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选址的分析
风电场宏观选址及微观选址

风电场应建立与电力调度机构的调度运行 机制,以确保其按计划运行。
风电场应配置SCADA系统,以实时监测其 运行状态和进行远程控制。
运行维护管理
应急预案与处置
风电场应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以确保 其长期稳定运行。
风电场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和进行紧急处置。
储能技术应用与优化
储能技术选择
根据风电场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储能技 术(如电池储能、抽水蓄能等)。
可再生能源集成
将风电场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 能、生物质能等)进行集成,以提高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未来电网发展趋势
建立多源协同调度机制,实现多种可 再生能源之间的互补和优化运行。
05
风电场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投资回报与财务分析
投资回报率
评估风电场投资的经济效益,通过计算 投资回报率来评估风电场的盈利能力。
收益预测
预测风电场的收益情况,包括发电量、电价、税收优惠等,以评估 风电场的盈利能力。
风险评估
对风电场建设和运营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政策风险、市场 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02
风电场微观选址
风能资源评估
风能资源丰富度评估
选择风能资源丰富、风速稳定、风向 一致的区域,确保风电场有足够的发 电潜力。
优化运营
根据风电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变化,进行运营优化,包括 能源调度、设备替换、升级改造等,提高风电场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人员培训与安全保障
人员培训
对风电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 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 力,确保风电场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安全保障
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和规章制度, 确保风电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 康,防止事故发生和环境污染。
风电场选址分解课件

案例一:某地区风电场选址分析
01
地理位置分析
该地区位于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带 ,具有较好的风能开发潜力。
03
地形地貌考察
考察该地区的地形地貌,以确定 风电场的建设规模和布局。
02
气象条件评估
通过气象观测数据,评估该地区 的风速、风向、风频等气象条件 ,以确定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
04
沟通机制建立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风电场建 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公众的及时、透明
沟通。
公众参与渠道建立
提供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如问卷 调查、座谈会和听证会等,以收集公 众意见和建议。
反馈与回应机制
建立反馈与回应机制,对公众意见和 建议进行及时回应和处理,以维护公 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05
CATALOGUE
电能质量与稳定性评估
评估风电场电能的质量及稳定性,以 确保其不会对电网造成不良影响。
03
CATALOGUE
风电场选址的经济因素分析
投资成本分析
01
02
03
初始投资成本
包括土地购置、风电机组 购置、基础建设等费用。
融资成本
考虑贷款利率、贷款期限 等因素对投资成本的影响 。
投资回报率
评估风电场投资的经济效 益,考虑投资回收期和内 部收益率等指标。
文化影响评价
社区关系与利益相关者参与
研究风电场建设和运行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包括对文化遗产、景观和地方特色的影 响。
评估风电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与当地社区 的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满意度 。
公众参与与沟通
信息公示与公开
确保公众获得风电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 的相关信息,包括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要点分析

风电项目选址与环境评估要点分析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清洁能源的追求,风电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风电项目的选址和环境评估是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分析风电项目选址和环境评估的要点,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风电项目规划与实施。
一、风电项目选址要点分析1. 风能资源评估:首先,对于风电项目的选址来说,风能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合适的风能条件能够保证风轮的高效运转,进而提高发电效率。
因此,选址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风能资源评估,包括风速、风向、气象数据等方面的分析。
2. 地理条件分析:除了风能资源,地理条件也十分重要。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
例如,平坦的地形和无障碍物的地貌有利于风轮的转动,有助于提高风能的捕捉效率。
另外,地质条件对于建设风电场的稳定和安全也至关重要。
3. 与电网的连接:风电项目选址需要考虑与电网的连接问题。
选址应尽量选择靠近电网供电节点的地点,以降低输电线路的成本和能源损耗。
此外,也需要考虑电网承载能力,确保所建立的风电场能够顺利并稳定地并网发电。
4. 社会因素分析:选址过程中,社会因素也需要充分考虑。
包括与居民的接触,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以及与风电项目相关的社区影响等。
必要时,可以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确保项目和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评估要点分析1. 生态环境评估:在风电项目实施前,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估。
这包括对植被、野生动物、水资源、土壤等影响因素的详细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2. 噪声、光污染评估:风电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还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光污染。
因此,在选址和建设风电项目之前,需要进行噪声和光污染的评估,确保其处于可接受范围内,减少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干扰。
3. 可视性评估:风电项目的可视性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对风电场的可视性评估,可以预测风电项目对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轻其不利影响。
风电场选址的分析

.. .…风力发电厂选址及工程申报学习资料二〇一五年十二月风力发电电场选址的一般要求和考虑1: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60-70米高度〕,山区在5.8米/秒以上。
2:年3-25米/秒的风速累计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3000-5000〕。
3: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
4:每台机的平均间距为叶片直径的4-6倍。
5:并网条件好,要求风电场离接入的电网不超过20公里。
6: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距离。
7:目前,风力发电工程的单位投资为7000-10000元/千瓦,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的投资约为4-5亿元。
8:风电厂的开发首先由当地市级政府与拟投资开发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协议明确的围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
在取得测风资料后,开展工程的论证工作,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开展预可研的编制工作,及相关的前期工作。
预可研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其它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向省或自治区发改委申报工程,由省统一向国家能源局申请核准。
在得到核准后,便可以开展工程的建立。
整个工程从开场到投产周期约为四年左右。
9:另外,还需要考虑电价、风向、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一系列因素。
需要收集的资料:收集风电场附近气象台等长期的测风数据,如风速、风向、温度、气压及湿度等,具体有:a〕30年的逐年逐月平均风速;b〕代表年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c〕与风电场测站同期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d〕累年平均气温气压数据;e〕最大风速、极端风速、极端气温及雷电等数据。
f〕整理风速频率曲线、风向玫瑰图、风能玫瑰图、年日风速变化曲线、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小时等主要参数。
另外,还需要明确电价、电网接入的可能性、电网接入的变电站离可能选择的风场的距离、当地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政策以及林地保护问题、道路交通等。
风力发电站的选址和设想现在风力发电站大多数采用未经改造的自然风进展发电,其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运行风速到达4m/s以上,单机出率只有几百至几千千瓦。
风力发电厂选址的相关分析

风力发电厂选址的相关分析摘要:风力发电在世界逐渐重要,世界各国都对与风力发电进行了研究与发展,而风力决定风力发电站的选址,风力发电站的能力是由自然环境决定,所以风力发电站的选址非常重要,它决定着投资的回报与对于当地风能的利用以及风里发电的发展效果与速度。
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风力发电技术的逐步成熟与稳定,风力发电唯一的变数就是选址。
选好风力发电厂的地址才是风力发电场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风力发电站风能利用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清洁能源未来能源选址Abstract: Wind power in the world gradually important,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n and wind pow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wind power station to the location of the wind, the wind power station is the abil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y decision, and wind power stations in the lo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deciding the investment returns with the use of wind power for local and the wind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effect and speed. Is the most important. Now wind power technology gradually mature and stable, wind power the only variable is the location. Choose good wind power plant address is the wind farm, the key to success.Key words: wind power stations, wind energy, an energy, the two energy, clean energy, future energy, site selection前言随着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风电场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风电场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一、背景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清洁能源的利用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
风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为此,本报告旨在对风电场建设项目的选址进行论证。
二、选址要求和原则1. 风资源丰富度:选择风资源丰富度高的地区,确保风能的充分利用和发电效益。
2. 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资源的不必要干扰和破坏。
3. 地理条件:优先考虑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震活动稳定的地区,便于风电场的布局和建设。
4. 电网接入条件:确保选址地区的电网接入条件良好,便于风电产生的电力能够顺利输送和供应。
三、选址分析根据以上要求和原则,在评估了多个潜在选址地区后,我们最终选定了以下三个候选选址地,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
1. 候选选址地一:山西某县该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较高,适合建设大型风电场,并且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便于风电机组布局。
同时,该地区的地球物理条件稳定,地震活动较少,有利于风电设备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此外,选址地周边无重要水源地、保护区等敏感地区,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电网接入条件也较好,方便电力输送和供应。
2. 候选选址地二:河北某市该地区具有较大的风能资源潜力,地势相对较高,风速较快。
虽然地形稍显复杂,但通过合理的风电机组布局,可以有效利用风能。
地处内陆地区,地震活动较稳定,有利于风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选址地附近,没有敏感的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电网接入条件也较好,符合选址要求。
3. 候选选址地三:辽宁某市该地区年平均风速较高,风能资源丰富,适合建设风电场。
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大型风电机组的布局和建设。
地震活动相对较少,地球物理条件稳定,有利于风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选址地附近,也没有重要的水源地和保护区,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电网接入条件较好,符合选址要求。
四、推荐选址经过对上述候选选址地的综合分析比较,我们推荐将风电场建设项目选址在山西某县。
风电场选址问题分析

进行一票否决性拓扑处理 ,将提出~票否决因
素的海域划分为 n个子区域(可称为期望海域)
,那么通过权重法便可得出每个期望海域的综
合赋分值F(fi ,xi )期望海域综合赋分公式如下:
n
fi xi
F(fi ,xi )
i 1 n
fi
i 1
式中fi —— 为期望海域的综合因子权重系数;
x i —— 为期望海域的综合因子指标赋分。
4、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应避开地震带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 地区;应避开平均风速较低的地形和地貌,如:盆地和森林等 粗糙度较大的地区。
5、其他因素:结合国家风电发展规划和各项基本要求,应尽可能 的在西北、华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大规模开发风电;尽量 远离居民以减少噪声污染;要避开自然保护区、少占用耕地和 破坏森林;还要考虑各类极端天气情况。
2、风电场微观选址:在宏观选址的得到的小区域内,确 定每台风机的位置,以使整个风电场获得最大年发电 量。
注:对于选址问题,目前在国际上有两款比较流行的软 件:
1、丹麦的风能资源评估软件WASP; 2、英国的风电场优化设计软件WindFarmer。
宏观选址主要因素
1、风电资源:能源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是建设风电场的基 本条件。应尽量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场址选择步骤
1、选择有利的地形; 2、对地形进行分析筛选(风资源丰富与否、相关法律和
政策); 3、确定可能的建厂地点; 4、对建厂地点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观测研究; 5、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最终的建厂地。
风电场选址涉及的内容
1、风电场宏观选址:对一个较大地区进行综合评估,选 择出一个风能资源丰富、且最有利用价值的小区域的 过程。
根据制约因素对海上风电场选址的影响程度,将所有 约束因素划分技术否决因素和技术评分因素两类。技术否 决因素表示该地方禁止建设海上风电场,而技术评分因素 则用于加权评级以综合评估海上风电场场址。由此,拓扑 优化选址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次拓扑优化选址和二次拓 扑优化选址。
风力发电场选址分析

风力发电场选址分析一、前言随着社会对于绿色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风力发电作为一种发展快速、具有广阔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日渐受到重视。
在风力资源充足、地形开阔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大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风力发电场的选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风力资源、地形地貌、环保和社会因素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分析风力发电场选址的相关因素和应对方法。
二、风力资源分析风力资源是影响风力发电厂选址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风力资源的评估是风力发电场选址的第一步。
风力资源受到地形地貌、气候、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风速是衡量风力资源重要指标之一,同时海拔、地形地貌以及气候等因素也会对风力资源产生很大影响。
风力资源的评估可以通过现场观测、人工预测以及模型计算等多种方法进行。
模型计算是一种常用的风力资源评估方法。
其应用范围广泛,且精度较高。
常用的模型计算方法有:Weibull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Rayleigh分布模型等。
Weibull分布模型因为计算简便、数据量少、精度较高而被广泛使用。
不过,模型计算方法的不足是不能考虑现场的复杂气象条件,只能在数据不足或数据不全的情况下进行估计。
因此,必须通过现场数据观测结合模型计算的方法,寻找更准确的风力资源评估方法。
三、地形地貌分析地形地貌因素对于风场的稳定性、风能的捕捉以及发电机及支撑结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其评估是选址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环。
山区、河谷、平原、海洋都是适合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地方。
平原地区比较适合建立大规模风力发电场,由于地形平坦,风场中风力分布相对平稳,且散热快,因此适合建设大型风场。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和地势复杂,产生了许多有利于风能捕捉的条件,山地地区的峡谷、山间缓坡和平缓山脊等地,常常成为风能最佳的地点。
但由于地形复杂,建设难度较大,同时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故在建设前需仔细评估其建启条件和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发电厂选址及项目申报学习资料二〇一五年十二月风力发电电场选址的一般要求和考虑1:一般要求年平均风速在6米/秒以上(60-70米高度),山区在5.8米/秒以上。
2:年3-25米/秒的风速累计小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3000-5000)。
3: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
4:每台机的平均间距为叶片直径的4-6倍。
5:并网条件好,要求风电场离接入的电网不超过20公里。
6:离居民区300米以上的距离。
7:目前,风力发电项目的单位投资为7000-10000元/千瓦,一座5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的投资约为4-5亿元。
8:风电厂的开发首先由当地市级政府与拟投资开发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根据协议明确的范围开展前期的测风工作。
在取得测风资料后,开展项目的论证工作,论证能满足开发的要求,便可启动相应的报批程序,开展预可研的编制工作,及相关的前期工作。
预可研审查通过后,就可以开展可研报告的编制及其它专题报告的编制工作,完成后向省或自治区发改委申报项目,由省统一向国家能源局申请核准。
在得到核准后,便可以开展项目的建设。
整个项目从开始到投产周期约为四年左右。
9:另外,还需要考虑电价、风向、地形、地质、气候、环境以及道路交通等一系列因素。
需要收集的资料:收集风电场附近气象台等长期的测风数据,如风速、风向、温度、气压及湿度等,具体有:a)30年的逐年逐月平均风速;b)代表年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c)与风电场测站同期的逐小时风速风向数据;d)累年平均气温气压数据;e)最大风速、极端风速、极端气温及雷电等数据。
f)整理风速频率曲线、风向玫瑰图、风能玫瑰图、年日风速变化曲线、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小时等主要参数。
另外,还需要明确电价、电网接入的可能性、电网接入的变电站离可能选择的风场的距离、当地对生态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政策以及林地保护问题、道路交通等。
风力发电站的选址和设想现在风力发电站大多数采用未经改造的自然风进行发电,其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运行风速达到4m/s以上,单机出率只有几百至几千千瓦。
如果采用多台发电机联合运行发电,就每台机组之间纵横相距20~30m,不仅需要比较宽阔的场地,而且,单机容量少,每千瓦(Kw)投资高,因此,阻碍了风力发电站的发展。
为此,如何选择风力发电站站址和集聚风力就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风力的产生是由于太阳能照射作用,使地表岩石、海洋、砂滩、森林间产生不同的温度,致使空气产生对流,同时,星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和地球自转作用,会产生夏炎冬寒、白暖夜凉、地表热高空冷,造成不同时节不同的风向和风力,另外,地形地貌对风向和风力聚集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风力发电站象筑坝蓄水发电站一样,需要进行选址和集聚风力构筑物建设,才能充分发挥风力发电的高效节能作用。
对风力发电站进行选址来说,一搬选在较大盆地的风力进出口或较大海洋湖泊的风力进出口等,具体体现在高山环绕盆地(或海洋或湖泊)的狭谷低处,或有贯穿环山岩溶岩洞处,这样,可获得较大的风力;对集聚风力构筑物建设来说,一搬在风力进出口处,建设带有逆止阀取风装置和风口由下往上建设、风口断面积按风流速运动的规律由大逐渐变小建设,使风速达到风力发电机运转速度和提高风的单位面积的风力能量。
风力的流动受到地形地貌的变化而变化,同时,风力的流速受到季节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选址上要考虑下列问题:(1)峡谷进出口风力较大地址,如环山盆地与低洼地形(包括湖泊、海洋、平原、沙漠等)之间空气交流的峡谷处,对太阳能形成不同温差地形空气交流场的峡谷处,常形成空气对流的山谷处等(2)可建设集聚风力构筑物和安装风力发电机组地形;(3)处于用电中心;(4)可修建交通道路,便于材料的运输和电站的管理;(5)年平均风速在3m/s以上,运行风速达为4m/s以上的时间达4000小时以上。
而在集聚风力构筑物建设上,则要考虑下列问题:(1)具备布置带有逆止阀的双向收集风能构筑物地形;(2)具备布置集聚风力并引风向半山腰或山顶上安装单向风力发电机组的聚风能构筑物地形;(3)具备布置风力发电机组厂房和变电输送场地;(4)具备布置风力发电站的施工和安装场地;(5)构筑物满足风力电站的受力要求。
在风力发电站设计中,由于风力发电站地址处的风力风向随着时间季节变化而变化,至少存在着两个方向的风力流向问题,如在宽阔场地,可采用风向跟踪技术,但在峡谷的风口处,采用风向跟踪技术不现实。
如果采用单向风力发电,就浪费约一半的风力。
如果采用双向发电机组发电,就增加约一倍的成本。
如果在风口处安装带有逆止阀取风装置,接收多向的来风,并把收集到的风向引向在半山腰或山顶上安装单向风力发电机组,就能实现单向风力发电机组发电,从而避免了空阔场地的风力发电机组中多安装一台风力转向的电动机,达到简化设备的构造。
一方面,由于带有逆止阀收集风能单位能量较低,因此在收集风构筑物至风力发电厂房之间建造把风速风力进行集聚的引风人工构筑物管道(截面积由大变小),使单位风能达到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转要求,这样,可以使设备小型化和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容量。
另一方面,由于风力不象水力可以把其蓄存起来,因此,风力发电极其不稳定,它需要稳压系统和电能储备系统。
对于现有的直流电机(包括硅整流系统)造价比较高,难以降低风力发电机的单位投资,不利于风力发电站的发展。
如果能利用正负电荷采集电机,就可能降低风力发电机的成本,其原理是采用电容的两极输送电子,使电荷在硅电路中从一端输送到另一端的过程,其好象化学式蓄电池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相似,把机械能转化为直流电能的过程,直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送到用户。
减少了交直系统的转换,输出了稳定的电压。
对于风力发电站来说,如果选址较好,就能获得较大风能,若能利用人工构筑物收集和集聚风力,可集中布置风力发电机厂房和输出线路以及控制线路,减少土地的征收和便于风力电站的管理。
在风力发电机组上,若采用正负电荷采集电机,就可减少稳定系统和使设备简单化,经过上述措施,可以使风力发电站建设成本降低和风力发电机单位kw投资达到理想值,可与其它能量发电单位千瓦(kw)投资相互竞争,同时,因风力发电场是直接利用风来发电,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费用很少,因此,风力发电的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是比较低的,其是优先发展的洁净能源。
由于风力发电机没有象用煤发电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不象水力发电需要较大的蓄水库容占用较多土地和移民及地质灾害,也不象核电需要对有幅射废弃物进行处理,因此,投资于风力发电场风险比较小并得到较大的利润空间和获得投资高回报。
现在,绿色能源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追捧,中国在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项目,并热衷给绿色能源投资提供各项优惠举措,如太阳能行业补贴政策,资金占全国对绿色能源投资在4万亿元人民币中的34%,对于风力发电的绿色能源也得到政府的补贴,所以,风力发电站是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比较理想的项目。
同样,潮夕电站因设置逆止阀装置而使设备简单和多发电量。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18710-2002Method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assessment for wind farm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评估风能资源应收集的气象数据、测风数据的处理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风功率密度的分级、评估风能资源的参考判据、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8709-2002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风场 wind site拟进行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场地、区域或范围。
3.2 风电场 wind farm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风力发电机组群组成的电站。
3.3 风功率密度 wind power density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功率。
3.4风能密度 wind energy density在设定时段与风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中风所具有的能量。
3.5 风速 wind speed空间特定点的风速为该点周围气体微团的移动速度。
3.6 平均风速 average wind speed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给定时间从几秒到数年不等。
3.7最大风速 maximum wind speed10min平均风速的最大值。
3.8 极大风速 extreme wind speed瞬时风速的最大值。
3.9 风速分布 wind speed distribution用于描述连续时限内风速概率分布的分布函数。
3.10 威布尔分布 Weibull distribution经常用于风速的概率分布函数,分布函数取决于两个参数,控制分布宽度的形状参数和控制平均风速分布的尺度参数。
3.11 瑞利分布 Rayleigh distribution经常用于风速的概率分布函数,分布函数取决于一个调节参数,即控制平均风速分布的尺度参数。
注:瑞利分布是形状参数等于2的威布尔分布。
3.12 日变化 diurnal variation以日为基数发生的变化。
月或年的风速(或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是求出一个月或一年内,每日同一钟点风速的月平均值或年平均值,得到0点到23点的风速(或风功率密度)变化。
3.13 年变化 annual variation以年为基数发生的变化。
风速(或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是从1月到12月的月平均风速(或风功率密度)变化。
3.14 年际变化 interannual variation以30年为基数发生的变化。
风速年际变化是从第1年到第30年的年平均风速变化。
3.15 风切变 wind shear风速在垂直于风向平面内的变化。
3.16 风切变幂律 power law for wind shear表示风速随离地面高度以幂定律关系变化的数学式。
3.17 风切变指数 wind shear exponent通常用于描述风速剖面线形状的幂定律指数。
3.18 湍流强度 turbulence intensity风速的标准偏差与平均风速的比率。
用同一组测量数据和规定的周期进行计算。
3.19 轮毂高度 hub height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
4 测风数据要求4.1 风场附近气象站、海洋站等长期测站的测风数据4.1.1 在收集长期测站的测风数据时应对站址现状和过去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包括观测记录数据的测风仪型号、安装高度和周围障碍物情况(如树木和建筑物的高度,与测风杆的距离等),以及建站以来站址、测风仪器及安装位置、周围环境变动的时间和情况等。