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末二氧化碳

合集下载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正常值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正常值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正常值
1二氧化碳浓度
当人们呼吸时,细胞会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人体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是一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人体代谢情况、新陈代谢和肺泡末端气体换气。

它也可用来评估药物和运动负荷对人体反应的影响。

2正常值
在正常情况下,成人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为4.5-6.0mmol/L,大约等于“ppm(每百万分之一)”的93-130ppm(每立方米)。

在呼气二氧化碳的测定中,通常以每立方米的毫克每千克体重浓度为国际标准。

换算出来,一般成人的正常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为4.5-6.0毫克/千克/立方米。

对于婴儿来说,正常情况下,婴儿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为3.1-6.0mmol/L,或者相当于每百万分之一的75-130ppm(每立方米)。

3异常值
如果测定结果高于正常值,表明可能出现一些疾病,例如呼吸受限,颈腿水肿,周围血液灌注不足等症状。

即使是早期的慢性病症状,也可能导致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超出正常水平(大于6.0
mmol/L)。

如果测定结果低于正常值,可能是高强度运动或肺通气不足,低于4.5mmol/L就要引起警惕。

4其他因素
实际测定结果受多项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温湿度变化、运动对身体影响等。

因此,测定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用于唯一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要想诊断疾病,仍然需要联合运用各种诊断指标,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以准确诊断疾病。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02 )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PETC0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02 )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02)即PETCO2=VCO2 X 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0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0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02疋PAC02疋paC0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 )的变化,PETC02就不能代表paC0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________ 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2 )吸气中无二氧化碳:表示通气环路功能正常,无重吸入。

(3 )呼气时二氧化碳上升和平台波:快速上升的二氧化碳波形反映呼气初期气量足,而接近水平的平台波反映正常的呼气气流和不同部位的肺泡几乎同步排空。

(4)PETC0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02 。

应用及意义(一)监测通气功能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

一定程度上PETC02可以反映PaC02。

正常PETC02 为5%,而1%C02 约等于11Kpa (7.5mmHg ),因此,PETC02 为5Kpa (38mmHg )通气功能有改变时,PETC02接近PAC02和PaC02,故PETC02逐渐增高是反映通气不足,是非常迅速、敏感的指标,而特异性一般。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监测意义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监测意义
(4)PETCO2为定量指标,正常情况下应稍低于PETCO2。
4、异常的PETCO2波形
(1)呼气中CO2消失说明有效的肺循环和肺通气不足,或缺乏,麻醉时常由于技术性原因造成,如气管插管误入食管,通气环路接头脱落,或因通气障碍所致如呼吸暂停或呼吸道梗阻,也可以见于心跳停止。
(2)吸气中出现CO2有意识地进行重吸入时,吸入气出现CO2­是正常现象(如MaplesonD型装置的Bain环路),异常的或大量的出现说明麻醉环路有故障,如活瓣关闭失灵。CO2吸收剂失效MaplesonD系统新鲜气流不足。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3)呼出气PETCO2波形异常:上升段延长提示因呼吸道高位阻塞或支气管痉挛以致呼气流量下降,肺泡平台倾斜度增加,说明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气管痉挛使肺泡排气不均。某些波形改变不一定是病理现象,如潮气量不足时,使用面罩,可看到不规则的或截锥形的波形;侧卧位机械通气时,肺泡平台呈驼峰状,Bain环路时可见慢频率呼吸心源性起伏和“Bain隆凸”波形。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操作流程

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操作流程

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操作流程
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操作流程如下:
1. 检受检者用约20ml凉开水送服C14胶囊一粒后,静坐25分钟。

2. 受检者需按照提示打开贴有自己姓名信息的CO2集气瓶或集气袋,确定
个人信息准确无误后,医生或检查者个人会向瓶中插入具有防倒流防误吸功能的气体导管。

3. 受检者通过导管向集气瓶内吹气,需以平和、均匀的流速持续吹气3分钟,并时刻注意集气瓶的颜色变化。

4. 当发现集气瓶内紫红色液体变为无色液体时可停止吹气,倘若未出现颜色变化或者颜色变化不明显,则需满足吹气3分钟后方可停止。

5. 吹气结束后,受检者要平缓呼吸,避免误吸回流,后将集气瓶交给医生后等待结果即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可能因操作环境和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咨询专业医师进行操作。

呼气末二氧化碳值

呼气末二氧化碳值

呼气末二氧化碳值(End-Tidal Carbon Dioxide, ETCO2)是指呼吸过程中在呼气末阶段的肺泡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它是通过呼吸监测设备如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仪来测量的。

ETCO2值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斯卡(kPa)表示,反映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在每呼吸周期内的压力水平。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ETCO2值约为35-45 mmHg(4.7-6.0 kPa),这个范围被视为正常呼吸状态的指标。

ETCO2值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评估呼吸功能、血液循环和酸碱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使用ETCO2值的临床应用:
1.监测通气状况:ETCO2值可以用来监测呼吸频率、通气量和通气效果。

异常的ETCO2
值可能提示呼吸抑制、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等问题。

2.评估循环系统:ETCO2值与心输出量和血流动力学相关。

在心脏骤停或休克等情况下,
ETCO2值的变化可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循环恢复情况。

3.确认气管插管位置:在气管插管过程中,监测ETCO2值可以确认气管内插管的正确位
置,并排除误插管至食管或其他部位。

4.麻醉管理:在麻醉过程中,监测ETCO2值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代谢状态和
麻醉深度。

需要注意的是,单个ETCO2值不能提供完整的临床信息,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使用ETCO2值进行诊断和判断时,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解读和评估。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临床常见二氧化碳曲线图的解释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临床常见二氧化碳曲线图的解释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临床常见二氧化碳曲线图的解释1.呼气末二氧化碳过高:其重要的生理意义是肺泡通气不足或输入肺泡的CO2增多。

常有以下四种情形出现,曲线图形各异。

①特点是呼吸频率和峰相正常,但ETCO2值高于正常。

常见于人工通气病人,其预定的呼吸频率可正常,但分钟通气量太低,或由于病情发生变化,如恶性高热时增加CO2的产生等。

②呼吸缓,峰相长,ETCO2高于正常。

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芬太尼等对呼吸的抑制;呼吸频率与分钟通气量都过低时。

③呼吸过速,峰相短,ETCO2高于正常。

见于浅而快呼吸,试图以提高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的抑制,如吸入某挥发性麻醉药有自主呼吸的病人;机械通气时呼吸频率较快,但潮气量不足。

④值得警惕的一种严重通气不足,表现为呼吸快速,潮气量极低,多数的峰相不正常,只在按压胸部后或一次用力呼气才可见到真实的CO2值。

这见于有较严重呼吸肌麻痹病人的自主呼吸中;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故障或回路系统有漏气.2.呼气末二氧化碳过低:主要是肺泡通气过度或输入肺泡的CO2减少。

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呼吸频率和峰相正常,但ETCO2过低。

见于潮气量过大的机械通气;休克、体温低下的病人;亦可见于处在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的自主呼吸病人。

②呼吸过缓,峰相长,ETCO2值低。

如人工通气时,频率过慢,潮气量过大;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呈中枢性通气过度,另外体温太低时也有类似的表现。

③呼吸过速,峰相短,ETCO2值低。

人工通气的频率和潮气量均属太高;病人因疼痛、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严重休克状态或中枢神经性的通气过度。

3.箭毒样残余作用:多见于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的初期;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失调;颈神经有损害者。

主要特点为ETCO2略高、峰相的右1/3处出现裂口、其深度与肌肉麻痹程度呈反比。

如为麻醉恢复期或呼吸支持治疗的病人,须等待裂口消失后才能拔除气管插管,因为它提示有通气障碍存在。

4.心源性振动波:是由于中枢呼吸抑制或呼吸机频率太慢,因心跳拍击肺所致。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首先,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代谢的产物,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可以反映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

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指标。

特别是在麻醉监测、急救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领域,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目前,常见的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呼吸末二氧化碳探头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常见的有呼吸末二氧化碳分析仪和CO2检测仪等;另一种是使用称为无创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方法,不需要插入呼吸道,适用于长时间监测和连续监测。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措施:首先,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气道的通畅性,避免阻塞和扩张。

其次,正确安装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使用合适的监测仪器和探头,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定期检查监测设备和探头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和误差。

另外,要保持监测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更换呼气末二氧化碳探头和滤网,避免交叉感染和误差。

最后,要注意监测数据的准确采集和记录,定期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并且不断深入研究和提高监测技术和护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末二氧化碳————————————————————————————————作者:————————————————————————————————日期:ﻩ呼气末二氧化碳的临床意义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ETCO2)的监测可反映肺通气,还可反映肺血流。

在无明显心肺疾患且V/Q比值正常时。

ETCO2可反映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正常ETCO2为5%相当于5KPa(38mmHg)。

1Kpa=7.5mmhg。

1 监测的适应征2 测定ETCO2的原理3 临床常见二氧化碳曲线图的解释一、监测的适应征1、麻醉机和呼吸机的安全应用。

2、各类呼吸功能不全。

3、心肺复苏。

4、严重休克。

5、心力衰竭和肺梗死。

6、确定全麻气管内插管的位置。

二、临床评估使用呼吸机及麻醉时,根据ETCO2测量来调节通气量,保持ETCO2接近术前水平。

监测及其波形还可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气道内。

而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者,如发生了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等故障时,可立即出现ETCO2数字及形态改变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

连续监测对安全撤离机械通气,提供了依据。

而恶性高热、体温升高、静注大量NaHCO3等可CO2使产量增加,ETCO2增高,波幅变大,休克、心跳骤停及肺空气栓塞或血栓梗死时,肺血流减少可使CO2深度迅即下降至零。

ETCO2也有助于判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ETCO2过低需排除过度通气等因素。

二、测定ETCO2的原理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曲线的问世,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又一大进步,使在床边连续、定量监测病人成为可能,尤其是为麻醉病人、ICU、呼吸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

在呼吸过程中将测得的二氧化碳浓度与相应时间一一对应描图,即可得到所谓的二氧化碳曲线,标准曲线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上升支、肺泡平台、下降支、基线。

呼气从上升支P点开始经Q一直至R点,QR之间代表肺泡平台(亦称峰相),R点为肺泡平台峰值,这点代表呼气末(又称潮气末)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支开始即意味着吸气开始,随着新鲜气体的吸入,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回到基线。

所以,P.Q.R为呼气相,R.S.P为吸气相。

可将曲线与基线之间的面积类比为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红外线吸收光谱技术,是基于红外光通过检测气样时,其吸收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的原理(CO2主要吸收波长为4260nm的红外光),反应迅速,测定方便。

同时,还有其他方法如质谱分析法、罗曼光谱法、光声光谱法、二氧化碳化学电极法等。

依据传感器在气流中的位置不同,常用取样方法有两种:主流与侧孔取样。

主流取样是将传感器连接在病人的气道内,优点是直接与气流接触,识别反应快;气道内分泌物或水蒸气对监测效果影响小;不丢失气体。

缺点为传感器重量较大;增加额外死腔量(大约20ml);不适用于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

侧孔取样是经取样管从气道内持续吸出部分气体作测定,传感器并不直接连接在通气回路中,且不增加回路的死腔量;不增加部件的重量;对未插气管导管的病人,改装后的取样管经鼻腔仍可作出精确的测定。

不足之处是识别反应稍慢;因水蒸汽或气道内分泌物而影响取样;在行低流量麻醉或小儿麻醉中应注意补充因取样而丢失的气体量。

目前大部分监测仪是采用侧孔取样法。

三、临床常见二氧化碳曲线图的解释1.呼气末二氧化碳过高:其重要的生理意义是肺泡通气不足或输入肺泡的CO2增多。

常有以下四种情形出现,曲线图形各异。

①特点是呼吸频率和峰相正常,但ETCO2值高于正常。

常见于人工通气病人,其预定的呼吸频率可正常,但分钟通气量太低,或由于病情发生变化,如恶性高热时增加CO2的产生等。

②呼吸缓,峰相长,ETCO2高于正常。

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性镇痛药如哌替啶、芬太尼等对呼吸的抑制;呼吸频率与分钟通气量都过低时。

③呼吸过速,峰相短,ETCO2高于正常。

见于浅而快呼吸,试图以提高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的抑制,如吸入某挥发性麻醉药有自主呼吸的病人;机械通气时呼吸频率较快,但潮气量不足。

④值得警惕的一种严重通气不足,表现为呼吸快速,潮气量极低,多数的峰相不正常,只在按压胸部后或一次用力呼气才可见到真实的CO2值。

这见于有较严重呼吸肌麻痹病人的自主呼吸中;机械通气时呼吸机故障或回路系统有漏气.2.呼气末二氧化碳过低:主要是肺泡通气过度或输入肺泡的CO2减少。

有以下三种情形。

①呼吸频率和峰相正常,但ETCO2过低。

见于潮气量过大的机械通气;休克、体温低下的病人;亦可见于处在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期的自主呼吸病人。

②呼吸过缓,峰相长,ETCO2值低。

如人工通气时,频率过慢,潮气量过大;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呈中枢性通气过度,另外体温太低时也有类似的表现。

③呼吸过速,峰相短,ETCO2值低。

人工通气的频率和潮气量均属太高;病人因疼痛、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严重休克状态或中枢神经性的通气过度。

3.箭毒样残余作用:多见于病人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的初期;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失调;颈神经有损害者。

主要特点为ETCO2略高、峰相的右1/3处出现裂口、其深度与肌肉麻痹程度呈反比。

如为麻醉恢复期或呼吸支持治疗的病人,须等待裂口消失后才能拔除气管插管,因为它提示有通气障碍存在。

4.心源性振动波:是由于中枢呼吸抑制或呼吸机频率太慢,因心跳拍击肺所致。

表现为出现在较长呼气末端之后,与心跳同步的低频小潮气量呼吸曲线,ETCO2可略高。

5.冰山样曲线:多见于使用肌肉松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后的恢复期中,自主呼吸频率低,峰相呈不连贯状,有如冰山消融,ET CO2值高于正常。

6.其他形式的曲线:如驼峰样曲线,多在病人侧卧位时出现。

当呼吸回路中漏气,二氧化碳曲线呈不规则状,CO2值可由于通气量降低而增高,也可由于空气混入而降低。

(三)二氧化碳曲线趋势图的解释:二氧化碳曲线变化趋势图,同样能为我们提供不少参考资料。

1.呼吸节律紊乱:只见于自主呼吸的病人中。

①陈-施式呼吸,每组呼吸后都有心源性振动(箭头处),可见于严重的脑动脉硬化、脑损害、酒精中毒或危重的病人;②喘息性呼吸:特点为呼吸频率慢(2~6次/分),CO2值多超过正常,每次CO2曲线后常有心源性振动(箭头处)。

见于非常严重的呼吸抑制或垂死的病人;③叹气样呼吸:曲线波形规则,被有规律的间歇深叹气所中断,CO2值可高于、低于正常或正常。

人工通气时如使用间断深叹气机能,亦可得到这种图形。

正常肺深叹息时CO2值低于平均值(图C-a),阻塞性肺疾患者深叹息时,CO2值高于平均值(图C-b)。

年轻人或老人,在5分钟内发生深叹气1次以上应考虑为病理性,提示有脑损害。

生理状态下婴幼儿,或高龄人在睡眠或麻醉状态下也可出现深叹气;④不规律呼吸:见于严重脑损害的病人,各曲线波大小、形态和高度毫无规则,CO2平均值高于正常。

2.人与呼吸机对抗:当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时,易与呼吸机发生对抗,表现为CO2曲线的规律中断,夹杂着自主呼吸的曲线,随着病人呼吸运动迅速增加,呼吸肌的不协调活动使机体代谢率上升,此时潮气末CO2呈稍升高状(图A)。

图中B为呼吸机产生的CO2曲线,C为病人自主呼吸的CO2曲线。

当麻醉过程出现这样的图形时,表明需追加肌肉松弛药(图B.C.)。

3. CO2曲线降低:①CO2突然降至零或极低水平,多提示有技术故障。

如取样管扭曲、CO2仪故障、气管导管从气管内脱出或呼吸回路脱落、呼吸机故障等;②CO2突然降低,但不到零。

多见于呼吸管道漏气,气道压力降低;或在呼吸管道梗阻时,峰相变小以至于无平顶出现,此时气道压力升高;③CO2在短期内(1~2min)逐渐降低,常提示有肺循环或肺通气的突然变化。

如心跳骤停、肺梗塞、血压严重降低和严重的过度通气等均可出现这种改变;④CO2逐渐降低,曲线形态正常。

多见于通气量逐渐增大、体温降低、全身或肺灌注降低时.4. CO2曲线升高:①CO2曲线逐渐增高。

见于通气不足、腹腔镜检查或手术时注入的CO2逐渐吸收,体温意外升高等情况;②CO2曲线突然增高。

在快速注射碳酸氢钠后可呈一时性地升高,以及肢体止血带突然松开或血压突然升高时;③CO2基线和顶线逐渐向上偏移,常见于CO2分析仪器技术校准有误、CO2吸收剂失效以致于发生重复呼吸等(图85-17A.B.C)。

5.对心肺复苏的估价:心肺复苏时,不论是人工心脏挤压还是自主节律恢复后,CO2曲线可反映心、肺灌注的有效性,一方面监测病人CO2呼出,以达到生理学要求,另一方面可预测复苏的效果。

(四)二氧化碳曲线与其他监测参数的关系:CO2曲线图,有时需与其他参数,如心率、血压、脉搏容积曲线(Pleth)、体温、PaCO2、PaO2或SaO2、气道压力、CVP、酸碱度等一起,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鉴别诊断。

尤其对麻醉状态下或ICU的病人采用多参数监测,有利于对病情的正确判断。

常用及直观的综合参数是心电图、末梢脉搏容积图、血压、二氧化碳曲线。

以下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鉴别诊断。

1.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增高,Pleth波幅高低不一和ETCO 2升高时:可能①用过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类药物(如局麻时);②嗜铬细胞瘤手术过程;③疼痛的刺激,可能是追加麻醉药物的指征;④麻醉后初醒的病人。

2.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ST段下降,伴有明显低血压,Pleth曲线的振幅降低,ETCO2曲线亦呈降低。

上述情况常见于有严重循环功能障碍的病人。

如:①严重的失血;②过敏性休克;③心功能不全;④药物对心肌的抑制。

此时多提示病人处于危险状态。

3.ECG无明显异常,或有心动过缓,Pleth波幅迅速增高,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ETCO2无显著变化。

此可能是α受体阻断药、神经节阻断药或麻醉药的作用结果,例如麻醉诱导期,由于血管扩张,末梢灌注改善,血压略有降低,只要ETCO2曲线无明显改变,则病人尚无危险。

4.发生肺栓塞时,在数分钟内ECG可呈频发室性早博或缺氧改变,Pleth振幅先变宽,继之几乎变为直线,血压显著下降,ETCO2曲线在1分钟内陡速下降。

如此典型肺梗塞征象多发生在手术中,如气栓、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心血管内栓子脱落等,病人往往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即使不危及生命的小栓塞,这些变化也要经5~10分钟后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肺栓塞(气栓、脂肪栓塞、羊水栓塞、血栓等)CO2曲线图5.心脏停博时,典型表现为:①心电图显示室性早博后逐渐停止;②Pleth的振幅降低变为直线;③血压降到零;④CO2曲线呈冲洗曲线状,可以不降到零;如经抢救措施后,仍无回升改善的迹像,则预示病人濒于死亡。

心脏停博时CO2曲线图6.ECG图形突然消失,Pleth变为直线,血压迅速跌至零,但ETCO2曲线正常。

这是监测仪器的故障,病人多无危险。

仪器故障(血流动力学监测仪)CO2曲线正常7.ECG正常,Pleth正常,血压正常,ETCO2曲线迅速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