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 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单元七:左右对称和镜像
- 分辨物体的左右对称
- 利用镜子进行左右镜像变换- 利用对称关系完成图形的折叠
单元八:数的整体与部分
- 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 利用模型表示分数
- 分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九:多边形
- 认识多边形
- 认识正多边形
- 认识对称的多边形
- 多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十: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简单的算术解决问题
- 观察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问题求解和证明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分单元全册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加与减
1、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
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笔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用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
3、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可以口算的不必列竖式计算。
第二单元购物
一、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2角、5角;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2、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元=10角 1角=10分
二、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分和分相加减,满10分进为1角,满10角进为1元,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一、乘法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 读作a乘b等于c。
三、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
一、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二、平移:
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
三、旋转:
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轴或一个点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
一、2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二八十六二九十八
2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2。
二、3的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3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3。
三、4的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4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4。
四、5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5的乘法口诀中,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5。
五、用乘法解决问题,在计算时,要准确地运用乘法口诀。
第六单元测量
一、测量长度的单位
1、米和厘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1米=100厘米或1m=100cm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或线的长度的方法:
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物体的另一端与尺子对齐的刻度即为物体的长度。
‚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两数之间相差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三、知识拓展(选学)
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0.1厘米;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一、平均分的意义和方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叫平均分。
平均分的方法有两种: 是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二、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除数的运算叫除法。
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a÷b=c读作a除以b等于c
四、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等于被除数,商就是几
五、倍的意义
1、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一、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6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6.
二、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7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7.
三、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8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8.
四、9的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相差9.
第九单元除法
一、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二、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被除数不变时,除数越小,商就越大;除数越大,商就越小。
有些实际问题不能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得出结论,可以分步解决。
三、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要根据具体情境,结合乘、除法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应用乘法口诀求积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