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模板】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学(部分)考试大纲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动物生理学部分(50分)一、动物生理学概述(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1.整体和环境水平的研究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二)机体与内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1. 内环境指细胞生活的环境,即为细胞外液。
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代谢的终产物,能保持其中各种成分和pH值、渗透压、各种离子浓度等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
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
2. 稳态指正常机体内环境的成分、各种理化特性以及体温和姿势的维持等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特性。
(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指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理功能进行调节的方式。
(一)调节方式:反射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二)调节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准确、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指机体的某些细胞合成的某些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或局部扩散,作用于相应细胞上的受体,进而改变其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起效缓慢、作用部位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3.自身调节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的调节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的反应过程。
调节特点:调节能力较小,维持局部组织稳态起一定的作用。
(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1.负反馈反馈信息可使控制中枢的初始控制信息减弱称为负反馈。
如:排尿,分娩2.正反馈反馈信息可使控制中枢的原始信息加强称为正反馈。
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3.前馈控制系统:某些条件反射的形成,如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致唾液分泌。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各种蛋白分子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遵循单纯的物理学规律2)易化扩散:须由载体或通道介导3)主动转运:原发性 + 继发性4)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团块由该机制转运(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1)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cAMP2)肌醇信号转导系统:DG+IP33)与酪氨酸激酶直接相连的信号转导系统(三)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韩山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考试》纲要第一章绪论一、名词: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稳泰、正反馈、负反馈、兴奋性、兴奋与抑制二、问题: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生理学意义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一、名词:易化扩散极化状态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兴奋-收缩耦联阈电位超射局部电位终板电位钠-钾泵绝对不应期去极化复极化化学依从性通道电压依从性门控通道后电位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G蛋白、cAMP第二信使物质、完全强直收缩电紧张性扩布二、问题:(1)神经和肌肉的生物电现象(2)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3)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4)局部电流的扩播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4)何为再生性钠流?〔提示:产生动作电位的内流钠〕(5)阈电位和动作电位(6)锋电位作为兴奋过程的必然表现(7)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8)单收缩和强直收缩(9)试述可兴奋性细胞在兴奋及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提示:通过钠通道阐述细胞兴奋的四个时期〕(10)试述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原理(11)什么是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试述其过程。
(12)兴奋由神经向肌肉的传递(神经肌肉接点和神经肌肉传递特征、神经肌肉传递过程、乙酰胆碱作为神经肌肉传递的递质、微终板电位和乙酰胆碱的量子释放、终板电位、乙酰胆碱的失活)(2)激素和神经递质是如何通过膜受体向细胞内传递信息的?〔提示:激素是通过受体-第二信使系统传递信息的,即激素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膜中的G蛋白调控细胞内第二信使的生成量,从而影响蛋白激酶的活性。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一、名词:突触、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辐散、聚合、后放、交互抑制、扩散、最后公路原则、优势原则、牵张反射、屈肌反射、伸肌反射、脊休克、多突触反射、躯体反射、神经递质和化学递质、中枢递质、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姿势反射、不衰减性传导、受体、腱反射、肌紧张、特异投射系统、去大脑僵直、脑电图、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觉醒与睡眠二、问题:1、突触传递的特点。
硕士研究生《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要求掌握本章相关概念、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程内容的总体结构及生理学的地位。
重点:相关概念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难点:机体功能的反馈调节第一节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的三个水平:分子和细胞、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细胞生理学的基本内容;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
2、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尤其要深入理解兴奋性和兴奋,为后续生理学各种生命活动调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节机体功能的调节1、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自身调节;机体功能功能的稳态调节。
2、机体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与适应性控制系统第四节整合生理学的概念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基本要求:本章是后续章节的基础,要求讲明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可兴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为后续章节打基础。
重点: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跨膜信息传递以及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均为本章的重点。
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到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简要介绍)与物质转运功能1、膜的结构特点2、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重点】3、膜的受体功能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1、通过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神经-肌肉接头、突触)2、由膜的特异性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理解跨膜信息传导的概念,其具体内容可结合激素作用机理讲授)第三节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掌握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兴奋地传递及其影响因素,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张、等长收缩;单收缩、强直收缩;兴奋收缩耦联。
第三章血液基本要求:要求掌握血细胞的基本功能与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了解血液凝固系统、抗凝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血液溶胶稳态中的作用。
重点:血液的理化性质及各种血细胞的基本功能为本章重点难点:血液凝固的机制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机体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2、血浆: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缓冲物质的作用第二节血细胞1、红细胞:形态、数量、悬浮稳定性、比容等概念;红细胞的生理机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2、白细胞:形态、数量、机能、生成与破坏。
826《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826 动物生理学一、考试目的:动物生理学是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科学等多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习、掌握专业课的基石。
确定本课为湖南农业大学招收畜牧学、兽医学硕士的考试科目旨在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专业深造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动物生理学基本理论和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
三、考试基本要求具有扎实的动物生理学理论基础,能够用于动物生产和疾病诊断等活动;熟悉动物各种生理指标和技能的测定。
四、考试形式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的方法。
五、考试内容:1.概述内环境;机体功能调节的基本方式。
2.细胞的基本功能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细胞兴奋性与兴奋的概念;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
3.血液血浆的主要成分和功能;血浆渗透压的理化性质;红细胞的形态、脆性和生成;白细胞的种类及各自的生理功能;血凝的概念、因子和过程。
3.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和心指数的概念;心肌的基本生理特性;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心音;血压及)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微循环及其组成及作用;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脏和血管功能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压力和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5.呼吸肺泡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体交换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基本方式;呼吸运动神经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的体液调节。
6.消化和吸收胃肠激素;内在神经丛;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小肠等消化液的成分、功能和分泌调节;胃、小肠、大肠运动的主要方式;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和机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小肠运动的调节。
7. 能量代谢和体温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动物的产热器官;动物散热的主要方式。
2022湖南农业大学考研考试大纲-826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内容⑴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⑵机体机能的基本调节方式。
(3)生物膜的结构与物质转运功能。
⑷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理、传导方式。
⑸信号转导机制:受体,化学信使;膜结合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
第二章:血液内容⑴体液和血液:内环境及其内环境的自稳态;体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及其血液的组成。
⑵血浆: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理化性质。
⑶血细胞:红细胞的特性、功能、生成与破坏;自细胞的特性、分类、功能; 血小板。
⑷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血液凝固的概念、本质和基本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
⑸血型:红细胞凝集的概念;血型及不同的血型系统。
第三章:血液循环内容⑴概述:血液循环的概念、功能及组成。
⑵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的概念及组成;心脏泵血过程;泵功能的评价; 心音。
⑶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类型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和特殊传导组织;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窦房结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其特点;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
⑷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特点;血流动力学;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微循环的组成及其功能;组织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⑸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反射;全身性体液因素和局部性体液因素。
第四章呼吸内容⑴肺的通气:呼吸器官;肺通气的概念,动力与阻力;呼吸类型;胸内负压的成因及意义;肺容量;无效腔的概念。
⑵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⑶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0?的运输;C02的结合和运输。
⑷呼吸运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呼吸中枢和化学感受器;体液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第五章:消化系统内容⑴概述:消化的概念和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及神经支配。
⑵单胃消化:胃粘膜的结构及胃液分泌;非反刍动物的粘膜可分为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幽门腺区;胃液的特性、组成及分泌调节;胃的运动及其排空。
806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动物生理学: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实验原理与方法,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范围一、《动物生理学》部分考试大纲一、绪论(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二)机体与内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三)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四)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2.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和一般特性2.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三)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四)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经典突触和接头突触)(五)骨骼肌的收缩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一收缩偶联(六)实验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第二章、血液(一)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组成和血量2.血液的主要机能3.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细胞及功能1.红细胞生理2.白细胞生理3.血小板生理(三)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2.抗凝系统3.纤维蛋白溶解(四)血型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3.动物血型(五)实验1.红细胞脆性实验第三章、血液循环(一)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脏泵血功能(二)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血压及影响因素3.微循环与物质交换4.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与回流(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四)实验1.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第四章、呼吸(一)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二)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运动的调节(五)实验1.呼吸运动的调节2.胸内压测定第五章、消化与吸收(一)消化概述1.消化与吸收2.消化方式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4.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作用5.胃肠激素(二)口腔消化1.摄食方式、咀嚼和吞咽2.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3.唾液分泌及其调节(三)单胃消化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4.胃的排空(四)复胃消化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反刍及其机制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4.瓣胃、皱胃消化(五)小肠消化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六)大肠内消化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415农学考试大纲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总论1.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重点掌握哺乳动物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机能及功能的发生机制;2.熟悉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及各有关功能间的相互联系及其调节;3.理解有机体(各器官、系统)与内外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论绪论重点掌握动物生理学的概念、内环境稳态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概念,反馈性控制系统.熟悉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生命现象的物质属性及其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了解《动物生理学》研究过程中的还原论和整合生理学及学习目的。
第1章细胞的基本功能重点掌握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中的各种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机制;2.由离子通道和由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过程;3.生物电的种类、产生、特性、传导和传递机制(学说)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4.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熟悉1. 细胞膜镶嵌蛋白的生理功能;2. 膜物质转运和跨膜信号转导作用间的相互关系;3.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兴奋及其与离子通道的状态与通透性之间的关系;4. 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
了解1.物质的出胞与入胞过程;2.受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及功能差异性;3.G蛋白结构及其效应器种类、功能;4.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特征;5.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伴随生物电变化出现的细胞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各种肌细胞动作电位特征;6..突触的结构;7.骨骼肌肌丝滑行的超微结构基础、心肌、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特征.第2章血液重点掌握1. 血液在维持内环稳态中的几个方面的作用:渗透压、pH值、红细胞数相对稳定及其机制(红细胞生成调节);2.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3.红细胞生成调节;4。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熟悉1。
血液的功能;2.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了解1.了解人类ABO血型及动物的血型;2。
输血原则。
第3章血液循环重点掌握1.心动周期、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心力储备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2.心脏工作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与心脏泵血功能相适应的电生理学特性;3.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4.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过程与机制;5。
专升本《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11030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Amimal Physiology学时: 90学时学分:4.5学分适用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开课学期:4开课部门: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先修课程: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考核要求:闭卷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杨秀平主编,《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家畜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陈守良主编,《动物生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陈瑶华、郭承华主编,《生命科学基础》,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动物的器官、系统为中心向细胞、分子水平及整体、环境水平延伸,并向相关学科渗透,是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动物医学、动物生产、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实践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动物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宽厚的基础理论。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要学好《动物生理学》,学生必须先学习并具备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
而《动物生理学》同时又为生命科学各专业相关后续课程如动物病理学、药理学、动物遗传学、育种学、繁殖学、动物生产学、动物营养学等提供基础理论。
因此,在《动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做到:1、以现代《生理学》发展的观点审视和重新组织《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使其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名词解释及专业术语、语言的应用都应符合现代《动物生理学》迅速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生物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报考动物学类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
适用于报考XX大学动物学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生理学的发展史
第二章神经肌肉组织生理的一般原理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神经肌肉细胞的电位变化、细胞电信号传递的功能基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四章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与味觉器官
第五章血液与血液循环
血液的生理机能与组成特性、体液免疫系统、心脏的生理活动、血管的生理活动、血液循环的调节
第六章呼吸生理
呼吸道的结构与呼吸运动、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呼吸调节、肺的非呼吸功能第七章消化系统
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消化吸收的调节、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与调节、摄食的调节
第八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及影响因素、体温调节
第九章排泄系统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的生成过程、肾泌尿功能的调节、渗透调节的其他器官、排尿活动的调节
第十章内分泌调节
激素的分类与作用机制、下丘脑的内分泌调节机能、脑垂体的生理机能、甲状腺的功能、肾上腺的功能、其他内分泌腺与激素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
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受精、妊娠与生殖控制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各章节内容的有机联系;从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角度认识结构与机能相统一的生命活动规律及机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医学和应用动物学领域的一般生产实践问题。
四、试卷结构
(一) 基本概念:占总分 20%
(二) 简答:占总分 30%
(三) 综合论述:占总分 40%
(四) 发挥题:占总分 10%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 时间为3小时
六、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理学》第二版杨秀平, 肖向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