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

药物分析实验期末总结引言药物分析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的重要实践课程之一,通过实验了解药物的化学性质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次药物分析实验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制备药品、药品质量分析、药物含量测定和药物质量控制。
本文将对这四个部分的实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制备药品本次实验中,我们制备了几种常用的药品,如糖衣片、颗粒、口服液等。
通过制备这些药品,我们了解到了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要求,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制备过程中需要精确称量药物原料和辅料。
由于实验室天平的误差较大,导致称量结果不准确,影响了药物制剂的质量。
其次,药物制剂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水分。
但是,实验室的烘干设备质量不佳,无法提供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因此,药物制剂的烘干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实验室更新天平设备,提供准确的称量结果。
同时,应该修复或更新烘干设备,以保证药物制剂的烘干质量。
此外,我们还可以探索新的制剂方法,以提高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药品质量分析药品质量分析是药物分析实验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评估药物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质量分析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红外光谱法(IR)等。
通过实验比对药物样品与标准样品的检测结果,我们可以评估药物的质量。
在药品质量分析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条件的选择对质量分析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对于一些易挥发的药物,需要在低温下进行测定,以防止挥发损失。
其次,药物样品的制备过程需要注意。
样品的制备不当可能导致杂质的混入,进而影响质量分析结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实验条件选择的培训,提高学生对不同实验条件的了解和选择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样品制备过程的培训,以确保药物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
药物分析实验是药物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药物成分和性质的分析,可以了解药物的质量、纯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必要的支持。
本文将对药物分析实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探讨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正文内容:
一、药物分析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1.1药物分析的定义和意义
1.2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1.3实验设计和方法概述
二、药物样品的制备与处理
2.1药物样品的选择和采集
2.2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方法
2.3样品的储存和保存
三、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1药物成分的定性方法
3.2药物成分的定量方法
3.3实验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四、药物性质的物理化学分析
4.1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度测定
4.2药物的溶液稳定性分析
4.3药物的光学性质分析
4.4药物的热力学性质测定
五、药物质量与纯度的评估
5.1药物纯度的评估方法
5.2药物质量控制的指标和标准
5.3药物质量与纯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5.4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潜在问题的分析
总结:
通过本次药物分析实验,我们对药物的成分、性质、质量和纯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
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物理化学分析以及质量与纯度的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药物的组成和特性,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和研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依据。
本实验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比如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的精确性等方面。
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我们有望提高药物分析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一、实验原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进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通常,实验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含量、代谢产物及毒性反应等,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从而指导其研发和使用。
二、实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各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1. 动物模型的制备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制备。
动物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猪、狗甚至人类等,不同的模型在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动物进行控制,包括饲养、喂食、运动、病理等方面的控制。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是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动物体重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来确定。
3. 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给药后,研究人员需要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对其中的药物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是生化分析、药物浓度测定、毒性指标检测等。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的计算和统计推断。
三、实验应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从而对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药物分析实验(最新整理)

药物分析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一)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二)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三)计量器具的检定(四)药物分析数据的处理(五)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的验证(六)药典基本知识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葡萄糖的一般杂质检查…实验二醋酸可的松中其它甾体的检查实验三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实验四药物的鉴别与区别实验五双相滴定法测定苯扎溴铵溶液的含量实验六凯氏定氮法测定干酵母片的含量实验七非水碱量法测定硫酸奎尼丁的含量实验八溴酸钾法测定异烟肼片的含量实验九磺胺嘧啶的重氮化滴定实验十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实验十一硅钨酸重量法测定维生素B1片的含量实验十二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苯巴比妥片的含量实验十三三点校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AD胶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实验十四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片剂的含量实验十五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酸睾酮注射液的含量实验十六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实验十七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制剂的含量实验十八胃蛋白酶片的含量测定实验十九尿中咖啡酸的比色分析实验二十尿中异烟肼及其代谢物乙酰异烟肼的比色测定实验二十一血清中氨茶碱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二十二血清中茶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实验二十三血浆中阿司匹林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实验二十四唾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的比色测定三、综合性实验实验一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一) 阿司匹林原料药(二) 阿司匹林肠溶片(三) 阿司匹林栓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和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分析(一)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二)对乙酰氨基酚片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质量分析(一)盐酸普鲁卡因原料药(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四、设计性实验实验一药物的鉴别实验实验二药物的特殊杂质检查实验实验三药物滴定分析实验实验四药物紫外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五药物的色谱定量分析实验五、附录附录一《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凡例附录二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附录三《药品检验操作标准汇编》中有关样品和取样的规定附录三填写检验结果和检验报告书的要求一、药物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一)药物分析的性质与任务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用药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色谱技术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物分析是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技术等方法,对药物及其制剂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色谱柱、自动进样器、色谱工作站、恒温水浴锅、分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等。
2. 试剂:药物样品、流动相(乙腈、水)、标准品、内标物、无水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前处理(1)称取一定量的药物样品,加入适量流动相溶解,超声处理,过滤。
(2)用移液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滤液,加入适量内标物,混匀。
2.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将标准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3)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
3. 样品分析(1)将处理好的样品溶液依次进样,记录色谱图。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以标准溶液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0015x + 0.0185,相关系数R² = 0.9988。
2. 样品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药物的含量为1.23 mg/g。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注意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合理性,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仪器和试剂的清洁,避免污染。
3. 标准曲线的绘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应严格控制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进样。
4.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药物分析。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药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药物分析实验药物鉴别

药物分析鉴别方法总结一、葡萄糖注射液1、用斐林试剂(0、1 g/ml得氢氧化钠与0。
05 g/ml得硫酸铜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加热得条件下原理:具有醛基,醛基遇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班氏试剂:在试管中加入葡萄糖注射液0.1mL,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1mL,混合均匀后,将试管放入盛有开水得烧杯中,加热煮沸1min~2min,若试管中溶液在加热后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说注射液中含有葡萄糖、3、可用溴水来鉴别葡萄糖,葡萄糖能被溴水氧化成葡萄糖酸,使溴水褪色。
原理:葡萄糖得醛基具有还原性,溴水能将其氧化 ,使溴水褪色、结果:三小时后,溴水褪色。
4、分光光度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容易得吸光度,与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
5、银镜反应:葡萄糖分子中得醛基,有还原性,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6、比旋度测定法:原理:葡萄糖分子结构中有5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旋光性,为右旋体、比旋度就是旋光性物。
7、红外光谱:测量样品溶液得红外光谱,与标准溶液得红外光谱图比较。
8、薄层色谱法9、高效液相色谱法二、阿司匹林肠溶片1、三氯化铁法:本品水溶液加热放冷后,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呈紫堇色。
原理:受热分解产生水杨酸与乙酸,水杨酸得酚羟基与三氯化铁,呈紫堇色。
2、水解反应:阿司匹林与碳酸钠溶液加热水解,得水杨酸钠及醋酸钠,加过量稀硫酸酸化后,则生成白色水杨酸沉淀,并产生醋酸得臭气、3、红外光谱法4、薄层色谱5、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得色谱中,供试品溶液主峰得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得保留时间一致。
6。
紫外光谱法7、核磁共振法三、维生素E软胶囊1、氧化还原法:原理:维生素E侧链上得叔碳原子易自动氧化,生成相应得羟基化合物,本品得乙醇溶液与硝酸供热,则生成生育酚,溶液显橙红色。
2、维生素E具有较强得还原性,与三氯化铁作用,被氧化成生育酚,后者与2,2’—联吡啶作用生成血红色得络合物。
3、薄层色谱法,结果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深蓝色得斑点,空白对照无干扰、4、紫外光谱法:维生素E结构中具有苯环,本品得0。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概述:药物分析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药物的成分及其含量。
实验中获取的数据需要进行仔细的处理,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步骤: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首先需要记录药物的相关信息,如药物样品的批号、制备日期、使用的仪器型号等。
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所得的数据,包括药物的质量、体积、吸光度等。
2. 数据筛选: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查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或明显的错误。
然后,对重复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和验证,并选择准确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
3. 数据整理:在数据筛选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编码。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在整理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注释和标签,方便数据的查找和解释。
4. 数据分析:经过数据整理后,可以进行数据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图表绘制。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回归分析可以探索药物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图表绘制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5. 结果解释:在进行数据分析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可以给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讨论。
同时,还可以将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如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等,用于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2. 回归分析方法:用于探索药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拟合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
3. 图表绘制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用于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4. 相关分析方法:用于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药物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相关性。
5. 置信区间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参数估计值的不确定性范围。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
药物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质量分析、成分分析和药效评价实验。
1. 质量分析:目的是确定药物中的杂质含量、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含量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中的有机杂质、无机杂质等进行分离和定性、定量。
同时,还可以对药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成分分析:目的是确定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常用的方法有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药物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包括活性成分、辅助成分、助剂等。
3. 药效评价实验:目的是评价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常用的方法有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
体内实验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通过观察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果来评价
药物的药效。
体外实验包括细胞实验、酶活性实验等,在体外条件下评价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药物分析实验需要严格遵循相关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考虑伦理和相关法规要求,保障实验过程中的参与者权益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的检查(一般杂质检查)一、目的要求1、通过葡萄糖的分析,了解药物的一般杂质检查的原理和意义。
2、熟悉杂质检查的操作方法。
二、操作方法1、酸度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酚酞指示剂3滴与0.02mol/L氢氧化钠液0.2ml,应显粉红色。
2、溶液的澄清与颜色取本品5g,加热水溶解后,放冷。
用水稀释至10ml溶液迎接澄清无色。
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对照液(取比色用氯化钴液3ml,比色用重铬酸钾3ml与比色用硫酸铜液6ml,加水稀释至50ml)1.0ml,加水稀释至10ml比较,不得更深。
3、氯化物取本品0.60g,加水溶液使成25ml(如显碱性,可滴加硝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再加稀硝酸10ml,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适量使成约40ml,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加硝酸银试液1.0ml,用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
如发生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一定量制成的对照液[取标准氯化钠溶液(10ugCl/ml)6.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加水稀释使成约40ml。
加硝酸银试液1ml,再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比较,不得更深(0.010%)。
4、硫酸盐取本品2.0g,加水稀释使成40ml(如显碱性,可滴加盐酸使遇石蕊试纸显中性反应)。
溶液如不澄清,滤过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纺织10min,如发生浑浊,与对照标准液[取标准硫酸钾(100ug SO4/ml)溶液2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使成40ml,加稀盐酸2ml,加25%氯化钡溶液5ml,加水稀释使成50ml,摇匀,放置10min]比较,不得更浓(0.010%)。
5、乙醇中不溶物取本品1.0g,加90%乙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10min,应溶解成澄明的溶液①。
6、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滴,应立刻显黄色②。
7、铁盐取本品2.0g,加水20ml溶解后,加硝酸3滴,缓缓煮沸5分钟,放冷,加水稀释使成45ml,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摇匀,如显色,与标准铁溶液(10ugFe/ml)2.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加深(0.001%)。
三、注解①葡萄糖溶解而淀粉和糊精等不溶。
②存在可溶性淀粉是呈兰色,存在亚硫酸盐时碘液褪色。
实验一附录1. 酚酞指示液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变色范围pH8.3~10.0(无色→红)。
2. 氢氧化钠滴定液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0.5mol/L或0.1mol/L)NaOH=40.0040.00g→1000mL 20.00g→1000mL 4.000g→1000mL【配制】取氢氧化钠适量,加水振摇使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置聚乙烯塑料瓶中,静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 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28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取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5.6mL,加新沸过的冷水使成1000mL,摇匀。
【标定】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6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振摇,使其尽量溶解;加酚酞指示液2滴,用本液滴定;在接近终点时,应使邻苯二甲酸氢钾完全溶解,滴定至溶液显粉红色。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 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3g,照上法标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102.1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g,照上法标定。
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42mg的邻苯二甲酸氢钾。
如需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时,可取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加新沸过的冷水稀释制成。
必要时,可用盐酸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标定浓度。
【贮藏】置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封保存;塞中有2孔,孔内各插入玻璃管1支,1管与钠石灰管相连,1管供吸出本液使用。
3.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取重铬酸钾,研细后,在12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4. 比色用硫酸铜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4·5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适含62.4mg的CuSO4·5H2O,即得。
5. 比色用氯化钴液取氯化钴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CoCl2·6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适含59.5mgCoCl2·6H2O,即得。
6. 标准氯化钠溶液的制备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附注】用滤纸过滤时,滤纸中如含有氯化物,可预先用含有硝酸的水溶液洗净后使用。
7. 稀硝酸取硝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本液含HNO3应为9.5%~10.5%。
8. 硝酸银试液可取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9. 硝酸银滴定液(0.1mol/L)AgNO3=169.87 16.99g →1000mL【配制】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1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约0.2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再加糊精溶液(1→50)5mL、碳酸钙0.1g与荧光黄指示液8滴,用本液滴定至浑浊液由黄绿色变为微红色。
每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844mg的氯化钠。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氯化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如需用硝酸银滴定液(0.01mol/L)时,可取硝酸银滴定液(0.1mol/L)在临用前加水稀释制成。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保存。
10. 碘试液可取用碘滴定液(0.05mol/L)。
11. 碘滴定液(0.1mol/L)I2=253.81 12.69g→1000mL 【配制】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标定】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约0.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mol/L)10mL,微热使溶解,加水20mL与甲基橙指示液1滴,加硫酸滴定液(0.5mol/L)适量使黄色转变为粉红色,再加碳酸氢钠2g、水50mL 与淀粉指示液2mL,用本液滴定至溶液显浅蓝紫色。
每1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946mg的三氧化二砷。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三氧化二砷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即得。
如需用碘滴定液(0.05mol/L)时,可取碘滴定液(0.1mol/L)加水稀释制成。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12.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本液含HCl应为9.5%~10.5%。
13. 标准硫酸钾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14. 标准铁溶液的制备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 0.863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Fe)。
15.稀焦糖溶液取蔗糖或葡萄糖约5g,置磁坩埚中,在玻璃棒不断搅拌下,加热至呈棕色糊状,放冷,用水溶解成约25mL,滤过,贮于滴瓶中备用。
临用时,根据供试液色泽深浅,取适当量调节使用。
16.溴化钾溴试液取溴30g与溴化钾30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17.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取氯化亚锡20g,加盐酸使溶解成50mL,滤过,即得。
本液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18.硫代乙酰胺试液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
19. 碘化钾试液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20.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ⅨB澄清度检查法本法系在室温条件下,将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等量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内径15~16mm,平底,具塞,以无色、透明、中性硬质玻璃制成)中,在浊度标准液制备后5分钟后,在暗室内垂直同置于伞棚灯下,照度为1000lx,从水平方向观察、比较;用以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除另有规定外,供试品溶解后应立即检视。
正文中规定的“澄清”,系指供试品溶液的澄清度相同于所用溶剂,或未超过0.5号浊度标准液。
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于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肼1.00g,置100mL 容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的水浴中温热溶解,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小时;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避光静置24小时,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