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合集下载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实验(Experiment of a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313004223-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4学分:2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

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要在动物学理论课的基础上开设,应安排在二年级时开设,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动物细胞的类型及功能[3];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3];动物基本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实验二、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自由生活类群原生动物各纲的结构特点[2];各纲生理机能[2];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3];草履虫运动观察[1];草履虫对酸刺激的反应[2];实验三、疟原虫油镜的使用[3];寄生类群原生动物的结构特点[2];寄生类群原生动物的生理机能[2];疟原虫的生活史[1];疟原虫各个时期的基本形态特征[3];实验四、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水螅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一般过程[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水螅的生物学特性[3];水螅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实验五、涡虫扁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3];涡虫的生物学特性[3];涡虫的采集及实验室培养[3];实验六、蛔虫及寄生蠕虫卵的检查蛔虫的形态及内部结构[3];线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一般特征[1];蛔虫卵的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3];常见寄生虫卵的鉴别[1];实验七、环毛蚓环毛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3];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环毛蚓的运动观察[2];蚯蚓的采集及标本制作[2];实验八、乌贼乌贼的外形观察与内部解剖[3];乌贼的生殖腕及繁殖[3];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特征[2];软体动物门各纲的代表[1];实验九、螯虾(或日本沼虾)螯虾(或日本沼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3];螯虾的蜕皮和生长[3];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1];实验十、蝗虫蝗虫的采集和保存[2];蝗虫的内部解剖[3];昆虫的一般特征[1];蝗虫的繁殖[1];蝗虫的口器和眼[3];蝗虫的翅[3];蝗虫的触角和足[3];蝗虫的蜕皮及发育[3];实验十一、昆虫的综合实验昆虫的采集和保存[2];昆虫生活史观察[3];昆虫标本制作[1];昆虫的分类[3];实验十二、文昌鱼及七鳃鳗文昌鱼、柄海鞘和七鳃鳗的浸制标本观察[1];文昌鱼的整体染色封片和过咽部横切片观察[3];柄海鞘解剖示范标本及幼体装片[2];七鳃鳗正中矢状切面和横断面切片标本[3];实验十三、鲤鱼(或鲫鱼)的外形和内部解剖鲤鱼的外部形态结构及内部解剖[3];鱼类的繁殖[1];渗透压的调节[2];鲤鱼的生长周期[1];鲤鱼鳔的类型[3];实验十四、鲤鱼的骨骼系统鲤鱼骨骼系统的特点及组成[3];真假鱼棘和鲤鱼头骨的骨片类型[1];鲤鱼的鳍式及椎骨类型和椎骨种类[2];实验十五、青蛙(或蟾蜍)的内部解剖蟾蜍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解剖[3];两栖类卵的变态发育过程[2];两栖类与鱼类的比较实验[3];蟾蜍的生活史观察[1];实验十六、蟾蜍的骨骼系统蟾蜍的胸廓类型[3];两栖类的四肢演化历程[2];两栖类的骨骼标本制作[1];蟾蜍的头骨骨片数量及颈椎的发生[1];实验十七、石龙子的内部解剖石龙子的浸渍标本观察及内部解剖[2];石龙子的生活史观察[1];羊膜卵的结构[3];爬行动物的演化历程[1];实验十八、两栖纲及爬行纲分类两栖纲及爬行纲代表种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1];学习使用动物分类检索表[3];蛙(或蟾蜍)分类体征的测量[2];实验十九、家鸽(或家鸡)的内部解剖家鸡的外部形态及内部解剖[3];鸡的生活史观察[2];鸟类剥制标本制作[1];羽毛的类型及功能[3];鸟类与爬行类的比较实验[3];实验二十、鸟纲分类鸟类假剥制标本及其它生态标本[1];学习使用动物分类检索表[3];家鸽(或家鸡、鹌鹑)分类体征的测量[2];设计鸟类分类方案[1];实验二十一、兔的内部解剖实验用兔的处死方法[1];兔的内部解剖[3];兔的骨骼标本[2];啮齿类的臼齿示范标本观察[1];毛的结构、类型及功能[3];实验二十二、哺乳纲的分类哺乳纲的各类标本观察[1];设计哺乳纲的分类检索表[2];家兔(或大白鼠)分类体征的测量[3];观看哺乳动物的分类及哺乳动物的进化史幻灯片[2];四、实验方式与要求1.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2.实验1-2人组成一个实验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3.采用动物活体进行实验,每项实验结果,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处理掉实验材料;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五、进程安排表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在每套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上完成本实验项目的人数;基础类实验设备标准要求一人一套,技术基础实验设备标准要求二人一套;实验类别:指基础,技术(专业)基础,专业实验;实验类型:指验证,综合,设计;六、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方法:预习报告+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笔试结合;3.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期末笔试,综合评定学生成绩每项实验=预习报告占20%,实际操作40%,实验报告×40%实验成绩=全部实验的平均成绩总评成绩=实验成绩×80%+期末笔试×2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湖州师范学院: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7学时。

总学分:4学分。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并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1)参考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册)1991.6(3)实验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看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内容安排27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节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的分界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第二节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第四节动物的分类一、动物生物的分类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三、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四、动物生物的命名五、动物生物的分门本章重点:动物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生物科技行业类)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生物科技行业类)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践课27学时。

总学分:4学分。

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客观认识动物的结构生物学特征,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过程,认识动物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关系,并了解动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认识主要经济动物类群、珍稀保护动物类群的生物学地位和作用,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

3、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1)参考教材:《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参考书目:《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动物生物学教程》左仰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动物学》张雨奇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册)1991.6(3)实验教材:《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详见“教学内容”中。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分理论讲授和实践两部分。

理论课中,采取教师讲授、互动讨论、提问及解答、学生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实践课中,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参观、观看教学录象等内容。

6、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课程考核方法:总评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包括期中考试成绩)40%和期末考试成绩60%。

7、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内容安排27课时,详见《动物生物学实验大纲》。

8、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属于先修课程。

二、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第一节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一、生物的分界二、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动物生物学的主要分科第二节学习动物生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一、学习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动物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生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生物学简史二、我国动物生物学的发展第四节动物的分类一、动物生物的分类二、动物生物分类的意义和依据三、种的概念和分类等级四、动物生物的命名五、动物生物的分门本章重点:动物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动物的结构、功能、分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动物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动物的多样性、进化、生理生态、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动物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存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掌握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2. 理解动物的进化过程,了解进化的原理和机制。

3. 掌握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体内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理解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5. 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了解动物的交流、繁殖和社会行为。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和多样性- 动物的命名规则和分类方法- 动物的主要分类群和代表物种- 动物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2. 动物的进化- 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动物的进化历程和演化树- 进化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3.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体的基本构造和组织- 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4. 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 动物的生活史和生态位- 动物的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 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5. 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 动物行为的调节机制- 动物的交流行为和信号传递-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群体行为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标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讨论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地,亲身感受和观察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答能力进行评价。

动物生物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第一章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第二章动物的组织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第五章无脊椎动物类群第六章脊索动物第一章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研究对象:以生物学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学观点:形态与功能的统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机体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个体与系统的统一。

第一节分类的知识一、分类依据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和差异的总和为基础的。

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反映动物界的自然类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系统。

二、分类的阶元(等级)根据生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的等级特征,将生物逐级分类。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第二节物种一、概念按照自然法,分门别类的最基本阶元是种。

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能与其它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二、种的命名方法双名法:属名,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例如:小家鼠的学名Mus musculus Linne´书写规则:印刷体:学名用斜体排版,命名人姓氏用直体排版。

手写体:学名下加下划线。

种本名尚未确定:属名+sp. 表示例如:Culux sp. 即为库蚊属的某种蚊子•三名制:亚种的学名命名方法。

由属名+种本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例如:大蟾蜍:Bufo bufo gagarizans Cantor第三节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一、个体发育(ontogeny)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生长发育至成体性成熟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胚前期:胚胎期:胚后期:系统发育(Pylogeny)(系统发生)动物界漫长的演化历史,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步完善,复杂化,进而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

含课内试验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

含课内试验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

附件1:含课内实验的课程教学大纲模板和基本格式《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宋体四号加黑,1.5倍行距)一、课程说明(宋体小四加黑)含面向专业、学时、学分及课程类别(必修或专业选修)等。

(宋体五号)(数字、英文要求times new roman)二、课程教学目的(宋体小四加黑)动物生物学是综合性高等院校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应保证和加强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宋体五号)三、教学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加黑)1、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要求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自然,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宋体五号)2、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动物资源、国内外动物生物学发展新成就的了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

4、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热爱生物科学、掌握动物生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主要教学环节(宋体小四加黑)1、教学方法(宋体五号加黑)课堂讲授应充分利用课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和图表、模型、标本、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启发、帮助和指导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宋体五号)2、主要教学环节(宋体五号加黑)课堂讲授要突出重点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和选学有关内容,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绘图、标本采集与制作、野外生态观察等),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宋体五号)五、课程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小四加黑)(一)理论教学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加黑)动物生物学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部分内容,总学时共51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开设。

具体分配如下:(宋体五号)绪论1学时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1学时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及胚胎发育2学时第三章原生动物门2学时第四章多孔动物门1学时第五章腔肠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2学时第六章扁形动物门3学时第七章线形动物门2学时第八章环节动物门3学时第九章软体动物门3学时第十章节肢动物门4学时第十一章若干小门动物1学时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1学时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1学时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2学时第十五章圆口纲 1学时第十六章鱼纲 3学时第十七章两栖纲 3学时第十八章爬行纲 3学时第十九章鸟纲 4学时第二十章哺乳纲 4学时第二十一章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2学时第二十二章动物的进化、地理分布及多样性 2学时(二)实验教学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加黑)动物生物学实验共20学时。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nimal Bioloy)课程编号:1313003213-4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78学分:4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动物学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系统传授《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主要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本课程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通过介绍国内外动物学,特别是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技成果,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和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胜任中学动物学的教学工作,具有从事动物学方面的研究和调查能力,使学生能顺利地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从第三、四学期开始。

本课程是动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后续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第一节动物学的基本概念[2]第二节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务与研究方法○第三节动物学发展简史[1]重点:动物学的基本概念难点:动物学发展简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思考题: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机能、繁殖、发育和分类第一节动物的细胞[2]第二节动物的组织[3]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2]第四节掌握动物的繁殖和发育[2]第五节动物的分类[1]重点:细胞的一般特征、基本结构与功能难点:动物的繁殖和发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名词: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繁殖、发育、生物发生律。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动物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动物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演化和适应。

本课程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在动物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1.1 了解动物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2 熟悉动物的分类、形态与结构1.3 掌握动物的生理特征和机能1.4 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1.5 培养对动物生物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技能二、教学内容2.1 动物的系统分类2.1.1 动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2 动物界的分类体系2.1.3 主要动物门的分类及特征 2.2 动物的形态学与结构2.2.1 动物的身体组织与器官 2.2.2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2.2.3 动物的内外分泌系统2.2.4 动物的神经与感觉系统 2.3 动物的生理学2.3.1 动物的消化与吸收2.3.2 动物的呼吸与循环2.3.3 动物的排泄与水平衡2.4 动物的行为学2.4.1 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2.4.2 动物行为的调控机制2.4.3 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进化意义 2.5 动物的适应与演化2.5.1 动物的适应与生存2.5.2 动物的进化与演化三、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3.2 实验观察与实践3.3 文献阅读与文献分析3.4 学生讨论与小组合作3.5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四、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 (占比:10%)4.2 实验报告 (占比:20%)4.3 学术研究论文 (占比:30%)4.4 期末考试 (占比:40%)五、教材参考5.1 《动物生物学》王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5.2 《动物学原理》 R.L.布兰诺克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参考文献6.1 《原生动物学》程庆荣等著,科学出版社6.2 《动物行为学导论》约翰.艾伦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6.3 《动物行为学》科林.麦本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结语:本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介绍了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并从分类、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深入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

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分支学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什么是紧密连接?什么是桥粒?思考题:动物体都有哪些组织和器官?各有何功能?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第一节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卵细胞的结构和特点;受精卵分裂的方式;胚前发育;胚后发育○;体腔的形成{3};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动物体的分区○;异律分节○;同律分节○。

重点:动物体胚前发育的几个重要阶段难点:神经胚的形成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演示法作业:什么是生物发生律?它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意义?思考题:举例说明动物胚胎发育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第二节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文昌鱼的发育过程;桑椹胚阶段○;生骨节○;生肌节△;生皮节△;青蛙的发育过程;动物极;植物极;变态发育。

重点:文昌鱼的发育过程难点:文昌鱼的发育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文昌鱼的胚胎发育过程?第三章动物的类群及其多样性第一节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眼虫的生活环境及生物学特性;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及生物学特性;变形虫的生活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疟原虫的生活史;鞭毛和纤毛的结构○;眼虫眼点的结构与功能△;草履虫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眼虫、草履虫、变形虫的形态结构难点:疟原虫的生活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作业:简述草履虫的有性繁殖过程?思考题:如何利用原生动物净化污水?第二节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海绵的形态结构;海绵的繁殖;海绵的骨骼形态;海绵的水沟系统;海绵在动物演化中地位○;胚胎发育的逆转△;海绵动物的分类系统○。

重点:海绵的形态结构难点:海绵的繁殖和发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海绵动物在动物演化史中处于何种地位?第三节腔肠动物水螅的形态结构;水螅的再生;水螅的生活环境和采集○;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的分类○;常见的代表种类△;珊瑚虫的保护△。

重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难点:钵水母的生活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作业:简述水螅的身体结构特征?思考题:为什么要保护珊瑚礁?如何保护?第四节扁形动物涡虫的形态结构;涡虫的再生;涡虫的生活环境和涡虫的采集培养;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分类○;扁形动物门常见种类△;吸虫病和绦虫病的预防○。

重点: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涡虫的生物学特征难点: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代表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如何防治肝吸虫病?思考题:研究涡虫的再生对于人类的器官再造有何意义?第五节原腔动物线形动物门;线虫动物门;轮形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其它假体腔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动吻动物△。

重点:蛔虫的生物学特征难点:假体腔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思考题:如何预防蛔虫病?第六节环节动物环毛蚓的生态及形态结构特征;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环节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担轮幼虫及间接发育。

重点:环毛蚓的形态结构难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作业:沙蚕的种类及经济价值?第七节软体动物河蚌的形态结构;田螺的形态结构;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分类○;软体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珍珠的形成△。

重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难点:软体动物门的分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软体动物门包括哪几个纲?各有何特点?思考题:淡水中和海水中的育珠蚌有何区别?第八节节肢动物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节肢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口器类型;发育过程;复眼的结构△。

重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难点:节肢动物门的分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举例说明什么叫完全变态发育?什么叫拟态?思考题: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九节棘皮动物海盘车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分类依据△;棘皮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海参的经济价值。

重点:海盘车的形态结构难点:棘皮动物门的主要动物类群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海盘车的身体结构特征?思考题:海百合和海洋齿的区别?第十节半索动物柱头虫的主要特征;柱头虫的生活史;口索的结构○;呼吸过程○;领腔的作用△;鳃裂的形成。

重点:柱头虫的主要特征难点:柱头虫的生活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柱头虫的主要特征?第十一节脊索动物门及原索动物文昌鱼的形态结构;原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分类△;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的主要动物类群○;文昌鱼的身体结构和海鞘的结构的比较△。

重点:原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海鞘类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有何区别?思考题:人类对海鞘DNA 的研究,能创造出全新的物种吗?第十二节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七鳃鳗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盲鳗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的分类依据△;圆口纲的主要动物类群○。

重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难点:七鳃鳗和盲鳗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七鳃鳗的半寄生生活?思考题:七鳃鳗的幼体和成体在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上有何不同?第十三节鱼纲鲫鱼的形态结构特点;硬骨鱼和软骨鱼形态结构的比较;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纲的主要动物类群及常见的有经济价值的种类○;鱼类的繁殖和洄游△。

重点:硬骨鱼和软骨鱼的形态结构难点:鱼纲的主要类群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作业:举例说明鱼类的呼吸系统结构?思考题:淡水鱼和海水鱼在身体结构和渗透压的调节方式上有何不同?第十四节两栖纲青蛙的形态结构;两栖类的生活史;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分类依据△;两栖纲的主要动物类群○;两栖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重点:两栖纲的主要特征难点:变态发育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两栖类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其骨骼结构有何特点?思考题:比较两栖类和鱼类在身体结构上的不同?第十五节爬行纲石龙子的形态结构;蛇在结构上的特化;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的分类依据△;爬行纲的主要动物类群○;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难点:爬行纲的主要动物类群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羊膜卵的结构及爬行纲动物的进步性特征?思考题:我国的扬子鳄是怎样进行人工繁育的?第十六节鸟纲家鸡的形态结构;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类的学习本领;鸟纲的分类依据△;鸟纲的主要动物类群○;鸟类的迁徙与生态△。

重点: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难点:鸟纲的分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作业:鸟类是如何进行繁殖和育雏的?在你了解的鸟类中哪些属于晚成鸟?思考题:鸟类是如何开始飞行的?其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第十七节哺乳纲哺乳;胎生;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的分类依据;哺乳纲的主要动物类群○;哺乳动物的迁徙和冬眠;人与灵长类的关系△。

重点:哺乳、胎生难点:哺乳纲的分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哺乳动物大脑的进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哺乳类是如何起源的?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进化的?第四章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第一节动物身体的保护、支持和运动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动物身体的保护;动物身体的支持;动物身体的运动;人体的骨骼组成△;人类的血液成份及功能○;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

重点:动物身体的支持难点: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简述动物体骨骼系统的进化过程?第二节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动物体的体内水盐平衡调节;动物的排泄器官;人体的体内水盐平衡调节△;人类的新陈代谢○;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排泄方式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