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古诗文阅读大赛翻译
《第十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4~10翻译

《古诗文》4~7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画工弃市汉元帝后宫里的宫女已经够多了,不能经常见到,就让画工画像,依照图象的面貌召见宠幸。
所有宫女都贿赂画工,多的达十万贿钱,少的也有五万多。
只有王嫱不肯行贿,因此就得不到皇帝的召见。
匈奴来朝拜,想求得美人做王后。
于是皇帝察看图象,让王昭君去匈奴。
临去时召见她,长相是皇宫里最美的,而且擅长对答,举止沉静文雅。
皇帝很后悔,但是名册已经定下来了。
皇帝对外国注重信义,所以不再换人。
就追究查明行贿画工的这件事,画工都被在市中斩首,抄没画工的家产,都有亿万巨额。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画人像,无论丑的美的老的少的,他都能画的跟真的一样;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一起画牛马飞鸟的各种姿势,画人物他们不如毛延寿,下杜阳望也擅长画人物画,尤其善于着色,樊育也善于着色,但他们一天被杀了,京城的画工因此而比较少了。
曹冲幼年聪慧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 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
一次曹操的马鞍在仓库被老鼠咬了,守卫仓库的官吏们认为这下必死无疑,商议着要把自己绑了去自首,但还是很害怕免不了死罪。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到篇翻译

申胥谏许越成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
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
”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
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
(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
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
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
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
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
”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刘敬慎议和亲刘敬是齐国人。
汉朝七年,韩王信叛变,高帝亲自去攻打他。
到晋阳听到韩信与匈奴联合准备一起进攻汉朝,高帝非常愤怒,派人到匈奴侦探。
匈奴把精兵和肥壮的牛马都隐蔽起来,只显现一些老弱的士兵和牲畜。
十多个派去的人都回来报告说,可以攻打匈奴。
高帝又派刘敬去匈奴查看,刘敬回来报告说:“两国交战,这应该是夸耀并显示自己的长处,现在我去到那里,只见到一些老弱残兵,这一定是他们故意露出短处,埋下伏兵以出奇制胜。
我认为匈奴不能攻打。
”这时候汉朝兵马已经走过句注山,二十多万兵马都已经出发,高帝大怒,骂刘敬说:“你这齐国的俘虏!凭借嘴巴子得到官位,现在又用荒谬的话来诅咒我的部队。
202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第20-40篇翻译(高中)

2021年第十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第20-40篇翻译(高中)20.过去的隋朝,曾经一统天下,武力强盛,三十多年间,教化遍及全国,威震远方;然而一下全部丧失,江山为别人所有。
那个隋炀帝岂是讨厌天下太平.不想国家长治久安,故意实行夏桀那样的暴政,而自求灭亡呀!他不过是以为国富兵强有恃无恐,没有考虑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随心所欲地驱使天下百姓,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尽情挥霍,到全国各地去访求美女供其淫欲,往城外远方去网罗珍奇异宝以填其欲海,雕饰宫殿,广筑台榭,有违农时的徭役一年到头不停,穷兵黩武终年不息,君臣之间表面严谨持重,实际上矛盾重重,互相猜忌。
邪恶的进谗者受福不浅,而忠心正直的贤臣则是难保生命。
君臣之间,互相蒙蔽,上下相隔,人民无法忍受下去,国土从此分崩离析,一度曾统治四海的帝王之尊,就会一旦死于匹夫之手,而且弄到灭尽子孙的可悲地步,徒为天下人所笑,这不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嘛 21.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自认为)没人比得上他。
经常携着一壶酒,寻找野外的美景。
有一次在一处休息,自己一个人喝酒吟诗。
恰好暴雨狂风突然来临。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也在这里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普通平常的样子,就肆意侮辱他。
一会儿,风小了下来,雨过天晴。
突然车马到了,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拜见了好几次,都没有见到过他,此时很惊讶。
第二天,准备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命令人把萧颖士领到厢房,坐下来责备他,并说:“幸好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现在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倚仗着自己有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果然)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22.到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皇帝师傅的资格位至特进,极为尊贵。
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皇帝面前。
朱云说:“如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复皇上,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尸位素餐,如孔子所说的‘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一流人物。
2015年样卷古诗文翻译

1、《鹧鸪天》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跟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
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2、《越妇言》朱买臣显贵了,不忍心看到他的前妻(生活贫困),就做房子让她居住,给衣食让她活命。
这也是“仁者之心”吧。
(第一段,叙述朱买臣“贵”后对其前妻表示的“仁者之心”。
)有一天,他的前妻对他的近侍说:“(以前)我(作为妻子)为老爷做家务事,有些年了。
每当想起那饥寒勤苦的时候,看见老爷表达志愿时,何尝不说得志后,要以匡正国家,使君圣明为己任,以安抚百姓、救济人民为心愿呢。
我不幸离开老爷左右,也有些年了,老爷果然得志了。
天子赐给他爵位并且任用他,让他穿着锦绣官服并且白天返回故乡,这种荣耀也到极点了。
可是他从前所说(匡正国家、安抚百姓)的话,却没有再听说了。
是天下无事使他这样呢?还是他急于享受富贵没有空闲去考虑(这些国家大事)呢?以我看来,向一妇人夸耀自己,是达到目的了;其他(匡国安民的事)却没有见到。
(我)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第二段,记述“越妇”之言,揭露朱买臣“匡国济民”是假,“急于富贵”是真,本质虚伪。
)3、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4、5、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杨万里古诗小池翻译

杨万里古诗小池翻译杨万里古诗小池翻译杨万里的《小池》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诗小池的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小池作者: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
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
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
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
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
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
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
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
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
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
第十六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文言文基础篇原文译文

1、唇亡齿寒?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2、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3、苛政猛于虎孔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轼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古诗文到篇翻译

贼退示官吏癸卯年,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焚烧杀戮掠夺,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
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全家回到鱼M之乡,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
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
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
冰雪严寒,关山险阻,道路坎坷,那是过去的惨景。
如今气候解冻,春水分流。
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
20**第*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及答案解析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叔敖埋蛇文言文《孙叔敖埋蛇》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
”其母曰:“蛇今何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之福,汝不死也。
”及长,为楚令尹,未治国而国人信其仁也。
【注释】恐:害怕今:现在。
及:等到。
安在:在哪里?"安”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在”之前。
有阴德者,天报以福:积有阴德的人,上天就会降福于他。
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阴德,指有徳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去:离开。
向者:从前,过去。
这里指“刚才”。
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仁:仁慈。
楚令尹:楚国的宰相。
令尹:官职名,相当于宰相。
信其仁:信服他的仁慈。
孙叔敖:春秋是楚国人。
楚庄王时为楚令尹两头蛇;长两个头的蛇【翻译】孙叔敖幼年的时候,曾经游玩时,看见一条长着两个头的蛇,便杀死它并且埋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就哭起来。
母亲问他为什么哭泣,孙叔敖回答道:“(我)听说看见长两只头的蛇的人必定要死,刚才我看见了一只长有两头的蛇,所以害怕我会离开母亲而死去的。
”他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
”他母亲对他说:“我听说积有阴德的人,上天会降福于他,所以你不会死的。
”等到孙叔敖长大成人后,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上任,人们就已经都相信他是个仁慈的人了。
欧阳询观古碑【原文】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注释】1尝:曾经。
2行:赶路。
3书:写。
4驻:停留。
5良久:许久。
6去:离开。
7复:再。
8反:通“返”,返回9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10及:等到。
11乃:就。
12布:摊开;铺开。
(名词作动词)13裘:皮衣;皮草14因:于是。
15宿:过夜。
16三日:泛指多日。
17方:才。
【翻译】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
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
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译文司马文王同刘禅一起欢宴,特地为刘禅演唱刘禅故国蜀地的乐音舞蹈,在旁的人们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
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帮助不了这个昏庸的君主,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他要是不这样昏庸,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又另一天,司马文王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等到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左右的人都笑了。
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这橘子甘甜,想要装到怀里送给母亲.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难能可贵.翻译: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惊奇,后来常常称道此事.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爱孩子的心转化爱父母的爱心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了.小儿不畏虎原文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
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耍。
老虎仔细地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可是小孩很天真,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一会儿,老虎终于离开了。
估计老虎吃人,总是先用其威风施加在别人身上;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寓意1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2无知而无畏道理1.人对人倒常常是这样的。
最终还是要凭实力决定一切的。
2.面对突如其来的艰难或挫折,只要我们镇定自若,勇敢无畏,也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望而生畏,自伤锐气;无所畏惧,成功有望。
)3.初生牛犊不怕虎曾子杀彘文言文《曾子杀彘》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1彘(zhì):猪2适:往,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3特:不过,只是4戏耳:开玩笑罢了5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
戏:开玩笑。
他:孩子6待:依赖7子:你,对对方的尊称8而:则,就9非所以成教也: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10烹(pēng):煮【翻译】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鉴赏】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有言必信。
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齐人攫金文言文《齐人攫金》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
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注释】1昔:以前。
2欲金者:想要(买)金子的人。
3有…者:有一个…的人。
4清旦:清早。
5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穿衣戴帽。
6之:到,去。
7市:集市。
8适:往,到。
9所:地方。
10因:于是,乘机。
11焉:那儿。
12攫(jué):夺,抢。
13去:离开。
14鬻(yù):出售买。
15徒:只,仅仅。
16对曰:回答道。
对:回答17皆:都。
18捕:抓捕。
19吏捕得之,之:代词,代指齐人。
20子:你,指代小偷。
21焉:作兼词,此处指这里。
【翻译】从前齐国有一个想要金子的人,(有一天)清早,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就去了集市。
他去卖金子的地方时,正好看见别人买了金子,于是抢了那人的金子离开。
衙役把他逮住了,当官的审问他:“人都在那儿,你就抢别人的金子,这是为什么?”齐人回答他说:“我抢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罢了。
”8.诸葛恪得驴诸葛恪字元逊,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乃以驴赐恪。
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来,贴了一张长的标签在驴的脸上,写着:诸葛子瑜。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于是就听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
全部的人都笑了。
(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地面对,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1.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2.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3.会:聚集,会合.4.长检:长的标签.5.题:书写,题写.6.听:听从.7.举:全部.8.以:相当于“把、拿、将”9.使:让.10.益:增加.11.因:于是.12.与:给.13.益:在本文中指增加还指好处.14.举:全.15.坐:同“座”座位.16.乞请笔益两字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运筹帷幄:曾经指在帐篷筹划计策,后指在后方指挥9.商鞅立信商鞅令(1)既(2)具(3),未布,恐(4)民之不信(5)已,乃(6)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19)之南门,募(7)民有能徙(8)置(9)北门者予十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