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3-1知识点电子教案
高二选修3-1数学知识点

高二选修3-1数学知识点高二选修3-1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函数与导数、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微分方程和空间解析几何。
下面将对这几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函数与导数函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描述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主要研究了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
一元函数表示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二元函数则表示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导数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变化率。
导数可以用来求函数的切线方程、极值和最值等问题。
在求导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和求导法则,如常数函数、多项式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二、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定积分是求曲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求解定积分时,我们需要先找到曲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再将曲线分成若干矩形区域,通过极限过程求和得到图形的面积。
定积分的求解需要掌握基本的积分公式和换元积分法等技巧。
不定积分是求函数的原函数的逆运算,也称为积分。
在求解不定积分时,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函数的导函数,即该函数的原函数。
不定积分的求解需要掌握基本的积分公式、分部积分法和换元积分法等技巧。
三、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其中包含了导数或微分。
在求解微分方程时,我们需要找到函数的一个或多个未知函数,并求出满足方程的函数表达式。
常见的微分方程类型有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等。
四、空间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是将代数方法应用于几何问题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了空间中的点、线、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解析几何中,我们需要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点、线、面的方程、距离公式以及空间曲线的方程等。
综上所述,高二选修3-1数学知识点包括函数与导数、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微分方程和空间解析几何。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数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帮助,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大衍求一术-人教A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案

三大衍求一术-人教A版选修3-1 数学史选讲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大衍求一术的相关概念和应用。
三大衍求一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成果之一,指的是解决三问题用一公式的方法。
这三个问题分别为:太阳影子的测量、高楼倾斜的测量和位星测量。
教学目标1.理解三大衍求一术的含义和应用。
2.掌握三大衍求一术的基本公式和原理。
3.能够利用三大衍求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三大衍求一术的历史背景和含义。
2.掌握三大衍求一术的基本公式和原理。
3.能够熟练地运用三大衍求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三大衍求一术的思想和应用。
2.掌握三大衍求一术的公式推导过程。
3.能够灵活地运用三大衍求一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数学史选讲”这个单元的某些重点,并引出本节内容。
2.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引出”三大衍求一术“。
讲解与练习1.介绍“三大衍求一术”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并讲解其含义和应用。
2.讲解三大衍求一术的推导过程,解释其中的原理和思想。
3.练习掌握三大衍求一术的基本公式和应用。
4.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运用三大衍求一术的公式和原理进行计算和求解。
思考与总结1.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让他们思考三大衍求一术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2.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点明重点和难点所在,帮助学生复习。
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式1.讲授:通过讲解,介绍三大衍求一术的概念和原理。
2.练习: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三大衍求一术的应用和推导过程。
3.实际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三大衍求一术。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三大衍求一术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其原理和思想。
2.讨论法:通过讨论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三大衍求一术。
3.思维激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与建议教学评价1.教师能够保持良好的教学状态和教学热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能够精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3-1-4.2 笛卡尔坐标系-教案设计

笛卡尔坐标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笛卡尔坐标系的相关内容。
2.过程与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该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及其基本思想。
引导学生简述相应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对于数学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多的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从数学的发展或从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支,来认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笛卡尔坐标系的相关内容的了解。
难点:简述笛卡尔坐标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笛卡尔坐标系。
我们主要了解它的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笛卡尔坐标系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笛卡尔坐标系。
笛卡尔,法国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
他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奠基人之一。
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在数学里,笛卡儿坐标系(Cartesian坐标系),也称直角坐标系,是一种正交坐标系。
二维的直角坐标系是由两条相互垂直、0点重合的数轴构成的。
在平面内,任何一点的坐标是根据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设定的。
在平面内,任何一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类似于数轴上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欧拉-笛卡儿公式,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公式。
该公式的内容为:在任意凸多面体,设V为顶点数,E为棱数,F是面数,则V−E+F=2。
该公式最早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于1635年左右证明,但不为人知。
后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于1750年独立证明了这个公式。
1860年,笛卡儿的工作被发现,此后该公式遂被称为欧拉-笛卡儿公式。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笛卡儿坐标系【学习目标】1.了解笛卡尔的数学成就2.能够尝试运用笛卡尔的方法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笛卡尔的数学成就难点:理解笛卡尔方法的内涵【学习过程】一、新课学习1.1596年,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上层社会家庭。
初识无限-北师大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案

初识无限-北师大版选修3-1 数学史选讲教案一、课程内容1. 课程背景本课程属于北师大版选修3-1 数学史选讲教案中的一部分。
本次讲课的主题是“初识无限”。
2.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数学史上对无限的研究与探究;•了解无限的概念,掌握一些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初步方法;•了解无限数学的一些应用。
3. 课程内容本次讲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无限数列和级数的定义和性质;2.极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无限数列和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二、课程安排1. 教学方法本次讲课主要采用讲述与示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要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也要进行具体案例分析和解决思路讲解。
2. 教学过程下面是本次讲课的具体教学过程:1.引入:简述无限数学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2.无限数列和级数:–无限数列的定义和分类;–无限级数的定义和性质;–无限数列和级数的收敛与发散。
3.极限:–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极限的求解方法,包括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4.应用:–无限数列和级数的应用,如泰勒级数;–极限的应用,如函数的连续性和导数等。
3. 教学评价针对每个环节的内容,教师将会设置相关的小测验和练习,检测同学的掌握程度,并对同学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三、教学设备本次课程需要使用的教学设备包括:1.讲台、白板、黑板;2.电脑、投影仪、扬声器等。
四、教学资源本次讲课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包括:1.《高等数学》教材;2.《数学史简明教程》参考书。
五、总结通过本次讲课,同学们对于无限数学的概念、定义、性质和应用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深入学习无限数学的理论和应用,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出各自的潜力和能力。
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

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
一、函数的基本概念
-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和逆函数
- 函数的相等和不等关系
二、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
-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
三、二次函数
- 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二次函数的最值和对称轴
-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图像
四、指数函数
- 指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
- 指数函数的增长速度
五、对数函数
- 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 对数函数的应用场景
六、三角函数
- 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 三角函数的应用场景
七、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 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类型
-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
八、排列与组合
- 排列和组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排列和组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 排列和组合的应用
以上是《高中数学选修3-1基础精品讲义》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完整)高中数学选修3-1知识点,推荐文档

数学选修1—1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贝U 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q 都是真命题时,p 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表示.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X,有p x成立”,记作“ x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X ,使p x成立”,记作,p x .全称命题的距离为d2,则一巳a F2d210、全称命题p: x , p x,它的否定p : x的否定是特称命题.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l, 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 I F2\)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13、设是椭圆上任一点,点到F1对应准线的距离为d1 ,点到F2对应准线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i , 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卩汗2|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17、设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到F i对应准线的距离为d i,点到F2对应准线的距离为d2,则e.d1d2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I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I称为抛物线的准线.抛物线的“通径”,即2p .21、焦半径公式:若点X0,y0在抛物线y22px p0上,焦点为F,则FV ;若点30在抛物线2y2px p0上,焦点为F,贝H F 卫•2若点X0,y0在抛物线 2 X2py p0上,焦点为F,则Fy02若点30在抛物线 2 X2py p0上,焦点为F,贝卅Fy。
1.9.陈省身-苏教版选修3-1数学史选讲教案

1.9.陈省身-苏教版选修3-1 数学史选讲教案一、教学背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教案所涉及的内容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数学史上重要的人物陈省身及其代表性成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陈省身的生平、代表性成就及其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掌握用直观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陈省身的生平1.1902年2月3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家境贫寒。
2.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拜宋敬尧为师。
3.1926年赴欧留学,师从伯努利家族后代丹尼尔·伯努利、赫尔曼·维尔、弗雷德霍姆·沃伊森等数学大师。
4.1930年回国,在北大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数学研究会。
5.1932年创办中国第一份数学专业刊物——《数学学报》。
6.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196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1972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提出了“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应该贴近生产,贴近工农、贴近现实”的口号。
9.2000年10月19日逝世于北京。
2. 陈省身的代表性成就1. 陈省身定理陈省身定理是关于曲率(曲线的弯曲程度)的理论,是陈省身在研究黎曼几何时得出的重要结果。
该定理表明,一个有限的三维连续曲面,如果存在一种非平凡的自同构(即一种自身的变形),则它的曲率必须是正的,而且它必须是恰好1/4π。
2. 陈-高定理陈-高定理是一个关于拓扑学的重要定理,它是由陈省身和高炽煌提出的。
该定理表明,在任意维度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数学方法,来判断一个空间是否有非平凡的拓扑结构。
这个定理对于理解物理学中的凝聚态现象、量子场论、超弦理论等都有很大的意义。
3. 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陈省身是以直观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大师,他擅长用图像来研究问题。
他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展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图像分析法•超限数构造法•集合论分析法•代数几何分析法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法,对陈省身的生平、代表性成就及其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进行介绍。
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3-1-1.2.2 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三大难题-教案设计

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三大难题【教学目标】1.几何作图三大难题主要内容。
2.了解巧辩学派的主要内容。
3.掌握圆弧连接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巧辩学派核心思想与三大几何作图问题的解析。
难点:巧辩学派主要内容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的三大难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三大几何作图不能问题,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巧辩学派与几何作图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三大尺规作图问题,它的具体内容是:化圆为方倍立方三等分角(3)巧辩学派又称诡辩学派芝诺关于运动的三个悖论:二分说:物体运动是不存在的阿基里斯追龟说飞箭静止说:飞箭在飞行中的某一瞬间总是停留在某一确定位置上(4)巧辩学派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用数学来讨论宇宙的运转(5)巧辩学派的名字与著名的尺规做题不能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三、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巧辩学派和三大作图问题的内容(2)它们在解题中具体怎么应用?四、习题检测1.三大尺规作图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2.三大几何作图问题主要能带来哪些实际效应巧辨学派与几何作图三大难题【学习目标】1.阐述出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产生于发展。
2.知道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3.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解决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过程中,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及给后人的启示与意义。
难点:解决古希腊三大问题的思想方法。
【学习过程】一、新课学习1、巧辨学派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的运行规律,该学派的名字与著名的“尺规作图不可能问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三大尺规作图问题是指:只允许用和,求解下列问题。
2.①作一正方形,使其与给定的圆面积相等;②给定立方体的一边,求作另一立方体之边,使后者体积两倍于前者体积;③三等分任一已知角。
这三个问题分别被简称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选修3-1知识点数学选修1-1知识点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7、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 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 轴上焦点在y 轴上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x ya b a b+=>> ()222210y x a b a b+=>> 范围 a x a -≤≤且b y b -≤≤b x b -≤≤且a y a -≤≤顶点 ()1,0a A -、()2,0a A ()10,b B -、()20,b B()10,a A -、()20,a A ()1,0b B -、()2,0b B轴长 短轴的长2b = 长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原点对称离心率 ()22101c b e e a a==-<<准线方程2a x c=±2a y c=±13、设M 是椭圆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2F F e d d M M ==.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图形标准方程 ()222210,0x y a b a b-=>> ()222210,0y x a b a b-=>> 范围 x a ≤-或x a ≥,y R ∈y a ≤-或y a ≥,x R ∈顶点 ()1,0a A -、()2,0a A ()10,a A -、()20,a A轴长 虚轴的长2b = 实轴的长2a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焦距 ()222122F F c c a b ==+对称性 关于x 轴、y 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离心率 ()2211c b e e a a==+>准线方程 2a x c =±2a y c =±渐近线方程b y x a=±a y x b=±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17、设M 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M 到1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 ,点M 到2F 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 ,则1212F F e d d M M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定点F 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 称为抛物线的准线.19、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22y px =()0p > 22y px =-()0p > 22x py =()0p > 22x py =-()0p >图形顶点()0,020、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的线段AB ,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AB =. 21、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 F x P =+;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y px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x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若点()00,x y P 在抛物线()220x py p =->上,焦点为F ,则02pF y P =-+.22、若某个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用()f x 表示,问题中的变化率用式子()()2121f x f x x x --fx ∆=∆表示,则式子()()2121f x f x x x --称为函数()f x 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 23、函数()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210021limlimx x f x f x fx x x∆→∆→-∆=-∆,则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limx f x x f x f x x∆→+∆-'=∆.24、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曲线()y f x =在点()()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是()0f x ',切线的方程为()()()000y f x f x x x '-=-.若函数在0x 处的导数不存在,则说明斜率不存在,切线的方程为0x x =.25、若当x 变化时,()f x '是x 的函数,则称它为()f x 的导函数(导数),记作()f x '或y ',即()()()limx f x x f x f x y x∆→+∆-''==∆.26、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若()f x c =,则()0f x '=;()2若()()*n f x x x Q =∈,则()1n f x nx -'=; ()3若()sin f x x =,则()cos f x x '=;()4若()cos f x x =,则()sin f x x '=-; ()5若()x f x a =,则()ln x f x a a '=;()6若()x f x e =,则()x f x e '=; ()7若()log a f x x =,则()1ln f x x a '=;()8若()ln f x x =,则()1f x x'=. 27、导数运算法则:()1 ()()()()f x g x f x g x '''±=±⎡⎤⎣⎦; ()2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28、对于两个函数()y f u =和()u g x =,若通过变量u ,y 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则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 f u =和()u f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f g x =. 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与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是x u x y y u '''=⋅.29、在某个区间(),a b 内,若()0f x '>,则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增;若()0f x '<,则函数()y f x =在这个区间内单调递减.30、点a 称为函数()y f x =的极小值点,()f a 称为函数()y f x =的极小值;点b 称为函数()y f x =的极大值点,()f b 称为函数()y f x =的极大值.极小值点、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大值和极小值统称为极值.31、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1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32、求函数()y 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是:()1求函数()y f x =在(),a b 内的极值;()2将函数()y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