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 及其护理
腹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腹泻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背景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并伴有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感染、食物不适应、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等。
对于腹泻患者,及时进行护理诊断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护理诊断神经源性腹泻定义:由于神经源性改变引起的腹泻,如胃肠道运动过快或过慢。
目标1.控制腹泻症状2.缓解腹痛不适感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护理措施•监测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评估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腹痛程度,了解病情发展。
•建议患者按时进食,忌食刺激性食物。
•给予患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补充,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引导患者采取应急措施,如使用便秘药、止泻药等,控制症状。
•教育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促进胃肠健康。
感染性腹泻定义: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目标1.控制感染扩散2.缓解症状3.保护患者和他人免受感染护理措施•细菌感染:遵循手卫生原则,进行严格的消毒操作,可使用消毒剂和抗菌洗手液。
•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相同的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等。
•寄生虫感染:培养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或未熟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药物性腹泻定义:由于服用药物引起的腹泻,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目标1.控制腹泻症状2.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慎重选择药物:选择不易导致腹泻的药物,注意遵医嘱使用药物。
•给予适当抗菌药物:在使用引起细菌失调的药物时,同时给予预防性的抗菌药物,减少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提供良好的饮食:给予患者易消化、温和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观察患者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定义:由于长期饮食不均衡或吃不新鲜食物引起的腹泻。
目标1.恢复肠道功能2.改善饮食习惯护理措施•提供适宜的饮食方案: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腹泻程度,制定适宜的饮食菜单,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加重腹泻症状。
腹泻患者的护理

并发症预防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发现 并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 苦。
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
恢复期护理:在腹泻症状缓解 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控制 饮食进食量和质量。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合理选用 促进肠胃蠕动的药物,帮助肠 道功能的恢复。
康复护理
运动康复: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促进身体健康。
总结
总结
腹泻患者的护 理
目录 概述 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康复护理 总结
概述
概述
腹泻的定义: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 多,粪便稀烂或水样,并伴有排便 的频繁感。 腹泻的原因:可以是感染性的、非 感染性的、功能性的等多种原因引 起。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腹泻会 导致大量水分丧失,需适当增 加饮水量。
避免高纤维食物摄入:选择容 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油腻 食物。
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传播: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环境清洁,勤洗手。 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腹泻 的性质、频率和症状的变化, 并及时报告医生。
护理措施
提供适当的休息:腹泻患者需 要适当休息,减轻身体的疲劳 。
并发症预 防
并发症预防
预防脱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防止脱水的发生。 预防营养不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 况,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对腹泻患者的护理要注意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避免高纤维食物,预 防感染传播等。 腹泻并发症的预防是重要的,需要 注意预防脱水和营养不良。
总结
康复护理是腹泻患者治疗完毕 后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饮食 控制和肠道功能恢复。
谢谢您 的观赏
聆听
腹泻患者的护理常规(老年人常见症状护理)

腹泻患者的护理常规(老年人常见症状护理)
一、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的观察。
(二)大便形状、性质、次数、颜色气味和量。
(三)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四)心理状况。
(五)自理能力。
二、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二)做好基础护理,体弱者应卧床休息。
(三)做好病人肛门周围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四)做好病人的食具、便器、排泄物及呕吐物的消毒,严防交叉感染。
(五)对频繁腹泻者,应观察有无脱水、电解质絮乱及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表现,必要时记录出入量。
(六)对长期腹泻者,应观察是否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以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临床表现。
(七)腹痛时可按医嘱给予解痉药物或腹部热敷,对其他临床表现及伴随症状也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或按医嘱处理。
(八)给予易消化、纤维素含量少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饭,宜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病情需要时可饮用含钾、含钙的饮料。
(九)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对输液治疗者应密切观察有无输液反应。
(十)需做粪便检查者,要留取新鲜粪便并及时送检。
(十一)鼓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一)向病人讲解引起腹泻的原因并掌握预防的方法。
(二)指导病人留取异常粪便标本的正确方法。
(三)指导病人肛周皮肤的护理方法。
(四)注意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

腹泻病人护理常规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稀薄或水样,常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在腹泻病人的护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常规措施。
1.病人环境的卫生保持:腹泻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为防止交叉感染,应保持病人周围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清洁病人床铺、家具等物品,保持通风良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病人个人卫生的保持:腹泻病人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大便后,洗手应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清水。
同时,将病人的衣物、被褥及时更换和清洗,保持病人的个人卫生。
3.充足的水分摄入:腹泻病人由于大便排出过多水分,容易导致脱水。
因此,病人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可鼓励病人多喝清水、淡盐水、米汤等,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
4.轻食易消化的饮食:腹泻病人的饮食应以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为主,如米粥、面食、面包、鸡蛋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及易造成胀气的食物。
病人应少食多餐,同时加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
5.注意个人保护措施:护理人员在照顾腹泻病人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排泄物,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注意个人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消毒,避免自己成为传染源。
6.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程度、脱水症状等。
如有明显腹痛、高热、持续腹泻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7.注意防止传染:腹泻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为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加强手卫生,并妥善处理和处置病人的排泄物,避免病原体通过空气或物品传播。
8.心理护理:腹泻病人在疾病期间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和尴尬,护理人员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心和理解,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安慰。
建议病人适量休息,放松心情,减轻疾病对心理的负担。
综上所述,腹泻病人的护理常规包括保持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充足的水分摄入、易消化的饮食、注意个人保护措施、观察病情变化、防止传染和提供心理护理等。
腹泻患者护理常规

腹泻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腹泻发生的时间、起病原因或诱因、病程长短。
2.粪便的性状、次数和量、气味和颜色。
3.有无腹胀、腹部包块、压痛,肠鸣音有无异常。
4.肛周皮肤:有无因排便频繁及粪便刺激,引起肛周皮肤糜烂。
二、护理措施
1.严格记录患者排便次数、量、性状、患者每日入量,注意脱水征。
2.给予少渣、低脂、易消化、低纤维素的流食、半流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3.注意腹部保暖,用热水袋热敷以缓解腹泻时伴随的腹痛症状。
4.必要时,为患者提供床旁便器。
5.嘱患者多饮水以防频繁腹泻引起脱水。
6.排便频繁者,应注意保护肛周皮肤,嘱患者便后使用软纸擦拭,每日用温水清洗肛门,并涂凡士林油保护皮肤。
腹泻护理常识补充电解质注意卫生

腹泻护理常识补充电解质注意卫生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稀薄,量多,并伴有腹痛或肚子胀的一种症状。
腹泻常见于感染性疾病、食物中毒、肠道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对于腹泻的护理,除了注意保持卫生外,合理补充电解质也十分重要。
一、腹泻护理1. 清洁卫生:腹泻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上厕所、更换衣物后。
用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确保消毒干净。
2. 饮食调整:腹泻期间,要注意饮食调整,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面包、果泥等,可以适量摄入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豆腐等。
3. 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废物排出,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
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脱水。
4. 病情观察:及时观察腹泻的病情变化,注意粪便的颜色、质地、次数等变化。
如果病情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
二、补充电解质腹泻时因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丧失,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及时补充适量的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电解质补充方法:1. 口服补充:轻度腹泻患者可通过口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可以选择含有盐分和糖分的饮料,如生理盐水、果汁、淡盐水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口服补液剂,如葡萄糖盐水、复方丹参滴丸等。
2. 食物补充:在腹泻期间,可通过食物补充一些电解质。
例如,适量摄入富含钠、钾、镁等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苹果、海带、蛋白质等。
这些食物不仅可以补充电解质,还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
3. 静脉输液:对于重度腹泻或严重脱水的患者,静脉输液是最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
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整体液平衡。
三、注意卫生除了以上的护理和补充电解质的措施外,还应该特别注意腹泻期间的个人卫生:1. 妥善处理粪便:腹泻患者应将粪便及时处理干净,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细菌。
拉肚子护理建议书

拉肚子护理建议书拉肚子,医学上称为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形稀薄或水样,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拉肚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食物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引起的拉肚子,都需要及时进行护理和治疗,以避免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其他并发症。
本文将为您介绍拉肚子的护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症状。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拉肚子时,身体会大量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因此需要及时补充。
可以饮用温开水、淡盐水、稀释果汁、椰子水等,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此外,也可以口服含有盐、糖、柠檬酸盐等成分的口服补液盐。
2. 饮食调理在拉肚子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
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煮蔬菜等。
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水果,尽量选择熟透的水果。
3. 注意个人卫生拉肚子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应经常洗手,尤其是在如厕后、接触食物前,要彻底清洁双手。
同时,要避免与他人过度接触,以免传播病菌。
4. 注意休息拉肚子会导致身体虚弱,因此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以便身体能够更好地恢复。
在拉肚子期间,可以适当减少体力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5. 密切观察病情在拉肚子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发热、腹痛加剧、腹泻持续时间过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6. 避免过度用药在拉肚子期间,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止泻药物。
因为过度使用止泻药物可能会延长病程,甚至掩盖病情,导致病情加重。
如果需要使用止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7. 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拉肚子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血便、脱水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总之,拉肚子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以避免病情加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护理建议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拉肚子,早日康复。
腹泻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腹泻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腹泻的定义及症状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每天超过3次,粪便量少而稀薄,甚至为水样或黏液样。
腹泻的症状包括腹部胀气、恶心、呕吐、腹痛等。
二、常见的腹泻原因1.感染性腹泻: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
2.食物中毒: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
3.药物性腹泻:由于使用某些药物引起。
4.饮食不当:如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等。
5.肠道功能障碍:如肠易激综合征等。
三、护理措施1.保持水分平衡由于腹泻导致大量水分流失,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口服电解质溶液或者白开水,避免喝含咖啡因和含酒精的饮料。
2.调整饮食在腹泻期间要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包、饼干等。
同时要避免过度饮食,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3.注意个人卫生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
4.药物治疗如果腹泻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以口服止泻药或者抗生素。
但是要注意不要滥用药物,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监测症状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如果出现严重脱水、高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
四、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3.饮食上要均衡健康。
4.避免滥用药物。
5.定期进行体检和做好肠道检查。
五、护理注意事项1.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
4.避免给患者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5.在给患者口服药物时要注意剂量和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外科消化系统课程整合部分教材-范例第三章病人的护理第三节感染性腹泻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学习本章节后,学习者能够1.说出引起腹泻的病因。
2.描述腹泻的临床表现。
3.陈述常用药物的治疗与护理。
4.识别并发症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5.观察要点。
【概述】肠粘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diarrhea)。
腹泻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食物未经完全消化,吸收即被排出体外,排便次数增加,每天均在二次以上,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每日排粪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
如果仅有排便次数增加,而粪便成形,不应称为腹泻。
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腹泻二种。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在二个月以内。
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Tenesmus)。
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慢性腹泻属于功能性腹泻,指的是肠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包括结肠过敏、情绪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
症状表现有腹痛胀气,排气排便后疼痛或消失,稀便与硬便交替出现。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
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一)细菌目前已知引起腹泻的细菌有数十种之多1、志贺菌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Watery stools)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3、空肠弯曲菌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
4、沙门菌某些菌型可致人的急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暴发鼠伤寒沙门菌感染遍及全国各地,该菌在医院儿科、产科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屡有报告。
5、弧菌除霍乱弧菌外,发现有多种致病性弧菌,其中拟态弧菌、河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霍利斯弧菌和少女鱼弧菌等可引起肠道感染。
(二)病毒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三)其他病原体贾第虫病是由蓝氏贾第鞭毛虫所致,以儿童多见,多在夏秋季发病。
该虫寄生于肠道,可引起腹泻、腹痛、吸收不良和粘液性大便。
隐孢子虫能引起隐孢子虫病,该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
(四)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也就是说夏季发生腹泻,或者是其它疾病以后,用的抗生素过多、过滥引起均衡失调,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感染性腹泻。
是夏秋季节主要的传染病。
二.发病机制(一)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细菌不侵袭肠上皮细胞,仅在小肠内繁殖。
粘附与肠粘膜,释放出肠毒素与肠粘膜表面受体结合,刺激肠粘膜分泌过多水和钠离子到肠腔,当分泌量超过吸收能力时导致的腹泻,成为分泌性腹泻。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也就是说主要致病是通过肠的毒素,这一类病人当中,最重要的是霍乱。
(二)炎症性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细菌通过菌毛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生长繁殖并分泌外毒素,造成细胞功能障碍和粘膜坏死,形成溃疡和炎性渗出。
肠内渗透压升高,电解质和水吸收障碍,并EIEC、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炎性病变,水肿、炎性细胞浸产生前列腺素,刺激分泌,增加肠动力,引起腹泻。
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
耶尔森氏菌既能引起侵袭性腹泻,又能引起分泌性腹泻。
(三)病毒病原引起小肠功能改变:有关病毒引起胃肠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主要病变见于小肠近端,以十二脂肠和空肠最严重,且可波及局部淋巴结。
病毒性感染特别是轮状病毒在儿童比较多见。
夏秋季节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还有到秋天时的轮状病毒比较多见。
【病理】(一)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指病原体刺激空肠和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绒毛顶端粘膜下水肿,隐窝细胞有伪足样突起伸向隐窝腔内。
上皮杯子装细胞黏膜分泌增加,粘膜上皮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上皮细胞出现线粒体肿胀和嵴消失,高尔基体泡囊增加,内质网扩张和囊泡形成。
(二)炎症性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主要病变在小肠末端和结肠粘膜,肠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消失,内积脂质的膜样囊泡在增多及核固缩,上皮细胞内可见病原菌。
部分细菌可侵入粘膜固有层和肠系膜淋巴结,引起固有层炎性病变,在肠系膜淋巴结内繁殖引起全身感染和菌血症。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护士应收集病人腹泻程度、记录每天大便次数、颜色、性状,气味和量。
与饮食关系,缓解和加重因素,有无腹痛及急后重、药物使用情况、饮食习惯,有无与腹泻相关疾病史,服药物史,不洁饮食史,排泄形态,营养与代谢形态。
二、身体评估(一)症状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感染性腹泻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①分泌性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②炎症性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脓血便(Pus and blood stool)为其特征性表现。
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
2.其他:本病尚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唾液分泌增多等胃肠道症状,也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
(二)体征可有轻度压痛,如有反跳痛和肌紧张提示肠穿孔并有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三)并发症1.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Dehydration, acidosis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这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命原因。
腹泻时大量水和电解质丢失脱水时,进而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更容易发生。
2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大肠杆菌,志贺菌属,伤寒杆菌,尤以EHECO157:H7多见。
通常发生于腹泻开始后1-2周,临床表现有发热,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高血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部分患者有头痛,嗜睡,烦躁,幻觉等神经系统症状,大约12小时以后出现痉挛,昏睡等症状。
3古兰巴雷综合征(Gulan Barre syndrome)见于多种细菌感染,腹泻开始后10-15天,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后多见,病死率高,通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的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
4.其他肠穿孔(Intestinal perforation),中毒性巨结肠,脑水肿,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心包炎,反应性关节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或伴核左移。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
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病原学检查(Etiological examination):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标本的收集: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四、心理-社会评估护士需要评估病人的生活方式、家庭状况和职业,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评估病人有无焦虑或恐惧等心理,社会的支持状况如何,病人得到的社区保健资源和服务如何。
【护理诊断/问题】1舒适的改变:与腹痛炎症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2体温升高:与细菌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3营养失调(nutritional disorder):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量减少、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4焦虑:与疼痛及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5知识缺乏(lack of knowledge):缺乏疾病的防治知识。
6潜在并发症: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古兰巴雷综合征。
【护理目标】1.病人主诉疼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病人能运用有效的方法缓解疼痛。
2. 病人的体温保持正常。
3. 病人体重保持不变或稍有增加,能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4.病人焦虑减轻或者缓解。
5.病人能描述疾病的防治知识。
6.病人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一、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轻型口服葡萄糖一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
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
补液法a. 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消化功能正常或即使有轻度消化功能不全,口服就是提供营养最有效、最经济、最符合生理特点的途径。
口服补液盐也称为葡萄糖—电解质口服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治疗包括霍乱在内的急性腹泻脱水的有效药物。
口服补液盐常用配方(1)氯化钠4.2克、碳酸氢钠4克、氯化钾1.8克、葡萄糖21.6克、水1升。
(2)氯化钠4 克、碳酸氢钠3.5克、柠檬酸钾2.5克、葡萄糖24克共装防潮袋,使用时加水1升。
(3)防潮袋装氯化钠0.35克、碳酸氢钠0.25克、氯化钾0.15克,葡萄糖2克(或蔗糖4克),用时加温开水100毫升溶解,小包装多用于儿科。
(4)简易口服液:白糖或葡萄糖10 克(或1汤匙)、食盐0.5克、碳酸氢钠(小苏打)0.5克(研拌),混合后加白开水200毫升(中饭碗1碗)溶解。
此为I号简易口服液,在I号口服液中加氯化钾0.5 克即为Ⅱ号简易口服液。
简易口服液最适宜在山区、农村临时配用。
市场上已有口服补液盐成品出售,使用时按说明兑水。
口服补液盐使用剂量和方法一般原则是根据病情而定,少量多次口服。
儿科要求累积损失量于4~6小时服完(轻度脱水服50毫升/千克/日,中度脱水服80~100毫升/千克/日),继续损失量以丢多少补多少为宜,一般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可按100毫升/千克/日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