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二篇)

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一、前言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专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实际动物观察、采集和研究的丰富经验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以我的动物学野外实习为基础,对实习期间的研究内容、所采集的数据以及取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实习目的1.学习野外实地观察的方法和技巧;2.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3.熟悉动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三、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实习时间: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5日四、实习内容1.动物观察与记录: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观察和记录大象、狮子、犀牛等大型动物的行为习性。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大象喜欢在白天进食,并且会形成一个领导者和成员的社会结构;狮子主要以肉食为主,通常在黄昏和黎明的时候活动,以群体狩猎的方式捕食;而犀牛在野外常常会形成一个个体的领地,对外界入侵者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
在观察过程中,我注意到了这些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行为模式,并将其记录下来,以供后续分析。
2.动物采集与鉴定:除了观察记录外,我还参与了动物采集和鉴定的过程。
我们使用了捕鸟网和捕虫器等工具,捕获了一系列动物标本,包括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等。
在野外采集的动物标本都需要经过鉴定和记录,其中包括测量身长、体重,照相,记录外貌特征、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采集和鉴定工作增加了我对动物学研究的实际了解。
3.数据分析与统计:在野外实习的最后阶段,我进行了所采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野外观察和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大象的领导者在觅食时会带领其他成员,形成一个有序的队伍;狮子的捕猎成功率与天气、同类竞争者等因素有关;犀牛的领地大小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数据分析使我对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习成果1.实习期间,我不仅对大象、狮子和犀牛等大型动物的生态习性有了深入的认识,还学会了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动物采集和鉴定的实践,我熟悉了动物标本的处理和保存方法,并对动物分类学和鉴定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
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通用3篇)

动物学实习报告范文(通用3篇)【篇一】动物学实习报告实习是理论的巩固和提高,我们技术班5月12日16日的大亚湾海滨动物学实习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但学到了很多丰富的动物学专业知识,而且学到了专业以外的很多东西,收获非浅,具体如下:1、了解了动物(大多为海产贝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学会了如何采集动物标本、鉴定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2、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锻炼和培养我们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的学习毅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好问精神;巩固专业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科研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实习地方:深圳大亚湾青少年培训基地沙滩、坝光的泥石滩和石砾滩、杨梅坑的石砾滩和沙滩、东郊场的岩石滩二、实习目标:掌握所采集动物(大部分为海产贝类)的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生境描述等。
三、实习内容:动物标本采集、海滨样方调查、参观东山珍珠养殖场。
四、实习成果:经过四天的努力,我们小组一共采了156种动物标本,分属于11个动物门,从低等到高等分别是: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蜷虫门、星虫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腕足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动物实习报告4篇

动物实习报告4篇*目录动物实习报告关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最新动物医院实习报告范文汇编动物医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动物实习报告前言范文为了让我们能够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同时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水平。
我们生命科学学院10 级在 XX年 7 月 1 日至 10 号,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三门学科的野外综合实习活动。
这种野外综合实习训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一次重大的实践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由专业教师带队。
其中动物学实习主要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个部分,在这几天中,我们通过在缙云山、动物园和大磨滩等三个地方的实习观察,对动物的分类、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关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了解并学习了捕捉昆虫和制作昆虫标本的基本方法,这对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动物实习报告前言范文野外实习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需要坚定不移的意志。
进行动物实习,可以充分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是动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了解更多的有关的知识。
不仅能使学生应用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去了解自然,而且使学生接触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新内容,总之,进行动物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真学到很多专业的知识,不仅能够认识海滨的各种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特点,而且能够初步学到掌握制作动物标本的基本方法,学习动物分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面对实习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能够激发形式主动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思想。
[关于动物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动物实习报告(2) |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
动物学实习心得3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3篇(一)实习期间,我有幸在动物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动物学实习。
通过这段经历,我对动物学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兴趣,也加深了对动物生态系统的认识。
首先,在动物园的实习中,我有机会观察和了解了很多不同种类的动物。
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它们的特征、习性和行为的知识。
例如,我观察到猴子的社交行为,在它们之间建立起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我也学习到了许多鸟类的声音和喜好,可以通过它们的叫声来辨别它们的种类。
这些观察和学习的经历让我对动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实习期间,我也参与了动物园的管理和运营工作。
我帮助饲养员们喂养动物、清理动物的栖息地,并参与了一些动物的训练活动。
这些工作让我亲身感受到了动物饲养和保护的艰辛和重要性。
我也意识到了人类与动物共存的关系有多么重要,我们需要尽力保护他们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要尊重它们的自然习性和需求。
最后,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些动物课程和讲座,向专业人士学习了更多关于动物疾病防治、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动物学的相关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真正体会到了动物学的实际应用和挑战,增强了我对动物保护和研究的热情。
我非常感谢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经验。
我相信这段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3篇(二)在我的动物学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动物行为、解剖和生态的知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参与动物观察、解剖和实验,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动物学的理论知识。
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也帮助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心操作和观察:在处理动物时,我意识到细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小心操作可以保证动物的安全,并减少对它们的伤害。
同时,仔细观察动物行为和特征的变化,有助于发现和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
3. 团队合作是关键:在实习中,我与其他实习生和导师紧密合作。
动物学教学实践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动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担任动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动物学教学实践的报告总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生态等基本知识,了解动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创新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1)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生理、生态等知识。
(2)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动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行为、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特点。
(3)讨论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践教学(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解剖实验、观察实验、生理实验等,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野外实习: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采集、鉴定各种动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设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动物学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1. 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较高。
2. 学生掌握了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学生在课程设计、野外实习等环节表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动物界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实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2)野外实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不够深入,缺乏观察、分析能力。
(3)课程设计环节,部分学生创新意识不足,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课堂讲解,提高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动物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动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加深我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本次实习我选择了XXX动物园进行为期两周的动物学实习。
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和实习单位给予我的这次宝贵机会,使我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习性,培养我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动物观察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和生态环境。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动物现象,例如孔雀开屏、狮子慵懒的午后晒太阳、长颈鹿用脖子擦痒等。
这些现象使我对动物的行为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对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 饲料制作与投喂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饲料的制作和投喂工作。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我们准备了草料、水果、蔬菜、肉类等多种食物。
在投喂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喂食,保证动物得到充足的营养,同时注意观察它们的进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3. 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动物园动物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治疗方法。
当发现动物有不适症状时,我会及时向兽医报告,并协助进行治疗。
这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环境清洁与维护为了给动物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参与了动物馆舍的清洁和维护工作。
包括清理动物粪便、擦拭笼舍、修剪植被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体会到了动物园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更加珍惜动物的生活环境。
5. 科普宣传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动物园的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向游客介绍动物的习性、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了游客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三、实习感悟通过这次动物学实习,我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使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
动物学实习报告

动物学实习报告在进行动物学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系列有关动物科研与观察的活动,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通过实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动物行为、解剖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科研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城市动物园进行的,动物园是一个集观赏、保护、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它为大众提供了了解和接触不同动物的机会,同时也起到保护濒危动物、科研和教育的作用。
二、实习目标通过参与动物园的日常管理和观察活动,实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动物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动物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2. 学习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能够正确识别和分类常见动物的特征;3. 了解动物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动物的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
三、实习内容1. 动物行为学在动物园中,我观察了多种动物的行为,包括食物采食、巢穴建造、互动行为等。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动物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环境、天气、繁殖周期等,这些行为可以为动物提供生存和繁衍后代的优势。
2. 动物分类学在实习期间,我通过参观动物园的展览和阅读相关资料,学习了动物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
了解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动物种类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适应环境。
我能够准确辨别并分类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种类,如狮子、大熊猫、长颈鹿等。
3. 动物解剖学参与了解剖实习,我对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器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动物的解剖标本,我了解到动物的器官形态和功能是为其适应特定环境而演化发展的结果。
这些知识对于研究动物的生理机制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实习成果通过实习,我不仅仅掌握了动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动物观察和数据采集的技巧。
在动物行为学方面,我通过记录观察到的动物行为,理解了动物行为的意义和其背后的生态学原理。
在动物分类学和解剖学方面,我通过实践掌握了识别和分类动物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动物学课程实习报告一、报告人详细资料:学校:广东海洋大学。
学院:水产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班级:海科1101姓名:王俊鹏。
所属小组: B 组学号:[1**********]0实习地点:白蝶贝自然保护区、南三岛、兴海楼时间:2019年5月7日~5月20日。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习要求学会并掌握潮间带动物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方法和步骤,并能根据所采集到的标本特征,用所学的动物学知识对其进行初步分类(即高级分类阶元门、纲的分类)。
掌握动物分类学知识,对常见动物标本作进一步分类,并能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掌握动物标本的一般制作方法——浸泡法,剥制法。
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及实验技巧。
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三、生物种类:星虫动物门:星虫身体柔软,长筒状,形似蠕虫,不具体节,无疣足,亦无刚毛。
一般体长约10厘米,最大的可达30〜40厘米。
营底栖穴居生活。
体前端有一细长能伸缩的吻,是摄食和钻穴的辅助器官。
吻前为口,口的周围有触手,展开似星芒状,因而称为星虫。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柳珊瑚通常生长在海流稍强的砂底和礁石交界处,附著在坚硬的底质或平坦的礁石上钵水母纲水母水母又叫做海蛰,是一类很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水母的身体柔软,没有坚硬的骨骼。
整个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是圆形的伞部,下部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
在海水中,水母像是一团团半透明的胶状体,似成形又未成形,时起时落,随波荡漾。
海鳃目海笔海笔和珊瑚一样,隶属腔肠动物门,它是八放珊瑚中极为特化的一类,最大的个体可高达一公尺。
由於外形和中世纪所使用的鹅毛笔相似,故而得名。
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
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
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
尾部为虫体最后 1 节或数节, 亦称肛节,具一对肛须、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
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帽贝科嫁?贝壳呈斗笠状。
壳长一般2〜4厘米,壳高约为壳长的三分之一。
壳周缘呈长卵圆形。
壳质薄,色多变,通常为锈黄色。
壳内面银灰色,具光泽,能透视壳面色彩。
壳顶位于近前方,常磨损。
骨螺科疣荔枝螺贝壳呈卵圆形,一般高33mm宽21mm壳面布有疣状突起,壳色灰白,突起为黑灰色。
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上区岩石缝内。
骨螺科黄口荔枝螺形似疣荔枝螺而大,高70 毫米。
壳面具细而低的螺肋,肩部具结节。
壳黄褐色,有纵走紫褐色花纹。
壳口内黄色。
栖于低潮区。
骨螺科焦棘螺贝壳表面具有雕刻纹和各种突起物。
前沟比较长。
多数生活在浅海泥沙、岩石或珊瑚礁间。
骨螺科红豆荔枝螺红豆荔枝螺所属软体动物门,新腹足目。
骨螺科珠母核果螺壳呈纺锤形,壳质坚厚。
壳高28.0mm,壳宽14.1mm壳表呈紫黑褐色。
螺层约7 层。
各螺层的肩部上生有一环列的大结节状突起。
在体螺层的肩角上的突起向下方延伸而形成纵肋。
外层边缘有细齿状缺刻,内缘有5〜7枚颗粒状齿;内唇下方有2〜3个粒状齿。
骨螺科浅缝骨螺螺层约8 层。
缝合线浅。
每一螺层有 3 条纵肿肋。
螺旋部各纵肿肋的中部有 1 尖刺;体螺层的纵肿肋上具有 3 校长刺,其间有的还具 1 支短刺。
体螺层纵肿肋之间有5〜7 条细弱的肿肋。
壳面的螺肋细而高起。
生活于数十米深的砂泥质海底。
蝾螺科粒花冠小月螺贝壳成球形,坚厚结实,螺层约为4〜5层。
壳高24. 6mr p壳宽28. 2mm螺层约5 层。
螺肋由小颗粒连结而成。
缝合线下方的螺肋为瘤状结节。
螺旋部低矮。
每层中部的螺肋较发达,将螺层分为上下两部。
壳黄褐色,布有紫色斑,壳口圆,外唇简单,内唇下方向内扩展,于基部形成一厚的胼胝部,脐孔一般明显蝾螺科朝鲜花冠小月螺朝鲜花冠小月螺贝壳近球形,高21 毫米,黄褐色。
壳面有由小株状联成的螺肋,缝合线下结节突起较大。
厣石灰质。
潮间带岩石间常见玉螺科扁玉螺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
壳顶低小,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
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
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
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彩虹样的褐色色带。
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10m左右水深处生活。
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为食。
锥螺科棒锥螺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 字型缺口。
口盖为多旋性的圆形,比壳口为小。
通常埋栖於海底砂泥中,为滤食者。
贝壳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
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
螺层28,每一螺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
螺旋部每 1 螺层有5~7 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
壳口卵圆形蝾螺科节蝾螺壳口内面有显著的真珠光泽。
齿舌式为n-5-1-5-n 。
大部分种类为石灰质口盖。
壳厚,壳口宽阔,体螺层膨大。
壳的高度与宽度相差不大,贝壳表面平滑或有螺肋、棘突起、珠状突、瘤突或肋纹,装饰繁复。
壳口圆形,内面有珍珠光泽。
栖息于潮间带到浅海之岩礁区。
低潮线至潮下带。
蝾螺为植食性贝类。
嵌线螺科尾嵌线螺螺层约 6 层。
缝合线呈较宽的沟状。
壳面膨圆。
各螺层具有成对排列强的螺肋和较稀而细的纵肋,两肋交叉形成结节。
体螺层具一强的纵肿肋。
壳呈黄白色,具茸毛状黄褐色壳皮。
壳口卵圆形,内白色。
外唇具强齿,内唇具褶襞。
前沟细长。
宝贝科阿文绶贝贝壳呈卵圆形,螺层内卷。
壳口狭长,外唇和内唇有细齿,齿舌纽舌形。
外套膜薄、二叶型,活体几乎完全覆盖贝壳。
螺旋部至成体时几乎消失,成体无厣。
壳面平滑而富有光泽,花纹色彩丰富。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暖海区,从潮间带至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踪迹。
主要以藻类或珊瑚动物等为食。
宝贝科细焦掌贝生活于数十米深的砂泥质海底。
双壳纲瓣鳃亚纲毛蚶壳表面灰白色,被有褐色的绒毛状表皮,因此名叫毛蚶。
放射肋33〜37条,通常以34〜35条者较多。
贝壳近卵圆形,膨胀而坚厚。
背缘平直,两端与前、后缘形成的角度大于90°。
腹缘前端较圆,后端略延长。
本种生活于我国和日本沿海低潮区至水深55米的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和朝鲜、日本的共有种,仅分布于中、朝、日三国沿海瓣鳃亚纲帘蛤科文蛤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
俗称“花蛤”,贝类中的珍品,因贝壳表面光滑并布有美丽的红、褐、黑等色花纹而得名。
瓣鳃亚纲竹蛏科竹蛏竹蛏又名蛏子王,为海产双壳软体动物,体呈延长形,两壳合抱后呈竹筒状,故得竹蛏之名。
蛤科褐蚶壳表具粗糙的壳皮,并有或粗或细的放射肋。
两壳之间有韧带面,铰合部直或稍弯,其上有一列细小的铰合齿,闭壳肌发达,外套膜游离,无水管。
多数种类栖息于潮间带至百米以内的浅海,以足丝附着营底栖生活。
海菊蛤科须毛海菊蛤海菊蛤的壳大而凸,呈球形,壳质极坚厚。
壳顶位于背缘中部,前后两耳不明显。
右壳比左壳大。
壳面有发达的放射主肋,主肋间还有数条小肋;肋上有长短不等的棘状突起,有的棘状突起长而弯曲, 形似菊花花瓣,非常美丽。
壳色鲜艳,有粉红、紫红和黄白等色。
贝壳内面色浅, 边缘具细缺刻或肋纹。
铰合部有 2 枚较大的齿,两齿间有 1 个三角形的韧带槽。
足和足丝均退化致纹蚶科粒致纹蚶粒致纹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双壳纲类软体动物,贝壳长约7.5 厘米左右,前端小,后端大,中上部膨胀,螺肋与生长线相交成布纹状。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地区有较多分布。
生活在20 至50 米深的海底。
帘蛤科波纹巴非蛤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
主齿加上前侧齿有 3 个。
双闭壳肌。
套线湾三角形或圆形或缺乏。
樱蛤科红明樱蛤俗称海瓜子、梅蛤、扁蛤,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小型滩涂贝类,在我国分布于南北沿海,尤以浙江、福建沿海产量最大。
彩虹明樱蛤肉质细嫩,肉味鲜美,深受居民的喜爱,为沿海居民自然采捕的主要品种帘蛤科丽文蛤贝壳重厚而膨胀,两壳大小相同,有的个体两侧稍不等。
壳高约为壳长的6/7 ,而壳宽约为壳高的5/8 。
两壳壳顶紧接。
壳顶突出,位于壳背缘中部稍前方,先端向前内方卷曲,自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占壳长的1/3 。
壳顶前方背缘稍斜直,后方背缘呈弧形。
腹缘和前缘圆,后缘近卵圆形, 外套窦宽而短,略呈新月形。
扇贝科华贵栉孔扇贝贝壳较大,近圆形。
背缘直。
壳顶近背缘中部。
前后具耳, 多数种前后两耳不等, 少数种两耳相等。
一般右壳前耳下方具有足丝孔,其腹缘具数枚小栉齿。
壳色多种多样,鲜艳美丽。
贝壳内面色浅而略具光泽,肌痕较明显;内韧带褐色,位于三角形的韧带槽中。
外套缘厚,有发达的外套眼和触手。
无水管。
闭壳肌特别发达,善游泳。
营附着生活,足退化而足丝发达。
珍珠贝科马氏珠母贝。
生产珍珠的主要母贝贝壳斜四方形,背缘略平直,腹缘弧形,前、后缘弓状。
前耳突出,近三角形;后耳较粗短。
边缘鳞片致密,末端稍翘起。
左壳稍凸,右壳较平。
右壳前耳下方有明显的足丝凹陷。
足丝毛发状。
壳内面铰合线较平直铰合部有 1 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条齿片;韧带黑褐色,约与铰合合线等长。
壳内面珍珠层较厚,坚硬,有光泽。
江姚科细长裂江姚江珧的贝壳大,呈三角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大,背缘直而腹缘较凸。
壳表黑褐、黄褐和土黄等色。
多数种壳面有细放射肋。
铰合部无齿。
足小,但足丝极发达。
栖息在潮间带低潮线附近和潮线下浅海底。
贝壳尖端插入泥沙,后端露出地面,足丝附着在砂粒或碎石上。
节肢动物门:软甲纲扇蟹科火红皱蟹火红皱蟹年幼个体体色偏淡, 并有明显深色纹路, 甲宽1.1 公分;成熟个颜色偏黑, 具有纯黑色的螯;甲宽 3.2 公分。
生活环境为海水,常生活于岩岸带的石下及石缝中或珊瑚礁的浅水中。
成熟的火红皱蟹具有纯黑色的螯指。
软甲纲寄居蟹总科寄居蟹寄居蟹又称为“白住房”、“干住屋”。
它的鼎鼎大名是由于它常常吃掉贝壳等软体动物,把人家的壳占为己有。
寄居在贝壳,海螺、竹节、碎椰子壳、珊瑚、海绵,甚至木筒等等。
它们不会一生只和尚蟹科长腕和尚蟹头胸甲长11—17.8 毫米,宽10.5 —15.9 毫米。
头胸甲呈圆球形,长度稍大于宽度,表面甚隆,光滑,胃、心区两侧的纵沟明显,鳃区膨大。
额甚窄,并向下弯。
无眼窝。
前侧角呈刺状突起,后侧缘直。
口框广宽。
第三颚足宽大,呈叶片状。
但外肢其他为细长,部分藏于内肢下,无触须。
螯足对称,腕节甚长。
步足瘦长。
生活于河口的泥滩上。
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
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地亦有分布。
大眼蟹亚科宽身大眼蟹头胸甲横宽长方形,宽大于长的 2.5 倍,粗糙有小颗粒突起。
体黄绿色,腹面及螯足棕黄色。
前侧缘有长毛,具有 2 个尖齿。
眼柄长约等于体长。
雄性螯足强大,雌性螯足小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泥滩上,爬行迅速。
分布于全国沿海。
棘皮动物门:刺参科糙刺参体长可达30 厘米。
体色较暗,有黄、褐、绿等色海胆纲马粪海胆壳呈低半球形,很坚固,直径一般4〜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