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柳永的词作以叙述现实生活、感慨人生沧桑为主题,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人士喜爱。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却是一直被深刻地描绘和表现。
柳永以女性的视角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使得他被赞誉为女性的代言人。
柳永的词作以女性为主题。
在柳永的词中,几乎每一首词都涉及到女性形象的描绘。
无论是青楼妓女、宫廷贵妇,还是平民百姓,柳永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境遇。
在《浪淘沙令》中,柳永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柳叶飘零梦不成”,描述了一个妇女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临江仙》中,他写道:“临江仙,流连忘返”,描绘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的情感。
柳永的词作贴近生活,以女性为主题,深情刻画了她们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女性的温柔、纯洁和坚韧。
柳永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在柳永生活的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统治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柳永的词作中所描绘出的女性形象却并非完全顺从和软弱。
相反,柳永常常通过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的坚韧和执著。
在《阮郎归》中,他写到:“脉脉此情谁诉”,表现出女性敢爱敢恨的一面;在《临江仙》中,他写到:“斜阳过迴廊”,描绘了一位女子远方思念的情景。
这些形象展示了柳永对女性的敬重和理解,使女性形象成为他词作的一大特色。
柳永的词作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她们的形象不是空洞的理想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命运。
柳永在词作中多次提及青楼妓女的生活,描绘她们的艰辛和渴望自由的情感;他也反映了庶民女子的贞节和忠贞不移。
柳永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以女性的命运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将女性形象展现得深刻而真实,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种种原因使得柳永成为了女性的代言人。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筆触,将女性形象刻画得深刻细致。
论柳永女性意象词中的寄托

殊 的意义呢?他又在其 中寄托着怎样 的情感 呢? 柳词 中描写女 性意象主要有世俗 女性 和下层妓女 。 对这两种女性 意象 的描 写 , 一定 程度 上是 因为柳 永 熟悉 这市井生活 , 了解这些人 的思 想感 情和 审美需求 , 所 以“ 自觉 ” 地为她们歌 唱。但是 , 另一个 角度来 说 , 从 柳永
论 柳 永 女 性 意 象 词 中 的 寄 托
姜 芳
摘 要: 柳永词作 的特 色, 其词风 的转 变, 尤其是 其 中部分女性 意象词 中情感 的“ 隐讳” 寄托 , 客观 上是作 者 个人 情感与封 建正统势 力包括 主流文学审 美标 准 矛盾 冲突下 的结果 。其词作 一 方面满足 、 迎合 了市 民大
自 己年 少 时 的 浪 子 情 怀 而 惹 下 的 “ 去 填 词 ” 且 的苦 果 , 并
路 。柳永《 劝学 文》 有云 : 学 , 庶人之 子为 卿 ; 学 , “ 则 不 则
公 卿 之 子 为 庶 人 。 ”
但是 , 正如以上论述 , 柳永 作品中的慢词 与女性 意象 词 的大量创制 与儒 家思 想影 响深 刻 的 “ 统 ” 正 的主流 文 学审美标准在一 定程 度上存 在矛 盾 冲突 。那 么 , 于受 对 儒家思 想 影 响 颇 深 的 柳 永 来 说 , 莫 非 不 知 “ 而 不 他 怨 怒”、哀而不伤 ” “ “ 、 温柔 敦厚” ?莫非 不知 当时的 主流审 美标准?他为何一意 “ 触犯” 社会正统 的审美规则。一再 创作这“ 冶 不典 之词 ” 艳 ?那 么这 些 女性 意象 词 中的 寄
从 良的愿 望 。
家乡祟安 “ 诸儒 继 出 , 为 文献 名邦 ” 其 家庭 又 是典 型 蔚 ,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引言在我国的文学研究史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占了相当大的席位,而对各大文人学士的研究也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地深入和全面。
宋朝是我国词坛百花盛开的一个时代。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一大代表,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兼具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北宋时期,词成为了文人学士最喜爱的一种文体,闺怨离愁之词非常流行,且那些作品多为男性词人所作。
词中所表达的女性情感也多是由他们代女主人公而言的,是由男性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其真实性和生动性都有待加强。
这与女性在当时的地位有很大关系,封建时期,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一直居于客体地位,一切以男性的需求为主导,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
柳永与李清照是宋朝词坛很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二人同属婉约派,与当时的众多词人不同,柳永和李清照开辟了词的新路径,开始从另一角度对女性进行研究、分析,比起其他词人,他们更注重女性本身的情感,倾听她们内心的声音。
两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当时的柳永并不被社会认同,文人士大夫瞧不起他词中的烟花之地和烟花女子,不愿承认他的才情。
然而透过他的人生经历,我们便能理解为何他的词作中总是有烟花女子的影子,而缺少男子的大气磅礴。
李清照虽然被少数文人所欣赏,却不被大众理解和接受,甚至于当她晚年落魄时,许多都冷眼旁观,等着看这位女性词人的笑话。
当她想将自身所学传授于人时,却被人以“才藻非女子事也”[1]为由拒绝,多么令人心伤的话语。
随着社会发展,文学上对柳永和李清照的研究也是不断深入和延伸,其中主要集中在他们的思想人格、社会文化意蕴、艺术成就及恋情词等方面。
本文主要对二人词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他们之间女性形象的同与异,然后从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等方面分析造成这些异同的原因。
浅析两人对词坛的贡献,以及女性意识对其词作的影响和在当时的发展。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的相同之处诗词是作者情感和志向的寄托,是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述。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摘要:柳永词中描写女性的作品约占全部词作的一半,而歌妓作为一个特殊的形象频繁出现在柳永的作品中。
通过对柳永《乐章集》中歌妓词的分类与分析,总结柳词中歌妓的五种形象。
她们集高超技艺与倾城之姿于一体;她们不幸沦落风尘但心性依然高洁;她们向往真正的爱情和正常的家庭生活然而却注定永远得不到永恒爱情;她们命运悲惨却无力自救。
柳永用他的柔情笔墨展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悲剧形象,使人们对传统的歌妓形象有了另一番新的认识。
关键词:柳永;歌妓词;歌妓形象柳永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也是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作曲、独具原创力的才子词人。
虽然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却用流行的新声写下了大量语言通俗、洋溢着浓厚市民气息的作品,在当时红极一时,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
不仅仁宗喜爱柳词,“每对歌,必使侍妓歌之再三”[1],更有“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的盛况。
可以说,上至帝王大臣,下至市井百姓,无不爱柳词。
柳永一生作词无数,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词是与歌妓有关联的。
据记载:《全宋词》总共收录了柳永词212首,“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
[2]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柳永如此频繁地将歌妓写入他的词中,而这些歌妓又是以怎样的一个形象出现的呢?一方面,柳永以歌妓入词与宋代的社会风气有关。
歌妓制度产生于殷商时期,到了宋代达到它的鼎盛期。
由于宋代最高统治者的提倡和歌舞佐酒的兴盛,不仅使得歌妓的数量达到空前之多,也大大加速了歌妓的社会化进程,使之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这为歌妓作为一种文学形象进入文人的词作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柳永如此频繁地创作歌妓词还和他自身的经历有关。
尽管柳永文采非凡,然在仕途上,他却屡屡遭挫。
最后他不得不以“奉旨填词”之名,混迹于汴京的秦楼楚馆,以作“新声”卖给歌妓为生。
他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这使得他比其他文人墨客更深入地了解歌妓们的悲惨遭遇。
因此在柳词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歌妓的身影。
柳永词中的市井色彩

柳永词中的市井色彩
罗艳君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0(0)14
【摘要】柳永词有一种浓郁的市井色彩,主要表现在: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市井生活图画;反映了下层市民特别是青楼女子的生活情趣;直露俚俗的艺术风格符合市民的
欣赏口味.
【总页数】1页(P81)
【作者】罗艳君
【作者单位】新化县职业中专,湖南新化,417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试论柳永词的市井化特征
2.追求"和鸣偕老"——浅谈柳永词市井妇女的心理描写
3.柳永词"市井气"与周邦彦词"书卷气"的比较
4.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
5.《定风波》与柳永词的市井意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诗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注】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④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⑤无绪:没有情绪。
⑥兰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⑦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⑧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雾。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⑩经年:年复一年。
【赏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以白描手法,写情人间离别时的情态,表达出难分难舍的情意。
他们在一个“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秋日傍晚分别,那凄切的蝉鸣、萧瑟的秋景、阴沉的暮色都为离别增加了几分悲凉。
正当两情依依之时,兰舟却催人出发,于是千言万语化为了“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只紧紧地握着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两句语言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寥寥数语把人物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眉头紧锁,泪眼迷离,失魂落魄之状都传神地刻画出来。
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无语凝噎”,无言胜过千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
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浅析柳永词中的叛逆精神

浅析柳永词中的叛逆精神柳永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
他的思想受到市民精神的影响,导致他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叛逆精神。
他个性张扬,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对两性情感非常重视,同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妇女,他笔下的妇女独立、坚强。
他的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有一定的差异,在他的词中可以充分的表现出来。
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柳永词中的叛逆精神,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标签:柳永词叛逆精神前言柳永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他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发展了慢词,形成了并峙于小令双峰的词体。
他的词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永虽然受过传统的儒学思想教育,但是枯燥的儒学教条和封建说教,无法改变他张扬和真性情的个性。
他依然保持着他率性的行为和浪子的本性。
他在词中表现的主题和传统文人追求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
即使他的词被广泛学习和欣赏,但是历代文人对柳永的词都持贬低的态度,对他不同于主流思想的追求持批评态度。
一、柳永的反叛思想体现在他背弃功名富贵方面柳永的一生对待仕途都是充满矛盾的心态。
在我国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走仕途之路。
因此每一个文人都会追求自己的仕途梦想。
柳永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本应该追求金榜题名和功名利禄,但是他却背离了这一封建士子的梦想,对功名表现出轻视的态度。
由于北宋时期,我国国内经济稳定,都市繁荣,文化娱乐行业发展较快,柳永适应当时市民精神文化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当时的都市歌手和文人作者。
柳永生活在这种市民背景下,创作了很多反映市民生活情调的词。
他的思想深受都市生活的影响,同时市民思潮对其影响严重,使其在思想上的变化较大。
他并不看重功名利禄,而是投身于市井享乐和都市繁华的自在生活中,他的词反映的是都市人民的生活,打破了读书人抒发个人情思的写作传统。
即使他的思想和词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士子的色彩,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他的词展示了当时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和审美倾向。
宋代黄升评价柳永的词为:“耆卿长于纤艳之词,然多近俚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生理的、情感的以及社会文化等诸多复杂原因,女性形象的描绘一直是文人写作的重要对象。
从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开始,就奠定了士大夫描写女性以端庄、高贵、文雅为美的基础,表达方法也以含蓄、浓丽、浮艳为贵,并多以女性的服饰、举止、容颜为题。
北宋初期词坛风尚依然是承袭了花间、南唐词风,内容绮丽,典雅而含蓄。
其中,具有开拓之功的柳永,独树一帜。
在词学发展史上,他是一位开启了新的市井审美的词人,“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趣。
”。
[1]作为一名长期流落于社会底层,出入于酒肆青楼的市井文人,柳永的词较之同时代士大夫的雅词小令更多地关切下层女性。
一、风尘女性,高贵娴雅宋代是一个声妓繁华的社会。
一方面,最高统治者给士大夫们以优厚的俸禄,鼓励他们积钱蓄妓,及时享乐;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空前繁荣,促成了市民的享乐心理和竞逐新声的社会时尚,歌妓行业由此而兴盛起来,一时北宋朝野皆溺于妓乐,上至宫廷私宴,下至勾栏瓦肆都需要声乐歌舞来满足感官刺激。
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需求,以妇人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的《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2]独重女音到宋代竟成为全社会的习尚,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
“曲子词的娱乐功能和抒情功能经过‘好妓好歌喉’得以发挥淋漓,而歌妓们把词变成歌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使整个身心融合的艺术再创造过程。
从某种角度看,歌妓也可以说是词创作的参与者、词人的合作者。
”[3]因而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的印记。
词人柳永有许多作品干脆就是应歌妓之请、以她们的审美要求和特点来进行创作的;同时,柳永词中也展现出她们的品性,刻画出她们的形象。
歌妓虽然身在风尘,但在柳永笔下,她们却给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形象。
如其《少年游》:世间尤物意中人。
轻细好腰身。
香帏睡起,发妆酒酽,红脸杏花春。
娇多爱把齐纨扇,和笑掩朱唇。
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主旨在于摹画对象的轻妙身姿、笑颜花容、温柔心性和详雅品流,如此完美的女性,是“不称在风尘”的,然而却在风尘卖笑。
这样的艳词由歌妓当众演唱,既让观众欣赏到了一次高品位的女性美,又让观众认识了沦落风尘的女子本属高贵以及其内在的“贵人”风度,从心理上能消解观众由狎妓目的而带来的心理邪念,从而对妓女产生敬和爱的情感。
又如其《离别难》中所云:“有天然、蕙质兰心。
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在柳永眼中,被时人视为下贱的青楼歌妓具有高雅的性情,不仅美艳娇媚,而且品质高雅善良。
风尘女子如此的心性才情、端雅风韵、天真荣态,只有柳永以慧眼识别。
柳词的可贵之处,即在于它的真实并舍弃了世俗社会和上层社会的偏见,对下层女性有了更为深入的接触和了解,点燃起她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因而他词中的女性形象才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鲜真实的魅力。
二、青楼女子,追求爱情在另一些词作中,柳永把“高处不胜寒”的抒情主人公拉回了现实,揭开了掩盖女性情感、欲望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崭新的、充满鲜明个性的、敢爱敢恨的活生生的人物主体。
这些青楼女子,她们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较轻,头脑中的清规戒律也较少,因此,她们一个个敢爱、敢怒、敢说。
她们不像深闺女子那样整日只会深深地思恋、独自地伤感,她们敢于执著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自由的幸福,大胆地向所爱的人诉说自己炽热的感情,并表达出她们渴望从良以及希望与爱人长相厮守、成为夫妇的愿望,如《迷仙引》:刘云霞(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迥异于封建士大夫词中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
柳永对女性平等地认同,女子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她们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市井女性;全新面貌;文学价值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62(2008)04-0050-03论柳永词中的市井女性第21卷第4期2008年10月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ofHenanRadio&TVUniversityVol.21,No.4Oct .2008收稿日期:2008-06-23作者简介:刘云霞(1974~),女,河南镇平人,河南科技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50··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祗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整首词通过一位民间歌妓对自己所信任的男子的自述,刻画了一位敢于大胆说出心声,渴望自由生活的歌妓形象。
柳永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代歌妓立言,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歌妓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据词中所云,她才过十五岁便开始学习歌舞了,由于她身隶娼籍,学习伎艺是为了谋生,她所强烈追求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平常人的生活。
她是让人尊重的,因为她在一掷千金的王孙公子面前能保持内心的高洁。
词人于此委婉地表现了歌妓较为高尚的品格,轻视千金而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理解。
她在风尘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寻觅着知音,渴盼着走“从良”的道路,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归宿。
在词的下片,她从赏识者中寻觅到一位可以信托终身的男子,便以“贱民”的身份和坚决的态度,恳求救她脱离苦海,使她真挚的情感有一个美满的归宿。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歌妓犹命薄如花的女子,妓女从良,何啻登天,对于风尘中的女子而言,那虽是渴望却又是极难实现的。
然而,她所信任和依托的男子是否同意,又是否能做到,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词人却未作叙述和回答,但这位女子企图摆脱被玩弄的处境,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勇气却令人肃然起敬。
柳永在此,以同情的笔调,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与正当要求,为我们刻画了一批不同以往的女性形象。
如此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经历、真实的生活愿望,何尝不是柳永人性光环的印证呢?因为人生的失意,在凄凉的羁旅途中,柳永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妓女,无论是地位还是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认同的心理。
古人有诗云:“君未成名奴未嫁,想来俱是不如人”。
柳永心情亦是如此吧!历史上有许多功名未就的士子像白居易、杜牧等都曾在青楼里寻找过愉悦和知音,柳永更是将他们看成红粉知己,大为咏叹,在他大量的羁旅词中,对歌妓的人文关怀逐渐多了起来,如其《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
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柳词写的是与歌妓别后相思之词。
当多数文人依旧对歌妓持欣赏玩弄态度时,柳永竟能将她们作为情人平等地对待。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如誓言般的十个字,饱含了词人多么诚挚的情感啊!试问如果没有对歌妓内心的认同,怎能一生不忘?若本无“心”,何会有“欠”,柳永对歌妓的思念,是对情人的思念,“同是天涯沦落人”,正是由于柳永的身世和妓女的遭压抑身世相同,让他对歌妓产生了强烈的认同心理。
加之情感建立在“抒情自我化的方向”[4]发展的基础上,自然让人也深切感受到“伊人”对爱情的执着,对词人的思念。
由此柳永羁旅词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感人了。
三、市俗女子,魅力不俗中国诗词里缺失爱情的深闺女性多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却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露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
因而,柳永的艳词却曾被人讥为“词语尘下”、“多杂以鄙语”、“多近俚俗”。
这说明柳永的艳词走的是和其他人不同的道路,试比较晏殊的《鹊踏枝》和柳永的《定风波》。
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嚲、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略一比较,我们便可发现,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他追求的是文人式的典雅之美,他笔下的女性心中有怨而不显,内中有愁而不发;柳永则不同,他在这首词里用的完全是市民的口吻和情趣。
全词均作女子口吻,表现了市井女子对于恋人的思念怨情以及对正常人生活的追求。
全词以代言体的口吻,放开来说的笔调,把那思妇的满腔情思,一股脑儿地摆到了读者的眼前。
她的情人离家远去,很可能是追求功名去了,她只能独自孤独地度过这个寂寞的春天。
然而心绪阑珊,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乏味,美好的韶华就此流走,她也渐渐形容憔悴,不加修饰,哪怕自己蓬头散发。
这一切,只缘于心上人离去连书信都不寄一封。
自此以下,这位女主角便干脆把作者撇开在一旁,自己站出来向我们掏出她的心里话: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把他留在身边。
在我俩那间书房里,他在铺纸写字,念他的功课,我则手拈着针线,闲来陪他说话。
这种乐趣该有多浓、多美,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天天地将青春光阴都虚度了。
读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快嘴李翠莲”(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式的妇女形象,她把自己的怨恨和烦恼,痛痛快快地全部“掷”给了读者。
柳永在这首词里用的完全是市民的口吻和情趣,所以非常符合市民群众的审美趣味,但并不符合封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此词在后来还给柳永的仕途带来了一些麻烦。
今人叶嘉莹曾说:“历代词人对歌词的写作,其毁誉幸蹇,影响命运之得失升沉,两者结合得如此密切,盖从未有如柳永者。
”[5]昔日叶梦得之《避暑录话》卷下记柳永以谱写歌词而终生不遇之故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己累……而终不能自救,择术不可不慎。
”[6]柳永的悲剧不仅值得我们同情,也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因为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柳永对周围女性的情感有透彻的了解和体验。
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
四、市井女性形象塑造的文学价值在宋代词人中,柳永是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词这种市民文艺的新形式,到了柳永的手中才确立了自身的地位。
他的《乐章集》传词近212首,其中近70首是描写女性的世俗词,大约占其全部词作的三分之一。
真正走到市民中去的词人柳永,51··Liu Yunxia(Schoole of Humanity &Literatur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Abstract :The secular women in Liu Yong ’s Ci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feudal literati ’s image of boudoir woman.Their image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revious gentle obedience ,fatalistic woman.But their images are colorful ,prominent personality ,elegant taste ,fresh lively.Liu Yong equal recognition to women ,and women appear with their own true colors ,so that their brand new full images ac -cess to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value.Key words :the Secular Women ;the Brand New Look ;Literary ValueOn the Secular Women in Liu Yong ’s Ci为词带来了新的气息与活力,带来了新的趣味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