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动物营养组学是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营养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知识。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推动学科的发展。
2. 正文2.1 动物营养组学课程内容分析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是一门涉及动物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动物体内不同营养因子的代谢机制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动物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
在课程内容方面,动物营养组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物营养基础知识:包括动物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营养物质的分类和代谢途径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知识框架。
2. 基因组学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组学在动物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中的应用,探讨基因与营养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通过对代谢产物和蛋白质组成的研究,揭示不同营养因子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
4. 营养调控技术:介绍不同营养调控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如饲料配制技术、营养检测技术等。
5. 疾病与营养:探讨疾病对动物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动物营养组学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动物营养知识体系。
2.2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动物营养组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师们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12期农业教育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陈佳琪1,2嵇辛勤1,2程振涛1,2杨颖1,2龚新勇1温贵兰1,2*(1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动物疫病研究室,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兽医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由理论课和实验课2个部分组成,通过该课程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之后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创新模式及融入思政要素等实验教学和考核创新改革,旨在提高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课程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12-0147-03兽医免疫学是动物检疫、动物医学、水产学等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运用免疫学技术诊断、控制和预防家禽传染病的综合性应用学科[1],主要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概念繁多、内容抽象,须以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做铺垫。
掌握兽医免疫学这门课程,可进一步为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动物保健、动物性食品安全等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传统的兽医免疫学教学内容抽象,缺乏现代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灌输,方式单一,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
为适应产业不断发展的新需求,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本文根据贵州大学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方式、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这种教学改革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教师们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1当前兽医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当前,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手段单一,通常是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所需耗材和预先配制实验所需试剂,然后示范、讲解实验方法和步骤,学生们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机械地进行简单操作即可。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步 学 习专 业 相 关 课 程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同 。 笔 者 多年 从 事
在 如 何 激 发 要环节 , 在 提 高 学生 综 合素 质 和 培 养 高质 量 创 新 人 才 方面 动 植 物 检 疫 专 业 的普 通 植 物 病 理 学 实 践 教 学 , 提高教学 实习效 果 , 帮助学生 树立专业 中具 有 不 可 或缺 的作 用【 1 。 实 践 教 学 不 但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加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掌握过硬 的专业素质 方面颇 有一些心得 , 现 总 结 于 深理 论知识 的理 解 , 还 能提高学 生动手操作 能力 , 培养 学 思 想 、 下 , 以期 分 享 和 共 勉 。 生认 真负责的工作作 风。 然而 为了适应培养 “ 一专 多能” 复
Ke y wo r d s : q u a r a n t i n e o f a n i ma l a n d p l a n t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g e n e r a l p l a n t p a t h o l o y; g he t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m r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g
・3 0 3・
《 普通植物病理学》 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Th e P r a c t i c e a n d Te a c h i n g Re f o r m o f Ge n e r a l Pl a n t Pa t h o l o g y
p a t h o l o y g o f q u a r a n t i n e o f a n i m a l a n d p l a n t m a j o r ,a n d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me r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t h e ma i n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摘要】当前中兽医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提升师资水平。
中兽医学教学改革至关重要,未来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兽医业的发展需求。
中兽医学教育的改革是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优秀的兽医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兽医学、教学过程、问题、改革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更新、多元化、师资水平、重要性、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兽医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动物健康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动物健康的重视,中兽医学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中兽医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兽医学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现有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和实验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中兽医学教学中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一些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
对中兽医学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使之与时俱进;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和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这些改革思路将有助于提高中兽医学教学的品质和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动物健康事业的进步。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兽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中兽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旨在提出改革思路,包括更新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以期引起相关部门和教育机构的重视。
《植物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采用直启发式 教学 , 比较 法教学 , 结合实验与实 习 , 并 激发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 的 兴 趣 , 高 学 生 实 验 技 能 、 析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笔 者 结 提 分 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这些 问题进行 了探索 , 获得 了一些体会 。 21用启 发 式 教 学 , 发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 的兴 趣 . 激 植物检疫学 具有内容繁杂 、 容易混淆 、 比较枯燥 的特 点 , 如何 提高 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让他们积 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来 , 变被 动学 习为主 动 学 习 , 为 提 高 教学 质 量 的首 要 问题 。 先 , 过 讲 好 绪 言 课 , 发 学 成 首 通 激 生 对 本学 科 的学 习 兴趣 。 师要 熟 练 掌 握 教 材 内容 并 加 以整 理 , 讲 故 教 像
科技信息
博 士 ・ 家论 坛 专
《 槽物植疫学》 程教学 改量 与实跬 课
河南农 业 大 学植 物 保护 学院 汪 敏 河 南农业 大 学生命研 究 中心 焦 睿
[ 摘 要 ] 据 学科发展趋 势和高等教 育对人 才培养的要 求, 根 以植物检疫 学为试 点课程 , 改进教 学内容 、 学方法和手段 , 实验和 教 加强 实践性教 学, 改变教 学质量评 价体 系, 索植 物检痘学教学的新模式 , 而达关键词 ] 植物检 疫学 素质教 育 教学改革
1合 理 安 排 教 学 内容 , 融 入 最 新 信 息 . 并 11 真 遴 选 教 材 及 教 学 参 考 书 .认 教 材 是 教 学 内容 的主 要 载 体 ,是 教 师 有 效 施 教 和 传 授 知 识 的 主要 依 托 , 材 质 量 的 高 低 直 接 影 响教 学 质 量 和 效 果 。 因此 , 择 的教 材 要 教 选 能够 全 面 反 映 学 科 的最 新 成 果 、 新 知 识 、 新 动 态 和 发 展 趋 势 。本 课 最 最
小动物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论文(共2篇)

小动物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论文(共2篇)导读:小动物医学论文的写作可以说是现在很多人都会写作的,但是想要写作一篇优秀的论文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一些初次写作的论文作者来说,更是不清楚的,本论文分类为动物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小动物医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马勇江,易琳,杨利江,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摘要]基于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必要性的分析,文章总结了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主要措施,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完善教学保障体系等内容。
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今后,将从“临床兽医”的角度推进实践教学的内涵改革。
[关键词]小动物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第二课堂”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特点,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及技能训练,是提升和保障动物医学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共识[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动物(犬、猫等,或称宠物、伴侣动物)医疗行业逐渐走到公众面前,近几年更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对高素质小动物医师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满足行业对小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近十几年来国内高等兽医院校纷纷在其动物医学专业开设小动物疾病防治方向(小动物医学),专门培养面向宠物医疗行业的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宠物医师)。
但相较于具有悠久办学历史、较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传统动物医学(主要针对食品动物疾病防治)专业教育,国内小动物医学教育较不系统,尤其是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仍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满足培养高素质小动物医学人才的需要。
因此,为加大培养学生小动物临床实践操作技能的力度,培养合格人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加大小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力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动物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动物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动物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1. 教学内容设置在动物检疫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等内容设置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自主学习。
这些内容可以以视频、文档、PPT等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
2. 课堂教学安排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对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为主,而翻转课堂教学则将部分教学内容的传授和学习放到了课堂之外。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案例分析、问题解答、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学习评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互动讨论和学习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更加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动物检疫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节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
2. 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翻转课堂将部分教学内容从课堂中转移到网络平台上,使得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地呈现。
教师可以选择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探讨。
3. 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学习,这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总结,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和实践能力。
5. 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担负起指导、引导和评价的任务,而不是一味地进行讲授。
植物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植物科学论文题目一、最新植物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2004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研究进展2、空间植物科学与技术3、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中国植物科学画小史5、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学名及专业术语缩写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6、空间植物科学与技术7、2004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研究进展8、植物科学教学应尽快适应植物科学发展的需求9、拉曼光谱在植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10、中国植物学会第四届植物科学专题研讨会纪要11、设立“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12、植物科学综论13、同步辐射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4、《园艺植物科学研究导论》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15、植物科学绘画中墨线图的绘画方法16、与时俱进推进植物科学的进步——1981~2002年西北植物学报载文统计分析17、生物信息学应用于植物科学的三个实例18、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19、常用分子标记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0、中国植物科学类期刊实现国际化路径探讨二、植物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2、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植物检疫学教学改革初探3、植物科学研究进展4、植物园,“植物系统与工程学”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基地———兼论《巨系统》理论对植物园建设及对植物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5、流式细胞仪在植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及方法举例6、植物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发展(英文)7、植物科学领域SCI/SCIE期刊与网络资源8、植物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发展9、如何教好植物学,扫除“植物盲”——《植物科学教育创新法》一书之提要10、与时俱进推进植物科学的进步 --1981~2002年载文统计分析11、植物形态学在现代植物科学中的地位12、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13、突出地域特色的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14、第22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理论B-1·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科学15、A brief history of botanical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in China 中国植物科学画小史16、Research Advances on Plant Science in China in 20062006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17、植物科学绘画中小钢笔的特性和使用方法18、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看植物科学态势19、近十年国际精品植物科学期刊发展态势分析20、应用型本科院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三、热门植物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14-3-3蛋白在植物科学中的研究进展2、植物科学画在植物学研究中的意义3、生物芯片在植物科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4、中国植物科学类期刊实现国际化路径探讨5、《分子植物》2011年度影响因子5.546跨入国际植物科学领域顶级期刊之列6、大学与中学衔接培养创新型青少年人才——华东师范大学动植物科学实践工作站纪实7、第19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7)实验A-2植物科学(动物学)8、Research Advances on Plant Science in China in 2008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9、植物科学类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10、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11、加强植物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植物园在植物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第13届国际植物园协会大会简介12、植物拯救世界——《世界植物科学理事会》成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作为中方代表参加13、Advances on Plant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in 20052005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14、继往开来,开创植物科学新篇章——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七十周年学术年会纪要15、迎接未来的植物科学16、植物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特色分析17、1: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18、巴斯夫公司调整对美国植物科学重点19、植物科学和未来技术的发展20、培养学生植物科学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探析四、关于植物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植物科学2、植物科学3、2012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4、2011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5、2013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6、2007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7、2009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8、2014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9、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10、200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11、Ri质粒在植物科学中应用的新进展12、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 Internet13、免疫学技术在植物科学中的应用14、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进展15、荞麦属植物科学16、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努力使植物学教学适应21世纪植物科学的发展——在华南地区第四届大专院校植物学教学研讨会上的总结17、“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18、双向电泳技术进展及在动物和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9、200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20、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五、比较好写的植物科学论文题目1、植物科学画在中药学教学及科研中的运用探讨2、植物学家谈我国植物科学的发展3、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4、追根溯源抵御病原物侵害——记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秦庆明教授5、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运行条件的探索6、试析生态园林植物科学配置7、探析园林植物科学配置8、在科学与艺术间穿越中国植物科学画的凋零与复苏9、让植物科学走进校园10、植物科学中的有趣现象11、植物科学画12、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建设规划13、大自然中的艺术——植物科学绘画14、第22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理论B—l·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科学15、形象思维在植物科学教学中的功能16、研究集会 1) 「植物アロマのメタ代謝科学 : 生態学、大気科学、植物科学の融合」17、亲近自然从心开始———植物科学与技术18、植物科学绘图中绘画技法的应用19、武汉大学植物科学专题营20、第十五次国际植物科学会议在横滨举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针对现代动物学的飞速发展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动物学知识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动物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5(b)-0144-03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类、进化及其基本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野外实习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
该课程内容繁多,知识面广,涉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其内容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主线,较系统地介绍动物界各主要类群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动物各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知识等。
知识点分散而凌杂,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而学生感到难学,老师也感到难教。
为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一步提高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改革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动物学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
1 优化动物学教学内容,突出授课重点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教学内容较抽象,学生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结论,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知识的牢固性较差,极易忘记。
教学方法以板书、挂图为主,这些媒体所承载的信息种类和信息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
传统动物学教学侧重于动物形态结构、分类和分布的描述,知识内容详尽,但缺乏与生物学原理的有机联系,也缺乏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讨论,而现代动物学则更多地注重功能生物学[1]。
动物学的教学应与现代动物学紧密结合,动物学的教学内容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确定动物学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修改动物学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本课程的教材,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拓宽学生视野。
根据新的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对《动物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补充,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1 精简和整合教学内容动物学教学内容由传统向现代化方向较变。
课程内容包括绪论、原生动物门、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原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动物进化等19个部分,共计26学时。
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表1。
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在保证动物学课程有较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适当的压缩一些动物形态结构、分类方面过细、过繁内容,将特种经济动物、动物地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进化等相关的动物学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来,特别介绍在细胞、分子水平渗入动物进化的研究而取得的成果,使学生接触现代动物学理论的研究热点和方法;讲述动物繁殖和发育时,联系试管婴儿、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动物反应器等动物生物工程新成果。
在有关章节加强保护生物学知识。
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动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1.2 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动物学课程在教材上一直借用综合性大学课本,因其篇幅大,内容太多,难与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要求和学时数相适应。
因此,在动物学系列课程的教学中,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动物学》(第二版)为蓝本,围绕教学大纲,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源等手段及时增加既能反映动物学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又能适应学科交叉、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
该教材保留了传统的动物学系统特色,同时注入了国内外动物学研究现状、进展、发展趋势等,突出代表动物的科研价值,经济动物的综合利用途径等、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易与专业接轨,符合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和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纲的演化关系等,为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医药卫生准备必需的理论基础。
另外,经筛选向学生推荐中文和英文参考书10部,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
2 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由人们自觉提炼的为实现一定教学目的而采用的调整和建构师生关系和活动的范式[2]。
动物学涉课程及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分子生态学和分子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繁多,知识点零散,课时少,学生难掌握。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
在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挂图、标本、模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把教学时间主要集中于对重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根据动物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安徽省野生动物资源特点,课题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采用讨论教学法、比较法、因材施教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介绍课程的框架,进行重点式讲解,就经典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实现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1 讨论教学法在动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
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试着自己去解决,在自身实践中体会和提高,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3]。
2.2 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找出事物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的认识方法,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4]。
在动物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所以运用比较法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方法[5]。
运用比较法有利于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帮助学生识记、理解,综合运用动物学知识,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脊椎动物学的教学中,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的心脏结构是一个重点,但学生往往难于掌握,容易把它们搞混淆。
如果在教学中列出如下比较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提高识记速度(见表2)。
2.3 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6]。
在动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在教学中以敬业的精神,爱生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学习。
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热情。
不断改革考试方法,推行多元性的考试评估体系。
例如:增加了综合分析试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还对学生的作业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常规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撰写小论文的内容等。
通过论文、综合测评以及考试内容的改革,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动物学实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还通过《动物学实验》教学案例实施,补充现行《动物学实验》有关教学的不足,引入新的研究成果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
通过《动物学实验》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及指导教师主导地位,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3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进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成为当今教育科学和技术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被动教与学的呆板关系,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果[7]。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发展而来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并结合计算机和投影等设备,通过图片、表格、文字和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新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也能够优化教学过程[8-10]。
动物学作为动植物检疫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属于一门形态学学科,它以动物进化为主线,通过对代表动物的讲授,较系统地介绍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生态及经济意义等。
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名词、图片、标本和模式图,内容繁多,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展示,影响了学生对动物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的兴趣。
为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组制作了《动物学》多媒体课件应用于动物学课程的教学中。
例如鸟的双重呼吸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适时地播放一个双重呼吸flash动画,学生会觉得比较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