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与歌妓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

杜牧与歌伎张好好的凄美爱情话说小杜同学的名句我们今天依然知之甚多,比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门望族,为中唐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地地道道的官三代、文三代。
出身显贵的小杜同学于大和二年考取了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类似今天国家图书馆的校对编辑,后因为秉性刚直,遭人排挤,后历任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
《张好好诗卷》小序记载:“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
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
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
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从上边不难看出,美女张好好是小杜同学离开京师就任江西观察使幕僚,在他已经去世的老上司江西观察使沈公官邸认识的。
沈公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晚唐书法家沈传师(熟悉书法的朋友应该知道,沈书影响了柳体的形成,同时宋四家之一的蔡京就师法过沈传师)。
那时好好才13岁,是乐籍中的官伎,这个身份用今天的官办文工团歌舞演员形容貌似不合适,今天的文工团歌舞演员都是人民艺术家,但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朋友们作为参考吧,呵呵。
又过了一年沈公担任淮南节度使,小杜作为幕僚也跟着去了,当然好好也随乐籍同行。
又过了两年好好被别人纳为妾了,而这个人正是小杜的老板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
一边是自己朝思暮想意中人,一边是老板的弟弟,同时这个男人还是自己的朋友。
可想而知,小杜同学的心情是沉痛而复杂的。
张好好作为沈传师治下的官伎,根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认落花流水空余恨,就此互相别过。
更不幸的是又过了两年,小杜在洛阳东城看到了被抛弃的张好好,杜牧百感交集写了下这首张好好诗。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诗词大全集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诗词大全集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其中被称为十大名妓的分别是苏小小、绿珠、李师师、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顾媚、李香君、小凤仙、赛金花。
青楼中的女子犹如别人手中的玩偶,一生难得为自己做一次主。
她们附庸风雅、攀权附贵,无非是为了结束自己浮华而空虚的风尘岁月,找到意中人,过上平静的生活。
绿珠天生尤物——绿珠(?~300)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
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
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
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
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
绿珠妩媚动人,又善解人意,尤以曲意承欢,因而石崇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别有宠爱。
石崇(249~300年),西晋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字季伦。
永熙元年(290年),出为荆州刺史,以劫掠客商至巨富,与贵戚王恺等争为奢靡。
曾与王恺斗富,以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恺虽得武帝支持,仍不能敌。
八王之乱时与齐王结党,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
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因为你而获罪。
”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
”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
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
苏小小傲骨持洁——苏小小(479年-约502年),是中国南北朝的南齐时期,生活在钱塘的著名歌妓,常坐油壁车,历代文人多有传颂。
有的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苏小小写过一首《同心歌》,表达少女敢爱的情感。
历史上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
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
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
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
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
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
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百度精品】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摘要: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周邦彦是宋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他的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崇高的地位,这是不容置喙的。
周邦彦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别愁离恨、人生哀怨题材。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是他创作时的一个重点,以追忆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他的别离伤感、爱慕深情、追寻回忆、眷恋哀怨,开拓了北宋词坛的词风。
我们在结合前人的评价和后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邦彦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作品研读以及文学艺术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体会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的美好与感动。
关键词:周邦彦;歌妓恋情词;思想价值引言:歌妓词是指那些以歌妓的日常生活形象、心理以及词人同歌妓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抒写他们日常相处事件为内容的那一类词,从词诞生之初,歌妓就是各家吟唱的一大对象,故歌妓词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分量而恋情词则多是抒发作者情感,情真意切,含蕴丰厚,给人以轻柔迷离之感。
但现在大家在研究周词时多研究其艺术成就,究其词的内容却很少有人关注。
周邦彦的歌妓恋情词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在研究歌妓恋情词时应更多关注周邦彦生平和他的情感世界,发掘歌妓恋情词的艺术价值。
品读歌妓恋情词让我们重回北宋,走进周邦彦的词作世界,尽情领略其中的深沉的感情。
歌妓恋情词以及唐宋歌妓恋情词的发展(一)歌妓恋情词的定义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歌妓,据史书左传记载,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乐女,就单纯的为最高统治者跳舞的歌舞妓。
最初的歌妓简单只是为了娱乐消遣,但到了南北朝时期才逐渐与文学有了一定的联系,将歌舞内容写进文学创作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城市经济的稳定繁荣发展,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歌妓这歌新兴的行业也开始出现。
宋代歌妓较多,带动了歌妓事业的发展,且歌妓多与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唱的也多是文人谱写的曲子,各种歌妓的形象便也成为了文人创作的对象,在当时共有三种歌妓类型宫妓、市妓和私妓,是按照身份等级来区分,宫妓多为在皇宫中为皇帝和大臣表演的在民间和教坊或官宦家有罪女子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女子。
揭秘唐宋文学家为何大都喜欢逛青楼泡美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唐宋文学家为何大都喜欢逛青楼泡美女导语:“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题为《遣怀》的一首七绝,无疑是他在扬州当官时“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题为《遣怀》的一首七绝,无疑是他在扬州当官时的去青楼寻欢作乐的写照。
与杜牧《遣怀》一样,因逛青楼、泡妓院有感而写下的唐诗有很多,白居易的《宿湖中》便是其中一首:“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这是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的狎妓诗。
白居易和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同样经历过青楼妓院的风流洗礼。
唐朝的诗人如此,而宋代的词人也不甘落后。
在宋代词人中,逛过青楼次数最多的大概非柳永莫属。
他的一首《鹤冲天》就是他一生生活的写照:“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官场上,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知同功名富贵无缘。
因此,他把全部的天才和精力用在创作新词上,在青楼的女人堆里寻找慰藉。
就这样,柳永的一生在秦楼楚馆中度过,与妓女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
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
”这就是说,柳永的词完全是给青楼的女人写的。
也正是如此,柳永才成为风靡天下的词坛大家。
当然,像白居易、杜牧和柳永这样常逛青楼、泡妓院的文坛大家在历史上可谓是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他们的成名成家大都与青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唐宋时期的文生活常识分享。
论宋代歌妓词

论宋代歌妓词说到“歌妓”人们大多会想到现在的那些不务正业,违法的妓女,然而在宋代歌妓的演唱对当代的宴请、文人的生活以及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当时歌妓数量非常多,各级官府中有数量不等的官妓,她们一般在正式场合表演,达到劝酒、消遣的目的,有时甚至只能在台后演唱。
由于表演场合、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她们会受到严格的管理,不允许与官场人士发生私情,否则会受到惩罚。
条件好一点的士大夫家养有家妓,。
欧阳修、苏轼、晏殊家中也都配有,家妓不像官妓那么正式,她们流动性比较大,主人有时候将其相互赠送。
在酒楼、茶楼、青楼妓院歌妓数量就更为多了,她们是盈利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在官府还是在私人家庭或是酒楼,歌妓不仅要长得漂亮,而且还须能歌善舞。
若再加上对名词的演唱可能还会闻名于世,所以她们也十分注重曲目的选择,她们大多会选择名人名作进行演唱并且作为首唱,就像我们唱流行歌曲一样,会比较受欢迎,如果表演的好,整个宴会就成功了一半。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他长期流连作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有时不免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认为她们“心形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赞美她们“自小能歌善舞”(《木兰花》)的高超技艺,柳永词真切的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切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欣赏趣味。
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是他常常受到后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歌妓们也对柳永怀着深厚的友谊,把他当作朋友,给他寄来书简。
柳永将书简藏起来,时时拿出来拜读,可见他欣赏的已不仅仅是她们的体态和容貌,更多的是她们的才华和品格。
“结前期。
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玉蝴蝶》)“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感情很深。
在作《八声甘州》里,大家都注意到柳永在词中将“何事苦淹留”的郁闷和“想佳人”的苦痛相思揉合在一起。
历代名妓诗词曲三百首

历代名妓诗词曲三百首
哎呀呀,,这可真是个超级有意思的宝库啊!你想想看,这些名妓们,她们身处那个特别的时代,有着别样的才情和故事。
比如说李师师,那可是名动京城啊!她的诗词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那么耀眼。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
”这词句多美啊,就好像她本人站在你面前,风姿绰约。
还有柳如是,她的诗词充满了力量和坚韧。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哇,这是多么自信又有魅力的表达呀!就如同她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这些名妓们的诗词,有的像潺潺流淌的小溪,温柔而细腻;有的又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热烈而奔放。
这不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有时候我们温柔待人,有时候又会激情满满。
每一首诗词都是她们情感的寄托,是她们生活的写照。
我们读着这些诗词,不就像是在和她们对话吗?不就仿佛能感受到她们当时的喜怒哀乐吗?
你难道不想深入去了解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吗?不想知道她们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写出这些感人至深的词句的吗?
我觉得啊,这些历代名妓的诗词曲三百首,真的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才情和情感的世界。
它们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好好珍藏!。
娼 妓 与 唐 诗

大家都知道,唐诗不但是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然而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唐诗之所以能被世人及后人赏识,并能广泛流传至今,其主要原因之一还是要仰赖于唐代娼妓们的功劳。
说到娼妓,很多人就会自然的想到时下以卖淫为生的“鸡”,可是唐宋时期的娼妓,却与此没有多少关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该字典中有“倡”而无“娼”字。典中曰: “倡,乐也”意指从事歌舞的乐工艺人;“妓”与“倡”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而把“倡”称作“伎”或称作“女倡”、“女伎”,于是“倡伎”二字由此而生了,汉代“妓”字的含意也是与后世的“妓”字没有丝毫关联的,《说文解字》中曰:“妓,妇人小物也”,其实“女妓”的称呼是始于魏晋时期。《华严经音义》引魏时张揖著《埤苍》中曰:“妓,美女也”该书引隋时陆法言《切韵》曰:“妓,女乐也”。到了这一时期“妓”与“伎”就开始通用了,但此“娼妓”与专指卖淫女子之间的联系也还是不太密切的,通常指的都是容貌娇媚并以歌舞才艺为生的女子。(好像有点似现在的“小姐”二字的含意,有褒贬之分,看在什么时候用了。)《旧唐书·天竺传》中有曰:“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娼妓。”虽然唐宋时期的一些娼妓在出卖歌舞色艺的同时也开始出卖肉体,但并不占主流。真正以卖淫为生的娼妓业形成于明清时期,明人有一本书叫《五杂俎》,从该书中的这几句话中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今时娼妓遍布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它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依门卖笑,卖淫为活;生计至此,亦可怜矣。”正是因为明中叶以后的这种现象的蔓延,才使得“娼妓”二字失去了本来的含意。
文人来到妓院吟对成了一种时尚,妓女唱文人的诗也是一种潮流,四万九千余首的全唐诗,其中有关娼妓的就达二千多首,此外还收录了二十多名娼妓写的百余首诗。试想一下在没有印刷术和相应媒体的唐代,要是没有娼妓们对唐诗的传播,将有多少精美的诗篇会被岁月所淹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一)赏美资。
诗词中多描绘歌伎的容貌服饰、体态风情:“舞袖低佪真蛺蝶,朱唇深浅假樱桃。
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方干《赠美人四首》)。
(二)赞技艺。
文人和歌伎的交往,首先以歌舞技艺为媒介,因此此类作品特别多,且有不少绝构佳作。
如《李凭箜篌引》、《琵琶行》等。
(三)传心曲。
诗词中还有许多旖旎多情之作,如晏几道为歌伎莲、鸿,苹、芸留下的追忆之作,唐代著名营伎薛涛与大诗人白居易、王建、元稹等皆有诗词往来。
(四)悯身世。
歌伎身份低贱,大都逃不过悲惨的命运,文人在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五)寄感叹。
文士们在听歌观舞之际,还有大量诗词或抒发身世沦落之悲,或寄托家国沦丧之恨。
二、歌伎作为诗词传播的媒介诗词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唱和书面传播两大类型,而歌伎是口头传唱的主要传播者。
脍炙人口的旗亭赌唱故事表明唐歌伎以文人诗入乐演唱是极普遍的风气,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文学和口头文学,其特点是易上口、易记忆而且美听,因此入乐演唱便成了诗歌最快速的传播方式,特别是一些名诗人的作品更是争相传唱。
至于唐宋词的传播就更与歌伎的演唱分不开,所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乃至于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明当时歌词传唱的广泛性。
歌伎的演唱对唐宋诗词的传播和繁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适《词的起源》云:“我疑心依曲拍做长短句的歌词这个风气,是起于民间,起于乐工歌伎。
”三、文人与歌伎的交往宋人王铚在论晏几道词时,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叔原妙在得于妇人。
”(《默记》卷下)虽为戏言,却也指出了一个社会现象,即晏几道以及相当一部分唐宋文人的创作是与“妇人”密不可分的,而这里的“妇人”主要指的就是那些色艺双全的歌妓。
唐宋文人与歌妓的交往非常密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文士与歌伎交往的方式。
主要有(1)小楼深巷狂游遍,(2)公子归来燕燕忙,(3)却来官府听笙歌,(4)且携歌舞到园亭。
(二)文士与歌伎交往的内容。
包括(1)忍听尊前飞燕歌,(2)走向绮筵呈曲妙。
(三)文士与歌伎交往的性质。
包括(1)几家欢快几家哀,(2)以男女之情兼诗友之谊。
(四)文士与歌伎交往的作用。
主要是(1)持酒听歌心已醉,(2)新词佳丽见情通,(3)小词流入管弦声。
四、歌伎诗词的创作动机、内容及特点歌伎的文学创作活动,几乎与歌伎制度的发展成同步演进的态势。
西晋时,石崇的家妓绿珠所写的一首《懊侬歌》,揭开了歌伎诗文早期创作的一页。
进入唐宋两代,随着文学风气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歌伎步入了诗词创作的行列。
《全宋词》收录了23名歌伎的23首词作(其中一首分隶于两人名下)和5首残篇。
流传下来的数量虽然不多,也可见当时歌伎们词创作的繁盛。
这些特殊作者的作品,成为了考察诗词与歌伎关系的又一个重要论题。
(一)、歌伎的创作动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抒写离情别绪,(2)应对酒筵歌席,(3)显示智慧才华。
(二)、歌伎词的创作内容。
唐宋歌伎的词作,内容多有男欢女爱,春愁秋恨,相思离别等俗人俗情,其中既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有一些对士大夫的奉承和应酬。
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1)相思离情,(2)述情言志,(3)寄赠酬答。
(三)、歌伎词的创作特色。
歌伎作为诗词创作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创作的作品同样也呈现出高低不同的艺术水准。
歌伎在创作上的主要艺术特色,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1)抒情浓烈奔放,(2)语言浅白直率,(3)感情真挚深厚。
总之,歌伎地位低下却才华横溢,她们与唐宋文人士大夫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她们是较早的觉醒者,有强烈的悲愁和自主意识,她们也留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词,用真情和聪慧,展现了一副别样图景。
五、歌伎对词风的影响歌妓作为诗词的传播媒介,她们的爱好和选择必定对词体美学风貌的定型产生影响。
她们所喜爱的风花雪月的内容和柔婉缠绵的风调,成了唐宋词的主潮。
她们所喜爱的柔媚婉约的语言和对于音律的严格要求,影响了词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趋向。
宋词所体现出的“真、艳、婉”的风格,与歌妓都有莫大的关系。
同宋诗相比,娱宾遣兴的酒宴上赠妓咏妓词作并不受制于宋代道学思想,也无政治上的功利目的,多情风流的才子们可以一泻无余地抒发他们的满腔真情。
这种抒情的真率,敢于表现作者的感情生活的风格的形成,是因为词人的爱情体验、美的体验和对女性的兴趣绝大部分都由歌妓激发而生。
所谓“词为艳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歌妓有关的词占了较大比重。
两宋词人的作品中,大多都少不了这类题材的作品。
就词作本身来看,浅斟低唱的赠妓之作,为色为情的咏妓之作,伤感缠绵的忆妓之作,是主要的题材和情思内容。
多写男女之间的闲情幽怨的词,必然有香艳的风格。
因她们也为她们,词人创作出了众多的艳词,形成了唐宋词坛“词为艳科”的主导格局。
在以“艳科”即柔密的音律美和香艳的风容美为本色特征的唐宋词中,相应风格必是带有女性美的婉约。
陪伴着歌舞酒色的女性化的音乐,它的色泽肯定是香艳的,曲调也一定是婉媚的。
歌妓对词风的影响还有一点,就是她们自己的大多数作品简直看不见安排与用力的痕迹,而呈现出通俗化、口语化的风格。
这种影响对宋词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部分文人提倡白话,就是因为歌妓的诱导。
这种影响一是由于她们作品的影响,二与她们本身的文化需求有关。
宋代许多词人诸如柳永、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他们的词都有口语化倾向。
最后,从描写歌伎的诗词中,还可以了解到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嬗变,文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甚至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的改变,可以说,这些诗词如一面镜子,真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时代风情。
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歌伎身份地位的改变,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差异(二)歌伎与文人关系的发展,反映了文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三)歌伎类别的变化,反映了歌舞艺术的演变。
以上就是从我所掌握的资料总结出的近年来关于歌伎与唐宋诗词研究的方方面面,由于条件限制,可能没有实际研究的全面,但窥斑见豹,我们不难从中把握其研究的大致脉络。
我以1999年出版的李剑亮的专著《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为标志,把唐宋诗词与歌伎的研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观念拘囿,唐宋诗词与歌伎的关系一直未予充分关注,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零碎且缺乏深度,致使诗词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不少疑点、难点和空白点。
直到李剑亮的《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作者广泛占有材料,从大量事实出发,解答了本论题中的一系列应有之义。
在李之后的一些研究,总的说来,都没有超出前人的研究范围,都只是就某一具体的问题不断纠缠,显得缺乏新意,致使这一论题的研究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然而鉴于歌伎对诗词发展的重要作用,我拟将从文化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番较全面的论述,试图打开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99.[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3]唐圭璋.宋词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M].1982.[4]周密.齐东野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3.[5]王百里.词苑丛谈校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6]赵崇祚.花间集[M].北京:古籍刊行社,1955[7]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2[8]李俊标,方艳.宋歌妓词浅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9]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10]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11]龚斌.情有千千结——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12]曹明升.宋代歌妓与宋词之创作及传播[J].云南社会科学学报,2004.[13]赵庆芳.宋词与歌妓略论[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4]赵晓岚.唐宋诗词与乐伎[J].中国文学研究,1997.[15]王娟.论唐宋歌妓在词史上的贡献[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6]连洁.浅论宋代的歌妓词[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7]王兆鹏.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以歌妓唱词为中心[J].文学遗产,2004.[18]彭洁莹.宋代歌妓词盛行原因探析——兼论宋代歌舞侑觞之风俗行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9]陈中林,徐胜利.论歌妓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J].平原大学学报,2005.[20]彭福荣.论歌妓对宋词繁荣的价值[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21]朱春花.论歌妓传播宋词对宋代文人及其创作的影响[J].语文学刊,2007.[22]方星移.歌妓角色与词人身份——词人笔下的歌妓形象[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袁继灵.歌妓与唐宋词[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1.[24]王萍,李碧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歌妓流离与唐宋文人创作浅论[J].贵州文史丛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