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江汉大学学年论文

合集下载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

柳永,女性的代言人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柳永的词作以叙述现实生活、感慨人生沧桑为主题,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人士喜爱。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却是一直被深刻地描绘和表现。

柳永以女性的视角刻画了许多女性形象,这使得他被赞誉为女性的代言人。

柳永的词作以女性为主题。

在柳永的词中,几乎每一首词都涉及到女性形象的描绘。

无论是青楼妓女、宫廷贵妇,还是平民百姓,柳永都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她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境遇。

在《浪淘沙令》中,柳永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柳叶飘零梦不成”,描述了一个妇女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在《临江仙》中,他写道:“临江仙,流连忘返”,描绘了一位女子思念远方的情感。

柳永的词作贴近生活,以女性为主题,深情刻画了她们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女性的温柔、纯洁和坚韧。

柳永的词作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

在柳永生活的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封建统治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

柳永的词作中所描绘出的女性形象却并非完全顺从和软弱。

相反,柳永常常通过女性形象展现出她们的坚韧和执著。

在《阮郎归》中,他写到:“脉脉此情谁诉”,表现出女性敢爱敢恨的一面;在《临江仙》中,他写到:“斜阳过迴廊”,描绘了一位女子远方思念的情景。

这些形象展示了柳永对女性的敬重和理解,使女性形象成为他词作的一大特色。

柳永的词作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形象往往是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她们的形象不是空洞的理想化的,而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命运。

柳永在词作中多次提及青楼妓女的生活,描绘她们的艰辛和渴望自由的情感;他也反映了庶民女子的贞节和忠贞不移。

柳永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以女性的命运为素材,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将女性形象展现得深刻而真实,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种种原因使得柳永成为了女性的代言人。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筆触,将女性形象刻画得深刻细致。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柳永的词作以其清新、含蓄、深刻的风格,以及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而著称。

在柳永的词作中,女性作为主题常常被赋予柔美、婉约的形象,其词作流露出对女性的关怀、理解以及对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

柳永的词作中,常常出现了一些有关女性的题材,比如闺怨、相思、别离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雨霖铃》、《临江仙》等。

柳永的女性词作大多以女性的角度展现了对爱情的向往、对离别的哀伤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他在词作中常常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疑惑和不满,也通过女性的情感来反映出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

其次是柳永女性词作的思想内涵。

柳永的词作多以女性柔弱、娇媚、多情的形象为表现对象,透过这些形象,他传达了对女性的怜爱和同情,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命运的苦难。

在他的词作中,女性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展现出她们思想纯真、感情真挚的一面。

柳永对女性的理解和关怀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在于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而在思想内涵上则展现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柳永通过其优美的辞藻和细腻的描绘,将女性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结一下,柳永女性词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通过对女性的描绘展现了对女性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柳永的女性词作成为了中国古典词学中的珍贵遗产,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柳永女性词作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存世词作有《乐章集》;柳永亦善诗文,多佚。

浅析柳永词的女性形象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里涉及女性,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是以底层女性为题材,而不站在男性角度,平等地看待底层女性,用真情实感描写女性形象的,宋代的柳永是第一个。

柳永的一生,无非是流连风月与政治失意,在柳永身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因而,柳永词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丰富多彩,也蕴含着政治意义与女性意义。

关键词:柳词女性形象双重意义作为第一位专业填词的文人,柳永有“奉旨填词柳三变”之称,然而这“奉旨填词”里,充满了柳永一生的政治失意。

“在当时诗尊词卑,词为小道的观念下,‘专业词人’的头衔不但不光彩,反而为许多传统文人所不齿。

”[1]因柳词多用俗语,多写俗情,以反映下层平民的情感生活为主,情感坦率真挚,恣纵不羁等特点,故不为当时的文人所接受,从而一生仕途偃蹇潦倒,使词人更为放荡不羁,流落歌台舞榭,放宦南北东西。

这样的经历却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体会底层女性朴素而真挚的感情,从而为柳词增添了真挚动人的色彩。

一. 多重形象:柳词的四类女性形象与女性形象的流变柳永作为第一位专业填词的文人,由于政治失意,而流连于烟花柳巷,但这样的经历却使得词人对底层女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人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这个辉煌的长廊了,柳永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是对花间词,南唐词的浓香暖玉的继承,也开启了文人着力于描写底层女性形象的先河。

从继承与发展这一点来看,柳词里的第一类女性形象是词人着力于女性的色与艺,这类词是柳永用赏玩的目光欣赏小姐的形貌体态。

如《宣清残月朦胧》中“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甚时重恁。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

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之一,他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华丽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词作中,女性题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风姿和情感,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怜悯,展现了他对女性的性情和命运的深刻理解。

本文将围绕柳永女性词作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展开论述。

柳永的女性词作主要包括对女性美丽风姿的赞美、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

在对女性美丽风姿的赞美中,柳永通过对女性容颜、举止、衣饰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对女性身姿风韵的赞美之情。

他常以花、月、烛等意象来隐喻女性之美,比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树影里》中的“娇软宜令暖,秋娘画浓”就表现了柳永对女性婀娜多姿的赞美之情。

柳永还通过对女性性情的描绘,展现了对女性柔情万种的怜悯之情,比如《浣溪沙·一别传千里》中的“楼空烟柳,云鬓花颜”,表现了柳永对女性温柔娴静的赞美之情。

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柳永则通过对女性的神秘和妩媚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他常常以缠绵的柳絮、娇柔的花瓣来象征爱情的甜蜜和美好,比如《临江仙·波上金人卷珠帘》中的“借胜浪飞花,旋飞花上胜浪飞”,表现了柳永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方面,柳永则通过对女性的悲苦遭遇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关爱。

他以婉转动人的话语,抒发了对女性人生遭遇的悲悯之情,比如《桃花扇·薄情酒干》中的“承恩怨,道是不胜苦。

到黄昏,万缕相思渐渐写”,表达了柳永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柳永女性词作的思想内涵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关系的特点和妇女地位的矛盾。

在封建社会的男权下,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她们受尽各种压迫和束缚,没有自由和尊严,即便是达官贵人的女性也难以幸免。

柳永在他的词作中,对这一现实给予了深刻的反思。

他通过对女性的美丽、柔情和苦命的描绘,展现了对妇女地位的同情和关爱。

他以圆润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女性的赞美之情。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

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第一篇: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分析摘要:柳永是词史上声名最显赫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最有争议的词人,后人对他的褒扬和贬抑千百年绵绵不绝。

柳永备受争议的原因在于他所写的词露骨、俗化,他从她们的体态、装扮、艺伎、情感等方面,给我们呈现了歌妓的具体形象。

透过柳永的俚俗词,我们看到才子佳人的“双美遇合”。

关键词:柳永;歌妓;形象柳永既是词史上声名最显赫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最具争议的词人。

柳词的流传速度极快、范围极其宽泛,“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声名显赫在于他作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以及他越过封建道德底线所创作的露骨艳词,同时也是他最具争议的原因所在。

在他中进士以前,他终日混迹青楼,过着浅斟低唱的浪漫生活,中进士以后又游宦漂泊各地,他的这种特殊经历造就了他在词坛的先锋地位,歌妓便成为他词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绝大部分的艳词中,除了对歌妓各种妩媚姿态的细致描写,还有他与不同歌妓所建立的缠绵悱恻的情感。

本文就柳永所创作的俗词,论述柳永所处时代,歌妓得以繁盛发展的原因;并对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进行具体而微的分析;最后总结歌妓存在对柳永一生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歌妓繁盛的“前因后果”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社会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结束了五代的乱离,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

尤其一些大都市出现了百业繁庶的景象,孟元老在《梦华录》中对当时的汴京描写道:“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竟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1]所以,歌妓蔚然成风的原因在于:首先,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

宋代的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为奢华享乐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处于一个安稳盛世,人民百姓自然更多地趋于精神享受;[2]其次,宋太祖建国初就鼓励大臣“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于是北宋的官员们享乐成风,达官贵人自不待言,就连一般官员家里也普遍蓄养歌妓。

论柳永词中歌妓的形象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论柳永词中歌妓的形象特征-最新文档资料

论柳永词中歌妓的形象特征歌妓词是宋词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写作题材。

对于歌妓词的认知,基本上是比较一致的,即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态以及词人同歌妓的关系为抒写内容的歌词。

在宋代为数不少的歌妓词中,柳永的作品不仅对歌妓的日常生活等细节描写得非常充分,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些歌妓的遭遇寄予无限同情,流露出充满怜惜的真挚感情,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歌妓形象。

一、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一)外形出众词人柳永对歌妓外在美的描写和咏叹,向我们展示了她们的天然风韵和神态。

这些宛若天仙的歌妓神态各异、千姿百态,并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柳永道出了她们美丽迷人的千姿百态。

从柳永词中可见,这些歌妓都是国色天香、倾城倾国的仙材。

她们有的“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娇媚”但富有“雅态”(《尉迟杯》);有的“巧笑如花面”“明眸回美盼”(《洞仙歌》);有的“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园搓素颈”“算神仙、才堪并”(《昼夜乐》);有的女子美的无法形容:“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集贤宾》);远看“众里盈盈好身段”,近观“素脸红眉”(《荔枝香》);有的“一点芳心在娇眼”(《荔枝香》);有的美在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小镇西》);有的是泪美人“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倾杯》);有的娇羞“恣雅态、欲语先娇媚”(《尉迟杯》)……为我们展示了歌妓们的千娇百媚。

《木兰花》“坐中少年暗销魂,争问青鸾家远近”,说得仿佛天下男子无不对她们的美貌动情,对她们产生爱慕之心。

(二)技艺精湛歌妓们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状态,往往要苦练技艺,她们一身的精湛技艺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

《迷仙引》“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便是她们从小刻苦学艺的真实写照。

妓馆为了赚钱,选择一些貌美聪明的年轻女子进行专门的训练,教她们诗书、琴画、歌舞,以便抬高她们的身价,迎合士大夫、达官贵人、风流才子的口味。

特别是一些名妓,非但容貌倾国倾城,她们作诗词书画的才华,谈吐的风雅,即令文人墨客也为之叹服。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

论柳永词的女性特质内容摘要: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

柳永渴望个性解放和性爱自由,于是他在青楼中找到理想的归宿;他通过自己的词让世人了解了歌妓等普通女性的生活及境遇。

所以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语感上或是感情上都时刻展现出女性特质来;他把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抒展得扣人心弦;他以女性的口吻如歌如诉,吟唱着生活的酸楚、命运的不济。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特质柳永生平简介与柳词的主要特点柳永(987-1055?),字鳍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

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倦厌官场,眈溺于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人所未写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八九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了解了柳永的身世以及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笔者通过长期潜心的研究,逐渐发现柳永以特有的方式将内心抽象的愁思依恋、细腻温婉、阴柔多姿的女性特质十分深刻的诉诸于笔端,显示了柳词的独特魅力。

关于这些,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以女性口吻抒写复杂细腻而又缠绵悱恻的女性情思,婉倾泣诉,如歌如怨。

浅析柳永词中世俗女性特有的爱情观

浅析柳永词中世俗女性特有的爱情观

浅析柳永词中世俗女性特有的爱情观摘要:柳永词中的女性不同于传统文人对女性的描写,他侧重于真实地再现女性的日常生活,真切地表现女性的爱恨情仇,突出了以歌妓为代表的世俗女性的整体形象,开始关注她们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活动,详尽地描写了她们离别相思的痛苦及对情人变心的忧虑,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向往与执着追求,这些在内容上具有适俗性的词作真实地再现女性的日常生活,真切地表现女性的爱恨情仇,突出了以歌妓为代表的世俗女性的整体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特有的爱情观。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爱情观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

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

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1、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世俗女性的形象表现在世俗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感情的直率表白上。

言情道爱,本以含蓄为贵,而柳永所表现的却是浅而又浅。

柳永词中的世俗女性大胆地追求爱情,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的爱情的渴望。

例如《小镇西》:意中有个人,芳颜二八。

天然俏、自来奸黠。

最奇绝。

是笑时、媚靥深深,百态千娇,再三偎著,再三香滑。

久离缺。

夜来魂梦里,尤花〔歹带〕雪。

分明似旧家时节。

正欢悦。

被邻鸡唤起,一场寂寥,无眠向晓,空有半窗残月。

这首词细腻的描写了意中人的笑靥,感情露骨,恨良宵甚短,不能与爱人极尽欢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汉大学学年论文题目:浅议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二〇**年八月浅议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刻画内容摘要: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苦闷忧怨的词人。

柳永现存词213首,其中关于歌咏女性的词近70首。

柳永把视角伸到了北宋市民街巷,深入茶坊酒馆勾栏瓦肆。

柳词深刻地触及了市民女性的内心世界,描出了下层女性渴望爱情、追求幸福、追逐美善,迫切实现愿望等市民性心理状态,同时有一部分词还刻画了“新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女性觉醒。

柳永在词作中运用多种方式技巧来刻画这些女性心里状态,主要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语自叙、内心幻想、动作外貌、铺叙故事等方式来刻画人物心理。

自柳永后,女性词便被后来的词人所承袭并不断发展,而且柳永的词法技巧也对后来词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柳永词、女性形象、“新女性形象”心理、直抒胸臆型、独白式“作为诗材的女性形象,在柳永这里已经超出了此前的观念性和类型性,进而达到了以具体的心理描写为主的层次”①。

本文就柳永词中关于女性形象的心理描写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也是词史上第一位把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苦闷忧怨的词人。

柳永现存词213首,其中关于歌咏女性的词,即所谓的“艳词”,在《乐章集》中近70首。

这些词多为俚词,雅俗共赏。

在这些词中,柳永把视角伸到了北宋市民街巷,深入茶坊酒馆勾栏瓦肆。

柳永通过这些词作对市民阶层的女性寄寓了深深的同情并进行了大胆的歌颂。

这些词“表现了市民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被遗弃和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②,深刻地触及了市民女性的内心世界,描出了下层女性渴望爱情、追求幸福、追逐美善,迫切实现愿望等市民性心理状态,同时有一部分词还刻画了“新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英雄”意识和女性觉醒。

柳永的一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仁宗朝景佑四年柳永中举为界。

前期柳永多流连于花街柳巷酒肆舞馆,与众多歌伎交善,仅词中提到就有心娘、佳娘、虫娘、酥娘、师师、香香、英英、瑶卿、秀香等十余人,他的不少词就是写给这些歌伎的,然而柳永并非出身豪贵,流落汴京倡馆酒楼间,很多时候以卖词为生计或者靠妓者资给,罗烨《醉翁谈录》丙集卷二里说:“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

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可谓和那些流落于秦楼楚馆的歌伎同是天涯沦落人;后期游宦四方,过着羁旅行役的生活,虽偶从仕宦,但不过于“屯田员外郎”,多为地方小官,经年辗转,落拓江湖,深知生民疾苦。

综上可以看出柳永一生都在下层徘徊,所以柳永对市井歌伎和市民生活有相当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也就对上述市民心理有深刻感触。

正所谓感同身受,所以柳永对这些市民女性的心理刻画极其细腻生动,他词中的女性有的活泼,有的勇敢,几多泼辣,不乏淳厚,时而假嗔,时而佯欢,可谓是“七十二变”。

为了真切的表达个人生活体验,客观的刻画出上述种种形象,柳永在词作中运用多种方式技巧来刻画这些女性心里状态,主要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自语自叙、内心幻想、动作外貌、铺叙故事等方式来刻画人物心理。

这之间有直抒胸臆型(如内心独白、自语自叙、内心幻想等),也有侧面烘托型(如动作、外貌、体态、铺叙故事、借景抒情等),我们可以用“独白式”“幻想式”“侧面描写式”来概括论述。

其实柳永不仅仅在他所谓的艳词中刻画了生动的女性形象,在他的羁旅行役、承平颂圣、离情别绪等词中也同样刻画了一些鲜活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一定的女性心理状态,当然相对于他的艳词来说要少得多。

本文在谈论柳永词中女性心理刻画时指向全部柳词中所描绘的女性,不排除艳词意外的词作。

一、柳永词中所刻画女性形象的主要心理状态日本词学者宇野直人先生曾根据与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类似的其他例子(例如六朝志怪小说《阳羡书生》、“唐传奇小说”、离柳永时代最近的《青琐高议》等通俗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柳永艳词的取材来源和制作姿势进行了一种推测,他推测:“柳永在北宋的繁华街巷中,接触到了如今已经失传的‘通俗类书’,或者与之类似的、作为说话底本的〈小说〉,并且欣然领悟了诗词与故事这两种文学形态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很自然地将〈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女性形象纳入词中,进行再创造,使之重新呈现在与〈小说〉相同的场所中。

”③由此我们就能看出“柳永词中所简要描绘的女子个性—真率的表现自我、‘聪明、好强’。

”④,这些女性性形象趋向于通俗类小说的女性,“其中多具有热情、主动性格者,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爱、嫉妒、反叛等多样的风貌”⑤,而且柳永史无前例地使用一些词来赞美女性,比如“文谈”(《两同心》—“偏能做,文人谈笑”、《少年游》—“文谈娴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俊格”(《惜春郎》—“属和新词多俊格”)、“精神俏”(《木兰花》—“星眸顾指精神俏”)、“聪明”(《八六子》—“为妙年,俊格聪明”)、“恶发”(《满江红》—“恶发姿颜欢喜面,细追想处皆堪惜”)、“奸黠”(《小镇西》—“天然俏,自来奸黠,最奇绝”)、“猜讶”(《洞仙歌》—“从来娇纵多猜讶”)等,由此不难看出柳永词中的女性形象可谓丰富多彩,但是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正如宇野直人所说的“真率的表现自我”,她们大胆的追逐爱情,追求理想愿望,而且熟识学问能言善辩,像“通俗类书”中的杜十娘、李翠莲等,表现出女性的觉醒,是一种新兴的“都市女性”,有学者用“新女性形象”来总述这些女性形象。

然而柳词中的这些“都市女性”大多是底层“都市女性”,所以大多表现出一定的悲剧性,在北宋那个市民阶层兴起的时代潮流里,她们就像是一群“拜伦式英雄”,但毕竟不是,她们只是觉醒了而已,只是表现出一定的“英雄”式特征。

她们高傲倔强,不满现实,想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是悲剧性“英雄”式形象。

当然这些“都市女性”只是柳词中的一部分新的女性形象,柳词中也不乏传统式女性,柳词的传统式女性也如他刻画的“新女性”中的多数一样大都是“被凌辱与被抛弃者”,她们对爱情抱有幻想,渴望“伊”回心转意不离不弃,渴望美满的婚姻生活,对远去的“伊人”表现出无尽的思念和爱恋之情。

然而毕竟柳词中“新的女性”是最显眼最突出的。

本文上述说过柳词描出了下层女性渴望爱情、追求幸福、追逐美善,迫切实现愿望等市民性心理状态,同时有一部分词还刻画了“新女性”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了“英雄”意识和女性觉醒。

那么我们不妨从“渴望爱情的心理”、“追求美好愿望的心理”、“新女性‘英雄’式心理”这三个方面找些例证进行分析。

当然这些种心理状态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交融于柳词中女性心理状态的。

1.渴望爱情的心理柳永词所描述的世俗女性基本上都具有强烈的爱情意识。

她们渴望爱情,渴望爱情的平等,渴望爱情的长久不渝,而且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⑥。

这种心理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是大胆而主动的爱情渴望,爱情缺失的女性不沉溺于自怨自艾。

这些女子形象呈现出爽直泼辣,勇敢无畏,活泼任性而爱幻想的性格特征,如《锦堂春》(坠髻慵梳)、《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法曲第二》(青翼传情)、《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等。

另一种是固执而沉重的爱情困守,爱情失却后沉溺于深沉的寂寥痛苦和难以割舍的思念。

这些女子多是在守望爱情,即便是情人负约、郎君腻弃,也饱含对爱情的渴望,忠贞不渝,固守心结,词为闺怨,如《满江红》(万恨千愁)、《慢卷绸》(闲窗烛暗)、《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祭天神》(忆绣衾相向轻轻语)、《望远行》(绣帏睡起)、《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十二时》(晚晴初)等。

柳永词中的这些形象理所当然的迎合了当时市民大众的口味,因为写的就是他们身边的女性。

我们拿第一种来看,柳永的《定风波》是这类的典型: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慵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对不归的郎君埋怨数落,然而却表现了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以及不拘束于礼教的泼辣爽直的性格,“镇相随、莫抛躲,针线慵拈伴伊坐”的爱情渴望是何其真切与大胆。

拿第二种来说,《满江红》则最具代表性: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

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

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终始。

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伤感,将何计。

空只恁,厌厌地。

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

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

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

此词以女子自叙口吻,写出了失恋的痛苦和思念的纠葛,虽痛苦难耐却依旧难以割舍,写出了极为深刻的爱恋之情。

这种“甚恁底死难拚弃”的爱情渴望又是何其悲壮。

2.追求美好愿望的心理柳永词所描述的市民女性的心理状态一般都充斥着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她们向善求美,追逐自由平等的地位,追求“从今永无抛弃”(《昼夜乐》)“今生断不孤鸳被”(《玉女摇仙佩》)的爱情,追求“彩线慵拈伴伊坐”的婚姻生活……甚至渴望“浪子回头”的“破镜重圆”,“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安公子》),“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锦堂春》),“以此萦牵,等伊来自家向道”(《法曲第二》),她们的愿望不过是“重谐云雨”“永无抛弃”《十二时》,然而对他们来说这是何其奢侈的追求。

而其中描写最突出的是下层歌伎的形象,表现她们的不幸命运和追求美好愿望的心理状态。

在柳永的笔下,这些歌伎多“丰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心性温柔,品流详雅”(《少年游》)、“唱出新声群艳伏”(《木兰花》)。

就是这样一群天生丽质、多才多艺她们不甘于被狎戏玩弄,她们追求平等的地位,追求自尊独立的人格和从善从良的愿望,希望能脱离秦楼楚馆,这种“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少年游》)的觉醒和愿望是值得尊重和赞扬的,所以柳永真切地同情她们的命运,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她们,去表现她们渴望改变命运的真切希冀。

正如作者在《少年游》中写道:“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

3.“新女性‘英雄’式心理柳词中描绘了一批“新女性”形象,她们有着不拘封建礼教的市民意识,性格泼辣爽直热情主动积极果敢,大胆热烈的追求情欲。

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文谈”“聪明”、“猜讶”、活泼、好强、嫉妒、反叛甚至工于心计等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和宋元小说话本里的女性形象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突出的表现了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很像璩秀秀、周胜仙等小说话本中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