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柳永词的俗
柳词的“俗”

3.语言俗。柳永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酌习气,大 量吸收和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市井语言,迎合市民群 众的口味,通俗、易懂,形成了“凡有市井饮处,即 能歌柳词”的效果。柳永的口语化特色使其成为将音 乐和文学结合起来,把专家和民众沟通起来的代表作 家。 据统计,柳词大量运用俚俗语言。其中,“恁” 字出现了58次,“得”字出现了49次,“争”字出现 了36次,“处”和“成”出现了20多次,“怎”和 “了”出现10多次。由此可以看出柳永对俚俗语言的 钟爱和运用娴熟。 4.表现手法。柳永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崇尚白描手 法。
柳词的“俗”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 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 即变“雅”为“俗”,桌椅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 俗化的市民情调。 柳永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迎合、满足市民大 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轻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 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 事。词的内容接近世俗大众的生活,集中表现市民大 众的审美情趣。
柳永“俗”词的影响
1.对宋代词人的影响。后来的苏轼、黄庭坚、
周邦彦、秦观等词人都下层女子的词作。 2.对元曲的影响。有人以柳词为“金元曲子 之先声”,甚至直接封柳永为“元曲之祖”, 可见其俗词对元曲的影响之大。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
1.题材俗。柳永的词关注选取的大都是市民大众的 都市生活和他们的思想,其中歌妓更是柳永词的主 要写作对象。 2.内容俗。柳词中描写当时市民的生活情景、城市 繁华和旅途风光的作品比较多,生动的在现了当时 京都的繁华,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市民 阶层的生活状况。 柳词中成就最高的是反映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 恋情的词,其中反映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们的苦 难生活和思想感情更是重中之重。柳永将女子的爱 情意思、平民女子痛苦心声、下层妓女不幸和从良 愿望融入到了他词的创作中去了。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论柳永词的“俗”与“雅”摘要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的词可以分为俗词和雅词两大类。
俗词之“俗”主要体现在:(一)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尤其是妓女的生活;(二)语言上,采用大量极为通俗的民间口语;(三)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不求含蓄。
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不论是雅词还是俗词都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柳永俗词雅词由俗入雅前言柳永是两宋词坛最为瞩目的大词人之一,也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词人,然而他也是最为争议的词人之一,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柳永词的雅俗问题上,多数文人持一种极端的观点——非俗即雅。
本文认为柳永词既有俗的一面又有雅的一面,柳永词的俗主要表现在他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和语言上;他的雅词主要集中在他入仕以后词由俗返雅,大量杰出的羁旅行役词和都市生活词都是最好见证。
一、柳永的生平和创作柳永,北宋词人,初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崇安人。
据今人唐圭璋先生推测可能约出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①,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7)。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期(1023——1063),因排行老七,故也称为“柳七”,柳永出生于一个有深厚儒学传统,以科举进取的仕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决定了他也如父辈和长兄一样走向以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精通音律,有深厚广博的文艺修养。
“艺足才高”“平生自负,风流才调”。
前期为朝廷宴乐写有雅词,也有俗词,但大量俗词却为民间歌妓而作,是为适应民间演唱的,具有民间才艺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市民趣味的特点。
但由于后期生活环境的改变,词人审美情趣已发生重大改变,对雅词产生浓厚兴趣,但无论是俗词还是雅词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宋词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柳永俗词的特征(一)内容“俗”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追求爱情,对平等自由爱情的渴望,如《昼夜乐》中写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柳永诗词的俗

• 3.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门从良的愿望。
• 这类描写妓女的词,在柳永的《乐章集》中占绝 大多数。柳永早期曾因仕途不顺而留恋青楼妓馆, 长期生活在歌儿舞女之间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对 歌妓的生活有较深的了解,对她们的心理情感颇 有体会,同时也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 如《迷仙引》 • 才过笈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席上尊前,王孙随 分相许。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常只恐,容易舜 华偷换,光阴虚度。 •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万里丹宵,何妨携手同归 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柳永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之 一,他一生经历了太宗、真宗、 仁宗三朝,正值北宋社会承平之 时。生产发展、经济上升、都市 繁荣,整个社会相对稳定,到处 歌舞升平。这种安定的社会背景 为专供娱乐消遣的词的发展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对词的创作 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柳永便在这种时代氛围中应运而生,他顺应了词的 发展要求,大量创作慢词并且开创了俚俗词派。然 而,却遭到了宋以来文人的一致否定和批判,他们 认为这种俗词所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雅”词的标准。
• 这首词表现的是思妇的闺怨,全词以思妇的口吻写成, 表现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与悔恨。并通过对其心理 活动的描写,反映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对理想爱情 的追求。 • 在思妇的眼中,桃红柳绿尽变为伤心触目之色,一颗 芳心竟无处安放。尽管窗外已是艳阳高照,她却无心 起床梳洗,长久的相思之苦已使她形容憔悴。只因为 情郎没有音信。至此,抒情女主人公已抛开含蓄和委 婉,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早知那样,真应该当 初就把他留在身边。这位抒情女主人公如此泼辣、放 肆的追求爱情的心理,在文人看来是俗不可耐的。
• “伊”“无那”、“恁地”、“悔”等字词在其 词中频繁出现。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 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 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而 市民化的俚俗语言更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词大 量猎取市井习语,妥帖地运用于作品之中,形成 了一种清新晓畅,“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的语言风格。这种俚俗词语的运用,不仅浅显易 懂,更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及心理特征。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

柳永词的雅和俗范文柳永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带有浓郁市民文学色彩的柳词,无论是思想工艺术形式,都比他以前的词作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的慢词,为宋词的繁荣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对于词体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柳永词的雅和俗摘要:柳永是宋朝著名的词人,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他留给后人很多脍炙人口的词,像《乐章集》等;文坛和词坛有很多关于柳永的词风的定位问题,从古至今,这个话题一直是历代文人争议的焦点问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理解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定位为“俗”的人有一大堆理由;定位为“雅”的人有一大堆理由,而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有人走中庸之道,说柳永的词风非俗非雅,或俗是或雅。
在笔者浅学看来,对于柳永的词风不要用片面的观点去描述,从历史和从柳永生活的环境,以及词文化氛围去全方位的包围,扩大视野去理性看待他在词界的雅俗成就,这样才是最稳妥的评价历史的方法;本文列举实例来说明柳永词的雅和俗,望抛砖引玉,以求智者精言。
关键词:柳永;词;雅和俗1.前言中国古代文学最鼎盛辉煌成就毋庸置疑是:唐诗、宋词;而宋词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更显得独树一帜,直至今天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风格和内涵意境的延展。
至于柳永,在宋朝的词坛上更是名声鼎沸、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他是当时最受欢迎的词人,在长达有三百多年的宋朝历史上,他的词可以叫做风靡一时、极为流行。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就是对柳永的词的风靡程度的一种真实评价。
但历史上对柳永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倍加欣赏、有些人不屑一顾;说“俗”者,将柳永一脚踏翻抛弃路边;说“雅”者,扶上正座推崇之极。
我们仅从字面上分析得出:雅俗虽只是两种风格,但在历史上他们的地位是不同的;如何来评判柳永的“俗性”还是“雅性”,笔者认为,“雅俗共赏性”应该是对柳永最中肯的评价。
2.论俗对柳永词的评价,很多人如:南渡初王灼、陈师道、黄昇以及李清照的《词论》,都将柳永毫不留情的归于卑俗类;他们甚至不反对柳永词在创新上的巨大成就;也不否认其词音律的高超手段之和谐,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浅谈柳永词的“俗”

第 ”《 (长寿乐 》 ,却 屡试 不第 , ) 更 如 《 兰花 》中 ,心娘 自小 能歌 话色 彩突 出 ;如 ,金 蕉叶 》中 的 木 “ 《 因 《 冲天》一 词惹 得宋 仁宗不 舞 ” “ 鹤 、佳娘捧 板 花钿簇 ” “ 娘举 “ 中有 个风 流”《 、虫 就 ,昼夜 乐 》 悔 中“ 悦, “ 于 临轩放 榜” 时被其 黜落。 在 措 皆温 润 ” “ 娘 一 搦 腰肢 袅 ” 不 当 时 留住 ” 《 春 郎 》 、酥 , ,惜 中的 “ 不
浅谈柳永词的“ " 俗
■ 江苏省常州市新桥 中学 潘 琦
提及 柳永 的词 ,多数 论者都 混 迹 于秦楼 楚馆 ,熟悉 民间的风 闲拈 伴伊坐 。和我 。 免使年 少 , 光
认 为其俗 ,并对 之持 强烈 的贬斥 物人情 , 品便应运 而生 。 其作
态度 ,某些 论者 虽承 认柳 词雅 俗
民间通 俗文 艺 。时代 呼唤那 些既 歌 妓对平 凡而 和满 的家庭 生 活的 内心 淋 漓 尽致 得 表 露 了 出来 , 如 能迎合 市 民 口味 ,又 能提高 其文 眷 恋 :早 知恁 么 , 当初 、 雕 “ 知恁 么 , 当初 、 把雕 鞍锁 ” “ 悔 不把 早 悔 不
化素 养 的词 作 。柳 永具 有 高度 的 鞍 锁 。向鸡 窗 , 只与蛮 笺象管 , 拘 (定 风波 》 ,完全 是模仿 歌女 的 《 )
试, 以期 踏 上 仕途 ; 曾 自信 “ 也 凌 化 的描 写 。前 代及 同代 的诗 词家 如 ,鹤 冲天》 :假 使重 相见 , 《 云 “ 还 云词 赋 ,掷果 风标 ”《 (合欢 带》 , 多 把 女 性 当作 观 念 的象 征 来 描 得似 旧时么 ? ) 悔恨无 计那 , 迢迢 良
谈柳词之俗

用语是 市井俚俗 用语 ,语言通 俗
易 懂 外 ,柳 词 中 对 男 女 情 事 和 妓
作 了 细致 的刻 画 ,如 “ 少 敷 年 粉 ,依 前 醉 眠何 处 ” ( 斗 百 《 花》 表 现 了 妓女 相 思 的 心 情 ; ) “ 假使重相见 ,还得 似 ,旧时 么” ( 鹤 冲天》 描写 她们 怀念情 人 《 ) 但又怕再 见时情人变 心的忐忑之 情 。他 的语 言也非常贴 近市 民大
软 硬 兼 施 地 惩 治 他 ,让 他 今 后 不
时期俗文学发展历 程上 的里 程
碑。
活中沦落 于社会 底层 的歌妓 舞女
的生 活和心理 ,他 以平等 的态度
亓迪 ,女 ,重 庆师 范大学 文学与新
闻 学 院 2 o级 研 究 生 。 o7
敢 再 造 次 。这 种 泼 辣 爽 直 的 性
翼 ( 词选 ・ 侏 前
) 。他的词作
在 北 宋 极 为 流 行 ,有 这 样 的说
生 赢得 是凄 凉 。追前 事 、暗
法 :凡 有 井 水 饮 处 ,皆 能 歌柳
词 。可见柳词 已植 根民间 ,达 到 了妇孺 皆知 的程 度 ,深受普通 百 姓 的欢 迎。作为对宋 词进行 巨大
革 新 的 大 词 人 ,柳 永 的 词 对 后 世 词 人 也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 如 苏
永 还 有 一 些 词 对 歌 妓 的 内 心 世 界
轼 ,秦 观 ,周邦 彦等等 。
柳 词 中有 很 大一 部 分 是 俗 词 ,柳 词 的特点 , 概 括 为把 世 可 俗化 的市 民生活情趣 用通俗化 的
语 言 表 现 出来 ,之 所 以 称 其 为 俗 词 ,究 其 原 因 ,除 了 其 词 中 大 量
品柳永词中的俗

• 在极重视功名利禄,男尊女卑的世俗封建社会, 一名闺中女子竟为了与其相厮守却不得,所以痴、 所以怨、所以恨,以“厌厌梳裹”来反抗,萌发 了把他“锁”在家中的叛逆想法,女子的这种想 法和行为于社会是不容的,然柳永却将他写了出 来,女子的行为似乎与林黛玉对仕途的态度相通, 也暗示了作者对仕途经济,官本位思想的反抗、 批判与反思!可窥见宋末女子爱情意识和自我意 识的觉醒。“锁”更是柳永带这个并不公平的社 会的报复! • 女子思恋,痴、怨不加掩饰,跃然纸上,似俗实 雅,相当典型的体现了市民的那种“以俗为 美”“以真为美”审美趣味
《雨霖铃》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 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州催發。執 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我傷離別,更那堪、冷落 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 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 虛設。便緟有,千鐘風情,更于何人 說。
“世间尤物意中人… …心性温柔”——《少年游》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常珍重,小斋 吟玩。更宝如珠玑,置之怀神时看,似频见,千娇面” —— 《凤街杯》 及《迷仙引》中对“才过并蒂”沦落风尘的少女由衷的惋 惜并表达她们“永弃却,烟花伴侣”的希冀和渴望有人 “与花为主”“携手同归去”的理想。 歌妓世市民阶层中地位十分低贱的群体,被视为“贱 民”,寻欢作乐的工具,他们的生老病死万千情丝,无人 关注,柳永却对这些“贱民”们词以平等、尊重的态度, 同情并赞美他们,抚慰他们那颗受尽苦难和创伤的心灵把 他们看做红尘知己,满腔热情地为他们度曲作词,诉说他 们的不幸遭遇。真诚的愿与之建立爱情,完全以平等互爱 为基础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婚姻观。 对歌妓的同情不仅停留在社会意义上,更是倾注了人道主 义的精神和人情美,以深沉和柔和去敲打世人的灵魂,呼 唤被封建礼教和道德压抑的人性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

论柳永词的雅与俗一、本文概述柳永,这位北宋时期的词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存在。
他的词作,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典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柳永词的雅与俗两个层面,以期更全面地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我们将对柳永词的“雅”进行分析。
柳永的词作中,不乏对自然风景、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思考。
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使得词作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的词作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高度的艺术造诣。
这种高雅的艺术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广为流传,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柳永词的“俗”。
柳永的词作不仅高雅,而且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他的词作中,有许多反映市民生活、描写爱情故事的篇章,这些篇章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风格,使得柳永的词作在民间广为传唱,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柳永的词作既具有高雅的艺术风格,又充满了通俗的生活气息。
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词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柳永词的深入分析,揭示其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卓越成就。
二、柳永词的雅柳永的词作,不仅以其独特的俗味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更以其深厚的雅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柳永的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柳永的词作语言华美,词藻丰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出一个个美丽的艺术世界。
他的词作语言既典雅又优美,既有文人墨客的精致,又不失市井小民的生动,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他的词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深受读者喜爱。
柳永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他善于以词抒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百态,表达出对人生、爱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柳永词的“俗”
摘要:柳永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词人,他改变了词以小令为主的体式,出现了慢与小令平分秋色的局面;他创用了一百多种词调,占了宋代所使用词调的近七分之一;他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对北宋词风的转变起到了推动作用。
他的词以俗著称,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现在我们就其俗这方面以词的内容题材特点、艺术表现以及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来分析一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有词作专集《乐章集》。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在词刚产生时,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不入流的,素有诗贵词贱的说法。
它的主要功用是在宴会场合供给伶工歌女唱歌的,到宋朝时词的地位开始有所提升。
大量文人用它来抒发感情,表达人生,所以词风开始由俗变雅,词的内容也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而柳永却将其变“雅”为“俗”,着意
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
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柳词的俗主要表现在:(1)题材内容上,大量深入描写市井坊曲的面貌和世俗大众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
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上得意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姬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
所以词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或失恋被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比如他的《锦堂春》中的“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表现
了女主人公泼辣爽直的性格;词中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比如他的《迷仙引》中的“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表现了妓女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娼籍的愿望;
另外,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连忘返;“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瑞鹧鸪》)的苏州,也使他赞叹不已。
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
这方面的代表作,首
推《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从自然形胜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实地交错描绘出杭州的美景和民众的乐事。
这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而为文人士大夫所激赏。
(2)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与俚语。
诸如副词“恁”、“怎”、“争”等,,柳永都反复使用。
柳永完全不顾及其他士大夫文人的轻视和排斥,以俗语合俚曲,与传统雅词分庭抗礼。
他将词作为通俗的流行歌曲来写,还其曲子词的本色,确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表现法,所以他的作品能投千万人之所好,无论上等人、下等人,读书的或不读书的,都喜欢它,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巨大声誉!。
最能体现柳永俚词风格的是《定风波》。
全篇用语很通俗,词中“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等等,不仅通俗浅近,接近口语,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很符合妓女的口吻、性格与心理特征。
(3)在表现手法上,运用铺叙手法,叙事抒情率口而出,词中
没有含蓄隐晦的语句,而能明白尽致的表现出来。
刘熙载《艺概》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 明白而家常 善于叙事 有过前人”。
这“明白而家常”,正是直言无隐的表现。
如《婆罗门令》:“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把一个“昨宵里恁,和衣睡”寂寞难耐、情火中烧的女子的大胆心事赤裸裸地直白出来。
柳词形成俗的风格的原因约是:首先,柳永受民间词的影响,以俗为美。
词的源头有二:一是唐五代的民间词,一是唐五代的文人词,但词的根本源头还是来自民间。
据记载,柳永在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流行的俗词《眉峰碧》,柳永非常喜欢它,便把它写在墙上反复吟咏,终于“悟作词章法”。
可见 柳词来源于民间,由“坊曲”中兴起的,或多或少会沾染上“市井之气”,采用带有俚俗色彩的语言。
其次是柳永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积累。
众所周知,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之母、文学之母。
柳永一生历尽沧桑,生活坎坷,这直接反映到他的词作之中,无不影响他的词风。
我很喜欢柳词的俗,俗使得词走入平常百姓的的生活,提高了词的地位,正所谓任何事物在起初阶段都处于“俗气”派,但是往往最“俗气”的东西最扎根于现实生活,最受老百姓喜爱,从而最具有生命力,以后会慢慢成长起来,“俗”会转化为“雅”,那些“阳春白雪”,如果追根溯源的话,不都是从“下里巴人”转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