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

精细化工概论,重要概念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即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深度加工、技术密集度高、小批量生产、高附加价值、一般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品。
通用化工产品(Heavy chemicals)或大宗化学品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生产中化工技术要求较高,产量大的产品,例如石油化工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及橡胶。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目前得到多数国家公认的定义:对于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经过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一定或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应用的科学。
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属化学工程学范畴。
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实际存在厚度的过渡区, 这一过渡区通常称之为界面(其中一相是气体时,称为表面)。
表面分子不稳定,它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即有缩小表面积的趋势,这个力简称表面张力某些物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4)表面活性剂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
固体表面能:表面上的质点受到不平衡的作用力,要将内部质点迁移到表面时,要克服向内的引力,即要增强新表面,必须反抗内部引力的作用。
分散指不溶性微粒分布在液体或半固体中组成的粗分散体系,也称悬浮液。
粒子为1-10um 为胶体分散。
分散相、连续相和分散剂三部分构成(1)固液界面吸附,降低自由能;(2)庞大亲水集团造成空间阻碍,防止微粒重新靠近合并。
(3)增大浓度,电性排斥作用。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一相以微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为使该混合体系稳定,加入起帮助分散和稳定作用的第三组分称作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乳化剂。
(2)乳化剂的作用;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强度,产生界面电荷多重乳液:是一种O/W型(水包油型)和W/O型(油包水型共存的乳状液复杂体系。
精细化工概论最终版

精细化⼯概论最终版⼀、名词解释:1、表⾯活性剂:是指加⼊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状态发⽣明显变化的物质。
2、结构两亲性:表⾯活性剂⼀般都是线性分⼦,其分⼦同时含有亲⽔性的极性基团和亲油性的⾮极性疏⽔基团,因⽽使表⾯活性剂具有双亲性。
3、CMC: 表⾯活性剂分⼦在溶剂中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4、浊点:对于⾮离⼦型表⾯活性剂,其亲⽔性作⽤依赖于醚氧或其他氧氮等杂原⼦与⽔的极性相互作⽤或氢键相互作⽤温度的升⾼溶解度降低⾄⼀定温度以上,⾮离⼦表⾯活性剂⽔溶液将分离出表⾯活性相,外观由清亮变浑浊,这个开始变浑浊的温度就称为浊点。
5、克拉夫脱点:离⼦型表⾯活性剂⼀种特性常数,离⼦型表⾯活性剂在⽔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慢慢增加,但达到某⼀温度以后溶解度迅速增⼤,这⼀点称为临界溶解温度,也叫作Kafft点,Tk或Kp表⽰。
6、HLB:表⾯活性剂分⼦中亲⽔和亲油基团对油或⽔的综合亲和⼒称为亲⽔亲油平衡值.7、精细化率:精细化⼯产品的总值/化⼯产品的总值×100%8、热塑性树脂:是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且不起化学反应,⽆论加热和冷却重复进⾏多少次,均能保持这种性能。
9、胶黏剂:凡是能将同种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粘接在⼀起的物质。
10、ADI(⽇允许摄⼊量):是指⼈⼀天连续摄⼊某种添加剂,⽽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最⼤摄⼊量,以每⽇每公⽄体重摄⼊的毫克数表⽰。
mg/kg ADI=MNL(最⼤⽆作⽤剂量)× 1/10011、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
(指特定的施⼯⽅法涂覆在物体表⾯后,经固化在物体表⾯形成有⼀定强度的连续保护膜,或者形成具有某种特殊功能涂膜的⼀种精细化⼯产品。
)12、两性离⼦表⾯活性剂:指分⼦中同时具有阴离⼦和阳离⼦基团的表⾯活性剂。
主要有咪唑啉型、甜菜碱型、氨基酸型、磷酸脂型。
13、⽯油化学品:在⽯油开采及其制品的⽣产中,需添加多种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对提⾼采油率,改进⽣产⼯艺,改善燃料油和润滑油的重量具有重要作⽤。
精细化工概述解析

精细化工概述解析精细化工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分离纯化、精制等技术手段,对原始化学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和改性,以获得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它是化工行业中的高级形态,其产品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精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农药、农业等众多领域。
精细化工以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成为许多国家关注和发展的焦点。
精细化工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煤炭、石油等作为原料的化工原始产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没有精细处理技术,很难满足工业和人民群众对高纯度、高效率的化学品需求,因此精细化工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化学工程的发展,精细化工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精细化工根据其产品的不同特点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有机精细化工、金属精细化工、无机精细化工等几大类。
有机精细化工是指以有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合成、提纯、改性等过程,生产出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效率等特点的细分产品。
例如,医药领域的原料药、中间体等产品都属于有机精细化工的范畴。
金属精细化工是指以金属元素为原料,经过提纯、合金化、改性等工艺,生产出具有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等特点的金属制品。
无机精细化工则是指以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通过提纯、纯化等途径,生产出具有高纯度、高品质、高性能等特点的无机化学品。
在精细化工中,各种化学反应技术是关键。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催化剂、调节反应速率等手段,实现对原始化学品的精细加工和改性。
此外,精细化工还包括分离纯化技术、精制工艺等。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蒸馏、萃取、结晶、膜分离等手段,可以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高纯度的细分产品。
精细化工在现代化工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精细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药、电子、农业、日用化学品等行业。
例如,医药领域的原料药、中间体等产品都是精细化工的重要产品,它们作为制药过程中的关键原料,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精细化工概论

精细化工概论1、通用化学品是以天然资源为基本原料,经过简单加工而制成的大吨位,附加价值率与利润率较低,应用范围较广的化工产品。
精细化学品是以通用化学品为起始原料,采用复杂的生产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制成小批量、多品种、附加价值率和利润率高、具有特定应用功能和专门用途的化工产品。
2、精细化学品的特点:(1)品种多、产量小,主要以其功能进行交易(2)采用间歇生产方式(3)生产技术要求高,产品质量指标高(4)生产装置占地面积小,一般中小型企业即可生产(5)整个产品价值中原材料的费用的比率较低,商品性较强(6)直接用于工农业,军工、宇航、人民生活和健康等方面,重视技术服务(7)投资小,见效快,利润大(8)技术密集性高,竞争激烈。
3、超细白炭黑的应用:(1)在橡胶制品中作为高补强填充材料(2)作为塑料的填充材料,提高塑料的弹性强度和耐磨性以及硬度和热稳定性(3)在造纸工业中,作为纸张的上胶剂。
纳米二氧化钛的应用:(1)利用其光电性和光敏性,可制纳米二氧化钛的感光材料,用于传真和彩色复印(2)利用其对紫外线吸收率高的特性,可作为塑料的抗老化剂和化妆品中的紫外线吸收剂(3)制作气体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4、非晶态合金优点:(1)具有高强度、高韧性(2)对酸、碱、盐具有高的耐腐蚀性(3)具有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高、矫顽力和损耗低的特性(4)可用作催化剂(5)具有超导电特性。
不足:热力学的亚稳态,只适用于低温场合;非晶态材料的杨氏模量大约只有晶态材料的一半。
5、表面改性就是对固体物质的表面通过改性剂的物理化学作用或某一工艺过程,改变其原来表面的性能或功能。
复合改性的必要性:表面改性处理除需严格的工艺程序和科学配方外,表面改性剂的选择是改性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定要根据使用的具体环境和要求改善的性能来选择改性剂。
所以选择改性剂比一定仅限于一种,多数情况下可选多种,复合使用,取长补短,以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特别是用于高聚物的各种各样的填料、粉体助剂,为了提高其耐热性、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往往先用无机改性剂进行包膜,而为了提高其亲油性,增强与聚合物的亲和力,往往需要再用有机改性剂—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做进一步表面改性,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综合效果。
精细化工概论_01绪论

中试放大
正式生产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 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 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
一、精细化学品的开发 1、
1)新产品开发的组织准备阶段 2)拟定产品的开发方案阶段 3)新产品研制试验阶段 小试 1, 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
中试放大
正式生产
二、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
1)原料路线 原料路线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原料 的利用率、价格和供应等因素。
二、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
1)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是产品生产的操作程序、 物料流向以及各种化工单元设备的有机 组合。
优质、高产、低效、低成本、安全
二、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开发
1)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3)操作方式
四、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1)一般具有特定功能★★
① 产品本身具有特定功能 ② 能赋予产品特定的功能,并在某产 品中只需加入极少量就能改善或提高 产品质量的效果,充分显示其功能性。
四、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2)多品种,小批量 精细化学品的用量一般较少。 精细化学品的种类较多。
四、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3)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利润大★ 新精细化工产品开发需要动员大量人力和 物力,且开发成功可能性较小。
(5)水处理剂 含水质稳定剂、缓蚀剂、软水剂、杀 菌灭藻剂、絮凝剂等 (6)纤维抽丝用油剂 涤纶长丝用,涤纶短丝用、锦纶用、 腈纶用、丙纶用、玻璃丝用油剂等 (7)有机抽提剂 吡咯烷酮系列、脂肪烃系列、乙睛系 列、糠醛系列等 (8)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 含引发剂、阻聚剂、终止剂、调节剂、 活化剂等
(9)表面活性剂 除家用洗涤剂以外的阳、阴、两性和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0)皮革助剂 含合成鞣剂、涂饰剂、加脂剂、光亮剂等 (11)农药用助剂 含乳化剂、增效剂等 (12)油田用化学品 破乳剂、钻井防塌剂、泥浆用助剂等;
精细化工概论

②绿色化学
(a)环境保护
实现清洁化生产和零排放,以?产物计,炼油0.1T/T, 大宗化学品1-5T/T,精细化学品5-50T/T’,其中医药25- 100T/T。1995年美国提出绿色挑战计划,奖励和支持从源 头清除化学污染并可工业化的创造发明,1996年美国总统 首次颁发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1997年美国国家实 验室、企业和大学联合成立了绿色化学院。
现又提出新领域精细化工的11个方面。
三、精细化工的特点
1 多品种小批量 2 多功能生产装置、综合流程 3 技术密集(投资大,成功低,单元多,信息快且密集) 4 附加值高 附加值=产值-(原料、税金、设备厂房折旧)
=利润+劳力动力成本+技术开发费等 5 具有特定功能 6 大量采用复配技术 7 产品更新换代快 8 商品性强
〔863计划的7个高新技术领域是:生物技术、信息技 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 技术〕现又提出973计划。
目前各个国家都在提高精细化工率:
精细化工率=
精细化工产品总值 化工产品总值
100%
美国 40%(70年代)目前60%
德国 50%(70年代)
日本
目前55-65% 目前55-65% 目前60%
四、精细化工的形成与发展
1 形成
1944-1955 化肥时代 1957-1970 塑料时代 1971 精细化工时代 目前进入高技术年代,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化工 达到新水平。但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化学的发展和化工的进 步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物质基础。和化工产生的影响至今尚存。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件PPT课件

精细化工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精细化工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精细化工经历了从传统化工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变,不断涌 现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萃取设备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混溶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有 混合澄清槽、萃取塔和离心萃取机等。特点包括高提取率 和低能耗。
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操作规程
遵循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稳定 和高效运行。
日常维护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清洁、润滑 和紧固部件,预防性维护可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
故障诊断
通过观察、听诊和触诊等方法诊断设 备故障,及时处理可避免生产中断。
精细化工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根据应用领域和产品特点,精细化工可以分为多个子领域, 如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功能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精细化工的特点与重要性
精细化工的特点
精细化工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品种类多样、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同 时,精细化工对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精细化工的重要性
,具有广泛的用途。
天然气化工原料
天然气是另一种重要的化工原 料,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用于
合成氨、甲醇等。
煤化工原料
煤是另一种化石燃料,通过煤 化工技术可以转化为各种化学
品,如甲醇、醋酸等。
农副产品化工原料
包括植物和动物资源,如淀粉 、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等,
精细化工概述

1.2.1 煤的加工
煤的炼焦: 煤的炼焦: 粗苯 煤焦油 50-70% 苯:50-70% 甲苯:12-22% 甲苯:12-22% 二甲苯: 二甲苯:2-6% 甲基萘、 萘、2-甲基萘、蒽、菲、芴、苊、 苯酚、甲酚、二甲酚、氧芴、 芘、苯酚、甲酚、二甲酚、氧芴、 硫芴、吡啶、 硫芴、吡啶、咔唑等
煤的气化: 煤的气化: 水煤气反应: 水煤气反应:氢 托反应: 费-托反应:分子量较宽的烷烃或烯烃混合物 破坏加氢——煤的氢化 煤的氢化 破坏加氢 生产电石: 生产电石:乙炔
1.2.4 农、林、牧、渔副产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用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糖类、淀粉、糖类树胶——单糖 糖类、淀粉、糖类树胶 单糖 纤维素——己糖(葡萄糖)和戊糖(木糖) 己糖( 纤维素 己糖 葡萄糖) 戊糖(木糖) 脂肪和油类: 脂肪和油类: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甘油三羧酸酯 可获得化工原料:脂肪酸、 可获得化工原料:脂肪酸、脂肪族含氮化合 二聚酸、氨基酰胺和咪唑啉类、 物、二聚酸、氨基酰胺和咪唑啉类、壬二酸 与壬酸、脂肪醇、环氧化合物、蓖麻醇酸、 与壬酸、脂肪醇、环氧化合物、蓖麻醇酸、 甘油。 甘油。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 农药、染料、涂料(含油漆、油墨)、颜料、 )、颜料 农药、染料、涂料(含油漆、油墨)、颜料、 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 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 加剂、胶粘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 加剂、胶粘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工系统 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 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功 能高分子材料。(11类) 能高分子材料。(11类 。(11
——《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暂行规定》,1986年3月6日 精细化工产品分类暂行规定》 年 月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即精细化工产品具有深度加工、技术密集度高、小批量生产、高附加价值、一般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品。
通用化工产品(Heavy chemicals)或大宗化学品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生产中化工技术要求较高,产量大的产品,例如石油化工中的塑料、合成纤维及橡胶。
精细化学品的定义目前得到多数国家公认的定义:对于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经过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一定或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化学——研究精细化学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应用的科学。
精细化工——是“精细化学品生产工业”的简称,属化学工程学范畴。
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度的纯几何面,实际存在厚度的过渡区, 这一过渡区通常称之为界面(其中一相是气体时,称为表面)。
表面分子不稳定,它有向液体内部迁移的趋势,即有缩小表面积的趋势,这个力简称表面张力某些物质能使溶剂的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
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4)表面活性剂定义:加入很少量即能降低溶剂(一般为水)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一类物质。
固体表面能:表面上的质点受到不平衡的作用力,要将内部质点迁移到表面时,要克服向内的引力,即要增强新表面,必须反抗内部引力的作用。
分散指不溶性微粒分布在液体或半固体中组成的粗分散体系,也称悬浮液。
粒子为1-10um 为胶体分散。
分散相、连续相和分散剂三部分构成(1)固液界面吸附,降低自由能;(2)庞大亲水集团造成空间阻碍,防止微粒重新靠近合并。
(3)增大浓度,电性排斥作用。
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一相以微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相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称为乳状液为使该混合体系稳定,加入起帮助分散和稳定作用的第三组分称作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是常用的乳化剂。
(2)乳化剂的作用;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强度,产生界面电荷多重乳液:是一种O/W型(水包油型)和W/O型(油包水型共存的乳状液复杂体系。
主要用于化妆品中。
(W/O)/W型(O/W)/O型微乳液:是指一种液体以粒径在10-100nm的液珠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透明和半透明的分散体系。
泡沫,是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形成的热力学不稳定粗分散物系。
消泡包括破泡和抑泡两种化学方法:消泡剂物理方法:搅动、加热或冷却,离心,超声波处理等吸附铺展在液膜上使液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膜变薄增溶方式:胶束内核增溶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方式表) 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洗涤作用包括两个基本作用:一是降低污垢与基质的结合力二是有防止污垢再沉积的能力柔软平滑性作用机理:纤维在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的油剂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端排列在纤维的表面,亲油端朝向空气,纤维表面具有一层油膜,从而产生柔软平滑作用。
抗静电性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原理在于:疏水端吸附在材料表面,亲水端朝向空气。
亲水性膜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此好像物体表面多了一层水层,产生的静电易于传递到大气中,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荷。
杀菌性,机理:与蛋白质发生作用具有杀菌作用,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憎水基朝外定向排列的致密单分子层,组织营养和水分进入菌体,影响微生物正常代谢,从而死亡。
缓蚀和防锈作用机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定向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亲油基朝外的膜层,将水和其他腐蚀性介质隔绝在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将一些腐蚀性介质包容到胶束内部,使其不能与金属表面接触,也起到缓蚀作用。
胶束(micelles):当溶液内表面活性剂分子数目不断增加时,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亲水部分向着水,几十个或更多分子缔合在一起形成缔合的粒子,称为胶束。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C < CMC分子在溶液表面定向排列,表面张力迅速降低C =CMC溶液表面定向排列已经饱和,表面张力达到最小值。
开始形成小胶束C > CMC溶液中的分子的憎水基相互吸引,分子自发聚集,形成球状、层状胶束,将憎水基埋在胶束内部CMC越小表示该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越大。
影响CMC的因素(1)亲水基的类型(2)疏水基团(碳氢链)的长度(3)化学组成:碳氢链的分支极性基团的位置碳氢链上的取代基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是表示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HLB值愈大,亲水性愈强;HLB值愈小,亲油性愈强。
数值范围:HLB值范围为1~40,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范围为1~20。
克拉夫脱点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常数临界溶解温度,也称克拉夫脱点浊点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特性常数。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使溶液变浊,称此开始变浊时的温度就称为浊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应在浊点以下使用。
特种表面活性剂含氟表面活性剂是指碳氢链中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形成的碳基链或氧杂碳氟链表面活性剂“三高二憎”: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高化学惰性;同时具有憎水、憎油性。
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剂。
洗涤助剂有以下的一些作用(1)增强表面活性,增加污垢的分散、乳化、增溶,防止污垢再沉积。
(2)软化硬水,防止表面活性剂水解,提高洗涤液碱性,并有碱性缓冲作用。
(3)改善泡沫性能,增加物料溶解度,提高产品黏度(4)降低皮肤的刺激性,并对纺织品起柔软、抑菌、杀菌、抗静电、整饰等作用。
(5)改善产品外观,赋予产品美观的色彩和优雅的香气,从而使消费者喜爱选用,提高商品的商业价值胶黏剂又称黏合剂,简称胶(bonding agent/adhesive),是使同种或不同种的固体材料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胶黏剂的组成(1)胶黏剂的基料①起主要作用②基本条件:良好润湿性能;优良综合力学性能③一般是固体或黏稠的液体④品种多:聚合物类、橡胶类、无机物三大类(2)辅助材料,按基料分类有机胶黏剂,天然胶合成胶无机胶黏剂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硼酸盐、金属氧化物按用途分类:结构胶,非结构胶,特种胶,密封胶粘接机理1)机械理论认为粘接力是由于胶黏剂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缝隙或凹陷处,经固化后产生啮合连接。
缺点:机械结合理论不能解释胶粘剂对非多孔性表面的粘合。
2)吸附理论由Mclaren提出的,他认为形成胶接的过程有两个阶段:迁移吸附。
当两理想平面相距1nm,物理吸附的范德华力吸引力可达10-100MPa;0.3~0.4nm,可达100-1000MPa。
3扩散理论胶黏剂与被粘材料接触时,其分子互相扩散,在界面发生互溶,导致界面的消失和过渡层的产生,两聚合物的胶结是在过渡层中进行的4静电理论苏联学者根据在暗室中胶粘剂层从被粘物表面高速剥离时的放电现象,提出胶粘剂与被粘物之间存在双电层,粘附力主要由双电层的静电引力所引起。
缺点:无法解释用炭黑作填料的胶粘剂及导电胶的胶接现象无法解释由两种以上互溶高聚物构成的胶接体系的胶接现象5)化学键理论认为粘合剂与被粘合物之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有时还可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键能比分子间的作用大的多,形成较多的化学键对提高胶接强度和改善耐久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缺点:无法解释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胶接现象。
天然胶黏剂按来源分为植物胶、动物胶和矿物胶。
天然胶粘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多数是水溶性或水分散性,无毒或低毒。
通过改性,提高天然胶粘剂的耐水性;充分利用造纸业副产的木质素来制造胶粘剂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生物等原科资源。
热塑性胶黏剂具有受热软化、冷却硬化的性能,重复加热、冷却仍能保持这种性能树脂,乙烯树脂类,聚醋酸乙烯乳液胶黏剂,聚乙烯醇胶黏剂,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乙烯酸树脂类聚醋酸乙烯乳液胶黏剂聚乙烯醇胶黏剂聚乙烯醇缩醛胶黏剂丙烯酸树脂类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溶于溶剂中而成主要用于有机玻璃的粘接乳液型:通过乳化剂将丙烯酸酯与其他单体(如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醋酸乙烯、苯乙烯)经乳液共聚而成。
特点:耐老化性、耐水性好,耐皂洗、耐磨、胶膜柔软;主要用于织物方面,如无纺布用、静电植绒等;还可用于建筑方面作装饰用胶粘剂和密封剂。
氰基丙烯酸酯型:氰基乙酸酯与甲醛加成缩合反应,然后加热裂解。
即常用的501、502、504等胶.瞬时固化固化机理:氨基和酯基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使α位C带有部分负电荷,在水或弱碱的催化作用下,易进行阴离子聚合而完成固化。
▪杂环高分子类种类:聚苯并咪唑、聚酰亚胺、聚苯硫醚等。
特点:耐高温、耐辐射的高温黏合剂;多用于飞机制造和宇航工业中金属、陶瓷等的粘接。
▪氟树脂类种类: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聚偏氟乙烯等特点:耐热、耐阻燃性、表面能低,粘接难粘接的材料,如含氟塑料与金属的粘接。
热固性胶黏剂加热后产生化学变化,逐渐硬化成型,再受热也不软化,也不能溶解▪酚醛树脂类由酚类与甲醛在酸或碱催化剂存在下缩聚而成。
▪酚醛树脂类未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层压板、泡沫塑料等的接▪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提高粘接强度和耐热性)酚醛树脂类特点,①粘接力强、刚性大、耐热性高;②耐老化、耐水、耐化学介质性能好;③脆性大、剥离强度低、胶层颜色深;④含有游离苯酚和甲醛,有毒性。
环氧树脂胶黏剂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平均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环氧基而分子量不高的聚合物。
环氧树脂胶可胶粘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俗称“万能胶”。
环氧树脂种类很多,但最常用的还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
环氧当量:指一个环氧基的环氧树脂的质量,g/eq.环氧值:100g环氧树脂中含有环氧基的当量数,eq/100g.其值越大,分子量越小,树脂的黏度越低。
一般用于粘接金属、陶瓷、玻璃、石材、竹木等;对未经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塑料无粘接性;对橡胶、皮革、织物等软材质的粘接力很差。
橡胶类胶黏剂以橡胶或弹性体为基料,配以助剂、溶剂而成的一大类胶黏剂。
氯丁橡胶(聚氯丁二烯):以2-氯-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经乳液聚合制备的一种弹性体。
氯丁胶黏剂:由氯丁橡胶与硫化剂、促进剂、防老剂、溶剂等组成。
丁腈胶:耐油性、耐水性最好,有良好的耐热、耐磨;耐老化及耐介质性。
丁基胶:密封性特优,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耐老化、耐酸碱、氧、臭氧及化学介质。
聚异丁烯胶:有透明、耐老化、耐氧化、耐低温和优良电绝缘性,能粘聚乙烯、聚丙烯等难粘材料。
不饱和聚酯胶黏剂由不饱和聚酯树脂、交联剂、引发剂、促进剂等组成。
▪压敏胶略施压力即可瞬时粘接的一种胶黏剂,天然橡▪胶类,树脂类分类:橡胶型(如天然橡胶、聚异丁烯、丁基橡胶等为基料)树脂型(如丙烯酸酯、硅树脂或硅橡胶等为基料)特点:这种胶都是先涂于塑料薄膜、织物、纸张或金属箔上,做成胶带或胶膜。
可多次重复使用,有一定剥离强度,不污染被粘物表面,无毒、安全、易贮运,但耐久性、耐热性较差。
结构压敏胶黏剂,底涂剂,基材,隔离剂性能被粘物表面胶黏剂层基材涂料概述定义:一种涂覆在物体表面,能形成坚韧涂膜,起到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功能的一类材料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